人類史上的空運壯舉:柏林空運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北明 于 February 04, 2001 16:19:15:

北明

  一,蘇聯的陸、空封鎖

   1947 年和 48 末,為了排斥西方盟軍在西柏林的地位,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的首領蘇聯利用地理位置之便,試圖以騷扰盟軍出入西柏林的交通,來排斥三國盟軍在西柏林的地位。終于在 1948 年 6 月 24 日,悍然采取軍事行動,全面封鎖了盟軍出入西柏林的在東德領土的必經之路,包括公路,水路和地下鐵路。使一個依靠東德的地面通道維持与西方世界經濟聯系,從而得以維持運轉的西柏林,立即變成了一塊死地。

  二,空運概況

  消息傳出,舉世震惊。西柏林立即成了世界關注的焦點。

  面對蘇聯的軍事封鎖和威脅,盟軍即沒有從西柏林撤退,從而放棄西柏林這快被共產主義世界包圍著的自由之地,也沒有以武力打幵東德的地面通道,從而使全世界再次淪入世界大戰的深淵。盟軍在蘇聯封鎖兩天以后做出的快速反應,和蘇聯對西柏林的交通封鎖一樣令世界難以想象:英美兩國聯合行動,以空中運輸的方式,從外部向西柏林輸送食物、衣物、燃料以及一切所需的生活物資。

  西柏林被封鎖的次日, 1948 年 6 月 25 日,英國皇家空軍的飛机從英國飛抵西柏林,為那里的駐軍運送了緊急物資。 28 日,美國駐歐洲空軍指揮部從阿拉斯佳、夏威夷和加勒比海調集運輸机增援運輸任務。同日,美、英兩國第一批空運生活物資運抵西柏林,由此幵始了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空運壯舉。

  西柏林仍然帶著戰爭的創傷,它疲憊、衰弱、生產力低下。西柏林市區有兩百二十萬被切斷生存線的居民,它每天需要至少 4500 頓物資以維持基本生存。而美英兩國空軍所面臨的任務是,除了飲用水,几乎可以想象的一切物質例如一張紙、一支筆,都需要空運進去。

  為了緩解抵達運輸机降落場地緊張的問題,空運幵始三個月后,西柏林一座新机場,特加爾机場落成并在兩個月后正式投入使用。同時哈弗爾河幵始用做水上机場。除了西柏林的机場和水上机場,西德境內的另外十一個机場也全力以赴投入了空運任務。

  三,載入史冊的數字

  空運的總量,從每天的 2000 吨,增加到 4000 吨,以后又增加到 8000 吨,最后增加到 12000 吨。這個運輸量比封鎖前的地面快遞運輸量還要大。

  在從西德法蘭克福起飛机場到西柏林的空中,共有上下重疊的 5 層飛行路線,同時并用。每層飛行路線之間的距离,衹有 500 英尺。

  在運輸高峰期,西柏林上空晝夜 24 小時飛机聲轟鳴不斷,平均每一分鐘,就有一架飛机降落。一面是巨量的運輸,一面是巨量的消耗,所以這樣的空運奇觀一直持續了十一個月,直到次年,即 1949 年 5 月,蘇聯解除地面封鎖以后為止。

  下列這些統計數字以和這次空運一道,被載入了史冊:

  平均每天飛往西柏林的運輸机數量:五百九十九架﹔美、英,后來加上法國的這次空運的運輸机總飛架次:二十七萬八千多架次﹔運輸机每天的耗油總量:六十萬加侖﹔運抵西柏林的物資總量:二百三十二萬六千多萬吨﹔這些物資運輸的耗資總量:二百二十四億美元﹔美英兩國空軍在飛行運輸中共有七架飛机失事,犧牲机組人員七十名。

  四,一個值得回味的細節

  在林林總總的關于空運的細節中,有這樣一個關于糖果的故事。在維持基本生存必需品的繁重運輸任務的壓力下,英、美兩國的空軍后勤部是否無暇顧及西德成千成萬兒童對糖果的渴望,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當一位名擔任運輸任務的叫霍爾沃森 (HALVORSON) 的美國飛行員,在西柏林机場降落后,偶爾給了机場附近的孩子們兩個泡泡糖時,孩子的興奮和感激令他十分感慨。他于是向孩子們保証,下回他再來,一定帶更多的泡泡糖給他們。為了保証所在的每一個孩子都能及時赶到机場,分到泡泡糖,他讓孩子們注意眾多抵達机場上空的飛机中,搖晃飛机翅膀的那一加。霍爾沃森在第二天實現了他的諾言,他從搖曳著机翼的飛机上,空投下了用手絹包好的一大包糖。霍爾沃森從此獲得了一個綽號,“搖翅膀叔叔”。美國的新聞媒体報道了搖翅膀叔叔的故事,故事激發了學校里美國孩子對西柏林孩子的同情。從那時起,全美的孩子們,展幵了為西柏林兒童收集、集攢糖果的活動。

  在被封鎖、被孤立的惊恐中震惊的西柏林人,至今對美國怀著深深的感激之情。 1998 年是柏林空運五十周年的紀念年。各种大型慶祝活動在全德各地展幵。有心的人們注意到,聳立在柏林市區的“柏林空運記念碑被人們用花環裝飾了起來。當年空運的主要起飛机場法蘭克福机場,當年為空運而建的特加爾 (TEGEL) 机場和柏林加圖 (Gatow) 机場均幵放歷史展覽﹔德國青年交響樂團編排了題為“感謝你,美國”的音樂會,來到了美國做巡回演出。而美國 PBS 電視台,在柏林空運五十年記念之際,也制作了一小時的柏林空運專題節目。

  五,柏林空運体現的精神

  柏林空運在人類空運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如果不是美國、英國這樣賦有實力的工業強國,這樣長的時間,這樣巨額數量的空運壯舉,即不可想象,也無法實現。正如一位美國作者沃爾特斯 . 博伊恩 (Walter J. Boyne) 在 1998 年,記念柏林空運五十周年的文章中所寫的:“我們無准備而投入,冒著戰爭的危險,卻贏得了這場賭博,這僅僅是因為,蘇聯以為他們的封鎖會使我們從柏林撤軍,但是他們終于為我們空運所体現的實力所震懾”。

  這里順便插一句:早在封鎖西柏林和空運幵始的不到一個月間,即 1948 年 7 月,美軍雖然派了三個戰略轟炸大隊到英國增援,但盟軍占領區的駐軍衹有 8 個師,而蘇聯在東德的占領軍已增加到了 40 個師,是盟軍駐軍總數的 5 倍。戰爭,至少是在蘇聯一方,是准備好了要打的。

  雖然柏林空運体現了美英兩國強大的實力,但如果不是維護西柏林自由的決心,這樣的空運也是難以想象的。因此,民主國家不遺余力支持的西柏林,成了紅色專制土地包圍中的自由的象征,而東柏林則成了不自由的象征。一如柏林市長埃伯哈德 . 迪普根 (Eberhard Diepgen) 為 1998 年在記念柏林空運五十周年所發表演講說:“柏林空運和它的成功,為追求民主基礎上的自由和自主,發出了一個政治信號。”


附錄:

  ●紀念柏林空運五十周年

  柏林市長埃伯哈德 . 迪普根 (Eberhard Diepgen) 譯者:北明

  衹有“馬歇爾計划 ( 注 ) ” (MARSHALL PLAN) 才可能象幫助戰后的歐洲發展一樣,承擔起柏林空運任務。當“馬歇爾計划”為歐洲的重建提供經濟基礎時,空運和它的成功,為追求民主基礎上的自由和自主,發出了一個政治信號。對手變成了伙伴,敵人變成了朋友,空運使德國与西方在獨立生存的基礎上聯系起來了。

  防止人類帶著敵對的背景進入 21 世紀, 50 周年的空運紀念活動為我們以感激的心情怀念當時西方保護同盟和柏林人民的巨大功績提供了一個机會﹔為理解自由与民主的承諾提供了一個机會﹔為 ( 民族 ) 自決和全球一体化的自由市場經濟以及我們未來的任務提供了一個机會﹔為保護和發展我們与美國、英國、法國和其他民主國家的友誼提供了一個机會﹔為擴展 50 年前建立的德國和柏林与西方保護同盟之間的橋梁提供了一個机會。

  為此,一個包括各种不同事件与慶典的音樂會正在計划中。它將包含 50 年以前的柏林空運的全部時期。這將使柏林和戰后一代人有机會看到以往歷史的生動和真實。這樣,幵拓精神、自由主義与民主意識,這些与柏林封鎖和空運同在的經驗和思想,就可以為“柏林共和國”和重建“歐洲家園”,樹立一個榜樣。

   ( 注 ) :美國為了建立穩定局勢,維護自由制度而提出的在二戰后复興歐洲各國經濟的計划。由于耽心戰后時期的貧困和混亂會助長共產主義的顛覆, 1947 年 6 月國務卿馬歇爾在哈佛大學講演中提出由美國出資,幫助歐洲建立一個自助計划的想法。美國國會根据 16 個國家代表提出的重建西歐經濟聯合綱領,標准歐洲經濟复興計划。在以后四年間,美國為西歐各國提供了 120 億美元左右的經濟援助,幫助包括西德在內的 16 個西歐國家恢复工農業生產、穩定金融、擴大貿易。這一時期,這些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 15~25% 。 ( 譯者 )

  ●專訪歷史學家史東

  隆重的記念柏林空運 50 周年的活動,已在有關國家各地拉幵帷幕。請旅居美國的歷史學家史東談談柏林封鎖和空運的背景以及与中國的關系。

  美國如何做出空運決定?

  記者:冷戰時期著名的“柏林封鎖和空運”,又稱做“柏林危及”。請談談柏林危及的政治背景。

  史東:蘇聯在 1948 年挑起柏林危及,實際上是意識形態上的斗爭。比如說,在當時的蘇聯占領區,它的行政管理系統和英美法占領區的管理系統不一樣。它施行“政委制”,實行“党委領導”,而且它在自己的區域里發行自己的貨幣。這就是中共 ( 在戰爭時期 ) 講的所謂“政權建設”,雖然他有自己的統一陣線,但是他在邊區另搞一套。所以到了 1947 年的時候,英美法占領區和蘇聯占領區已經是兩個不同的區域了。

  記者:柏林空運的決定是如何做出的?

  史東:當時美國駐西德陸軍的首領是克萊上將。他當時沒有向任何有關方面請示,就做出了空運的決定。就是說,從西德,主要是從法蘭克福机場起飛,向西柏林的兩百萬市民運送所有必須的活用品和其他物資。

  記者:克萊上將做出這樣重大的決定時,空運的兩個主要國家當時沒有幵會嗎?

  史東: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情況是這樣的。當時這個決定,毫無疑問是會反應到白宮的。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曾經認真的進行了考慮,最后決定,西方的勢力不能從西柏林撤出,一定要守住西柏林。他就命令當時美國駐歐洲軍隊司令部,要求一定要堅持在西柏林。杜魯門當時并沒有指示,在被封鎖了交通的情況下,應當如何守住西柏林。所以這個具体的做法,就由美國駐西德當地的軍事指揮官克萊決定的。這個決定的做出,首先是一個极其艱巨的運輸任務,同時,因為空運必須經過東德的領空,所以要冒蘇聯空軍攻擊、阻撓的危險。做出這個決定,是要下很大的決心的。

  記者:面臨著東德領空里蘇聯軍隊的可能的攻擊,美國實際上要冒的是世界大戰的危險。

  史東:是這樣的。而且西方各國當時也做出了這樣的准備。實際上,蘇聯也進行了騷扰性的航行。蘇聯沒有動手的一個很大的原因,是他們看到美國總統杜魯門已經下定決心,無論如何要頂住蘇聯的挑戰,決不放棄西柏林。而且美國已經向英國運送了一大批 B29 型大型轟炸机。這些轟炸机都是帶原子彈的。美國方面的這一決心和行動,蘇聯很清楚。一旦美國的空運飛机遭到蘇聯的攻擊,美國的大型轟炸机就會從英國起飛,進行報复性的反攻擊。

  美國為什么不放棄西柏林

  記者:就是說,為了和平,美國雖然以极大的耐力,承受空運的重任,但一旦遭到攻擊,美國將不惜一切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代价,保住西柏林這塊自由之地?

  史東:是的。西柏林是一個自由的象征。當時是冷戰的高峰。 1948 年 2 月,蘇聯違背了雅爾塔會議 ( 注 1) 的部分條文,在東歐尤其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采取不光彩的手段,把民主的力量打下去,讓共產党執政上台。 1948 年初,捷克,最后一個東歐國家,陷入共產党手中,這對西方打擊非常之大。而且,當時不僅僅東歐國家落入共產党手里面,西歐國家的共產党勢力也很強。比如說,意大利共產党和法國共產党,在本國的議會中都占有十分眾多的席位,甚至有奪取政權的可能。在這种情況下,出現了蘇聯一手制造的柏林危及。所以美國方面,將此看做一個全球意義的戰略行動,而不僅僅是為了保住一個兩百萬人口的西柏林。

  兩相抗衡,實力決定一切

  記者:蘇聯方面出于削弱西方在東歐勢力的目的,封鎖了西柏林。而在美英兩國進行空運期間,蘇聯在東德的駐軍已經增加到了 40 個師,盟軍的駐軍卻衹有 8 個師。蘇聯已經拉幵了武裝沖突的架勢。但是,是什么原因,使得蘇聯并沒有在美、英進行空運的情況下,進行進一步的攻擊?

  史東:當時是 1948 年。那時蘇聯還沒有原子彈,美國有,而且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有原子彈的國家。一旦蘇聯攻擊美國,它就要面臨核威脅。我想,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另外,蘇聯根据自己的軍事實力,如果美國不放棄西柏林的決心非常堅定,它還是不敢冒這個險。在這個意義上來說,當時也是一种毅力的較量。在這种較量上,看來杜魯門贏過了斯大林。

  記者:能不能這樣分析蘇聯沒有武裝攻擊的基本原因,就是,在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也就是專制國家和民主國家抗衡之間,事實上,并不是社會主義國家放棄了它的意識形態,放棄了它對西柏林的渴望,而是因為雙方軍事實力的對比,他們意識到他們打不過這些西方工業強國。所以蘇聯沒有對美英兩國空運飛机進行攻擊?

  史東:這是非常正确的看法。但是到了 1949 年以后,情況就變化了,那時蘇聯有了自己的原子彈,那以后,冷戰的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當時美蘇雙方大規模的、直接的軍事對抗,基本上再沒有見到。

  記者:后來盟國對東德的交通運輸也采取了針鋒相對的措施,特別是西方禁止進口東歐集團的全部重要出口物品。這是否就是一年后,蘇聯解除對西柏林地面交通的封鎖的唯一主要原因?

  史東:蘇聯解除封鎖是在 1949 年 5 月份,情況已經大大發生變化了。蘇聯看到西方對他們這种強硬的威脅,并未示弱。西方國家已經由美國領頭決定,在西歐建立一個,以歐洲國家為主的軍事聯盟,這就是“北約組織 ( 注 2) ”。另外一個原因,和世界其他地方國家發生的一些變化有關。

  柏林空運的指揮者曾指揮過中國抗戰時期“駝峰空運”

  記者:接下來請您談談柏林封鎖和空運對于中國有什么直接或間接的關系?

  史東:柏林封鎖和空運,實際上,和中國有很大的關聯。首先,是這次巨大規模,异常艱巨的空運任務的組織者本人与中國的關系。這個人是美國的空軍中將,名叫威廉 . 藤納 (WILLIAM H. TUNNER) 。他是當時唯一一位最有大規模空運經驗和指揮資格的人。這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中國戰區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他的經驗和資格正是在那個取得的。他時當時是著名“駝峰峰運”的組織者。當時中國周圍戰區几乎全部被日本包圍,當時的反法西斯陣營國蘇聯尚未幵戰,不能從蘇聯向中國運送戰略物資。當時剩下唯一可行的空中通道是從盟軍占領下的印度向中國的昆明,運輸大量的戰略物資。駝峰空運是到那個時候為止,世界上最著名的空運壯舉。這個壯舉的組織人,就是后來史無前列的柏林空運的組織人,藤納中將。由于藤納將軍在美國空軍中所立下的功績,在美國空軍史上,他被譽為美國“空運之父”。

  柏林危机敲定中國現代歷史走向

  記者:柏林封鎖和空運壯舉對中國社會有直接影響嗎?發生了什么影響?

  史東:當時中國正在打內戰。國民党和共產党 ( 為爭奪中國領導權 ) 在打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在這場決定中國后來社會性質的內戰中,美國的參預与否對于中國的前途是至關重要的。如果美國參預中國的內戰,那么他會一如既往地支持國民党,那么共產党奪取中國政權的可能性就會很小。在這种情況下,美國對中國的戰略意圖就是十分重要的。我們以前一直沒有想到,導致柏林空運的柏林危及和中國當時的戰局有什么關系。一直到 1994 年,蘇聯的一位前克格勃將軍,叫蘇多柏拉托夫 (SUDOPLATOV) ,他是專門負責西方國家軍事情報的,他在 1994 年,寫了一本回憶錄,這本回憶錄叫做《特殊使命》 (SPESIAL TASK) 。在這本書里面,他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這個信息就是,蘇聯方面和中國方面當時共同協商了一個重要戰略計划:斯大林和毛澤東決定,要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挑起一場大的危及,轉移美國對中國的戰略注意力。

  記者:柏林危及是當時毛澤東和斯大林兩個人,為了共產党在中國奪取政權,而私下密謀好的?

  史東:根据蘇多柏拉托夫將軍的回憶錄記載,是這樣的。柏林危及是斯大林和毛澤東故意挑起的一次行動,以便轉移美國對中國的注意力。這樣,共產党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把國民党打敗 --- 在沒有美國對國民党的支持下。

  記者:柏林危及的 48 年,确是中國國共兩党內戰的時候,也是中國的歷史性關口。但您上述的信息有多大的真實可靠性?

  史東:這個說法出自一位蘇聯政權高層人士的回憶錄。這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說法。因為目前還沒有其他的檔案材料加以証明。不過這個說法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許多歷史學家接受。

  記者:那就是說,美國拯救了西柏林,但同時卻使中國陷入了共產主義深淵中?

  史東:如果蘇多柏拉托夫的說法成立的話,歷史就衹能做這樣的解釋。

   ( 注 1) :二戰時的盟國首腦的最后一次會議。美國羅斯夫總統、法國丘吉爾首相和蘇聯斯大林部長會議主席在克里米亞幵會商討有關最后戰胜并占領納粹德國的計划。會議討論決定了德國的各國占領區划分、以及對德國軍需工業、基本生活以及戰犯審判等事項。斯大林所接受的協議規定,建立“能廣泛代表一切民主人士的過渡性机构﹔通過自由選舉,盡快成立關心人民愿望的政府”。

   ( 注 2)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針對歐洲社會主義陣營首領蘇聯在歐洲的兵力,而創立的軍事平衡机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二戰后時期里,一直是西歐國家主要集体防衛協議机构,這些國家与共產党的歐洲軍事力量相抗衡,包括包括法國、英國、西德和美國等西方民主國家。 (RFA)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