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四大野戰軍簡介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刨根 于 December 16, 2001 13:49:24:

第一野戰軍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之一。它是以
抗日戰爭時期的陝甘宁晉綏聯防軍為基礎,逐步發展起來的。
根据中共中央軍委關于組編野戰軍的指示,1946 年4月,陝
甘宁晉綏邊防軍整編為5 個野戰旅,王世泰任司令員﹔晉綏
軍區組成下轄4個野戰旅的晉綏野戰軍 ,賀龍任司令員 、李
井泉任政治委員。1947年3月 ,上述兩支部隊成立西北兵團,
同年 7月,定名為西北野戰軍,彭德怀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轄第一 、第二、第三縱隊、新編第4旅、教導旅等 。至同年
10 月,又新組編第四、第六縱隊。1948年7月,相繼又成立
第七、第八縱隊。1949 年2月,西北野戰軍編為第一野戰軍,
彭德怀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所屬各縱隊依次改編為第一 、
第二 、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第八軍。同年 4月,中央
軍委決定將第十八兵團( 轄第六十 、第六十一 、第六十二
軍)、第十九兵團(轄第六十三、第六十四、第六十五軍 )
撥歸第一野戰軍建制。同年10月,第一野戰軍將原轄的 6個
軍改編為2 個兵團:第一兵團( 轄第一、第二、第七軍 )﹔
第二兵團(轄第三、第四、第六軍)。
1947年3月,國民党軍23萬人,向西北野戰軍衹有 2 萬
多人駐守的西北地區發動進攻。西北野戰軍在十分艱苦的條
件下,英勇作戰,連續取得了青化砭、羊馬河、蟠龍、沙家
店等戰役、戰斗的胜利﹔1948 年2月,先后又取得宜川、陝
中等戰役的胜利,于4月收复延安﹔同年8∼11月,相繼進行
了澄、荔北戰役和冬季攻勢 ﹔1949 年7 ∼ 12 月,進行扶
(風)眉(縣)、蘭州、宁夏等戰役,并進軍新疆,解放了西
北全境﹔同時以一部分兵力配合第二野戰軍進行西南戰役和
以后的向西藏進軍。第一野戰軍經過兩年半艱苦戰斗,共殲
滅國民党軍51萬余人,俘將級軍官 197人,在戰斗中,第一
野戰軍官兵犧牲 1.8萬人,其中團以上干部50人。第一野戰
軍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第二野戰軍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之一。它是以
抗日戰爭時期的晉冀魯豫邊區八路軍及地方部隊為基礎,逐
步發展起來的。根据中共中央軍委關于組編野戰軍的指示 ,
1945年冬,晉冀魯豫邊區八路軍整編為晉冀魯豫軍區野戰軍,
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轄第二、第三、第四、
第六、第七等5個縱隊。1946年6月底,以晉冀魯豫軍區野戰
軍的第三、第六、第七縱隊和冀魯豫軍區主力一部,組成晉
冀魯豫野戰軍。1948 年5月,改稱為中原野戰軍,劉伯承任
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1949 年2月,中原野戰軍編為
第二野戰軍,轄第三、第四、第五 3個兵團。第三兵團轄第
十、第十一、第十二軍﹔第四兵團轄第十三、第十四、第十
五軍﹔第五兵團轄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軍。
抗日戰爭胜利后,晉冀魯豫軍區野戰軍1945年9∼11月,
先后取得了上党、邯鄲戰役的胜利﹔1946年 7月∼1947 年5
月,晉冀魯豫野戰軍又取得破擊隴海路和定陶、鄄城、晉南、
豫北等戰役的胜利﹔1947年6月30日∼1948年10月,又取得
魯南戰役胜利,隨即挺進大別山,進軍豫西,与華北野戰軍
密切協同,縱橫馳騁于長江、淮河、黃河、漢水之間的廣大
地區,殲滅大量國民党軍﹔1948年11月∼ 1949年1月,与華
東野戰軍一起,取得了淮海戰役的巨大胜利,基本解放了長
江以北華東和中原地區 。1949年4月 ,第二野戰軍与第三野
戰軍、第四野戰軍并肩發起了渡江戰役,突破了西起湖口 ,
東至江陰的國民党長江防線,解放了南昌等城市和皖、贛 、
浙、閩廣大地區。1949年11月∼1950 年4月,在第一、第四
野戰軍各一部主力部隊協同下,進行西南戰役,解放了四川、
貴州、云南、西康﹔隨后,又抽調一部分主力部隊進軍西藏,
促使和平解放了西藏。解放戰爭時期,第二野戰軍共殲滅國
民党軍200余萬人,其中投誠、俘虜 160 余萬人 。在戰斗中,
第二野戰軍官兵犧牲 3.7 萬余人 ,其中團以上干部200人 。
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第三野戰軍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之一。它是以
抗日戰爭時期的在華中的新四軍大部和山東的八路軍一部為
基礎,逐漸發展起來的 。根据中共中央軍委關于組編野戰軍
的指示,1945 年10月,由進到山東的新四軍主力和留在山東
的八路軍主力,組成津浦前線野戰軍。1946 年 1月,改稱山
東野戰軍,陳毅任司令員,黎玉任政治委員,下轄第一、第
二縱隊和第7、第8師﹔1945年11月,留在華中解放區的新四
軍組成華中野戰軍,粟裕任司令員,譚震林任政治委員,下
轄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縱隊。1947年初,山東野戰軍与
華中野戰軍合編為華東野戰軍,陳毅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
下轄第一 、第二 、第三、第四 、第六、第七、第八、第九、
第十、第十一、第二縱隊。1949 年1月15日,華東野戰軍改
稱為第三野戰軍,陳毅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下轄第七、第
八、第九、第十4個兵團 :第七兵團轄第二十一、第二十二、
第二十三 、第三十五軍 ﹔第八兵團轄第二十四 、第二十五、
第二十六、第三十四軍﹔第九兵團轄第二十、第二十七、第
三十、第三十三軍﹔第十兵團轄第二十八、第二十九、第三
十一軍。另1個特种兵縱隊。
從1946 年6月以后,華東野戰軍取得了蘇中、宿北、魯
南、萊蕪、孟良崮戰役的胜利﹔1947 年8月,主力挺進魯西
南,進軍豫皖蘇,与晉冀魯豫野戰軍密切協同,縱橫馳騁長
江、淮河、黃河、漢水之間的廣大地區,殲滅大量國民党軍﹔
內線作戰部隊在此期間,也取得了膠東、濰縣、兗州等戰役
的胜利﹔1948 年9月,主力部隊先后取得了濟南戰役和淮海
戰役的巨大胜利 , 基本解放了長江以北華東和中原地區 。
1949 年4月,与第二野戰軍并肩發起渡江戰役,突破了西起
湖口,東至江陰的國民党長江防線,解放了南京和上海等大
城市,接著 ,進軍福建 。至1949年10月 ,全部解放華東大
陸及其沿海大部島嶼。解放戰爭時期,第三野戰軍共殲滅國
民党軍245萬余人 ,在戰斗中 ,第三野戰軍官兵犧牲11萬多
人,其中團以上干部195人 。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巨
大貢獻。

第四野戰軍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之一。它是以
抗日戰爭轉入反攻后進入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主力一部及
東北抗日聯軍為基礎,逐漸發展起來的。日本投降后,中共
中央于1945 年9月19日提出了“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戰
略方針,大批中央領導率 2 萬名干部進入東北,并成立了東
北局。接著,山東軍區机關及所屬第1、第2、第3、第5、第
6、第7師等約5萬余人,新四軍第3師轄4個旅3萬余人,加上
陝甘宁、冀東及其他各解放區抽調部隊共10萬人,推進東北。
同年10月31日,成立了東北人民自治軍。1946 年1月,改為
東北民主聯軍,林彪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至同年10月,部
隊改編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5個縱隊又4個獨立
師(旅),并建立了10個炮兵團及戰車、高射炮兵大隊等特
种兵 。1948 年 1 月 ,東北民主聯軍改稱為東北人民解放軍,
又先后新成立了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
縱隊 ﹔根据中共中央軍委關于組編野戰軍的指示,同年8月,
東北人民解放軍 整編為東北野戰軍 , 轄第一 、第二兵團 。
1949年春,東北野戰軍改編為第四野戰軍 ,林彪任司令員,
羅榮桓任政治委員,下轄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
4個兵團 :第十二兵團轄第四十 、第四十五、第四十六軍 ﹔
第十三兵團轄第三十八、第四十七、第四十九軍﹔第十四兵
團轄第三十九、第四十一、第四十二軍﹔第十五兵團轄第四
十三、第四十四 、第四十八軍及兩廣縱隊﹔1 個特种兵司令
部(轄炮兵、裝甲兵、工兵部隊及1個鐵道兵縱隊)。
1946 年10月∼1947 年10月 ,東北民主聯軍進行了新幵
岭 、臨江等戰役。1947 年5月后,連續取得了夏季攻勢、秋
季攻勢和冬季攻勢的胜利 ,迫使東北地區國民党軍收縮于長
春、沈陽和錦州3個地區。1948年9∼11月,東北野戰軍取得
了遼沈戰役的巨大胜利,解放了東北全境﹔隨即進入山海關,
同華北野戰軍一起,于1948年12月∼1949 年1月,取得了平
津戰役的巨大胜利 ,解放了北平、天津等城市。1949 年5月,
第四野戰軍從武漢以東團風到武穴間強渡長江,解放了武漢。
同年 6 月以后 ,在第二野戰軍配合下 ,進行了衡陽 、廣東、
廣西等戰役,到同年12月底,全部解放中南大陸,并配合進
行了西南戰役。1950年5月1日解放了海南島。解放戰爭時期,
第四野戰軍共殲滅國民党軍 180 余萬人。在戰斗中,第四野
戰軍官兵犧牲6萬人,其中團以上干部178人。為中國人民解
放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