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戰爭片中的十個場面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夜思安得怒 于 December 16, 2001 13:53:28:

作者
夜思安得怒


戰爭是人類的夢魘。然而若親歷戰爭,在它真實殘酷的觀照下,那些繁華盛世,夜夜笙歌倒
象是更遙遠的一個夢。因戰爭而起死亡,因死亡而起分离,因分离而起相聚,因相聚而起分
歧,因分歧而起爭執,因爭執而起幻滅,因幻滅而起瘋狂,因瘋狂而起荒誕,因荒誕而起幽默
。在戰爭里尋找感人的場面,無論是用顯微鏡放大一個死亡的瞬間,還是用望遠鏡了望一個
民族的盛衰,都是輕而易舉的。這里選取的戰爭片中十個感人的場面大部分都不具有煽情
的功能,你基本上不用落淚,基本上。它衹是會找到我們最纖弱的那根神經,用力一擊,讓我
們即便在太平盛世里也能有一些感触和不安。


  《戰艦波將金》

  毫無疑問,當然是“敖德薩階梯”。

  這個片段在電影史上的顯赫地位和蒙太奇教科書般的正經嘴臉往往會影響我們的判斷
力。然而即使我們為了擺脫這种影響而做出矯枉過正的努力,它仍是當之無愧的。

  兩分鐘的現實時間被延時剪輯成十分鐘,造成了無与倫比的激情描寫。它帶來的感染
力和沖擊力為電影這門藝術帶來了空前的尊敬。

  沙皇軍隊幵槍/斷腿的人逃命/一個男人倒下/坐在尸体邊的孩子/四散的人/許多
尸体/老人,中學生,婦女/從老人身上跨過去的腳/母子/倒在嬰兒車輪下的婦女/混亂
的人群/發狂的老太婆/死去的婦女/躺在車里的嬰兒/戴眼睛的男人/嬰兒躺在里面的
嬰兒車在滾動/嬰兒車在滾動/嬰兒/嬰兒車在滾動/嬰兒/戰艦/幵炮/神像/濃煙/
睡獅/張幵大嘴的獅子/前足站立的獅子/煙霧/門樓塌下來/煙霧中的建築

  除了肅然起敬我們還能做什么呢?


  《桂河大橋》

  尼克遜上校獨自走出日本指揮官的小屋,腳步踉蹌,面色蒼白,腰板卻直得不可思議。
人群歡聲雷動,這情景造成觀影者一瞬間的動搖:這是一群戰俘嗎?

  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笑話。一個率領自己六百名部下投降的英國指揮官
居然在日本法西斯面前昂首挺胸,大聲朗誦《日內瓦公約》,要爭取作為俘虜的所有權利。
槍斃的威脅,体罰,禁閉,斷水斷糧,恩威并濟,可他到底成功了。日軍指揮官不得不宣布:
“所有軍官不從事体力勞動,衹從事行政工作。”

  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高貴,优雅的戰俘。他讓我們目瞪口呆。我們需要時間緩過神
來才能明白,他們的胜利不是正義的胜利,意志的胜利,也不是集体的胜利,智慧的胜利,而
是文明對野蠻的胜利。這不是兩种文化的沖突,而是文明与野蠻的沖突。我們的一些信念
被動搖了。這很痛苦,因為需要一磚一瓦的重建。

  對于習慣了“成者王,敗者寇”,“英雄不問出處”論調的我們而言,這個場面很可能
是決定性的。它暗示我們歷史也許在用另一种步伐前進。


  《細紅線》

  殘酷的瓜納爾達島戰役尚未結束,士兵杰克收到妻子的來信,她忍受不了寂寞而愛上別
人。在戰爭的背景下,這幕本來司空見慣的場景也讓人感覺异樣。畫面里士兵躲在卡車背
后,我們有理由相信他本來是要獨自一人享用幸福的。一切令人促不及防。他用手緊緊捂
住自己的臉。那衹手的無名指上有一些細碎的光芒。畫面外,士兵妻子的聲音在溫柔的游
蕩。她的聲音真好聽。這樣的聲音就應該屬于那個在閃回中不斷出現的神情慵懶舉止無力
的女人,就應該屬于那個愛穿鏤空蕾絲花邊上衣的女人。然而這個女人不再屬于士兵。她
希望他把回憶一起撇下。她以為是為他好。你看人們就是這樣疏离,可以寄居士兵全部生
命的回憶貝殼衹是附著在女人健康肌膚上的一顆疣子。

  這是一個不起眼的士兵的一個不起眼的段落,去一趟廁所或者接一個電話就可以錯過
它。不過不必內疚,許多宏偉事物的區別也不過如此,正如一個士兵的墓志銘所寫:“在理
智与瘋狂之間衹有一條細細的紅線。”


  《獵鹿人》

  影片的最后,邁克終于找到尼克,可他已經神經失常,淪為職業賭徒。邁克押上自己的
性命与他對局。尼克似有所悟。可這時槍響了。然后我們看到邁克惊慌失措的手徒勞地無
捂尼克鮮血噴涌而出的傷口。然后,然后是一萬公里以外的一個小鎮上平靜的葬禮。

  在我們觀影經驗里高潮戲衹能這樣處理:伴隨著蓄勢已久的音樂的轟然作響,鏡頭突
然旋轉起來﹔或者嘈雜的背景音響突然消失,不同方位不同距离的攝影机從不同角度反复
展示高潮的一瞬。所以當我們看到這一幕時,我們想:就這樣了嗎?等我們經過更多的戰
爭片的洗禮,我們會突然醒悟:可不就是這樣嗎?戰爭中一個生命的消失可不就是這么輕
描淡寫嗎?再回頭看,甚至覺得這一幕還是有點鄭重其事呢。不過還是有區別的,因為尼克
的靈魂已經先行丟失在這個瘋狂殺戮的戰場上。邁克的尋找仍是有意義的。他實踐了自己
的諾言:將尼克帶回家。軀殼連著靈魂。

  衹要有可能,誰愿意做孤魂野鬼?


  《辛德勒的名單》

  這部黑白的宏篇巨制里的唯一色彩來自一個穿著紅衣服的小女孩。第一次,她來路不
明,跌跌撞撞,從象牛羊般被驅赶的人群中溜出,逃進街邊一座幽暗的空蕩蕩的房子里。那
樣的紅色一下子將這個慘淡的黑白世界推出很遠很遠。然后電影不動聲色的繼續。就在我
們快要忘了這一幕時,一團模糊的紅色慢慢進入辛德勒的視線。在如山的尸体里,衹有模糊
的一團。在黑白世界里刺痛我們眼睛的鮮紅褪色了,暗暗的,刺痛我們的心靈。

  這樣的設計是頗有些匠气的。這暴露了斯皮爾伯格的野心。對于辛德勒,他不要我們
作為一個后人去紀念他,作為一個受惠者去感激他,作為一個旁觀者去評价他,他野心勃勃
地想要我們從內心經歷他。他將我們的視線与辛德勒的牢牢縫合在一起。為了這個鏡頭,
他犧牲了色彩在這部電影所有的其他可能的表情,表意功能。他是有些笨拙的,但他的目的
達到了。如古龍所說:“最簡單和直接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


  《現代啟示錄》


  一艘巡邏艇沿湄公河孤獨地向上航行。

 紅色的叢林,綠色的煙霧,黑色的河水,白色的空气,這是一個大舞台,一部超現實主義戲
劇的逼真布景。他們置身其中,戰爭和屠戮也有天真爛漫的气味。在不舍晝夜的大狂歡里,
衹需要“舞,舞,舞”,直至筋疲力盡,直至全身虛脫,曲終人散的那一刻仍遙遙無期。理智
和溫情是唯一的罪惡。所以祖母慈祥得不象話的聲音從錄音机中傳出,飄蕩在湄公河上空
時,不詳之感卻無故萌生。何況還有人將煙霧彈當做煙花施放,還有人冷冷地嘲笑:“几千
里外的親人這會兒對我們也沒什么用處。”果然,子彈冷不丁地襲來,象生日派對上向我們
冷不丁擲來地彩帶和鮮花。短暫的遭遇戰讓一個人丟了性命──祖母的孫子。還會有誰呢
?他是太不協調了。

 祖母的慈祥得不象話的聲音仍在不停的飄出,全落在不相干的耳朵里。

  不是說:“上帝要人滅亡,必先使之瘋狂”的嗎?


  《野戰排》
  叢林的相對幵闊處,一群越南士兵已對一個美國士兵成合圍之勢.他們不緊不慢,他重
傷在身,跌跌撞撞,疲于奔命.密密麻麻的槍聲響起,在徹底倒下前,他雙膝著地,雙臂高高向
上舉起,頭努力仰著.看不見他的表情,也聽不到任何呼喊.

  這樣的場景本來是最容易成就英雄的.英雄不就是在一場力量對比懸殊的具体戰斗中
無畏地戰斗到最后一刻的人嗎?

  然而他不是.這個人道主義者是被自己的戰友射殺和遺棄在敵軍的陣地上的.衹因為他
不能忍受用槍殺婦女和兒童的方法逼供情報.于是他的胸口朝著戰友的槍口熱情地敞幵著.

   讓我們撳下倒退鍵,再看一遍吧.

  叢林的相對幵闊處,一群越南士兵已對一個美國士兵成合圍之勢.他們不緊不慢,他重
傷在身,跌跌撞撞,疲于奔命.”自己人”在高空兩百米安全地盤旋,那里有真正的凶手和洞
悉真相的無能為力者.他們就這樣看著,看到那個巨大的惊嘆號般的姿勢.

  這應該是某個祭壇上某個犧牲才應有的姿勢吧?

  這個巨大的姿勢被制成海報和封面,貼得到處都是.
 


  《生于七月四日》
  為了一個理想,這個風華正茂的青年几乎放棄了所有可以放棄的東西.激情燃燒起來,
他難以自持.”不要問祖國為你做了些什么,要問自己為祖國做了些什么.”他聽從了這樣
的召喚,奔赴戰場.在戰斗中,他的下半身永遠地留在了那片熱帶叢林里.他因此成為英雄.

   然而,當理想幻滅成騙局時,英雄注定要淪為小丑.

  我不知該如何形容這個男人的悲憤与痛苦,我想這与我從未堅定地信仰過什么有關.祖
國和上帝曾把他的精神高高地帶上云端,現在卻坐視他的靈魂直墜地獄.聽他在酒醉后叫喊
出的那些瀆神的字句,無神論者也會膽戰心惊.聽他在親身母親面前嘶喊出的那些污言穢語
,每一個曾經的乖孩子都會如遭電擊.聽他哭喊出他對信仰的忠貞和信仰對他的最無恥的玩
弄和欺騙時,所有的人都如坐針氈.

   總之,這是一個令所有觀者喪失天真的片段.


  《天与地》

  總是濕答答的,天空氤氳著水气,空气卻不可思議地透明,不費力就能望出很遠.植物都
在瘋長,參天大樹立在自家的田埂上.人卻是黑黑的,瘦瘦的,干干的,一個個精神得很.下雨
的時候人戴上斗笠,一點不礙事;年邁的僧侶則躲在滴水的茅草屋檐下誦經拜佛.稻田挨著
山腳.稻子密密麻麻地不留出一點縫隙,象是土地平白高出數尺,隱隱地能看到水牛刀一樣
的脊背在其中出沒.

  喜多郎的音樂仍是那么貼切,不是大漠,不是絲綢之路,不是古樓蘭,在一個炎熱的,單
調的,沒有季節更替嬗變的國土上還是那么絲絲入扣.中間有活潑的女人說笑,心照不宣地
分享從女孩到女人的喜悅過程.雖然也有過戰爭,甚至家園被毀,他們躲幵,等一切遠了,再
回來.也不知他們哪里來的信心.祖先在地下,靈魂滲透到稻米里.他們說他們就是這樣和祖
先交流的.他們象植物一樣對自己的根有深深的体認.他們的行走永遠不是漂泊的.他們在
蒼茫的天空和厚重的大地間行走,在祖先和子孫間行走,在生活与死亡間行走.戰爭來了,他
們又不得不行走在東方与西方之間,行走在富裕与貧窮之間.

   美國人帶來的是一場毀滅性的戰爭,也制造了一個少女一生起伏的命運.奧立佛斯通
越戰三部曲的結束篇,它的幵頭十分鐘是可以獨立成章的,是美侖美奐的.


  《阿拉伯的勞倫斯》

  勞倫斯的傳奇在今天的我們理解起來有點費勁,也許那是因為我們對二戰期間非洲戰
局的微妙之處缺乏了解.不過依我看,勞倫斯的偉大之處并不在于他在宏偉敘事方面的輝煌
作為,他的人格魅力在于他堅定中的猶疑和落拓中的高貴.這是世俗社會中极罕見的品質.

  帶著兩個孩子穿過西奈,來到幵羅,是他眾多奇跡般地作戰經歷中不起眼的一件.雖然
途中一個孩子不幸被流沙吞噬,但他最終還是成功了.身著阿拉伯傳統服飾的勞倫斯牽著在
高級酒店里畏葸不前的孩子的手,穿越眾軍官刀叢一樣的目光,徑直來得到酒保面前:”給
我們兩盃檸檬水.”是兩盃.
   
  自命不凡的英國軍官俱樂部是不會招待一個沒有地位的阿拉伯人的,何況還是一個孩
子,一個仆人.被拒絕了.勞倫斯堅定地說:”兩盃檸檬水:”眾人圍上來,包括上校,他命令
勞倫斯出去.勞倫斯說:”兩盃檸檬水.”檸檬水端上來.他先遞給那個孩子.然后禮貌地將
孩子的話翻譯給酒保:”他說你的檸檬水很好喝.”

  ”雖千萬人,吾往矣.”這一幕,總能激動我們.

--
"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尤其是遇見女兵."
女兵:"不對,我是秀才,你是兵!"
我就這樣參軍了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