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潛艇制造能力揭密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揭密 于 December 16, 2001 14:01:55:

  中國潛艇部隊除了首批14艘是1954-1955年向前蘇聯購進的老舊潛艇外,其余皆依照前蘇聯的零附件及技術藍圖,歷經轉讓制造(1954-1964年)、仿造(1961-1987年)及自制(1967年迄今)等3個階段,在已擁有、量產過的153艘潛艇中(扣除報廢、沉沒及外銷,目前尚有96艘),都刻著濃厚的前蘇聯色彩。

  据報道,俄制潛艇是按照該國海區的气候條件所設計,与中國海區的自然環境條件差別相當大。例如夏委中國東海海區气溫較高,超過潛艇上許多儀器設備的原設計標准,因此影響了正常的使用,且彈葯貯藏室的溫度也超過規定標准。東海海區及熱帶的南海海區都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此外,原設計中還存在許多不适合中國沿海條件,以及中國傳統生活習慣的其它問題。如由于中國各個海區空气濕度、鹽度都比較高,許多儀器儀表的元件損耗較快,使用壽命降低。沉浸在海水中的潛艇外部附屬物,如尾軸、車葉等更容易腐蝕,均達不到原設計要求。中國人傳統用餐習慣主要是吃飯炒菜,而潛艇上原有的爐灶及冷藏的容量不符需要。而潛艇的居信性,依前蘇聯戰略需求的优先度,排在火力、推進裝置、電戰設備及續航力之后,對潛艇官兵的士气影響較大。這些損失,到了1975年中國自制的035型潛艇時始獲局部改善,而潛艇設計“适用、舒适”的理念,到1985年才落實在長征乙型潛艇上。

  艦用鋼材是制造潛艇的主要材料,与陸上建築、車輛及机械等使用的鋼材不同,有許多特殊的要求。中國冶金工業部門早期試制成功普通碳素鋼,但這种鋼材衹能用于制造巡邏艇等小型艦艇。高強度的潛用合金鋼到了1963年才研制成功。潛艇用耐壓殼体的鋼材從1959年幵始仿制,由于多方面原因沒有仿制成功。1962年曾冶煉過2000吨鋼水,其中能夠成材的衹有60吨。直到1966年秋天,冶煉出來這种特殊鋼材的成材率才有較大的提高,幵始小批量生產。同時,潛艇耐壓殼体焊接用的焊條、焊劑也相繼試制成功﹔1967年幵始用自制的鋼材制造大型潛艇。

  柴電潛艇的航行動力有賴柴油主机、推進電机及蓄電池組等3項設備。前2項与水面船艦相容性大且制造困難度不大,而潛航時所需的蓄電池早期全賴前蘇聯進口成套設備。1960年前蘇聯停止供應后,中國現役潛艇曾一度無法出海潛航,裝配線上建造中的潛艇也無法下水。經過2年最高优先研制,定型仿制成功了前蘇聯稱為鉛甲型的蓄電池組(每組224個鉛電池,輸出每小時6.6kA)。到了1983年,潛艇學院“電气設備教研室”發展成功“潛艇快速充電裝置”﹔這項及時的改進,使潛艇浮出水面充電時間縮短一半,減少潛艇暴露時間,提高了潛艇隱蔽性,同時也使外銷潛艇提高賣點。

  另一方面,核動力潛艇使用的90MW動力用核反應器也存在一些問題。由于自制陸上試驗反應器過程中無法考量耐波力及作戰抗震力,也從無此經驗,第一艘“長征一號”自1971年下水后,由于核反應器可靠度低,走走停停、修修改改,1974年始成軍。此后邊疆制造6艘核動力潛艇,然因輻射劑量過高,官兵屢受輻射傷害,中國海軍還特別成立409核傷專科醫院,以收容核潛艇人員住院療養,并解決輻射傷害診治問題。而核潛艇官兵的輻射防護衣服有13种,核潛艇修造基地人員防污工作服更多達36种。

  潛艇外殼使用專用涂漆,那是一种特殊涂料,既可防鏽蝕,又可防止海中生物附著,這种涂料1960年代不再進口,當時中國國產品防污能力較差,使用不到1年,艦底附著各种牲厚度就達1cm以上,有的更重達42kg/m3,使潛艇航速下降達40%。為提高潛艇防污漆的質量,中國化工部、交通部、六机部和海軍共同組成協作組進行涂料研究,雖然國產涂漆解決了部份問題,但關鍵技術仍未掌握。直到80年代改革幵放后,經由外購始完全獲得解決。

  目前一些老舊的現役潛艇在設計上衹有40年代的水准,自制的各型潛艇噪音吵雜,易遭偵測鎖定。改革幵放后,曾一度擬与法國合作,仿造紅寶石級(Rubis)潛艇,惜談判未成而作罷。中國于1993年中轉向俄羅斯訂購先進K級(Kilo)攻擊潛艇(每艘單价2.5億美元),前2艘已于1995年交貨。中國以外購,加上自制潛艇的方式,加速潛艇部隊現代化,提升戰略。以應未來戰爭的需要。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