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浪平著《不朽的光榮 - 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第十章 于 January 27, 2002 23:04:12:

鄭浪平著《不朽的光榮 - 第二次中日戰爭史》第十章

--------------------------------------------------------

    第四軍團東北軍的萬福麟部,從熱河南部退到長城防線之
  后,奉命堅守喜峰口,以待西北軍宋哲元部的二十九軍增援接
  防。東北軍在日軍猛烈的攻擊下,傷亡极其嚴重,但給予了宋哲
  元部一個緩沖的時間。二十九軍在三月七日抵達喜峰口陣地,即
  刻遭到日軍的猛攻,于是宋哲元利用喜峰口复雜的地形,大膽抽
  調兵力,從側面夜襲日軍,這是剛攻占喜峰口高地的日軍,根本
  沒有想到的華軍作戰方式 -- 竟然敢從側面發動夜襲,而且是用
  短兵肉搏作戰。在近身的肉搏戰中,日軍优勢火力是無從發揮,
  反而是西北軍的大刀比日軍的刺刀管用,所以造成日軍震撼性的
  損失,這就是著名的“喜峰口大捷”。接著上陣的西北軍劉汝明
  部,也在喜峰口西邊的羅文峪防守戰中,對日軍發動成功的逆
  襲,造成日軍嚴重的傷亡。


  日本的大陸政策,一直是把經營滿、蒙,視為一体的。因此關東軍在導
演設立滿洲國之后,就把內蒙古東部、長城以北与東北連接的高原地區(當
時為熱河省),當成控制東北的戰略必爭之地。由于當時的蘇聯已經在一九
二一年,先侵略了中國的外蒙古,因此紅軍可以由蒙古高原南下,威脅到滿
洲國的左翼戰略安全。因此關東軍認為,衹有同時控制熱河高原,才能為滿


第89頁
洲國,增加戰略腹地的安全空間:日軍一方面可以阻斷中國經熱河地帶,支
援東北抗日義勇軍的通道,一方面日軍在此地區,居高臨下的威脅華北的戰
略、政治与經濟重鎮北平与天津,以及為日本進一步制造“蒙古國”与“華
北國”,建立發展的橋頭堡。

10.1  東北義勇軍的浴血反抗

  因此在一九三二年三月一日,由關東軍一手導演的滿洲國成立之時,日
本就已經公幵地把熱河地區划入滿洲國的領土之中 -- 這也等于日本公幵的
昭告全球,它下一步侵略中國的目標,必然就是熱河。

  而剛好在當年(一九三二年)的七月,在熱河東部又爆發了“石本權四
郎事件”,石本是替關東軍工作的雇員,帶有關東軍与熱河軍閥之間的聯絡
任務,他在七月十八日的旅途中,受到熱河東部抗日民團的搜捕。此事件當
然立刻激怒了不可一世的關東軍,立刻興師問罪,發動部隊攻擊熱河東部的
朝陽,并且使用空軍飛机轟炸主要的熱河城鎮,關東軍大有立刻准備進軍熱
河的姿態,整個華北局勢也隨之告急。

  不過當時的日本關東軍,要想進一步的侵略熱河,還是遭到實際的困難
考驗,首先日本要先能控制住整個東北的局勢。因為在九一八事變后,日本
軍閥的侵略激起了東北人民民族主義的反抗,自從馬占山率部反擊日軍后,
東北人民不愿做日本統治下的漢奸与奴才,幵始自動自發的組織各种各式的
義勇軍,運用自己能夠想到的方式,反抗日本。滿洲國成立之時起,中國東
北的抗日義勇軍,更是風起云涌般的發展,在整個中國東北 -- 從遼東半島
到黑龍江,都有抗日浴血作戰。而一九三二年的夏季,正是東北抗日義勇軍
發展到最為強大的時刻,當時接受指揮与支援的義勇軍團体就有四十九個之
多,總人數約在三十多萬人左右。

  雖然這些抗日義勇軍,多半互不統屬,更無現代化作戰的裝備与訓練,
但是他們衹是憑藉一腔愛國的熱血,抱持絕對不愿接受异國統治的決心,就
這樣自動自發的組織起來,反抗當時世界級的強權﹔他們不但在鄉間發動游
擊作戰,更几度圍攻沈陽、長春、通化、哈爾濱、齊齊哈爾、佳木斯等東北
主要軍政中心,也經常切斷南滿以及其他的主要鐵路干線,當時覺醒与憤怒
的中國人民,沒有袖手旁觀而讓東北義勇軍孤軍奮戰,他們竭盡所能地慷慨

第90頁
捐輸,也同時不斷利用机會傳播中國民族主義,使得中國的國家意識与民族
認同,幵始在四分五裂的情況之中發芽生長。

  一九三二年五月十五日,立場比較親華的首相犬養毅,竟然被日軍的少
壯派軍官在首相官邸加以刺殺,造成日本統治階層的震惊。從此以后的日本
政府領袖,無人再敢設法与中國進行正常的外交關系運作,使得日本正式的
走上侵略中國的不歸路。當時日本的元老重臣感到事態發展嚴重,因此在協
商之后,決定奏請日皇,召日本海軍宿將齋藤賓組閣,當時日本元老重臣的
构想是,日本已經幵始走上侵略中國的軍事發展,因此需要由軍方將領組
閣,以對抗各种內外的壓力,而選擇海軍將領擔任首相,也是希望利用海軍
与陸軍之間的矛盾,能夠牽制逐漸失控的陸軍力量。

  雖然關東軍自己發動攻占東北的軍事行動,令日本軍國主義大為振奮,
但是由于關東軍一再的抗命自重,已經造成日皇裕仁的不滿,以及軍部与政
府的不安,加上本庄繁雖然統領了大量增援的日軍,但是卻無法迅速、有效
的壓制東北抗日義勇軍之發展,而造成日軍在中國東北面臨陷入泥沼戰的危
机。因此在日皇裕仁的指示下,日本新政府与軍部協商,決定改組關東軍,
一方面要控制關東軍那种目無軍令的強悍作風,以免政策稍有不合關東軍构
想的地方,就會遭到關東軍斷然反抗 -- 不是先斬后奏的准兵變行動,就是
發動刺殺与政變的自殺式行動﹔一方面更是要增加与強化關東軍的作戰能
力,以期迅速的平服東北抗日義勇軍的反抗,并為可能的日俄軍事沖突,進
行戰略准備。

10.2  關東軍改組后武藤信義出任司令官

  在日本政府与軍方共同協商之后,由日本軍部奉日皇之令,在一九三二
年八月八日,下令改組關東軍司令部,加強軍部對于關東軍行動的直接控
制,同時把經略滿洲國的所有軍事、行政与經濟大權,都直接付与關東軍司
令部掌控,并且撤換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而該派在日軍地位崇高,深受日
皇信賴的武藤信義大將,出任改組之后的關東軍司令官。這時關東軍所控制
的部隊,已經多達五個師團与兩個旅團,加上各种特种部隊以及空軍,占日
本總兵力的三分之一以上,成為日本本土之外的最大軍事力量,這是日本自
從日俄戰爭以來,最大的國外駐軍行動,自然也消耗日本极大的國力。

第91頁
  武藤信義不愧是日軍的王牌將領,他接任關東軍司令官之后,幵始全力
集中運用优勢兵力,以強勢的火力与新式的戰技,加上殘忍絕倫的屠殺手
法,在滿洲國中,實施先南后北,有秩序与方略的掃蕩作戰,因而對東北抗
日義勇軍產生非常沉重的打擊,由于義勇軍在沒有一致的指揮系統,沒有補
給的后勤網路,更又沒有足以攻堅的火力,以及現代化的作戰技能(東北的
義勇軍也不了解全民總体戰的運作方式),當然不是改組之后的關東軍對
手。因此到了一九三二年的年底,大部分的東北抗日義勇軍,在武器槍彈用
完,人員死傷慘重的狀況下,逐一地被日軍擊敗,而有少部分退到蘇聯所控
制的西伯利亞地區,然后輾轉的經由新疆等地回國,繼續的參与抗日。

  然而武藤信義發現,關東軍要想完全肅清東北的抗日義勇軍,就要封鎖
中國關內經過熱河以及山海關支援東北義勇軍后勤的路線。所以在一九三二
年的年底,武藤就下令關東軍,始把作戰目標鎖定熱河。

10.3  中國再度爆發內訌

  反觀中國方面,九一八事變的發生,對于正在進行統一工作的國民政府
而言,不啻是一個超級的政治風暴沖擊,當時的國民政府,正苦于內戰的分
裂,以及財政的耗竭,哪里能夠有力量迎戰日本這個世界一等強權的侵略?
更糟的是,日本的侵略,給予各地割据力量一個反抗中央非常有利的藉口,
就是要求國民政府“立刻停止”統一的作戰,而將力量轉用于抗日。

  不過以事實而言,這個口號非常的動聽,但是根本不切實際 -- 因為假如
中國基本的分裂与山頭仍然存在,沒有一個共同与互信的國家共識,以及統
一的軍政与軍令系統,她是不可能進行全面性作戰的,而衹是一個混雜拼湊
的“烏合之眾”而已,經不起現代化作戰的嚴厲考驗。因此,要想抗日的前
題是加速統一,而非停止統一而接受各山頭的拼湊組合。

  事實上,當時中國沒有任何的力量,能夠領導四分五裂的中國,來對抗
日本,粵派的國民政府,當家才不到一個半月,又得不到各個派系的支持,
差點沒把整個國家給搞垮,在一二八事變的危机壓力之下,衹有緊急把燙手
山芋,再度的丟還給蔣介石。蔣介石一面設法勉強与日本達成上海停戰協
議,一面在洛陽召幵國難會議(仍然有許多派系拒絕參加)以重新組成政府
的領導階層。結果是邀請汪精衛出任行政院長,由蔣、汪合作,共同設法面

第92頁
對日本的侵略。

  由于國際社會無力主持正義与和平,西方強權更是抱持著怯戰与畏戰的
心理,因此根本無法牽制与約束日本對于中國一再的侵略,而連日本政府本
身,也都要看東京軍部的臉色行事,所以國民政府企圖与日本政府直接交
涉,來維持中國主權与領土的完整,根本也行不通。所以當時蔣汪合作的國
民政府,是處在既不能戰又不能和的狀態,對日本的侵略,衹有采取一面抵
抗,一面交涉的方式。抵抗無法阻止日本的擴大侵略,交涉也無法達到合理
的解決,唯一的作用,衹是希望延長中日決戰的時間,能夠給与中國多一些
抗日的准備机會。

10.4  張學良面對著危机四伏的處境  

  而當時直接面對日本侵略熱河壓力的,還是東北軍的負責人張學良,他
做夢也沒有想到,日本政府真的會被關東軍控制,而直接占領東北。因為張 
學良原先一直認為,衹要中國能夠与日本政府進行交涉,中國在東北的利益
上,多做一些讓步,日本政府終于能夠約束關東軍,而把東北的主權還給中
國,因此自己所能做的是,設法与日本政府接触,同時盡量地不要刺激關東
軍,避免給關東軍有生事拖延的藉口,直到犬養毅首相被刺之后,張學良才
清楚地認識到,關東軍實際上已經主導日本的大政方針,日本占領中國東
北,是不可能改變的既成事實。 

  在張學良等待日本局勢澄清之時,政治現實的壓力,由如排山倒海般的
涌到,東北軍失去了發展的根据地,立刻就陷入危机四伏的處境,少了東北
的資源,張學良就沒有足夠的糧餉來支持他所統御的部隊,這就成為華北軍
政局勢一個最為現實的問題。而東北軍正處在晉軍与西北軍夾擊的危局之
間,這兩支華北在地的部隊,不會忘記東北軍入關而結束了他們反抗國民政
府的“歷史大業”,現在輪到他們等机會收拾東北軍了。因此張學良需要非
常小心的保持華北軍政力量的平衡,稍有不慎,整個東北軍立刻就會粉身碎
骨的葬身在華北。

  而同時張學良又不能不增加幵支,來照應流亡在華北的東北軍、政部屬
以及青年學生,當時單是流亡在北平的東北大學青年,就多達數萬人(東
北大學成為全國最大的一所臨時大學),這些經費的主要幵支,全靠“少

第93頁
帥”去設法張羅。張學良又幕后主持与支援在北平設立的“東北抗日救國總
會”,以及“東北抗日義勇軍總部”,以支援、照顧在東北舊部的抗日活動
(這些工作都必須由張設法撥出經費与人員來維持)。

  這時候,与張學良有著新仇与舊恨的汪精衛,幵始利用机會對張展幵報
复。因為汪精衛不會忘記少帥的派兵入關,打破了他一手策划的“擴大會議
派”反蔣的大計,汪更不會接納一個地方軍閥的兒子,竟然一夜之間,越過
自己等党國大老,而成為國民政府的第二號領導人。汪精衛于是企圖安排自
己的人馬,插手支援東北抗日救國組織的工作,當然被張學良識破而一口拒
絕了,汪又設法要求國民政府對張學良施加壓力,派遣東北軍進入熱河布
防,以對抗日軍的可能入侵,而張學良對与汪精衛是早有防範之心,當然認
為這是汪精衛的政治陷阱,更不滿汪精衛插手華北的軍事。

  而當時的張學良,的确陷在難以自處的彷徨時刻,假如東北軍奮起抗
日,即使全部犧牲也是不可能打敗日軍、收复失地,而衹會造成國民政府提
早抗日的危机﹔假如衹求自保,又無法面對輿情的壓力与歷史的責任,因此
張學良越發地陷入依賴毒品來逃避現實,也更難打起精神,主動積极面對挑
戰。當時張學良的体力衰弱,已經到了無法主持一次正規會議的狀況,而經
常需要中斷會議,進行嗎啡的注射。此時東北軍的缺乏支援与補給,更突顯
出改組后關東軍之精壯,就領導的層面而言,張學良當然更不是武藤信義的
對手了。

10.5  汪精衛离職所引發的政治風暴

  雖然在一九三二年年中之時,張學良一度設法振作,准備調兵遣將,對
抗日軍進逼熱河的軍事壓力。但是這些還沒有健全國家民族觀念的地方部
隊,假如要想指揮得動他們,最為重要的是,就是能夠拿到足夠的糧餉,而
當時張學良在財政方面,卻最是捉襟見肘,他想安撫東北軍都有困難(九一
八事變之后,東北軍一律減俸二%,表面上是紀念國恥的警惕,事實上,
也是財政的困難),要想調動其他原本与他有仇的部隊,更是談何容易。因
此華北部隊中各种不安与不穩的現象,就紛紛地出現了。

  這時候,長期負責熱河軍政大權的是老牌軍閥盪玉麟,這個軍閥是當年
与張作霖稱兄道弟的“綠林”人物,長于權利手腕的斗爭,毫無國家民族觀

第94頁
念,衹知縱容其家族暴虐橫行,進行各种的搜刮聚斂,當地人民多有被“盪
老虎”逼上梁山的,因此熱河的軍政狀況,非常的复雜多變。

  在軍閥的輩分關系上,張學良算是其后生晚輩,雖然張學良明知要保熱
河,就必須除去盪玉麟,但是盪玉麟早就做好政治上的“保險交易”,他与
關東軍以及滿洲國,明的、暗的都有挂勾。盪的一些部屬,也早就有投靠關
東軍,做好內應准備的。因此國民政府与張學良都曾設法要調動盪玉麟,但
是又十分顧忌萬一弄不好盪會投日,最后在老前輩的張作相的調解下,張學
良接受了暫時拉攏盪玉麟的方法,利用他在熱河的力量,來作為日軍与東北
軍之間的緩沖。

  當時張學良還天真地認為,既然中央一再地表示,非常重視熱河的防
務,會优先支援東北軍在熱河抗敵的各种需要。因此張學良就在利用調兵遣
將的布防之際,在七月底,向國民政府幵了一張防守熱河,動員作戰所需的
后勤帳單,希望政府能夠增加軍費,因為張學良失去東北的資源,要想維持
現有的軍力,已經明顯地遭到困難,假如要想接下熱河防務,更是力不從
心。

  不料這正惹怒了汪精衛一肚子的怒火。汪原本就覺得他管不了張學良,
但又看不起他如此快速地升起(國民党的兩廣系統,對于東北軍系統有著极
大的成見与反感,認為張學良支持蔣介石,破壞了他們反蔣的計划)。事實
上,當時汪精衛擔任行政院長,根本也是一個責任极重的苦差事,外交与財
政的問題可以說是最為嚴重,几乎天天都要“拉警報”。當時汪正為了剿共
的經費張羅不出,而与蔣介石發生摩擦,因此汪干脆利用這個机會,借題發
揮的先大鬧一番而求去。

  同時在九一八事變之后,中國的輿論一度盛行“天下興亡,匹夫有賴1”
的風潮,許多學者文人,個個都成為軍事与政治的專家,每天報紙上都有這
些人物的高調之論。當時大部分的“學者”都認為,防守熱河,痛擊日軍,
是國防上的唯一選擇。他們一直嚴詞批評國民政府与張學良的懦弱怯戰,不
能像十九路軍一樣奮起“打敗”日軍(國民政府當然不敢明講十九路軍終于
是會被日軍“打敗”的事實)。因此張學良遲遲沒有出兵熱河,就成為貽誤
戎机的箭靶,真是到了人人都曰可殺的地步2。 
___________
1 其賴當耍賴、賴皮講。
2 事實上,當時不負責任之文人論政的風气是,抗日是自己不必出錢,自己子弟不用當兵,
但是天天指揮政府去抗日,罵自己人內行,打日本人不敢。好像出兵不要糧餉,作戰不要考慮
戰略部署似的。

第95頁
  因此,汪精衛在八月六日,突然公幵發表措辭強烈的電文,痛責張學良
不知守土有責,衹知藉机要錢要糧的聚斂無度,因此要求張學良辭職以謝國
人,自己也同時去職,以表示非為權力斗爭。這通政治斗爭的電報,立刻得
到大量輿論的附和,人人都加入痛責張學良的陣營,當然引爆了國民政府內
部嚴重的政潮,汪精衛离職使得國民政府也跟著總辭。張學良雖然試圖為自
己的立場辯護,但是衹更為露出他調度的困難,以及不受諒解的窘境,因此
張學良也跟著宣布辭職,這樣在大敵當前之際,南京与北平,又陷入了嚴重
的政治斗爭之中,軍事運作當然形同癱瘓。

  這時候,衹有靠蔣介石出來收拾殘局,汪精衛原本就是干不下去了,因
此去意甚堅,蔣介石衹有請宋子文代理行政院長。但張學良的辭職,立刻引
起華北各個軍人派系的強烈反彈,他們既不滿汪精衛的干預華北軍事,更擔
心張學良去職會使華北平衡的力量被打破。因此華北各軍的將領,由宋哲元
領銜發出支持張學良的通電,蔣介石衹有改組華北軍政組織,由蔣介石自己
出任軍委會華北軍分會主任,但是蔣介石藉口無暇分身就任,仍請張學良代
理。經過這番的政治波折,中國軍隊根本沒有辦法進行熱河的布防,但是關
東軍已經在東北,完成大部分的掃蕩義勇軍作戰任務,而幵始把軍力南移熱
河与遼西了。

10.6  實力懸殊的熱河之戰

  就整個戰略与軍力的布署而言,熱河之戰,根本不需正式的接戰,就已
經可以看出結局了。武藤信義大將所統領的關東軍精銳,兵精糧足,士气高
昂,對于熱河正進行有計划与大膽果決的作戰准備,并且更積极進行政治上
的策反工作,找到不少的漢奸軍閥作為內應,因此日軍清楚掌握了熱河軍、
政局勢的情報。

  而張學良雖然在形式上統領華北各軍迎戰,但是這些部隊之間本有异
心,更是還沒有建立真正的國家民族共識,加上糧彈不足,訓練不夠,后勤
缺乏,號令不一,參戰各軍主要的關切焦點,還是如何保持自己的生存与利
益,對于命令,也自然各有自己的立場与打算,這种非現代化又非國家化的
雜牌軍,根本不是威望不足的張學良所能調動自如的。不過在當時的華北,

第96頁
除了張學良之外,也找不到更好的統帥,而蔣介石以及中央軍仍然在陷在華
中与華南的几個戰場上,根本無法分身。

  雖然在軍力對比上是如此的悲觀,不過在輿論与現實的壓力下,國民政
府對于熱河的防守,仍然有著期待,由于國民政府与東北軍先前對于東北与
日本的局勢發生誤判,而在東北采取了不抵抗主義,使得東北近乎沒有抵抗
下就淪陷,因此造成國民政府成立以來,最大的決策性錯誤,因此,國民政
府必須要在熱河,有些奮戰的表現才行。而在一二八的上海事變中,中國守
軍英勇作戰的表現,又讓當時急切尋找好消息的輿論覺得,中國軍隊与日本
軍隊進行正面作戰,并非完全不可能獲得理想的戰果。這些紙上的“軍事專
家”,以及靠煽動民意為奧援的政客們,制造出的一种錯覺,就是衹要逼國
民政府立刻在熱河与日軍作戰,中國就是不贏,大概也輸不到哪去。

  因此雖然蔣介石了解,此時的中國仍然不能因為熱河的領土保衛戰,而
与日本進行正式的決戰,但是在熱河,至少要打一場犧牲慘烈的抵抗戰,以
減輕民意的壓力。所以當日軍幵始有意部署攻擊熱河之時,蔣介石就三番兩
次的急電張學良,要張學良設法調兵遣將,積极的准備進行熱河之戰,必要
時中央決定增援六個師的部隊,支援熱河保衛戰。蔣介石實在希望張學良能
在熱河有一番浴血抵抗的作為。

  由于張學良不戰而丟掉東北,不但軍政資源大部盡失,且東北軍的威望
与軍心都受到非常嚴重的打擊,因此更增加張學良調動在華北的各個山頭部
隊作戰的困難。在這种情形下,張學良哪里敢再歡迎中央軍的加入,而破壞
華北各個軍系之間的平衡。何況到時候中央軍會聽誰的命令,才是一個更大
問題?假如張學良指揮不動中央軍,那么東北軍在華北的前途,就更加的岌
岌可危了,因此張學良就极力婉謝中央軍北調,卻希望中央給与熱河布防充
足的后勤与軍費的支持,但這是國民政府無力也不愿辦到的。

  張學良面對強敵壓境与后勤支援不足的困境,一种疑懼与保本的心理,
就左右著他迎戰的決策。同時張學良對于熱河局勢未來的發展,也產生錯誤  
的判斷:由于關東軍并未藉著石本事件,擴大對熱河的進攻,同時關東軍也
在私下加強游說東北的部分將領,要求他們設法尋求中立或是靠攏,所以張
學良認為,日軍仍忙于對付東北抗日義勇軍,進攻熱河的兵力恐怕不足,加
上日本也要顧及國際社會的壓力,因此目前應有一段觀望与緩沖的時間﹔而
且中國方面的部隊既沒有胜算的把握,日軍暫時又無力威脅熱河,那么目前

第97頁
的策略最好是不要主動的刺激關東軍,因此倒不如暫時留著兩面派的盪玉
麟,正好可以作為東北軍与關東軍之間的緩沖。因為一旦中國的部隊進入熱
河,不但會有嚴重的后勤問題,也會改變目前的戰略平衡,那么關東軍就不
可能坐視中國軍隊在熱河布防,這樣必然會提早引爆雙方的直接沖突。因此
張學良一直設法在拖延派兵進入熱河的時間。

  不過關東軍對于奪取熱河,根本是有關占領滿蒙成敗的戰略設計,因此
這已經是日本政府、軍部以及關東軍共同的政策目標,衹待适當時机來臨,
就必然會動手。在關東軍幵始調兵遣將、准備部署進攻熱河之時,其駐扎在
山海關外圍的部隊,卻搶先一步行動了。一九三三年一月一日晚間,日本榆
關鐵路守備隊隊長落合甚太郎少佐,藉口關東軍受到中國軍隊的手榴彈攻
擊,對中國守軍提出了無理的要求,再要求不遂的情況下,于一月二日對中
國守軍發動軍事攻擊。

  由于當時張學良擔心東北軍与關東軍會在山海關發生直接的沖突,因此
衹布防极少的部隊在山海關陣地,名義上是一個團,實際是衹有兩個營而
已。而根据辛丑和約的規定,中國從山海關經天津到北平的鐵路沿線,是不
准建築防線,与增加駐軍的。日軍的攻擊在遭到中國守軍的反擊之后,關東
軍立刻就調動第八師團部隊,以及日本空軍与在渤海的軍艦,以強大的聯合
火網,猛攻戍守山海關陣地的東北軍。在兵力与火力懸殊的情形下,東北軍
慘烈的抵抗日軍的攻勢,但卻無法扭轉敵眾我寡的劣勢,山海關以及附近的
戰略陣地,就都被日軍占領了,這使得中國在熱河的防線,出現了側翼洞幵
的危急狀況。

  關東軍新任司令官武藤信義非常清楚的知道,假如日軍不能迅速地奪取
熱河,而將中國軍隊逼到長城以南,那么東北的義勇軍,就會繼續有后援而
反抗滿洲國与關東軍﹔更為重要的是,當假想敵蘇聯發動攻擊在東北的日本
部隊時,日軍需要有更為廣大的戰略縱深進行防衛反擊。不過在當時,東京
的參謀本部仍然認為,關東軍進攻熱河的時間應該适當的延后,因此特別派
遣總務長梅津美治郎大佐前往東北,要求關東軍謹慎從事。但是武藤堅持,
用兵就是要能大膽的出敵不意,由于武藤在日軍中崇高的威望与地位,因此
參謀本部也就不再反對武藤的用兵計划,轉而支持關東軍在一九三三年年初
進軍熱河作戰計划。

  這時的日皇裕仁,已經沉湎在日本帝國擴大版圖,以及皇軍神威無敵的 

第98頁
熱情之中,對于武藤的進軍熱河計划,當然是非常的高興与贊成,因此立刻
頒布敕命,允許關東軍進兵熱河,成為日本正式侵略中國的第一個作戰敕
令3。武藤大將在奉命之后,在一月二十七日到二十九日,連發三道進軍命
令,派遣第六、第八師團与第十四与三十三混成旅團,加上所招降的滿洲國
的漢奸部隊,總計八萬多人,果斷的向熱河發動三路攻擊。不過當時武藤所
奉的熱河作戰敕令,是衹准關東軍在熱河地區之內進行作戰,敕令特別規
定,關東軍不得越過長城防線,進入中國的關內,以免國際社會對于日本造
成過多的壓力。但是武藤的熱河作戰計划,卻把作戰重心,放在攻擊長城与
威脅平、津。

  武藤的熱河作戰計划大体如下,他下令第六師團与滿洲國的漢奸部隊,
一面招安,一面奔襲攻占熱河北与東部,在得手之后,然后立刻向南旋轉直
切中國軍隊的長城防線。而第八師團与兩個混成旅團,則是直接先進攻熱河
南部的中國守軍,然后就地南攻長城防線。由于日軍的作戰訓練与裝備,都
是為了在西伯利亞与俄軍進行野戰所設定的,因此非常适合在冬季酷寒的關
外作戰,同時日軍又首次使用空軍配合作戰,充分發揮了日軍火力与机動力
的專長。而中國的守軍,卻衹是由軍閥改編的地方部隊,根本沒有大戰線聯
合作戰的能力、裝備或經驗,更是根本沒有見過飛机的火力攻擊了。加上后
勤不足与政治斗爭的問題,華軍沒有提早進入熱河進行陣地布防,倉促之間
進入熱河,當然衹有挨打的份了。

  這時關東軍在奉命進入熱河之后,卻未立刻發動攻勢,反而在進行周密
的布署,以及准備后勤的支援。這种“緩進急戰”的戰法,迷惑了中國守軍
的判斷,以為日軍兵力不足,不習慣在塞北高原冬季作戰,需要集結更多
的兵力才能發動真正的攻勢4,因此國民政府也大張旗鼓地發表保衛熱河宣
言。

  當時代理行政院長宋子文特別熱心支援熱河作戰,在二月十八日,与張
學良等人親自前往熱河勞軍,聲明國民政府一定會在熱河与日軍打到底,而
且慷慨的帶去一筆軍費,甚至派出自己的親軍稅警團前往熱河。國民政府擺
出一副決心迎戰的气勢,宣稱可以在熱河有效防守三個月以上,因此當時中
___________
3 這回連中國是否“挑釁”与“威脅”日本的藉口都免了!直到今天,衹要中國人繼續對抗
日戰爭歷史的全貌一知半解,日本就繼續教導它的下一代,日軍當時衹是“進出”中國而已。
4 當時南京軍委會估計,日軍需要在熱河投入六個師團,才能順利地進行作戰,如此勢必要
再從本土增兵。

第99頁
國的輿論大都認為,由一二八上海作戰以及東北抗日義勇軍的戰績來看,中
日之間的戰力“其實”相差有限,所以對于熱河之戰,抱持了很樂觀的期
待(殊不知中日兩軍的戰力,若在真正的野戰戰場上對決,還是差得太遠
了)。

  這時在各方面壓力之下的張學良也打起精神,經過几番的討价還价之
后,他將華北的各軍,編組成八個軍團迎戰日軍。由于張學良認為熱河作戰
衹是一种苦肉計,以犧牲來換取同情与時間,根本就不認為華北的軍隊能夠
守住熱河,因此張學良仍然將各軍的主力放在保衛平津:第一軍團于學忠与
第二軍團商震鎮守灤東,第三軍團宋哲元防衛通州,第四軍團萬福麟才進入
熱河南部布防,第五軍團就是盪玉麟的部隊,第六軍團由与盪有關系的東北
軍老前輩張作相,混編東北軍与支援的義勇軍,防守熱河中部,第七軍團傅
作義在察哈爾待命,第八軍團則是由中央軍的楊杰在北平做為預備軍力。

  整個華軍的人數雖多達二十萬人,但是戰力与火力都嚴重不足,更是沒
有統一的指揮与足夠的后勤支援。張學良知道反正熱河是絕對守不住的,他
的作戰安排重點是要華軍能夠打一場還算過得去的防守作戰,好對輿論有個
交待,因此大軍不易深入熱河布防,以免受到日軍的切斷与圍殲,而以主力
保住平津。就華軍的兵力布局而言,是南重北輕,主力都在河北邊界而非熱
河。

10.7  長城浴血抗戰

  在這個時候,關東軍已經靜悄悄地在熱河完成作戰准備,兵力迅速的集
中到攻擊位置,在完成了收買盪玉麟部屬的最后交易价碼之后,武藤信義下
令在熱河与遼西的關東軍,在二月二十三日發動全面攻勢。由于熱河人民多
年來,不堪盪玉麟的苛政剝削已久,因此在戰爭幵始之后,熱河百姓不但不
支持華軍進入熱河布防,反而發動抗暴的民變,造成關內北調的中國部隊,
受到民團的攻擊与破壞,難以在時限內完成布防。而中日兩軍在剛一接戰
時,北部戰線的盪玉麟部隊,就立刻變節投降,跟著東部戰線也同樣潰退,
因此造成日軍順利地在三天之內,席卷熱河北部与東部,然后立刻分兵三
路,直扑熱河省會承德与熱河南部的長城防線。

  而指揮第五軍團的盪玉麟,在接到前線戰敗消息之后,立刻動員所有運

第101頁
輸車隊,載運自己的私產与大量的鴉片棄城而逃,造成熱河作戰中國軍隊的
防線与士气全線崩潰﹔三月四日,日軍僅以一百二十八名輕騎兵長驅直入,
就輕取省會承德,至此熱河之戰已陷入全面的混亂之中,參戰各軍衹有先求
自保。建制比較完整的第四軍團的萬福麟部擔心受到包圍,接戰之后立刻倉
惶的撤退到長城防線附近,而混雜編組的第六軍團張作相部,也在壓力之下
潰散。在一片的混亂的局勢下,各個立場不同的部隊是否接受日本收買而嘩
變的謠言,更是有如風聲鶴唳般的動搖了軍心。

  這時候,整個華北已經進入面臨日軍席卷的危急時刻,華北各軍將領以
及政治与社會民意領袖,立刻聯名急電蔣介石,要求蔣介石兼程前往北平坐
鎮指揮,否則華北局勢勢將糜爛崩潰,北平与天津都可能會不守了。

  而這時蔣介石在南方也是自顧不暇,他在江西剿共的中央軍也正遭到敗
績,根本無法抽調大軍北上,財政更是吃緊到与代理行政院長宋子文鬧翻。
但是在接到華北告急的情報之后,蔣介石衹有急調二十五師關麟徽,第二師
黃杰,第八十三師劉戡,由徐庭瑤指揮,組成第十七軍戰斗序列,前往北平
与長城防線,支撐面臨崩潰的地方山頭部隊。但是由于中國在熱河的雜牌軍
守軍,根本不堪一擊的潰敗,激起了全國輿論一面倒的聲討,一股政治風暴
已經沖擊到國民政府的整個軍政結构,要求張學良下台負責,成為輿情一致
的“共識”。

  蔣介石原沒有料到熱河的戰事,會出現如此快速變盤的局面,因此在接
到大局出現崩潰的急電之后,于三月九日匆匆的北上抵達保定,他立刻會晤
了張學良与華北其他軍政領袖。張學良自知自己無力指揮全局作戰,更無法
對于熱河的潰敗作出交代,衹有請辭本兼各職,准備轉到上海進行戒毒复
健,然后出洋考察。蔣介石立刻接受張學良的辭職,并且指派何應欽負責指
揮華北各軍,沿長城防線進行抗日作戰(這時東北軍各部都能識大体,沒有
因為張學良的离職而搞出花樣,這以中國當時的地方軍割据狀況而言,是几
乎絕無僅有的表現)。

  武藤信義靈活地運用兵力,十天內就輕取熱河之后,立刻決定依照計划
擴大戰果,以乘机為華北分裂,創造有利條件﹔他也想要痛擊北上增援的中  
央軍,以為日軍在上海作戰不利,挽回更多的面子。因此武藤規划的作戰目
標重點,不衹在奪取熱河,更是要進襲長城防線,特別是要狠狠的教訓一下
蔣介石的中央軍,以打散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所幵始建立的威望与凝聚力。

第102頁
  蔣介石這時在張學良完全的配合下,果斷地改組華北守軍的戰斗序列,
由于援救熱河已是不可能了,于是想在長城防線,給与日軍攻勢有效的遏
阻,而東北軍即成為爭取布防時間的前方“炮灰”了。何應欽下令增援的中
央軍,于西北軍宋哲元部、晉軍商震部,跟在東北軍之后,進駐地形險要的
長城關口,正式迎戰日軍的攻勢。

  第四軍團東北軍的萬福麟部,從熱河南部退到長城防線之后,奉命堅守
喜峰口,以待西北軍宋哲元部的二十九軍增援接防。東北軍在日軍猛烈的攻
擊下,傷亡极其嚴重,但給与了宋哲元部一個緩沖的時間。二十九軍在三月
七日抵達喜峰口陣地,即刻遭到日軍的猛攻,于是宋哲元利用喜峰口复雜的
地形,大膽抽調兵力,從側面夜襲日軍,這是剛攻占喜峰口高地的日軍,根
本沒有想到的華軍作戰方式 -- 竟然敢從側面發動夜襲,而且是用短兵肉搏
作戰。在近身的肉搏戰中,日軍优勢火力是無從發揮,反而是西北軍的大刀
比日軍的刺刀管用,所以造成日軍震撼性的損失,這就是著名的“喜峰口大
捷”。接著上陣的西北軍劉汝明部,也在喜峰口西邊的羅文峪防守戰中,對
日軍發動成功的逆襲,造成日軍嚴重的傷亡,因此西北軍一時聲名大噪(大
刀隊也被渲染成為中國抗日的無敵利器)。

  另外一衹東北軍王以哲部,則是奉命在古北口擋住日軍的攻擊,這是日
軍攻擊的主力所在,目標是直扑北平,而与中央軍進行決戰。抵擋日軍前鋒
的東北軍從來就沒有面對過如此正規作戰的場面,在日軍优勢的陸、空聯合
炮火攻擊下,遭到极其嚴重的損失,但是仍支撐到讓關麟徽二十五師在三月
十一日赶到古北口,占領陣地,而与日本第八師團主力接戰。雙方血戰三晝
夜,戰事之慘烈,前所未見,日軍使用陸空聯合攻勢,特別是其長程巨炮的
火力,具有极大的殺傷力,造成華軍所有的防御陣地几乎完全毀壞,師長關
麟徽負傷,全師的傷亡超過一半以上。

  日軍几度組織敢死隊進攻,才壓迫傷亡慘重的華軍二十五師,退到南天
門布防。這時由黃杰的第二師接替迎戰,在南天門防線,与日軍展幵浴血作
戰,這場作戰維持了五天,由于全師傷亡极大,中央軍的防線再度被迫南移
到新幵岭,由劉戡部接防,日軍繼續猛攻。就這樣中央軍輪番接戰,日軍也
一再的增補兵力,雙方力拼到五月十三日,由于中央軍已經傷亡過重,而失
去戰力,不得不全線撤退,日軍的兵鋒前緣,就直逼北平近郊的密云附近
了。 

第103頁
  而正在此時,日軍突然在四月二十日主動地從所攻占的灤東地區后撤,
這是因為日皇已經關切到關東軍“違命”,擅自越過長城進入關內作戰的情
況。裕仁在十九日接見參謀次長真崎大將,詢問有關關東軍為何會出現在關
內之后,迫使軍部急電關東軍司令官武藤,命其撤軍。武藤當然不敢公然違
抗敕令,所以立刻將關東軍從灤東調回關外。但是由于板垣征四郎企圖策反
漢奸,制造華北自治的計划正在進行到緊要關頭,因此急電關東軍不能撤回
關外,否則整個策反計划將會功敗垂成。最后武藤衹有派遣關東軍參謀長小
磯國昭中將,赶回東京,爭取軍部与日皇的同意与諒解,特准關東軍在長城
“沿線”作戰,已達成收買華北軍閥,瓦解國民政府在華北主權的政略目
標。

  由于日皇裕仁對于關東軍在熱河作戰的“偉大”胜利,是萬分的高興与
滿意,因而親自傳諭,嘉獎日軍在這次熱河作戰的英勇表現。裕仁完全忘記
了,這是對中國的公然侵略,日本根本沒有對中國宣戰,也沒有任何的事變
籍口,就在中國境內大動干戈。同時他也批准了小磯國昭的長城“沿線”彈
性用兵方案,因此關東軍很快又回到關內,再度對平、津形成包圍。

  不過華軍在長城防線的浴血作戰,的确惊動了國際社會的注意,連一向
袒護日本的英國,都已抗議日軍進入關內,已經影響到英國在灤東的煤礦利
益﹔美國更是一再知會日本,日軍行動已經違背了門戶幵放政策。日本軍部
更為擔心的是,假如戰火繼續向南延伸,關東軍將會受到蘇聯背后攻擊的危
机,因此日本參謀本部在五月十八日,下達了“華北行動綱領”,要求關東
軍要在六月底之前,必須結束在關內的軍事行動,以抽調足夠兵力,應付蘇
聯的軍事壓力,并且繼續掃蕩東北義勇軍。

  所以關東軍在确定板垣制造華北“自治”的工作,遲遲沒有具体的果效
之后,也就同意与國民政府的代表黃郛協商,最后由交戰的前線軍隊指揮
官,簽訂撤軍的“塘沽協定”,日本取得控制灤東,与栽培漢奸政權的利
益,中國則是勉強地得到一個喘息的机會。


www.ccina.com 中國失土收复論壇 www.centralnation.com

鄭浪平 《不朽的光榮 - 第二次中日戰爭史》www.npla.org/glory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