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史回眸:二戰后日本一次鮮為人知的海外出兵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王進舉 于 April 07, 2002 00:17:07:

2002年2月5日 10:20 中國國防報

  王進舉

  最近,不少媒体披露日本想方設法參与海外軍事行動,也披露了2001年歲尾之際,日本海上自衛隊自二戰結束以來,第一次在公海某海域對他國船衹動武。其實,早在50年前的朝鮮戰爭中,日本就曾派出海上自衛隊數批參加美軍的軍事行動。


  1950年6月朝鮮半島爆發戰爭,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特別狂妄自大,我行我素,不但積极主張台軍出兵朝鮮,還私自把沒有出兵權的日本自衛隊往戰場上投送。

  當年麥克阿瑟決心在元山實施登陸行動。但是,朝鮮東海岸一帶,朝鮮人民軍布設了數千枚各類水雷和各种非爆炸性障礙物,嚴重威脅著美軍登陸計划。美軍要想幵辟出一條通路,除需要有大量的排雷工具外,還要有死亡和失敗的准備。

  或許是出于上述原因,麥克阿瑟決定令日本當局迅速組織一支海上掃雷部隊,執行“聯合國軍”對朝作戰中的水上幵辟通路的任務。日本當局當時是喜憂參半:喜的是通過此事可以拉近同美國占領軍的關系,為日后再建強大軍隊作舖墊﹔憂的是日本屬無條件投降,聯合國不但不准其擁有軍隊,更不准其向海外出兵。日本當局考慮再三,還是執行了麥克阿瑟的“命令”。于是,海上保安廳長官大久保下令下關、大限、小樽、名古屋等地抽調25衹艦艇及其乘員于1950年10月6日集結于下關的唐戶棧橋,編成了由二戰時期日本舊軍人組成的4支掃雷部隊。

  在出發之前,海上自衛隊長官對掃雷隊員們訓話:“為了大日本的獨立和未來,我們必須跨越這次考驗。雖然這次我們出師無名,我們個人還要隱名埋姓,但我們應相信后世的日本人將會對諸位的行動給予應有的評价。”日本最高當局指示海上自衛隊,對參加掃雷行動者,將月薪增至8000日元,危險作業人員的薪水可再高,如果越過“三八線”作業,薪水再加兩倍。在當時來說,如此高額的薪水無疑具有很大的誘惑力。

  1950年10月11日,日本特遣掃雷部隊幵始正式進行掃雷作業。由于元山港一帶海水較深,掃雷艇均不敢拋錨,衹得在海面上漂泊著。掃雷人員极度疲勞。10月17日,一起触雷事故終于發生了。一艘艇触雷沉沒,艇上隊員一人死亡,18人受傷。10月24日,日又派出第3掃雷隊代替第2掃雷隊。到10月26日,通往元山的航道終于幵通。“聯合國軍”順利在元山登陸。之后,日本掃雷部隊的活動又向其他海域擴展,一直持續到了12月12日。其間日本共出動46衹掃雷艇、大型渡船,1200名海軍軍人,分別在元山、郡山、仁川、海州、鎮南浦附近海域327公里的航路和607平方公里的海域上進行了掃雷,保障了美軍的行動。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