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中的朝鮮人回國參戰揭密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野史尋蹤 于 April 07, 2002 00:43:12:

關于1949∼1950年中國的朝鮮籍部隊回國的背景和過程,其結果對北朝鮮戰略有何影響,這些朝鮮人的國籍和党
籍是怎樣處理的問題,中國東城東方歷史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的兼職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的兼職教
授、北京大學歷史系的兼職研究員和中國史學會理事沈志華作了如下解釋:

  ◆在中國東北的朝鮮人的情況

朝鮮人移居中國最早是在19世紀70年代,1910年日本并吞了朝鮮以后,幵始大量移民,估計到日本投降前,全東
北的朝鮮人口有200萬左右。在反抗日本的斗爭中,有很多朝鮮人參加的游擊隊,如金日成、李紅光、崔石泉、李啟東等,
完全由朝鮮人民組成的朝鮮獨立革命軍有5000余人,還有朝鮮人民革命軍3000余人。

日本投降后有几十萬人陸續回到朝鮮,其中就有不少游擊隊員,較為集中的是由武亭率領的包括1000名朝鮮籍士兵的
一個團。戰后留在東北的朝鮮人約有120萬人。1953年人口普查結果:在中國朝鮮族人總計111萬人,絕大部份生活
在東北。

  ◆解放軍中的朝鮮人

在三年的解放戰爭中,總共約50000朝鮮人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軍(林彪的部隊)。

1949年5月金一到北平時,向毛澤東轉交了一封朝鮮勞動党中的信,請求必要時把這些朝鮮師轉交朝鮮政府。毛澤東
指出,在解放軍的三個朝鮮師中,有兩個駐扎在沈陽和長春,另一個正在南下作戰。中國隨時准備把駐扎在東北的兩個師連同
全部裝備,移交給朝鮮政府。另一個師衹有等戰爭結束后才能從南方回來。

金一走后,毛澤東便指示在東北的高崗,准備安排駐扎在沈陽和長春的兩個朝鮮師于1949年7∼8月回國。這兩個
師,即李德山任師長的164師(實員10821人)和方虎山任師長的166師(實員10320人),當時均屬東北軍區
建制,于1949年7月進入朝鮮。毛澤東所說的另一個朝鮮師回國的問題是6個月后提出的。

1950年1月初,林彪給正在莫斯科訪問的毛澤東打電報稱,這16000余名朝鮮人組成的部隊在進軍華南后,情緒
出現波動,有些人要求回國。因戰爭即將結束,故希望把他們合并為一個師或4∼5個團送回國。中國方面隨即与朝鮮聯系,
通知金日成,“由于作戰行動結束,中國人民軍隊中現有的朝鮮族部隊正在逐漸閒下來,如朝鮮政府愿意,可以轉交。”

金日成提出把中國軍隊中現有的朝鮮人按朝鮮師的編制,在中國組成一個步兵師,下設兩個團,并派人民軍作戰部長金光
俠到中國洽談此事。1月11日主持中央工作的劉少奇同時致電林彪和朝鮮方面,同意朝鮮師回國,部隊由朝鮮來人就地改
編,4月間更換夏裝回國。1月28日林彪得到通知,金日成已派人來武漢接收朝鮮部隊。

  ◆從時間上看

在中國處理朝鮮師回國的問題時,毛澤東是反對金日成向南方發動進攻的,甚至斯大林也還沒有同意金日成的進攻計划。
因此,中國軍隊中的朝鮮士兵回國,決不能說明中國領導人當時就參与了戰爭的策划。1949年同意朝鮮師回國,是因為毛
澤東擔心北朝鮮受到南方的攻擊,從而出于國際主義立場對朝鮮革命政權表示的同情和支持。1950年批准朝鮮師回國,一
方面是因為朝鮮戰士有回國的意愿,一方面也是因為中國領導人已經在考慮軍隊复員和減少軍費幵支的問題了。

  ◆部隊回國的作用

就金日成的目的而言這些部隊回國是有重大作用的。北朝鮮的軍隊沒有打過仗,全無作戰經驗,而這几個師都是經歷了大
規模戰爭考驗的。前兩個師回國時,金日成正在策划1949年夏秋季的反擊和局部戰爭,但斯大林沒有同意。當最后一支朝
鮮師于4月18日到達元山時,金日成和斯大林在莫斯科已經下決心要進行一場戰爭了。因此,從客觀上講,朝鮮師回國對于
确保金日成的突然襲擊能夠成功,的确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國籍和党籍問題

至于國籍和党籍問題,沒有看到任何材料。現在知道的情況是,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幵幕時,東北境
內的朝鮮人是以少數民族的資格推派代表參加大會的,所以這些朝鮮人已經加入了中國國籍應無問題。根据在新疆俄羅斯移民
的類似情況推斷,很可能這些回國的朝鮮戰士都具有雙重國籍和党籍。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