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殲十發動机無法全部國產化的思考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机工 于 April 07, 2002 00:45:26:

關于殲十發動机無法全部國產化引發的加工制造在科研領域里的現狀的思考

机械加工制造行業(工藝專業)是一個國家的基礎行業,我國的工業底子薄,加工制造能力很薄弱,長期以來工藝人員的待遇低下,以及所遭遇的到不平等待遇使目前我國工藝人員大量流失。我國的科技領域最初形成是由很多國外留學歸來的專家組成的,其中大部分人尤其是有影響的科學家基本上都屬于設計領域里的,而机械制造行業里的人才最初主要來源于蘇聯,在科技界里的影響遠不如從歐美歸國的設計人才,由于這些歷史原因造成了工藝在科研領域里永遠屬于配角,在設計產品的時候,工藝人員大都充當了替罪羊的角色。舉個例子,在成飛宣稱我國掌握了飛机發動机推力矢量技術,關鍵被卡在了材料不過關上。。。這個例子并沒有說加工工藝的問題,但是實際上,在科研領域里大多數抱怨材料不過關。。。通常是設計和工藝問題沒有解決。我們單位在研制產品時,最初也是怪國產材料不過關,加工精度不行。。其實最后搞明白了。。是設計。。結构不合理,。。另外一方面,同樣的鋼。。熱處理工藝不同,出來的鋼的品質也就有很大不同。。在我國,由于課題組里都是設計人員說了算,很少有工藝人員有机會能進行專項研究(至少我所在的單位和周圍几個兄弟單位如此),更談不上有科技成果,獲獎更是不可能的事。。這樣嚴重的打擊了工藝人員的工作積极性,導致了工藝整体水平的日漸低下。引發了惡性循環。
在科研通常情況下,很多事情是設計問題,比如結构不合理,造成某一工件受力過大。導致工件容易損壞,整体使用壽命降低。。。但是作為設計人員本身。。能夠從自身找問題的很少(找也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歸罪于工藝加工不過關。。或者是國產材料不行。。研制不出來。。這些都成了最好的借口,但是事實上并不一定都是如此。工藝人員面對設計人員的時候是這樣,面對工人呢?在中國,由于歷史原因,工人是領導階級,工人說的就是正确的。工藝人員如果指導工人操作,就面臨著這种長期以來的思想包袱,工人并不都是嚴格遵守工藝規程來辦事的。。因為“臭老九”怎么能對我指手畫腳呢?另外一方面。。工時定額直接關系到了工人的經濟利益,那么衹要工藝人員稍有差錯,工人必定要大鬧一場,為自己的經濟利益狠爭一次。。。來自設計和工人的壓力已經很大了。。如果遇到一位不重視工藝的領導(比如設計出身的),那么所有的差錯都是工藝人員的。。所有的成績都是設計人員和工人的。。工藝人員工作環境更加惡化了。。長期下來,我國的工藝人員流失殆盡,我所認識的工藝人員紛紛轉行,轉不了行的。。就混,領導說如何就如何,工人想怎么寫工時就怎么寫,由此造成國內机加行業萎縮,不斷引進進口設備生產線彌補的局面,但是涉及到國家安全的關鍵生產線西方國家對我們的態度是堅決封鎖,引進的所謂生產線很多不完全,關鍵工藝技術并沒有交給中國人,錢白花了。領導出國了。技術卻沒有真正掌握,最后產品拿不出來。。一句國產材料不行。。。推得一干二凈。

工藝行業是一個國家的基礎,日本就因為出賣了一套加工設備給蘇聯,造成蘇聯的潛艇性能大變。。。中國到現在為止在机械加工領域里也沒有什么值得驕傲的東西,日本可以宣稱自己能把原子排成金字塔,而中國連打一個高精度的深孔還得依靠外國設備,更不用說熱處理工藝、焊接工藝等等專項工藝水平了。。。

工藝在企業里有兩种存在方式,一是作為工藝管理存在,一是作為工藝技術存在,二者都不可少,在中國傳統管理思想中,一直有"抓兩頭,帶中間"的思想,在管理科研的時候表現形式為抓設計,抓產品最終質量,而工藝作為產品生產研制的中間生產過程卻被忽略了。。中間過程复雜,涉及各方面問題,有技術的,有財務管理的。設備管理。物資管理,人事關系的。。。領導們很不愿意介入其間。。這恐怕也是中國人缺乏嚴謹的工作態度的性格体現。。。換句話說。。也應該是現在的領導已經不再愿意走群眾路線了。。有眼光的企業家,管理者現在已經幵始注意到了這一領域,我在這里撰寫此文。。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人對工藝專業的重視。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