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上空的鷹----中國,日本,印度新型主力戰机大比拼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轉貼猛文 于 April 07, 2002 00:50:56:

亞洲國家由于工業化較慢,航太技術的發展一直落於歐美先進國家。即使亞洲地區工業化最早的日本,除了第二次大戰期間有過曇花一現的表現外,亞洲國家的產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方面,与美,俄等航太先進大國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1950年代,美,蘇積极扶植本身陣營內的亞洲國家,但受技術能力所限,中共,日本,印度三國的航空制造水准僅限于技術轉移和授權生產;其他亞洲國家則依舊采用美,蘇軍援次級裝備,根本無自制能力. 所以就本質而言,与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情況沒有什么差別. 隨著亞洲各國工業技術日益進步,此种狀況自1970年代中期發生變化.中共首先研制出強5,殲8戰机,雖然性能不及同時期的毆美戰机,且未超出MIG-2123的水准,但總算走出自行研發戰机的第一步,并縮短与先進國家間的技術差距.進入1990年代,較現代化的殲8,轟7先后投入現役,加上受波灣戰爭影響和國家經濟發展需要,中共將航空工業列入國家863高科技發展計划,并与俄羅斯,以色列,法國,美國等航空先進國家合作,研發FC-1,殲8-IIM,EC-120,AE-100,MD90等技術先進,种類齊全的系列軍民用飛机及直升机.特別是1995年以獲授權生產方式由俄羅斯引進Su-27戰机的生產線,使中共在航空制造領域至少進步了15年.目前最重要的項目是由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AVIC)与以色列飛机工業公司(IAI)合作研發殲10,這种先進的輕型戰斗轟炸机自1988年進入發狀態,預計2000年以前投入現役.(Cool Guy 按:根据"簡氏防務周刊"5月22日報道,殲10多用途戰斗机已於98年3月下旬首飛成功,并在兩年內形成量產能力. 注1)

日本的噴射戰机發展史是從F-86F幵始,先后獲授權生產了F-86F,F-104J,F-4EJ,F-15JDJ 三代四型美制戰机,并自行研發了T-1,T-2,T-4教練机和F-1攻擊机.從飛机的技術層次和當時國際環境來看,其水准頗高.值得一提的是,三菱重工(MHI)從1981年幵始合作生產的F-15JDJ戰机,這种大型雙發重型空优戰机是美國空軍的王牌机种,也是整個西方陣營中性能最佳的戰机.當時美國空軍也剛剛裝備不久,隨后就將生產科技轉移日本,使日本成為亞洲地區戰机生產技術最進步的國家.1995年1月12日由日美聯合發展的FS-XF-2支援戰斗机的首架原型机從MHI的小牧南工厂推出,并於96年3月22日向日本防衛廳交付了首架單座机,以便實施為期3年的試飛和評鑑計划,同時名稱也确定為F-2.

比較特別的是印度航空工業,自60年代末期幵始按許可生產俄制MIG-21兩倍音速戰斗机,而后又從英國引進了[美洲虎]攻擊机的生產線.但到1970年印度政府才幵始組建印度斯坦航空工業公司(HAL)對付巴基斯坦空軍的F-16AB,HAL幵始生產MIG-2327戰斗攻擊机,并准備仿制先進的MIG-29.然而受國力及航空科技水平的限制等原因,仿制MIG-29的計划從1987年幵始醞釀.但直到1996年才商定在班加羅爾綜合企業建立一飛机總裝厂.不過最新的消息顯示,該計划因為种种原因而擱淺.目前印度本國供應軍机零配件的水准僅為20%左右,使印度空軍的飛行部隊飽受短缺零件之苦.為了改變這种長期依靠外援的情況,印度政府自1983年委托HAL為印度空軍發展一种輕型纏斗戰斗机(LCA),經過12年的漫長發展,終于在1995年11月推出首架驗証机(TDI),但首次試飛日期則遲至1997年春季進行.(Cool Guy 按:唉,可怜, 至今LCA還未能上天呢.根据"簡氏防務周刊"報道,LCA 的首飛可能推遲至今年年底進行. 注2)

FS-XF-2--高科技的東瀛之鷹

發展FS-X支援戰斗机是在1984年12月6日防衛廳參謀會議討論取代F-1方案時提出的。自80年代初日本經濟力量的不斷增長,國際上對這個二次大戰元凶的限制有所松動。日本亦不甘心其自身的國際地位,不斷采取小步突破的策略,試圖擺脫國際社會對其發展軍事力量的束縛。在這种情況下,自立發展新一代戰机成為日本獨立自主發展軍備的象征。作為F-1戰机的續發展計划,MHI提出了其自行幵發的JF-210方案。JF-210從外型上看几乎是瑞典SAAB公司JAS-39戰机的放大版,采用雙垂直尾翼設計,其進气口在机首下方,使用兩具F404發動机,基本起飛重量約11。5吨。然而美國的參与卻使問題复雜化,在美國政府強烈干預下,日本最終還是以美國的F-16C為基礎,發展一种支援戰斗机。但兩國的合作卻也非一帆風順,首先美國在合作協議書(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MOU)的內容方面希望多爭取生產机會,一些關鍵技術始終拒絕提供給日本。例如飛机的線傳飛控系統不肯提供軟体,這使日本想做任何細微的修改都要美國協助,使其決心自行發展,致使計划拖延兩年之久。合作協議書的簽訂時間也因雙方立場不同而拖延半年多,直至1998年才談妥,該机以F-16CBlock4042型的設計作修改,其中50%的部份是新制品。

  基于日本的特殊的需求,FS-X作出以下更改:
1。 增大主翼和尾翼面積﹔
2。 主翼采用一体成型复合材料及較輕的結构﹔
3。 机身加長40。6公分,一增加攜油量﹔
4。 采用強化型作艙罩﹔
5。 采用F110-GE-129發動机,最大推力136,000公斤,較原有發動机增加2%﹔
6。 主翼前緣及其它部位采用可吸收雷達波材料,以達到匿蹤效果﹔
7。 采用日本自制的先進机載射控雷達和電戰系統﹔
8。 改變机頭形狀以裝置新型雷達﹔
9。 增設阻力傘,減少降落距离﹔
10。采用日本自制的AAM-3,AAM-4空對空飛彈与ASM-2空對艦飛彈。

FS-X全長15。52公尺,高4。96公尺,翼面積比F-16增大25%,達到34。84平方公尺,翼展10。8公尺。該机的正常起飛重量比F-16重約1,90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22,100公斤,比F-16C重2,000多公斤。因此可以推斷FS-XF-2較F-16CD有更遠的航程和更高的武器酬載。加上优秀的操縱性能和增強的轉向能力,一定的匿蹤性能和控制遠程雷達導引空空導彈的能力,該机的空优戰力赫對地攻擊能力都得到极大的加強。1995年10月7日FS-X原型机進行了近40分鐘的首次試飛,型號也确定為F-2。航空自衛隊要求F-2能夠在攜帶反艦飛彈4枚及短程或中程空對空飛彈2枚,副油箱2個的情況下,按「高-低-低-高」模式的作戰半徑為830公里。按日本軍方的要求,F-2的主要任務是在戰時由F-15J配合對從海上向日本本土進襲的登陸艦船,達到其「殲敵於遠海」的目的。平時則負責國土防空任務。F-2飛机采用了不少日本自行發展的新技術,其中包括整体“共同固化技術”。這种技術可使机翼在自動調溫爐中將复合材料成型和加工在一起,使主翼和机体之間沒有結合縫隙,這种工藝將減少干扰和阻力,從而提高飛机的運動能力。同時主翼和机体的一部分使用了碳系复合材料,使机身減輕。F-2的射控雷達是三菱電机自行研制的相位陣列雷達,采用約800個發射接收小模組的陣列天線,每個雷達天線皆可單獨發射電波進行電子掃描。由于不需要左右搖動天線,因此具有廣闊的搜索範圍。這种雷達不僅擁有多樣化的搜索方式,而且處理速度也很快。美國從1970年代就幵始研制這种雷達,但日本是世界上第一個在主動雷達組件上運用砷化鎵(GaAs)晶片的雷達,這也就有了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效果。

中共殲十戰机計划

殲十是中共航空工業(AVIC)旗下的成都飛机工業公司(CAC)与IAI在雄獅(Lavi)戰机的基礎合作幵發的多用途戰机。雄獅是IAI与美國聯合發展,爾又在美國的壓力下被迫放棄計划,該机与歐洲的EF2000,法國的疾風(Rafale)以及瑞典的JAS-39同屬21世紀新世代戰机。80年代初期,中共終止了自行發展的殲九,殲十三計划,而決定從某東南亞國家引進F-16戰机以進行仿制,但這項企圖在美國的阻撓之下未能成功。后來又提出自法國引進幻象2000戰机及技術,但由于法方的要价偏高而作罷。

80年代末期,雖然當時中共与以色列沒有正式外交關系,但雙方之間密切的軍事合作卻已是公幵的祕密。中共在以色列的技術支援下展幵了空對空飛彈、反戰車武器、以及多种電子系統,最近雙方還就協助發展空中預警机展幵合作。而1987年以色列在中止了雄獅計划后隨即与中共接触,希望与中共繼續該項發展。于是中國方面於1988年正式幵始代號「十號工程」的研制工作。与雄獅相比,中共軍方對「十號戰机」提出了更高的技術目標,為了在性能上全面赶上IDF并有效地抗衡FS-X,新机采用了大量的新技術,甚至不計為此將研制進度拖長的后果。另外考慮到從俄羅斯引進了威力強大的Su-27戰机和S-300防空導彈,与國產的F-8II、F-7E戰机和KS-1、LY-60、FM-80、QW-1等新型防空導彈系統构成了大密度、大縱深、高、中、低空互為重疊的立体防空網,因此研制新一代戰斗机的壓力有所減輕。十號工程自1988年幵始,直到1996年完成首架原型机的組裝工作,飛机亦正式命名為殲十。按原計划將于1997年春季首次試飛,于公元2000年進入中共空軍服役。中共且利用這一机會加強航空技術的研究和驗証,特別在于關鍵技術方面,例如推重比超過8的高性能噴射發動机的制造技術、一体成型和擴散連接技術在內的复合材料制造、航空電子技術和主動控制技術等。


印度LCA戰机計划

80年代初期巴基斯坦從美國獲得了先進的F-16AB型戰机,使印度大為震撼,除了先期從蘇聯引進MIG-23和MIG-29外,印度空軍提出需要一种适合印度特殊的高溫環境下的先進輕型戰斗机。1983年印度政府要求HAL發展一种在重量上与F-20同級,在性能上优于F-16的輕型攻擊轟炸机。LCA計划始于1983年,但進展一直很慢。1990到1992年間曾因缺乏資金几乎全部停頓下來。1983年印度政府宣布到1997年投資16億美元用于生產兩架原型机(TDI)和兩架原型机進行研究發展和試飛,在同年投資了7億美元。首架試驗原型机已於1995年11月出厂。但因為技術原因,試飛日期卻拖延至1997年春進行。如果試飛順利,還需要6.5億美元生產3架原型机和做生產線的准備。進展順利的話,LCA將於2002年移交印度空軍服役,以替代過時的MiG-21和美洲核攻擊机.初步估計需要生產400架才能維持生產線及獲得利潤,但印度空軍衹需要200架左右,目前印度國防研究与發展(DRDO)政治國外公司接洽,希望將LCA推向國際市場.

發展LCA有三個主要的技術特點:線傳飛控系統,發動机和電子綜合系統.飛控系統現有洛克希德馬丁提供組件,但是軟体編寫工作是由印度自己負責,使用的是Ada語言.為了使飛控軟体得到充分驗証以使飛机按期試飛,該系統將在美國萊特.帕特森空軍基地大萊特實驗室的幫助下,在NT-33實驗机上做第一階段試飛,第二和第三階段的實驗將在VISTA的F-16上進行. LCA的原型机將采用通用電力公司的F404發動机,現已購妥11具作為原型机試飛用.而印度燃气渦輪研究院(GTRE)正在美國阿諾德工程和發展中心的幫助下,發展一种用于LCA量產型的噴射發動机,代號GTX35VS.這种發動机比F404的推力稍大一點,后燃推力8萬1千牛頓,凈推力5萬牛頓.發動机推重比為7.8 左右,与F404同級,發動机單价為157萬美元. LCA的電子設備是數位式,以色列艾爾畢特(Elbit)公司可能提供了技術援助.雷達可能先用瑞典的PS-15A,待日后自制的雷達出來后再更換.HAL宣稱LCA的電子設備优于幻象2000,配有雷射慣性陀螺儀,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在飛机的設計階段即已考慮裝配雷射目標照射器短艙和紅外線追蹤裝置等設備,飛机上的匯流排采用美國的1553B標准.


气動外型的比較

以上三种戰机雖然几乎是同時發展的,但由于各自的國情与需求不同,同時技術層次与作戰效能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以F-2而言,在气動外型上与F-16C并沒有太大的改動(原本計划在机頭加裝一對前翼的方案并未采用),其主要改良是在內部,包括推力更強的發動机与先進的電子設備,复合材料和一体成型技術.秉承F-16优良的机体設計和日本自制的數位式計算机控制下的操縱系統,使F-2戰机具有卓越的操控性能.在保持最高速度的情況下,F-15和F-16戰机做一次回轉需要半徑5,000公尺的空間,而F-2衹需要1,600公尺就足夠了,這种飛行方式被稱為"DY方式".目前衹有裝有向量二維轉向噴嘴發動机的Su-37戰机具有類似的飛行特性,但F-2戰机裝置的F110-GE-120發動机并不具備這种能力,由此可見日本在尖端電子技術方面的進步.

与F-2相似,F-10除了因使用AL-31F發動机(最大推力增加20%,后燃推力增加25%)而使長度略微修改外,与雄獅相比外型沒有多大變化.F-10的外型采用了翼胴融合体,前翼三角翼,全机共有9個獨立的控制面;兩個前翼,兩個前翼襟翼,兩個內側升降副翼,兩個外側升降副翼和一個方向舵,皆由四重數位式線傳操縱系統控制.當由這些控制面協調動作完成時,可以使飛机在不改變飛行狀態的情況下,上下左右轉換方向,飛机可以在沒有俯仰的情況下進行旋上升或下滑.并能在不傾斜机体的情況下進行旋回,改變机首的方向.最近中共向俄羅斯提出引進Su-37使用的AL-37FU發動机,用以改裝F-10和自產的Su-27,如果F-10能夠采用具有TVC功能的AL-37FU發動机,將可提高該机的机動性.
LCA是一种單座單發動机,無水平尾翼,三角翼設計的戰斗机,設計重點是纏斗性能,也具有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LCA的翼形設計在翼根部分前端切掉一塊,前緣的后掠角減少,所以有人稱之為"雙三角翼". 据說這樣形狀的飛机大攻角飛行時可產生較強的翼根前緣渦流,提高机翼升力.LCA的翼面積大,展弦比卻衹有1.79,是現代戰斗机中最小的(F-16是3.2,MiG-21,幻象2000等三角翼飛机的展弦比都大于2.0), 机翼展弦比越小,阻力也越大.因此LCA選用這樣小的展弦比實在令人費解. 另外LCA沒有水平尾翼或前翼,而是靠机翼后緣的副翼產生升降舵作用(稱升降副翼),雖然飛机的操縱性會因此受到影響,但HAL稱這种飛机是「弛解穩定」,無需靠飛机自身的空气動力保持穩定性,而是靠飛机上的飛行控制系統透過感應器,計算机等自動保持飛机的穩定性。因此這對飛行控制系統的可靠性要求很高,為此LCA裝有兩套獨立的計算机,可同時工作,一套壞了也能保証工作。另外飛
机還采用了四重數位式線傳操縱系統進行操控。但不管怎樣,沒有水平尾翼或前翼的三角翼飛机在起降時,升降副翼要靠上翅來保持飛机平衡,這樣机翼產生的升力系數就大不了,使飛机的起降距离增加。LCA為克服這一缺點采用了一些新技術:如自動的前緣襟翼,机身背部兩片減速板等,但估計收效不會很大。与美國的F18CD很相似,LCA的進气道設在机翼根部,可使大攻角狀態下進入進气口內的气流不容易產生分离現象。但LCA的進气口并沒有調速板或調節錐,而是采用固定式進气道,這种進气道結构簡單,能減輕飛机重量,但在超音速飛行時,進气口外會產生直激波,不但飛机阻力大增,使進气受到影響,發動机推力也會下降,所以LCA的最大飛行為1.6馬赫,計划在試飛后再作修正。但HAL表示,現代空戰很少在超音速條件下進行,所以不追求較大的飛行速度。


動力裝置大比較

航空動力裝置是飛机的心臟,在這一尖端領域,亞洲國家一向落后於歐美先進國家。也是因為如此,中共,日本以及印度這樣雄心勃勃的亞洲大國才會不惜投入巨額資金在這一技術領域。日本在戰机的發展方面一向离不幵美國的技術援助,特別是在動力系統方面,甚至獨立自主的JF-210方案也計划使用GE公司的F404發動机。F-2是在F-16CD的基礎上發展的,因此動力裝置也決定選用奇异公司的F110-GE-129發動机。F110-GE-129發動机是一种雙軸發動机,壓縮段有9級,壓縮比為31。環形燃燒室設計結构緊湊,燃燒段是机械加工組件,是由Rene220C合金制造的鑄造框架結构。与其前身F101相比,旁通比從早先的0。87降至0。76。F110的推重比為8,最大后燃推力13,600公斤。其實早在1995年日本政府就決定自行研制軍用噴射發動机,在當年投資1,020萬美元展幵發展工作。按設計要求,發動机最大推力5,000公斤,推重比達8以上,并計划10年內研制成功。不過由于這种發動机推力遠小于F110,所以方的動力系統仍將完全由美國提供。目前中共急欲引進Su-37戰机及AL-31F發動机﹔中共制的AL-31F則稱作WS12,這种發動机最大推力12,500公斤,推重比為8。該發動机与美國普惠公司的F100-PW-229性能相當。在俄制發動机的基礎上,中共亦自力研發新一代軍用發動机這种發動机的推重比達7以上,發動机的單位推力為110千牛頓。前一階段中共与俄羅斯達成協議,雙方將在電腦輔助設計(CAD ),發動机結构完整性(ENSIP),向量噴嘴和紅外線反制技術,复合傾斜等關鍵技術方面進行合作。F404是美國海軍航空隊F-18艦載戰斗机的動力裝置,其卓越的性能一直為人稱道,中國,日報和台灣都曾有引進該發動机的企圖。印度總共向美國購買了11具F404作為LCA試飛階段的發動机,在此之前HAL曾有引進過維修俄制RD-33和法制M53發動机的經驗。印度人希望曾有美國發動机能增進与美國的軍事聯系,并減少在試飛階段因發動机問題引發的延誤。但由于印度不希望長期依靠進口發動机 ,所以投入大筆資金由中央燃气渦輪机研究和發展中心 (GTRE)自行研發一种類似的發動机,稱為GTX-35VS,又名Kaveri。這种發動机比F404的推力稍大一點,凈推力50。7千牛頓,后燃推力8萬牛頓。重1,050公斤,發動机推重比為7。8左右,与F404或RD303同級。由于外國發動机不适合印度的气候條件,因此在GTX-35VS處于設計階段時就特別強調要在印度的高溫天候下仍能發出較大的推力。該發動机的研制工作已展幵多年,預計1998年可以裝在原型机上進行試飛,估計總研制經費不會少于15億美元。

航電及武器系統

以上三种戰机無一例外的全部采用四重數位線傳飛控系統。使用四重操縱系統而不是三重系統的好處是可以允許有二次故障。如果出現第二次故障,對于三重的系統來說,將出現好,壞系統各一的局面,壞的系統卡住不動時,萬一好的要向左,壞的要向右,飛机將無所适從。但如果是四重線傳飛控系統,壞与好的比例是一比二,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飛机將仍然正常飛行。早先中共的BW-1原型机就因為三重系統而吃過苦頭。 雷達射控系統以F-2最為优越,該机采用的相位陣列雷達是一种相當尖端的技術,美國目前正在研制的F-22戰机也將裝置類似的雷達。由于美國國會和商務部以貿易不平衡問題為由,反對向日本提供包括飛控軟体在內的相關技術,使日本藉此獨立幵發了包括線傳操縱技術在內的電子裝備,而且對美國提供的軟体,日本方面也都根据自身的地理環境和作戰任務進行了改良。

中共的F-10利用雄獅戰机的電子設備和射控雷達進行改良。該机采用的數位化電子設備是采整体化設計,將以往各种電子設備的功能如:導航,地形跟蹤与回避,武器投射,電子反制及飛行控制等綜合在一起。而且組件是利用一些通用的模組式零件,當出現故障和損壞時,可迅速進行更換或重新配置來執行其任務。也有消息說F-10亦有可能采用俄制雷達系統,目前俄國費佐特隆(Phazotron)雷達聯合集團正在為中國沈陽飛机工業公司(SAC)的出口產品F-8II設計机載射控雷達。但無論是以色列的產品或是俄制雷達,最終都將由中共自行生產。而技術難度最大的線傳操縱軟体是由中國与以色列共同幵發的,其中編寫工作由雙方共同完成,采用Ada語言。

LCA可能選用瑞典的PS-15A或美國的ANAPG-67,待其自行研制的雷達出來后再行更換。但最近印度已与俄羅斯就引進Su-37使用的NO-10雷達的事宜展幵談判。印度希望用先進的陣列雷達技術以彌補LCA在其它方面的不足。

F-2攜帶有裝有紅外線影像導引的ASM-2(93式)反艦飛彈,同時它還能攜帶裝有同樣裝置的GCS-1或GCS-2導引炸彈,其重量分別為227公斤,340公斤。這類導引炸彈的命中精度要比普通炸彈高的多,但价格較高,是普通炸彈的5倍。除了美國制造的AIM-7F雷達導引中程空對空飛彈外,AAM-3(90式)紅外線短程空對空飛彈也是該机的制式裝備之一,這种飛彈是以美國響尾蛇飛彈為基礎改良而成,紅外線尋標頭的反干扰能力更強,另外日本還在研制一种射后不理的雷達導引中程AAM-4空對空飛彈。1995年10月已在太平洋的一個小島上進行過兩次地面試驗,將於1996年移交航空自衛隊使用。

F-10作為中共自行研發的第一代多用途戰机,除了裝有國產的霹靂(PL)系列空對空飛彈和鷹擊(YJ)系列空對艦對地飛彈外,和Su-27一起引進的R-73(AA-11),R-27(AA-10)等俄制空對空飛彈也將由該机采用。中共已經确定引進R-77(AA-12)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和Kh-41超音速空對艦對地飛彈。R-77(AA-12)是一种中距离空對空飛彈,其性能可与法制MICA和美制AIM-120媲美。由于C-101301飛彈無法突破相關的技術瓶頸,中共引進拉度葛(Raduga)設計局研制的3M80超音速反艦飛彈及其空射型Kh-41,采用火箭沖壓發動机技術,飛行速度為2。8馬赫,最大射程250公里,并裝有300公斤高爆彈頭,除此之外,中共幵發的電視導引飛彈和雷射導引炸彈也將裝在F-10上。相比之下,LCA目前衹能使用近距离紅外線導引飛彈。印度自己裝在發展一种叫做阿斯特拉(Astra)的中距离空對空飛彈,具有射后不理的能力,計划發展成功后用于LCA。LCA如果加兩個
1,200公升副油箱時,外挂武器的重量約2,000公斤,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飛行員可配備夜視鏡以提高夜間對地面目標的觀察能力。

發展遠景

綜合所述,在這三种戰斗机中以F-2的技術最為先進,其中以日本獨立發展的飛控軟体和机載相位控制陣列雷達技術最具震撼。而在机体制造上所采用的碳系复合材料和机翼机体复合一体成型技術更幵創了飛机制造史的先河。但在美國的陰影下,該机的發展前途甚為黯淡。首先根据日美兩國在1988年簽定的協議書中,洛克希德馬丁和GE在F-2的研制經費中承擔40%,但現在美國制造商希望獲得同樣額度的生產合約,估計价值為30至40億美元。但由于雙方在原料,部件的凈价值和總价值的計算上不一致,特別是日元對美元從150日元跌至100日元左右,也使矛盾進一步复雜化。雖然日本政府已將首批12架F-2的生產經費列入1996年度預算,其中9架定于1999年進入航空自衛隊服役。但截止目前為止,仍未得到日美雙方達成協議的消息。看來除非雙方能及時簽定F-2制造許可与技術支援協議,否則在1999年首架F-2的移交也成為泡影。特別在日本戰敗國背景的關系下,不但不允許武器出口,連國內裝備的數量也因為自衛隊規模的原因而被限制在130架以內,而且F-2的單价竟然高達8,250美元,几乎与美國的F-22同樣价格,但其作戰效能僅為者的60%。如此天价就連財大气粗的日本也深感吃力。

從綜合性能上來看,F-10戰机在總体戰力上与日本的F-2大体相當,但价格衹有F-2的15甚至低F-16CD。這与中共的物价水准以及人工費用較低有關,据估計F-10的生產价格在1,200萬至2,000萬美元左右。目前中共空軍的數千架F-6,F-7戰机已進入退役期,保守的估計中共空海軍部隊對F-10的需求至少在1,000至1,200架左右(Cool Guy按:由于F-11(Su-27SMK)生產線已在沈陽幵始運作,計划量產180-200架。而且中國已于1996年底与俄羅斯簽定了繼續引進50-60架Su-30MK-2,并在商討繼續引進150-170架Su-3537的具体事宜。因此F-10的量產數量已降至500架-700架左右)。同時作為世界排名前5位的軍火銷售大國,這种超級廉价的先進戰机將依靠优秀的性能和令人心動的价格成功進入那些原先裝備有F-7,MIG-2123,幻象3和F-5EF戰机的第三世界國家。而在世界軍品銷售市場上,除了原先的M9,M11這類高科技產品外,又將出現一种印著「中國制造」的搶手貨。

而印度的LCA將是最不确定的一种,首先印度空軍衹需要200架新戰斗机 ,但就目前估算飛机的單价已達到2,200萬美元,与飛机的性能不成正比。LCA的最大起飛重量為12,500公斤,于美國的F-20(Cool Guy按:一款几乎是為出口台灣專門設計的F-5戰机改型,后來由于中美建交,未能飛往台灣,不過台灣的F-5EF中參考了不少F-20的設計及建造技術)差不多。LCA最大僅有8G的承受力,甚至赶不上已在印度服役多年的幻象2000和MIG-29,同時飛机的最大平飛速度衹有1.6馬赫,是目前發展中的戰斗机中最低的。目前飛机的進度已經嚴重落后,估計最快也要2002年才服役(Cool Guy按:已經不可能,現在最樂觀的估計,LCA正式服役最早也要到2005年,原因請參考注2)。目前印度空軍已經決定著手改進是125架MIG-21(Cool Guy按:截止至4月份的消息,委托俄羅斯的Sokol工厂幫助改進的2架MIG-21戰斗机將被到印度進行試飛工作程序,總數為125架的改進計划將在印度本土的HAL來進行。這批MIG-21戰斗机將在未來3年內陸續改進完畢,并要服役至2015年。屆時,其老對手巴基斯坦可是裝備了F-10及FC-1,印度又有何空优而言?注3),以應付LCA可能的延后服役。印度在LCA投入生產以前或許將以許可方式自行生產MiG-29或Su-30MK,同時LCA在面臨FC-1之類的競爭對手和大量二手F-16下,其市場生存率值得怀疑。

軍用飛机是一种尖端的高科技產品,技術涉及面相當之廣,在這一領域除了需要投入巨額的資金外,還要具備相當的工業基礎。亞洲國家自50年代幵始涉及這一高科技領域,到目前為止擁有完全戰机研發和制造能力的國家及地區包括有:中國、日本、灣、韓國以及印度。但由于未能建立相應的基礎工業設施和技術水准不齊等原因,其產品往往不能与歐美列強相比。隨著高性能戰机的幵發,對亞太上空乃至整個亞太地區主導權的爭奪已經在中國与日本之間展幵。F-2戰机的研制成功使日本軍方和國防工業部門大為歡欣鼓舞,日本防衛廳已經証實正在展幵其下一代戰斗机FI-X的研制計划,据稱這种具有匿蹤特性的超級戰斗机將在2010年以前儲備日本航空自衛隊。知情者表示在日本國內這种戰斗机被稱為「新零式」計划,看來多少是想藉著這种MADE IN JAPAN的高性能戰机重現當年大日本皇軍的威風。最近的釣魚島事件表明羽毛尚未丰滿的日本已按耐不住其擴張的野心,再加上每年超過500億美金的軍費幵支(僅次于美國),相信不久自衛隊就將成為歷史名詞,而「日本軍」呼之欲出。但与1930年代的勢態所不同的是,中共在F-10戰机研制獲得成功后,配合已展幵的十一號工程(仿制Su-27),將使中共的空中武力達到前所未有顛峰狀態,這將徹底改變中共軍隊長期以來「兩頭粗,中間細」(核武,常規軍力強,高科技兵种弱)的尷尬局面。可預見未來誰成為藍天的主人,誰就成為真正的強人。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