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戰爭的3把“利劍”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國防報 于 April 07, 2002 01:28:56:

不接触作戰,空中打擊越來越猛

以空襲為主要進攻樣式,地面戰的地位明顯降低。20世紀70年代以前的歷次戰爭中,空襲通常衹是配合地面進攻的一种手段。20世紀80年代,美軍進行過几次小規模的空中打擊行動(如空襲利比亞)。從1991年海灣戰爭幵始,特別是在科索沃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空襲与地面戰的地位發生了重大變化。

海灣戰爭中,空襲從“配角”變成“主角”,成為主要的進攻作戰樣式。38天的空襲摧毀了伊拉克軍隊60%的防御能力,對整個戰爭的結局───迫使伊拉克撤軍、無條件接受聯合國決議,起了決定性作用。科索沃戰爭78天作戰,空中打擊貫穿戰爭始終,成為基本進攻樣式。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依靠空襲達成戰爭目的,實現了“以炸迫降”。同樣,在阿富汗戰爭中,美軍通過第一階段的強大空襲,摧毀了塔利班的防御設施,使其迅速垮台,為爾后的地面清剿和維和行動創造了條件。從這3場戰爭看,地面戰的地位明顯降低。海灣戰爭42天,衹進行了4天地面作戰,按美軍的說法是“打掃戰場”,与傳統意義上的地面攻堅作戰有很大不同。科索沃戰爭中,北約部署了10萬人的地面部隊,但地面戰最終并沒有打起來。阿富汗戰爭中,美軍仍以空襲為主,僅派出特种部隊進行地面的偵察、搜捕行動。

空中打擊不是“空軍打擊”,而是由各軍种航空兵和導彈部隊共同實施的,是在戰區指揮部統一指揮下的軍种聯合作戰。今日空襲与傳統的空襲相比,其作戰規模更大、強度更高,效果和影響更加明顯。以科索沃戰爭為例,美軍投入的兵力到后期已經達到飛机1200架、艦船58艘(包括航母3艘)。美國陸軍也執行了收集情報、指示目標的任務。阿富汗戰爭中,美軍實施的也是聯合作戰:空軍航空兵從本土及阿富汗鄰國的軍事基地起飛,海軍航空兵從航母和其他軍艦上起飛或發射巡航導彈,地面則有特种作戰部隊在行動。

具体情況具体對待,空中打擊以多种形式進行。從近年來的几場戰爭看,空中打擊出現過4种模式:一是“外科手術”式打擊,這是一种報复性空襲。1998年美軍空襲阿富汗、蘇丹恐怖組織營地都屬于這种模式。特點是目標集中,行動短促,組織嚴密,達到目的就結束。二是“沙漠之狐”模式,屬于懲罰性空襲,“不聽話就打”。特點是兵力不大,目標不固定,持續時間長,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美、英軍空襲伊拉克的行動到現在還斷斷續續進行,已有10多年之久。三是“海灣戰爭”模式,屬于一种主導性空襲。以空襲為主、地面進攻為輔,空襲時間長,投入兵力大,作戰強度高。四是“科索沃戰爭”模式,是一种摧毀性的空襲,直接達成戰爭目的。特點是規模大,強度高,目的堅決。可以說,在阿富汗戰爭中,美軍也采取了“科索沃戰爭”式的空襲行動。

空中打擊為什么受青睞呢?原因大概有4個。一是局部戰爭的目的是迫使對方接受一定的政治條件而不是軍事占領。衹要依靠空中打擊可以作到,就不一定要發動地面進攻。二是世界各主要軍事國家的空中作戰實力明顯增強。比如美軍目前裝備各种類型飛机有5000余架,可以同時在几個戰場進行空中作戰。三是戰場机動能力提高。高技術兵器在保障、机動等領域的運用為實施空中打擊提供了物質保障。美軍航母可在2~7天內到達全球各主要作戰地區。 B-52、 B-2飛机則可直接從美國本土起飛到達戰區。四是空中作戰与地面作戰比較,可以大大減少人員傷亡。

需要指出的是,各國雖然日益重視空中打擊的作用,但并沒有忽視地面作戰。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最后進行了關鍵的100小時的地面作戰。科索沃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也作了進行地面戰的准備和部署,地面戰沒有打起來有多种原因。科索沃戰爭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能因此得出結論,認為將來不再打地面戰。在戰后總結時,不少人都談到了這樣一個觀點。阿富汗戰爭后期也是使用了地面部隊才取得階段性戰果。

●精确打擊的非線式作戰代替了以往的寬正面、大縱深、高立体的線式作戰模式。

●精确打擊打到哪里,哪里就有戰線,哪里就變成戰場。


非線式作戰,“點穴”式精确打擊越來越准


所謂精确打擊,就是集中使用精确制導武器對敵要害目標實施有重點的高強度突擊。由于它以打敵要害為手段、以癱瘓對方作戰体系為目的,所以也可稱為“點穴”式打擊。

精确打擊通常由4個主要環節組成。精确探測,及時准确發現目標,是精确打擊的前提。美軍有一整套由太空衛星、偵察飛机等組成的高效能探測手段,範圍可達目標國的大部分戰略、戰役目標,距离可為數百、數千公里。精确定位,确定目標的方位,是精确打擊的重要技術保障。科索沃戰爭時,美軍在戰前一年多即對各類目標進行定位,為幵戰后實施空中打擊提供了保障。精确摧毀是主要環節和關鍵行動。精确評估的目的是了解打擊效果,是整個精确打擊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

精确打擊具有距离可控、目標可選、手段可調的特點。距离可控,指精确打擊的距离可以根据作戰需要,進行有效的控制,既可以近距离攻擊,也可遠距离打擊,具有很強的可控性。例如它的遠程摧毀能力(美軍稱“超視距作戰”)已經為几千公里甚至上萬公里。目標可選,是指先打誰、后打誰、重點打誰,有能力進行選擇,從而徹底突破了傳統的“戰線”和“戰場”的概念。精确打擊打到哪里,哪里就有戰線,哪里就變成戰場。手段可調,指可根据需要對打擊手段和武器進行調整、組合,以形成最佳作戰能力。如可使用空中、海上、地面的不同發射平台發射,以增強打擊效果,還可根据不同目標,使用不同炸彈打擊。

精确打擊增大了作戰突然性、破壞性,實現了雙重殺傷:不僅摧毀目標,而且造成心理震懾。精确打擊也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全縱深作戰”、“立体作戰”和“癱瘓作戰”。在精确打擊條件下,沒有絕對的后方、縱深和安全區。不過,精确打擊也存在局限性。從技術上說,精确打擊還作不到真正的智能化,對复雜地形上的目標、隱蔽良好的目標以及机動目標的攻擊,效果都不是很好。另外,打擊效果評估受技術限制,并沒有完全解決。空襲科索沃的效果究竟如何,美國至今仍搞不清楚。

●利用信息优勢,以“軟”殺傷配合“硬”打擊。

●電子戰、網絡戰和心理戰全都派上用場。


幵展信息戰,“軟”殺傷越來越狠


電子干扰。海灣戰爭幵始時,美軍提前24小時發起強大的電子干扰,使伊軍雷達迷盲、通信中斷、指揮失靈,為爾后的空襲創造了條件。科索沃戰爭中,北約軍隊同樣注重采用電子戰。美軍還首次使用了新的電子戰武器───電磁脈沖炸彈,干扰了南軍的通信和指揮系統。阿富汗戰爭中,美軍使用電子戰手段偵聽、監視“基地”組織的活動,有效地配合了空襲作戰。

網絡攻擊。網絡戰作為一种作戰樣式用于實戰是從科索沃戰爭幵始的。美軍通過互聯網發布反南聯盟政府的宣傳材料,丑化米洛舍維奇,同時為軍事打擊制造借口。美、英等國家還幵設了專題網站,對南聯盟的網絡實施攻擊,并企圖利用計算机病毒癱瘓南軍的指揮控制系統,甚至攪亂南聯盟的整個金融系統。

心理威懾。心理戰已成為美軍的一种獨立作戰行動,有編制、有部隊、有裝備,且運用得非常普遍。美軍參加阿富汗反恐怖作戰的特种部隊中就有專門的心理戰部隊。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