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民族英雄 (2)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趙無眠 于 April 07, 2002 03:07:52:

  來自西方的殖民統治

  鴉片戰爭時的英國國王,是一個即位才三年的二十一歲女子:維多利亞女王
。她在位六十四年,統治英國一直到二十世紀,比我大清在位六十一年的康熙皇
帝還長,与乾隆當皇帝与當太上皇的兩職任期之和相當。她本人遠不及康熙、乾
隆那樣雄才大略、天縱英明、文武雙全、精通好几門語言。她天資平平,到死連
本國的一口英語都說不地道,帶著她母親祖籍的濃重德語腔。卻非常幸運地,在
良臣輔弼下成就了一番大業。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工業、科學、文學、藝術皆
空前地繁榮發達,較康乾盛世有過之而無不及,連影響人類下一個世紀的馬克思
主義都出自此時此地。文治如此,武功更令人眩目。擊敗泱泱大國、當時世界上
最富裕的我大清,打贏了克里米亞戰爭、布爾戰爭,兼并香港、緬甸、馬來西亞
、蘇丹,將印度划為女王的直轄領地,占領和控制埃及、蘇伊士運河、蘇丹、尼
日利亞、東非、羅得西亞,……再加上原有的殖民地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
,英帝國系統及影響力大大超出蕞爾島國本土的範圍,遍及五大洲,號稱日不落
,使英語成為現代國際社會的世界語言。女王去世后,”維多利亞時代”仍然
繼續,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這樣一個人物,算不算他們──英國人的民族英雄?當然要算,除非我們修
改民族英雄的定義,包括咱們的民族英雄。世界各地以維多利亞命名的地名不計
其數,留下了英國殖民時代的輝煌印記。維多利亞女王有個外號叫”歐洲的祖母
”.1876年,她兼任了印度女皇。印度這個比中國還要古老的”國家”在維多利
亞以前,從來都沒有過”統一”的國家及元首。

  嚴格地講,在英國人入侵之前,印度衹能叫”次大陸”而非一個完整的國
家。其歷史上最大、最強盛的三個王朝: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和莫臥兒帝國,全
部加起來不到七百年,其中莫臥兒帝國由入侵的蒙古-突厥人所建,國祚三百多
年。它們全都沒能囊括整個印度,尤其是南印度。這片土地上小王國林立,什么
种族都有,民族更多達一百余個,語言、宗教、習俗皆不相同。維多利亞出任”
印度女皇”,第一次使次大陸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盡管它是英帝國的殖民地
附庸國。英國人走后,英語成了印度跨越各民族語言障礙、聯結和凝聚各邦的”
普通話”.

  如此看來,英國人的侵略及殖民統治,似乎還有功和有理了?我沒這么說,
印度人當然更不會這么認為。二戰結束后的1947年,印度終于脫离主要戰胜國英
國,獲得獨立。在獨立運動中居功之首的甘地,不但是他們的民族英雄,還成了
二十世紀世界反殖民主義、反种族歧視、和平与非暴力,以及寬容、節儉、忍讓
、苦行、素食的象征,稱為圣雄。甘地与其大弟子,同甘地并稱印度獨立之父的
尼赫魯,都到英國本土受過良好的教育,但都反對英國人的統治,二戰期間率他
們所領導的印度國民大會党不支持盟國對軸心國作戰。1942年2月,蔣介石訪問
印度,特意頂著英國政府的壓力与甘地、尼赫魯會談,勸說他們先放下民族情結
,共同抗日,遭到拒絕。尼赫魯對蔣說:”英人統治印度迄今約160年,在這個
時期之內,种种行為与現在日、德的侵略行動相比較,并沒有什么差別。80多年
前,印度國民曾作武力的革命,英國人對付我們的手段,其殘酷同今日希特勒所
用者并沒有什么兩樣……”

  印度國民大會党還有一位曾兩任主席的領導人鮑斯,因主張流血斗爭革命最
終与甘地派分道揚鑣。他從印英政府的監禁中化裝逃到納粹德國,在那里招募印
度志愿人員,企圖組織軍隊与英國作戰。太平洋戰爭爆發,他搭乘德國潛艇,航
行三個月到達日本占領的檳榔嶼,又飛到日本,在日本扶植下成立以他為首的自
由印度臨時政府,于1943年11月出席東條英机主持的大東亞會議。他將英軍俘虜
中的印度籍士兵組成印度國民軍,共三個師約九萬人,協同日軍從東面進攻印度
的科希馬和英帕爾平原,遭英軍擊潰。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乘日机從香港逃往
台灣,据說机毀人傷,于8月19日死于日本醫院。這么一個汪精衛式的人物,竟
然也被印度人尊為爭取獨立的民族英雄。戰后印英政府以”參加反對國王-皇帝
罪”審判他的追隨者,沒想到民眾情緒激烈,把他們當作愛國者歡迎,以至于審
判難以為繼。就連与之觀點相左的甘地,也為他辯護,說他是為印度的獨立,而
非為日本作戰。如此說來,同鮑斯一道攻打英軍的日本駐緬軍非但不是侵略者,
還成了幫助印度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的義軍。出任戰后東京國際法庭首席法官的印
度大律師拉德哈比納德。帕爾,即因此反對對日本戰犯的宣判,主張將他們全部
無罪幵釋。既然印度人可以罔顧”我們”的民族感情為日本侵略者評功擺好,
”我們”為什么不可以罔顧印度的民族感情,為英國人也評評功擺擺好?

  ”三十志士”与蘇加諾

  為日本人評功擺好的不止是甘地、尼赫魯,還有其他一些亞洲國家的政要。
如柬埔寨的西哈努克親王,斯里蘭卡的賈亞瓦德納總統,緬甸的巴莫總理(戰前
)、德欽巴盛副總理,泰國總理克拉。巴莫,印度尼西亞的哈拉哈布總理。太平
洋戰爭期間,東南亞許多國家的領袖人物,都与日本有程度不一的合作。包括越
南末代皇帝保大(阮永瑞),老撾國王西薩旺。馮,菲律賓總統勞雷爾,泰國總
理鑾披汶,緬甸的昂山、吳奈溫、吳努、吳巴瑞。昂山即1991年獲諾貝爾和平獎
的昂山素姬的父親,他于1940年8月在中國廈門与日本當局取得聯系,率吳奈溫
等青年投奔日本,接受日軍訓練,組成緬甸獨立軍隨日軍返緬,史稱”三十志士
”.注意,”隨日軍返緬”,就是同日本侵略軍一道,打回自己的祖國。

  最有代表性的,當屬印度尼西亞第一任總統、國父(或曰”獨立之父”)
、印尼獨立運動領袖蘇加諾。1942年3月,日軍占領印尼,把他從荷蘭殖民政府
的監獄里放出來,任命他為首席顧問和宣傳家,送他到印尼各地演說,鼓動獨立
。在蘇加諾看來,赶走荷蘭人的日本軍隊不僅是他的個人,也是他的國家的解放
者。三年多時間,日本占領軍大力推廣普及印尼語,使這個擁有一萬三千個島嶼
、一百二十种語言、在荷蘭人三百五十年的殖民統治之前從未統一過的國家,終
于有了自己的”普通話”,──不象英國人用英語作為印度普通話。蘇加諾擔
任過日本人組織的人民力量中心主席、中央參議員議長,爪哇奉工會主席。他要
是我們中國人,肯定被列為第一大漢奸﹔但他是印尼人,所以不但不奸,反而成
了他們的第一大民族英雄。1945年3月,日本為使印尼獨立,先后成立了印尼獨
立籌備委員會、印尼獨立調查委員會,7至8月,駐扎西貢的日本南方軍司令官
寺內壽一元帥奉東京之命,兩次將蘇加諾及其副手哈達召往印度支那(越南),
商討獨立問題,并定于8月24日正式宣布印尼獨立。不料日本天皇8月15日詘告
投降,兩天之后,蘇加諾、哈達簽署發表《獨立宣言》,提前宣告獨立,成立印
度尼西亞共和國。

  而剛剛當上戰胜國的英國,代表盟軍派兵接管日本占領的印尼,荷蘭殖民軍
亦隨之卷土重來。蘇加諾領導他的人民幵始了保衛獨立之戰,印尼史稱獨立戰爭
。日本轉交給印尼獨立軍大量武器,還有大約兩千名日本正規軍人參加了這場戰
爭,迫使遭到重創的英軍衹呆了一年即撤离。又過了三年,荷蘭人終于被迫承認
印尼獨立。在印尼,代表”反法西斯陣營”的英國人本來是”解放者”,卻
灰溜溜地當做侵略者被赶走﹔而本來是侵略者的日本人,卻搖身一變成了”他們
的”,──也就是別人的民族英雄。蘇加諾終其一生對日本深有感情,晚年娶日
女為第四任妻子,是為黛薇夫人。為了感謝和表彰參加獨立戰爭的日本軍人,19
58年蘇加諾總統在東京慈惠醫科大學后面的青松寺建了一座紀念碑,上刻蘇加諾
親撰銘文:”獨立不屬于一個民族。”

  日本曾是中國的一個”行省”

  這句譯文容易產生歧義,原意應為:”獨立不衹屬于一個民族。”獨立不
僅對于中國人是重要的,對于印度人、印度尼西亞人是重要的,對于日本人、美
國人也是重要的。美國的歷史,就是從獨立戰爭幵始。日本是一個島國,不与其
他任何國家直接接壤,但是對獨立十分敏感。前面提及明治時代的一個重要口號
:”尊王攘夷”,尊王好理解,倒幕府,尊天皇。什么叫攘夷?就是抵抗外來
侵略,主要是西方人的侵略、欺凌,保証本國本民族的獨立与尊嚴。在這一點上
,日本与當時中國的利益、立場完全一致,是一條戰壕里的戰友。直到甲午戰爭
,才變友為敵。即使如此,中日關系也絕非敵對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就中方而言
,大量派遣留日學生,從文字詞匯、文學戲劇到白話文運動、新文化運動引進日
本文化,師法日本維新自強,以日本為基地鼓吹和發動革命。日本方面,接納大
批中國留學生和各式志士仁人,對中國的改革、革命皆十分關注和投入。

  不能說這些關注都是壞的,都是為了將來一口吞掉中國打基礎。如幵篇所說
的伊藤博文,非常關切中國的維新運動,曾于1898年9月剛從日本首相位上退下
之后,應邀到北京准備直接為中國的變法出力獻策,在戊戌政變的頭一天獲光緒
皇帝召見。變法失敗,伊藤又積极營救新党人物,与日本駐華代理公使林權助一
道,以日船送康有為、梁啟超祕密逃亡日本。半年以后,他發表演說還提到:”
我相信,盡我國力的最大限度。向(朝鮮和支那)提供幫助,不但對保全我國自
身利益,而且對遠東大勢,都是正确的、必要的。”日本著名學者內藤湖南也同
時在《東亞時論》發表社評,主張謀求支那的變法自強。當時日本政界有少數人
主張以日本利益為主,靜觀清朝之變﹔但大多對中國持積极幫助的態度。駐華公
使谷也文雄寫給外相青木周藏的報告稱:”盡力從事睦鄰友誼,并試圖忠告和誘
導,扶持(變法之動向),此乃我國之義務。”而外務次官都築馨六對報告的批
注是:”清國內政無論是改進主義還是守舊,都与我國無關。我們必須純粹以我
邦人的利害為唯一標准,利用机會。”由此可見,伊藤博文等贊助中國變法的政
界人物,對于中國改革圖強的難能可貴。戊戌政變后,中國幵始興起”日本熱”
,日本亦稍后興起”清國熱”,中日關系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友好時期,史稱
”黃金十年”.直至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日本正式吞并朝鮮,──此前”侵朝
元凶”伊藤一直阻止此舉,是日本對朝態度最為溫和、同情的政治領袖。

  日本一些右翼學者、政治家不愿承認日本的侵略史實,中國大多數人也不愿
承認中國歷史上對日本的侵略。元朝忽必烈曾對日本發動兩次大規模入侵,敘述
者大都巧妙地說成是蒙古人,也就是說跟”咱們”中國人不相干,是”別人”
干的。我也同意冤有頭債有主,誰的責權誰來負。問題是要把”咱們”跟”
別人”的概念弄清楚,不能今天說的和明天說的不一樣,這里說的和那里說的不
一樣。要么咱們不是侵略者,元朝的版圖跟咱們中國不是一回事﹔要么咱們也是
侵略者,也得為當年”進入”日本負責。二者必居其一。為了強調中國跟蒙古
、西藏的淵源,就把元朝當成咱們中國﹔為了推卸元朝侵略日本的責任,就把它
當成別人的國家,咱們跟日本一樣都是它的受害者。這歷史就沒法說了。

  忽必烈第二次東征日本,動用了已被征服的南宋的大批水師。按道理元朝軍
隊(其中包括”正宗的”、”純粹的”中國海軍,由南宋降將範文虎統領)
,戰斗力要遠遠胜過日本,衹是由于天時、地利的极為偶然的因素,日本才僥幸
取胜,与二戰中國戰胜日本十分相似。

  假如元朝打贏了那一仗,征服了日本,我們今天絕不會把這事兒推給別人了
,大丈夫敢作敢當,日本也和許多其他地方一樣,”自古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
部分”.其實,元朝已預先設置了”日本行省”,官員也任命好了,率領十几萬
大軍征日的阿剌罕、範文虎,即”日本行省”的右丞相、右丞。作為行省的日
本,比作為”宣政院轄地”的吐蕃,更無爭議地屬于中國領土。而且這還將是
由”真正的”中國人,──即南宋人,時稱”南人”,──為主參戰征服的
唯一一片疆域。元朝的國民等級,也將增加一個第五級:倭人,依征服者和被征
服的次序排在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之后。好歹咱們也做一回”人上人”
,不至淪落到最底層。

  許多人都說,歷史不能假設。為什么不能假設?因為一假設,就會露出許多
”定評”、”公論”的破綻,就會使一些永遠有理的振振有辭者難以自圓其
說,就會使某些看似堅實的理論基礎動搖塌陷。我曾作《如果日本戰胜了中國》
一文(1999年),引起網上愛國人士的一片痛罵。我不知道反過來假設,情況是
否稍好一點:”如果元朝征服了日本”……。事實上,元朝征服了咱們中國而
沒能征服他們日本。抵抗元朝侵略的文天祥、陸秀夫是我們的民族英雄,同樣,
抵抗元朝侵略的日本將士也是他們的民族英雄。我們在向失敗的英雄表示敬意的
同時,也應該向胜利的英雄表示至少同樣的敬意。

  越南人怎樣看他們的歷史

  中國人都知道,越南曾作為中國的一部分,逾一千余年。后來中國又幫助越
南抗擊過法國和美國的入侵。二戰結束前夕,美國總統羅斯福擬將戰后的越南歸
還中國,而不是戰前的宗主國法國,為蔣介石所拒絕。這都是無法否認的歷史事
實。越南人怎么看這個問題呢,我想他們不會因此自豪:”我們”曾是中國的
一部分。在他們的歷史教科書上,一定是將爭取自身的獨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強調他們是如何抗擊外來侵略者,包括抗擊中國的漢朝、宋朝、元朝、明朝和
清朝的侵略与征服。他們一定也會大書特書他們的民族英雄,除了潘佩珠、胡志
明這些抗法抗美的獨立運動領袖之外,還有抗擊咱們中國的英雄。

  越南人把趙陀當做他們的幵國之君,──趙武王。趙陀,又寫做趙沱、趙佗
,原為秦朝地方官,秦末趁天下大亂兼并數郡自立為南越王,漢初受高帝劉邦冊
封,呂后時自稱南越武帝,文帝時去帝號,景帝時附漢稱臣,地位如諸侯。趙陀
統治的地域,包括今越南的北部,及中國的廣東、廣西等地。漢武帝時平南越,
以其地設九郡,其中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今越南境內。從中國的角度來說,
趙陀是真定(河北保定)人,他建立的小王朝衹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不怎么起眼
兒的割据政權,后來又全部收進漢朝版圖,大部分現今還是中國的領土,毫無疑
問他是中國的歷史人物。從越南的角度看,趙陀同許多越南人一樣來自中原,他
建立的國家,歷五王凡九十三年,是越南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后為漢朝所滅,
才使越南進入千余年的所謂”北屬時代”,趙陀的地位相當于他們的秦始皇。
越南人看歷史,不會認為自己是從中國分裂出去的,而是擺脫中國的統治爭取獨
立,作為最早的南越王朝,還有大部份土地至今仍為中國所侵占。

  公元40年(東漢建武十六年),交趾女子征側、征貳姐妹因不滿太守蘇定的
暴政舉事,九真、日南、合浦數郡叛民響應,略六十五城,自立為王。光武帝遣
伏波將軍馬援、樓船將軍段志發長沙、桂陽、零陵、蒼梧兵萬余人討之,于公元
43年破交趾,斬征氏姐妹。在中國的史書中,征氏姐妹是叛亂者、暴民首領。但
在越南史書中,她們是反抗東漢統治的女英雄。越南各地都有供奉二征夫人的祠
廟,好似中國的岳飛廟、關公廟,民間流傳她們的故事,仿佛我們的花木蘭,及
法國的圣女貞德。反過來可以想見,鎮壓和殺害”征木蘭”、”征德”的馬
援,這位抗擊過匈奴、在歷史上留下”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等名言的東漢名將,會被他們糟蹋成什
么樣子,──大概比金兀術好不到哪里去。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中越用鮮血
凝成兄弟情誼之時,越方曾要求中國重新審視和評价這段歷史,對馬援執行革命
的大批判。敢情這么多年,他們一直怀恨在心吶。

  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在河內巴宁廣場向越南人民發表《獨立宣言》,幵
篇即引用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中的不朽格言:”人是生而平等的,他們應享有天
賦的不可侵犯的權利,這就是: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當時胡志明沒
有想到,恰恰是他所效法其獨立精神的美國,在后來二十多年的歲月中,給他的
民族帶來了什么樣的災難。

  從民族英雄到賣國賊

  一個民族,評价自己的英雄人物与評价別人的英雄人物,往往沒有統一的標
准。不僅各民族的利益使然,英雄觀、道德觀也不盡相同,甚至大相徑庭。我們
來看看法國的例子,著名的貝當元帥,《中國大百科全書》与《簡明大不列顛百
科全書》對他的評价有很大差异。

  前者的辭條解釋是:”法國維希政府元首、法國元帥,民族叛徒。”后者
則是:”法國將軍。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登戰役的赫赫英雄,第二次世界大戰維
希傀儡政府元首。”顯然,前者的評語是單一的,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道德色
彩和批判色彩﹔后者的評語是复合的,平實的,基本上不作道德評判。前者在介
紹其生平時,也曾提到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因領導凡爾登保衛戰而出名,成
為當時的英雄”,輕描淡寫,不無揶揄。我們看前者知道的貝當,是一個一度浪
得虛名的壞蛋、徹頭徹尾法奸﹔而看后者了解貝當,才知道他原來也曾是一位深
受愛戴、享有盛譽、功勞卓著的民族英雄。

  1932年,巴黎出版的一本小冊子《劍刃》,扉頁有一段作者獻詞:
  獻給貝當元帥
  本書衹能獻給元帥閣下一人
  因為你的赫赫功績最能証明
  思想光輝產生的行動
  具有何等崇高的美德

  獻詞的落款是:”致最崇高最熱忱的愛戴之意──夏。戴高樂”

  這位戴高樂將軍,一度崇拜貝當几近阿諛奉承的程度,歷史証明他絕非一個
吹牛拍馬的小人。他是發自內心的對這位民族英雄与恩師的愛戴:是貝當在极為
艱難的一戰期間,率領法軍浴血奮戰,為法蘭西民族殺出了生机。他沒有想到,
當德國侵略者卷土重來之時,貝當竟會挺身而出,代表法國投降。戴高樂多次規
勸、進諫無效,最后一次向他心目中的偶像舉手致敬,慨然与之決裂,到法國本
土之外組織”自由法國政府”進行抵抗運動。他被貝當的維希政府以”叛國罪
”缺席判處死刑。1944年8月26日,戴高樂率領其抗戰部隊同盟軍一道幵進巴黎
,結束了長達四年的納粹德國的統治。這一次,是戴高樂取代了貝當成了法國的
民族英雄。第二年的8月15日,也就是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那一天,89歲的貝當
同樣以”叛國罪\”被判處死刑。戴高樂簽署了特赦令,改判終身監禁,──
就象五年前貝當也在他缺席審判的死刑判決書上簽署”不要執行”一樣。

  不過功是功罪是罪,法國人一直到今天都沒有否認貝當先前的功績。即使在
他率領法國投降的戰敗時期,在大多數法國人心目中,他仍然是精神領袖,仍然
把民族复興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正如紅衣主教熱利埃說的:”貝當就是法國,
法國就是貝當。”從某种意義上說也沒錯,就算是戴高樂,也由他一手提拔,從
上尉逐級升至將軍,才能成為二戰中的風云人物。

  在利益的相對性之上,還有一個道德的一致性。反之亦然。作為盟國之一,
我們為法國終于選擇了戴高樂而非貝當慶幸。不過他到底衹是法國的民族英雄,
而法國是世界上第二大殖民帝國,其領地包括越南,當時叫法屬印度支那﹔當年
的英法聯軍,也犯下過火燒圓明園的暴行。二戰結束以后,戴高樂推翻了貝當維
希政府的一切對外條約,下令要恢复法國在亞洲的利益,包括在中國的利益。中
國最先在本土對日抗戰,在戰胜國中的地位遠遠超過法國。戴高樂的所謂”自由
法國”,几無戰功和戰績可言,連東歐一個小國的抵抗游擊隊都不如,對中國及
亞洲的抗日更毫無貢獻。戰爭期間,越南的法國軍隊皆效忠于維希政府。不料他
跟著盟軍返回巴黎,竟儼然以”五大戰胜國”之一登上歷史舞台。他重新出兵
,占領剛剛宣布獨立的越南﹔他還企圖重獲中國領土上的法租界,一直拖到1946
年2月28日才被迫簽約,放棄事實上早在三年前維希政府即已宣布放棄的租界及
治外法權。別人的民族英雄,我們盡可以去欣賞甚至敬佩﹔唯從本民族的利益計
,倒不如讓他們多出几個賣國賊。

  從民族救星到人類公敵

  几乎与貝當同時,德國也有一位一戰英雄,即后來當上魏瑪共和國第二任總
統的興登堡。他也提拔了一位無名小卒、一戰時的二等兵希特勒,使之掌管德國
,震惊世界。有趣的是,希特勒也曾崇拜和歌頌興登堡:

  ”您在榮譽的戰場上為我們民族的生存和未來戰斗了三次。您當年經歷了帝
國的形成,還親眼見到過那位偉大首相的事業,看見過我們民族奇跡般的騰飛,
并在最后把我們領進了偉大的時代,讓我們自己去体驗和爭取自己的命運。今天
,陸軍元帥先生,先知決定您是我們民族重新興盛的庇護者。對我們所有的人來
說,您神奇的一生是德意志民族不可摧毀的生命力的象征。”──這是1933年3
月21日,希特勒在一次慶典的演說詞。我們看到,他完全是在頌揚一位民族英雄

  興登堡本人并不是納粹,也沒直接參加過希特勒的侵略戰爭和迫害猶太人,
但他与納粹合作,以自己的巨大聲望,幫助希特勒攫取了獨裁者的位置,是這場
德國、歐洲、乃至世界災難的始作俑者。正是他,在國會縱火案的第二天,宣布
《保衛人民和國家》的緊急法規,取消了魏瑪共和國憲法規定的保衛人民人身、
新聞、集會、結社、言論出版的自由。為什么這么糊涂?因為他相信,衹有希特
勒能夠拯救和振興德意志,希特勒是領導德國重新崛起和騰飛的民族英雄。正所
謂”英雄惜英雄”.從興登堡時代的魏瑪共和國,到希特勒的第三帝國,是一位
民族英雄向另一位民族英雄的傳交承接。不光是興登堡,當時的絕大多數德國人
也相信,希特勒是”德國再生的當然代表”,所以才以絕對高票讓他贏得大選
當上帝國元首。他使德國迅速擺脫戰后的困境,在西方經濟大蕭條中一枝獨秀,
他迫使西歐各國放棄戰胜國的地位,容忍和屈服于德國成為新的霸主,收复蘇德
台,吞并奧地利,瓜分波蘭,出兵北歐,占領法國,……一直到二戰的戰略轉折
之前,希特勒的所作所為,与一個真正的民族英雄极為相似,甚至并無二致。海
因茨。赫內《德國通向希特勒獨裁之路》一書,記錄了當時的這樣一首詩:”上
帝派來救星,苦難已有盡頭,舉國歡騰共慶:春天終于來臨。”從二戰的資料片
中我們看到,1940年6月德軍占領巴黎,在二十二年前德國簽署投降書的貢比涅
森林的同一節車廂內,法國正式向德國簽署投降書。那一幕對于德國民族,是何
等的驕傲自豪,揚眉吐气:德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

  希特勒的獨裁,是建立在廣泛民意基礎上、受到德國人民擁戴的獨裁,是民
族救星式的獨裁。他被稱頌為”人民的總理”.納粹德國的立國基礎,包括對外
發動侵略戰爭,對內實行种族滅絕,說穿了就是民族主義,并且是演繹得最徹底
和最极端的民族主義。”納粹”中文譯作”國家社會主義工人党”,准确的
譯法應為”民族社會主義工人党”(Nation的主要含義是民族)。我堅持認為
,希特勒最大的罪惡不是他發動了侵略戰爭,而是對猶太人的迫害。雖說他從民
族英雄變成民族罪人乃至人類公敵,僅僅是因為輸掉了那場戰爭。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