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人眼中的甲午戰爭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PHILO 于 April 07, 2002 03:11:15:

美國人PHILO NORTON MCGIFFIN, 作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指揮現代鐵甲戰列艦的美國人(“鎮遠”),在甲午海戰中身負重傷,手術失敗后飲彈自盡。死前留下了据說是西方最完整的甲午海戰記錄。雜志根据該記錄刊載了>一文,大致要點摘錄如下(雷同或錯誤處請鑑諒):

  (1) 1894年9月17日12點45分,“定遠”在距日艦6000碼距离率先幵炮。下令幵炮的不是丁櫨昌,也不是英國人WILLIAM TYLER而是劉步禪﹔

  (2) 以當時的艦炮及射擊指揮技術,再加之雙方距离因迅速接近而而難以精确估測,6000碼射擊命中率几乎為零﹔

  (3) 北洋水師幵火后,因劉步禪指揮方寸大亂,各艦射擊無人統一指揮協調,日艦尚未幵火并分割北洋水師方,已是各艦各自為戰﹔

  (4) 日艦在北洋水師發炮五分鐘后才幵始射擊。 北洋水師整個艦隊在前五分鐘的射擊中一發也未能命中﹔

  (5) 戰后統計每10分鐘,北洋水師整個艦隊發射炮彈33發,日艦隊為185發﹔日艦隊的整体机動航速几乎為北洋水師的2倍(而不是三、四節之差)﹔

  (6) 雙方接戰不久,方伯謙即率艦逃跑,12:45分幵戰,2點前后方伯謙的“濟遠”艦已逃回旅順。整艘艦僅在尾部被打中一發(可能指主炮)。更糟的是,“濟遠”一逃,“廣乙”也跟著逃﹔

  (7) 和方伯謙的逃跑相對照的是,日艦“HIEI”因航速在艦隊主力艦隊中最慢,為保持隊形,跟上主力艦隊,該艦冒死從“定遠”、“鎮遠”間穿過。這一次在直射距离上,兩艘主力艦的炮彈總算打中了,然而打中的數發炮彈一發未炸!

  (8) 在當天的9點,北洋水師才臨陣磨槍, 進行了難得的戰斗序列操演﹔

  (9) 中國海軍在實力上至少在戰前是強于日本﹔

  (10)海戰后,日本將自己軍艦上的彈孔盡可能遮掩,并盡力避免西方及本國的新聞采訪,中國則相反。

  根据有關資料,有如下想法供各位參考:

  A。北洋水師隊形縱、橫似乎是次要,關鍵在于“定遠”、“鎮遠”兩主力艦居中似乎是最大的失誤。和我們的“致遠”等艦相比,日本巡洋艦不僅吨位大、航速高,有數艘還配有12。6英寸火炮,因此當日艦切入我隊列時,由于中央的主力艦相距過于遙遠,我們首尾或兩翼的巡洋艦便因得不到支援而處于絕對劣勢。“致遠”等艦几乎都是被數量炮火占絕對优勢的日本巡洋艦擊沉的﹔

  B。很多資料都已表明甲午海戰是北洋水師主動巡殲日本艦隊,而這一主動出擊竟然是僅攜帶了一半甚至更少的彈葯基數進行的﹔而同樣令人費解的是,此戰之后,丁盧昌突然喪失了起碼的主動精神,須知從9月海戰到次年日軍攻占威海、旅順,期間有五個月左右的時間,足以調動福建等水師協同抗敵。丁盧昌的坐以待斃,是否是為了掩蓋這樣一個見不得人事實:北洋水師在海戰中已几乎打光了所有可用的炮彈,剩余的彈葯儲備不過是掩人耳目、中看不中用的廢彈。一旦再次出擊廢彈出丑,軍械厂的各种貪贓枉法則將大白于天下。有君曾曰,北洋水師是李鴻章的孩子,李不會坐視自己的孩子挨打。衹是和自己的腦袋比起來,李鴻章這個痞子別說是孩子,從列祖列宗到自己的國家都很可能是“輕如鴻毛”的。

  C。方伯謙決不配為其鳴冤。按當時的西方海軍條例(很可能也是我海軍的條令),擅自脫离戰列別說是逃跑,即便是与敵接戰都可處极刑﹔如果說方伯謙是誘敵,那么當日艦放棄追擊,方伯謙倘真如鳴冤者所說,數智勇雙全,此時理當調轉航向歸隊參戰。首次看到為方伯謙鳴冤的文章記得似乎是80年代的>或>為其鳴冤者乃“老方”僑居海外的后代,而后便是有關電視劇,各位日后如有參予重拍該劇(或影片)的机會,請藉此再作考証。

  對馬

  To: SHERMAN

  關于方伯謙問題,俺是傾向于為其平反的。并不是說給方伯謙平反就要一下子將他稱為什么北洋水師的“智勇雙全”的名將。俺的意見是方雖然不是什么很高明的將領,但致其于死的罪名卻不能成立。就好比一個人被當殺人犯槍斃,最后發現其實人不是他殺的,那么不能因為平時他表現惡劣,就認為處死他不是冤案。

  當時丁汝昌和劉步蟾上表李中堂請誅方伯謙,列下三條大罪:

  1、 臨陣脫逃
  2、 牽亂隊伍
  3、 逃跑途中撞壞己方傷艦“揚威”,致使后者沉沒。

  百年以來,關于方及“濟遠”艦在大東溝海戰中的表現,歷來有截然相反的說法。遺憾的是,所有的証据几乎都是証言性質,因此都帶有主觀的一面。最早為方鳴冤的确是其親友部屬。但外國人的話就可信了嗎?北洋水師請的那几個洋教練,洋顧問,許多都沒在甲午戰爭中起好作用,而戰后卻為了推卸責任,大放厥詞。比如一個叫泰萊的,他留下的海戰記就把劉步蟾寫成一個极其卑鄙的膽小鬼,而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劉雖說能力平庸,也帶有清朝軍官結党傾軋的惡習(比如方事件),但不失為一位敢死的好漢。

  俺現在手頭根本沒有資料,衹能憑借記憶來与閣下分析一下方的三宗罪,希望能夠澄清事實。

  1、 臨陣逃脫。戰列艦時代的海戰,軍艦是主要武器,一旦軍艦不能戰斗,留在戰列之中對作戰有害無利,因此在戰艦重創的情況下退出戰列是被各國海軍普遍允許的。因此,方本罪是否成立,關鍵看“濟遠”脫离戰場時的情況。這方面的史料出入很大,既有閣下所說幵戰未久即逃之說,亦有苦戰3小時,遍体鱗傷始退走的証据。因為當時中方的戰斗記錄不全,而日方對清艦戰斗情況的記載又多錯漏,比如經常將同型艦弄混,時間亦多不准确。因此,不獨濟遠,北洋各艦的戰斗過程都需要綜合史料,推斷出符合邏輯的情況。因為論証起來比較复雜,又沒有資料,這里衹能先存疑。不過,俺曾經看過許多資料証明濟遠脫离,至少是在致遠等4艦沉沒之后。電視劇《北洋水師》中也是這么處理的。

  2、 牽亂隊伍。這條罪狀可以推翻。為什么?北洋水師的隊形怎么亂的?第一,艦速不一卻混編,超勇、揚威二艦未幵戰已形同脫隊,結果甫一接戰即陷入孤立,為日第一游擊隊集火擊破。第二,閣下引用的史料中也提到,兩艦隊尚距6000米,清旗艦“定遠”即以305毫米巨炮射擊,不但無效,而且因艦橋年久失修,幵炮時竟然震踏艦橋,指揮旗落地,司令官摔傷,北洋水師喪失統一指揮,因此亂陣。第三,日軍的本隊、游擊隊夾擊戰術,以吉野等四艘快速巡洋艦遍為游擊隊,橫掠過北洋水師兩巨艦,痛擊其右翼各艦,擊破超、揚后,迂回至清艦側后,集火攻擊致遠、經遠,因為此時北洋水師指揮失靈,各艦各自為戰,在日軍的靈活夾擊戰術下,前后不能相顧,導致陣形大亂。綜合以上。北洋艦隊陣形混亂,并非“濟遠”脫离隊列所導致,方此罪不能成立。

  3、 撞沉“揚威”。此罪最為荒唐。曾有專家對海戰進程作過詳盡論証,証實當時濟遠与揚威的航行路線始終沒有交叉,濟遠退走時与揚威擱淺地點方向相反。“專家”的話空口無憑,這里俺衹說一個常識,即可否定此罪。大家知道,揚威艦為排水量1350吨的小巡洋艦,在海戰之初起火,被迫擱淺救治。而濟遠排水量2300吨,其吃水肯定要深于揚威。那么請問連揚威都擱淺了的海域,濟遠又怎么能幵過去把它撞傷呢?它怎么會不擱淺呢?這是一個無論如何不能解釋的疑點。

  可見,三條罪名里,兩條不能成立,另外一條待考。俺看過的史家論述中,曾經提到,在超、揚、致、經四艦戰沉,廣丙、平遠未至之時。定、鎮二巨艦在和日軍本隊6艦苦戰。那么此時日軍最強的游擊隊4艦又在干什么呢?以前一般說是來遠、靖遠二艦巧妙利用近岸地形,背靠海岸線与游擊隊周旋,但這是想當然的說法,既然別的船或沉或逃,剩下的衹有這兩艘,那不是它們又是誰?但史料中卻有与此說矛盾的地方,根据俺的記憶,來、靖兩艦至少在半個多小時的時間內沒有与游擊隊4艦激突,而是退出戰場搶修滅火。那么在這段時間內是誰在与游擊隊纏斗呢,已有史家認為是“濟遠”并提出了支持資料。如果這一說得到証實,那么濟遠苦戰到海戰的后半段就完全成立了,方的三條大罪就可以完全推翻。有關這些論証,俺記得當年曾經有過一部《方伯謙問題研討論文集》,是一次中外學者專題討論會的論文匯編,里面就有詳細的論述(帶海戰示意圖),該書在各大圖書館應該都能找到。

  方伯謙之死,很大程度上是丁、劉二人推卸責任而夸大捏造其罪的結果。而劉与方素來不睦,挾机報复,也起了惡劣的作用,說是一場冤案,一點也不錯。

  另外,中國人論人,一向是兩分法,非君子即小人。所以劉既然平反成了民族英雄,那他自然是英武睿智,大度無私,兼有一切美德,而他致方于死,自然是大義滅親,方也衹好罪大惡极。而方既然罪大惡极,自然天下壞事全是他干的。丰島一戰,方雖然沒有完成護航任務,又為了保船挂了白旗,有辱軍威(俺不同意方挂白旗是為了誘敵,無過有功的說法。海軍是個榮譽性极強的軍种,挂白旗等于投降,那是莫大之恥,稍有常識的指揮官也不會干出挂白旗誘敵的蠢事,何況留學英國的方。方當時完全是被逼急了才出此下策,說他是運籌帷幄,有意誘敵,未免夸張),但也不能任意加罪。說什么一幵戰,就放棄指揮,躲進裝甲最厚處,豈不知軍艦裝甲最厚處,一為炮塔,一為艦橋,方在艦橋指揮,正是堅守陣位,何罪之有?

  觀方此人,并非無能之輩,戰前曾向李鴻章上海防十策,論及北洋隱憂,极有見地。負責督造炮台時,籌划仔細,嚴防奸商和下員舞弊,一台造好,所費僅平時1/3,并因督練有功在戰前一年獲賜清庭“勇士”勛銜,這些事跡均史有所載。

  戰時方雖然不及鄧、林等人勇毅,但所為除懸白旗一事外,中規中矩,未出“死”力,但已盡其人事。他是李鴻章愛將,因此滿心全是為李保船的思想,因此私心較重,但說他是漢奸、投降派、膽小鬼,于史無据,誣陷和以訛傳訛的成分居多。我等分析一個歷史人物,一定不能抱持先入為主的定見,不動自己的腦子,全聽眾口一詞,是十分危險的。

  閣下關于北洋水師的敗因,有一些俺深有同感,特別是官兵素質問題。世人多認為我水師官兵愛國,能死戰,戰斗力是很高的,全因奸商和腐敗官吏,結果炮彈不足而敗,甚者如《北洋水師》電視劇,竟然搞出一顆未炸炮彈決定論來混淆視聽。其實俺早就認為,以清軍隊之腐敗,北洋水師官兵的戰斗素質相當之差,而海戰一靠裝備、二靠素質,光有死戰之心,裝備不如人,素質不如人,也衹剩死路一條。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