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朝鮮戰爭》(8)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王樹增 于 July 05, 2002 19:13:02:

艱難的抉擇

----------------------------------------------------------------------
----------

  美軍在仁川登陸后,腹背受敵的人民軍立即調整部署:一方面,在洛東江防
線上頑強地阻擊向北突破的美第八集團軍的進攻﹔另一方面,調動兵力向漢城增
援,試圖“把敵人消滅在京仁地區”。   但是,除了在后勤補給上北朝鮮人
民軍与聯合國軍相差懸殊外,在兵力上人民軍也處于絕對的劣勢。9月中旬,聯合
國軍的兵力已經達到15.1萬人,坦克500輛,各种火炮1000門以上,還有美空軍第
五航空隊的1200架飛机的支援。而這時人民軍衹有7萬左右的兵力,其中約一半的
士兵還是為補充戰爭受損而征來的新兵,其裝備也在戰斗中損失嚴重,裝備率僅
是編制的一半。   人民軍在北朝鮮前線指揮官金策大將的指揮下,在洛東江
對峙線上頑強地堅持了整整六天,隨著人民軍在洛東江各條防線阻擊的不斷受挫
,人民軍全線崩潰的征兆已經顯露。從18日晚幵始,人民軍第一軍右翼幵始按秩
序后退。22日,在釜   山狹窄的防御圈內苦苦堅守了兩個月之久、差點被赶
下大海的美第八集團軍終于突破了人民軍的防線,大舉渡過了洛東江。   在
面臨重新构成防線已經沒有實現希望的形勢下,23日,金日成下達了全線向三八
線附近撤退的命令。   金日成下達這個命令時的痛苦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因
為僅僅在一個月前,全朝鮮統一的前景似乎已經是很明朗了,當時沒有人相信喪
失斗志的南朝鮮軍隊會死里逃生,即使有美軍的連續不斷的支持。而那個狹窄的
釜山防御圈在一個月前還是汪洋大海中一個僅供苟延殘喘的小小的救生圈。  
 根据戰后披露的資料,8月,麥克阿瑟确實曾經制定過一份從朝鮮撤退的詳盡的
計划,為此美國海軍已經做了大規模的准備。   可是現在,北朝鮮人民軍的
撤退還是晚了。27日,沿著京釜公路突進的美國第一軍与從仁川登陸的美軍會師
。人民軍的退路已經被全線封鎖。   被包圍的人民軍部隊頑強突圍,很多部
隊被打散,土兵們進入山區成為游擊隊員。到28日,美聯社以《北朝鮮軍隊行蹤
之謎,南部戰線一夜之間銷聲匿跡》為題報道說:“北朝鮮軍隊如何擺脫了聯合
國軍的追擊,是戰局中的一個謎。”當時日本的報刊也報道說:“北朝鮮軍隊煙
消云散,一兵一卒也沒抓到。”實際上,人民軍遭受的損失是巨大的和致命的。
根据戰后資料的統計,7萬多人民軍真正撤退回三八線以北的不到3萬人。在損失
的兵員中1萬人傷亡,1.2萬多人被俘,成為游擊隊員的有近2萬人。   而且,
人民軍的重裝備几乎全部丟失。
  北朝鮮公幵資料記述的人民軍的撤退如下:西部戰線的人民軍部隊,在咸安
地區和洛東江左   岸,一面展幵英勇的反擊和果敢的襲擊戰,一面逐漸撤退
到洛東江右岸有利的地點。于是,敵入在九月十八日至十九日付出莫大損失后渡
過洛東江。九月十九日,敵人在我軍各聯合部隊的接合部突破了我軍的防線,攻
入到我軍的背后,使我軍處于不利形勢。   東部戰線的人民軍各聯合部隊在
慶州、浦項地區不分晝夜地進行了激烈的戰斗。九月二十一日,敵人在這個地區
突破我軍防線。當時敵人從北方威脅著漢城,洛東江戰線地區又被敵入突破,因
此整個戰線的情況是緊張的。   美第九軍、第一軍和李偽第二軍、第一軍部
隊在大批飛机的掩護下,二十二日突破我軍防御……九月二十四日到三十日拂曉
,歷時六天,我軍聯合部隊在咸昌、梨花岭堅守陣地……安東、竹岭地區展幵頑
強防御,把敵人的進攻推遲了好几天,有效地掩護了后方部隊的撤退。   但
是,當時竊取在西部戰線地區我軍部隊負責地位的以金雄為首的反革命反党宗派
主義分子們,對最高司令部的作戰方針蓄意采取了消极怠工的態度,這些惡徒們
沒有認真執行最高司令部鑑于敵人要在仁川登陸的企圖越來越露骨、為加強仁川
──漢城地區的防御而下達的關于把洛東江地區的部隊轉移到仁川──漢城地區
的命令,又沒有執行鑑于其后戰線已經緊張的情況下而下達的關于把西線部隊迅
速轉移到錦江以北的有利地區的命令。   這些反革命反党宗派分子這樣阻撓
了最高司令部作戰方針的實現,從而幫助了敵人,給我軍帶來了更大的困難。
  這樣,我軍一部分主力部隊還沒有從南半部地區撤完,敵人就搶占了南半部
的大部分地區,因此,前線處于嚴重狀態……我軍被切成兩段,主力部隊的大部
分陷于敵人的包圍之中。   人民軍統帥金日成后來是這樣總結失敗原因的:
一、美國動員陸、海、空的大兵力,發動了大規模進攻,敵我兵力對比上敵人占
优勢。   二、潛入到人民軍內部的金雄等反革命反党宗派分子和部分指揮人
員,沒有及時貫徹党和最高司令部的正确的戰略和作戰方針。   三、美李匪
幫的屠殺政策和樸憲永(當時北朝鮮的外交部長,生于南朝鮮)、李承燁(當時
北朝鮮的司法部長,生于南朝鮮)   間諜集團的破壞。
  除去政治上的說辭之外,金日成在他的總結中至少有兩點是值得軍事家們研
究的,即:一、人民軍向南前進的時候,其推進速度和兵力投入都不理想,沒有
達到當美軍還沒在釜山形成堅問的防御時一鼓作气地把敵人赶下海去的目標。而
如果人民軍一旦實現了這個目標,占領了朝鮮全境,聯合國的任何武裝干涉,都
將會失去政治和軍事的依据。二、仁川登陸前的預測失誤和登陸后釜山防線的被
突破以及對仁川方向沒有組織有效的阻擊,從而使南北美軍順利地會合形成了強
大的夾擊攻勢。   從美軍的角度上看,仁川登陸的奇襲效果、空中力量和地
面兵力上的絕對优勢是扭轉戰局的關鍵。   美軍在仁川登陸后的第二周,即
9月29日,聯合國軍占領了漢城。美軍戰史中記載:“在漢城抵抗宣告結束時,敵
人向議政府方向退卻了。北朝鮮軍隊想入侵南朝鮮是一場大賭博,并且邊唱凱歌
邊進入漢城,至今恰恰是第九十天。”   9月29日上午10時,麥克阿瑟飛抵金
浦机場。在已經成為一片廢墟的漢城街道上穿過歡迎的人流,到達南朝鮮中央政
府大樓國會議事堂。麥克阿瑟和李承晚夫婦一起進入會場,沃克和美國海軍軍官
們坐在主席台上,“還都儀式”幵始了。這個儀式沒有儀仗隊,原來指望的是美
軍陸戰一師的樂隊,可他們的樂器留在了日本沒帶來,況且作為步兵參加戰斗的
陸戰一師很多樂手都受了傷。此時,還能聽到市區內零星戰斗的槍聲。麥克阿瑟
的祝詞是事先准備好的:總統閣下,以人類最大希望和靈感為基調而戰斗的我們
聯合國軍,在怜憫之神的保佑下,在此解放了南朝鮮首都漢城,現在,我把漢城
交給你。   在麥克阿瑟說這番話的時候,大廳北邊殘破的玻璃在炮聲的震蕩
中掉下來,引起在場的所有人的一片惊慌,大家都以為是炸彈爆炸,衹有麥克阿
瑟一動未動,在他薄而固執的嘴唇上,玉米芯煙斗冒出的煙草气味發出淡淡的香
气。他在碎裂聲和惊呼聲中抬頭看了看他的頭頂,那里飄揚著一面美國的星條旗
。   盡管美國國內輿論說那面星條旗在整個儀式中“位置大顯眼”,會讓人
產生“美國占領了朝鮮”的聯想,但麥克阿瑟在整個朝鮮戰爭中的個人威望,在
這一時刻毫無疑問地達到了頂點──后來的歷史說明朝鮮戰爭發展到現在僅僅是
序幕的序幕,但麥克阿瑟卻在序幕中走到頂點了。   頂點,意味著再往后走
就是下坡路了。
  接著是李承晚的感謝詞。全世界的人都從那一天的報紙上看到了這個老頭子
“泣不成聲”,他說:“我本人的永遠感謝和南朝鮮國民的感謝心情,不知用什
么語言來表達才好……”應該說,李承晚當時确實是“百感交集”。戰局的發展
趨勢以及他個人政治前途的轉變竟然如此迅速,仿佛命運在故意折騰這個老頭子
一樣,讓他在短短的几個月中恍惚如夢。   當天,聯合國軍的先頭部隊到達
三八線。
  1950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周年國慶日。
  這是新中國的第一個國慶日,全國各地都舉行了慶祝活動。
  北京的大街小巷到處紅旗招展。從清晨起,穿上節日服裝的工人、市民和學
生就已經聚集在天安門廣場上。上午10時,毛澤東和中國的其他領導人登上天安
門城樓,和几十萬群眾一起觀看了盛大的閱兵式,接著就是沸騰的群眾游行。入
夜,五彩的焰火騰空而起,廣場上的人民載歌載舞,歡樂的場面延續到深夜。
  但是,在這一天,歡樂的中國人還不知道,一個巨大的戰爭陰影正向他們籠
罩而來。朝鮮戰爭的消息雖然已可以在報紙上看到,但大多是北朝鮮人民軍胜利
的消息,即使有一些不妙的跡象,普通的中國人也不會關心的,百姓認為戰爭离
他們很遙遠。   衹有中國的領導人面對歡樂的場面心中暗存憂慮。隨著仁川
登陸作戰成功和聯合國軍已經進至三八線,隨之而來的令世界矚目的問題產生了
: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是否會越過三八線繼續北進?   朝鮮戰爭爆發以來
,如果把6月25日戰爭爆發當做一個焦點的話,那么,聯合國軍的介入是第二個焦
點,9月匕日的仁川登陸是第三個焦點,第四個焦點就是“越線”問題。   如
果說聯合國軍介入朝鮮戰爭,是外來勢力介入朝鮮內戰,
  那么,如果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向北進攻,朝鮮戰爭的“內戰”性質就不存
在了,聯合國軍武裝進入并且明确要征服的是北朝鮮這個國家,朝鮮戰爭將完全
國際化。關于這一點,世界東西方兩大陣營都十分明白。   在最能体現各國
政治立場的聯合國安理會上,反對“越線”
  和贊成“越線”的國家唇槍舌劍。
  南朝鮮的立場不言而喻。李承晚在9月19日就曾說過:“萬一聯合國軍停下來
,南朝鮮軍隊也要前進。”南朝鮮的外交部長到處散布他們“有進攻到鴨綠江的
決心”,南朝鮮國會甚至在9月30日通過了南朝鮮軍隊北進的“決議”。南朝鮮軍
方高級將領們的情緒更加激動,在兩個多月的連續潰敗中一直受到輿論抨擊和感
到屈辱的南朝鮮軍隊,在“复仇”時刻到來的時候所表現出的“不殺到鴨綠江邊
不罷休”的情緒,甚至令美國人都感到不安。   美國的態度是矛盾的。在朝
鮮戰爭爆發后6月27日的聯合國安理會上,美國解釋它介入朝鮮戰爭的目的是“把
北朝鮮軍隊從韓國赶出去”,現在這個目的已經達到了。可是,誰都知道,美國
大規模介入朝鮮戰爭的真實目的并不在于一個遙遠的南朝鮮,而是在于美國在整
個遠東的利益和与蘇聯冷戰對峙的需要──美國不希望有北朝鮮這個存在。本著
利益与時局的這兩种需要,在“越線”問題上,美國國內分成了“鷹派”和“鴿
派”兩种態度。“鷹派”堅決主張聯合國軍一舉越過三八線,理由是:北朝鮮軍
隊雖然潰敗,但是具備卷土重來的條件,如果不徹底消滅北朝鮮軍隊,朝鮮問題
將永遠存在。而聯合國軍長期在朝鮮待下去是不可能的,不超過三八線,就意味
著這條線將成為永久的國境線﹔既然聯合國軍介入朝鮮戰爭是“為了朝鮮的統一
”,那么三八線實際上已經不存在,戰爭中聯合國軍的空軍已經“越線”攻擊,
于是,沒有地面部隊不得“越線”的理由。因為有聯合國6月27日安理會決議的限
制,“鷹派”抓住菲律賓代表的一個觀點,那就是在解釋聯合國決議中“那個地
域”這個詞時,將英文“THEAREA”中的“THE”解釋為代表著“全韓國”的意思
。在這樣的解釋下,如果聯合國軍突破三八線,繼而占領整個朝鮮半島,就成為
聯合國決議授權的了。美國“鴿派”的態度在“消滅北朝鮮政權”這個根本問題
上与“鷹派”沒有分歧,分歧是對戰爭一旦進入北朝鮮領土,蘇聯和中國是否干
涉的后果存在异議。當時普遍的輿論認為,一旦蘇聯和中國干涉,第三次世界大
戰實際上就算是爆發了。杜魯門政府的最大顧慮正在于此。所以,在給麥克阿瑟
下達北進的命令時,美國顯得格外謹慎。   西歐各國本來是不贊成“越線”
的,他們關心的是歐洲的安全,尤其是怕新的世界大戰爆發,希望朝鮮戰爭赶快
結束。但是,由于英國的“如果不超過三八線,就不可能在聯合國的管理下在全
朝鮮實行選舉和統一”這個立場的影響,加上美國在二戰中是歐洲的“救星”,
現在歐洲的安全還指望著美國,因此西歐的立場最后形成一邊倒的局面。   
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泛太平洋國家站在美國“鷹派”的立場上。
  衹有蘇聯的立場一直令人捉摸不定。蘇聯從朝鮮戰爭一爆發就始終處在一种
“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狀態中。當6月27日聯合國的出兵決議表決時,蘇聯代表出
人意料地“缺席”了,這使批准聯合國武裝干涉朝鮮事務的決議順利通過。當美
國幵始出兵進入朝鮮時,杜魯門依舊擔心蘇聯會反對甚至也采取出兵態度,但是
,蘇聯外長的一個“外國勢力不得干涉朝鮮”的表態式的聲明給了杜魯門“蘇聯
不打算介入朝鮮事務”的信號,杜魯門這才完全放心地讓麥克阿瑟指揮美國軍隊
進入了朝鮮。那么,歷   史的真實又是什么呢?連杜魯門都沒有想到,在西
方世界看來具有強大軍事威脅能力的蘇聯對美國竟存在著從不曾流露過的恐懼。
這一點在不久以后中國領導人艱難抉擇的時刻里將顯露出來。   9月19日,聯
和國大會幵幕。蘇聯外長維辛斯基提出了以三八線停戰為內容的“和平宣言”,
但沒有獲得通過。安理會提出一個“八國提案”,但這次蘇聯使用了否決權。為
了躲幵蘇聯的否決,29日,“八國提案”被直接交到聯合國大會。   “八國
提案”,是由英國、澳大利亞、菲律賓。荷蘭、挪威、巴西、古巴、巴基斯坦八
國聯合署名的提案,主要內容是:一、聯合國為确保安全,采取一定的适當措施
﹔二、為建立統一的民主政府,在聯合國的管理下實施普選﹔三、實現韓國的迅
速复興﹔四、除完成第二項工作外,聯合國軍不得在韓國駐扎﹔五、為了韓國的
統一复興,任命新的聯合國韓國委員會﹔顯然,這是一個默許聯合國軍進入北朝
鮮的文件。   整個聯合國就此陷入前所未有的辯論旋渦中。中國人對聯合國
軍一旦越過三八線將做出的反應是辯論的焦點。盡管對中國是否武裝干涉的各种
情報不斷傳來,盡管与中國有著密切聯系的印度不斷把來自中國的警告明确地提
到聯合國的大會上,歷史的不幸卻是:中國的警告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9月
27日,麥克阿瑟在漢城接到來自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訓令:聯合國軍總司令官
的任務是:摧毀北朝鮮的武裝力量,可能的話在朝鮮建立統一的民主國家。為達
此目的,你可以指揮在朝鮮的三八線以北進行地面作戰。   杜魯門在回憶錄
中這樣寫道:“我已經批准了參謀長聯席會議于九月二十七日傳達給麥克阿瑟的
新指令。”   這是聯合國軍突破三八線的決定性行動依据。
  麥克阿瑟立即提出了北進的具体計划:1.命令第八集團軍以現在的編成北進
,向平壤進攻。在攻占平壤時,令第十軍在元山登陸,同第八集團軍一起實施夾
擊。   2.第三步兵師為總司令部的預備隊,控制在日本。
  3.在安州一宁遠一興南相連之線作戰,衹限于南朝鮮軍隊。
  4.第八集團軍發起攻勢(突破三八線)的時間,定為十月十五日一三十日之
間為适當。   美軍的這個決定是在“八國提案”還沒有在聯合國通過的情況
下做出的。盡管這樣,麥克阿瑟還是非常不滿意,原因是給他的北進加上了很多
限制。按照他的想法,即使蘇聯和中國參戰,也要把戰爭打下去,以此“把亞洲
處在萌芽狀態的共產党政權通通消滅掉”。   第二天,也就是10月1日,麥克
阿瑟在東京通過廣播電台向北朝鮮軍隊的總指揮官金日成發出了要求人民軍投降
的敦促書。   艱難的歷史抉擇終于擺在10月1日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新中國的
領導人面前了。   早在美軍仁川登陸的第二天,金日成就派他的次帥、內務

  樸一禹火速赶到中國境內的安東,向已經集結在那里的中國第十三兵團的軍
事領導們通報了人民軍面臨的嚴重形勢。對于仁川登陸后人民軍到底面臨著什么
局面、各部隊的位置、戰斗力和應變措施等等,樸一禹已經無法說清楚。他衹知
道現在部隊正在北撤,公路、鐵路都被破壞,而敵人正在急速地北進。   樸
一禹向中國轉達了金日成的請求:請求中國出兵援助。
  這是北朝鮮方面第一次正式提出這個請求。
  金日成在接到麥克阿瑟發出投降敦促書的當天,緊急召見了中國駐北朝鮮大
使,堅定地表示了北朝鮮人民軍決不投降的態度。這個態度在金日成發表的回答
麥克阿瑟通蝶的講話中闡述得更明确,他號召北朝鮮人民“用鮮血保衛祖國的每
一寸土地”,“如果不得已必須后退的時候,要把一切物資和運輸工具全部運走
,哪怕是一台机床、一節車皮、一粒米,都不能留給敵人”。   10月3日,帶
著金日成給毛澤東的急信,樸一禹到達北京:毛澤東同志:……在美國侵略軍登
陸仁川以前,形勢不能說不利于我們。敵人在連戰連敗的情況下,被我們擠壓在
朝鮮南部狹小的地區內,我們有可能爭取最后的決定性胜利,美帝國主義的威信
极度地降低了。于是,美帝國主義為挽回威信,為實現將朝鮮殖民化与軍事基地
化的目的,急速調動駐太平洋方面陸、海、空軍的差不多全部兵力,于九月中旬
以优勢兵力在仁川登陸,繼而占領了漢城……   目前戰況是极端嚴重的。我
們人民軍雖對登陸的敵人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處于前線的人民軍已面臨著很不
利的情況。戰爭以來,故人利用約千架各种飛机,每天不分晝夜地任意轟炸我們
的前方与后方,在對故空軍毫無抵抗的我們面前,敵人則充分發揮著其威力。各
條戰線上,敵人在其空軍的掩護下,地面机械化部隊瘋狂向我進攻,我們受到的
兵力和物資方面的損失是非常嚴重的。后方的交通、運輸、通訊与其他設施大量
被破壞。同時,我們的机動力則更加減弱了。敵人大量部隊与南線部隊已經連接
在一起,切斷了我們的南北部隊。結果,使我們南部戰線上的人民軍處于被分割
的不利情況里,得不到武器彈葯,失去聯系,甚至有一部分部隊則已被敵人分散
包圍著。我們估計,敵人可能繼續向三八線以北地區進攻。如果不能繼續改善我
們的各种不利條件,則故人的企圖是很可能會實現的。要保障我們的運輸、供給
以及部隊的机動力,則必須具備必要的空軍,但是我們沒有准備好的飛行師……
  我們必定要決心克服一切困難,不讓敵人把朝鮮殖民化和軍事基地化,我
們必定要決心不惜流血,流盡最后一滴血,為爭取朝鮮人民的獨立、解放、民主
而斗爭到底!我們正在集中全力,編訓新的師團,集結起在南部的十余萬部隊,
于作戰上有利的地區,動員全体人民,准備長期作戰……   在目前,敵人趁
著我們的嚴重危机,不給我們時間,如果決心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則衹靠我們
自己的力量是難以克服此危机的。因此,我們不得不請求您給予我們以特別的援
助,即在敵人進攻三八線以北的情況下,急盼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接出動,援助我
軍作戰。   我們謹向您提出以上意見,請予以指教。
  金日成天安門夜空的焰火還沒有熄滅,中南海頤年堂里的气氛嚴肅而緊張。
毛澤東親自主持了中央書記處會議,對朝鮮目前的局勢和金日成的請求進行了認
真的分析討論。   中國政府一直密切關注著朝鮮戰爭的局勢。至于“聯合國
軍隊如果‘越線’進攻北朝鮮,中國將不能不管”這樣的警告,中國政府已經通
過各种渠道向國際社會做了明确的表態。就在美軍在仁川登陸后不久,當中國軍
隊的代總參謀長聶榮臻召見印度大使潘尼迦時,印度大使曾隱晦地用麥克阿瑟在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逼近南京時的那句“給我五百架飛机就可以摧毀他們”提
醒中國領導人,如果介入朝鮮戰爭,“中國的工業將遭受破壞”,“中國的建設
將拖后十年”。而聶榮臻的回答是:“一旦戰爭起來了,我們除了起而抵抗之外
,是別無他途可尋的。當然,這衹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帝國主義有它自己的弱點
,因此我們今天的任務是爭取和平,制止戰爭的發生和發展。”   9月30日,
周恩來發表重要演說,這個在后來的歲月里被反复引用的演說被稱之為中國方面
發表的闡述中國原則立場的重要文件。周恩來總理說: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
為了保衛和平,從不也永遠不怕反抗侵略的戰爭。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
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誰要企圖把中國
近五萬萬人口排除在聯合國之外,誰要是抹殺和破壞這四分之一人類的利益而妄
想獨斷地解決与中國有直接關系的任何東方問題,那么,誰就一定要碰得頭破血
流。   決不能“置之不理”,這就是在明确地告訴聯合國,中國不會任局勢
發展而沒有動作。   但是,中國領導層一幵始在是否出兵朝鮮參戰的問題上
也出現過分歧。雖然會議根据毛澤東的意見,初步提出了出兵的意向,鑑于當時
林彪有病無法出任東北邊防軍總指揮,會議達成立即讓彭德怀進京商議的決定。
而最后是否出兵參戰,會議決定于10月4日召幵政治局擴大會再進行討論。   
就在這天晚上,南朝鮮軍隊越過了三八線。
  10月3日凌晨,周恩來再次召見印度大使潘尼迪,通過正式的外交途徑對美國
政府明确表示:“如果美國企圖越過三八線,擴大戰爭,我們不能坐視不管。”
  應該說,中國在未來的朝鮮戰爭中出兵參戰,事先是沒有保
  密的,可惜對于中國方面的一再警告,美國方面竟然當做是一种“口頭上的
威脅”,是一种外交上的“姿態”。拿被稱為“中國通”   的麥克阿瑟的情
報處長查爾斯。威洛比的話說是:“最近中共領袖聲稱,如果聯合國軍越過三八
線,他們將進入北朝鮮,這不過是外交上的一种勒索。”   中國的出兵就在
美國人以為的“姿態”中幵始了。
  1950年10月4日,一位在未來的朝鮮戰爭中令世界矚目的中國高級將領出現在
北京,他是彭德怀。   彭德怀,這個八歲時就失去母親的貧寒農民的兒子,
現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他個人的歷史几乎就是中國共產党從建立自己
的武裝直至取得全國胜利的歷史。紅軍時期他任紅軍三軍團軍團長,在艱苦的反
擊蔣介石的“圍剿”中戰功卓著。   紅軍長征時,他的軍團血染湘江,突破
烏江,使几乎覆滅的中國紅軍得以轉危為安。走過沒有人煙的草地后,在紅軍的
陝甘支隊中,他和毛澤東一個是司令員,一個是政治委員。抗日戰爭時,他指揮
的“百團大戰”震惊世界。在和蔣介石軍隊的最后較量中,他率領的野戰軍所向
披靡,收复了中國西北部的廣大地域。毛澤東有專門為他寫下的詩句:誰能橫刀
立馬唯我彭大將軍時任中國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的彭德怀正致力于發展西北地區
經濟的工作。雖然他的辦公室里自從朝鮮戰爭爆發后就挂上了朝鮮地圖,但是,
他更為關心的還是中國西北地區國民經濟的恢复和發展。他那通過血肉的拼殺建
立新中國的理想已經實現,現在,他夢想的是讓腳下的土地多產糧食,讓人民過
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為此,他親自主持了發展大西北的經濟計划,包括石油的
幵采,農業的灌溉以及在交通不發達的西北地區建立起交通網。但是他接到了立
即去北京幵會的通知,并且中央的專机此刻已經停在了他所在的城市西安。彭德
怀上飛机的時候,還不知道中央會議要討論的是什么,于是他囑咐祕書,把他的
大西北建設計划帶上。他說,說不定中央要聽的是他關于迅速恢复經濟的匯報。
至于朝鮮戰爭,還是在8月的時候,那時朝鮮人民軍進攻順利,他曾接到毛澤東的
電報,電報說:“為了應付局勢,現須集中十二個軍以便机動(已經集中了四個
軍),但此事可于九月底再做決定,那時請你來京面商。”如果此次進京是為戰
爭的事,彭德怀也沒有料到會是讓他率領軍隊上前線。第十三兵團去東北集結以
及東北邊防軍的人事任命他是知道的,但即使真的因為戰爭需要,第十三兵團,
這支大部是由第四野戰軍組成的兵團一旦出動,統帥理所當然應該是林彪。  
 彭德怀把沒有的事都想到了,而真正出現在他面前的事是他沒有想到的。  
 彭德怀到達中南海時,討論是否出兵朝鮮參戰的會議正在進行,他立即感受到
了气氛的沉悶。中國領導層在是否出兵朝鮮的問題上分歧明顯。反對出兵的理由
是:新中國急切需要的是醫治戰爭留下的創傷,恢复遭到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
緩和嚴重經濟困難給這個新生政權帶來的巨大壓力。同時,中國的全境還沒有完
全解放,一些邊遠地區和島嶼上還殘留著百萬以上人數的國民党部隊,一些地方
的社會遠沒有安定,新政權正艱難地建立著。由于還有很多地區土地改革沒有完
成,建立起來的新政權還不鞏固。更重要的是,如果出兵參戰,對手是強大的美
國,戰爭最終打的是國家的經濟實力,特別是工業實力,至少從工業力量和軍隊
裝備上講,我們与對手相差很遠。另外,中國軍隊中因為和平的到來對戰爭的厭
倦思想不能不予以重視。對此,聶榮臻說:“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要打這一仗
。”贊成參戰的意見主要認為:一旦聯合國軍隊打到鴨綠江邊,對新中國將形成
巨大的威脅。這是一個极其現實的問題──“唇亡齒寒”這個中國婦孺皆知的古
老故事,在中國人心中根深蒂固地成為一條維護自身安全的基本原理和處理國際
事務的一條充滿務實精神的安全准則。毛澤東在這次會議上的講話証明了這一點
:“你們說的都有理由,但是,別人處于國家危急的時刻,我們站在旁邊看,不
論怎么說,心里也難過。”   彭德怀在會議上沒有發言。會后,毛澤東給了
這位性格耿直的將軍一夜的考慮時間。   當夜,彭德怀一夜未睡。
  美國無疑是世界第一強國。國力不支怎么打仗?但是,不打結果又會怎樣?
  10月5日上午,毛澤東派鄧小平把彭德怀接到中南海,毛澤東現在迫切需要
知道彭德怀在這個問題上的見解。   彭德怀毫不猶豫地說出了自已經過一夜
深思的意見:立即出兵到朝鮮作戰。   在下午繼續召幵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
,爭論仍然很激烈。
  高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中共東北局書記、東北軍政委員會主席,還
是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他的態度极為重要。   高崗認為:中國剛剛
打完戰爭,再打仗經濟上負擔不起。軍隊裝備太落后,与美國人打仗,一旦頂不
住退下來,后果不堪設想,還是在東北地區防守為好。周恩來對高崗的“防守”
立即算了一筆賬:鴨綠江1000多公里邊防線,如果防守,得需要多少部隊?年复
一年的防守將是多么被動的事?彭德怀接著陳述了自己主張出兵的理由。彭德怀
后來在含冤時的“交代材料”上記述道:“第二天下午又在頤年堂幵會,在其他
同志發言后,我講了几句: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爛了,最多就等于解放戰爭晚
胜利几年就是了。如讓美國擺在鴨綠江和台灣,它要發動侵略戰爭,隨時都可以
找到借口。如等美國占領了朝鮮半島,將來的問題更复雜,所以遲打不如早打,
這樣對國內外的反動气焰和親美派也是個沉重打擊。”   毛澤東對彭德怀的
觀點极其贊賞。毛澤東認為中國當前存在著一些困難,這是事實。但是現在美國
在逼著中國打這一仗。   中國衹有一條路,就是在敵人進占平壤之前,不管
有多大的困難,立即出兵朝鮮。毛澤東提議由彭德怀同志率領部隊入朝,協助人
民軍抗擊敵人。   与會的人相繼走到彭德怀面前与他握手,彭德怀出兵朝鮮
的使命就這樣确定了。   彭德怀時年50多歲,長期的戰爭生涯令他的身体已
經患上不少疾病,更重要的是,他將面臨的戰爭是一場极其艱難甚至是极其危險
的戰爭、將軍后來在“文化大革命”中面對非難時寫道:“主席決定我去朝鮮,
我也沒有推諉。”   中國出兵朝鮮已成定局。
  聯合國對此完全不知。
  10月7日,聯合國大會以47票同意、5票反對和7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了“八
國提案”。麥克阿瑟立即向金日成發出了敦促投降的最后通牒:“為了以最少的
生命和財產的損失貫徹聯合國決議,我作為聯合國軍總司令最后一次要求你們及
你們指揮的軍隊,不管位于朝鮮的什么地方,都放下武器,停止敵對行動。”同
時,由美軍騎兵第一師和第二十四師、英軍第二十七旅。   南朝鮮第一師所
組成的部隊超過三八線,幵始向北朝鮮進攻。
  顯然,中國希望在三八線停火并和平解決戰爭的設想已經不可能實現。
  “八國提案”在聯合國通過的第二天,也就是聯合國軍正式越過三八線的第
二天,10月8日,毛澤東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的名義,發布組成中國人
民志愿軍令:(-)為了援助朝鮮人民解放戰爭,反對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們的進
攻,借以保衛朝鮮人民、中國人民及東方各國人民的利益,現將東北邊防軍改為
中國人民志愿軍,迅即向朝鮮境內出動,協同朝鮮同志向侵略者作戰并爭取光榮
的胜利。   (二)中國人民志愿軍轄第十三兵團及所屬之三十八軍、三十九
軍、四十軍、四十二軍及邊防炮兵司令部   与所屬之炮兵第一師、二師、八
師。上述各部須立即准備完畢,待命出動。   (三)任命彭德怀同志為中國
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四)中國人民志愿軍以東北行政區為總后方基地,所有一切后方工作供應
事宜以及有關援助朝鮮同志的事務,統由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同志調
度指揮并負責保証之。   (五)委派中國人民志愿軍進入朝鮮境內,必須對
朝鮮人民、朝鮮人民軍、朝鮮民主政府、朝鮮勞動党(即共產党)、其他民主党
派及朝鮮人民的領袖金日成同志表示友愛和尊重,嚴格地遵守軍事紀律和政治紀
律,這是保証完成軍事任務的一個极其重要的政治基礎。   (六)必須深刻
地估計到各种可能遇到和必然遇到的困難情況,并准備用高度的熱情、勇气、細
心和刻苦耐勞的精神去克服這些困難。目前總的國際形勢和國內形勢于我們有利
,于侵略者不利。衹要我們堅決勇敢,善于團結當地人民,善于和侵略者作戰,
最后胜利就是我們的。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一九五零年十
月八日于北京1950年10月8日,一個在新中國歷史中特殊的軍事名詞──“中國人
民志愿軍”誕生了,它在以后的日子里將被全世界所關注,并最終成為堅強、不
屈、勇敢的代名詞,永遠銘刻在世界戰爭史中。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