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謊言:誰該為巴以沖突負責?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流星雨72 于 July 05, 2002 20:03:04:

真實的謊言:誰該為巴以沖突負責?

在巴以沖突中, 最受非議的莫不過于沙龍和布什了,沙龍被稱作屠夫布什則被阿拉伯世界的輿論當作幕后的策划者,更多的人則認為衹要沙龍和布什下台或死去,中東就可以和平了。

可事實又是如何的呢?

布什是在2001年1月20日宣布就職的, 這時候,差8天滿4個月的巴以沖突,已經造成了360人的死亡,平均90人/月左右,這些人都是死于被普遍認為熱心于中東和平的克林頓總統的執政時期,克林頓在任的最后一刻還在盼望著中東的奇跡出現,好讓他彪柄千秋,但他還是無奈的离去了,要是他能再任一期,又能如何呢? 沖突幵始的几天后克林頓就宣布支持組建“圣殿山事件”國際調查委員會,到2001年4月30日,真相出來了:沙龍的訪問并不是導致沖突的原因( The Sharon visit did not cause the "Al-Aqsa Intifada." ),這個結論雖然巴方也認同,但阿拉伯輿論還是繼續宣傳沙龍蓄意挑起了沖突﹔ 解決方案也出來了,這就是“米切兒”報告,還有后來的“泰勒”計划,巴以雙方都表示贊同,但也是執行不了,就是連暫時“停火”也做不到,沙龍所要求的七天的“冷靜期”更如天方夜譚。就是聯合國部署在黎以邊境的國際維和部隊也沒法阻止真主党對以色列的攻擊。沒有雙方的最基本的信任,真是神仙下凡也難有作為了。

沙龍是2001年2月6日當選的,而且他是在沖突愈演愈烈,局面難以控制的情況下挾渴望安全的民意上台的,這時候,沖突已經進行了4個月過8天,直接導致400余人的死亡,平均90人/月,這些人又是恰恰是死在作出很大讓步的以色列溫和派----工党領袖巴拉克總理的任內。 自1999年7月上台以來,巴拉克大張旗鼓地集中精力推進中東和平進程,本計划用一年多時間同巴勒斯坦等周邊阿拉伯國家實現和平,然而,在戴維營給阿拉法特准備的晚餐被認為過于丰盛,反而讓阿拉法特不敢下筷,更由于未能妥善處理好長達4個多月的以巴沖突導致他失去了民意的支持而提前下台。

很有意思的是,巴以這對冤家撕打到2000年3月28日,剛滿19個月時,在沖突中死去的人數約1700人,恰恰也正好平均90人/月。看到這里,那种認為沙龍和布什該為死難者負責的說法,自然而然的就成了真實的謊言了。

共和党人布什上台后,遵循的是作為保守党的慣性思維,對中東問題采取了“超然”的態度,認為中東難以和平,是因為外界勢力在雙方沒有和平誠意的情況下干涉過多造成的﹔ 認為衹有雙方打累了需要和平的時候,第三者的調停才能奏效。 布什政府的這一政策基調,被廣泛批評為是對以色列侵占和屠殺巴勒斯坦人民的默認和縱恿。 2002年初以來,在國際社會日益強大的壓力下,也應阿拉法特先生和他的巴解組織的多次強烈呼吁,布什政府加大了干預的力度,卻又被批判為不公正地偏袒了以色列一方。 美國倒也坦白,前几天布什告訴來訪的沙特阿拉伯王儲:由于特殊的關系美國不能看到以色列被摧毀,對此來客也表示理解。 事實上,由于美以之間的道義,制度和遠親的關系,美國政府完全偏袒巴勒斯坦一方根本不會有民意的基礎。 但在一定的情況下和一定的時期內偏向巴勒斯坦方面卻并非無可能,但往往巴勒斯坦方面又不想抓住這樣的机遇。 比如,為贏得阿拉伯世界給予美國對付伊拉克的支持,今年3月12日,美國提交了支持巴勒斯坦建國的提案獲得聯合國通過,還強令以色列撤軍并第三次派特使津尼去中東調停,然而,巴勒斯坦方面并不領情,就在津尼將要到達的當天,哈馬斯領導人宣布將繼續襲擊猶太人,果真,當天上午加沙地帶的猶太居民就被炸得3死3傷。 從3月14日到28日的半個月里,以色列迫于美國的壓力而單方面停火和撤軍后,巴勒斯坦方面仍然破壞聯合國停火決議20余次,几乎每天有一,兩起的自殺攻擊,3月27日猶太"逾越"節日的這一天,被炸死的以色列平民達28人之多,其中7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18人,而就在一天前的3月26日阿拉法特還在稱以色列的停火要求是“勒索”。 以色列方面15天來的克制与忍讓的所得來的如此結局,讓沙龍在后續的“防衛牆”行動中不再小買布什的“賬”了,沙龍公幵警告美國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把以色列當作二戰前的波蘭那樣犧牲掉。 以色列人說剛剛安靜的度過了10天的沒有肉彈的日子,鮑威爾一到,以軍一撤,炸彈就跟著來了(指4月12日包括2死2傷中國工人的集市爆炸),由此,美國又遭到了來自以色列的指責。

話又說回來,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利益,這個世界上又會有哪個國家真正做到不偏不倚的“公正”呢? 相比美國來說,那几十個阿拉伯國家的言行恐怕更難体現“公正”二字了。 在巴勒斯坦地區,從前的英國人,瑞士人, 后來的前蘇聯人,現在的美國人,衹要是真正涉足其中的都無一例外的被指責為不公正地偏袒了另一方。 其實,按照常理也很容易理解,即使反目的小夫妻,也會在心里埋怨前來勸架的老娘舅偏袒了另一方,這一切皆為人之自私的本性使然。那些坐而論道者,能否也想想如果你是美國總統,你又會如何?

沙龍屬于以色列政壇中的保守人物,但并不算极右翼。他公幵表示要和談,并相信巴以最終能和平相處。其實,沙龍還是個“土地換和平”的倡導者和實踐者,當年,在美國撮合下埃以和談時,沙龍就率軍強行拆除了猶太极端人士在西奈半島的定居點,如今這個半島的石油產出是每年10几億美元。 在1993年奧陸斯協議后,任基礎建設部長的沙龍還強令拆除西岸的猶太定居點。 當然對于巴勒斯坦人來說,巴拉克好于沙龍,最好拉賓總理能再世,不過,拉賓不死有能如何呢? 面對今天的局面,巴拉克曾表示:對于巴勒斯坦极端分子他會下手比沙龍更狠。 即使是努力推動巴以和平的拉賓先生也有個前提:那就是巴勒斯坦方面必須放棄武裝暴力的手段。阿拉法特和他的巴解組織口頭上是同意了,但事實上又根本做不到,拉賓在世的時候,炸彈也照樣頻頻響起。 說到底,阿拉法特先生雖然獲得過諾貝爾和平獎,但骨子里還是個相信“槍桿子里出政權”的游擊隊長。 而象巴解的烈士旅,哈馬斯,人陣,民陣等組織則干脆直接宣稱:以色列的退讓和美國及國際社會的支持都是他們武裝斗爭的胜利果實。 然而在恐怖和暴力之下,有怎么能建立雙方的信任并重幵和談呢?

根据統計,美國迄今已經為中東的和平注入了近1000個億美元的資金,每年給以色列的經援和軍援已漲到近30億美元,給埃及,約旦及巴勒斯坦等阿拉伯方面的經濟和軍事援助也達20多億美元,比如,埃及的援助額是18億美元,并使阿拉伯人擁有了F-16戰机、M-1主戰坦克,空中預警机和導彈。 雖然,在街頭常常可以看見巴勒斯坦人在美國的電視攝像机前憤怒地焚燒著美國國旗,然而,50多年來美國光給巴勒斯坦難民的捐助就累計達30億美元之巨,是最闊綽大方的阿拉伯兄弟---沙特阿拉伯的15倍,這還不包括給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數額。 事實上,即使巴勒斯坦難民的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也遠好于中國的城鎮居民。 那种苦難的巴勒斯坦人与其餓死,凍死還不如反抗而死的說法更如真實的謊言。

巴以沖突,不是由布什和沙龍的上台帶來的,也當然不會因為布什和沙龍的下台或死去而停止。 白宮主人從卡特,里根,大布什,克林頓到小布什不停的換,中東沖突依然不斷﹔ 以色列總理從沙米爾,拉賓,內坦尼亞胡,巴拉克到沙龍不停的轉,炸彈依舊響個不停。 沙龍和布什几年后都會下崗,但任憑人家走馬觀燈似的換,永恆的是阿拉法特先生的“世界級領袖”的歷史地位,和消滅以色列的吶喊,因此,根本性的問題在于: 阿拉伯人愿不愿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愿不愿和猶太人和睦相鄰而居,也就是愿不愿意看到歷史的現實性的問題。

作者:流星雨 xingyu_liu72@yahoo.com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