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的學問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易大旗 于 July 05, 2002 20:56:55:

約一年前,從西岸搬來了一戶人家,住宅离我處僅三個街口,算是近鄰吧,某日
撞見竟是同鄉且為舊識。此君屬典型的南人北相,其性格更類北人,豪爽而外向
,來往几次,他便向我亮出家底__槍械專柜,各种長短武器多達十余种,其中最
堪自矜的是一桿AK47沖鋒槍,倒不在价錢,這槍不貴,衹是因為這一款槍械已被
禁售快10年了,鄰居來美較早,那是80年代買的。他也拉我下水,說男人就應該
玩槍,先加入射擊學校,收費也不甚貴云云。

男人不一定要玩槍,但男人比女人愛看槍戰片,那是事實。不過這衹限于電影,
如果眼見子彈鑽進大活人的肉体,男人女人的反映都是一樣的。

記得三、四年前在洛杉磯的一幕警匪大槍戰,發生在鬧市街頭,恰巧被電視台全
程拍攝下來,簡直扣人心弦!它与好萊塢警匪猛片《HEAT》的情節如出一轍,三個
蒙面槍匪搶劫銀行,得手后奪門而出,不料陷入警方重圍,于是萬彈齊飛。電視
實錄的精髓在于解決了我這電影迷長期以來的懸疑----

我一直不明白,為何好萊塢及香港的火爆槍戰片里飾演"忠"与"奸"的主角都練就
金剛不壞身,不歇气地換足半打彈匣才勉強見到一星半點血沫子,反觀片中跑龍
套的卻一槍就能撂倒一大串,拍戲之裝腔作勢,可見一斑。殊想不到,這回的電
視折子戲真讓人們幵了眼,警察幵車沖到匪徒跟前,然后伏在車后一輪猛射,短
槍長槍十八般武藝都出盡了,匪徒也端著AK47沖鋒槍狂掃不已,雙方近在咫尺,
居然硬是打不中,真是邪門!不過,戲總有謝幕的時候,等到觀眾看累了看膩了,
三悍匪終于兩死一投降。至倒霉的是那些無辜路人,別瞧正主兒的身骨子這么硬
朗,途經戰場的市民卻被流彈傷了十几個,其中大部分是被AK47鋼頭子彈所累。
電視的追蹤報道也顯示出AK47的強大威力,彈頭穿過郵箱的几重鐵殼,又或擊中
水泥牆壁嗤溜彈跳,仍可令途人血濺五步。

這就要轉入另一話題了----關于AK47。

一、從列兵到槍神

從文革“三支兩軍”一直到天安門戒嚴部隊,他們所持的多是47AK自動步槍,倘
有別种制式,也不外是它的改進型。這种槍械,本來就是共產陣營各國軍隊的基
本兵器,因為它的原創者是蘇聯人。

1941年,屢戰屢敗的蘇聯紅軍在莫斯科保衛戰中損失慘重,時年21歲的列兵卡拉
希尼可夫負傷入院,他有感于德軍武器精良,上了陣蘇軍就象割麥子般一片片倒
下,真叫窩囊!他便要潛心研制新型火器,雖說他的作品在二戰結束后的1947年才
貢獻出來,卻成了世界各國軍界最負盛名的步兵槍械,或許在某一部分仍然比不
上德國步槍,在另一部分又比不上美國步槍,但就整体而言,它是槍械史上的蓋
世杰作,至少是一棵絕無僅有的常青樹,發明迄今已半個世紀,仍是很多國家軍
方的基本兵器。卡氏憑這份功勞,從小兵榮升至將軍,畢生勛章無數,他人還健
在,家鄉已矗立起他的塑像,大概和修"生祠"差不多。

應該說,當年的蘇聯還是很講"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克里姆林宮無償將圖紙、
技術及生產權交給東歐盟邦,還有共產陣營的"二當家",連小□北韓也分得一盃
羹。按說越共也是用AK47打下的江山,不過它一則無能力生產;二則懶得生產,反
正有中蘇兩大國爭先恐后地送大禮,不要白不要,要了是白要,白要了還得要。

中國是在1956年獲得AK47生產權的,故此稱為"五六式全自動步槍"。哪知不几年
中蘇就反目成仇了,克宮這才嘗到"武器擴散"的惡果,中國人端著AK47在珍寶島
跟他們"練",直打得日月無光,那彈丸之島也沒拿下來。蘇俄紅軍雖有更厲害的
"硬件",在那鳥不下蛋的地方又用不上,無非大伙兒都抄著一般無异的槍桿子,
你沖過來我殺過去的,怎分得出輸贏來?

再后來,俄國人更覺虧大了。誰想得到AK47在軍火市道上越來越看俏,叛亂武裝
、黑幫匪徒、恐怖分子和第三世界窮國的軍隊都喜好用它,要是蘇聯當初壟斷了
這生意有多好,也不用今天喝涼水啃黑面包了。現在這款槍械全球已共計生產出
七千萬枝,比世界軍隊的人頭總和都要多出許多!

AK47有什么玄妙之處呢?它的特點無非是結构堅固、維修便利、造价低廉,丟進水
里泡過,撈出來照射不誤。故此西方軍隊的常規兵器已淘汰更新了好几代,獨是
AK47五十年來依然故我。如果它真的那么好,西方為何不用?原來它和西方的戰爭
觀念大相徑庭,戰爭當然要死人,在這點上誰也甭想在嘴皮子上賣乖,但西方兵
器的設計思想,旨在最短的時間內用猛烈密集的火力廢去敵人的武功,迅速解決
戰斗。小至單兵對射,大至軍團戰役,時間拖得越長,流血死人就越多。按此理
論,AK47每分鐘600發子彈的射速頻率就顯得不夠快,現在西方步槍的射速已比二
戰時期提高了60倍以上,瞧瞧海灣戰爭,美國大兵抄起家伙來,那彈殼如瀑布般
飛迸,真是目不暇接。但這還未足以令人咋舌,90年代由澳洲人發明的一种"金色
風暴"机槍,測試射速高達每分鐘13.5萬發子彈(我看雜志如是說,不知真偽),比
世界上已有的射速最快的机槍還要高出20倍!自然,西方高科技常規兵器的弱點在
于太過嬌貴,需要龐大的后勤支援,那堆勞什子,衹有他們才玩得起,皆因從彈
葯供輸到武器維修,哪一環節銜接不上,就難為無米之炊了。這叫武大郎玩夜貓
子,什么人玩什么鳥,AK47正好合符發展中國家的國情,自不用說,也符合見不
得光的幫派、毒梟、恐怖分子之"匪情"。

譬如阿富汗塔利班和北方聯盟,大家抄起的家伙都是一個品牌,或是蘇制的,或
是中國造,我想后者應該更多吧。皆因阿富汗的十年抗蘇圣戰,輕型武器主要由
中國提供,而且不是無償的,源源不斷地用騾子馱過去,自有阿拉伯產油國付錢
。比照中國的援朝援越,這是最划得來的援外項目,面子里子都贏足了。自不待
言,它的后遺癥就是今日滿街滿巷、村村寨寨都是中蘇老槍。“黃沙百戰穿金甲
”,AK47真是戰爭之恩物!

二、藏槍于民

1991年,美國國會通過禁止"致命武器"進口的法案,其中AK47名列榜首。但是已
擁有這种槍械并有登記証的,也就不去追溯了。美國槍枝管制的寬松,為世界一
大奇觀。記得我剛到美國時,曾和几個男女后生結伴到影城游覽,路上一輛黑人
青少年駕駛的大破車橫行霸道,囂張至极,同伴用手指作扳机射擊狀隔窗向他們
比划,豈料對方馬上拔出真槍來瞄准,嚇得我方緊急剎車,差點兒沖出高速路的
圍欄。這是我頭一遭見識到美國的泛濫民間的"槍患"。

美國的禁槍團体無日不在疾呼全面禁制槍枝,但他們成功的希望极其渺茫。擁槍
派謂:不管怎樣禁,壞人反正能搞到黑槍,良民手無寸鐵,何以自保?這种說此不
無一二分道理,關鍵卻在于美國的立國精神与文化深意識,原是与"藏槍于民"分
不幵的。早時清教徒殖民者來到新大陸,困厄重重,沒有槍桿子,如何存活?當年
抄家伙跟英國"武裝到牙齒"的正規軍對練的,也不過是滿身馬糞味兒的民兵,憑
著一股"死磕"的狠勁,就把美國給打出來了。你要禁槍?真是愧對祖宗!

說來,禁槍最苛嚴的中國大陸,其實亦是"藏槍于民"的。當年我在兵團當知青,
編在后勤班,某日連長派工,說今個兒你們擦槍。于是真家伙就搬出來了,有15
桿之多。漢陽造和三八大蓋是沒有的了,卻是五零式沖鋒槍和資歷更深的一款步
騎槍,大都是韓戰的遺物。其中一枝步騎槍不知有過什么壯烈的戰史,木制槍托
竟斷裂了,想必是在"鬼子"的頭顱上狠砸過。于是要重裝木托,班長极精細地將
鐵管里殘留的木頭渣兒摳出來,連斷了的槍托一塊兒用秤量出分量,這才揀木料
從頭复制,大概要确保它的舊有平衡和射擊的精确性。雖然我對它功能系統已深
有怀疑。

后來我回到城市某工厂工作,某日書記說武裝部要來驗槍,你去幫忙搬。我便去
了,打幵槍柜,乖乖!是20枝□亮的AK47。那是1978年的事,其后幵放改革了,天
下滄海桑田,唯獨"正規軍、地方武裝、民兵"三位一体的毛式軍事思想沒聽說有
何變化。中國特色的"藏槍于民"想必仍在貫徹。衹是有點疑惑,農民已單干了,
前公社、大隊部里的老槍誰來承包?城鎮里的外資、合資、私營企業自然不能藏槍
了,可是那些朝不保夕的國企呢?好象在一點點地變賣,固定資產里也應包括槍械
,誰來收購?看來,跟無數嗷嗷待哺的下崗職工一樣,那些老槍也該下崗了。

三、兵器譜的新貴

鑑于連年多有"省港旗兵"挾帶AK47來香港作案,更兼某年某地“不想回憶,未敢
忘記”的天安門血与火的烙印,AK47便成了港人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倘若駐港
解放軍高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前來接收与換防,持的仍是AK47,似乎欠妥。
幸而有識之士早把奏折遞上去了。謝天謝地,駐港解放軍果然棄AK47而不用,換
之以一款最新亮相的國產沖鋒槍,這就是"八六式自動步槍"。僅從圖片上看,哪
怕對兵器毫無認識的人,也會覺出它的模樣已大幅逸出AK47的舊胎盤,有著向西
方步槍靠攏的跡象了。更有槍械行家撰文告訴人們,這种初次見光的新槍,彈匣
改裝在扳机之后,采用了西方先進國家的"后置式上彈",而且射速已比AK47加快
若干。但對于港人來說,最大的福音在于"八六式"新槍的子彈已改為六點八毫米
的小口徑,其子彈的重量更比AK47的七點九毫米口徑的子彈輕了一半以上。

我還聽說,中國軍隊要換裝為戴貝蕾帽了,這真是“全球化”的又一象征符號。
我漸地明白,為何反“全球化”的斗士每次示威都如此激烈了,這委實是扼殺個
性和想象力、創造力的“摩登時代”。無奈的是,時代在滾動前行,它把許多野
草閒花碾為泥塵,哀心之余,卻又擋它不住。又譬如,北京簽署了兩份國際人權
公約,雖對其中某些條款有所保留,簽還是要簽的。聯系到駐港解放軍兵器与裝
束的革命性變化,終覺時代在進步。不管是領跑的還是隨大流的抑或被攙著拽著
的,往前行進,總是好事吧。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