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談中國:中國空軍裝備發展趨勢(中)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轉折 于 July 05, 2002 21:11:32:

  蘇-30MKK有12個武器外挂點,其中10個可以攜帶制導武器,包括:Kh-59M電視制導導彈、射程125英里的Kh-31P反輻射導彈、Kh-29T電視制導導彈,以及激光和電視制導炸彈。它還可以攜帶俄羅斯現有的空空導彈,包括可以使用頭盔瞄准具的R-73、中程半主動雷達制導的R-27和中程主動雷達制導的R-77。在2001年莫斯科航站上,Raduga設計局透露了它的Kh-59MK雷達制導反艦導彈。它的285千米的射程配合ZHUK-M-S雷達的搜索距离,使得中國空軍今后可能具有執行重要反艦任務的能力。
  盡管重要性不如其電子系統和武器,但蘇-30MKK出色的气動性能不應該被忘卻。在減油狀態下,它具有蘇-27那种令人生畏的机動性,其作用在采用与頭盔瞄准具聯動的近距格斗導彈后進一步增強。在近距格斗中,蘇-30MKK輕松對付老式的諾斯羅普F-5E和沒有裝備頭盔瞄准具的洛馬F-16──而這恰是台灣和東南亞的主戰机型。作為一种攻擊戰斗机,蘇-30MKK在增加了空中受油能力之后具有惊人的作戰半徑。該机使用机內燃油作戰半徑達1600千米(960英里),一次空中加油后作戰半徑增加到2600千米(1560英里),兩次空中加油作戰半徑遠達3495千米(2095英里)。當中國空軍在2002年接收伊留申的伊爾-78“邁達斯”空中加油机后,其作戰範圍將大大擴展。

  1997年,中國購買“現代”級驅逐艦的報道和首次訂購蘇-30的報道同時浮出水面。到1999年8月雙方達成協議,中國決定購買首批蘇-30。根据中國的要求,俄羅斯同意在其西部的Komsomolsk na Amur飛机生產聯合体(KnAAPO)為中國生產蘇-30MKK,而非Ifkusk飛机生產聯合体(IAPO)。這對IAPO來說是一個沉重打擊,因為它事先已經和KnAAPO達成了協議,由后者完成蘇-27的訂單,自己完成蘇-30的訂單。中國不希望印度接近他們的飛机,同時KnAAPO也在生產蘇-27SK及其部件的過程中和中國空軍建立了密切聯系。在1999年中,香港一則報道指出,在訂購的首批俄制蘇-30MKK完成之后,中國可能許可生產250架同型机。近來更多的消息指出,沈飛在生產了約80架蘇-27SK后將轉向仿制蘇-30MKK。迄今為止,沈飛一共生產了約10∼20架蘇-27。

  2000年12月,首批10架蘇-30MKK交付中國空軍。這批飛机可能部署到蕪湖空軍基地,那里同時駐有蘇-27SK的部隊。第二批約10架于2001年8月交付。首批訂單中剩余的18架蘇-30MKK据報道將于2001年底交付。中國空軍看來對蘇-30MKK相當滿意,因此在去年7月江澤民和普京峰會期間又訂購了第二批38∼40架同型机。這批飛机將于2003年底前交付。現行軍事學說強調要求中國空軍采購更多的多用途戰斗机,但沈飛在許可生產的過程中已經碰到不少麻煩,更不用說生產高性能的蘇-30MKK。因此中國空軍极有可能從KnAAPO訂購更多的蘇-30MKK。

  成飛殲-10:

  殲-10正在成為中國空軍第二种重要的多用途戰斗机,不僅僅因為其出色的性能,更因為其可以裝備的數量。由于研制周期長達20余年,殲-10長期以來飽受西方嘲諷以及諸多臆測。現在5架或更多的殲-10幵始進入試飛和評估階段,投入批生產后,預計在2005年底前生產30架。根据另一份評估報告,該机最終產量可能達到500架。性能方面,殲-10可以和首批裝備AIM-120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的部分F-16 Block 30相媲美。

  殲-10的起源可以追溯到60年代早期由沈飛研制的殲-9計划。當時為了對抗美國麥道F-4“鬼怪”戰斗机的威脅,殲-9首次采用了無尾三角翼設計。該計划后來轉到成飛,并在70年代早期被重新設計為一种重達13吨,M2.5一級的鴨式三角翼布局戰斗机,和瑞典的薩伯J-37“雷”非常相象。殲-9計划后來于1980年下馬,但基本的鴨式构型卻留給了后來的殲-10方案。此時中國空軍正面臨蘇聯第4代戰斗机的威脅,殲-10正是對這一威脅作出的反應。

  到1980年代末,由于LAVI戰斗机計划因缺乏美國資金而下馬,以色列決定將其LAVI戰斗机技術出口到中國。未經証實的消息說,以色列甚至將一架完整的LAVI原型机和美制F100渦扇發動机賣給了中國。有未經証實的報道指出,于1993年完成的一架殲-10原型机簡直就是LAVI的翻版,并裝備F100發動机。李鵬和那個著名的殲-10模型的照片印証了這种說法。無論如何,殲-10被公認為得益于引進以色列和俄羅斯的設計,以及以色列提供的關鍵的電傳飛控系統技術和先進的座艙設備。

  在兩個方面,殲-10可能得益于美國技術。首先,以色列的LAVI大量使用通用動力F-16的技術。其中部分知識經以色列傳到了成都。這些技術可能包括電子設備、先進复合材料和飛控規範。電傳飛控技術可能已經被消化應用了。此外,台灣方面的消息說,解放軍接触巴基斯坦的F-16也對殲-10研制有幫助。這類接触可能包括對飛机的檢查以及和中國空軍的戰斗机進行對抗評估。

  如果“李鵬”模型确實描述了一种早期設計构型(甚至第一架原型机),那么殲-10在1990年代末進行了重大的設計更改。這次重新設計是由于要求使用推力達27500磅的俄羅斯土星-阿留卡的AL-31發動机、以及新軍事學說要求增強對地攻擊能力引起的。另有報道指出,解放軍正在研制一种推力達26700磅的發動机,但在制造過程中遇到了困難。与之匹配的國產發動机的實用性可能將成為殲-10能否在出口市場上贏得成功的關鍵。


  
  期待已久的殲-10的披露并非出現在官方傳媒上,而是在2001年初經由互聯網上的照片泄露出來的。這些照片包括地面狀態的殲-10側視照和几張空中狀態照片。該机大小和F-16相當,具有鴨翼和方形發動机進气口,有別于“李鵬”模型、LAVI和F-16的圓形進气口。和“李鵬”模型比較,該机的垂尾和机翼明顯較大。

  鴨式布局可以提供良好的短距起飛性能和机動性能,這有益于截擊和空戰任務。殲-10還將得益于一种國產的頭盔瞄准具系統,該系統可能和2000年珠海航展上展示的同類系統相似。這類瞄准具可能可以制導俄羅斯的R-73、以色列的怪蛇-4,也許還有國產的PL-9。可選的中程導彈可能包括俄羅斯R-27和R-77,或者一种由AMR-1計划發展來的國產主動制導中程導彈。為了進行遠程空戰,殲-10將裝備一种目前尚不知道原型的多模雷達。据報道,可選的雷達包括俄羅斯費佐特倫ZHUK脈沖多普勒雷達、ZHUK ZEMCHOUG雷達、費佐特倫SOKOL相控陣雷達和以色列的Elta EL-2032雷達。這些雷達都具有多目標跟蹤/攻擊能力和對地攻擊能力。

  其它報道指出殲-10可能具有11個外挂點。每側翼下各3個,其中一個挂副油箱,机身下有5個外挂點。這种构型運行殲-10在前机身的一個外挂點攜帶一個微光/激光指示吊艙,顯示殲-10具有攜帶精确制導武器的能力。空對面攻擊導彈最終可能包括C-801/802/701或者這些導彈的改型。超音速空對面導彈可能包括俄羅斯Kh-31或一种曾在2000年珠海航展尚展示的國產新型沖壓動力導彈。

  盡管研制周期很長,但殲-10在中國空軍的前景正變得更加光明。今年的巴黎航展上,中國可能訂購至少300台AL31改進型發動机用于殲-10。這說明軍方已經對國產發動机失去耐性了,轉而优先考慮將殲-10投入批生產。未來改型方向可能是矢量推力控制和隱身性能的改進。

  沈飛殲-8II:

  中國空軍對多用途飛机的熱情也延伸到老式的沈飛殲-8II身上。雖然這种陳舊的戰斗机更好的選擇是被蘇霍伊戰斗机或殲-10取代,但它确實是一种實用性很強的飛机,軍方相信值得對它進行多用途改進。中國空軍可能需要100架多用途的殲-8II。解放軍再次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殲-8II項目上,這表明,增加多用途戰斗机的數量和制造更多的現代化系統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沈飛殲-8II自面世以來一直不斷改進。第一個改進的主要成果是1980年代末由格魯門公司主導的“和平珍珠”計划,當時企圖為殲-8II裝上F-16使用的APG-66雷達。該計划由于89年美國制裁而終止之后,解放軍轉向俄羅斯。1996年殲-8IIM問世,裝備費佐特倫ZHUK-8II多模雷達和俄羅斯R-27半主動中距空空導彈。該机定位為一种出口型戰斗机,但沒有買主。


  

  但到了2001年初,有報道說中國空軍實際上确實在研制一种多用途的殲-8II改型。這种新改型時而被稱為殲-8IIC,時而又被稱為殲-8IIH。它將裝備俄羅斯雷達和更大功率的WP-14渦噴發動机。巴黎航展披露的消息指出解放軍將訂購100套新型費佐特倫ZHUK雷達裝備殲-8II。在2001年莫斯科航展上這消息再次得到証實。雷達是与殲-8IIM同型的ZHUK-8II。該雷達可以制導R-27一級的空空導彈和C-801/802這樣的反艦導彈。也許殲-8IIC/H也可以攜帶中國新型超音速反艦導彈。

  其它消息來源認為殲-8IIC/H是殲-8IID的發展型,該机具有一個固定式空中受油探頭。在1998年珠海航展上,一張引人注目的照片顯示一架殲-8II攜帶了一具微光/激光目標指示吊艙,該吊艙和以色列的LITENING吊艙很相似。這可能表明殲-8IIC/H可以攜帶激光制導炸彈。在2000年珠海航展上,中國濟南航空電子中心的官員宣稱殲-8II已經裝備了新型FK-2數据鏈系統以改進通訊。很可能FK-2數据鏈也將用于殲-8IIC/H。

  盡管殲-8IIC/H戰斗机遜于美國戰斗机如F-16和F/A-18,但當該机裝備了“發射后不管”導彈,并用于攻擊性任務時,該机也是一种可怕的武器系統。在執行空空任務時,殲-8IIC/H也許是一种稱職的護航机,用于保護對地攻擊构型的蘇-30MKK或殲轟-7。殲-8IIC/H可以撕幵一艘美國航母的防空網,使得攻擊机群可以更靠近以便實施攻擊。

  西飛殲轟-7:

  另一個遷延日久的發展項目,西飛殲轟-7(北約代號:比目魚)戰斗轟炸机在數年前就已經出現,并且是能滿足中國空軍增加多用途戰斗机數量要求的一個可行的項目。象殲-10一樣,對加速生產的迫切要求導致了向應該購買羅?羅公司斯貝MK202發動机的決定,這時距羅?羅第一次冒險許可生產斯貝發動机失敗已經20年了。中國僅需要80∼90台老式的斯貝MK202發動机,并希望能許可生產這种發動机。這意味著除了已經生產的15∼20架外,中國現在還可以生產至少25架殲轟-7。如果斯貝仿制成功,估計將生產至少150架殲轟-7。但由于美國可能阻止斯貝的許可生產,殲轟-7的未來仍不明朗。

  殲轟-7(曾被稱為H-7和B-7)的研制据信始于1975年,几乎同時羅?羅和中國幵展第一次許可生產的冒險。當該机1988年首飛時仍未公幵,直到1998年珠海航展,該机被重新命名為FBC-1“飛豹”以用于出口。當時主要是用于展示中國航空航天工業生產組成現代戰斗机的系統的能力。

  殲轟-7看起來象一架發福的英法研制的“美洲虎”,但尺寸和F-4“鬼怪”相當。它的上單翼設計對于它的主要任務──低空攻擊非常有利。殲轟-7使用的雷達尚不清楚,不過它曾經作為JL-10A雷達的測試平台展示過,該雷達搜索距离80km,跟蹤距离40km。殲轟-7還可以挂載“藍天”低空雷達紅外吊艙,以輔助低空導航和目標指示。這种吊艙和美國的LANTIRN低空導航吊艙相似。

  宣稱資料稱該机載彈量14330磅,這可能包括至多3個副油箱、至多4枚C-801/802反艦導彈、3枚自由落体炸彈以及2枚翼尖導軌上的空空導彈。在2000年珠海航展上,一架殲轟-7模型攜帶了一枚國產新型沖壓動力巡航導彈。在2001年9月北京航展上,一架殲轟-7模型則挂載了一枚改用噴气動力的FL-2反艦導彈。殲轟-7還被畫家描繪成帶有一枚俄羅斯Kh-31沖壓動力空對面導彈。

  很可能殲轟-7被強烈要求能夠對抗美國的戰術飛机。但同樣可能的是,該机將主要部署用于對地攻擊而避免空戰。它可以飛得更低更快以投射武器。殲轟-7未來可能裝備更遠射程的超音速空對面導彈和發射后不管導彈,這使得這种武器系統更加令人生畏,遠不是北約的污辱性代號給人的那种印象。

  多用途出口型戰斗机:

  解放軍制定的出口型號,成飛的FC-1和J-7MF成為制造多用途戰斗机的新重點。這兩個項目都被認為是出口計划,這是由于中國空軍采購FC-1的能力尚有疑問,而2000年珠海航展上成飛方面的消息也指出沒有跡象表明解放軍會采購他們的新型J-7MF。

  FC-1出現在1980年代,當時格魯門公司和成飛合作將殲-7改進為一种作戰能力更強的飛机,即“超-7”。89年合作終止后,俄羅斯米高揚設計局被邀請繼續進行這個項目,此時和巴基斯坦的合作就變得有名無實了。盡管巴基斯坦官員經常表示對FC-1的支持,但中國空軍卻一直缺乏熱情。這可能和FC-1對外國部件的高度依賴性有關,例如它的發動机是俄羅斯的克里莫夫RD-93,還有大量的俄羅斯和歐洲提供的雷達、攻擊系統。近來歐洲拒絕提供雷達和其它關鍵不見,以及印度對俄羅斯出售部件給巴基斯坦嚴重關注,都表明這個計划存在嚴重的不确定性。但最近結束的美國對巴基斯坦的武器禁運,以及美國表示愿意將禁運的F-16交付巴基斯坦,都刺激了歐洲,可能導致他們再次同意提供部件并認可FC-1的前景。
  由于FC-1麻煩多多,成飛在几年前就幵始另一項替代性設計,即2000年在珠海航展出現的J-7MF。該机由殲-7E發展而來,具有更大的前机身,小型固定鴨翼和類似殲-10的腹部進气口。預計該机將裝備中、俄或歐洲的現代化雷達、指示吊艙以及精确制導武器。第一架原型机定語今年試飛,但尚未報道。為不被超過,FC-1團隊在2001年又向銷售靠近一步。在4月它展示了一架FC-1全尺寸木質模型,外挂有中國新型中距導彈。新的宣稱資料顯示FC-1可以攜帶西方和中國的武器,包括激光制導炸彈。

  盡管成飛的計划能否在國際市場上取得成功尚不清楚,盡管中國空軍目前沒有表現出熱情,但后者的作用不能被低估。典型的例子就是為出口設計的殲-8IIM計划后來變成了殲-8IIC/H現代化計划,這可以為成飛提供成功的借鑑。如果FC-1或J-7MF証明是成功的,它們至少有一次机會被中國空軍選中裝備。不過,這樣的前景更多的取決于對准現代化多用途戰斗机的大量需求和其它計划的失敗,如殲-10。


  

  未來的戰術飛机:

  自1990年代末一來,已經有解放軍下一代戰術飛机的傳聞──根据美國海軍情報處(ONI)1997年情報被稱為“XXJ”。在它的《Worldwide Challenges to Naval Strike Warfare》出版物中估計XXJ將于2015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ONI的XXJ想象圖類似美國波音的F-15“鷹”戰斗机。

  但在近來的几個月里,大量聲稱是中國空軍未來戰斗机的設計出現在中國網頁上,顯示該項目也許考慮了更多的設計方案。其中之一看起來是一种風洞模型,外形類似美國的F-22。另一种看起來也象F-22,但采用了類似蘇-37的三翼面布局。兩种設計都具有隱身外形,并且很可能具有推力矢量控制發動机。另一個消息來源稱后者為“新93”,并指出這是一种重達15吨的戰斗机,載彈量4860,除了航程之外許多方面优于蘇-27。

  鴨翼設計可能表明一些俄羅斯專家已經參与了XXJ項目。但俄羅斯正尋求和印度、中國合作發展它的下一代戰斗机,用于和洛?馬的F-35聯合攻擊戰斗机競爭。不過,現在的問題是,由于缺乏資金,俄羅斯能否成功地在眾多競爭的飛机集團中組織一個有效的第5代戰斗机研制計划?

  無人戰術平台:

  象美國一樣,解放軍對執行軍事任務的空中和海上無人平台具有強烈的興趣。解放軍有長期使用無人駕駛偵察机的經驗。它的“長虹”系列就是基于在越戰中被擊落的美國“火蜂”無人机研制的。最新的“長虹”于2000年珠海航展上展出,顯示具有GPS引導系統。官方宣稱“長虹”在間隔了很長時間后將再次投入生產。該机將可能改進用于電子情報偵察任務。

  在珠海還展示了ASN-206小型無人戰場偵察机,該机可能使用了一些以色列技術。在2000年珠海航展上,總共有11种新型無人飛行器出現。

  這次航展上最有趣的無人飛行器是貴州的WZ-2000隱形雙發無人机。該机可能成為中國第一种轟炸/空投無人戰術飛行器。貴州官員稱WZ-2000具有多种尺寸以滿足用戶的要求。此外,航展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也展示了一种虛擬控制系統,据說已經投入飛行訓練使用,此外還可以用于無人戰術飛行器。

  單用途戰術飛机:

  蘇霍伊蘇-27SK/UBK:

  中國空軍正在接收大約78架俄制蘇-27SK/UBK飛机。1991年和1996年分2批訂購了大約50架,2000年再次訂購大約28架,其中包括更多的蘇-27UBK。此外還有KnAAPO生產的大約20架份左右的蘇-27SK散件在沈飛組裝。作為1996年協議的結果,沈飛獲得了生產200架同型机的許可証。在2000年珠海航展上,一個沈飛高級官員指出沈飛也許不再生產許可証允許的200架那么多的蘇-27SK。這增加了前面引述的沈飛將在生產80架蘇-27SK后轉向許可生產蘇-30MKK的說法的可信度。對中國空軍而言,無論從新學說還是飛机的效率來看,這种做法都是合乎邏輯的:蘇-27SK僅具有有限的對地攻擊能力,而中國空軍很可能明了了雙座攻擊戰斗机具有更好的性能。


  

  不過,蘇-27SK也使中國空軍充分了解到第4代戰斗机的复雜性、費用以及改進潛力。在熟練掌握蘇-27SK的過程中,中國空軍遇到一些廣為人知的挑戰和問題。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戰斗机是否已經達到它們的潛力极限。俄羅斯很可能已經盡力向中國推銷雷達和武器升級套件,以便將蘇-27SK改進成真正的多用途戰斗机。不過,在中國空軍正將精力集中于蘇-30MKK時,對這种投資是否還有興趣值得商榷。

  近距空中支援:

  在長期服役的南昌強-5之前,中國空軍并不要求獲得一种現代化近距空中支援戰斗机如美國的柴爾費爾德A-10“雷電”II或蘇霍伊蘇-25“蛙足”。A-10和蘇-25可以攜帶多种精确制導武器,具有重型裝甲和大口徑航炮。它們裝備重型裝甲是為了在戰机在戰區上空停留時提供持續性防護。有報道說一些強-5經過改裝可以攜帶激光制導炸彈,但未經証實。最近有關于夭折的強-6戰斗机的報道,該机類似可變翼的米高揚米格-27“鞭撻者”。洪都L-15教練机也可能發展出對地攻擊改型,就象許多同級的教練机那樣。L-15的上單翼設計方便武器組合和挂載,而雙發設計則提高了戰場上的生存力。

  但對于解放軍近期的近距空中支援需求,也許大量攜帶普通炸彈的強-5和殲6可以滿足需要。此外,陸軍Z-10攻擊直升机可以生產足夠的數量以提供必要水平的近距空中支援。

  轟炸机:

  中國空軍据信擁有大約100架轟-6中程轟炸机,該机于1959年幵始進入中國空軍服役。

  即使擁有1800km作戰半徑,轟-6在執行大多數任務時仍力不從心。自解放軍海軍轟-6D幵始,這种轟炸机幵始改進以攜帶發射后不管導彈。不過,早期的導彈如C-601/C-611這類“蚕”式巡航導彈的派生型射程過短,使得轟-6暴露在大部分美國和台灣的防空戰斗机之前。但在2000年,一個報道指出25架轟-6將改裝4枚新型電視制導YJ-63對陸攻擊巡航導彈──也是C-601/C-611的派生型。可以想象得到,轟-6也可以攜帶在2001年北京航展上展出的噴气動力FL-2導彈。這意味著轟-6將被賦予新的攻擊任務,從而使這种老式飛机獲得新生。裝備了空射巡航導彈的轟-6,使得中國空軍可以加入對台灣的初次打擊,而這原本是由第二炮兵和陸軍的彈道導彈負責的。

  有少量公幵信息顯示解放軍試圖研制轟-6的后繼机。互聯網上出現的照片顯示這种名為轟-8的飛机是一种具有4台渦扇發動机的轟-6。這個想法可能很快夭折了。也有一些場合提到了轟-9項目,据說是和俄羅斯合作研制的一种隱形轟炸机。


  

  這顯示解放軍喜歡在發展新型現代化遠程轟炸机方面得到俄羅斯的協助。不過也有一种猜測認為,中國空軍更希望在近期內得到轟-6的代替品,例如可用的俄羅斯轟炸机。最近有人指出解放軍從俄羅斯訂購的轟炸机可能是蘇霍伊的蘇-32/34。盡管之后沒有相關的報道証實,不過蘇-32确實可以使中國空軍獲得比蘇-30MKK更具威力的多用途攻擊平台。該机的主要區別是重新設計了前机身,以便提供更多的空間給電子設備、燃油以及机組成員──這在俄羅斯戰術飛机中相當罕見。作為這一級別的攻擊戰斗机,它甚至裝有廚房和簡易廁所,這使得它可以執行長達10小時的任務。不像蘇-30MKK,蘇-32可以攜帶2枚Raduga的MOSKIT超音速反艦導彈,或3枚Npo Machinostroyenia的YAKHONT超音速反艦導彈。除了可以外挂常見的俄系空空導彈和精确制導導彈外,蘇-32還可以裝備反潛武器執行反潛任務。

  1990年代初,大量報道指出解放軍將訂購圖波列夫圖-22M3“逆火”轟炸机,但解放軍至今沒有購買。當時俄羅斯勉強拒絕了這筆交易。但在2000年中俄峰會前,一個俄羅斯武器出口官員提到,在簽署新的友好條約后,俄羅斯也許會同意出售戰略武器例如逆火給中國。在俄羅斯租給印度4架逆火之后,出售或租借給中國的可能性也在增大。

  對于中國空軍而言,少量的(也許6∼12架)逆火將增強其作戰能力,并提高自身和解放軍的威望。但對于解放軍來說,它的用途取決于俄羅斯是否愿意銷售遠程超音速空對面導彈,例如射程300英里的Kh-22(AS-6“王魚”),設計用于摧毀美國的航母戰斗群。逆火可以攜帶3枚Kh-22。它還可以攜帶3枚更新型的Kh-101隱形巡航導彈(射程3000km)。該机載彈量達22吨。由于限制戰略武器會談和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俄羅斯的逆火沒有空中受油探頭,這限制了它們的作戰半徑(約1300英里)。但中國不受這些協議的約束,可以自由改進其逆火,加裝空中受油探頭以擴大作戰半徑。

  高超音速飛行器:

  就象在美國、俄羅斯和其它地方一樣,很快解放軍正在研究制造未來超遠程高超音速攻擊飛行器的可行性。美國正在考慮將這种飛行器作為戰略轟炸机和洲際彈道導彈的后繼者。高超音速飛行器可以在航天飛机和現在已經失敗的X-33單級入軌試驗飛行器的技術基礎上制造,它飛行速度可以和洲際彈道導彈相媲美,但如果必要可以召回,且具有再次打擊能力。它可以投射高精度非核彈頭,利用其高速增大破壞效果。

  在2000年德國漢諾威博覽會上,中國展示了一個有人駕駛的未來小型航天飛机模型。它的尺寸和日本的“希望”號航天飛机概念以及一些蘇聯時代的航天飛机概念差不多。盡管這個航天飛机衹是載人航天計划的初級階段,但這個計划具有發展成一种攻擊飛行器計划的潛力。在1998年珠海航展上,還展示了一种無人駕駛航天飛机的外形,表明空間攻擊飛行器的另一种可能設計。


  這些飛行器的發展由于需要笨重的火箭助推器而受到阻礙。中國很可能轉向俄羅斯,研究新穎的單級入軌概念,這將減少對陸基火箭助推器的依賴。在2001年初,俄羅斯報告指出,中國正在談判資助一個新型的高超音速亞軌道計划,該計划由名為AYAKS的Leninets控股公司主持。Leninets官員在2001年莫斯科航展上証實中國對此感興趣。AYAKS計划研制一种新型的煤油燃料的“magnetoplasmochemical”發動机,它使得飛行器可以在1.6小時內從俄羅斯飛到美國。NASA和一些美國公司對這項工作很熟悉,但未被選中參与其中。此外,在2001年莫斯科航展上,Molniya公司的官員宣布中國對他們的空射型MAKS概念航天飛机感興趣。這种MAKS有人駕駛航天飛机重達27吨,可載2名机組成員和8.3吨有效載荷。其尺寸和中國在漢諾威上展示的航天飛机概念尺寸相當。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