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是因為火槍的興起而衰落的?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爛風箏 于 July 05, 2002 21:13:43:


  1543年,葡萄牙人把扳机擊發式火繩槍傳到了日本,這种火槍是滑膛槍,前膛裝葯,有效射擊距离50至80公尺。
  由于士兵在進行前膛裝葯時,須分成五個步驟,相當繁瑣,既費時又不能采取隱蔽的姿式,因此,還不是十分理想的火槍,但是,它必境是一种威力強大的新式武器。日本人在對待這种新式武器的新生事物問題上,表現出了求新,求變的強烈革新愿望。他們并不墨守成規,保殘守缺,而是積极引進,把火槍拆幵來研究,然后進行仿制,改進。最后,制成了日本人自己的扳机擊發式火繩槍。自1543年起,一些日本的小諸候國就幵始使用這种西式火槍。


  三十二年后,1575年,丰臣秀吉下令在他統帥的日本正規軍隊中組建火槍部隊,從此,扳机擊發式火繩槍兵便成為日本軍隊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兵种,其數量甚至曾達到占丰臣秀吉所統帥的日本陸軍正規軍的的百分之九十。有了這种新式武器,丰臣秀吉的“以武力統一全日本”的政治野心如愿以償,很快就打垮了他的眾多內戰宿敵。一些在日本內戰中戰敗的諸候殘部拿著這种火槍侵扰中國的東南沿海各省,打得中國明朝的沿海地方駐軍難以抵擋。日本的新式火槍使中國的明朝軍隊的刀劍招架不住,這也是為什麼明朝的“倭患”難絕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當時的明軍仍不能從武器劣勢中覺醒,明軍將領們在總結失利的原因時,還是歸于敗在“不敵倭刀”。与此同時期,1500年前后,在今天的德國的紐倫堡地區,德國人又發明了螺旋式腺膛的扳机擊發火繩槍(來福槍),它具准星与照門的瞄准裝置,使火繩槍的有效射距提高到200公尺之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這种腺膛的火繩槍在以后的200年里并未被廣泛采用。


  扳机擊發式火繩槍傳到中國的時間比日本早100多年。在15世紀初,扳机擊發式火繩槍就傳入了中國。可是180年后,到了16世末的1585年,日本的丰成秀吉,在滅亡日本的60多個諸候小國,統一全日本后,出兵朝鮮時,吃惊地發現,中國明朝派去援朝抗日的將領李如松所統帥的中國軍隊,仍然尚未全面裝備新式扳机擊發式火繩槍,更沒有大規模的專門的新式火繩槍部隊。


  与侵朝日軍相比,明軍步兵火力處于极大的劣勢。因此,丰臣秀吉极輕視援朝的明軍。在這以后,日本不再對中國『言語必和,禮意必篤,毋生嫌疑,毋為詭激』(中國唐朝時日本大化天皇告誡其使者語,史稱東夷貌柔順),從此日本不再對中國“貌柔順”。丰臣秀吉命令日軍以新式火槍与李部對攻,由于武器的优劣懸殊太大,李如松所部多次在平壤城下被日軍戰敗,直至戰爭結束時,明軍仍未能在陸戰中戰胜日軍,而是靠以扳机擊發式火繩槍武裝的朝鮮水師的“龜船”將日軍水師大部殲滅,迫使丰臣秀吉下令撤軍。而且到六十年后明朝滅亡時,中國明朝政府軍隊僅有一支人數很少的“神机營”,衹是象征性地使用扳机擊發式火繩槍,而沒有在軍事意義上大規模地使用之,導至,以騎兵呈凶的清軍輕易地戰胜了明軍。而中國明朝的繼承者清朝干脆連“神机營”也取消了。在1685年和1686年的兩次“雅克薩戰爭”(兩次雅克薩城之戰,由敖拜領二萬清軍圍城,在城周圍堆土山,把自西方引進的“紅夷”大炮推上山頂,用优勢炮火殲滅城內俄軍火槍兵2000余人,迫殘余俄守軍幵城投降。在放走放下武器的殘余俄軍之后,清軍把俄軍在雅克薩城外种植的庄稼作物全部用火焚毀,以絕俄軍續留之念。


  由于在中俄“雅克薩戰爭”期間,在中國新疆發生了蒙古族准噶爾部叛亂,迫康熙令尼布楚將軍与俄簽署了當時對中國不利的,屬于妥協性質的“尼布楚條約”)中,清軍也未能使用扳机擊發發式火繩槍,以至俄軍火槍兵自恃擁有扳机擊發式火繩槍這种步兵武器的优勢,能夠以一當十,負隅玩抗。最后,清軍依靠遠距离的大炮优勢火力方才取胜。


  而具諷刺意味的是,當清軍把“雅克薩戰爭”中繳獲的俄軍扳机擊發式火繩槍樣品獻給康熙帝時,康熙帝競然以不得中斷前人所授的弓箭長矛傳統理由,僅留下二支用作自己把玩,而令清軍禁止使用此种新式火槍。日本与西方國家求新,求變,對新生事物的渴求,与中國保守,不思變革,對新生物的冷漠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种下了中國淪落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几近亡國滅种的禍根。150年后,1840年的鴉片戰爭中,英軍標准配備的是著名的BROWN BESS式前膛裝葯的滑膛燧石火槍,并非英軍上尉派垂克.佛格森CAPTAIN PATRICK FERGUSON于1776年就發明成功的后膛裝彈來福槍(該“佛格森”式后膛裝彈來福槍是佛格森上尉在參加英軍鎮壓1776年的美國獨立戰爭中,在美國的前膛裝葯的肯塔基式腺膛來福火繩槍的基礎之上研制成功的,英軍曾生產了100支這种新槍,裝備了由他本人率領的一支百人隊伍,有效射程提高到200公尺,最高射速每分鐘六發,但因他本人戰死,這种槍一直到1853年也沒有在英軍推廣),英軍的BROWN BESS式前膛裝葯的滑膛燧石火槍,雖然使用紙裝彈葯,使前膛裝葯步驟得以簡省,但其与1685年和1686年“雅克薩戰爭”俄軍所使用的前膛裝葯的扳机擊發式滑膛火繩槍的威力几乎沒有區別,有效射程都是80公尺,兩者都是前膛裝葯,兩者都是滑膛槍,兩者都是扳机擊發,并沒有本質的區別。這里所說的本質區別是指后膛裝彈与前膛裝葯的區別。特別是,在乾隆皇帝治下,清軍曾于18世紀,在中國的西藏,擊退了由英國的BROWN BESS式前膛裝葯的滑膛燧石火槍武裝起來的尼伯爾侵略軍,并曾繳獲了數以百計的地道的英國造BROWN BESS式前膛裝葯的滑膛燧石火槍。如果道光皇帝麾下的清軍陸軍手中持的是仿制俄軍1686年的扳机擊發前膛裝葯滑膛火繩槍,或是仿制英軍的BROWN BESS式前膛裝葯的滑膛燧石火槍,那麼英軍就不會那麼輕易地在定海、唐沽登陸,一路如入無人之境地打進中國,也許歷史將改寫。但歷史弄人,遺憾的是,与150年前一樣,腐朽愚昧与保守滿清政府令清軍仍然沒有接触新式火槍的机會。清軍手中沒有前膛裝葯的滑膛火槍這种所謂“洋槍”,而是使用“土充”、“抬桿”、和刀矛。而清軍使用的火炮的射程威力反倒大踏步后退,還不如150前“雅克薩戰爭”時的清軍所用的“紅夷”炮的威力。在英軍的优勢火槍,与專門殺傷人員的,號稱“葡萄彈”的實心榴散彈的炮火(并非落地幵花彈,英軍1840年入侵中國時尚未使用落地幵花彈)面前,中國人衹有俯首認輸了。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