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評价1979年中越戰爭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牢籠 于 July 05, 2002 21:23:07:

以下摘錄的是美國軍事評論家對1979年中越戰爭的評价,僅供參考:

1979年2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動用20-30萬人的兵力在772英里的戰
線上對越南發動了進攻.在兩個星期的戰斗中,中國軍隊雖然遭到了頑強的
抵抗,但向越南一方推進了大約40公里.中國又一次向全世界表明,它不排斥
運用武力堅持政治主張.一些觀察家傾向于這樣的觀點:中國同越南的這次戰
爭,是普魯士軍事哲學家克勞塞維茲定義的戰爭的典型例子----政治以其他方
式的繼續.

雖然中國宣布對越作戰已達到戰略目標,但其領導層承認中國軍隊并不
是完全成功的,并就怎樣進行現代戰爭取得了一些教訓.

中國承認,在歷時四個星期的戰斗中傷亡20000人(注:國內普遍的說法為萬
人以上,殲滅敵人5萬余人)----這對于美國軍隊來說是一個難以想象的天文數字.

顯然,中國的軍政領導認真的接受了在對越作戰中取得的經驗教訓,并盡其
所能下令行動起來彌補軍隊的缺陷.福州軍區政委江渭清在談到這次戰爭時說,
它比我們過去的打過的任何一次戰爭更接近于現代戰爭,就此而論,這是值得大
力廣泛研究的寶貴經驗.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1979年以前遵循的基本理論是打一場消耗的"人民戰爭",
這在實質上是一套旨在誘敵深入,用游擊戰術摧毀敵方戰斗力的防御理論.這一
理論強調防御和游擊戰,致使中國無法發動大規模的進攻戰,与現代化的,裝備精
良的敵人抗衡.

影響中國軍隊的主要問題是缺乏支援快速長距离進攻作戰的后勤供應計划
和結构.中國部隊接受的是后勤供應自給的訓練.他們被要求靠發展生產來維持
生活.作戰部隊的補給品則由民兵運送.但在充滿敵意的越南,中國軍隊不可能
靠生產來維持生活,民兵的后勤保障也跟不上需要.一位西方觀察家指出:....
....當作戰部隊遠离非机動的老百姓'支前'組織時,后勤供應能力便急劇惡化了.

另一位觀察家指出,中國軍隊沒有能夠把戰爭初期的胜利勢頭保持下去,其原
因与其說是限制沖突擴大的政治考慮,不如說是后勤供應不足所致.中國人民解
放軍"缺乏充足的机誡化運輸力量.........他們難以給炮兵部隊輸送足夠的彈葯.
落后的后勤供應也是造成中國軍隊沒有發揮傳統的戰術优勢的原因------
"沒能把輕裝步兵偷襲戰術与已証明有缺陷的后勤供應大隊結合起來.

越南軍隊最大限度的利用了中國軍隊戰術上的弱點.中國軍隊的戰術不但受
到缺乏物資供應的限制,而且受到傳統理論的束縛.這一點在其杰出的步兵戰術中
表現得最為顯著.步兵的主要問題是阻礙了要求把步兵,裝甲兵和炮兵結合起來的
現代化聯合兵种作戰的發展.關于1979年中越戰爭的報道指出,中國人曾嘗試發動
一些聯合兵种的進攻,但由于訓練,協調和后勤供應不上去,終于沒能成功.這种
失敗給中國軍隊在多兵种協同作戰方面上上了寶貴的一課.

中國人民解放軍仍然依賴隊形密集的步兵,即用"人海"戰術沖擊敵人的陣地.
這种戰術在越南付出巨大的代价:"在對越作戰的頭兩天里,中國軍隊傷亡約2000
---3000人".造成這樣大傷亡的原因是越軍占有炮火上的优勢.越南人"先用超過
中國人在戰場上所能集中起來的所有大炮火力轟擊敵軍部隊集結部,然后再后撤,
騷扰行動緩慢的中國軍隊."因此,中國軍隊在越南學到這條傳統軍事准則的真諦:
缺乏机動性的密集隊形不可能輕易或迅速的達到戰爭的目標.

同越南的這場戰爭突出的暴露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組織上的一些弱點.
具体的講是三個方面:缺乏聯合兵种部隊;高級參謀人員年紀較老化;指揮官
沒有軍銜識別符號。多兵种協同作戰方面前面已講過。參謀人員老則是中國
軍隊對這次軍事行動准備极不充分的主要原因。上年紀的參謀軍官們不情愿
放棄他們信賴的防御戰。正是因為這樣,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未建立起進攻戰
的理論。

軍官沒有軍銜識別符號給中國軍隊在指揮和控制方面造成嚴重問題。

他們認為,指揮官都是從本單位挑選出來的,容易辨認,根本沒有必要佩帶軍
銜識別符號。然而,當指揮官在戰場陣亡后,來自其他單位的干部代替了他們,
作戰單位隨之在后來的戰斗中幵始解体,因為士兵根本不承認新來的陌生人是
他們的長官,由此產生的混亂狀態是中國軍隊遭受傷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盡管中國軍隊難以實施領導,但一些觀察家還是堅持認為,妨礙他們在越南
取得更大成功的因素是缺乏現代化的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對越作戰中使用的
是50,60年代的技術和已被實踐証明不适用的蘇式裝備。中國同越南的這場戰爭
表明了中國人在軍事技術上的落后程度。中國武裝部隊雖然能夠實現有限的目標,
但“重武器裝備和用兵理論同越南人相比大為遜色"。

軍隊的指揮和控制方面的問題,如果不是由于靠不住的戰術通訊所引起的話,
裝備的缺乏肯定更趨嚴重。同樣,中國軍隊后勤供應不足,机動性能差,可能与
缺少運送軍需品和人員的卡車有關。假如中國人裝備有進行反擊所必需的現代化
自行火炮或遠程大炮,越軍火炮造成的威脅無疑會大大減小。再者,缺乏同進攻
部隊一起行動的机動防空系統,可能也曾使中國的戰略選擇受到限制。中國軍隊
似乎不愿走出固定防空系統提供的保護傘之外---CSA-1(防空導彈)的斜線射程
大約為50公里,因此,中國軍隊奉命進入越南不得超過這個限度恐怕并非偶然。

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的重點是拼刺刀和投彈等士兵的基本軍事技能。

他們的訓練同其他各項活動一樣,都是為适應步兵戰術和游擊戰幵展的。
中國軍隊訓練的目的是培養戰士而不是指揮員,現行的對指揮官的訓練側重
于政治而非軍事。雖然中國在1979年以前就有軍事院校,但它們作為訓練机
构的作用卻由于“文化大革命”而受到嚴重削弱。中國軍隊缺乏訓練是在這
次戰爭中暴露的主要問題之一。

盡管作為個人他們英勇善戰,但指揮官們卻對進行一場現代戰爭毫無准
備。大量報道中國軍隊不善于運用步兵,裝甲兵和炮兵協同進攻的文章進一
步証實,中國軍隊缺乏教育和艱苦的軍事訓練。中國領導人發現,要戰胜現
代化的敵人,不能再依賴"革命化戰胜現代化"的公式。
(完)


筆者注:

中方的死傷人數,國外有的說法更高出許多,死2萬余,傷3萬余。不過
中國官方損失萬余人的說法顯然不确。

在這場戰爭中,越南空軍比較弱小,好像沒有出動。中國空軍好像也沒
有出動,据說是由于缺乏足夠的空對地導彈,不知這种說法是否正确。

至于中越雙方八十年代的老山之戰,屬于典型的熱帶叢林戰爭,主要是
雙方炮兵的較量。中國空軍似乎也幫不上忙。不過,對于多山地形,蘇軍創
造了一种戰術,即大量的使用武裝直升机,在許多重型裝備效果不好的山地,
發揮了重大作用,對阿富汗游擊隊造成很大威脅。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