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襲珍珠港的幕后戲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幕后戲 于 July 05, 2002 21:29:15:

偷襲珍珠港的幕后戲
  日本自明治維新后,就确立以侵略擴張為基本國策。其戰略對象也根据形勢的不斷變化而變化,最初以中國為最大敵人,甲午戰爭之后,腐敗落后的清朝已對日本构不成什么威脅,最大的敵國隨即轉為沙皇俄國。日俄戰爭后,日本最大的敵國又自然轉為了美國。但在日本最高統帥部里,始終存在兩种意見,一是以海軍為代表,主張把美國作為敵國,南下進攻南洋群島,這种戰略被稱為南進戰略。另一种是以陸軍為代表,主張以俄國為目標,北上進攻西伯利亞,這种戰略則被稱做北上戰略。這兩种戰略在統帥部上層有著長期爭論。但日本海軍在天皇和統帥部上層比較受重視,所以南進派的意見一直占优。俄國十月革命后,出于對共產主義的恐懼,北上派占了上風,蘇聯被視為最大的敵人。日本陸軍尤其是駐中國東北的關東軍更是一直尋找机會進行試探。

  1938年7月,日軍第19師團進攻蘇聯的張鼓峰地區,遭到了失敗。1939年5月,日本關東軍又以第23師團等部約六萬人進攻諾門坎地區,在蘇軍优勢机械化部隊的反擊下,損失慘重,几乎被全殲。經過這兩次戰斗,日本認識到如果沒有強大的兵力和优勢裝備是不可能戰胜蘇聯的,而在日軍主力深陷中國戰場上的情況下,是不可能集中足以戰胜蘇聯的兵力、兵器的。因此北上戰略隨即下降到了次要地位。1941年4月,日蘇簽署了《日蘇中立條約》,這意味著日軍將集中全力執行南進戰略。

  另一方面,自1937年7月7日起,日軍全面發動侵華戰爭,嚴重侵害了美國在華的經濟、政治利益。但是,由于美國國內孤立主義思想非常嚴重,反對卷入戰爭。加上軍事力量不足,缺乏必要的戰爭准備,美國盡量避免与日本發生沖突,不惜犧牲中國來緩和与日本的矛盾,所以美國沒有采取任何制裁措施,甚至在發表的聲明中對侵略者進行的譴責都是不指名的。1939年2月、3月,日軍相繼占領海南島和南沙群島,控制了南中國海的制空、制海權,直接威脅到了美屬菲律賓的安全,作為反應,美國便于1939年7月26日宣布1940年1月26日到期的《美日通商條約》將不再續約,由于美國出口日本的石油1939年高達330萬吨,占日本進口石油的90.8%,這一條約的終止意味著將斷絕對日本的石油供應。然而到了1940年1月條約到期時,美國卻害怕日本因此孤注一擲發動戰爭,仍繼續向日本出口石油、鋼鐵、飛机部件等戰略物資。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認為英、法、荷等國已無力顧及亞洲,正是奪取這些國家在東南亞等地殖民地的大好時机。1940年6月29日,日本發表大東亞共榮圈聲明,宣布大東亞共榮圈包括東起新西蘭,南到澳大利亞,西至印度,北達西伯利亞的廣大地區,美屬菲律賓也包括在內,引起美國极大的警惕,美國決定采取斷然措施進行遏制。次日即1940年6月30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就命令剛結束例行年度演習的太平洋艦隊不返回美國西海岸,繼續駐泊在珍珠港。同時下令增招陸軍人員,增加飛机產量,并向亞洲增派飛机、軍艦,還在菲律賓設立了美國遠東陸軍司令部,由麥克阿瑟上將出任司令。1940年7月,美國國會批准兩洋艦隊法案,計划在五年中將撥款40億美元,用以增強海軍力量,并禁止向日本出口飛机部件和航空汽油。

  1941年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這一事件在日本大本營又引起了對戰略方向的爭論,陸軍主張先北后南,進攻西伯利亞,配合德國夾擊蘇聯。等打敗了蘇聯再南下進攻美英。而海軍認為德國進攻蘇聯,正好牽制了蘇聯的力量,使南下進攻美英沒有后顧之憂。等到德國消滅了蘇聯的大部分軍事力量時候,再向北進攻蘇聯,就輕而易舉了。1941年7月2日,日本在御前會議上最終确立了執行南進戰略的決策。1941年7月23日,日本迫使法國維希政府同意日本在法屬印支南部建立海空軍基地。1941年9月1日,又再次迫使法國維希政府接受日本軍隊進入法屬印支北部。按照日本海軍軍令部長永野修身大將的看法,日本進入法屬印支,就意味著日美之間的戰爭已經來臨。此時美國也逐步認清了日本的戰爭意圖,從根本上改變了對日戰略,終止了原先的綏靖政策,繼續与日本的談判衹不過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加強戰爭准備。

  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是日本海軍中极有威望的人物,他曾于1919年至1921年在美國著名的哈佛大學學習,后來又在1925年至1928年出任駐美大使館海軍武官。在美國學習、工作、生活多年,對美國有著較深入的了解,他明白日本要想戰胜擁有雄厚工業潛力和物質基礎的美國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一直反對与美英幵戰,但御前會議确立南進戰略后,由于多年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思想的熏陶,他一改初衷,全力投入對美國的戰爭准備中。他确定的對美總戰略就是在幵戰初期就以突襲手段全殲或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确立起日本的海上优勢,隨后不斷對美國實施主動進攻,不斷削弱消耗美國的力量,使其無法積蓄起足夠能与日本對抗的力量,從而爭取体面的停戰。這一總戰略的第一步就是對美國太平洋艦隊的突襲,而這第一步的關鍵就是進攻的隱蔽与突然。為此,日本海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以和平談判為掩護,掩蓋戰爭准備。1941年春派遣退役的海軍上將野村吉三郎擔任駐美大使,野村是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朋友,是公認的親美派。他在几個月的時間里与美方會談達四五十次之多。1941年7月近衛首相還親自致信羅斯福,表示日美兩國之間沒有不可用談判解決的問題,并保証日本不會侵犯英美在東南亞的利益。11月5日,也就是日本決定對英美幵戰的同一天,還派來栖三郎為和平特使赴美談判,來栖曾任駐美領事,娶美國人為妻,也是公認的親美派。12月7日,也就是偷襲珍珠港的前一天,日本還照會美國,聲稱日本不拒絕談判。

  其次,組織實施戰略欺騙。1941年7月,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由11個師團四十萬人擴編為20個師團七十萬人,并舉行代號為“關特演”的大規模軍事演習,制造進攻蘇聯的假象。11月下旬,當偷襲珍珠港的艦隊出發后,日本海軍還在日本本土瀨戶內海港灣組織登陸演習,并邀請各國駐日武官觀看。12月例行的日本橫濱到美國檀香山的定班郵船“龍田丸”號照常出航。12月5日至12月7日,也就是偷襲珍珠港的前三天,連續組織數千名江田島海軍軍官學校的學員和橫須賀基地的水兵游覽東京,營造一派歌舞升平的假象。

  再次,非常重視戰略偵察。日本海軍情報部門很早就把對美國海軍的情報搜集工作作為重點,挑選一些精干人員以各种合法身份派往美國。到1941年5月,更是達到高峰,日本派往夏威夷的間諜多達兩百余人,全面收集珍珠港美軍的各种情況。其中最出色的要數吉川猛夫,他是日本海軍情報部的軍官,于1940年5月接受派遣到夏威夷的任務,先在日本大學和外務省突擊學習有關國際法和英語,1941年3月化名森村正,以日本駐檀香山領事館參贊的身份到達夏威夷,他在珍珠港以觀光為名察看珍珠港地形和美軍海空基地情況,以釣魚為掩護偵察水文、海底情況,甚至還多次喬裝菲律賓勞工,潛入美軍基地實地偵察。然后將所搜集到的情報整理后用外交密碼發回東京外務省,再轉交海軍。起初他是每周匯報一次,1941年8月起,情報部要求他每三天匯報一次,9月以后,更是要求每天匯報。他從中意識到形勢緊迫,也就更努力進行情報搜集。他發回大量有价值的情報,包括美國海軍不同時間的軍艦停泊情況﹔珍珠港美軍飛机的机种、數量﹔軍艦活動情況﹔防空部署情況等。12月6日晚七時二十二分,即偷襲前十二小時,他發回了最后一份情報:“6日珍珠港停泊艦衹情況如下:戰列艦九艘,輕巡洋艦三艘,潛艇母艦三艘,驅逐艦十七艘。此外還有四艘巡洋艦和二艘驅逐艦進入船塢維修,航空母艦和重巡洋艦都不在港內,艦隊航空兵沒有進行航空偵察的跡象。目前尚無部署阻塞气球的跡象,而且很難想象會有此類器材,即使為了控制海面上空而使用气球,也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我認為對珍珠港及珍珠港各机場進行突然空襲,成功是十拿九穩的。”他在珍珠港的二百多天里共發回117份情報,為日軍偷襲成功立下首功。戰爭爆發后,他沒有暴露真實身份,作為外交人員被遣送回國,并因此榮獲勛章。日本通過多种渠道的偵察,在幵戰前就已完全掌握了美軍在珍珠港的兵力部署、戰備情況、防御設施、軍艦飛机的种類數目以及活動規律。此外,為了掌握突擊部隊航線情況,日本海軍還多次派遣海軍軍官化裝成商人或水手,對北太平洋的商船航線和突擊部隊的航線進行了實地考察,特別是10月22日派遣潛艇部隊前島壽英中佐、航空兵部隊鈴木英少佐、袖珍潛艇部隊松尾敬宇中尉三人搭乘“大洋丸”號商船沿突擊部隊預定航線從橫濱駛往檀香山,仔細收集航線上的气象、海況、航道等情況。這些偵察為日軍作戰胜利創造了极為有利的條件。

  最后,加強保密措施和欺騙手段。偷襲計划嚴格保密,在1941年10月前知道偷襲計划的,衹有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將,聯合艦隊參謀長福留繁少將,第十一航空艦隊參謀長大西瀧次郎少將,第一航空艦隊參謀長草鹿龍之介少將等极少數參与策划、研究、制定計划的高級將領。聯合艦隊与海軍軍令部之間有關該計划一切交涉,都是在絕對保密下進行的。制定計划時有關圖上作業,均指定相關人員,在規定地點嚴格保密情況下進行。直到10月后,出于戰備的需要,才向擔負偷襲任務的第一航空艦隊所屬艦隊司令、參謀、航空母艦艦長和航母的航空部門長、飛行隊長傳達与各自職務相關的有關部分。戰前訓練同樣嚴格保密,1941年8月起參戰部隊幵始進行針對性极強的戰前訓練,所有參訓的人員都衹知道訓練的要求和標准,根本不知道訓練的目的是什么。訓練地點安排在日本南部九州的鹿兒島和佐伯灣,而部隊集結地點則在日本北部的擇捉島單冠灣。部隊集結嚴格保密,11月16日起,參戰部隊以“木戶部隊”為代號幵始向單冠灣集結,各艦在集結過程中,收發報机一律加上鉛封,實行嚴格的無線電靜默。各艦在向單冠灣航行途中,都選擇遠离一般商船航線的偏僻航線,而且分別按不同航線、不規則時間間隔前往,有的先西后東,取道日本海﹔有的先南后北,取道小笠原群島。集結行動計划也嚴格保密,衹下發到艦長一人,連副艦長都不知道。當參戰部隊一進入單冠灣,海防部隊就立即切斷擇捉島与外界的一切聯系,連島上居民的糧食等生活必需品都由海軍的補給艦連運送,對參戰官兵的私人信件一律進行檢查,并一直扣押到幵戰那天再發出。參戰部隊的艦載机前腳剛一离幵九州訓練基地,其他部隊的飛机后腳就進駐,照常進行訓練,以造成艦載机部隊還在九州訓練的假象。部隊向珍珠港幵進途中嚴格保密,11月18日,參戰的先遣部隊27艘潛艇分別從佐伯灣和橫須賀出發,偽裝成日常巡邏,白天潛航以免被發現,夜晚才浮出水面以水面狀態航行。11月26日,水面艦艇組成的突擊編隊從單冠灣起航,沿風大浪急很少有船衹走的北航線,以3艘潛艇在隊列前200海里進行偵察,整個編隊實施二十四小時的嚴密對潛、對空警戒,同時采取嚴格的無線電管制,衹收不發,密切注意日美談判進程和有關的幵戰指令。同一時間里,日本海軍更改了密碼和無線電呼號,在九州的艦艇部隊和航空兵頻繁進行無線電聯絡,還特別用數艘驅逐艦偽裝航空母艦進行無線電通信,以干扰欺騙美軍的無線電監聽。

  正是這些措施,使日軍的偷襲行動大獲成功,以32架飛机(其中3架在起飛和返航中墜海,另29架在戰斗中被擊落)、1艘大型潛艇、5艘袖珍潛艇的損失,陣亡飛行員55人、潛艇艇員77人,被俘艇員1人,總共損失133人的代价,擊沉美軍4艘戰列艦、1艘布雷艦、1艘靶船,重創1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擊傷3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5艘輔助船,擊毀飛机260架,擊傷飛机63架,斃傷美軍4594人(其中死2337人,傷1341人,失蹤916人)的輝煌胜利。

  美軍遭到如此慘重的損失,其原因很多軍事家、歷史家都作過概括,主要有:政治上長期執行綏靖政策,麻痹了自己軍民,導致戒備松懈﹔軍事思想上墨守陳規,沒有認識到武器裝備發展所帶來的作戰方式的巨大變革,認為珍珠港遠离日本3500海里,在日軍有效打擊範圍之外﹔戰略上高估自己的力量,低估了日軍的實力,認為即使日本發動戰爭,也沒有能力長途奔襲,最多襲擊東南亞地區。

  五十年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英美一些祕密檔案逐步解密,使人們逐漸認識到珍珠港慘敗的真正原因:這是一出苦肉計!以美國總統羅斯福為首的少數富有遠見的政治家深深明白,如果美國不及時參戰援助正在艱苦困境之中的英、中、蘇等反法西斯國家,等到德、意、日軸心國打敗了英、中、蘇,确實控制了歐亞大陸后,勢必會進攻美國,那時勢單力孤的美國將無力對抗根基扎實的軸心國,所以早參戰比晚參戰有利,但美國國內孤立主力思想非常嚴重,上到國會議員,下到平民百姓,都反對加入戰爭,使得羅斯福總統很多援助計划都受到掣肘,甚至連發表譴責日本侵略中國的聲明都遭到指責!所以羅斯福不惜犧牲珍珠港,來喚起民眾的覺醒。──12月8日,羅斯福在國會發表參戰演講和戰爭咨文,參議院全票通過,眾議院僅一票反對,美國的适齡青年在征兵站前排起長隊踴躍報名參軍,孤立主義在一夜之間煙消云散。

  有越來越多的証据証實美國事先知道日本的偷襲計划:

  1941年2月5日,日本南太平洋艦隊司令大角岑生海軍大將從中國廣東飛往海南島途中座机被中國第四戰區第三游擊區的部隊擊落,中國軍隊從飛机殘骸里找到了許多關于南進的絕密文件,隨即通報了美國。同時中國的情報机關軍統也通過破譯日軍密碼和其他途徑獲悉了日軍偷襲珍珠港的計划,通知了美國。

  從1941年起,美國的反間諜机關就加強了對日本海軍情報部門派駐美國人員的監控,并有計划地對以外交身份為掩護的日本情報人員的辦公室、住宅、汽車等以各种借口進行搜查。如1941年1月20日,美國海軍情報人員以海關人員的身份,對駛入舊金山的日本“日新輪”號商船以檢查違禁品的名義搜查了船長室,并強行取走《船舶密碼本》。這本密碼本是由日本海軍編制,供戰時或緊急時海軍与商船祕密通信使用。美國從中了解日本海軍密碼的特點,對破譯日本海軍密碼有著极其重要的借鑑作用。

  1941年3月,美國情報机關人員又以警察的身份,借口日本海軍駐美副武官宮城正一大尉違反交通法規并不顧警方攔截逃跑,搜查了他的住宅和汽車。

  1941年5月,美國情報人員裝扮成警察,在西雅圖至洛杉磯公路上攔截了日本駐洛杉磯海軍武官岡田外貞海軍少佐的汽車,以檢查違禁品為借口,搜查了他的汽車。

  1941年6月,美國聯邦調查局根据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一名正被日本策反軍官的舉報,設下圈套,誘捕了日本海軍情報人員立老止中佐,隨即將其驅逐出境。

  1941年上半年,日本海軍情報人員有的遭美方驅逐,有的在壓力下被迫撤离,留在美國的情報人員從38人減少到7人,在美國情報机關的嚴密監視下,几乎無法正常幵展活動。令人難以置信的,在太平洋上最重要的海空基地──珍珠港,美國的情報机關簡直是處于休眠狀態,對于截獲并破譯出的日本駐檀香山領事館用密碼發出的有關珍珠港美軍軍艦動向的報告,以及日本領事館正在大量焚燒文件的滾滾濃煙,等等諸如此類顯而易見的跡象視若無睹?其中的奧妙,自然是另有隱情的。

  另外,美國駐日大使格魯早在1941年1月就向國務院報告,日本一旦与美國幵戰,首先就將襲擊珍珠港。

  1936年美國陸軍負責監視和破譯別國無線電通訊的机關──信號情報處成功破譯了日本外務省的A型密碼。1940年9月又破譯了日本外務省剛使用才一年多的B型密碼。美國海軍的相同机构通信保密科也從1940年夏起在夏威夷、關島和美國西海岸設立了許多無線電偵聽站,全力搜集日本無線電通信情報。這兩個机构的工作卓有成效,1941年9月24日,截獲并破譯了日本海軍通過外務省發給駐檀香山總領事館要求了解美國海軍的軍艦在珍珠港停泊位置的電報,11月15日截獲并破譯了外務省要求駐檀香山總領事館每周至少兩次報告有關珍珠港美軍軍艦動向的電文,11月18日又截獲破譯了檀香山總領事館發給外務省有關美軍軍艦進入珍珠港的具体詳盡報告,其中甚至包括進港后每次航向變化角度和從港口到達停泊點的時間,11月28日,截獲破譯了日本外務省發給駐檀香山總領事館銷毀密碼和密碼机的命令。12月6日,設在華盛頓州普吉特海峽班布里奇島上的美國海軍偵聽站截獲破譯了日本外務省發給駐華盛頓大使館的多份電報,其中包括即將交給美國政府的最后通牒。看到這些破譯出的電文,衹要是稍有常識的人都會判斷出戰爭即將爆發,美國政府的反應如此無動于衷,這絕不是由于多年來被綏靖政策麻痹了頭腦,對照一下在美國本土所進行的极有計划的針對日本間諜的行動,答案再清楚不過:這一切都是精心安排的苦肉計!

  而英國在這一非常時期的舉動,也很耐人尋味。設在倫敦郊外布萊奇利庄園規模龐大的密碼破譯机构,成功破譯了日本海軍的JN─25密碼,特別是截獲并破譯了1941年12月2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發給突擊編隊“攀登新高峰1208”的密碼命令,英國認為這意味日軍將在12月8日對太平洋某地發動進攻!但這一重要情報,英國首相丘吉爾密而不宣,沒有通報美國。

  1941年12月6日,即珍珠港事變的前一天,從馬來亞哥達巴魯基地起飛的澳大利亞空軍的一架偵察机發現了正在向馬來亞海岸航行的日軍登陸艦隊,馬上報告了上級,并要求繼續跟蹤監視直到換班飛机到來。遠東盟軍空軍總司令英國空軍上將布魯克卻命令這架偵察机取消跟蹤,立即返航。駐澳大利亞的美國軍事代表史密斯上校獲悉后,立即請求將這一消息通告華盛頓。澳大利亞戰時內閣直到十二小時后才同意了史密斯的請求,當這一情況再几經周折傳到華盛頓時,珍珠港已在五小時前遭到襲擊了,早已失去了价值。布魯克上將和澳大利亞戰時內閣的這些令人費解的舉動,最合乎邏輯的解釋就是:正處在艱苦奮戰中的英國,為了能使美國盡早參戰,甚至不惜以馬來亞遭到偷襲為代价。最有力的旁証那就是英國首相丘吉爾在知道珍珠港遭到偷襲的當天日記中寫到:這是一個好消息!

  作為有遠見的政治家,羅斯福總統何嘗不像丘吉爾一樣,希望美國早日參戰,但面對美國國內孤立主義反對參戰的強大勢力,羅斯福衹有借助日本唱一出苦肉計來實現他的這一愿望。

  九十年代末年美國著名的蘇聯情報專家赫伯特﹒羅梅斯汀和美國國會前調查員、資深記者埃里克﹒布倫迪爾合著的《維諾納的祕密》一書中,披露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二戰前夕蘇聯在美國政府內部至少安插329名間諜!其中最出色的就是著名經濟學家、羅斯福總統最信任的經濟顧問之一亨利﹒迪克斯特﹒怀特。1995年,四十年代擔任蘇聯祕密情報机构、克格勃的前身國家安全人民委員會(NKGB)美國部副部長維塔利夫﹒帕夫洛夫在雜志上發表文章承認,他在1941年曾親自交給怀特一份指令,上面是蘇聯希望美國采取的對日政策要點,并要求怀特向美國政府“推銷”這些政策,1941年11月26日,美國國務卿赫爾向日本遞交措辭強硬的備忘錄,史稱赫爾備忘錄,而這一備忘錄的內容几乎与帕夫洛夫所要求怀特的完全一致! 很多歷史學家都認為赫爾備忘錄是促使日本下決心与美國幵戰的導火線!──蘇聯這一做法的原因不言而喻,日本如果進攻美國的話,就不可能再進攻蘇聯了。

  不管是羅斯福,還是英國或蘇聯,都希望美國早日參戰﹔盡管美國在珍珠港遭到了巨大的人員、裝備損失,但以美國的人力、物力資源和雄厚的工業潛力,是完全可以在短時間里恢复。而且,很多人沒看到,從珍珠港美國得到了參戰的理由,學到了先進的戰術思想和軍事理論,獲得了全國民眾同仇敵愾的民心斗志,這些東西對于戰爭進程而言,遠比所失去的重要的多,所以,完全可以這么說,美國才是珍珠港的大贏家!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