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德國党衛軍的印度部隊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党衛軍 于 September 28, 2002 22:41:34:


在反映舊社會的一些電影和著作中,我們常會看到在英國租界或巡捕房外身穿卡其布軍裝、手持警棍、打布包頭的印度打手──這种東西,被稱為“紅頭阿三”或“三道頭”。“三道頭”是指英軍制服上的軍銜,“紅頭”指他們腦袋上的包頭布,大多是錫克教徒。

  在二次大戰中,又有一批形形色色的印度人集中到納粹德軍中賣命,最后甚至被編入武裝SS部隊,無疑是對納粹“种族凈化”謬論的絕妙嘲諷。

納粹德國在戰前已經考慮拉攏英國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的一些激進分子,利用他們對英國進行襲扰和破壞,1940年在納粹的授意下很多印度生員被吸收進入德國大學,有少量印度人參加了國防軍布蘭登堡特种部隊。

  1941年,印度激進分子錢德拉﹒博斯從英國的監禁中脫逃到莫斯科,并且從蘇聯出發飛到柏林投奔納粹,幵始籌措所謂的“印度自由政府”,即印度偽政府。這一舉動得到了國防軍的大力鼓動和支援,最高統帥部給博斯提供了場所、資金等一應幫助。10名服役于勃蘭登堡部隊的印度人被划歸博斯手下,于是成立了“印度軍團”("Freies" Indien Legion)。之后,又從北非送來了5名印度籍英軍戰俘。博斯覺得人手不夠(15個人,管理公共廁所還差不多),他于1941年12月跑到安納貝內格的戰俘營鼓動戰俘參加偽軍,由于博斯在印度人之中有一定的名聲,因此几天之內召集到數百名報名者﹔而与此同時弗蘭根堡附近的一個戰俘營里也出現了600名志愿者。博斯將他們集中起來帶到德累斯頓近郊的哥尼斯布雷克練兵場幵始軍訓。

  1942年9月,“印度軍團”被國防軍吸收,改名為“第950印度步兵團”。當時全團有印度教徒1503人,錫克教徒516人,伊斯蘭教徒(穆斯林)497人,其余少數民族和宗派的77人,共2593人。加上600名志愿者和300名德國人,總計約3500人。擁有各類車輛81輛、軍馬700匹。

  1943年4月,950團移動到荷蘭的比瓦洛練兵場并被配屬到第16空軍野戰師。全團由3個營(每營4個連)和13、14、15連組成,但是沒有團部而是代之以訓練管理部門人員,這說明950團衹是一支預備部隊而已。而在這之前有47名印度人拒絕前往荷蘭,他們的理由是“我們要回印度”(德國人:暈),這47人被德軍逮捕送上法庭,原本是判決槍斃﹔后來出于安撫考慮,改為押回戰俘營。

  1943年7月7日,950團完成訓練,作為正式戰斗部隊轉移到法國。8月31日抵達法國南方城市波爾多,編入第1集團軍屬下第86軍第344步兵師序列并且在波爾多西側的拉克瑙(Lacanau) 擔任防衛比斯科灣海岸線的二流任務。

  1944年1月,第344步兵師轉移到巴特-加萊地區,950團留在原地并轉入第159預備役步兵師管轄,繼續執行防衛任務。2月10日,德軍隆美爾元帥視察了950團,在同月幵始有印度軍官和軍士配屬進來。950團的人員被允許到巴黎等地,結果在盟軍登陸之前他們的不少時間是在各大城市的街頭巷尾度過。戰后的法國雜志《39∼45》甚至刊登過印度兵和德國空軍女文職人員在法國鬼混的照片。

  1944年7月1日,950步兵團的編制如下:

  團部: 團長為克拉佩中校(Krappe)
  第一營:第1連∼第4連,野戰炮連:擁有4門75毫米Fk235(b)野炮
  第二營:第5連∼第8連
  第三營:第9連∼第12連
  第13坦克驅逐連:6門反坦克炮
  第14炮兵連:6門火炮
  第15工兵連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后,法國內地的抵抗組織全体動員支持,波爾多的戰斗日趨激烈。德軍派遣950團搜捕游擊隊,在7月又命令他們轉移到德國國內。在德津火車站,法國抵抗軍攻擊了正在上車的950團,擊斃40名印度兵,另有290人向抵抗軍投降。之后盟軍判決其中29人在掃蕩游擊隊時的暴行确鑿,并在波阿第地區立即執行槍決。

SS印度軍團

  1944年8月8日,950步兵團轉移到SS管轄并改名為“武裝SS印度志愿軍團”,由SS少將海因茨﹒巴特林指揮。這支部隊起先在德國國內用作進行反复宣傳的材料,直到1945年3月24日由不耐煩的希特勒親自下令停止。司令巴特林SS少將也無法忍受這一職務帶來的嘲笑,竟然在2月自愿調往正處于包圍下的克爾堡要塞,當得到批准之后他興高采烈地赶赴包圍圈并在那里喪命。

  希特勒也對希姆萊進行譏諷,他將印度部隊稱為“回轉式祈禱器”。

  1945年3月23日的軍事會議上SS印度軍團交付的報告稱共有人員2300名、步槍1648支、手槍550把、沖鋒槍420把、自動步槍220把、重机槍24挺、中型迫擊炮20門、小口徑榴彈炮4門、火炮6門、反坦克炮6門、軍馬700匹、大中型車輛87輛、運兵車和小車61輛以及摩托車5輛,并且“自豪的”宣布“本部保存了完整的戰斗力”,當問及原因時,則回答“因為我們沒作過戰”。

  “元首”大發雷霆,命令將SS印度軍團的所有重型裝備都沒收并配給SS“許曼沙”戰斗群(由被擊潰的18SS裝甲擲彈兵師殘部改編)。

  在第三帝國崩潰前夕,SS印度軍團象一群沒頭蒼蠅一樣倉皇逃离德國中部,他們曾經計划翻越阿爾卑斯山逃亡到瑞士,但并沒有實行。最終他們向美軍和自由法國軍投降。

  第950印度步兵團和SS印度軍團看似罕見,其實也并不奇怪。他們是博斯個人野心和德國國防軍的試驗品和犧牲品,也是納粹德國在戰爭后期的真實寫照:精神病狀態+慌不擇食。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