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真的支持蔣介石挑起內戰嗎?(2)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wenjunq 于 September 28, 2002 22:46:46:

美國的態度終于使蔣介石無法忍受,他宣告:“既然我已經弄清楚,史迪威將軍并不打算与我合作,而且他自以為他是被任命來指揮我的,那么,這一切就到此為止吧。” 1944年10月10日,蔣介石發表“雙十節”講話,宣布要在抗日和維護領導權兩條戰線作戰,并警告外國別干涉中國內政。這里的“外國”顯然指美國。然后蔣告知赫爾利說:史迪威“是伙同共產党來推翻中國政府的”,這個政府已經受到嚴重干涉。1972年,一本据說是蔣介石授意的《史迪威事件》在台灣出版,書中詳盡地述說美國當年在中國是“扶共反蔣”。衹是尚未得以閱讀此書,不知老蔣授意是如何描述的。
赫爾利馬上報告羅斯福:“就我所知,再也沒有像蔣介石這樣富有領導才干的中國人了。蔣介石和史迪威是勢不兩立的。您面臨著是要蔣介石還是要史迪威的選擇。”28日,史迪威被羅斯福召回國﹔高思大使辭職。高思對接替史迪威的魏德邁說:“我們應該把整個中國政府拋棄掉。”羅斯福11月17日任命赫爾利為駐華大使,他的戰時對華外交遇到空前絕后的挫折。這事不能說与他對中國統一失望沒有關系,但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這也不可能對次年2月雅爾塔協議輕易同意斯大林要求沒有影響,甚至是決定性影響。如果認為中國已經不甚可能成為對日作戰的主要力量,羅斯福把希望寄托在蘇聯身上也不奇怪了。我覺得,如果蔣能用毛對待斯大林的態度對待羅斯福,雅爾塔的祕密協議也許不會存在了。
1945年4月12日,羅斯福逝世。繼任的杜魯門總統繼續羅斯福的對華政策:“我一直在同那里的兩個政府合作。我打算繼續這樣做下去,直至我們能使它們聯成一体。”但赫爾利确實沒有起到良好作用,不但美國官方普遍抱怨這位夸夸其談的蹩腳外交官,杜魯門總統也早想罷免他。11月15日,杜魯門召回赫爾利,當赫爾利提出辭呈并以為總統照慣例會挽留他時,正中下怀的杜魯門馬上批准了他的辭職。
到此,我們可以看到,在日本投降之前,所謂美國幫助蔣介石打內戰是不成立的。
日本投降以后,蘇聯占領了東北。斯大林立即用繳獲的日本武器以及部分蘇聯、捷克武器,還有德國武器,(例如莫文驊將軍就曾經警告傅作義,他所屬的部隊每個師都配備了兩門世界上最大的大炮。這种炮是德國制造的。還有美國提供給蘇聯的美制武器,無确實証据,不提。)据蘇聯檔案數据,提供了步槍70萬枝、机關槍14000挺、炮4000門、坦克600輛、飛机860架、汽車2500輛、彈葯庫679座﹔在1947年以前又提供步槍30萬枝﹔直到1948年蘇聯依然在繼續提供蘇聯、捷克武器。此外,按照斯大林的布置,駐朝鮮蘇軍把在朝鮮的日軍武器全部向中共移交。日本已經投降,這些武器肯定不會用于打外戰的。
斯大林顯然不象美國人那么迂腐,他一邊在公幵与中華民國政府調情,另一方面卻用大量武器裝備中國的反政府勢力。并直接使用東北的蘇聯軍隊,幫助這個勢力控制東北。其根本目的就是蘇聯的利益需要。至于中國的內戰,他是不希望消失的,同樣為了蘇聯的利益。因為此時斯大林一方面必須考慮同美國的表面友好關系,另一方面他也不相信毛澤東能夠打敗蔣介石,他扶持中共獲得更多地盤和更強大的武裝,為的是獲得在聯合政府內更有利的地位。這与他在歐洲的方針也是一致的。
他几乎是強迫毛參加聯合政府,重慶談判就是一個典型事例。毛澤東是不情愿的,但又不得不聽從斯大林的指示。后來他耿耿于怀一生的“斯大林不准革命”,就是指的這半年時間內中共服從“和平民主新階段”差一點放下武裝進入聯合政府。而斯大林1948年承認錯誤,也同樣是為這個階段給毛施加壓力,強迫他与蔣介石合作。
美國始終在一相情愿地撮合中國的聯合,還在日本投降之前,美國對駐華軍事部門的限制是:“美國部隊和物資不得用于對抗中國人,除非用作保護美國人的生命財產。”1945年8月10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訓令魏德邁:“不得損害美國的基本原則即不支持中國的中央政府進行自相殘殺的內戰”。這條訓令明确美國的原則是不允許任何支持蔣介石政府進行自相殘殺的內戰。
馬歇爾在1945年12月下旬到中國來調停,為了給馬歇爾調停以支持,杜魯門總統于12月15日發表美國對華政策:美國和聯合國承認中華民國政府是中國惟一合法政府,是達到統一中國目標之恰當机构﹔但美國深知這個政府是“一党政府”,如果把這個政府的基礎擴大,容納國內其他政党,即將推進中國的和平、團結和民主改革。美國政府主張由中國國內各主要政治党派的代表舉行國民會議,從而商定辦法使之在中國國民政府得享公平有效的代表權。美國無意干涉中國內政,完成中國政治團結所必要的詳細步驟,應由中國人民自行決定。杜魯門還給馬歇爾提供了一個誘餌:美國愿意提供5億美元的貸款,衹有一個條件,必須成立一個聯合政府來接受和使用這筆貸款。
如果說,在1945年8月以前毛澤東還處于弱勢,美國以壓蔣和談尚有一線希望的話,在蘇聯暗中幫助下,不但有了足以裝備百萬大軍的武器彈葯,還已經在東北站穩了腳跟的毛澤東就根本不可能再有任何希望了。奇怪的是,以如此巨大數額的軍火支持中共的蘇聯,從來沒有人說它在挑動中國內戰!無論如何,美國援助的還是合法政府,蘇聯援助的是叛亂勢力﹔援助合法政府的在挑動內戰,援助叛亂勢力的反倒在維護和平了?
馬歇爾調停被說成是幫助國軍吃掉共軍,更不知從何說起。12月20日馬歇爾抵上海,剛進入國泰飯店,就給魏德邁閱讀的美國政府指示綱要:“你的使命是使中國的各派對抗力量,即國民党、共產党和知識分子三派達成和解,實現聯合。須說服他們,為了將來治理中國和中國人民,一定要聯合組成統一的政府机關。”常駐中國的魏德邁明确告知馬歇爾,這是無法完成的使命。國民党決不肯讓出一絲一毫的權力﹔而聽命于莫斯科的共產党決心要奪取全部權力。“他們永遠合不到一起來。那個指示行不通。”因此分歧,馬歇爾与他的老部下魏德邁長久以來形成的親密關系到此結束。
22日馬歇爾抵重慶,23日周恩來等即前往拜訪﹔毛、蔣、馬成為三方最高決策人。決定成立軍調部執行處,通過共產党提議:國民党放棄對赤峰、多倫的要求,仍由共軍占領﹔共產党同意國軍幵進東北接收主權﹔立即停戰并停止一切軍事調動。1月10日國共雙方簽署《關于停止國內軍事沖突、恢复交通的命令和聲明》与《關于停止國內軍事沖突的協議》并分別發布停戰令,毛親自簽署了《中共中央關于停止國內軍事沖突的通告》,同意整編全部中國軍隊。需要說明的是,這個協議允許國軍“為重建中國主權的目的”繼續進駐東北。
中共中央1月21日給重慶代表團、27日給東北局的指示都解釋了這樣做的理由源于蘇聯的壓力。因為蘇聯要求在東北“無論如何不要作戰”,否則將引起“把美國部隊引進滿洲的极大危險。”這樣做的好處是獲得“一定的合法地位”,承認中共在東北的實際占領地區,最后將實行“民主選舉”。确實,周恩來1月17日轉給毛的蘇共中央意見:中共不應想蘇維埃化,應決心停止內戰,并取得蔣同意進行民主化。中共如再不停戰,美國空軍會壓下來,要對美國有足夠估計。
在美、蘇兩國的壓力之下,國共合作現出一片曙光。毛澤東要求蘇聯、英國都參与調解,但斯大林拒絕參加。毛澤東在這一段時間內心情是不舒暢的,于是他稱病告假,讓劉少奇与周恩來主持中央工作。于是這個“和平民主新階段”后來成為劉少奇的主要罪狀之一。其實毛始終決策著中央的重大舉措,2月1日,通過周恩來向蔣傳達他關于軍党分立、長期合作的意見,并表示愿意親自參加聯合政府。
馬歇爾提出整編方案:中華民國政府主席蔣介石為國家最高統帥,統率海、陸、空三軍﹔全國陸軍編為60個師,其中20個歸中共領導﹔海軍、空軍均接受中共部隊,不少于總兵力的30%。按馬歇爾的方案,中共控制的軍隊將占三分之一,而且進入從未有過的海、空軍。蔣介石勃然大怒,竟然破口大罵。經他修改過的方案共軍衹占五分之一,而且沒有海、空軍的份額。不過這個方案也于1946年1月31日政治協商會議以《關于軍事問題的協議》通過了。
馬歇爾主張按照軍隊化的原則,主張混編國共雙方的軍隊成立國家的國防軍。毛于2月6日复電周恩來:“馬歇爾所提主張按西方民主制度改變中國軍隊制度及軍人思想的辦法,對破壞國民党及許多軍隊的原系統是徹底的,但事實上今天行不通,可原則上贊成他的意見。”經過11天的爭吵,周恩來、張治中、馬歇爾還是于2月25日簽署了《關于軍隊整編及統編中共部隊為國軍之基本方案》。該草簽的方案規定:全國陸軍編為108個師,每個師不超過14000人﹔其中中共軍隊為18個師,分駐華北、華中、東北等地。中共軍隊除整編者外,還可以以保安隊形式存在。
毛澤東2月9日對美聯社記者發表談話:“馬歇爾特使促成中國停止內戰,推進團結、和平与民主,其功殊不可沒。”3月4日,馬歇爾抵延安,受到毛澤東為首的各界熱烈歡迎。毛在宴會上致詞夸贊馬歇爾道:“一句話,就是幫助中國和平、民主、團結、統一,中國人民感謝各位的努力,中共也感謝各位是努力,并准備一切努力來做這些事。中美合作萬歲,國共合作萬歲,全國人民合作萬歲!”3月11日馬歇爾回美國述職并張羅因和平而給的貸款,并組織美國軍事顧問來華充任整編國共軍隊軍官的教官。
其實無論蔣介石還是毛澤東,都暗自盤算消滅對方,對于美國所期盼建立的民主中國他倆都毫無興趣。之所以事情能進展到這個地步,完全因為美國和蘇聯分別施加的壓力所致。
其實真正在中國挑動內戰的正是斯大林。他在《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中正式承諾,把中國東北交給民國政府接收。但實際上卻要求八路軍改稱“東北人民自治軍”接管沈陽乃至東北全境。毛澤東在重慶拜會蘇聯駐華大使彼得羅夫時,該大使告誡:“在東北衹能做,不能說,絕不要提東北自治与不准國民党派兵事,給美蔣借口,使蘇聯處于困難地位。”1945年9月14日,蘇軍駐東北司令馬林諾夫遵照莫斯科的指示派衛斯別夫(其他文電又譯為貝魯羅索夫中校)赴延安,并接彭真、陳云等回到東北。造成國共爭奪東北的局面。僅馬歇爾調停告一段落時,1946年2月13日,即毛澤東夸贊馬調停之第四天,共軍即進攻秀水河的國軍,殲滅五個營。
中國的內戰是世界東西方局勢趨向緊張的直接結果。在二戰結束以后,斯大林強迫毛澤東、美國緊逼蔣介石,國共雙方出現了短暫的緩和。時間從1945年8月中旬到1946年3月上旬。毛澤東說斯大林“不准革命”正是這個時期。這個“不准革命”中,斯大林并沒有忘記對中共的扶持,恰恰相反,他給予中共前所未有的大規模軍火和物資援助,以及積极主動的擴張地盤的要求和援助。2月9日斯大林發表莫斯科選民大會上的演說,要与資本主義決戰拉幵冷戰序幕之后,他幵始考慮建立社會主義陣營。首先是要建立共產党國際組織,替代已經取消了的第三國際。下旬,斯大林命令東北蘇軍通知中共東北局:過去蘇聯顧慮世界和平,態度較軟。其實第三次世界大戰打不起來,完全可以強硬些。強烈要求中共調集更多部隊進東北,以便趁蘇軍撤退之机与國民党爭奪東北。3月8日,蘇軍突然撤出撫順、吉林,將政權交給中共接收。9日,蘇軍代表通知東北局,沈陽蘇軍將于13日撤退,希望中共占領,沈陽以南也將不向國民党移交,一切蘇軍撤退地區,中共可以自由破壞。當時主持中央工作的周恩來、劉少奇均指示東北局,沈陽至哈爾濱沿途蘇軍撤退我們都不要去占領,讓國民党去接收。但蘇軍已交我接收的安東、通化、延吉等地,我不能讓。這其實也是毛澤東13日電周恩來時的指示:“國軍可以接收沈陽至哈爾濱之長春路上各城市。”
蘇軍代表對此表示反對。他們詢問:你們為什么對美國如此客气?為什么允許國民党派五個軍到東北來?并強調:凡蘇軍撤退之地,包括沈陽、四平,中共均可“放手大打”,也希望放手大打,而長春以北,如哈爾濱等地,則應堅決控制,不讓國民党進兵。甚至撫順、營口等地也應力爭雙方都不駐兵。
蘇聯意見的改變使毛澤東的病也好了。3月15日毛致電周,并轉告東北局:“哈爾濱決不能讓國民党駐兵,撫順及營口要力爭雙方不駐兵。請在談判時注意不要答應國民党。”同日出席政治局會議,确定“以內戰代替世界大戰前途,至少是遲滯大戰的爆發。”16日致電周恩來:“若無政治上、軍事上、地盤上之交換條件并同時解決,我決不能讓出地方。”“過去讓彼占領錦州,現又讓其占領沈陽,即是履行協定,一切應到前方与前方將領去談。”批評周恩來。17日致電東北局并轉周恩來:“將整個中東路(包括哈市)讓我駐兵,永遠占住,不讓國民党進駐一兵一卒。”“請彭林速即布置一切,造成优勢,以利談判。”18日林彪攻克四平街,殲國軍三千人。20-25日周恩來回延安接受批評,要求他改變對美國的軟弱態度。
23日毛致電東北局及林彪:“你們應立即動手大破北宁路及沈陽附近之長春路,愈迅速愈廣泛愈好,遲則無用。同時立刻動員全軍在運動中及其立足未穩之時,堅決徹底殲消國民党進攻軍隊,愈多愈好,不惜重大傷亡(例如一萬至二萬人),求得大胜,以利談判与將來。”25日致電彭真、林彪:“美方急欲停戰,蔣方被迫亦不得不停戰。”“打一兩個好胜仗,以利談判和將來”。26日致電東北局并告周恩來、葉劍英:“美蔣急于停戰之目的在于使我不能進占哈、長、齊等市,解除反動武裝,而利于蔣方接防,請考慮推遲數日再在東北停戰協定上簽字。”28日致電彭真、林彪:“在蘇軍撤退后及可能條件下,我必須于數日內以敏捷手段殲滅長、哈、齊三市一切頑軍武裝,控制全市。對于國民党非武裝人員一律軟禁,但不得侮辱及殺害。”30日再次致電東北局,重申28日電令內容。往下毛澤東電文因篇幅原因略。有興趣者可以參閱《毛澤東軍事年譜》等著作。在這些文電里毛澤東自己已經道出:“美方急欲停戰”這一事實,与宣傳中“美國挑動內戰”完全相反。
3月22日夜(請注意本通知与毛23日電文及時間的“巧合”。),蘇聯大使通知國民党政府,蘇軍將于4月底前全部撤退完畢。同時蘇軍以瘟疫、交通不便等各种借口推延國民党軍隊沿長春路北進,以配合共軍破壞北宁路及沈陽附近的長春路,便利共軍迅速接防蘇軍撤退的各個城市及戰略要地。27日,在馬歇爾催促下,國共達成派遣停戰小組到東北調停的訓令,但其實已成一紙空文。29日,蘇軍通知東北局,蘇軍同意盡速撤退長春以便中共占領。4月上旬,蘇軍向中共移交北滿日軍武器庫,僅机槍就在萬挺以上,炮數千門。蘇軍要求中共派主力部隊控制長、哈、齊等市郊區,以便蘇軍撤出時順利奪取三市。并明确表示,希望中共堅持東北,使東北問題懸而不決,讓蔣介石、杜魯門雙方都不能達到目的。4月14日,蘇軍撤出長春,中共軍隊立即向城內國民党軍發動攻勢,首次使用坦克、大炮等重武器,19日完全占領該城。
4月18日,回美國述職的馬歇爾回到中國,他走以前的和平局面已經被“馬歇爾勾結蔣介石挑動內戰”攪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了!
從美國的利益需要出發,一個聯合政府是符合美國利益的。美國在全世界擴張的就是代議制民主制度,任何形式的獨裁或專制制度都不符合美國的利益。正因此,羅斯福總統要求蔣介石聯合中共實現中國的代議制聯合政府﹔杜魯門總統給中國的五億美元貸款的惟一條件就是給聯合政府。如果美國“扶蔣反共”,早在共產党更弱小的1943年,還往前,1941年1月便不會要挾蔣介石讓他容納共產党。
1946年6月26日,以蔣軍進攻中原解放區為標志,內戰爆發。7月29日,美國政府在馬歇爾建議下對華實施軍火禁運,宣傳中所稱美國給予國民党的9億戰爭剩余武器其實并非武器,衹是小型船衹、車輛、建材、空軍補給品、通訊器材。美國收款1.75億美元。8月,杜魯門總統給蔣介石本人發了措詞強烈的照會,斥責他對中國的自由派人士進行“凶殘的暗殺”,“使用武力、軍隊和祕密警察”來達到本党的目的。軍閥和反動政客在蔣介石中國所起的作用引起美國人民“极大的惡感”,如果蔣不能改變這种狀況,“美國輿論就不能以寬宏大量的態度對待貴國。”
美國并幵始撤退原來駐扎在中國的軍隊,從2.5萬人減少到1.2萬人。甚至在1946年7月底,美軍車隊在北平南部遭中共部隊襲擊,打死若干美國士兵,馬歇爾除了認為這是延安方面對美國的最終告別之外,并沒有借此事件發難。
6月13日、14日在美國參、眾兩院提出的《美國軍事援華法案》受到毛澤東等強烈反對,馬歇爾与國會領袖商量后,將其擱置。拖到8月第79屆國會結束自動成為廢案。馬歇爾還設法使《軍事使團法案》未獲議會通過。
于是在中國衹有1945年8月24日蔣介石通過宋子文向美國請求派出軍事顧問團。這個顧問團僅以幫助中國訓練軍隊和向蔣介石本人提供作戰意見為目的,后來增加了監督美國援助的軍用物資的使用情況的任務。這個顧問團限定編制915人,(陸軍750人,海軍165人。)除徐州裝甲學校和天水騎兵學校有少數教官之外,該顧問團被嚴禁參与長江以北的任何訓練活動。因此,《中國現代史詞典》、《民國史大詞典》等所謂“1948年底擴大到1萬人”,“指揮國民党軍進攻解放區”之類,毫無事實根据。至今沒有任何証人、証言或者書面証据証明美國軍人介入過任何戰斗。1948年11月,來日無多的蔣介石一反當年堅決拒絕史迪威調遣中國軍隊的態度,几次向美國呼吁,要求美國派遣高級軍官來華指揮中國軍隊。美國代理國務卿洛維特(Lovett)不客气地回答說,中國在遭受巨大挫折之后,要求美國政府接替指揮中國軍隊是毫無道理的。正相反,11月26日下令限期撤出顧問團所有人員。至1949年1月29日,美軍顧問團連同他們的家屬全部撤离中國。
由以上情況得知,美國政府在中國根本不存在扶持蔣介石挑動內戰的歷史事實。相反,美國一直企圖撮合國共兩党,痴迷于實現中國軍隊的統一,并使軍隊完全國家化﹔執著于實現代議制聯合政府﹔希望建立一個強大、獨立的中國以穩定亞洲局勢。美國的錯誤在于根本不了解中國,無論蔣介石或者毛澤東,都熱衷于專制与獨裁,根本不會買賬民主的代議制的。
毛澤東以意識形態的需要,必須反對帝國主義的頭子,因此,在貶損美國方面是不在乎有沒有事實根据的。一個典型的事例是:曾經長駐延安,与毛、周等中共領導私交甚好的美軍觀察組組長包瑞德上校。卻被毛澤東無端指控:1951年北京卻宣布破獲一個以包瑞德上校為首的美國特務團伙,企圖用迫擊炮轟炸天安門暗殺毛澤東。指揮操縱者就是在台灣的包瑞德上校。包瑞德說:“這种指控是臆造的,是毫無根据的。說真的,我這一生中從未策划過暗殺什么人,不管是為了公務還是別的什么”。后來北京向包瑞德表示了歉意。包瑞德說﹔“要不是有七個人被定罪,這本來是很可笑的。”衹是,相對于那些被處決的人來說,包瑞德還算幸運者。
因此,毛澤東扮演反美急先鋒的角色,首先是為了討好斯大林,后來則是為了意識形態的需要。因為美國确實是以強大的經濟以及軍事實力,阻止了這种意識形態的擴張。直至1970年代,毛澤東大力援助越南反美,阻止了越南方面對美國的和談建議的響應。到1973年,越南党和政府接受蘇聯建議,不顧中國的勸說以及大量增加援助的誘惑,自己決定同美國舉行巴黎和談。終于使美國撤軍,并很快就最后獲得解放南方的胜利。由此,越南共產党認定中共支持他們同美國打仗是別有用心,使越南蒙受不必要的重大犧牲和損失。而蘇聯才是越南的真正朋友。越共中央委員黃松1976年7月在瑞典對記者發表談話:“今天同蘇聯和睦對越南來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蘇聯強烈地希望削弱中國在世界這一部分的影響,這一點正好和越南的利益相吻合。”
這個講話發表的時候,毛澤東還活在人世。他肯定獲得了這個講話,也嘗到了拼命反美的苦果。直至今日,越南的政府和人民,對美國的好感遠胜于對中國的好感,這是毛澤東留給我們的遺產。衹有那些政治利益既得者和愚昧的孝子賢孫,才會閉著眼睛為老毛的反美政策叫好。他們并不理會這個政策對國家和民族帶來多少傷害。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