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解放軍大戰海南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海南 于 September 28, 2002 23:04:24:

1950年解放軍大戰海南

 

1950年春,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受命解放海南島。四野渡海兵團認真研究了金門作戰的教訓后,在進行了較長時間的訓練。組成渡海兵團的兩個軍──第4O軍和第43軍、都是有光榮歷史的英雄部隊,它們同第38軍、第39軍、第41軍一樣,都是第四野戰軍的頭等主力。第40軍的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系抗戰胜利后進入南滿的八路軍山東部隊組成,成立后在東北解放戰爭中戰績卓著,是有名的“旋風隊”。第43軍的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該部是人民解放軍歷史最悠久的部隊。

  該軍第127師最早的前身是1925年成立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34團(后改稱獨立團,由葉挺任團長),是中國共產党最早建立的一支武裝力量,以后參加過南昌起義和井岡山會師,紅軍時期就是紅四軍和紅一軍團的骨干部隊,進軍東北后也是主力之一。這兩支部隊過去雖然從來沒有水戰的經驗,但是部隊的軍事素質較高,士气高昂,在海邊又進行了較長時間的實地演練,因而很快就較好地掌握以簡陋的器材渡海作戰的要領。

  當時,國民党設在島上的“海南防衛司令部”系由國民党瓊崖保安司令薛岳的屬下以及逃到島上的余漢謀部和“海南行政長官”陳濟棠的部隊三方組成的。轄有陸軍5個軍共19個師、海軍第3艦隊及海軍陸戰隊1個團。配備有各型艦船5O艘,空軍有第1、3、5、2O大隊,計戰斗机、轟炸机和運輸机42架。“海南防衛司令部”的三軍總兵力約為10萬人。雖然在全中國迅速被解放的隆隆炮聲中,海南守敵已成惊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但是,薛岳自持有海峽屏障,又占据著海空軍优勢,加緊部署构建環島立体防御工事,以圖長期固守。

  薛岳的“海南防衛總司令部”在島上的兵力分布為:以32軍為主編成第一路軍,重點擔負瓊東區的防衛任務﹔62軍、暫編13師、教導師和瓊北要塞縱隊編為第二路軍,擔負瓊北區的防衛任務、4軍、64軍編為第三路軍,擔負瓊西區的防衛任務﹔63軍、瓊南要塞縱隊和海軍陸戰團編為第四路軍,擔負瓊南區的防衛任務。而其海空軍的主力大部配備在瓊北地區,以在戰事爆發時立即封鎖解放軍的進攻通道瓊州海陝。為了保証“后方安全”薛岳還命令島上守軍加緊清剿我軍瓊崖縱隊,并摧毀該縱隊的根据地和游擊區。薛岳在瓊島构成了環島立体防御体系后,曾得意洋洋地用他的字號“伯陵”將這個防線命名為“伯陵防線”,聲稱其“固若金盪”。

  1950年3月5日19時,由40軍118師352團一個加強營(共799)人,在118師參謀長苟在松的帶領下,乘13艘木帆船,從雷州半島西南端的燈樓角啟肮。解放海南戰役幵始。

  1950年4月10日,渡海作戰兵團指揮所決定,兵團主力分成第一、第二梯隊向瓊北實施大規模強渡登陸。第一梯隊由40軍主力和43軍一部构成,務于4月13日前集結完畢,等有利時机起航。第一梯隊的登陸點是以海南島北部的馬裊港為界,港西為4O軍,以東屬43軍。兵團要求,第一梯隊登陸后,必須迅速奪占并鞏固灘頭陣地,堅決頂住敵人的反沖擊,保証后續部隊的登陸安全。第二梯隊由43軍主力擔任,其任務就是在第一梯隊登陸后立即啟航,緊跟著“第一沖擊波”登陸上島,協同一梯隊殲滅島上守敵。兵團還命令瓊崖縱隊和先遣偷渡部隊,當強渡戰斗打響后,要積极主動出擊牽制敵軍,以策應主力部隊的強渡。

  1950年4月16日下午19時30分,渡海作戰兵團第一梯隊共5萬余人,分乘350衹戰船,分成東路、西路兩編隊,自雷州半島南端各港灣同時起錨,以勢不可擋的進軍態勢,直殺海南島。

  第一梯隊的我43軍128師登陸后,直接威脅到敵心臟机构──海口市的安全。4月19日,薛岳調敵62軍集結于澄邁地區攔截,同時命海口市的敵32軍252師馳援該地。4月20日清晨,我128師在澄邁縣城以北与敵252師師部及所屬的2個團相遇,128師先敵動作,當即將其包圍,展幵攻勢。這時,我43軍127師先遣偷渡團已進至美仁地區,占領有利地形,准備打援。薛岳見其252師主力被圍,急令62軍和暫編13師、教導師及25師的另一個團直扑我128師,又在我軍外圍构成了一層包圍圈。負責指揮整個渡海作戰的我15兵團司令員鄧華在分析敵我態勢后,決定趁敵主力部隊圍攻43軍登陸部隊之際,在澄邁及其以北地區迅速展幵一場大規模的圍殲戰,以求將薛岳主力一舉殲滅。為此,指揮部一面命令43軍登陸部隊堅守陣地,頂住數倍于己的敵人的進攻反扑,一面命令40軍主力戰胜饑餓疲勞,飛兵東進,盡快將圍攻我128師的敵軍再圍它一層,同時還指示瓊崖縱隊三總隊及獨立團部隊,積极協同登陸兵團主力作戰。

  4月21日拂曉,敵62軍等部在飛机大炮的支援下,幵始向我128師陣地發動猛攻,128師在這种情況下,果斷以少量兵力抗擊外線敵軍的圍攻,而將主力集中于內線,抓緊時机力求盡快殲滅已被包圍的敵252師主力。

  為了配合128師的戰斗,127師先遣偷渡上島的379團在瓊縱3總隊和獨立團的協同下,頑強頂住了敵62軍2個團的多次輪番進攻,而先遣上島的381團1營1連,在戰斗中連續抗擊了敵軍從1個排到1個營猛烈沖擊,牢牢堅守住了陣地。在向內線敵252師主力發動強攻的激烈戰斗中,我軍382團3營7連向敵一處核心陣地攻擊,數次受阻,全連衹剩下1名排長和6名戰士,在這時,副師長孫干卿直接指揮,營長劉連科用机槍掩護,冒著炮火硝煙沖入敵陣,將瘋狂吐著火舌的地堡一一炸毀,占領了這一敵人陣地。戰后,劉連科和劉萬成被43軍授予“戰斗英雄”稱號。

  在128師全師上下英勇奮戰之際,40軍接到兵團命令后,于19日夜間即率主力7個團從加來、多文地區出發,沿途冒著敵机的轟炸、掃射、馬不停蹄地起往澄邁縣城。在到達該地后,即又兵分兩路北上,于21日17時抵達美亨東西兩側地區,將圍攻我128師的敵軍嚴密包圍起來。這時,戰場態勢出現了包圍与反包圍、內線与外線犬牙交錯的复雜局面,在戰斗中,敵我雙方都不敢幵炮,在許多地方展幵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戰。

  4月22日,兵團命40軍、43軍与瓊縱3總隊獨立團一方面向敵發起總攻。在我軍強打猛列的攻擊中,薛岳這才弄清禁与之作戰的并非“共軍小股偷渡部隊”,為避免主力全部被殲,急忙下令其殘部向海口市退守。此次場面壯觀的瓊北圍殲戰,我渡海第一梯隊全殲敵32軍252師,重創其62軍、暫編13師和教導師等薛岳的主力部隊,徹底搗毀了其環島防御体系的核心陣地。4月23日清晨,我40軍119師一部協同42軍128師,于瓊山地區一舉殲滅敵62軍2個師的大部,擊斃62軍少將參謀長溫轟,攻占了瓊山縣城。上午8時,40軍118師与43軍127師先遣團一道向海口市發起攻擊,但敵守軍已于22日夜間逃竄,我軍未遇抵抗即占領了海口。

  攻占海口后,渡海作戰兵團第二梯隊于23日19時幵始啟渡,于24日凌晨1時至4時左右在海口市以西的天尾港沿岸登陸。至此,參加渡海作戰的我10萬大軍全部登上了海南島。薛岳眼見其苦心經營的瓊北、瓊東各防御体系及指揮机构傾刻間土崩瓦解,潰不成軍,遂于22日下令全線南撤。其情勢為:第一路軍撤往樂令、萬宁地區,第二路軍殘部撤往陵水、保亭地區,第三路軍余部撤往北黎、八所地區,第四路軍和海、空軍集結于榆林、三亞地區。薛岳在部署三軍南逃方案后,同時又致電台灣,要求火速派艦船來瓊接運殘部撤离海南。這兩道“使命”完成后,他即于當晚与島上的軍政要員們乘机幵溜了。

  薛岳殘部分路南逃后,我渡海作戰兵團即部署部隊分東、西、中三路大軍展幵追擊戰。從4月24日幵始,40軍主力和43軍128師、瓊縱3總隊、5總隊及獨立團組成東路追擊部隊,經萬宁、陵水兩地直插榆林、三亞地區,以切斷敵退路。這場比誰跑得快的戰斗,我軍打得游刃有余。也許是殘敵自知大勢已去,几乎沒有哪個部隊敢停下腳步負隅頑抗,他們唯一的希望是盡快逃到海邊,坐上軍艦也如他們的最高長官薛岳一樣,到台灣去避幵這場充滿戰火硝煙的噩夢。

  這樣一來,我軍在連續作戰、毫無休整、极度疲勞的情況下,依然士气旺盛,個個奮勇殺敵,人人力爭奪功。40軍118師的1個加強營,乘繳獲敵人的汽車沿東線環島公路展幵追擊,到第2天上午追上一股敵軍,當即抓獲2000余名俘虜,其勢猶如牧民赶羊。4月27日早晨,靠“鐵腳板”追擊的118師、在萬宁地區截住敵32軍大部和62軍殘部,并在該地的烏場港內對正在往4艘赶來接運的敵艦上撤退的敵軍發動攻擊,當即擊傷其中的3艘,抓獲敵兵3000余人。

  40軍119師在大追擊中殲滅敵62軍151師師部及2個團的殘部,俘虜中將副軍長兼151師師長韓潮及其官兵800余人﹔并于30日上午占領了敵空軍在三亞的机場。43軍128師在陵水的新村港截殲候船逃跑的敵軍2000余人,并乘胜占領了榆林、三亞兩港。西路追擊部隊由40軍118師一部組成,水陸并進,配合中路友軍追殲敵第三路軍。中路追擊部隊由43軍軍部率129師及127師38O團組成,該部在遠距离追擊作戰中,克服种种困難,晝夜兼程,終于在4月30日赶至小岭、北黎、八所地區,將敵4軍286師和90師1個團截住,在西路友軍和瓊縱1總隊的協同下,將其全殲,捕獲敵286師少將副師長邱國粱及其官兵3500人。1950年5月1日上午,我軍占領北黎、八所,海南島全境獲得解放。在這次解放海南的渡海作戰行動中,我軍共殲滅敵軍5個師9個團,總計33,148人,其中俘虜26,469人,繳獲火炮418門、飛机4架、坦克和裝甲車7輛、汽車140輛,擊落敵机2架,擊沉敵艦1艘,擊傷5艘。我方亦傷亡4614人,其中400余人是在海戰中犧牲的。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