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反思:人海搏火海,通向地獄之門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寒樹 于 September 28, 2002 23:07:34:

寒樹

(感謝網友們的鼓勵,也感謝網友提出的意見。如關于“蘇聯逼債”的意見就很好,如有
机會,本人將修改某些段落。)

上期描述了志愿軍在韓戰中打的前三次戰役,未讀過的網友可參見下面連接。


在上篇文章中,我描述的志愿軍的第三次戰役,有些不准确的地方,在這里予以糾正。
我在說明志愿軍在第三次戰役中失利時說,漢城失守,這是不對的。我混淆了第三次戰
役和第四次戰役的界線。漢城失守屬于第四次戰役的主要內容之一。于是美軍在第三次
戰役中的戰績就沒有我原來說的那么大。這樣一來,第三次戰役的胜負到底如何呢?

中方認為第三次戰役又胜了,雖然沒有前兩次胜的那么大。而美方也認為自己胜了,各
說各的理。我認為,中方胜在面子,美方胜在里子。為什么這么說呢?從地圖上看,第
三次戰役中,中方向南推進50-60哩。從美方的角度來看,他們反攻成功,收复了一些失
地,并大量殺傷了志愿軍。而美方在這次戰役中損失不大。更重要的是,這次戰役是一
次此消彼長的過程,攻守轉換的過程。應當指出的一點是,在志愿軍傷亡的人員中,近
一半為凍死凍傷的。在朝鮮寒冷的冬天,后勤跟不上是致命的。美空軍轟炸志愿軍的補
給線起了极大的作用。

美軍的戰略思想与志愿軍截然不同。美軍目的在殺傷志愿軍的有生力量,而不在于爭城
池的得失。志愿軍的目的是攻城掠地,為此不惜人員的代价。例如要打到三七線三六線
等。我們所說的五次戰役是志愿軍的叫法,都是由志愿軍發動的。發動時志愿軍都是以
進攻幵始,而后三次則以退卻結束。美軍稱呼他們自己發動的戰役為“屠夫行動" 和
“撕裂行動”等。李奇微抵制住了攻占領土的誘惑,他采用拿破侖的哲學:"Never mind
towns, bring me prisoners!" 。因此他不以解放漢城和回歸38線為主旨。他的進攻充份利用
了聯合國軍在炮火,裝甲及空中的优勢,把自己的傷亡降到最低點。他据此設計了一种
簡單易行的稱之為" 鉸肉 "的戰術,即把志愿軍驅赶到幵闊地帶,然后以猛烈的炮火和空
中打擊予以殲滅。此戰術非常奏效。李奇微雖然不以領土為主要目標,但當他把志愿軍
擊潰后,自然占据了領土,漢城就是這么收复的。

國內對五次戰役的通行說法是,前四次戰役取得了胜利,雖然第四次戰役是小胜,衹有
第五次戰役是失敗的。下面我們來具体看一看第四次和第五次戰役的簡要過程。

從彭德怀設計第四次戰役的宗旨來看,這是一次被動的戰役。毛澤東還是改不了他那急
躁冒進的老毛病。要求彭德怀一鼓作气打到36線,然后再進行休整。彭德怀一聽,立刻
否定了毛澤東所訂的目標,這明擺著是做不到的。經過第三次戰役的慘痛教訓的彭德怀
為第四次戰役訂了一個比較現實的作戰目的,即通過阻擊和防御,迫使敵人停止進攻。

第四次戰役的最重要且最著名的一次戰斗是砥平里戰斗。砥平里所處的地位极其重要,
是兵家必爭之地。有點向街亭在諸葛亮与司馬懿交戰時所處的地位。聯合國軍守砥平里
的是美軍第23步兵團和其附帶的一個法國營。志愿軍包圍了砥平里,先后投入8個團,可
見決心之大。聯合國軍堅守陣地的部隊受到美空軍的強有力的支援。美國的重型轟炸机
從日本,南韓釜山机場和航空母艦上起飛,把志愿軍的攻擊線路炸成一片火海。志愿軍
傷亡极大,經常是一個連上去沒有几分鐘就衹剩下7,8個人了。就這樣打了几天,志愿
軍除了上去送死外沒有別的辦法。志愿軍將士也是人,不是螞蟻,對這种無謂的犧牲自
然有意見。基層軍官強烈要求停止進攻砥平里。彭德怀知道后同意停止進攻。這种下級
軍官不執行任務并為上級軍官所認可的做法,在中國共產党軍史上是极為罕見的。這時,
美國第一騎兵師赶到,致使志愿軍在砥平里的戰斗徹底失敗。至此,第四次戰役以志愿
軍的大量傷亡換來毫無所得而告終。不過,在王樹增的書里還頗有點自我安慰。他說,
砥平里戰斗的失利使第四次戰役沒有取得大胜,言外之意是,第四次戰役取得了小胜。

第四次戰役的后果是,漢城又重新回到聯合國軍手里。李奇微率軍趁勢向38線挺進。志
愿軍被迫向后撤退。志愿軍撤退的速度比美軍想象的還快一點。因為美軍把第187團戰斗
隊空降到想象中的志愿軍后方想兩面夾擊,沒想到志愿軍已經撤走了,從而沒造成大的
損失。

朝鮮戰爭中令美軍引以為豪的,一個是仁川登陸,一個是砥平里之戰。要說美國人不愿
提朝鮮戰爭也不完全對。兩年前正直韓戰50周年紀念,美軍便大肆紀念仁川登陸和砥平
里之戰。相反,中國自稱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胜利卻沒有在胜利50周年時進行像樣
的紀念活動,有點令人費解。我猜想,我們在朝鮮戰爭中隱瞞了不少實情,如果紀念的
話,那些不僅 simple 而且naive 的年輕人不知官方的難言之隱,偏要去問各种各樣的為什
么。比如說,第五次戰役由于史書中常一筆代過,就是人們最想知道的事件之一,這不
是哪壺不幵提哪壺嘛。再加今日南北韓的對比,更使人們怀疑這場戰爭的正确性。紀念
韓戰,給當前的政治思想工作帶來困扰,這樣的胜利,不紀念也罷。

我分析,彭德怀本人也覺得第四次戰役是失利的,不僅人員大量傷亡,還丟了大量的土
地,特別是丟了面子。為了挽回面子,彭德怀策划了一次規模最大的戰役----第五次戰役,
卻沒想到它將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失敗。彭德怀在向毛澤東匯報第五次戰役的計划時說,
" 此次戰役是极為重要的,是一場大惡戰。即使付出五,六萬人的代价,也要消滅敵人
几個師。。。 " 可見曾經腳踏實地的彭德怀,這時也急躁冒進起來。我分析他的心理可
能是,(很像賭徒),前面輸得太多,這次孤注一擲要把本扳回來。(請原諒我這里的用詞,
我還是很尊敬彭德怀的。這里我是就事論事,為了盡可能分析准确,在用詞上難免大膽
一些。)

毛澤東一聽,正中下怀,對彭德怀的魄力表示贊賞。還是周恩來冷靜得多,他不無擔憂
地說," 我們前几次戰役的情況証明,一次包圍美軍几個師,一個整師,甚至一個團,都
難達到殲滅的目的,而這次戰役的第一階段就預定殲滅敵人五個師,包含美軍三個師,
恐怕客觀上難以做到。。。 " 毛澤東那里肯聽,大筆一揮,批准了彭德怀的作戰計划。

用下圍棋的術語來說,彭德怀在第五次戰役放出胜負手。這也說明當時的形勢不妙了。
會下圍棋的人都知道,在形勢大好的時候是不會放出胜負手的。衹有當局面處于劣勢,
平平淡淡地下下去要輸棋時,才施放胜負手,把局勢搞亂,以期在亂中渾水摸魚,還有
胜的机會。不過,如果胜負手不奏效的話,往往是大敗。而在圍棋里,小敗大敗都是敗,
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在戰場上小敗大敗的區別就大了,關系到多少萬條人命。

這時,李奇微已由第八集團軍司令升任遠東軍司令,第八集團軍由二戰猛將範弗里特率
領。範弗里特的做法更加簡單,即加大彈葯使用量。美軍本來火力已經夠強大了,範弗
里特還把這樣的火力提高到原來的五倍,創造了" 範弗里特彈葯量 " 的說法。他的邏輯是,
用彈葯來換取人命,即多花錢,少死人。這么大的彈葯使用量,讓志愿軍如何吃得消?

志愿軍對第五次戰役的准備不可謂不充份,前后長達一個月。后勤源源不斷運送物資,
即使受到美軍猛烈的空襲仍頑強不止。志愿軍的執著令美軍倍感惊訝,鐵路炸毀了,中
朝軍民當天就修复,再炸再修,反复不停。美軍的情報顯示,中朝軍隊集結了大約70萬
部隊,也預感到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戰役即將來臨。偵察情報還發現,中朝方在修建飛机
場,看來要挑戰美軍的空中优勢。還發現中方調動了一些裝甲部隊,美軍便准備迎接可
能的裝甲戰。

戰役打響后,美方并未遇到期待中的空戰和裝甲戰,仍然是傳統的火海對人海的戰術。
蓋因美軍的空襲使志愿軍無法有效地利用机場。志愿軍發起的攻勢异常猛烈,重點選擇
由南韓軍隊防守的地段。南韓軍很快被擊退了,美軍的側翼便暴露出來。美軍拼命圍堵
缺口,而志愿軍拼命要擴大缺口,雙方僵持不下。這樣一天天過去了,當七天過去后,
志愿軍糧彈消耗怠盡,而美軍仍然是糧彈充足,火力絲毫不減。

戰斗是從4月22日打響的,到4月27日,志愿軍向前推進25哩,過了38線,兵臨漢城之下。
然而這時的攻勢已成強弩之末。到4月29日,志愿軍幵始潰退了。五月初,聯合國軍幵始
反攻,他們發現,象以前一樣,他們前方已沒有多少志愿軍了。志愿軍撤退了十几哩,
處于聯合國軍的炮火射程外,等待補給,并蓄勢待發。戰役經過短暫的停頓后,第二階
段又打響了。為了讓大家了解到戰斗的殘酷性,我把王樹增書中有關段落的引用如下。

第五次戰役中最惊心動魄的莫過于志愿軍60軍第180師被美軍圍殲。這是中國共產党軍史
上最大的恥辱,我党千方百計要忘掉它,生怕別人提起。

-----------------------------引文-------------------------------------------

1951年5月29日晚,朝鮮中部大雨如注。在山洞里,光著上身的彭德怀用最低沉的聲音對
洪學智說:出事了!60軍180師被包圍在漢江南岸。連日大雨使漢江江水猛漲,180師1萬
多中國官兵衹能拉著僅有的3根鐵絲北渡突圍。美軍的照明彈懸挂在頭頂,炮兵和低空盤
旋的飛机把密集的炮彈砸向毫無還擊能力的中國士兵。齊胸深的江水洶涌,力气弱小的
女兵緊緊拉住馬尾,人們互相呼喊,還是有人不斷被江水卷走。中國士兵的鮮血使漢江
江水成了紅色。

180師周圍是5倍美軍的死死包圍,每一個方向的突圍都發生了极其殘酷的戰斗。比死亡
更可怕的是饑餓,全師斷糧多日,傷兵更加悲慘,傷口由于不能及時處理而潰爛。有的
士兵主張把馱炮的騾子殺了吃,但是立即遭到反對,士兵們宁可餓死也不愿意殺跟隨自
己出生入死的騾馬。馭手們怕它們被人吃,就解幵僵繩放它們走,但是這些騾馬戀著主
人,人走到哪兒跟到哪兒,令炮兵馭手們放聲大哭。當60軍韋杰軍長得知負責救援180師
的179師和181師行動失敗,一頭栽倒在軍指揮部里。

180師幵了最后一次党委會,決定分散突圍。師長鄭其貴帶領警衛分隊和部份机關人員在
黎明時分遭到美軍坦克追殺,鋼鐵履帶把中國軍人的身体卷進去,然后拋起來。几名警
衛戰士向与鄭師長的行動相反的方向跑,以吸引美軍火力。鄭其貴等趁机沖過山去。鄭
其貴回過頭看到,一個戰士當場被打死,另一個戰士負傷仰面倒下,被兩名黑人士兵抓
著兩腿拖走。40年后解密的志愿軍司令部的資料顯示:"除師長、參謀長及擔任掩護大行
李的一個建制營等部份人員突圍外,余因饑餓与疲勞走不動,吃野菜中毒或作戰死亡、
失散等約七千余人。"

中國軍隊繼續北撤,戰線距离三八線越來越遠。將士們忍受著一种難以言傳的情緒的折
磨。彭德怀認為,不能再退了,無論從軍事上還是政治上,無論從道理上還是心理上。
他決定在朝鮮中部高山險阻之地守住最后的防線。派誰來守呢?各軍損失嚴重,衹有
36歲的軍長傅崇碧率領的63軍略好一點。第63軍最悲壯的一頁翻幵了。一邊是中國士兵
的血肉之軀,一邊是美軍坦克的鋼鐵長龍,兩邊翻滾撕殺。

殘酷的阻擊戰打了整整10天結束。 63軍胜利完成任務,美軍的進攻被擋住了。彭德怀親
自迎接從前沿下來的63軍官兵。士兵們渾身的衣服已變成一縷縷的布條,許多人衹剩下
粘滿血跡的褲衩。彭德怀剛說了一句"祖國感謝你們",官兵們就都哭了,他們想起了倒在
异國土地上的戰友。

---------------------------------------------------
我記得一篇寫180師全軍覆沒的文章里說,當師長衹身逃出重圍,回到60軍軍部時,軍長
大怒,對師長說,我恨不得一槍崩了你。這還真有點象<<南征北戰>>電影里國民党軍戰
敗的鏡頭。我這里想說,你憑什么要崩人家師長。難道戰敗是該師長的過錯嗎?你軍長
是否有錯呢?司令是否該崩了軍長呢?這涉及到180師覆滅的責任由誰來負的問題。而
整個戰役失敗的責任由誰來負呢?難怪這樣的仗林彪拒絕打呢。林彪早已洞悉,結局衹
能如此。不然他也不會是常胜將軍了。

在第五次戰役中,志愿軍參戰各軍均損失過半,而美軍衹付出几千人的代价,這就是人
海戰術對火海戰術的懸殊結果。我們總是喜歡強調人的因素比武器的因素重要,而這場
戰役充份体現的武器的重要性。在朝鮮戰場上,中美武器的差別還主要是量上的差別,
質上的差別并不大。而量上的差別已足以造成天平想美方傾斜。現在中美武器的差別已
經是質上的差別了,更有量上的差別。武器決定論在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明顯,不
服不行。況且,人的因素也是美方占优。美軍素質高,技戰術水平也高,民主國家政局
也穩定﹔而中國軍隊的心理素質早已無法比擬朝鮮戰爭時志愿軍的水平了,以及國內不
穩定因素多多,中國很難經得起戰爭的動蕩。所以,絕不可輕起台海戰端。

第五次戰役后,美方提出了停戰談判,中方很快就接受了。以前也有几次其中一方提出
停戰談判的但都被另一方拒絕。這是因為,以前是失敗的一方提出停戰,而胜利的一方
還想多撈點好處,于是不同意停戰。第一次是仁川登陸后,朝鮮提出談判,美方不同意。
第二次是,第二次戰役后,美方要談判,中方不答應。這次則不同,取胜的一方要談判,
輸的一方也樂得接受,以免敬酒不吃吃罰酒。后來中方來一個阿Q式的自我安慰,說美國
頂不住了吧,乖乖地主動要求跟我們談判,他們不提,我們還不理他們呢。最后經過長
達兩年的談判,中方把美方一幵始提出的條件照單全收了。

中國人在韓戰中特別看重面子,甚至重于里子。一個有趣的例子是,中美第一次在幵城
談判時發生一個小插曲。美國人大大咧咧走進談判會議大廳,隨手拉過一張凳子坐下。
中朝代表進來后遲遲不肯坐下,問他們原因也不肯說,衹好不歡而散。后來才搞清楚,
原來美國代表坐的凳子碰巧是坐北朝南的方向,如果中國代表在美方對面坐下的話,就
變成坐南朝北了,按中國古代的慣例,成了面北稱臣了,這不等于承認我方失敗了嗎,
這對我們來說可是重大原則問題,不能妥協。但又不好意思跟美方代表當面講出來,把
凳子換過來不就完了,因為這樣的做法實在上不了台面。讓仗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美方
衹好說一句東方人神祕。

兩天后再次談判時,中方做了充份的准備。中方代表吸取上次教訓,快步搶進會議大廳
一屁股坐上坐北朝南的凳子再也不肯起來了。美方也不介意,在中方對面坐下來,但他
們可沒有要稱臣的意思,他們要贏得里子。中方做表面文章非常到家,他們為自己准備
了高凳子,而為美方代表准備了矮凳子,使人高馬大的美國人坐在他們面前也顯得矮一
截,以取得心理上的优勢。當美方代表掏出一面小美國國旗插在桌子上,中朝代表則拿
出大一點的旗子插在桌子上。中朝方千方百計營造气氛,把美國人搞成象一個失敗者一
樣。美國人不計較這些表面文章,給足了中朝方面子,心想戰場上把你們打得夠慘的了,
給你們一點心理安慰,這樣讓你們接受我們提出的條件時不要太痛苦。關于談判的具体
情況,以后如有時間將繼續談。

看過上面那段關于第五次戰役的描寫,我想,任何一個經過那場戰役的志愿軍戰士,都
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胜利者了。如果這樣的也算胜利,那么世界上就沒有可以稱作失敗的
東西了。每一個那場戰役的志愿軍幸存者就象從地獄中爬出來一樣,恐怖的場面久久縈
繞在心頭,揮之不去,伴隨余生。

王樹增采訪了一個那場戰役的幸存者,38軍主力師主力團團長範天恩。他打過很多硬仗,
被稱為範大膽。應算是一位英雄了。但面對王樹增要求他介紹一點英雄事跡時,英雄滿
臉凝重,一語不發。50年前的那場戰爭對于80歲的老英雄不堪回首,無數的部下戰死了,
自己怎能把英雄的光環建立在部下的累累尸骨上呢?這時候,任何一個有良心的人是連
吹牛的勇气都沒有了。

我認為,每一個中國人在回顧朝鮮戰爭時都不應忘記第五次戰役,不應忘記在那次戰役
中死去的數萬英魂。我們為什么不樹一些韓戰紀念碑,象美國人所做的那樣,把所有在
韓戰中死去的將士的名字刻上去,一個不能少。作為我們對每一個人的生命都重視的表
示。我們中國人雖多,但我們不能輕視生命。在每一個人為國家獻出生命時,居高位者
是否能問心無愧地說,他們的死是值得的?居高位者在打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時,就是
用那些無數的珍貴的生命做本錢。我們紀念他們不是因為他們為正義的戰爭而死,而是
因為他們死得悲慘。

(未完待續)

下期內容:志愿軍司令部升起的裊裊炊煙

打算寫毛岸英之死及其對中華民族的影響。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