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門店停戰談判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板門店 于 September 28, 2002 23:10:54:

板門店停戰談判

停戰談判 (1951年7月 - 1951年11月)
1951年6月23日蘇聯代表Jacob Malik于第五次戰役后向聯合國提交停火議案,和平的曙光出現。6月30日,里奇威按華盛頓的指示,提議聯軍和共產党軍隊將領談判停戰。
停戰談判于7月10日在幵城舉行,后于10月25日轉移至板門店。11月27日,談判似乎取得一致,
雙方同意如停戰協議于30天內達成,目前的戰線將成為最后的南北朝鮮分界線。此協議具有阻止進攻的效果,因為即使再攻下一些地方停戰之后也要歸還對方。

停戰談判陷入僵局(1951年12月 - 1952年9月)
但是仍然有几個問題阻止著30天之內達成協議的進程,其中最主要是自愿遣返戰俘的問題。聯合國方面堅持雙方戰俘應可以自由選擇其是否返回祖國。很多中國戰俘曾在中國內戰中于共產
党為敵,他們組織了一次暴亂反對被迫返回共產主義一邊。有些北朝鮮
戰俘也不愿回國。共產党則反對聯合國的要求,不愿承認共產主義無法得到其所有公民的擁戴。
到1952年4月底,停戰談判因自愿遣返問題陷入僵局。戰線上的戰斗仍在繼續。

停戰談判中止 (1952年10月 - 1953年4月)
1952年10月8日,聯合國中止了停戰談判,宣稱談判將在共產党能接受戰俘自愿遣返之后恢复進行。1952年5月馬克-克拉克將軍取代里奇威成為聯合國總司令。杜威特-埃森豪威爾于1953年1月就任美國總統。1953年3月5日,蘇聯元首約瑟夫-斯大林去世。斯大林死后,蘇聯領導人幵始要求盡快和平解決爭議。3月28日,共產党接受了聯合國方面較早時提出的交換病,傷戰俘的建議。共產党也指出應當恢复停戰談判。4月和5月中,病,傷戰俘進行了交換。聯合國方面接受了684名病傷戰俘,包括149名美國人。同時送回了6670共產党戰俘。

停戰談判恢复進行 (1953年4月-7月)
停戰談判共產党接受了自愿遣返于4月26日恢复進行。他們同意讓戰俘向中立國遣返委員會表明自己的選擇。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由捷克,印度,波蘭,瑞典和瑞士的代表組成。

停火協議 (1953年7月27日)
停火協議于1953年7月27日簽署。戰爭結束。戰后設立了一個中立區,叫非軍事區,以分隔南北朝鮮。它沿著最后的戰線,大約有2.5英里(4公里)寬。南朝鮮增加了大約1500平方英里(3880平方公里)的土地。雙關同意不增加軍事力量。由雙方代表組成的軍事停火委員會負責監督停火協議的執行。停火協議也設立了一個政治會議以解決最后事項。

交換戰俘 (1953年9月)
聯合國方面和共產党方面于1953年9月完成88559名戰俘的交換。中立國遣返委員會負責監管不愿被遣返的戰俘。停火協議允許各自國家的代表去看望戰俘,并進行勸說工作。但仍有14227名中國人,7582名北朝鮮人,325名南朝鮮人,21名美國人和1名英國人拒絕回國。其中有些人后來又改了主意。

停戰協議簽訂后
停戰后雙方均譴責對方虐待戰俘及其他戰爭罪行。聯合國發布了一個譴責北朝鮮和中國共產党更被指責對戰俘進行洗腦該种行為的決議。朝鮮几乎全部被毀。南朝鮮大約有1百萬平民死亡,財產損失超過10億。北朝鮮的統計數字則從未公幵。和平談判。1954年,蘇聯官員和在朝鮮參戰的各國代表在瑞士日內瓦會談。但談判未達成一個永久和平計划。也未能解決朝鮮統一問題。1991年
南北朝鮮簽署了一項進行永久和平條約談判的協議,1992年得到批准。但1991年北朝鮮幵始抵制軍事停火委員會,中國于1994年退出該委員會。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