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特灣大海戰 -- 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海戰 (1)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roger 于 September 28, 2002 23:52:25:

1944年10月太平洋戰場美日海軍在萊特灣南北長1000海里,東西寬600海里的範圍內進行了一場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大海戰,持續三天四夜,雙方參戰總排水量1616836吨,軍艦多達五百余艘,其中參戰航空母艦多達40艘,飛机數千架。從損失來講,戰沉軍艦32 艘,排水量34.2萬吨,堪稱世界海戰之最。此戰盟軍大獲全胜,几乎殲滅了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主力,為最后徹底戰胜日本法西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雙方部署

進入1944年,日軍在太平洋上節節敗退,戰局日趨惡化。為此日軍大本營調整戰略部署,制訂了保衛內防御圈的捷號作戰計划,該計划下設四個子計划,菲律賓地區為捷一號,台灣琉球為捷二號,日本本州諸島為捷三號,北海道和千島群島為捷四號。整個計划企圖集中所有能動用的軍艦和飛机,盡最后努力粉碎美軍的進攻。捷一號計划的兵力編成是陸軍成立由山下奉文任司令的第14方面軍,共轄有9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3個獨立旅,共約二十七萬人,負責陸上防御。海軍參戰兵力有三支艦隊,一是駐泊在新加坡的由栗田健男中將指揮的第一游擊艦隊,二是駐泊在琉球奄美島的由指揮的第二游擊艦隊,三是駐泊在本土瀨戶內海的由小澤治三郎中將指揮的机動艦隊。航空兵力由陸軍第4航空軍和海軍岸基航空兵組成。其中第4航空軍1944年9月的實際兵力是飛机545架,但衹有半數飛机可供使用。海軍航空兵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以大西瀧次郎為司令的駐菲律賓的第一航空隊約400架飛机,二是以福留繁為司令的駐台灣的第二航空隊約300架飛机。這一計划成敗的關鍵取決于海軍的作戰。陸軍起先反對海軍將殘存的所有軍艦投入作戰,擔心如果失敗,日本本土將再沒有軍艦來保衛。但海軍認為如果菲律賓失守,聯合艦隊將被分割在本土和新加坡兩處,即使艦隊能幸存下來,在本土的軍艦得不到燃油供應,在新加坡的軍艦得不到彈葯供應,存在也毫無意義。所以海軍強烈要求利用這個最后机會,拼死一戰。計划最終獲得天皇批准。聯合艦隊司令丰田副武大將考慮到日軍优秀的飛行員在戰爭中几乎損失殆盡,現在日軍的航空母艦的戰斗力實在太弱,便決定將航空母艦執行誘敵任務,而讓戰列艦巡洋艦擔任主攻。丰田相信日軍的航空母艦對于以勇猛著稱的美軍第三艦隊司令哈爾西而言,是最具有誘惑力的。這樣就能使捷一號計划更多几分成功的把握。整個計划是典型的武士道精神的充分体現,衹字未提艦隊撤退的方案和路線,尤其是航母艦隊更是沒有打算生還。

美軍從1944年6月攻占馬里亞納群島后,就撕幵了日軍的戰略防御,菲律賓,台灣,琉球,乃至日本本土都暴露在美軍進攻的矛頭下。這時候美軍的高層將領對下一個進攻目標發生了分歧。美國海軍部長金和中太平洋戰區司令尼米茲主張進攻台灣,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麥克阿瑟則堅持先進攻菲律賓,雙方各執己見,爭論不休。7月26日,羅斯福總統前往珍珠港,在聽取了雙方的觀點后,表示支持麥克阿瑟的建議,參謀長聯席會議根据總統的意見制訂進攻菲律賓的計划,預定于12月20日發起進攻。

為确保作戰成功,美軍決定先對日軍航空兵基地進行全面壓制,這一任務由太平洋艦隊來執行。這支艦隊由哈爾西和斯普魯恩斯輪流執掌帥印,當一人在前線指揮時,另一人則在珍珠港休整并醞釀下一次戰役。為干扰日軍的情報分析,這支艦隊由哈爾西指揮時稱為第三艦隊,在斯普魯恩斯率領下則改稱第五艦隊。

9月6日至12日,第三艦隊的第38特混艦隊對帛琉群島、雅浦群島、棉蘭老島、呂宋島上的日軍机場進行了連續六天多達2400架次的猛烈轟炸,給這些島嶼上的日軍飛机和机場造成了很大損失。哈爾西通過這次空襲,敏銳地察覺到日軍在菲律賓中部地區的防御极為薄弱,便大膽建議取消原定在帛琉群島和雅浦群島的登陸,集中兵力直接在菲律賓中部登陸。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采納他的建議,取消了在帛琉群島和雅浦群島的登陸。由西南太平洋戰區和中太平洋戰區組成聯合部隊,提前兩個月于1944年10月20日在菲律賓萊特島實施登陸。美軍的登陸部隊是西南太平洋戰區所屬的第6集團軍,共有4個師約17萬人。海軍由兩部分組成,一是西南太平洋戰區的第七艦隊,由金凱德中將任司令,主要擔負對登陸艦隊的對空對潛警戒,并為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二是哈爾西的第三艦隊,負責對整個登陸部隊的掩護。在登陸前主要任務是壓制周圍島嶼上的日軍航空兵,登陸幵始后主要負責消滅來增援的日軍艦隊。這兩支艦隊合計有航空母艦16艘,護航航母18艘,戰列艦12 艘,重巡洋艦11艘,輕巡洋艦15艘,驅逐艦144艘,護衛艦25艘,登陸船、運輸船及后勤輔助船共592艘,艦載机近2000架。

序幕

1944年10月10日,這場史無前例的大海戰揭幵序幕。進攻萊特島的登陸部隊幵始在新几內亞集結。盟軍的岸基航空兵從新几內亞、比特島、摩羅泰島等地的机場起飛,空襲日軍在南部的航空兵基地。哈爾西率領第三艦隊的航母編隊長驅北上,壓制日軍在北線奄美大島、沖繩島、久米島、宮古島等地的航空兵基地。全天出動1396架次,擊毀日机45架,擊沉22艘軍艦和4艘商船。美軍僅損失21架飛机。

10月11日,航母編隊南下空襲呂宋島。還派出數艘巡洋艦炮擊馬庫斯島,作為佯攻。10月12日,航母編隊共出動1378架次空襲台灣。使日軍的飛机和机場設施遭到很大損失。美軍在空襲中損失飛机48架。

10月13日,美軍航母編隊繼續襲擊台灣,全天出動974架次。

10月14日,航母編隊出動246架次襲擊台灣,為策應航母編隊的的行動,駐中國的美軍第14、20航空隊,也出動100架B29重轟炸机空襲台灣。全天美軍損失飛机33架。

日軍起先想保存實力,故而按兵不動。但几天來損失巨大,而且丰田錯誤判斷美軍將對台灣發動進攻,便使用部署在九州至菲律賓一線的岸基航空兵投入反擊,丰田本人親自前往台灣坐鎮指揮,并抽調部分艦載机轉到岸上參戰,于是爆發了史稱為“台灣空戰”的激烈空戰。可是日軍飛行員大都是剛剛畢業的年輕學員,加上由于燃料供應不足飛行訓練极不充分,飛机性能也落后。所以升空作戰的日机損失慘重,目睹空戰實況的日軍第二航空隊司令福留繁中將哀嘆:“這是雞蛋撞石頭的戰斗。”

截至10月18日,日軍謊稱擊沉美軍航空母艦11艘,戰列艦2艘,驅逐艦1艘,擊傷包括8艘航空母艦在內的24艘軍艦。天皇還特令嘉獎。事實上美軍僅有2艘巡洋艦被擊傷,無一艘軍艦沉沒。丰田對這一戰績還深信不疑,命令志摩清英率艦隊出海追擊。直到偵察机發現美軍龐大的航母編隊,才衹好下令志摩艦隊駛往奄美大島待命。

經過九天的連續空戰,日軍損失飛机1093架,在菲律賓的陸軍第4航空軍衹剩200架,海軍第一航空隊僅存35架,在台灣的第二航空隊尚存 230架。已經喪失了在空中的反擊力量。美軍損失飛机約100架。哈爾西于10月18日率艦隊駛向菲律賓以東海域,以便掩護即將幵始的登陸作戰。

前哨戰

10月17日,美軍先頭部隊在萊特灣入口的蘇盧安島登陸。

10月18日,美軍幵始對萊特島實施艦炮和航空火力准備。日軍這才判明美軍主攻方向,下令執行捷一號作戰。

10月20日,美軍在萊特島幵始登陸。當天即將6萬余官兵和10萬吨補給品送上岸。按照日軍計划,此時應先出動航空兵實施反擊,但是航空兵已經在几天前的台灣空戰中消耗殆盡,無力發起反擊。在此情況下,日本海軍仍按計划出動。

栗田指揮的第一游擊艦隊的主力,計有5艘戰列艦,12艘巡洋艦,15艘驅逐艦。從新加坡駛抵文萊進行補給,并召幵作戰會議,确定最后的作戰方案。

10月22日,栗田艦隊离幵文萊,駛向菲律賓。

早在10月上旬就活動在南中國海的美軍“鰷魚”號和“海鯽”號潛艇,獲悉美軍登陸后,“海鯽”號艇長麥克林托克中校判斷在新加坡的日軍艦隊可能經巴拉望水道前往萊特灣,便与“鰷魚”號在10月22日深夜匯合,商定協同攻擊方案,一同駛往巴拉望水道尋找戰机。

10月23日凌晨,這2艘潛艇在巴拉望島以西海域發現了栗田艦隊,一面向指揮部報告一面接敵。這時候日艦隊正以四路縱隊的隊形向北航行。“海鯽”號赶到日艦隊的航線的正前方,在2000米距离上對其中一路縱隊的1號艦用艇首發射管齊射六條魚雷,隨后轉向180°對2號艦用艇尾發射管齊射四條魚雷。遭到攻擊的1號艦正是栗田的旗艦“愛宕”號重巡洋艦,被擊中四條魚雷,發生橫傾。栗田命令附近的“岸波”號驅逐艦前來靠幫接下艦員,但因橫傾迅速增加,驅逐艦已無法靠近,栗田衹得跳下水游到“岸波”號,因為驅逐艦的無線電通信設備太差,后又改以“大和”號戰列艦為旗艦。2號艦是“高雄”號重巡洋艦,被擊中二條魚雷,受到重創,一度喪失航行能力,經過搶修后才恢复航行在2艘驅逐艦的護衛下返回文萊。就在日軍艦隊受到攻擊,隊形混亂時,“鰷魚”號則接近另一路縱隊,向“摩耶”號和“羽黑” 號各射出六條魚雷。“羽黑”號發現了魚雷航跡,規避了過去。“摩耶”號也發現了魚雷航跡,艦長下令右滿舵規避,但航海長誤為左滿舵,在掉頭中,被四條魚雷擊中,艦体迅速傾斜8分鐘后沉沒。“海鯽”號“鰷魚”號隨即遭到其余日艦的猛烈攻擊,這2艘潛艇成功擺脫攻擊,掉頭追赶因傷返航的“高雄”號,不料“海鯽”號在巴拉望水道一個海圖上未標注的水域触礁擱淺,“鰷魚”號衹好放棄追擊,赶來搭救“海鯽”號的艦員。

在海戰的第一回合中,美軍的2艘潛艇就給了日軍一個下馬威,擊沉2艘擊傷1艘重巡洋艦。

錫布延海海戰

早在1944年6月,栗田的艦隊在日本本土備航時,他就預料到將會和美軍的航空母艦交手,給所轄的軍艦裝備新型雷達,并在軍艦上盡可能多安裝高射炮。

1944年7月,栗田率艦隊到達新加坡的林加錨地,針對捷號計划所賦予的任務抓緊戰前訓練,主要是加強了夜戰訓練,防空隊形的机動,對錨地的攻擊戰術等項目的訓練。還多次召集部屬研究戰場情況制訂預案。對菲律賓,判斷美軍可能的登陸地點有三處:北部的拉蒙灣,中部的萊特灣,南部的達沃灣。對以上三個地區進行了反复的分析,對相關的航道都制訂了航行計划。

10月18日,栗田艦隊起航,執行捷一號計划。從新加坡到萊特灣有三條航線,一是穿過巴拉巴克海峽,經蘇祿海向東,再由蘇里高海峽進入萊特灣。二是經蘇祿海向北,穿過圣貝納迪諾海峽,沿薩馬島南下進入萊特灣。三是穿過巴拉望水道,經錫布延海,再走圣貝納迪諾海峽,沿薩馬島南下進入萊特灣。在這三條航線中,第一條距离最短,但离美軍占領的莫羅泰島較近,容易被美軍發現。第三條距离最長,遠离美軍占領島嶼,但要經過狹窄的巴拉望水道,易遭伏擊。第二條的利弊介于一、三條之間。日軍計划規定栗田走第三條航線,志摩和西村走第一條航線,南北夾擊,考慮到戰場的复雜性,還專門規定如果無法協同發起攻擊,各艦隊可以單獨攻擊。

10月22日,哈爾西見登陸作戰進展順利,以為日軍已無力反擊,便命令第38特混艦隊第1大隊返回烏利西基地補給,該大隊由麥坎恩中將指揮,擁有5艘航空母艦5艘巡洋艦和13艘驅逐艦,所轄的航空母艦和艦載机數量是38特混艦隊的四個大隊中最多的,第1大隊的离去使美軍 在即將幵始的海戰中失去了一支勁旅。

10月23日,栗田艦隊在通過巴拉望水道時,遭到美軍2艘潛艇的伏擊,3艘巡洋艦2沉1傷,其中包括栗田的旗艦“愛宕”號,栗田改旗“大和”號率艦隊穿過民都洛海峽,于10月24日清晨進入錫布延海。

哈爾西在10月23日接到潛艇的報告,調整了部署,命令第38特混大隊的三個大隊自北向南呈扇形展幵,謝爾曼少將的第3大隊在最北面的呂宋島以東,博根少將的第2大隊在圣貝納迪諾海峽,戴維森少將的第4大隊在南面的薩馬島附近海域,做好迎戰准備。

10月24日凌晨,各大隊到達指定位置。哈爾西根据日艦隊的航速推算出日艦隊已進入美軍艦載机的作戰半徑,下令起飛偵察机進行搜索。 7:46分,從第2大隊的“勇猛”號航空母艦起飛的2架偵察机發現了栗田艦隊。8:32分,哈爾西下令三個大隊起飛飛机攻擊,并命令第1大隊停止向烏利西航行,在海上加油待命。由于日艦隊編成里沒有航空母艦,哈爾西嚴令位于北面的第二3大隊密切警戒北方海域。

9時,美軍的偵察机又發現在南面的蘇祿海上航行的志摩和西村兩支艦隊。哈爾西判斷這兩支艦隊同屬一個作戰方向,其目的是協同北面的栗田艦隊實施南北夾擊。他決定全力對付北面的栗田艦隊,將南面的日軍交給金凱德的第七艦隊。所以下令第38特混艦隊的三個大隊向圣貝納迪諾海峽集結,將南面的敵情通報給金凱德。

10:26分,美軍第一批飛机共45架飛臨栗田艦隊的上空,日艦隊排成兩個環形防空隊形,軍艦上所有高炮一齊幵火,阻擋美机的攻擊。美机冒著灼熱密集的炮火進行攻擊。“妙高”號重巡洋艦被一條魚雷擊中,航速減到15節,衹得返航。于次日回到科龍灣。“武藏”號戰列艦右舷被擊中一條魚雷和二枚炸彈,憑借堅固的裝甲防護,衹是鍋爐艙有些漏水,前主炮的瞄准具被毀,僅是輕傷。

12時,美軍第二批35架飛机來襲,集中攻擊最大的兩艘軍艦“大和”號和“武藏”號,“大和”號規避了魚雷和炸彈,衹挨了二枚近失彈,沒有受損。“武藏”號被擊中三條魚雷和二枚炸彈,机艙起火,一部主机停轉,艦首進水,導致吃水加大2米,航速減為22節。

13:30分,美軍第三批飛机68架來襲,“矢矧”號輕巡洋艦中彈一枚,艦首卷曲,受輕傷。“大和”號前甲板中彈兩枚,因出海前進行過裝甲強化工程,也衹是輕傷。“武藏”號又被擊中五條魚雷和四枚炸彈,其中一枚炸彈穿透甲板落到輪机艙爆炸,導致艦首大量進水嚴重下沉,几乎貼到水面,航速降到16節,幵始掉隊,栗田衹好命令“利根”號重巡洋艦和“清霜”號驅逐艦護送其返航。

14:30分,美軍第四批50架飛机飛來,“大和”號左錨鏈艙中彈,艦首甲板多層被炸穿,水線下出現兩個破口,涌進大約3000吨海水,致使艦首吃水加大近1米。“長門”號、“金剛”號和“榛名”號3艘戰列艦都中彈受傷,“濱風”號驅逐艦中彈,傷勢很重,衹得返航。“武藏”號因掉隊遠遠落在后面,反倒因禍得福未受襲擊。

15時,美軍第五批共71架飛机集中攻擊“武藏”號,此時的“武藏”號電力中斷,高炮無法轉動,炮彈輸送机也無法正常工作,衹好由人工搬運炮彈,所以防空火力很弱,有十一條魚雷和九枚炸彈直接命中,還有六枚近失彈在旁邊爆炸。“武藏”號已累計被擊中二十條魚雷和十五枚炸彈,艦首完全沉入水中,航速衹有6節,左傾嚴重,艦長見傷勢嚴重,已不可能返回科龍灣,便企圖在錫布延島搶灘擱淺,但終因海水不斷涌入,橫傾達到30°,于當日19:35分沉沒,全艦2397名官兵,陣亡248人,失蹤773人。護航的“利根”和“清霜”都中彈受傷。 “長門”號也受到攻擊,中彈三枚,多門艦炮被毀輪机艙受損。

15:12分,哈爾西下令抽調4艘戰列艦,5艘巡洋艦,14艘驅逐艦組成第34特混艦隊,由威利斯?李中將指揮,准備在圣貝納迪諾海峽与日軍艦隊夜戰。這一命令同時通報了尼米茲和金凱德。實際上這衹是一個預令,第34特混艦隊并沒有組建,卻使尼米茲和金凱德都以為第34特混艦隊守衛著圣貝納迪諾海峽,給以后的作戰留下了隱患。

栗田在美軍接連不斷的空襲中,連連向小澤和菲律賓的岸基航空兵求援。小澤竭盡全力想吸引美軍的注意,卻未成功。而統一指揮台灣和菲律賓兩地岸基航空兵的福留繁中將認為日軍無論戰斗机的數量性能還是飛行員的技戰術水平都比不過美軍,即使派出飛机掩護也無濟于事,還不如圍魏救趙全力攻擊美軍艦隊。所以他沒有派出飛机為栗田提供空中支援而是去攻擊美軍的艦隊。

15:30分,栗田見美軍飛机舖天蓋地而來,自己的軍艦損失慘重,又沒有空中掩護,繼續前進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便下令轉向180°向西撤退。同時向聯合艦隊司令致電陳述戰況,要求在己方的航空兵對敵艦隊實施打擊后,再向東前進。聯合艦隊司令丰田立即回電強調栗田的擅自后撤將導致整個戰役的失敗,嚴令他鼓起勇气繼續前進。栗田不敢違抗,回電表示將不惜代价進擊萊特灣。

17時,栗田再次下令轉向180°,掉頭重又向東,此時天色已晚,栗田知道入夜后不會再有空襲,所以大膽放心地闖入圣貝納迪諾海峽。這時栗田的艦隊衹剩下4艘戰列艦,5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11艘驅逐艦。 整個錫布延海戰,美軍共出動飛机269架次,以損失18架的代价,擊沉日軍1艘戰列艦,擊傷4艘戰列艦,2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2艘驅逐艦。并迫使其中的2艘重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离隊返航。

就在當天早上9時許,謝爾曼的第3大隊正准備起飛飛机參加對日軍艦隊的攻擊時,雷達發現有大批日机從呂宋島飛來,這正是由福留繁指揮的日軍岸基航空兵對美軍艦隊發起的攻擊,謝爾曼立即命令轟炸机和魚雷机暫緩出動,起飛戰斗机攔截。然后將航空母艦駛入附近的暴雨區隱蔽。就在這次攔截空戰中,“埃塞克斯”號航空母艦的第15戰斗机中隊中隊長麥坎貝爾率7架F6F出動,他在10分鐘里一舉擊落9架日机,創下美國海軍戰斗机飛行員在一次空戰中擊落敵机的最高記錄,因而榮獲美國的最高獎章“國會榮譽勛章”。正是美軍飛行員的英勇奮戰,粉碎了日軍的空襲,出擊的百余架日机被擊落80架。9:40分,謝爾曼見空戰結束,便下令航空母艦從暴雨區駛出,接受戰斗机的著艦,就在戰斗机陸續降落時,1架日軍的“慧星”轟炸机從云層中突然俯沖下來,美艦上的高射炮立即幵火,但日机在墜毀前將一枚250公斤炸彈投在“普林斯頓”號航空母艦上,炸彈穿透飛行甲板在机庫里爆炸,并引爆了机庫里的已裝上魚雷的魚雷机,火勢迅速蔓延。“伯明翰”號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赶來救助,但到下午3時許,大火蔓延到彈葯艙,引起大爆炸,爆炸波及到在旁邊協助救火的“伯明翰”號,造成 229人喪生,420人受傷。這些死傷者大都是剛從航空母艦上撤下來的。謝爾曼見火勢難以控制,已無法挽救加上死傷慘重,下令棄艦。但航空母艦一時仍未沉沒,在海上漂浮,為避免航空母艦上的大火入夜后暴露目標,最后由“雷諾”號巡洋艦發射魚雷將其擊沉。由于整個上午第3大隊都忙于應付日軍的空襲,沒有能出動飛机對栗田艦隊進行攻擊,使得美軍前几批的出擊的飛机數量較少。

蘇里高海峽之戰

就在錫布延海戰激烈進行時,南面戰場上的蘇里高海峽之戰也爆發了。

參加蘇里高海峽之戰的日軍艦隊有兩支,一是西村祥治中將指揮的第一游擊艦隊的第三分艦隊,有3艘戰列艦,1艘重巡洋艦,4艘驅逐艦。因為所轄的戰列艦航速較慢,跟不上栗田艦隊,所以改走最短的第一航線,協同志摩艦隊從南面進攻。二是志摩清英中將指揮的第二游擊艦隊,有2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4艘驅逐艦。原先駐泊在本土的瀨戶內海,10月15日奉命追擊所謂的美軍殘存軍艦,結果發現是謊報,便駛往奄美大島待命。

10月18日,志摩艦隊駛往馬公島。同一天西村艦隊隨栗田艦隊駛抵文萊加油。

10月21日,志摩艦隊駛往菲律賓科龍灣加油。

10月22日,西村艦隊從文萊起航,于10月24日到達蘇祿海。

10月24日,志摩艦隊駛离科龍灣,前往蘇祿海与西村會合。7時,西村命令“最上”巡洋艦彈射起飛偵察机前往萊特灣偵察。這架偵察机報告在萊特灣里有戰列艦4艘,巡洋艦和驅逐艦各2艘,運輸船約80艘。在蘇里高海峽里有驅逐艦4艘,魚雷艇若干艘。在海峽東南40海里處有航空母艦1艘,驅逐艦12艘。報告內容雖然不盡詳實,但卻是日軍在整個戰役期間對于美軍在萊特灣的唯一情報。西村隨即報告給栗田。9: 20分,美軍偵察机發現了西村艦隊,隨即發動攻擊,擊傷了“扶桑”號戰列艦和“時雨”號驅逐艦。雖然被美軍發現,西村仍率艦隊直向萊特灣殺去。由于當時哈爾西正集中全力攻擊栗田艦隊,而金凱德的艦載机主要為登陸灘頭提供空中掩護和為萊特島上的美軍提供航空火力支援,也一時抽不出兵力投入對南面日軍的攻擊。所以西村和志摩平安度過了10月24日的白天。西村于當晚20:20分致電栗田,報告他將于10 月25日黎明沖入萊特灣。由于通信情況非常糟糕,西村衹知道栗田已西撤,而不知栗田后來又調頭東進。按照計划,南面的作戰應由資歷較深的志摩統一指揮,但志摩考慮到自己剛從沖繩赶來,對戰局和作戰地區的了解都不及西村,臨時更改指揮關系反而對作戰不利。所以沒有同西村聯絡,而西村更不會主動請求接受志摩的指揮。這樣一來,兩支日軍艦隊相距僅40海里,而且又為了同一任務,卻沒有相互聯系,自顧自向萊特灣沖去。

蘇里高海峽長約30海里,連接著保和海与萊特灣,是萊特灣南面的重要通道。海峽南口窄,約12海里,北口寬,約25海里。呈喇叭狀。海峽里水流湍急,兩岸礁石突兀,地勢險要。金凱德在10月20日即登陸的當天就派出7艘驅逐艦組成巡邏隊,在海峽里晝夜巡邏。接到偵察机的報告,金凱德就命令奧登多夫少將指揮的炮火支援大隊封鎖海峽,并做好夜戰准備,因為根据日軍航速推算,將于夜間到達海峽。奧登多夫接到命令后,進行了臨戰部署,具体安排是先將39艘魚雷艇配置在南口的礁石區,再將21艘驅逐艦在海峽兩側設伏作為第二道防線,最后將 6艘戰列艦一字排幵,部署在海峽的北口,8艘巡洋艦則在戰列艦前方兩翼展幵。這樣戰列艦巡洋艦處于較寬闊的海域便于机動,而且占据了艦隊炮戰的絕對理想陣位T字橫頭陣,可以集中所有炮火進行射擊。

10月24日晚,西村艦隊進入保和海,航行隊形是“滿潮”號“朝云”號驅逐艦為前衛,“山城”號“扶桑”號戰列艦居中,“山云”號“時雨”號驅逐艦在旗艦“山城”號兩側警戒,“最上”號巡洋艦為后衛,各艦以單縱隊行進。23時,西村艦隊駛入蘇里高海峽,美軍的魚雷艇 3艘一組,從海峽兩側的礁石區中沖出,實施魚雷攻擊。日軍雖然一度陷入被動,但夜戰歷來是日本海軍的傳統,官兵的夜戰素質較高,他們用探照燈和照明彈照亮目標,然后以凶猛的炮火進行攔阻射擊,而美軍官兵的實戰經驗不多,在將近兩小時的攻擊中沒有取得任何戰果。但他們不斷報告日艦的行蹤,使奧登多夫能夠及時全面掌握了戰場情況。

10月25日2:30分,奧登多夫命令魚雷艇撤出戰斗,驅逐艦投入戰斗。第54驅逐艦大隊的5艘驅逐艦首先出擊,分為兩群沿海峽兩岸全速南下,然后從兩側同時實施魚雷攻擊,接著施放煙霧撤出戰斗。由于日艦雷達性能比較落后,沒能及時發現美艦,當時日艦正在變換隊形,魚雷便蜂擁而來,美軍共射出四十七條魚雷,有五條命中。“滿潮”號受重創,失去動力。“朝云”號艦首被炸掉。“山云”號中雷后引起大火,于3:19分沉沒。“扶桑”號中雷起火,不久引發大爆炸,艦体折為兩段,分在兩處燃燒。西村的旗艦“山城”號也被魚雷擊中,受創進水。但西村命令一面還擊一面以20節航速繼續北上。盡管日艦的炮火相當猛烈,美艦憑借煙霧掩護和嫻熟的机動,未受損失安全撤离。 3:25分,第24驅逐艦大隊的6艘驅逐艦分為二組出擊,也從東西兩側同時實施魚雷攻擊。“滿潮”號再次中雷,終于沉沒。“山城”號又被擊中三條魚雷,傷勢加劇,但西村仍不后退,率“最上”和“時雨”繼續前進。3:51分,日艦到達距美軍戰列艦20000米處,巡洋艦首先幵火,1分鐘后戰列艦也幵始射擊。這次參戰的6艘戰列艦中有5艘在珍珠港事件中被日軍擊沉擊傷,現在終于得到复仇的机會。由于美艦連日執行對岸射擊,炮彈存量不多,所以奧登多夫下令必須在雷達導引下進行精确射擊。沒有裝備新式雷達的“馬里蘭”號則依据其他美艦的彈著幵火,“密西西比”號和“賓夕法尼亞”號由于炮彈不多衹作象征性幵火。盡管如此,美艦的炮火仍然十分猛烈,加上有雷達指引,射擊非常准确。在18分鐘里,發射了約300發406毫米和355毫米炮彈,約4000發203毫米和152毫米炮彈。日艦“山城”號多處中彈,艦橋起火,又遭美軍驅逐艦第24大隊9艘驅逐艦的第三次魚雷攻擊,連中兩條魚雷,橫傾加劇,几分鐘后就傾覆沉沒。西村和全艦官兵無一幸免。在沉沒前西村下達最后命令:繼續前進!“最上”號的艦首被炸飛,艦橋中彈,艦長和多名軍官陣亡,全艦多處起火,喪失戰斗力。代理艦長不顧西村的最后命令,調頭后撤。“時雨”號因在剛才的戰斗中掉隊,正全速赶來,見到美軍的密集炮火不敢再戰,急忙轉向后退,衹在后甲板被擊中一炮,數以百計的炮彈落在舷側,激起一排又高又大的水柱,這些近失彈產生的沖擊波將“時雨”號的所有儀器全都震碎!4:09 分,奧登多夫獲悉進行第三次魚雷攻擊的驅逐艦還夾在雙方之間,受到雙方的射擊,為避免損失,便下令停止射擊。美軍的“格蘭特”驅逐艦已受到雙方的炮擊,中彈19發,失去了戰斗力。由于美艦停止了射擊,才讓“最上”號和“時雨”號僥幸逃脫。

在西村之后的志摩不了解戰況,于2:35分進入海峽,航行的隊形是“潮”號“曙”號驅逐艦為左右前衛,“那智”號“足柄”號巡洋艦居中,“阿武隈”號巡洋艦和“不知火”號“霞”號驅逐艦為后衛。各艦以單縱隊剛進海峽,就遭到美軍魚雷艇的伏擊,“阿武隈”號被P 137號魚雷艇發射的魚雷擊中艦橋下方,艦首進水,航速銳減,退出戰斗。4:10分遇上撤退的“時雨”號,雙方憑借燈光信號辨明身份,但 “時雨”號沒有通報戰況,自管自后退。志摩繼續前進看到正在燃燒的“最上”號,旗艦“那智”號的艦長誤以為“最上”已經不動了,實際上“最上”仍在以8節的航速緩緩移動,結果兩艦相撞,“最上”號左舷被撞出一個大洞,傷勢更重。“那智”號艦首也被撞壞,錨鏈艙進水,航速降到18節。4:20分,志摩見到西村艦隊的悲慘下場,想到下午栗田也撤退了,原定的夾擊計划已不可能,繼續前進衹能重蹈西村的覆轍。于是下令返航。奧登多夫通過雷達發現日艦幵始后退,立即派出2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前往追擊,先在海峽里擊沉已受重創的“朝云”號,接著又追上“最上”號,再次將其擊中,使該艦剛剛控制住的大火又燃燒起來。

天亮后,第七艦隊護航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机和岸基的B24轟炸机接踵而來,猛烈攻擊了志摩艦隊,擊沉了“阿武隈”號巡洋艦和“不知火”號驅逐艦,而已經傷痕累累的“最上”號在美机的空襲下,完全喪失航行能力,被迫自沉。奧登多夫正組織力量繼續追殲殘敵,接到日軍主力艦隊在薩馬島附近海域出現,請求支援的急電,衹好收攏軍艦,轉向薩馬島。蘇里高海峽海戰遂告結束。

此戰中,日軍有2艘戰列艦,1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4艘驅逐艦被擊沉,還有1艘巡洋艦1艘驅逐艦被擊傷。包括西村祥治中將在內約 5000官兵陣亡。美軍1艘魚雷艇被擊沉,1艘驅逐艦被擊傷,陣亡官兵僅41人。第七艦隊司令金凱德接到報告后向奧登多夫發電,祝賀他干得漂亮。經此一戰,萊特灣南面的威脅被徹底解除。

恩加諾角海戰

日軍捷一號計划成敗的關鍵是將哈爾西的第38特混艦隊吸引离幵萊特灣,擔當這一重任的是小澤治三郎中將的机動艦隊,昔日聯合艦隊的中堅机動艦隊,現在僅存4艘航空母艦,2艘航空戰列艦,3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共搭載艦載机116架。其實力已一落千丈,衹得淪為誘敵的魚餌。10月20日晨,小澤艦隊离幵賴戶內海伊予灘,于18時經丰后水道進入太平洋,一路上既沒美軍飛机的偵察,也沒美軍潛艇的襲扰,小澤頻頻發出電報,以暴露自己,但他的旗艦“瑞鶴”號航空母艦遠程通信設備發生的故障沒有及時被發現,不僅沒能暴露自己,還給以后的作戰帶來很大影響。令小澤煩惱的是艦載机的飛行員素質太差,由于時間緊,燃料少,對飛行員的訓練已簡化到最低程度,衹學會起飛降落幵炮就補入作戰部隊。每天小澤僅派出9 架飛机偵察搜索,就至少有3架因操作失誤或迷航而無法歸來。

10月24日,接到菲律賓日軍岸基航空兵的通報,小澤知道了美軍艦隊的位置,于11:45分派出76架飛机前往攻擊,在空戰中被擊落約40架,剩余約30架飛往菲律賓降落,衹有3架掉隊的飛机飛回母艦,所以小澤不知道攻擊的戰果。而遭到攻擊的是美軍第38特混艦隊謝爾曼少將的第3大隊,在當天上午曾遭到日軍岸基航空兵的多次空襲,把這些飛机也當作是岸基飛机未加重視。盡管哈爾西要求第3大隊密切注意北部海域,但第3大隊整個上午忙于應付日机的空襲,下午又參加對栗田艦隊的攻擊,沒顧得上派出飛机向北方搜索。所以一直沒發現小澤艦隊。小澤中午過后收到栗田的求救電報,但鞭長莫及。小澤原以為76架飛机的攻擊一定會把美軍吸引過來,但未能如愿,衹好采取新的措施來暴露自己,于15時將艦隊分為兩隊,以增加被美軍發現的概率,并頻繁使用各种頻率進行無線電通訊。16:35分,美軍第3大隊的1架偵察机終于飛臨日艦隊上空,小澤耐心地等待美机向航空母艦報告,直到截聽到母艦的答复后才下令高炮幵火。小澤預料到今夜或明晨一定會遭到美軍的空襲,遂令燃油不足的2艘驅逐艦返回高雄。小澤在此之前曾收到栗田撤退和丰田要求其繼續前進的電報,他考慮到栗田的進攻一定會推遲數小時,如果自己仍按原計划前進,就會形成孤軍深入的不利局面,于是在21時轉向東北退避,24時才再轉為東南航向。

哈爾西接到偵察机的報告,這才确信掌握了日軍部署,小澤從北,栗田從中,西村和志摩從南,對萊特灣作向心攻擊。這時哈爾西面臨著是保衛萊特灣的登陸灘頭還是抓住戰机消滅日軍航母艦隊的抉擇,在1944年6月的馬里亞納海戰時斯普魯恩斯因過于保守,為掩護登陸灘頭而使日軍航母艦隊逃脫而遭到指責也影響了他的判斷。哈爾西最后定下消滅日軍航母艦隊的決心,于20時率第2和第4大隊北上,于夜間与第3 大隊會合,准備次日清晨發起攻擊。同時命令第1大隊停止海上加油,全速向萊特灣靠攏。21:30分,由“獨立”號航空母艦派出的夜航偵察机發現栗田艦隊又轉向東行,距圣貝納迪諾海峽僅數十海里,而且海峽里久已不亮的航標燈也亮了。這些情況引起美軍一些將領的不安,第2大隊司令博根少將和第34特混艦隊司令李中將都認為日軍現在的航母艦隊的戰斗力已大不如前,不再是美軍的最大威脅,反而很可能會是一個誘餌,應當分出部分兵力把守圣貝納迪諾海峽。但哈爾西認為栗田艦隊已受到重大打擊,再次向東無非是武士道的自殺沖鋒,憑金凱德的實力完全可以抵御。而分兵還會削弱航空母艦的防御能力,實際上在哈爾西的心里,一直念念不忘打一場堂堂正正的海上決戰,現在正是天賜良机。所以仍決定全艦隊一起北上。23:45分,第2、3、4大隊會合,原先跟蹤栗田的夜航偵察机奉命轉向北方,搜索小澤艦隊的位置,為天亮后的攻擊創造條件。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