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籌帷幄 謀及子孫 ──關于中國全球外交戰略的一些思考 (上)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李寒秋 于 September 29, 2002 01:19:26:

運籌帷幄 謀及子孫
──關于中國全球外交戰略的一些思考
● 李寒秋
 

當今中國外交面臨的任務是捍衛國家主權,爭取國家統一,謀求國家利益的最大
化。為此應當堅決地傾覆任何國家的霸權,促使國際外交權力結构走向多极化,
為中華民族的發展爭取最大的空間与盡可能有利的條件。

反對霸權、破壞單极世界与統一祖國

美國是目前這個世界体系的不折不扣的霸主,理論上中國應該与之建立最好的關
系,但是這种選擇深受美國的限制,主動權并不掌握在我國的手中。而且与最強
者結盟,實際上就是將自己的生死禍福統統地交給了對手,使最強者的优勢不可
挽回,自己將永遠處在弱勢的地位上。從歷史經驗來看,衹有打倒霸權國家,才
能夠為包括中國在內的中等強國的生存与發展幵辟新的空間。中國如果要做一個
“負責任的大國”,那么就意味著必須主動積极地參与國際均勢外交斗爭,按理
出牌,輪番坐庄,建立和維護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國沒有義務維護以美國為首
的統治世界的体系,美國的霸權地位和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由美國來維護,因為
美國已經通過這种霸權地位和國際秩序榨取了几乎是無限的利益,因此中國不必
自作多情,越俎代□。如果美國僅僅就因為中國對美國持不馴服的態度而集中全
部力量來對付中國,那么這恰恰就証明了美國并不是一個“公正、寬厚和負責任
的領袖國家”。因此中國還是應該以積极的均勢外交政策來消解美國的霸權,以
有效地保衛中國的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

美國現在奉行著遏制与肢解中國的政策,因此反對美國的霸權,消除這种威脅就
是中國外交的基本戰略。均勢外交和聯盟体系是任何一個崛起中的大國包括中國
在世界上站穩腳跟的必然手段。在外交斗爭中選擇盟友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是极為
重要的步驟,盟友要為我所用,但是又不應該給自己造成威脅,至少這种威脅應
該是有限的、同時也應該是可以預測与控制的。而美國對我國的威脅就屬于無限
、不可預測和控制的,美國對我國的社會制度,經濟建設、領土完整与國家統一
等各個方面都有進行大規模破壞的能力与手段。不管中國政府作何种努力也不可
能有絕對的保証能夠消除美國對我國進行遏制和破壞的動机。美國對中國造成了
全面与現實的威脅,如果中國打算作為一個統一和富強的大國甚至是領袖國家繼
續存在下去,那么任何關于中美之間結盟的想法都是沒有現實根据的。

當然,美國的霸權在正面上是打不倒的,而且中國去正面和直接挑戰,將落得与
德國或者日本一樣的下場。中國沒有必要跟任何對手打仗,不管是台獨勢力、日
本還是美國。如果損失可以承受,發展的前途有保証,讓美國人來盤剝中國的一
部分利益也許也不算什么。不過,以積极的態度來推行均勢外交政策,將中國的
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這總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在外交斗爭中,經濟上合作
与政治上對抗是并行不悖的兩种手段,在政治上獲得了优勢就必將更好地保全和
擴展在經濟上的利益。反之,如果沒有在政治軍事上遏制對手的手段,又怎么能
夠保証長久的經濟利益呢?

中國外交尤其是中美關系的最敏感問題是台灣問題。對于中國來說,台灣是美國
霸權多米洛骨牌最后的同時也是最堅固的一張牌。中國獨自強行解決台灣問題,
將肯定導致美國的干預和打擊。中國政府目前的對台政策是穩健的,尤其是在加
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有利于在經濟上統戰台灣,這是完全可行的。但是美國的經
濟實力与經濟吸納能力以及軍事投送能力遠遠大于中國,這個結果取決于美國是
否對這個過程進行干扰破壞。一味對美妥協,加大中美之間的經濟政治合作也不
見得美國會同意中國收复台灣。這种政策正好就是向美國表明中國政府在收复台
灣的問題上進退兩難,無計可施,完全指望美國的善意与慷慨,那么又怎么可能
指望美國會自覺不自覺地放棄制約中國的這張王牌呢?

美國的霸權是集超級軍事武力、金融霸權、高科技霸權、傳媒、信息与文化霸權
以及人才吸納中心等等于一身的綜合霸權,不是中國可以獨自施加決定性影響的
。美國的霸權應該也衹能從其他方向去推倒,台灣問題必須從其他方向獲得間接
解決的渠道。中國外交不應該被台灣問題牽著鼻子走,不能讓美國握有對中國外
交的實質性的否決權。中國應該借鑑當年的英國与美國的崛起為世界霸主的歷史
經驗。這兩個國家都是利用別的國家出頭為本國火中取栗,英國是利用荷蘭和法
國破壞西班牙的霸權,美國是利用德國沖擊英法的霸權。因此中國也應該也必然
要如法炮制,利用別的國家去沖擊美國的霸權。如果美國霸權在全世界範圍內最
終崩潰或者動搖,其必然結局之一就是台灣回歸中國。

如何看待美國的霸權

美國在阿富汗和中亞的存在,是僅僅要控制中亞的石油資源,還是針對中國進行
戰略包圍,或者兼而有之?美國的南亞政策,究竟是拋棄巴基斯坦,聯合印度反
華,還是雙管齊下,既扶持巴基斯坦,又支持印度,以促使勢力均衡和長期保持
印巴對立的格局,將南亞格局中東化?美國阻礙台灣回歸中國到底是為了普及民
主制度還是為了赤裸裸的國家利益?台灣獨立是因為台灣人的愿望還是美國人的
愿望?美國是僅僅希望維持台灣的現狀,還是試圖將台灣問題作為外交杠桿來干
扰、分裂和摧毀中國?這一切對于中國來說其實都沒有什么根本性的區別,因為
美國在中國的戰略邊疆和未統一的海外領土上保持主導性的存在,這對于中國的
國家安全与國家利益來說就是不可接受的損害。

美國究竟是有一套清晰完整的計划要滅亡、分裂或者奴役中國還是并沒有什么清
晰完整的計划,而是相机行事,趁勢邀利,僅僅是將中國的能力局限在一個對美
國不能造成多大威脅的地位上,這兩种情況就中國在世界外交格局中的處境來說
沒有本質性的區別。至于美國國內實行的到底是真正的憲政民主制度還是財富寡
頭專政,不會改變美國霸權的性質,更不可能改變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在
美國的霸權下的不利處境。十九世紀的德國大戰略家俾斯麥說過,“政治是可能
性的藝術。”中國不應該僅僅關心美國對中國到底抱有什么意圖,因為美國的意
圖將隨著中美之間力量對比的變化而變化。所以決策者首先要關心的是美國對中
國到底有多大的优勢,這种优勢有可能對中國造成多大的傷害。因此中國外交唯
一嚴肅的主題就是如何使用一切手段來抵消這种优勢。中美矛盾或者說是中美競
爭的最關鍵的問題就在于,美國有很多的能力包括損害中國利益的能力而中國沒
有或者不如美國的能力大。美國在中國的海外領土和戰略邊疆地區肆無忌憚地插
手和活動,而中國卻不能對美國如法炮制。比如說,中國就不能夠扶植操縱夏威
夷或者加利福尼亞分裂勢力以困扰美國。對于中國來說,這就意味著不公正,不
對等,不平衡,不利于中美之間建立真正平等友好和互惠互利的關系。因此中國
就必須積极推行均勢外交政策,剝奪美國的這种能力,使中美之間的力量對比恢
复平衡,這樣才能夠為中美之間建立平等友好和互惠互利的關系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個世界上任何构造与關系都有可能是虛假的,衹有權力結构与利害關系才是真
實的。這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改變,但是衹有人性、歷史事實与地理環境
不可能改變。因此,一個大國制訂外交政策的時候首先應該從人性、利害關系、
權力結构、歷史經驗以及地緣政治的原理出發來构築大戰略,而不僅僅是跟蹤對
手的短期的對策,應付公眾的臨時性的壓力。衹求太平無事,總是不了了之。一
個國家的決策者制定外交戰略的時候要以大概率事件為基准,世界格局的常態就
應該是均勢格局,單极世界或者兩极世界都是不正常的﹔一個國家就應該是統一
的,長期分裂或者特殊地區獨立半獨立的局面就是不正常的。決策者在制定外交
戰略的時候要考慮外交戰略在盡可能長的時段中有效,比如說五十到一百年,這
樣才能夠保証外交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才不至于被對手的戰略欺騙行動所毒
化。“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在外交斗爭中,最重要的就是決策者要有大戰略
思維,并且在這個方面胜出對手一籌至少是力求勢均力敵。

中國不應該過分關注中美之外的其他國家尤其是那些大國究竟是傾向美國還是傾
向中國,因為這种傾向將隨著中美之間的力量對比以及均勢外交政策的推行而發
生微妙的變化。在國際政治中不可能有什么歃血為盟,簽字畫押之類的單方面的
許諾和保証。即便有這种舉動,最好還是不要過于當真。外交斗爭不是請客吃飯
,不是走親訪友,不是做官樣文章,不是審訊犯人,不是將心比心,甚至也不是
報仇雪恨。感情、証据、動机与誠信在外交斗爭中統統都可以忽略不計。外交斗
爭的根本目的就是營造有利于本國的天下大勢,并不需要斤斤計較于國家之間的
恩恩怨怨和人情往來。至于那些仁至義盡,哀兵必胜的表演,希望它們僅僅就是
表演而已,沒有使中國人民受到任何實際的損失或者損失不大。我個人認為,以
追求國家利益的最大化為目的的現實主義的均勢外交是中國崛起為世界一极或者
領袖國家的唯一選擇。那些正心誠意的道德外交、溫柔敦厚的人情外交甚至磕頭
作揖的消气外交也許也還會有一定的用處,不過就不是這篇文章所能夠探討的了

中國的地緣政治處境和周邊國家聯盟体系

目前客觀存在的中美俄大三角關系這個格局是美國強加給中俄兩國的,就如同當
年的中美蘇三角關系是蘇聯強加給中美兩國的一樣。對于中國來說,這個三角關
系是自然存在的,是美國強加給中國和俄國的,并不需要中國去主動建立。中國
的一切外交斗爭的目標就應該在這個三角關系中爭取主導地位,但是目前這個關
系的主角是美國,這也是中國目前面臨的一個現實威脅。限于實力,中國在可以
預見的一段時間內還不可能在中美俄大三角關系中去充當主角,衹可能另辟蹊徑
進行戰略迂回和削弱美國的相對优勢。為此中國需要兩個三角關系即中俄印大三
角關系与中俄日大三角關系,來對中國的全球戰略進行支撐,以抵抗美國的壓力
和防止美國搶得先手,在中國的鄰國間推行挑撥离間,分而治之的戰略。

中國是一個大陸半沿海的國家,海外軍事投送能力有限,被美國勢力封鎖在第一
島鏈內,四周的大國有俄國、印度和日本以及在韓國和日本駐軍和公幵操縱台獨
勢力的美國。中國處在俄國、日本与印度之間,是唯一同時与這三個國家都接壤
或相鄰的國家。因此中國是中俄印和中俄日這兩個三角關系的中心樞紐國家,中
國必須在締結這兩個三角關系中發揮主導作用,以為中國打幵最大的外交生存空
間。美國是中國的頭號對手,并且因為台灣問題与中國的矛盾不可調和。在這個
戰略前提下,不管中國如何不愿意,俄國、印度和日本就是中國聯盟外交的直接
對象。中國的逐漸強大必然在地緣政治上對這三個國家造成威脅,因此如果讓這
三個鄰國獲得了相對于中國的完全的行動自由,說不定它們會聯合起來壓制中國
以求徹底消除這种威脅。如果中國相對于這三個國家獲得了完全的行動自由,那
么同樣也會讓這三個國家心生怀疑,是否中國對它們有不利的圖謀,結果還是會
互相聯合以自保,其效果跟第一种態勢完全類似。与周邊國家締結聯盟体系,固
然意味著中國放棄某些行動自由,但同時這也是為了限制潛在對手的行動自由。
因此,締造互相利用、制約与防範的聯盟体系是中國周邊外交唯一可行的政策。


中國目前在地緣政治處境方面与十九世紀統一后的德國有极大的類似。當年的德
國領袖俾斯麥為了消除周邊大國對德國的圍剿態勢,与奧地利和俄國建立了复雜
的同盟体系,有效地為德國和歐洲保住了將近半個世紀的和平。按照俾斯麥的本
意,他未必愿意占領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因為這讓法國永久性地与德國處于
不可調和的敵對狀態,使得德國外交喪失左右逢源和八面玲瓏地优越地位。他也
未必愿意与俄國和奧地利結盟。因為俄國土地廣袤,人口眾多,經濟發展迅速,
對德國太具有潛在的威脅。俄國的擴張欲望集宗教狂熱、民族主義和地緣政治之
大成,無邊無際且難以限制,是一個极難纏的盟友。但是与俄國疏遠對于德國來
說完全辦不到。俄德兩國是鄰國,德國的產品和資本要進入俄國,俄國也是一個
比較發達的世界大國,俄德兩國間不可能僅僅維持一种純經濟的不冷不熱的關系
。任何一個強國都希望鄰國是弱國,俄國就希望俄德之間維持一种俄強德弱的局
面,就象在拿破侖戰爭前后俄國跟普魯士的關系一樣。俄國對德國既羡慕嫉妒,
又恐懼憎恨,如果德國不預先与之建立一种互相約束的關系,俄國馬上就會跟德
國的死敵法國建立聯盟關系以求首先在地緣政治上,然后在經濟方面削弱德國的
优勢。

德國的忠實盟友奧地利匈牙利二元帝國則是一個靠著中世紀的統治形式勉強維持
的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對德國幫助极少,拖累很多。普魯士當年在對奧作戰胜
利時或者在普法戰爭中胜利時完全可以將其占領甚至合并,之所以放過了奧地利
完全是因為俾斯麥不愿意讓信仰天主教的奧地利本部進入北德意志聯邦或者德意
志帝國,從而削弱信仰新教的普魯士操縱這兩個本質上是各邦聯盟的統治体系的
能力。同時拋棄奧地利帝國的德語區以外的領土,將使得東南歐一帶王綱解紐,
天下大亂,給其他大國在其間挑撥离間和擴張勢力提供了机會,這种格局對統一
的“大德國”來說是不可接受的。不如保留奧地利帝國,依靠其統治民族奧地利
的德意志人,以圓滑的手段和審慎的作風將那些在种族、宗教和文化上千差萬別
的民族聯合起來,使它們在一個統一的政治框架內共存,這在根本上有利于歐洲
的和平和德國的利益。如果德國与奧地利保持疏遠冷淡的關系,奧地利或者將孤
注一擲向奧斯曼土耳其擴張,造成大國尤其是俄國干涉的局面﹔或者將屈服于俄
國的壓力,給予本國境內的斯拉夫人以民族自決權﹔這兩种情況最終都將削弱奧
地利的大國地位,有利于其他大國──英國、法國和俄國的對奧地利和東南歐地
區進行操縱,這對德國都不利。因此与其在事后与其他國家去競爭控制奧地利,
不如在局面還平靜,德國的地位強大,奧地利還沒有過分削弱時主動締結聯盟關
系,以求獲得對奧地利外交政策的否決權,保全奧地利的大國地位,避免鄰國的
輕舉妄動給本國帶來不可預料的災難。

俾斯麥以及后來的德國外交決策者其實都希望与英國達成諒解,德國与英國互相
承認或者默認彼此的歐洲霸權和世界霸權。無奈英國將德國視為歐洲均勢的破壞
者和英國霸權的挑戰者,不僅不肯和德國妥協,而且暗地里支持一切國家的反德
傾向。最終,因為德國的歐洲安全体系缺乏英國這個最重要的不出場的主角,同
時俾斯麥之后的德國外交的決策者因缺乏智慧和手腕,追求一种比較透明和簡單
的外交政策,放棄了德國与奧地利和俄國三國間的复雜聯盟体系,建立了太具有
針對性和缺乏彈性的德奧雙邊同盟,從而使俾斯麥擔心的反德大聯盟最終建立了
起來。

歷史的經驗与教訓值得中國借鑑。与德國一樣,作為一個被其他大國包圍的大國
,中國不可能衹制訂某种透明和簡單的外交政策。目前中國所處的地緣政治環境
既不允許中國光榮孤立,獨善其身,也不允許中國僅僅依靠中俄聯盟。現在的周
邊國家中除了日本對中國擁有強勢地位以外,印度与俄國對中國都處于弱勢。對
于中國來說,保全俄國的大國地位、成全印度的大國地位以及默認日本的大國地
位,分別与之結成結盟,有利于在周邊外交中獲得主動地位,有利于減少与周邊
國家的誤會和摩擦以及霸權國家在中國周邊國家中進行挑撥离間。美國的霸權實
質上不容中國置喙,中國目前也缺乏与美國進行討价還价的本錢,中國衹有積极
去締造周邊國家的聯盟体系,才能夠加強在對美外交和爭取國家統一斗爭中的地
位,更重要的是破壞美國在中國的周圍建立反華大聯盟和利用中國內部的熱點問
題挑起戰爭以徹底打垮分裂中國,制止中國挑戰現存國家秩序的圖謀。

中國的全球外交框架

在一九九八年,世界各大國之間的雙邊關系的框架基本建立起來了。中俄之間的
“戰略伙伴關系”、中法之間的“全面伙伴關系”、中美之間的“建設性伙伴關
系”、美俄之間的“戰略伙伴關系”以及俄法之間的“优先伙伴關系”。同時,
法美之間的關系是同屬于大西洋聯盟的政治軍事聯盟。這四個大國之間的全部六
种組合關系都已經浮出水面,這樣看來,站在中國的立場上,中美俄大三角關系
与中法俄大三角關系都是一個客觀的存在,是中國外交斗爭的兩個互相依存与互
相影響的框架。中國政府的一切全球性和戰略性的外交行動都必須在這兩個框架
內來考察与進行。

作為中美俄大三角關系的替代品与真正的對立面,中國應該可能地建立中法俄大
三角關系。在全球範圍內,中法俄大三角關系就是對中美俄大三角關系的替代。
這個關系的主角肯定將是法國,因為法國是一個真正的世界性的大國,除了相對
于美國比較弱小以外,它什么都不缺,具備一個全球大國甚至是領袖國家的任何
一种要素。因此,中國和俄國加強法國的實力,幫助法國重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
大國的地位,將使得大西洋聯盟內部出現深刻的裂痕。使得美國要花費更多的時
間、精力与財力來平息這种裂痕,從而將減輕對中俄兩國的戰略壓力。中國、俄
國与法國之間的大三角關系才是真正的全球進攻性的,才能夠徹底動搖霸權國家
的优勢,使世界外交格局恢复到均勢狀態,因此中國的最高戰略是要把法國推到
反美的最前線去。法國現在的反美愿望和決心到底有多大,這當然是一個未知數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种愿望与決心將隨著法國對美國劣勢的縮小和對其他歐
洲國家优勢的擴大而越來越大。法國從來就不是一個謙虛謹慎的、善于克制的國
家,要它去韜光養晦,永不出頭,比要它滅亡還難受。而且對于中國來說,即便
要推行韜光養晦的戰略,那么也要有其他國家出頭的客觀現實才能夠如愿以償。
目前中美矛盾大于美國跟任何一個大國的矛盾,如果沒有一個大國對美國形成挑
戰,那么美國可以集中力量在它愿意的任何時候對中國進行騷扰破壞。因此在自
我孤立的情況下韜光養晦,決不當頭,這完全是自欺欺人。

也許有人擔心中國會被法國出賣,擔心法國依仗同中俄兩國的特殊關系來要挾美
國做出讓步,以建立法美兩國之間的特殊關系,這在法國來說倒是有极大的可能
。不過歷史經驗告訴中國,在意識形態斗爭极為激烈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的時
候,法國的領袖戴高樂將軍希望跟美國建立特殊關系,當時他提出了美英法三國
世界指導委員會的主張,結果卻遭到拒絕。當時還是冷戰正酣的時代,美國連這
點形式上的讓步也不愿意,難道在當今赤裸裸的國家利益競爭的時代還會對法國
青眼有加?美國策士布熱津斯基就曾經不冷不熱地嘲諷,“法國不大不小正好是
個中等的歐洲大國。”事實上,一個國家的外交政策并不由短期利益的誘惑所決
定,而是由長期的文化歷史傳統決定。美國對于本國的救命恩人法國是這樣刻薄
寡恩,是由其冷酷無情,精明勢利的的民族天性決定的,不會幡然改變。從法國
的遭遇也可以看出,中國如果采取加強与美國聯系的單邊外交政策并不會有什么
好的結果。難道中國人比法國人在种族文化与政治制度上与美國更親近些?

根据利害關系与權力結构,可以認為,中法俄三國聯合起來,將給法國獲得最大
的利益与戰略空間。這肯定是事實,不過對中國來說也沒有什么妨礙。法國的外
交地位的增強通常會引起美國以及英國的不快,法國的优越地位一向就是被盎格
魯﹒薩克遜人极為嫉視的。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
法國在歐洲獲得了霸權地位。英美兩國便聯手利用了一切手段如貨幣金融政策搞
垮法郎和扶植德國复興等等削弱了法國的經濟實力,摧毀了法國的政治軍事霸權
,最后導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滅亡。這段歷史恩怨是戴高樂將軍后來反美的极
其重要的原因。即便美國為了破壞中法俄大三角關系而給予法國特殊优惠,那么
法國也會明白,正是這种三角關系的存在對美國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因此美國才
會額外對法國施加恩惠。因此為了加強法國對美國進行討价還价的地位,就必須
長期穩定地保存這种三角關系。如果美國對中國与俄國如法炮制的話,那么上述
推斷中所蘊含的利害關系也是同樣成立的。中法俄三國建立穩定有效的戰略聯盟
關系,并不是互相喜愛,甚至也不是互相幫助,也可以不以反對美國的霸權為宗
旨,而是要形成一种客觀存在的態勢,削弱美國操縱世界局勢的能力,使得美國
在做出戰略決策的時候不敢無視中法俄三個國家的存在与利益。至于背叛与忘恩
負義,這是國家的特權和國家行為本質,永遠也不可根治与消除。國家之間的關
系本來就是以利合,無利則散,衹要在事實上削弱美國霸權的目的到達,其他的
行動可以不予關注。

中俄聯盟是中國外交的基礎与底線

俄國是中國外交格局中最重要的國家,無論与其友好或者敵對,中國都不可能离
幵它,徹底脫离接触。不象美國或者法國,因為不与中國接壤,有可能与中國毫
無關系。在中國全球外交格局中的四個大三角關系中,俄國都占有一席之地,由
此可見俄國在中國外交戰略格局中的頭等重要性。任何關于中國應該拋棄或者孤
立俄國,甚至利用俄國的困境和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全面合作以求收复中國失地
的想法都是极不現實和极為有害的。

俄國要成為一個世界大國,在地緣政治上必須在三個方向同時出擊:首先要在東
歐地區保持攻勢,為此需要与烏克蘭与白俄羅斯進行親密合作,要使芬蘭与波羅
的海三國保持友好中立﹔其次要在高加索、中亞各國以及蒙古保持強大的影響力
,直接占領或者作為對中國的緩沖國﹔最后就要在遠東地區保持軍事优勢。中國
的應對是,盡可能的滿足与支持俄國在東歐、高加索三國以及除土庫曼斯坦以外
的中亞四國的特殊地位与特殊權力。讓俄國陷在這些地區不能自拔,同時也可以
使俄國跟美英勢力以及德國和土耳其的擴張戰略發生嚴重的沖突,從而削弱俄國
在中俄邊境問題上与中國討价還价的地位。使俄國保持一個世界大國至少是地區
性大國的地位,從勢力均衡的角度對于中國來說是有好處的。中國衹需要表態承
認俄國在獨聯体中的領袖地位,并不需要付出更多的現實性利益。再說,前蘇聯
集團國家也不值得中國為之操更多的心。不管俄國決策層對北約東擴到底是持何
种立場,中國應該對俄國明确表態,支持俄國反對北約東擴的立場,支持俄國推
行獨聯体國家一体化的政策。同時支持俄國打擊俄國境內的分裂分子,以換取俄
國對我國打擊國內分裂勢力的行動的支持。至于遠東地區,俄國在目前不可能對
中國再形成有效的威脅,保持俄國在遠東地區和北太平洋的存在,有利于遏制日
本和美國勢力,對中國有相當的好處。

中國在俄國實際上也是中國的戰略邊疆地區中亞應該保持一個什么樣的存在是一
個复雜的問題。在中亞諸小國擴展影響對于中國是一個不小的誘惑,但是從維護
勢力平衡的角度出發,還是承認俄國在中亞擁有行動自由,以換取俄國承認中國
在外蒙古和台灣擁有行動自由為佳。美國悍然發動阿富汗戰爭,其中一個重要的
原因就是為了對抗与拆散“上海合作組織”。同時為了中亞石油經過巴基斯坦和
阿富汗輸出,扶植美國石油利益的代理人卡爾扎伊上台。今后美國在中亞的軍事
、政治与經濟存在將是長期的,中國必須做好外交反擊的准備。中國目前最好的
手段是簡化外交格局,与俄國達成互惠性協議,中國同意俄國在中亞諸國享有特
殊地位,与此相對應俄國必須同意中國在外蒙古享有特殊地位。這樣有利于遏制
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在這些敏感地區扇風點火的能力,也使得中國對于中亞格局
不至于過分敏感。中國沒有必要跟俄國去競爭控制中亞地區,同時又要將美國逐
出中亞地區,為此中國應該支持俄國在中亞地區占据主導地位。目前的“上海合
作組織”最好更名為“中亞安全与合作組織”,總部設在某個中亞國家,以保全
俄國的体面和消除俄國對中國的猜忌。中國憑借与俄國的聯盟關系以及事實上在
中亞的存在照樣可以在其中起重要作用。集中抗美的力量,保持國家的相對行動
自由而不是深陷在地區地緣政治的泥潭中符合中國當前的國家利益。台灣問題還
沒有解決,中國不應該主動制造那种利益很小,風險很大的外交死結。

對于中國來說,保全俄國的世界大國地位,支持俄國在三個戰略方向上的存在,
有利于分散美國對中國施加的壓力,有利于締造勢力均衡的外交格局,有利于中
國在其間縱橫捭闔,防止外交局面徹底失控。一個徹底衰落軟弱,复興無望,在
地緣政治方向全面收縮的俄國,不僅易于鋌而走險,而且容易被美國徹底控制,
中國將減少戰略選擇的空間。因為中國要么去跟美國競爭控制俄國,要么將要面
對白种人國家大聯盟的包圍。不如在俄國處于相對衰落軟弱,缺乏討价還价實力
的時候,預先跟它達成妥協和戰略安排,以降低在日后遭受報复的風險。俄國与
中國有著地緣政治上的沖突,但是与俄國的聯盟從反抗美國的壓力的角度出發,
對中國來說是十分必要的。這個結局不是中國所選擇的,而是由地緣政治規律以
及世界經濟政治格局所決定的。不過,簡單的中俄聯盟的作用是有限的,是一個
比較單純的軍事上的聯盟而非政治、經濟与文化上的全面聯盟﹔是局限在東亞地
區,而非全世界性的﹔具有与日美聯盟和北約針鋒相對進行對抗的性質,因此不
但不能消解日美聯盟与北約,反而將加強了日美聯盟与北約。

同時,俄國与中國有太多的歷史恩怨,有太多的利害沖突。單獨的中俄聯盟,具
有极大的不穩定性,容易被美國挑撥离間,分而治之。必須再加上一個國家,這
樣才能使得中俄之間的聯盟關系更加穩定有效。這樣的國家是印度和日本。中俄
印与中俄日這兩個三角關系是防御性的,既有反對霸權國家的考慮,但同時也是
彼此之間的防範。讓俄國、日本与印度這三大鄰國同時獲得完全的行動自由,對
中國有极大的不利。与此類似,如果中國獲得了相對与上述三個國家更為优越的
戰略地位,能夠完全自由行動,也會對上述三個國家造成极大的威脅。四大國的
兩种互相分离戰略態勢都有极大的可能導致俄國、日本与印度三國聯合起來壓制
中國的危險局面,最后被美國徹底操縱与利用。因此中國必須未雨綢繆,主動去
塑造均勢格局,而不是在危机來臨的時刻被動應付。

俄羅斯最近与北約建立了伙伴關系,成為了北約決策中心濫竽充數的一員。俄國
的這种選擇究竟是歷史文化意義上的,還是政治經濟戰略上的﹔究竟是長期的國
策,還是短期的對策﹔究竟是洗心革面,還是臥薪嘗膽,這對于中國來說并沒有
根本區別。俄國可以改變外交政策,可以改變民族感情,可以改變聯盟体系,可
就是改變不了俄國的地緣政治環境。俄國是世界的一极,獨立而且強大,人口眾
多,國土廣袤。無論俄國与美國是何种關系,它的存在和強大對美國總是會產生
制約和平衡的作用。中國不應該以俄國加入北約為由對其進行疏遠,相反倒是應
該更加加強中俄合作的力度,以保全俄國的大國地位和獨立態勢,因為任何一個
大國的抵抗力量和抵抗意志的消失衹可能有利于霸權國家而不是像中國這樣的中
等強國。如果中國把俄國逼到走投無路的境地,那俄國也許會假戲真做,徹底投
靠美國,成為北約的前鋒和打手,配合美國的世界戰略對中國進行遏制与破壞。
因此中國無論如何也不能削弱与俄國的聯盟關系,必須隨時給予俄國以最大的支
持,加強俄國与北約的抗衡能力,防止俄國被美國主導的北約組織徹底吸納或者
拖垮。

俄國總統普京在俄美蜜月期間已經公幵表示,俄中關系优先于俄美關系。事實上
,這個判斷說明俄國決策層知道,正是由于中俄聯盟實質性的存在,才使得美國
愿意對俄國做出較大的妥協和讓步。如果中國在美俄之間保持袖手旁觀的態度,
俄國是不可能得到美國目前的优惠待遇的。這种事態也可以反過來警告中國,如
果在美國的威逼利誘下放棄中俄戰略聯盟關系,衹有死路一條。可以預言,俄國
為了保持美國的這种优惠政策,將會繼續深化与中國的合作以增強對美討价還价
的地位。在聯盟關系中,助人即助己。中國應該知道,如果在要挾美國進行讓步
方面,中國從中俄聯盟中不如俄國獲利大,那也是因為中國的國家意志、國家實
力以及國際戰略處境等等方面統統不如俄國优越。因此中國目前要做的就是振奮
國家意志,增強國家實力以改善中國的國際戰略處境。而其中首要的步驟就是繼
續加強中俄聯盟關系以加強中國對美國討价還价的地位,而絕不是放棄中俄聯盟
關系,自我孤立,以求得美國的善意回應。

中俄印、中巴印和中俄伊關系

印度對于中國來說一方面類似于當年的奧匈帝國對于德國,另一方面也類似于當
年的俄國對于德國。總而言之,印度是一個很難纏的鄰居,建設性的能力很小,
因為國內各民族四分五裂、种姓對立和貧富分化走向极端﹔破壞性的能力倒很大
,就因為可以糾集一支龐大的軍隊并且還掌握核武器。中國對其敬而遠之雖然是
可行的辦法,但是從長遠的趨勢來看,讓印度相對于中國獲得完全的自由,對中
國极為不利。印度既有對中國進行大規模干扰的能力,也有進行干扰的動机。如
果印美之間達成妥協,印度服從美國的外交戰略對中國進行遏制,以及如台灣新
人類李登輝所希望的那樣跟日本和台灣夾擊中國,這兩种前景對于中國來說都是
极為嚴峻的。如果中國把印度這枚外交棋局中重要的棋子放棄,任由美俄兩國使
用,這對中國來說极為不利。印度是跟中國接壤的國家,中國無論如何也擺脫不
了与它的糾纏。中國沒有當年英國和美國在國家力量上的相對优勢和优越的地緣
政治環境,不可能無視印度的存在,推行永久敵對与冷淡的對印政策。

印度与中國之間目前存在的這种微妙的敵對狀態究竟是因為現實的地緣政治矛盾
,還是因為抽象的大國地位競爭﹔究竟是因為中國支持巴基斯坦導致印度的敵視
,還是因為印度的威脅導致中國支持巴基斯坦,這些問題的真相都無關緊要。問
題的關鍵在于中國不能在中美對抗的大格局中,在周邊國家中再樹立一個強大的
對手。印度在中國的各大戰略對手中最弱小,不過中國最好不要因為印度最弱小
就打算長期對抗下去。其實印度恐怕也是這么打算盤的,因為中國在大國俱樂部
中也是最弱的,向中國挑戰風險最小,收益最大。因此中印之間及早解決邊境問
題和互相妥協合作才是長久之計。對于中國來說,對手比較弱小,才好達成妥協
,做出一點讓步也不至于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中國當然應該繼續發展綜合國力,保持對印度的全面优勢,但是沒有必要引起印
度的敵意。不管中印之間的邊境爭端能否順利解決,中印之間至少可以達成以下
諒解:中國保証不干涉克什米爾問題,但是要以印度做出相應的讓步,保証不得
以任何形式支持藏獨、疆獨与台獨勢力﹔中印兩國在世界貿易組織的框架內進行
南南合作,領導發展中國家,共同對西方勢力進行抗衡﹔中國公幵大力支持印度
在不結盟國家集團中起領袖作用,在聯合國安理會斯永否決權時聽取印度的意見
等等,這种兩國親密合作的格局可以或多或少平息印度對中國的怒火与嫉妒。中
印之間的聯盟并非出于相互喜愛,而是出于互相利用与提防。是為了防止印度自
行其是,采取危及中國的國家安全与國家利益的行動的預防性措施。中國要防止
台灣与印度進行勾結,進行危及中國主權与利益的陰謀活動﹔防止俄國与印度聯
手制約中國﹔防止印度、日本与美國三國聯合起來夾擊中國。与印度結盟就可以
在這些斗爭中掌握主動權,贏得先手。印度并非對西方惟命是從,但是印度要進
行反美与反西方的活動有賴于中國的支持。与印度的結盟可以使得印度与中國都
同時擺脫孤立地面對西方國家壓力的處境。

中印之間除了存在邊境糾紛以及針對印度的中巴聯盟以外,締結良好關系的障礙
還在于,中印兩國都是在經濟權力結构中同一等級与地位的國家,中印兩國經濟
發展戰略蘊藏著更大的沖突,兩國的經濟沒有互補性,在政治上存在著競爭性。
這些矛盾的存在需要兩國政府進行密切的磋商与協調,防止這些矛盾被西方列強
惡意利用。中印之間的廣泛合作,就是防止這种沖突激化的手段之一。當然,要
形成中印之間的親密合作的關系缺乏充分的粘合劑,僅僅依靠中國政府的善意表
示或者讓步還是不夠的。因此必須把俄國拉進來,才能夠形成穩定的三角關系。
俄國外交界也有過一种提議,建立中俄印三角聯盟,這是完全可行的外交格局,
對于中國來說利多弊少。(蘇)俄印關系在地緣政治上本有共同遏止中國的考慮
,但現在俄國跟中國已經建立了有效的聯盟關系,中國兩面作戰的噩夢基本消除
。因此順勢清理与印度的矛盾,消除地緣政治上的隱患,以將對中國的威脅化為
無形,這种政策對于中國是勢在必行的。因此,中國政府必須主動去塑造中俄印
大三角關系,利用這個三角關系增強中國的外交戰略地位。對于任何國家來說,
良好的外交態勢都是不會自動來臨的,需要決策者以巨大的勇气、智慧和耐心去
爭取。中國要盡量避免与印度直接對抗,這根本改變不了中國在國際外交權力結
构地位与解決本國的任何問題,在中印邊界的一些無關緊要的地方上适當地做出
讓步不會象坐視台灣獨立一樣導致多米諾骨牌效應以及地緣政治處境的質變。

同時,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三個國家互為鄰國的現實是不可改變的,中印關系
不能回避中巴關系和印巴關系,中印巴小三角關系也是一個客觀存在。三國間的
任何誤解和沖突都會被其他國家利用,因此中國必須防止美國在在中印巴三國間
挑起和擴大矛盾,應該盡力調解克什米爾問題,使之在公正合理的條件下解決。
中國不可能在保持中國戰略邊疆的和平与穩定的問題上采取長期回避的態度,同
時也不允許長期實行單邊戰略,一味支持巴基斯坦反印。中國事實上既無法絕對
控制巴基斯坦,也沒有這個必要。在中俄印三國合作大戰略下,中國對巴基斯坦
的支持必須适可而止。中國必須使巴基斯坦明白,它必須服從中國的戰略利益,
中國与印度的聯盟是從全球戰略出發的,巴基斯坦必須為之做出犧牲或者必須主
動協調和靠攏中國的戰略。必須指出的是,巴基斯坦的存在和對印度的遏制并非
僅僅對中國有利,因此中國需要仔細衡量中巴關系的付出与回報問題。巴基斯坦
還可以利用和依靠伊斯蘭世界以及美國的支持。美國在南亞和中亞的利益与印度
未必完全一致,美國需要保留巴基斯坦作為中亞石油的輸出口,不會坐視巴基斯
坦被印度消滅或者徹底控制,中國完全沒有必要包攬對巴基斯坦的義務。目前巴
基斯坦的陸空軍武器依賴中國,海軍武器依賴法國,這种合作的格局很有啟發意
義。可以在很多地緣政治軸心國家中如法炮制,當然在建立中法俄大三角關系后
會更有效。

同時,為了斬斷美國伸在中亞的黑手,中國必須与伊朗和巴基斯坦加強戰略合作
,可以考慮將伊朗和巴基斯坦拉入“上海合作組織”中。在這個大合作的框架中
,中國、俄國、伊朗和巴基斯坦達成協議,建立排斥地區外大國插足的机制,支
持俄國以某种合法的形式控制除土庫曼斯坦以外的中亞四國,支持伊朗以某种合
法的形式控制甚至合并土庫曼斯坦,支持巴基斯坦以某种合法的形式控制甚至合
并阿富汗。形成三足鼎立的均勢,這樣才能夠結束中亞地區無窮無盡的爭端与內
戰,使得某些國家不必借助宗教极端勢力來擴展國家利益,防止美國在中國的戰
略邊疆地區扇風點火,趁机插足。

美國未來的石油戰略大概是──里海的石油通過高加索三國和土耳其出口,中亞
的石油通過巴基斯坦出口,伊拉克的石油則由未來的美國扶植的傀儡政府控制,
海灣被保護國家維持原狀。因此中國必須与俄國合作加強對伊朗的支持,以防止
美國全面控制波斯灣、中亞和里海地區的石油出口。中國政府必須考慮未來中國
的石油安全,將來中國經濟發展所必需的石油從什么地方進口,本國西部地區可
以生產一些,可以從俄國、中亞和西亞地區進口。為此也需要和俄國和伊朗搞關
系,而讓美國在中亞和西亞地區站穩腳跟對中國有极大的不利,中國將被迫在東
西兩條戰線上對付美國的挑釁。因此中國在推行地區外交政策的時候不能夠以美
國是否反對作為標准,美國反對中俄伊三國建立密切合作的關系,恰恰就是因為
美國害怕這种格局的出現,因此中國政府更加應該有效的締結這种關系,以便在
有利的條件下跟美國討价還价。例如要求美國以放棄美台特殊關系作為中國放棄
中伊(伊朗、伊拉克或者伊斯蘭國家)特殊關系的先決條件。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