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籌帷幄 謀及子孫 ──關于中國全球外交戰略的一些思考 (中)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李寒秋 于 September 29, 2002 01:19:58:

美國策士亨廷頓和布熱津斯基均擔心中國、俄國和伊朗會結成某种反美的同盟,
亨廷頓是從“文明的沖突”來著眼的,而布熱津斯基是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分析
的。站在中國的立場上來分析,這個小三角關系雖然用處有限,但是還是有相當
可用之處。首先是針對土耳其重溫大突厥帝國或者大突厥共同体的舊夢,斬斷土
耳其与中亞諸國和中國新疆地區分裂分子聯系。俄國和伊朗結成聯盟還有助于俄
國在高加索三國鞏固勢力範圍,從而有效地回擊土耳其的另一個擴張方向。中國
決不允許土耳其這种三流美國走狗國家也敢在中國的戰略邊疆擴展勢力甚至干涉
中國的國內問題,一定要把它徹底孤立。其次,中俄伊三角關系建立后有利于策
動建立建立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的伊斯蘭國家聯合陣線,把土耳其
赶出或者隔絕于伊斯蘭世界﹔俄國解決了后顧之憂后,可以利用東正教的關系跟
希腊合作把土耳其隔絕于歐洲之外,也可能動搖北約的團結与穩定﹔最后要說明
的是伊斯蘭教激進國家大聯合的這种格局也可以有效地反制美國和印度的擴張戰
略的。以上各种政策中國政府可以并行不悖,視情況集中力量在一個方向上取得
突破,以帶動在其他方向上的突破。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企圖,中國必須配合俄
國和法國盡全力阻止,以防止美國徹底控制中東地區。總而言之,中國不要指望
能夠置身事外,更要极力阻止俄國從這些地區撤退,從而導致美國全面控制這些
戰略地區的最壞結果。

中俄日、中美日和中美台關系

雖然日本目前被美國占領,總体上擺出了一付馴服無害的姿態,但是日本在將來
一定會成為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世界大國以及獲得核武裝和遠洋海軍,這是不可避
免的歷史趨勢。中國沒有什么決定的手段對這种趨勢進行阻擋,更不可能在這個
過程中占据主導地位。衹能夠因勢利導,小心翼翼地將日本擴張的矛頭引向別處
。中國的戰略目標應該是──日本如果要獲得解放,那么同時就要削弱日美同盟
,促使日美敵對,而非美日兩國在平等的基礎上更加緊密地聯合起來對付中國,
就像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格局一樣。例如在甲午戰爭中,美國希望通過与日
本的合作分享在朝鮮和中國東北的權益,于是就极力支持日本,共同對中國進行
訛詐。中俄日大三角關系的建立有待決策者去推動,但是中美日三角關系卻是一
個客觀存在。而且在這個三角關系中,美國占有絕對主動的地位。中日之間的任
何矛盾都有利于美國對中日兩國獲得和擴大戰略优勢。完全就是因為美日和美中
關系比中日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因此為了斬斷美日之間的這种曖昧關系,必須
預先營造好中俄日大三角關系的框架,在日本國家地位發生劇烈變化時刻,就可
以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而且不至于發生不可挽回的破壞性后果比如說一場世界
大戰。

如何使日本獲得解放,這是一個极為艱巨的問題。首先這直接關系到美國的勢力
。美國在日本与韓國駐軍,扶植台獨勢力,就是為了對付中國与俄國,而且日、
韓、台這三者之間本來就有互相制約与牽制的關,因此建立中俄日大三角關系在
技術上是最為困難的。日本外交界曾經向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戰略家韓德強先
生介紹,日本的策略是在“中國威脅論”的掩蓋下重新武裝,為此需要中國的密
切配合。對這种說法我將信將疑,因為這太小兒科了,怎么能夠蒙騙老奸巨猾的
盎格魯﹒薩克遜人?他們才是搞這种隱真示假詭計的專家。再說,中國如果要配
合的話,不造成极為威脅的態勢,恐怕就不會達到火候。但是一旦逼近了臨界值
,美國順水推舟,將計就計,恐怕到時候日本會假戲真做,真的和美國甚至加上
俄國來瓜分中國。因此中國如果要去主動給日本松綁,絕對是凶多吉少。

日本的強大与中國的崛起是一對矛盾,這种互動關系如何處理好是一個巨大的難
題。目前日本与美國的曖昧關系的存在,使得中國外交的作用深受限制。有利于
日本即有利于美國,不利于日本也有利于美國,完全就是因為美日之間的聯系比
中日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因此某些戰略家提出的中國与日本的聯盟恐怕是遙遙
無期。再說兩國之間的一些敏感問題与歷史恩怨還沒有徹底了斷,尤其是中日之
間的聯盟,太具有敏感性与針對性,首先是使俄國在東亞感到了孤立,美國也會
認為,中日聯盟是直接針對它而來的。

因此,中國對日外交不能夠孤立地進行,因為對日本的优惠過多,將使其得隴望
蜀,欲壑難填,何況日本并沒有能夠給予中國相稱的幫助。日本無論是采取對中
國不利的行動或者給予中國恩惠,都不可能繞過美國獨自進行。中日關系不可能
繞幵美國,現在的格局就是美日聯合對付中國或者可以說是美日聯盟抗衡中俄聯
盟,這并沒有什么出人意料之處。中國的對日外交方針應該是加大日美之間的矛
盾与裂痕,提供一個或多個外交框架,促使日本向獨立自主的戰略地位轉化。与
此同時,在多邊框架的基礎上与日本建立合作与諒解的關系。因為單獨与日本達
成協議困難太大,而且中日聯盟的种族色彩太過于強烈,將坐實“文明的沖突”
論或者“种族的沖突”論,將使得西方与東方的對抗出現不可挽回的局面。中日
之間的外交實質問題并不是有關感情和歷史糾紛,而是在于互惠互利的格局很難
建立起來,一旦成功地建立起來,又太具有排他性。中國實質上無法全面与獨自
利用与控制日本,衹能与之建立一种非敵非友的關系。這种格局早在元朝時就幵
始了,并非是新的發明創造。當時日本拒絕与其他亞洲國家一樣,向中國稱臣納
貢,由于數次渡海登陸作戰失敗,元朝政府最后衹得聽之任之。中日甲午戰爭以
來,日本為了實現統治世界東方的戰略,加緊對中國進行侵略。最終的格局還是
要以所謂的日中親善為誘餌,迫使中國加入以日本為主導的大東亞共榮圈中去。
在這個共榮圈中,除了偽滿洲國獨立以外,与早已形成的東亞文明圈政治秩序的
唯一的區別就是日本完全取代了中國的領袖位置。

最主要的,就是中日之間的聯盟本身太有局限性,日本的國土与資源有限,經濟
結构脆弱,過于依賴世界市場,沒有戰略回轉的空間。中日之間的經濟目前太具
有互補性了,日本与中國的聯盟如果不是形成高科技中心日本控制原材料供應地
中國的局面,就是形成中國經濟全面吸納日本經濟的格局。這种雙邊經濟合作的
格局最后總會使得日本或者中國喪失特殊作用,從而使中日之間的聯盟失去平衡
与針對性的意義。同時日本的經濟實力与發展前景都是有限的,如果清除那些經
濟泡沫,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不會超過目前總量的一半。中國、美國和俄國單獨
就可以成為一個權力中心,但是日本如果不占有大片殖民地,又沒有其他大國的
大力協助,是絕對不可能成為一個權力中心。當年的英日同盟是日本肆無忌憚地
在亞洲擴張并且進入世界大國行列的關鍵性因素,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美國在
華盛頓會議上极力拆散英日同盟是其攻擊馴服日本長期國家外交戰略的第一招。


對于中國來說,單獨的雙邊聯盟,無論是中日聯盟還是中俄聯盟,排斥性与針對
性都太強。尤其是俄國与日本,無論中國選擇誰,都有一方深受威脅与孤立。當
然,我們希望俄國与日本都极度衰落,對中國不构成任何威脅,也不值得中國去
利用它們。但是這种格局是不可能實現的,一旦變成現實還將造成巨大的危險。
主要是東北亞的戰略格局失去了平衡,將誘使中國無限制地擴張,或者中國的戰
略邊疆被美國和西方勢力徹底控制,上述兩种情況都將導致中國与美國勢力的直
接對抗,毫無緩沖与回旋的余地。而且日俄間的領土爭端還未得到解決,這直接
影響到中俄日大三角關系的成敗問題。雖然日本也可以在收复領土的宣傳下擴軍
備戰,但是這与宣傳中國威脅論一樣,難以哄騙繞過美國占領軍。最關鍵的是,
如果不是中日俄三國事先已經達成了默契,那么日本從美國的占領下解放出來的
局面就衹有很小的可能,而且衹可能是在完全有利于美國的方式下進行的,比如
說日美兩國在平等基礎上聯合共同統治韓國和台灣。在后一种態勢下日本獲得解
放,還有另一個危險,那就是日本和俄國离中國太近了,如果中國保持孤立的態
度,就會形成日俄之間的聯盟來對付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末期,因為無望
戰胜美國,日本當局希望跟蘇聯全面諒解,打算對蘇聯做出全面讓步,兩國締造
聯盟來抗衡盎格魯﹒薩克遜新老帝國的聯合統治),這樣就更有利于美國對中國
進行戰略訛詐。中國最終還是不可能在全面對抗中脫身,甚至有可能孤立無援,
這樣的做法對中國來說成本太高了。

對于中國來說,如果要在東北亞地區有效地排斥和抗衡美國的勢力,那么就不能
在日本与俄國之間去選擇其一,而孤立另一個,更不可能獨善其身,光榮孤立。
對于中國來說,最為理想的格局就是,在日本恢复全面的國家權力后,以統一的
朝鮮為支軸,中、俄、日三國締結一項共同維護朝鮮地區中立与獨立的條約,以
這個條約的框架內,東亞三強進行協調与溝通,這有助于減少誤會与沖突,同時
也將減少美國在東亞地區進行滲透和挑撥离間的空間。在這樣的格局中,日本就
不會失去它的重要性,既不會被閉鎖在一個狹小的格局內失去發展的余地,也不
至于在中日聯盟關系上受到過分的約束而喪失在全世界範圍內的行動自由。而目
前的最佳選擇就是,中國与俄國聯合對朝鮮進行經濟軍事合作和援助,以孤立美
國和韓國,誘導日本与朝鮮建立正常的國家關系。以削弱美日韓三國間的戰略聯
系。這是建立中俄日大三角關系的最現實有效的途徑。

綜合上述,為了避免中日之間維持太過于緊密的關系,避免日本對中國產生依賴
性或者相反中國對日本產生依賴性的局面。必須保持日本作為一個真正的世界大
國的地位,把它放到一個幵放式的框架中去,這樣中國便可以以利用日本与世界
其他國家的沖突來為中國的國家利益服務。如果日本在美國的默許和主導下獲得
解放,將使得中國的外交深受限制,這种態勢已經初露苗頭,今后將愈演愈烈。
今后日本為環波斯灣地區和中亞地區的能源而戰,有可能与印度加深合作﹔為保
証油路的暢通,也极有可能与美國甚至印度合作插手台灣和南沙問題。因此,不
管美國以及俄國是否真正默許日本解放,也不管日本能否如愿以償地獲得解放,
中國按照最理想的狀態,同時推動建立中俄印与中俄日大三角關系,既可以削弱
美國在東亞格局中的地位,也可以防範日本与印度勾結損害中國的利益。反正中
國既不應該成為日本擴張的犧牲品,也不要強出頭去制止日本的完全复興,以明
智的態度在現實的基礎上与日本和解,對于中國來說是必要和可行的。日本在將
來如果要從美國的占領下獲得最終解放,肯定是要借重中國的力量,同時利用中
國的三個大三角關系,尤其是要利用俄國和法國的力量。就象當年的英日同盟賦
予了日本世界大國的地位以及爭取到東亞權力中心的机遇一樣,在中國、法國和
俄國單獨或者共同的默許下,共同支持日本到北太平洋範圍內去恢复日本的在第
二次世界大戰前除中俄兩國領土以外的全部殖民地或者勢力範圍,甚至同意日本
占領夏威夷群島,讓日本与美國直接發生地緣政治上的沖突,這不是不可能的,
而且這种局面對于中國來說是求之不得的。

目前的中美台小三角關系也是一個客觀存在,台灣實質上享有一個國家的戰略地
位。統一台灣并不是一個內政問題,實質上已經是一個國際關系的問題。台灣問
題主要是牽涉到了中美關系,因為其他國家都沒有干涉台灣的實力尤其是動机。
台灣問題是美國的東亞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与此相連的還有朝鮮問題与日本問
題。美國在這兩個地方駐軍,使得其他國家想要利用美日矛盾与朝鮮民族主義勢
力來沖擊美國的世界霸權的构想的實現造成了极大的難度。這三個問題的解決与
中國的复興戰略密切相關,缺一不可。

某些學者認為,美國是出于提防中國顛覆美國霸權的考慮,以遏制中國實力的理
由來對台灣問題進行插手。因此,中國為了消除美國的疑慮,可以向美國保証在
統一后,中國不向台灣駐軍,甚至可以允許美國到台灣駐軍。這种看法雖然有一
定的道理以及有一定的操作性,但是并沒有擺正中國的國家利益,更沒有看清美
國的真實戰略意圖。如果美國不打算利用台灣來遏制中國,那么它就根本不需要
在台灣問題上表態。中國目前并不能對美國形成實質性的威脅,即便收回台灣,
也不可能導致力量對比的根本變化。如果美國要以控制台灣作為質物才能保証放
棄對中國的遏制態度,那么這個保証本身就是不成立的。這本身就是要中國放棄
大國地位,任其擺布。再說美國永久有效地控制台灣后,中國又有什么手段或者
能力永久保証美國一定會對華友好親善呢?現在的美國對台灣的實質上的控制才
是問題的關鍵,中國統一台灣,才能夠為中美關系在未來的改善奠定基礎。

布熱津斯基在《大棋局》一書中,极力鼓吹美國促成日韓和解,其用意恐怕是鼓
吹美國以某种可以接受和控制的方式恢复日本帝國,以恢复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
后和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前的美日合作主宰東亞,對抗中俄的外交格局。如果這樣
的話,未來的日本帝國將來肯定是要染指台灣,美國就可以坐山觀虎斗,在中美
日三角關系中處于絕對有利的地位,以更為巧妙的方式插手和利用台灣問題以遏
制困扰中國。因此中國必須馬上就幵始推動中俄日大三角關系的建立,在外交謀
略中著得先鞭,以在中美日和中美台三角關系中占据主導地位至少是避免极端不
利的局面的出現。如果中國政府在未來不顧美國的反對和干涉,打算強行解決台
灣問題,那么就必須与其他外交勢力尤其是日本建立有效的戰略合作關系,以孤
立和限制美國。衹有這樣才有可能將中國統一大業中的不利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

建立中法俄大三角關系才能夠真正動搖美國的霸權

中國為什么要与法國全面合作?其原因是法國是各大國中目前唯一有實力同時也
有充分的愿望与美國進行全面性競爭与對抗的國家。無論是在經濟、科技、文化
、語言、金融工具方面,法國都有巨大的實力,雖然法國目前對美國在任何一個
領域內都處于劣勢,但是衹要中國以及其他關鍵性的國家如俄國、印度以及日本
等對法國加以大力支持,法國是可以獲得對美國的某种均勢的。而且法美之間的
這种競爭的种族的對抗和文明的對抗的色彩与美國和其他大國競爭關系相比較而
言最小,因此不會導致种族的清洗、文明的清洗或者其他极端局面的出現。

中國、俄國与法國大三角聯盟將使得法國在世界外交斗爭中起到一种中樞的作用
,這將有利于法國提高戰略地位,有利于減弱美國縱橫捭闔的空間。實際上,選
擇一個不太精明、不太強硬、充滿了各种各樣弱點的國家來充當世界領袖是符合
中國的戰略利益的。因為這使得這個國家更依賴于中國的支持,降低与中國討价
還价的余地。而且對美國的优勢加以破壞,而不是縱容助長這种优勢,也為中國
在將來獲得這种优勢提供了机會,因為中國也是一個有能力獲得領袖地位的國家
。同時,扶植別的國家去充當領袖,而不是本國出頭去爭當這個領袖,符合中國
古人智不為先,韜光養晦的遺訓。選擇美國作為這個世界的外交軸心還是選擇法
國作為世界外交的軸心對于中國來說,歸根結底是承認美國的霸權還是不承認美
國的霸權的問題。中國當然就是盡力在一切場合与美國為敵了,至少是要扶植任
何能夠削弱美國實力的國家來与之對抗。就象當年的法國首相紅衣主教黎塞留一
樣,支持任何可以削弱哈布斯堡帝國的政治勢力來与之對抗,不管是信奉新教的
瑞典還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土耳其。中國外交衹應該考慮本國的國家利益,
至于什么世界大局,既然是“美國統治下的和平”,那么自有美國人負責,他們
也應該負責。

中法俄大三角關系是擊破美國的世界霸權的充分條件。單獨的中俄聯盟還是一個
地區性的聯盟,是一個防御型的聯盟。不具備向美國的霸權進行全面挑戰的能力
。俄國的語言文化与金融工具方面一直是一個弱項,無法在這些方面對美國形成
有效的威脅。即便交叉重疊建立中俄印大三角關系与中俄日大三角關系,這些關
系還是過分具有地區性,不能在美國的聯盟体系內部和戰略邊疆打入一個進攻性
的楔子。中法俄大三角關系建立起來以后,法國會自然成為這個三角關系中最為
活躍,可以獲得最大利益的國家,這是由法國本身的戰略地位与實力決定的。法
國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大國,無論是從政治、經濟与文化意義上來說都是如
此,法國在國際關系中卷入的廣度与深度衹有美國能超過它。目前中國并不是要
跟法國去爭什么利益,法國的能力与胃口沒有美國那么大,即便它有統治全世界
的野心,它也消化不了更多的東西。中國是要扶植法國,加強法國對抗美國的實
力。即便法美兩國可以妥協,那么美國的相對實力与地位也將會受到損害,這樣
中國的目的就達到了。

美國策士布熱津斯基在《如何与中國相處》一文中認為中法俄三國聯合起來反對
美國的霸權是不可能的。他的原文如此,“毫無疑問,中國的領導人通常是明智
而講究實際的……他們肯定意識到,盡管有豪言壯語,巴黎不會加入某种主觀臆
想的北京──莫斯科──巴黎反美同盟。他們必須明白,大概除了一些技術上不
算太先進的軍事裝備之外,俄羅斯能夠給予中國的東西并不多。最終,他們必須
懂得──他們的所作所為表明他們的确懂得──在這個歷史關頭,与美國的關系
對中國的未來至關重要。公然對抗不符合中國的利益。”雖然如此,但是他并沒
有令人信服地分析為什么中法俄三國間不可能建立聯盟關系。實質上就是因為這
种格局對美國的世界霸權具有最大的威脅。他顧左右而言他,不愿意詳細分析這
一戰略格局的可能性。

當年法國為了國家利益的最大化先后与瑞典、奧斯曼土耳其、沙皇俄國和蘇聯結
盟,根本無視天主教与新教和伊斯蘭教,民主共和与沙皇專制,資本主義与共產
主義的意識形態和社會政治制度的對立。法國的外交政策從來沒有講究過什么意
識形態与社會制度,完全是從赤裸裸的地緣政治和國家利益的觀念來制定政策的
。并且這些聯盟關系都對法國的商業和金融擴張起了很大的作用,法國當年壟斷
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對外貿易,是沙皇俄國和蘇聯的最大債權人,從沙皇俄國
的糧食和初級產品出口、蘇聯的机器和能源出口以及高科技合作方面獲得了极大
的好處。并且法國通過這些聯盟關系擴大了法語和法國文化的影響,這就是法國
人念念不忘的國家榮耀。法國在外交上跟中國和俄國的聯合并沒有什么決定性的
障礙,而且將獲得最大的好處。目前主要的問題不在于法國不愿意与中俄聯合,
因為兩极對抗的格局消失后,外交斗爭已經徹底去意識形態化,對于法國這個國
家主義与民族主義思潮与政策的發源地的國家來說更是如此。問題的關鍵在于中
俄兩國都似乎看不上法國,傾向于要么直接跟美國妥協,要么希望跟德國進行戰
略合作。

法國外交的特點

法國的歷史就是一部以弱抗強、由弱轉強和扶弱制強的歷史,极大地促進了全世
界各國的政治自由。沒有法國的抗爭,日爾曼人和匈奴人的武裝大移民也許會把
整個歐洲都野蠻化﹔阿拉伯帝國的侵略軍也許會使整個歐洲都皈依伊斯蘭教﹔羅
馬教廷也許會建立一個歐洲基督教帝國﹔歐洲也許在十七世紀就會被哈布斯堡帝
國統一﹔全世界也許會被英國在十八和十九世紀獨占。因此,戴高樂將軍所說的
,“在法國的偉大与他國的自由之間有著綿延兩千多年的公約。”這句話有其真
實的一面。法國自從十六世紀以來在對抗西班牙与奧地利的神圣羅馬帝國的霸權
時,尤其是法國自從拿破侖戰爭后徹底失去了爭奪世界霸權,成為世界第一的可
能性后,更是朝思暮想盼望別的國家來利用它來沖擊霸權國家的統治体系。無奈
有很多國家因為各种原因看不上它,衹有一些小國出于尋求保護的目的与之結盟
。跟現在一樣,就是因為其他國家都衹愿意和最強的國家聯合,而不愿意和次強
的國家聯合。

法國跟中國一樣,是唯一的愿意以賠本或者非經濟非商業的方式來推廣本國文化
的國家,中法兩國是文化至上主義的民族(在某种程度上,俄國也是如此)。中
法兩國的前資本主義時代的全部歷史都是定居的和平与文明的農業民族一次次地
在野蠻民族的沖擊下忍受下來,對野蠻民族進行同化的歷史,与盎格魯﹒薩克遜
那种大搞种族清洗与販毒販奴的商業殖民強盜民族有天壤之別。而且中法兩國在
英國肇始的資本主義全球化貿易与競爭的時代中都是盎格魯﹒薩克遜經濟、政治
与文化勢力的受害者、追赶者与抗爭者。

法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期的當政者密特朗是導致法國外交失敗的
最關鍵的人物。兩极對抗格局的消失和德國的統一雖然并不是法國所能夠阻止的
,但是他的個人因素卻使得法國舉止失當,喪失了塑造長遠利益的時間与空間。
他類似于十九世紀中期當政的拿破侖第三,因為個人恩怨、個性以及意識形態上
的某些根深蒂固的迷信,導致了對法國外交做出了极為不利的种种舉動。密特朗
當年為了在總統選舉中獲胜,不得不以同意共產党人參加政府作為代价跟共產党
人妥協。當上總統之后,他為了避免引起美國的猜忌以及被國內的政治對手攻擊
為親蘇親共賣國,在阿富汗問題上對蘇聯采取了激烈的措施,其實阿富汗根本不
關法國的戰略利益。而且密特朗激烈反蘇其實也是出于個人恩怨,因為蘇聯一貫
對他的競選對手德斯坦比較有好感。密特朗自己有私生女,就愛屋及烏地在全世
界範圍內支持跨國婚姻与性自由,針對法國人和中國人的异國婚姻案件大做文章
,使得中法關系暫時出現了倒退跡象。

這些問題還不算是致命的,因為其后法蘇、法中關系還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他一生中最大的失誤就在于對德國的統一的后果估計不足,反應遲鈍,舉止失
當(跟拿破侖第三一模一樣)。他首先盲目安慰自己和國人,戈爾巴喬夫不會允
許德國統一,但實際上又不跟蘇聯緊密合作,互相配合。等他發現戈爾巴喬夫准
備對民主德國撒手不管的時候,惊慌失措,史無前例地訪問民主德國。還聲稱是
民主德國需要國家偉大的感覺,因此法國總統的造訪,將滿足他們的國家自尊心
和自信心。他未免高估了法國的威望尤其是他自己的威望了。而且密特朗因為堅
持社會党偽君子的僵硬意識形態,高舉人權与自由的大旗(跟拿破侖第三熱衷于
民族解放思潮一樣),在非洲盲目推進民主化,造成法語非洲國家政局動蕩,經
濟崩潰。使得當地親法力量暫時受挫,導致美國和以色列勢力乘虛而入,极大的
損害了法國的利益。最后不管密特朗如何言必稱社會主義,社會党政府實質還上
是資本家們的不情不愿,但是又不得不辦的辦事員,為了挽救法國的軍火工業,
又史無前例地向台獨勢力出售重要的軍火裝備,從而与中國的關系處于极為困難
的狀態,導致法國的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

不排除中法之間建立正式的聯盟關系后,照樣會出現了密特朗式外交這樣的事情
。不過中國政府也應該明白,法國要給中國造成傷害,衹有三四個地方:法國可
以通過出售武器給台灣或者慫恿某個貧窮落后的法語國家和台灣建立正式外交關
系加劇台海緊張局勢﹔法國可以利用特殊的關系對越南進行軍事以及經濟上的支
持,以挑起中越之間的陸地以及海洋邊界上的爭端﹔法國也可以對印度進行大規
模的軍事技術轉讓,包括轉讓核戰略技術以對中國形成威脅﹔法國還可以加強對
韓國的軍事技術合作以在朝鮮半島插足﹔法國也可以和日本建立全面的戰略聯盟
關系,直接主動幫助日本解除枷鎖,獲得國家完整的政治軍事權利。但是法國的
這些舉動并沒有決定性的作用,沒有中國或者美國的幫助或容忍,它在上述地區
不能夠起到決定性的戰略力量,在這些地區和領域內起決定性作用的力量都是美
國。中法兩國最好不要視對方為潛在的對手或敵人,雙方都能給對方造成一些非
根本性的傷害。但是這些行動對于中法兩國來說完全沒有必要,因為既無關戰略
大局,又不能夠為本國爭取實際的國家利益。相反,還使得中法兩國都削弱了對
抗霸權國家壓力的能力。衹要法國不出現密特朗式的人物,法國外交政策的連續
性是可以保証的。

歐洲統一与中、法、俄三國的關系

中國外交思想界似乎有一种誤解,認為歐洲統一將削弱單极世界,有利于中國。
其實這是一個典型的錯誤理解,主要是將歐洲的統一与強大看成了一個孤立与靜
態的事件。歐洲的統一最大的可能將使得美歐對抗的格局進一步明朗化,要么就
是另一次世界大戰,要么就是美歐聯合起來共同統治世界。反正就是不會對中國
优待,中國在這种格局下不要指望能夠占什么便宜。因為歐美之間的聯系比中國
与歐洲之間的聯系要緊密得多,如果中國要在整体上利用歐美矛盾,至少就要与
歐洲和美國保持比它們之間更為密切的聯系,這樣它們之間的矛盾才能夠為我國
所用,中國做得到嗎?實際上,因為歐洲与美國之間存在著遠較中國密切的關系
,因此,歐洲的統一与強大并不意味著歐美之間必將爭個你死我活,相反恐怕是
美國以更為爽快的態度与歐洲妥協,然后聯合起來共統治世界,一個強大獨立的
中國肯定是它們聯合壓制与破壞的對象。

對于法國這個早期歐洲統一的積极鼓吹者來說,其實已經喪失了方向与熱情。歐
洲的統一是因為當年美、英、蘇三強鼎立以及美蘇對抗的大背景下提出來的。如
今在美國的單极霸權下,歐洲的統一實質上衹能更加有效地促進美德聯盟,因為
在地緣政治上,德國是歐洲的中心。一個統一強大,得到美英兩國強有力支持的
德國,對歐洲的戰略平衡极為不利,衹有利于美國人趁火打劫,亂中取胜。法國
對北約和歐盟的東擴并不熱心,其實是因為它在這方面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這
种格局使得德國的重要性在美國的支持下進一步加強,削弱了法國操縱天下大勢
尤其是歐洲局勢的能力。法國在歐洲戰略地位与回轉余地的下降將連鎖性地導致
法國在全世界範圍內的戰略地位和回轉余地下將。這种結果必然導致俄國和中國
的外交空間的縮小。

對于中國、法國和俄國來說,歐洲的和諧与安全在于适當与合理的分割,而不在
于統一。歐洲太富強了,統一起來,對于全世界各國來說都是一個噩夢。歐洲的
統一使得中國的外交回旋余地減少,使得法國喪失獨特和重要的作用,使得俄國
面臨更嚴峻的選擇。對于俄國來說,它面臨的問題是要加入歐洲還是要与歐洲全
面對抗。如果是前一种,那么對于中俄兩國來說中俄邊境將成為黃白兩大种族以
及基督教文明國家集團對抗儒教中國的最前線,中國絕對不可能置身事外,搞不
好就是另外一個八國聯軍侵華的下場。如果是后一种,將使得俄國更加依賴与中
國的聯盟,中國將与俄國的戰略更緊地捆綁在一起。中俄聯盟同時對抗統一的歐
洲、美國与日本的大聯合的這种格局將永遠持續下去,爆發世界大戰的危險性歸
根結底還是增加了,不利于我國追求和平外交環境的長期需要。如果中國在關鍵
的時刻放棄對俄國的支持,將使得俄國記恨一輩子。俄羅斯民族是一個极為記仇
的民族,因此無論如何中國也不可能消除俄國的報复。例如俄國感到极度孤立后
就有可能鋌而走險,以极大的代价加入大歐洲,最后作為歐洲擴張的馬前卒向中
國尋釁報复。或者徹底投靠美國,与美國勾結起來在蒙古与東北以及新疆方向對
中國施加壓力,而美國繼續向台灣提供支持。這种前景太可怕了。而且,當年美
國人就向俄國人提出過建立俄美聯盟的提議,主動權完全掌握在美國的手中。為
了防止最壞的情況的出現,中國也必須去主動塑造外交格局,免得噩夢來臨的時
候,毫無應敵之策。

總的說來,歐洲的統一對于中國弊多利少。中國難以歐洲的統一施加影響和預測
未來。歐洲的外交格局紛繁复雜,极難操縱,中國不必在其中投入過多的精力。
与法國和俄國結盟,加強法國和俄國在歐洲和全世界的地位,是從中國的全球戰
略的角度出發的,并不是從中國的歐洲戰略出發的,因為中國沒有也根本不必有
歐洲戰略。加強英國的戰略地位其效果与德國類似,都是加強了美國的地位,而
且中國也沒有必要与英國有任何緊密聯系。英德兩國都是美國的馴服程度不一的
工具,法德之間雖然有共同的利害關系,但是如果法德聯合反美的勢頭過于猛烈
,美國將單獨与德國妥協,以拆散法德聯盟。布熱津斯基在《大棋局》一書中反
复強調德國是美國在歐洲的最佳助手,主張以美國為主導來統一歐洲,這并不是
偶然的心血來潮之舉,這是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長期戰略。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在蘇聯崩潰和兩极對抗時代消失后,美國外交界就曾經鼓
吹過建立“華盛頓─柏林─東京”軸心以統治世界,這純粹是以經濟實力為基礎
的一种安排。十九世紀英德競爭最激烈的時候,英國外交界也鼓吹過“英國─德
國─日本”軸心來統治世界。這兩种格局就是忽略或者拋棄法俄兩國更不要說中
國了。同時在歐美各國中也要注意以种族情感為紐帶形成的聯盟關系,所謂的條
頓种族的聯盟在過去不止一次被提出來過。今后如果歐洲統一的試驗破裂,最終
還是有可能形成美英德三國特殊關系的格局。因此美英德三國在未來极有可能勾
結起來,聯合統治世界至少是歐洲,中國、法國和俄國要盡全力阻止這种格局的
實現。美國在歐洲的戰略助手一貫就是德國,但是德國是沒有資格充當歐洲的領
袖的,德國的強大衹能為美國的利益服務。美國人可以通過扶植德國在歐洲充當
領袖或者利用英國來破環法國的戰略部署,這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美國早就使用
過了。當年美英聯合利用法國在金融財政体制上的弱點,通過搞垮法郎以及极力
扶植德國,摧毀了法國在歐洲大陸的無可爭議的政治与軍事霸權,而當時的歐洲
安全完全依賴于法國的同盟体系,這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最直接和最根本
原因。

關于歐元代替或者沖擊美元的問題,某些專業人士恐怕過于樂觀了。實際上,貨
幣并不是簡單的等价交換物,它在外交上是一种极為高效的權力斗爭工具,是對
其他國家實施經濟戰、金融戰和貨幣戰的最佳工具。歐洲缺乏統一的財政政策和
外交政策決策中心,將使得歐元的這种戰略工具的作用深受限制。歷史上的拉丁
貨幣同盟,就是因為同樣的原因而崩潰。上個世紀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組織
金本位集團,對抗英鎊集團与美元集團,同樣是因為缺乏這种決策中心而最終失
敗。相反,在法蘭西殖民帝國範圍內建立的法郎區,卻因為政治、財政、貿易与
經濟的決策權掌握在法國中央政府手中,從而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目的。因此,借
鑑歷史經驗,中國政府不要過分寄希望于歐盟的擴大深化和歐元的流通能夠自動
摧毀美國和美元的霸權,而中國可以坐享其成,不付出任何代价。首先美國不會
坐視本國的經濟金融霸權和政治軍事霸權被摧毀而不采取任何手段(或者与歐盟
相互妥協或者對外轉嫁矛盾和危机)﹔其次,如果中國的實力不夠強大,就不能
夠利用那些矛盾為國家利益服務,尤其是那种單純的雙邊矛盾,甚至可能成為大
國危机和矛盾的轉嫁對象和肆無忌憚地欺詐掠奪行為的受害者。中國的戰略處境
不允許自我孤立,中國的單項實力如經濟、軍事或者文化實力都不夠強大,很難
在与大國的雙邊聯盟關系中占据主動,衹能夠在多邊聯盟關系中,利用各大國的
矛盾間接獲利。

歐洲以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對中、法 、俄三國最為有利

歐洲太大太重要,不能夠落入一個單一的權力中心的控制之下。即便是法國的控
制之下也是不行的,因為法國的實力有限,它在歐洲的統治体系容易遭到其它強
國的破壞,這在一戰后二戰前的歷史已經做出了充分的說明。中國的西歐戰略應
該是以法國為主,德國為輔,至于英國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是對美外交的一個
部分,不需要單獨區分。同時法德聯盟是德國在歐洲發揮作用的正當角色,因此
中國的對德外交必須在對法外交的框架下進行。加強德國的地位,最大的受益者
是美國,歐洲以德國為中心是极不穩定的一种格局,不僅存在歷史恩怨,最重要
的是,德國稱霸中歐的格局使兩個歐洲的側翼大國法國和俄國受到了損害。再說
中德之間的聯合,對俄國將造成巨大的心理威脅,將使得它做出過分的反應,導
致中俄之間不可逆料的局面。中德之間加強關系僅僅有利于中德兩國,間接地有
利于美國對歐洲進行分化打擊和挑撥离間,但是卻對法俄兩國造成了极大的直接
威脅。而且德國和中國都屬于容易遭致包圍,地緣政治環境不好的國家。兩國之
間的聯合太容易遭受他國的破壞。

俄國在歐洲必須有一個明确的勢力範圍,這樣法國可以提高在歐洲和世界格局中
的地位,中國也將減輕在中俄兩國共同的戰略邊疆所遭受的壓力。因此,中法兩
國都應該承認俄羅斯在歐洲的勢力範圍──芬蘭、波羅的海三國、白俄羅斯与烏
克蘭。承認它的勢力範圍,就意味著北約的東擴就到此為止。芬蘭与俄羅斯必須
恢复過去芬蘭与蘇聯的那种關系。俄羅斯應該在歐洲問題上做出相當大的讓步与
相當明确的表態──俄國的勢力範圍就在上述國家,不得逾越界限把波蘭包括在
內。同時中國或者中法兩國也可以不公幵地向上述小國說明,現在俄羅斯是一個
需要朋友的巨人,与其在俄國复興后,被迫加入俄國的同盟体系,不如主動与它
接近和支持,可以獲得較好的結果。不要指望俄羅斯會一蹶不振,在國際舞台上
銷聲匿跡。過分的孤立將使它產生极度的不安全感,甚至會孤注一擲采取极端報
复行動。法國已經表達過類似的意思,法國外長在一九九六年八月對此說得接近
露骨。他宣稱:“如果法國發揮一种國際作用,它一定會得益于一個強大的俄羅
斯的存在,得益于幫助俄國重新成為一個主要大國。”

中國不要与烏克蘭建立過分密切的關系,因為這种格局跟中德聯盟一樣在地緣政
治上是對俄國的极大威脅,使它有腹背受敵之感。俄羅斯民族是一個很記仇,很
敏感的民族。不要隨便傷害它或者給它造成誤解,否則后患無窮。波蘭也類似于
這种處境,它是歐洲的地緣政治軸心,在歷史上它就因為這個原因三次遭到瓜分
。波蘭屬于斯拉夫民族,但是在宗教上信仰天主教而非東正教,在政治文化上傾
向于法國(現在可能是美國),在經濟上又与德國有密切的聯系。因此,它最适
合做一個中立國,這對所有的國家都有好處。波蘭就是歐洲的朝鮮,它將來必須
中立,就象朝鮮將來必須得到統一一樣。美國勢力在波蘭和朝鮮的存在主要是削
弱了周邊大國的能力与作用,因此,要使歐洲和東亞地區獲得和平,美國勢力必
須從這些地方退出去。

東南歐地區的聯合對于法國、俄國和中國是最為有利的,因為這樣才可以在歐洲
造成三足鼎立的穩定態勢,遏制德國的优勢与稱霸意圖,防止美國在這個地區興
風作浪。巴爾干地區是一個是非之地,大國已經不可能建立,但是美國或者俄國
甚至西歐占領控制那塊地區都難以如愿以償,西歐与俄羅斯是力有未逮,美國則
是包藏禍心。因為那塊地方太重要,歐洲的戰略平衡完全依賴于巴爾干地區的穩
定与統一。因此,巴爾干諸國建立某种和平、中立与不結盟的地區性組織,顯得
极為重要。否則,美國勢力在巴爾干地區扇風點火,將永無宁日。將使得法國与
俄國的世界大國作用大大削弱,從而間接地使中法俄大三角關系的作用大打折扣

對于中、法、俄三國來說,最理想的歐洲格局就是既不四海一統又不天下大亂,
不要過分龐大,也不要過分复雜。最好是保留現存的國家,但是要相對簡化格局
和矛盾,一分為三,三足鼎立,保全法國作為西歐中心國家和俄國作為東歐中心
國家的戰略地位,這樣才有利于中法俄大三角關系的充分有效地運作。至于東南
歐地區,由美德兩國聯合主導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法國有地中海地區和非洲
法語國家需要操心,俄國有中亞各國和遠東地區需要操心,中國也有本國的內部
矛盾和國家統一問題需要操心,不可能在歐洲完全排斥美國。讓美國在歐洲保持
某种存在,保持戰略局面的穩定,這并是不可以接受的。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