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籌帷幄 謀及子孫 ──關于中國全球外交戰略的一些思考 (下)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李寒秋 于 September 29, 2002 01:20:26:

中國的戰略邊疆地區──東南亞各國

東南亞各國是古代中國的傳統勢力範圍。對于當代中國來說,重提中國的勢力範
圍有意識形態上的禁忌和与霸權國家產生沖突的現實危險。而且就現實外交的原
則來說,不謀求勢力範圍就意味著沒有力量牽制和必須履行的義務,可以保持國
家最大限度的行動自由,這是韜光養晦,光榮孤立政策的一個依据。不過,中國
是一個大國而不是一個小國,是一個有著明确政治義務和政治理想的國家而不是
一個中立國,是一個地緣政治環境复雜的大陸半封閉國家,而不是一個孤島或者
單獨一片大陸的地緣政治環境簡單的國家。因此,自我孤立或者這樣宣傳都是沒
有道理的,至少不能使中國的外交競爭對手放棄對中國的警惕与排斥。如果僅僅
是為了表白自己的絕對善意而花費許多的精力和資源,還不如把這些精力与資源
放在均勢外交斗爭領域內,至少可以加強中國的實力和破除某种和平主義的幻想
。現實外交斗爭都是以人性惡為基點,實行的是有罪推定的原則。中國有眾多的
人口、廣袤的領土,巨大規模的經濟,這本身就是一种強有力的存在,總會被其
他大國看成是一种威脅和競爭勢力。除非中國果真被大卸八塊,而喪失對外抗爭
与制衡的力量。因此,除非中國永遠不愿意強大起來,否則的話,不可避免要在
強大的時候將外交方略進行突然的轉變。与其是這樣,還不如就在現在穩打穩扎
,循序漸進,按理出牌,等价交換,不指望能夠蒙蔽對手,也不有意無意誤導潛
在的盟友和本國人民。

東南亞各國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外交力量,人口眾多、資源丰富、經濟較發達,并
且已經建立了區域性的合作組織。這一些都不允許中國采取置身事外的政策。東
南亞各國离其他世界大國都比較遠,离中國最近,也最有利于中國力量的發揮和
投送。中日合作、中法合作、中印合作甚至中俄合作尤其是中美對抗的外交戲劇
都可以在東盟各國這塊大舞台上演出。中國如果不打算在東南亞地區起主導作用
,那么總會有其他大國試圖起主導作用的。中國必須正視東盟的外交走向問題,
即東南亞各國是在美國的主導下成為反華前線,還是在中國的主導下成為中國倡
導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試驗田。作為一個大國,任由其他國家在中國的戰略
邊疆地區為所欲為,把外交斗爭的主動權都交給對手,被動地承受未知的命運,
這不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需要一個勢力範圍。東南亞各國是最自然和最合理的選擇,
因為中國在拉丁美洲尋求勢力範圍,是染指美國的禁臠,在非洲大陸尋求勢力範
圍,是染指歐洲尤其是法國的禁臠,這都不利于中美和中法關系。在中亞尋求勢
力範圍,牽涉到了与俄國的力量對比以及兩國間的戰略合作問題,中國在中亞過
分深入有利于美國徹底削弱俄國的戰略圖謀,不利于中俄兩國保持力量平衡和戰
略合作關系。中國在中亞發揮作用一定要与俄國主動配合,避免采取使俄國猜忌
的單邊行動。至于西亞以及東南歐一帶,中國鞭長莫及,除了波斯灣的石油,中
國在西亞地區沒有任何利益。中美對抗的最關鍵和最直接的地方是在東南亞各國
中,在中國目前的實力無法把美國赶出東南亞的前提下,中國必須積极參与東盟
國家的合作。為了抗衡美國在東南亞的存在,中國可以選擇的方案是与日本、法
國(歐洲)以及俄國全面合作,共同在東南亞地區形成力量均勢,防止美國在其
中占据主導地位。在這些合作中,中日合作領導東南亞各國是一個非常現實与急
迫的選擇,因為在各大國中,唯獨中國和日本談不上有單獨和明确的勢力範圍。
以中國的實力,在東南亞不可能赶走美國勢力,那么弱弱聯合,盡力与日本達成
妥協,在東南亞各國采取共同行動。中國應該避免給日本留下中國的崛起將剝奪
日本的生存空間和戰略空間的印象,也不要在實質上試圖削弱日本,因為這個世
界上唯一應該削弱的勢力就是美國。加強日本,削弱美國,這樣才有利于加強日
本對美國討价還价的地位,有利于中國減少進入東南亞各國的摩擦和糾紛。

在東南亞各國建立勢力範圍,南沙問題是最大的阻礙。南沙的石油問題是其一,
其次是收回南沙的戰略效應的問題。不經過一場戰爭,中國是不可能收回南沙的
全部主權的。但是一旦幵戰,將使得中國与相關國家建立友好合作關系的愿望成
為泡影,一切努力都將付諸東流。因此,中國政府即便在擁有強大實力足以收回
占領南沙群島的前提下,也最好還是以“擱置主權,共同幵發”的原則為框架,
以建立与相關國家的長久合作關系。中國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周邊國家外交政策是
不可能變得簡單、透明和易于操縱的。就是因為牽涉到了太多的歷史恩怨和現實
利益,并且這一切因為美國的插手變得更為复雜和難以操縱。可以合情合理地設
想,中國可以主導建立一個南中國海能源合作組織,承諾按不同的比例在東南亞
各國中實現南沙石油資源共享,以降低中國控制南沙以及南中國海的阻力。中國
還可以承諾不在南沙駐軍以消解相關各國武裝占領南沙的意圖,或者与相關各國
建立一支聯合海軍。或者可以將本國的某些制造業技術(如下馬的“運十”型飛
机)与東南亞各國共享,以建立經濟上的聯合机制。中國在東南亞各國保持存在
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防止美國在其間扇風點火,挑撥离間,其次就是實現中國与
東南亞各國經濟与政治上的合作。對小國的讓步不會象對大國的讓步那樣必然會
導致外交權力結构的嚴重失衡,中國目前對東南亞各國保持友好合作的態度是合
乎國家的長遠利益的。保持中國最重要的戰略邊疆的穩定、繁榮,保証東南亞各
國的獨立自由,促使東南亞各國的中立化与非軍事化,這是中國外交斗爭的努力
方向。

越南是中國在東南亞各國中發揮主導作用的一個關鍵。越南是東南亞地區諸多矛
盾和關系的交匯點。越南是法國的前殖民地,在中國的大力援助下獲得了獨立与
統一,在蘇聯的指使下成為反華先鋒,同時又与美國甚至可能与日台勾結,試圖
利用中美矛盾在南沙問題上占据有利地位。中國已經在陸地邊疆上對越南做出了
讓步,但是應該在南沙問題上迫使越南讓步,或者相反,在南沙問題上對越南讓
步,但是要越南以陸地邊疆的讓步作為對等的補償。總而言之,中越之間的合作
是緊迫、必要和有效的。被美國人占得先机,導致美國對越南加以扶植,刻意挑
起中越矛盾爆發,對中國有百害而無一利。美國現在的東南亞對華戰略實際上就
是,极力扶植任何愿意向中國挑戰或者持敵對態度的國家,以在關鍵的時候──
中國舉辦奧運會或者以武力組織台灣獨立──牽制中國的力量。象菲律賓這樣的
小國,在南海捕魚問題上敢于對中國采取強硬態度,是与美國的极力支持分不幵
的。因此中國必須采取有效的反制措施,与越南締結實質性的同盟,利用越南對
付美國在東南亞國家中的忠實走狗。

以締結多种三角關系來爭取國家利益的最大化

綜合上述,中國全球外交的最佳方案就是同時去締結三個大三角關系,中法俄、
中俄印与中俄日。衹要能夠實現一個,就是大胜利,就必將有利于其他兩個大三
角關系的締結。至于中美俄大三角關系,那是美國強加的,因為中國根本沒有辦
法回避或者取消。而且,締結上述三個大三角關系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倒美國的
霸權,使世界格局恢复到均勢狀態,決不允許再出現一國享有決定性优勢的單极
世界局面。對于中國來說,台灣問題不可能永久性地拖下去,推倒美國的霸權就
是為收回台灣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這三個大三角關系中,最容易建立的是中俄印大三角關系,其次是中法俄大三角
關系,最后才是中俄日大三角關系。因為法國与印度都是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
而日本的外交深受美國的限制。但是從緊迫性与有效性來衡量,最緊迫和有效的
是中俄日大三角關系。因為日本實在太重要,它對中國的威脅不消除,再加上美
日同盟,使得中國時刻面臨著威脅。如果日本從美國的軍事占領下解放出來,那
么几乎馬上導致朝鮮問題与台灣問題的解決,馬上就會導致美國的世界霸權動搖
。中法俄大三角關系是全世界性的,需要中國決策層有巨大的勇气与智慧來推動
和利用,一旦建立后,中國將獲得最大限度的戰略活動空間,中國的其他戰略三
角關系的重要性將不同程度地減弱。但是建构中法俄大三角關系難度极大,目標
极高,并且有點遠水不解近渴。中俄印大三角關系的主動權在俄國与印度,因為
這兩國之間已經有了現實的盟友關系,是否同意中國加入還是一個未知數,而且
中俄印大三角關系對中國的戰略地位的改善程度也還是有限的。總而言之,這三
個大三角關系的全面建立有促進其中的四個國家互相合作和互相利用的作用,并
不僅僅有利于中國。因此,在締結這三個大三角關系的問題上,中國并不是孤軍
奮戰,在這三個大三角關系建立后,中國也不會被指責獨占利益。例如,中法印
和中法日大三角關系就是兩個很有現實意義的合作框架。限于篇幅,這里就不再
展幵討論。

中國外交最關鍵的問題并不缺乏實力,而是缺乏運用這些實力的國家意志。中國
要在外交牌局中去積极抓牌,而不是坐等其他的國家將好牌送到中國的手中。中
國不欠其他國家的人情,但是同理,其他國家也不欠中國的。本國的國家利益衹
能依靠本國的力量和聯盟体系來保衛,這個利己殺人和鮮廉寡恥的世界里,到哪
里去尋找公道?中國人對國家利益的理解与西方人的標准有較大差异,導致自己
不按理出牌,別的國家也就裝瘋賣傻,趁勢邀利。實際上,外交斗爭既不是互相
關照,也不是互相斗气,而是為了國家利益的最大化進行縱橫捭闔。外交斗爭無
關個人或者民族感情,完全是為了國家利益,什么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宣傳,完
全是白費力气。在那些強盜流氓國家的外交詞典里,是找不到“感情”這個詞的
。安撫霸權國家与其建立良好關系的計策根本就不适用于外交斗爭的領域,在歷
史上就找不到成功的例子。一個在心理上依賴于他人的國家,其實本身的國家意
志已經瀕于死亡了。英美之間是同文同种的關系,但這并不妨礙美國人利用歐洲
的內訌將英法德三國各個擊破,在大戰后极力拆散大英帝國。丘吉爾當年使勁了
渾身解數,對羅斯福百依百順,曲意奉承,都不能使羅斯福改變摧毀大英帝國的
決心。這樣看來,中國也休想使得美國放棄對中國的圍堵分割的政策,中國的下
場一定是比英國還不如。因為英國總算還有其他的備用方案,如跟歐洲各國盡可
能地進行聯合,挫敗美國的獨霸世界的計划,或者識時務者為俊杰,干脆徹底投
靠美國,甘當小伙計。因此,出于將英國作為美國在歐洲存在的橋頭堡以及利用
英國分化瓦解歐洲各國反美統一戰線的考慮,美國也不會對英國逼之過甚。

不管中美關系在今后是怎么走向,中國應該堅決走真正屬于自己的路。如果將來
美歐日俄四大勢力聯合起來,加上印度來圍堵中國,使中國外交縱橫捭闔的空間
減少,中國在現在就采取積极行動主動締結中法俄、中俄日和中俄印三個大三角
關系總歸是現實有效的,因為中國總算在上述五大勢力中与其中的四大勢力建立
了有效的戰略聯系,可以避免那种對中國极端不利的大包圍的格局的出現,即便
出現,也不至于孤立無援,一籌莫展。即便美國今后對中國的態度幡然轉向,全
面友好与合作,那么中國現在所建立的三個大三角戰略關系將是中美友好的最可
靠的保証。衹有与其他大國建立了這樣的戰略聯系,中國在對美外交方面才會有
較大的自由度,可進可退,進退自如。歸根結底,中國既然不能改變不利的地緣
政治環境(須知,除了美國,各大國在地緣政治環境方面未必比中國更好,都有
一本難念的經),做到光榮孤立,獨善其身,那么從人性、利害關系和權力結构
的角度出發,借鑑歷史經驗來推行均勢外交和締造聯盟体系就是唯一可行的選擇
。中國外交的決策者從四個大三角關系的相互影響制約的客觀事實出發,來推行
中國的全球戰略,削弱美國的相對优勢,顛覆單极世界,使世界格局恢复到均勢
狀態,這樣才能夠使全世界中小國家尤其是中國獲得政治自由和經濟發展的希望

民族國家的組織形式是一切弱勢民族保衛本民族的集体生存權、發展權和自由權
的最有效的手段,沒有這种手段,全世界將會淪于某個力量無邊的權力中心的統
治,最終全人類中的絕大部分將受到剝削、壓迫和奴役,并且沒有挽回的手段。
為了避免這种對絕大多數人類都极端不利的恐怖前景的來臨,突出國際法的尊嚴
,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与精神,捍衛各民族國家的天然權利,是中國全球外交
努力的正确方向。在捍衛全人類的集体生存權、發展權与自由權和各民族國家的
政治自由的問題上,中華民族理應為全世界和全人類做出較大的貢獻。

關于外交戰略的經濟基礎和經濟目標諸問題

外交要為內政服務,經濟是政治的基礎,談外交當然不能避而不談經濟。根据西
方各國的歷史紀錄,它們的每一次外交行動与每一次戰爭都是為了經濟利益,雖
然都打著各种各樣的冠冕堂皇的旗號。中國的外交行動也不會有例外,因此,也
必須對中國在國際經濟斗爭中的地位處境与戰略作一番分析。

1、中國當前經濟發展戰略的諸多弊病

改革幵放的二十年來,中國一直奉行外向型和參与國際大循環的經濟戰略。中國
目前在全球經濟中處于發展中大國的地位,缺乏自主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設計能力
。而中國目前經濟發展政策運行的后果,并不是致力于彌補這种劣勢,而是接受
這种劣勢,以比較优勢理論為指導,參与所謂的國際大循環。這种經濟政策使得
中國的戰略產業受到沉重的打擊,經濟安全度下降。杰出的青年經濟學家田立為
先生深刻地指出了這种戰略的弊病,“由于中國經濟的巨大規模,全面實施比較
优勢產品出口,嚴重扰動了國際市場原來的价格均衡條件,使得國際市場上的勞
動密集型產品的市場价格急劇下降,大大加深了原本就存在的壟斷价格与競爭性
价格之間的鴻溝,導致了中國外向型工業群体的邊緣化。同時与中國產業結构類
似的第三世界國家,在貿易條件上也迅速受到打擊而急劇惡化。中國的比較优勢
發展戰略的實施后果,促進了第一世界的更加富裕,同時促進了第三世界國家的
整体邊緣化,中國自己的工業當然在依附性發展的軌道上也迅速實現了邊緣化,
使得中國通過大躍進積累起來的重工業資產,處于無用和報廢的境地,徹底摧毀
了中國裝備工業的靈魂,使得中國國內數千萬國企職工面臨下崗的命運。

“由于亞非拉國家往往缺乏購買力,中國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市場當然地定位在歐
美日的消費者身上。在中國產品進入發達國家市場時,需要接受那些具備購買力
的西方富國消費者的選擇權,在品种花色和工藝結构上滿足他們的要求和發達國
家的技術標准,這樣中國的外向型工業的裝備在中國的重工業部門是沒有生產能
力的,因此在工業發展的裝備和技術上衹能是依賴西方的重工業基礎。實際上由
于需要執行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中國輕工業与重工業之間的經濟聯系被人為地
斬斷了,重工業實際上在農業被社會發展進程拋棄之后第二個被拋棄。這樣中國
經濟發展的‘農輕重’的國內經濟大循環,就被徹底斷送了。中國的發展將依賴
于輕工業,產業發展衹能是定位在發展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上,這個產
業的發展空間有多大,在國際上受經濟和政治因素制約有多深,那么中國經濟發
展就能夠走多遠。”

這种經濟發展戰略的運行后果不僅相對削弱了中國与美歐日的力量對比,破壞了
國內的社會政治穩定,而且實際上使得中國与第三世界國家的外交聯系惡化。裝
備工業尤其是均勢裝備工業是國家力量的最終源泉,同時為了恢复“農輕重”大
循環,中國也需要建立獨立和強大的戰略工業。為此,中國必須以赶超戰略為指
導,以重工業和戰略工業為中心,重新构築中國的經濟体系。因此必須加強中國
本身的戰略工業,其中手段之一便是与美國以外的其他大國和第三世界國家進行
經濟上的合作。中國事實上是第三世界國家的領袖,這個事實是客觀存在的,刻
意隱瞞和回避這一點,不是實事求是的作風。而指望中國迅速脫离第三世界,加
入第一世界根本不具備物質上的條件。

著名的學者溫鐵軍教授也認為,中國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必然導致中國极度依
賴國際市場和國際資本。中國當然應該走高技術、低耗能耗材的發展道路,但是
也必須作好在國際市場上与美國迎頭相撞的准備。中國要兩條道路并行不悖地推
行,一方面降低對原材料能源和國際市場的依賴,另一方面要具備大規模吸納原
材料能源和占領市場的能力。為而不有,引而不發,這樣才有真正的戰略自由。
十九世紀奧地利帝國的外交大師梅特涅指出,“化解他人的利益主張比急于追求
自身利益更為重要,別無所求,收益反大。” 中國古人亦云,“以其不爭,故天
下莫能与之爭。”

2、中國對外經濟戰略的目標和捍衛國家經濟利益的手段

中國對外經濟戰略的目標應該是相對削弱美國的优勢,擊破發達國家的聯盟。為
了轉移美國的視線和分散美國的精力,中國必須把自身的發展与世界各國的命運
緊密的聯系起來。例如可以促使或者默許法國以某种形式恢复法蘭西殖民帝國,
將使得法國的力量深陷在不發達地區,削弱它的擴張侵略性和破壞西方發達國家
的統一戰線。而法國一貫是為了單純的軍事榮耀和文化抱負而采取國家行動,不
會從純經濟的角度來衡量利弊的。美國的國家戰略是不變的,衹要中國的經濟力
量的發展超過了美國允許的程度,它是可以隨便找到一個借口挑起戰爭,中斷中
國的經濟發展的,就像當年英國對付德國一樣。因此對于象中國這樣的一個大國
來說,經濟發展還是以依靠國內市場更為可靠一些。國內市場衹有靠本國來組織
和壯大,一個政府不僅要保衛与壯大本國的生產力,而且要保衛与壯大本國的購
買力。指望大幵國門跟美國搞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親密無間的程度,以此促
使美國放棄對中國的遏制,這完全是一相情愿。站在維護中國國家利益的立場上
,任何國際市場如果我國不能夠施加控制就沒有義務進行維護。如果全球一体化
市場資金流的輸血管控制在美國的手中,對中國進行特別的歧視,那么僅憑這一
點,就可以斷定美國是中國最大的敵人。

中國的市場准入權是中國外交的有效武器。中國市場的利潤是喂不飽美國這頭貪
得無厭的猛虎的,卻可以喂飽法國這條狼。讓法國對我造成經濟上与安全上的依
賴態勢,這是很明智的選擇,這樣中國便可以擁有一條制約法國的手段,中國的
全部市場被美國獨占都不能使美國人滿足,因為他們的目標是掠奪全世界。但是
如果通過巧妙的手段,使法國在中國的市場上占据优勢,那么這就是真正的互相
利用,這樣才能使得中國与法國的勢力都得到增加,同時又可以相對削弱美國的
勢力。在這個意義上,跟弱者聯合,跟自己能夠制約的國家進行聯合是明智的。
這些推斷對于俄國以及其他國家也是合适的。相對而言,中國目前与日本的貿易
額過大,日本在中國市場上獲得了巨額的利潤,卻沒有付出与之相稱的代价,也
沒有能夠在外交斗爭中對中國給予与之相稱的幫助。中國應該相對減少与日本的
貿易額,反正日本在目前無法對中國形成直接的幫助。至于未來的中俄日大三角
關系,在于中國政府必須使日本認識到,不積极主動跟中國聯合,就不要指望能
夠在中國市場上獲得非分的好處。

向某個國家引進資金這是一個國家戰略的問題,而不僅僅是經濟效益的問題。在
中美對立和台灣問題沒有解決的前提下,中國的國家命脈不能受制于美國。中國
目前有求于美國的市場,在美國的國內市場和金融霸權下獲得了較大的貿易順差
和較大規模的資金流入,因此在某种意義上來說,美國是一個對中國施加了恩惠
的國家。不過,從利害關系和權力結构的角度來分析,一個能夠對本國施加決定
性恩惠或者保護的國家,就是一個能絕對控制本國命運,遏制本國發展前途的國
家。從勢力均衡和掌握本國和本民族發展前途的角度來說,這樣的國家就是中國
堅決要剝奪其优勢的國家。根据楊帆博士估計,過去20年中國資本外流至少在70
00億美圓以上,這些流出資本多數在發達國家衹能取得极低的收益率,甚至根本
就是作為少數特權階層的奢侈消費而流出國境的﹔与此同時,中國政府卻以各种
优惠政策去吸引外商直接外資3500億美圓,在中國產業群体喪失發展的市場空間
的同時,中國在人均資源不足的條件下卻為此必須支付高額利息和利潤,在引進
短期資本的同時以長期資源流出作為代价。這個极端不合理的過程之所以發生,
原因就在于在居民儲蓄和投資之間,缺乏合理的引導机制,政府推出投資角色之
后,金融体系和資本市場都不能順利承擔這一輸送角色,私人投資者由于在信譽
和資源動員能力方面的欠缺,也沒有能夠及時填補這一空白。

為了避免將國際融資渠道集中于美國以及將外匯儲備集中于美國帶來的風險,中
國應當選擇其他的國際融資渠道和外匯儲備。日本和法國在融資渠道和外匯儲備
方面可以作為美國的補充或者替代。從國家安全的角度出發,國際融資的渠道和
外匯儲備地衹有一個也是比較危險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將對外的經濟文
化交流的渠道集中于美國已經造成了极為嚴重的后果。中國打幵國門以來,大量
的中國高智商精英被美國這個科技与教育黑洞所俘獲。本國為這些人所付出的教
育基礎費用的成果都被美國以极低的代价占有。這對于技術落后的國家來說本身
就是不公平的,也是相當危險的。美國的霸權的核心是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國的
一切經濟、軍事和政治行動的最高目標就是維護美元的霸權地位,以向全世界收
取巨額的“鑄幣稅”。因此不管是哪個國家采取何种戰略外交行動,最后都要訴
諸國家之間的經濟、金融和貨幣戰。因此,在推行全球外交戰略時,中國不得不
考慮人民幣的地位問題。根据購買力平价換算法,中國的經濟實力已經是僅居美
國之下的第二大經濟實体。但是在國際外交斗爭領域,卻不能這樣認為,主要是
匯率換算法体現了一個國家在從事金融戰尤其是貨幣戰的能力。人民幣對內以及
周邊國家的強勢地位,人民幣在國際金融体系的弱勢地位。這一對矛盾中國要很
好的綜合起來,可以考慮將人民幣國際化,或者与東南亞各國共同推出“亞元”
,或者与日本建立中日貨幣聯盟,多管齊下,以削弱美元的霸權。

3、關于國際經濟和國防工業合作問題

經濟合作并不僅僅是中國与發達國家間的合作。不發達國家之間的合作事實上更
為重要,而且這种合作一般不會導致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的全面控制。例如在
中俄印合作關系中,南南合作的因素就十分突出。中國与印度甚至俄國的聯合就
有發展中國家聯合起來對付發達國家的考慮。中印之間如果要建立戰略聯盟關系
,就需要仔細協調与印度的經濟關系,營造一個經濟合作的框架。包括共同生產
俄國制式的武器,在民航工業上進行聯合,幵展三國之間最大規模的雙邊交易等
等,這樣便有了一個現實利益的空間進行合作。中國還可以跟印度合作,在世界
貿易組織內部專門跟美國唱反調,以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破壞發達國家
經濟掠奪与經濟殖民的企圖。另外,印度已經擁有核武裝和遠洋海軍,目前已經
初具規模,將來一定更加完備与強大。這一點中國更加不能進行阻止,但是也不
能坐視不理,因此,中國和印度一起引進俄國的核武裝和常規武裝的設備有利于
消除互相的盲目競爭和不信任的感覺。中印兩國与俄國的合作,一方面可以使俄
國的國防工業与重工業得到資金注入,加強其在歐洲對抗美國的戰略地位,將俄
國的注意力從中俄邊境引幵,使中俄邊境變成中俄兩國共同的穩定可靠的后方。
另一方面,可以增強中俄印三國本國經濟的獨立性,間接地削弱西方國家的實力

軍備問題不僅僅与國防和外交戰略有關,更与本國的經濟發展戰略目標有關。中
國要加強本國的國防工業和重工業。中國要獲得能夠徹底毀滅任何一個國家的核
能力以及在全世界任何地方維護中國國家利益的常規作戰能力,這是中國幵展全
球外交的堅實基礎,中國的國家利益尤其是經濟利益擴展到了什么地方,中國的
軍事力量就應該具備相應的投送和行動能力。國防現代化是中國的戰略目標,實
現這個目標并不需要任何國家包括美國的首肯。中國的國防工業和重工業必須迎
頭赶上,必須少走彎路。因此引進先進國家的技術勢在必行。法國在高科技方面
有一定的优勢,在軍備上可以對中國有极大的幫助,中國可以确定法俄兩國作為
中國的軍備生產合作伙伴或者引進國。尤其是在戰略核潛艇,戰略導彈和核彈頭
方面進行合作。在常規武器方面也大有合作的空間。例如中國可以選擇俄國作為
中國陸空軍裝備的合作伙伴,選擇法國作為海軍尤其是戰略核海軍裝備的合作伙
伴。在民用技術方面,中國可以選擇德國作為重工業合作的伙伴,選擇日本作為
民用工業的合作伙伴。至于美國,當然它在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方面有巨大的优
勢,中國當然應該盡量引進利用。

中法俄和中俄日大三角關系的建立將极大地有助于中國從這些國家獲得技術援助
以及技術合作的空間。中俄之間的軍事工業合作是中俄聯盟的真正有效的基礎,
不僅僅有利于中國國防力量的強大,而且有利于保持俄國的國防力量。同時有利
于促進中俄兩國間勢力的平衡以皆美兩國間勢力的平衡。目前中國与法日兩國在
民用技術合作領域內還是有成效的,但是要把中國与法日兩國的技術合作上升到
國家戰略的高度,保持合作態勢的長期有效,不被短期的政治風波所影響,這樣
,才有助于中國在技術合作方面与美國進行討价還价。總而言之,中國和其他國
家的經濟戰略合作不應該受美國的任何干扰。中國不僅是要建立先進、強大与完
備的國防工業,還要建立發達和完整的國民經濟体系,以增加本國的經濟實力和
本國人民的福利。中國的外交戰略和經濟發展戰略是完完全全為中國人民的根本
利益服務的,而不是為大洋彼岸的美國金融寡頭集團和軍工利益集團服務的。

4、關于全球化、超國家的經濟組織和人口過剩問題。

美國在全世界範圍內強制推行自由貿易体制,試圖摧毀民族國家對本國經濟尤其
是本國人民的組織和保護能力,是為了意識形態的原因還是僅僅是為了經濟利益
,對于一切弱小國家來說都沒有區別。接受美國主導的世界經濟權力結构就意味
著中國的經濟赶超戰略永遠無法實行。因此中國必須始終高舉南南合作和建立公
正的國際經濟政治秩序的旗幟,爭取到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以改善本國的外交地
位和在世界貿易組織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爭取到优惠條件。在獲得絕對
的霸權和絕對的安全之后,美國是僅僅安于保持它的优越地位,還是要利用基因
技術以及其他大規模的毀滅武器對全世界進行人口清洗,以徹底消除全球人口過
剩的矛盾。作這樣的區分對于其他國家來說并沒有什么重要性,重要的在于美國
具備這個能力而其他國家不具備反制的措施与能力。何況,在美國舊金山已經于
一九九五年舉行過一個集合全球五百名經濟界、政治界精英的會議。討論將全世
界百分之八十的多余人口圈養還是消滅(其中就有美國策士布熱津斯基參加)。
因此,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肯定是這种陰謀的最大算計的對象。中
國政府應該馬上行動起來,在一切世界性組織的講壇上,高舉人道主義与和平主
義的旗幟,反對任何形式与內容的高科技恐怖主義,制止种族清洗和人口滅絕的
計划,促進一切弱勢國家和民族的大團結,這對中國外交有极大好處的。

中國作為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大國,不要指望能夠占据全球經濟金字塔權力結构的
最頂峰,那樣等于是把歐美日的地位徹底推翻,把目前的金字塔翻轉過來。田立
為先生就已經深刻地指出來,“從世界力量對比的現實出發,在中國的資源安全
問題上,需要突破一种幻想,這种幻想認為中國可以在消費主義的基礎上來實現
現代化,資源不足可以通過外部輸入來解決。中國的資源安全必須是以放棄消費
主義發展目標為前提,否則以中國的龐大人口即使是向外尋求資源輸入,也是無
法根本改善中國人地關系緊張的,更無法在放棄社會整合的基礎上以人地關系的
惡化,來緩和人与人的緊張關系。中國也無法實現把內部矛盾向外轉移,把今天
的世界中心---西方七國---邊緣化,用和平的經濟競爭的方式實現世界戰略格局
的根本轉換,從而使得中國成為第一世界,把今天的第一世界變成第三世界。資
源輸入的安全性与軍事力量密切相關,中國如果無法建立优勢軍備力量,就不能
夢想在美國軍事霸權下,仍然擁有無限制的資源和經濟安全,中國的第三世界地
位必然地決定了中國在資源安全輸入上的不利地位。”

歸根結底,中國的國家利益不要過于分散,因為中國的軍事力量無法在全世界的
範圍內對中國的國家利益加以保護。中國衹有走區域合作的路線,走傳統的聯盟
外交的路線,嚴密地保護本國的利益,削弱對手的优勢。將區域化作為中國外交
的努力方向。終結美國的霸權,建立各民族國家力量均衡基礎上的新的均勢,這
將最大限度地符合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抗爭、妥協与合作的藝術

一個國家与其競爭對手對抗是為了保衛現有的利益和追求應得的利益,從而能夠
与對手更好地合作。中國政府不是為了對抗美國而与美國對抗,而是為了最大限
度地促進國家利益的最大化。中國當然不應該將与美國對抗的政策僵硬化,中國
政府盡量締造一個有利于中美合作的框架,不使兩國關系徹底破裂,這是完全必
要的。中國政府的唯一目標就是促進本國的利益最大化,為此可以与美國合作。
當然,如果美國對中國心怀不軌,中國政府就應該堅決無情地与之抗爭。不過,
即使在中美合作的大框架下,我們必須明白美國的地緣政治環境在諸大國中是最
好的,其綜合實力是最強的,當然其破壞他國包括中國國家利益的能力也是最強
的。中國和美國在什么情況下能夠妥協与合作呢?當然就是其他國家取代美國成
為世界霸主或者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消失的時候,其標志就是美國徹底放棄干涉
中國統一大業,是美國徹底放棄台灣,是美國放棄圍堵、遏制与“和平演變”中
國政策的時候,如果沒有這几個標志,就意味著美國的地位還不夠虛弱,還是中
國的頭號戰略對手,還有能力對中國造成最大的破壞,因此中國就必須繼續大力
推行均勢外交以削弱美國的优勢。

外交斗爭与軍事斗爭一樣,必須是以正和,以奇胜,而不能設想臥薪嘗膽,一朝
變天的戲劇性行動和委曲求全、顧全大局的道德表演來獲得全世界人民的同情或
者蒙騙戰略對手。那种表演除了會誤導本國人民以及潛在的盟友以外,不會有任
何積极有效的結果。外交斗爭尤其是歐美各國現實主義政治家眼中的外交斗爭,
一貫是民族國家本位而非私人關系,一貫就是唯利是圖,以力服人的,所謂的全
世界善良人民的正義感完全是個幻影。那种“以德服人”的中國古老文化的源遠
流長的精妙之處不可能對美國人起作用,中國也沒有必要白白犧牲本國的人民和
利益以換取虛幻的好名聲。要推行中國式的外交,也要等到中國處于最強大國家
的地位上才能夠做到。否則的話,完全是白白浪費感情、精力与財富。

中國的國情在于十三億人口,在于人均資源极度匱乏,在于資源消耗總量越來越
大。根据計算,中國的人口在几十年的時間內衹可能增加而不可能減少,直到達
到十七億為止。這么大的基數衹可能充當世界經濟權力結构金字塔的塔基,而不
可能充當塔尖。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全世界制造加工業的另一個中心,但是僅僅是
勞動力密集行業的中心,而且這個中心的地位隨時可以被美國以各种手段破壞。
如果中國衹愿意小心謹慎地自我約束,這過于消极。應該積极以均勢外交的方式
來削弱美國的制造戰爭危机的能力,就避免戰爭的目標來說,這樣的效果才是最
好的。中國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鼓吹以戰爭來解決一切問題,但是也不能想當然
地逆向鼓吹絕對不以戰爭手段來捍衛國家利益与國家的獨立統一。進行均勢外交
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更有效地避免戰爭。如果勢力失去了均衡,一強獨大,為
所欲為,那么作為一個弱國又憑什么避免戰爭的來臨呢?問題轉了一個圈,又回
到了起點。因此,不管中美關系在將來如何演變,中國政府盡量改善自身的戰略
地位總歸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衹有建立在精明利害關系算計基礎上的友誼才是
最為可靠的。那些衹將未來寄希望于對手的善心,希望徹底解除武裝以消除對手
敵意的做法,完全是自取滅亡。在歷史上根本就找不到正面的和成功的例子。

從保持國家的多种戰略選擇自由的角度出發,中國可以做到不出頭反美,甚至可
以大力宣傳中美合作和友好,但是在爭取國家統一和削弱美國的霸權這一底線上
絕不能后退。在中國的對美外交活動中,有的人磕頭作揖,有的人折沖尊俎﹔有
的人笑臉相迎,有的人磨刀霍霍,這是完全正常和必要的。這种多樣性和复雜性
既是世界的本來狀態,也符合外交斗爭戰略欺騙和戰略掩護的要求。各种政策和
表演多管齊下,并行不悖,互相促進,互相掩護,這樣必將最大限度地促進中國
國家利益的最大化。

祈求上蒼保佑我們偉大的祖國和平一統,金甌复圓,中華民族的重新崛起必將給
全世界各國帶來永久的和平与幸福,中國人民的深恩厚德必將對全人類施于萬世
,永永無窮!

完成于2002年9月9日夜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