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大陸海軍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中華網) 于 January 15, 2003 23:23:05:

兵力組成和戰略目標


大陸海軍兵力由艦艇部隊、潛艇部隊、航空兵部隊、海軍陸戰隊、岸防兵部隊、后勤部隊等組成,擁有各型艦艇總計2285艘(包括94艘潛艇)、各類飛机749架、2個海軍陸戰旅和10。個海岸導彈團,總兵力為345179人,編有北海、東海和南海三個艦隊。北海艦隊司令部位于山東青島,負責管轄從中朝邊界的鴨綠江口到江蘇省連云港的區域﹔東海艦隊司令部位于浙江宁波,負責管轄從江蘇省連云港到福建紹安的區域﹔南海艦隊司令部位于廣東湛江,負責管轄從福建紹安到中越邊界的北侖河口區域。

目前大陸海軍的主要作戰艦艇包括:2艘。(‘現代”級、2艘“旅海”級、2艘“旅滬”級和15艘“旅大”級導彈驅逐艦﹔10艘“江衛”級和31艘“江湖”級導彈護衛艦﹔1艘“夏”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和5艘“漢”級攻擊型核潛艇﹔4艘“基洛”級、2艘“宋”級、10艘“明”級、8艘“明”級的改進型、1艘C級、1艘R級改進型、61艘R級等近90艘常規潛艇﹔25艘坦克登陸艦。此外還有2艘“福清”級和3艘“大運”級綜合補給艦﹔3艘“大江”級和1艘“滬東”級潛艇救難艦﹔1艘水中兵器試驗母船﹔1艘“鄭和”級和1艘“世昌”級訓練艦﹔4艘“遠望”級測量船﹔3艘情報船﹔數十艘海洋科學調查船等。

“旅滬”級導彈驅逐艦、“夏”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漢”級攻擊型核潛艇均部署在北海艦隊,其主要戰略目標是作為反制和防御美、日、韓等國的武力威脅,也是中國海軍核嚇阻与報复的戰略部隊﹔而購自俄羅斯的“現代”級導彈驅逐艦和“基洛”級常規潛艇則部署在東海艦隊,加上部署在蕪湖的蘇-27先進戰斗机和部署在福建、江西等地的M族戰略導彈部隊,其主要戰略目標是武力收台,也是嚇阻美國涉人台海沖突以及對付美海軍航母戰斗群的利器﹔而其白行建造的“旅海”級導彈驅逐艦、“宋”級常規潛艇和陸戰隊則配置于南海艦隊,加上部署在廣東的蘇-27戰斗机,其主要戰略目的是維護南海地區的主權和海洋經濟利益,應付南海地區的軍事沖突﹔而兩栖、后勤、及科學調查等艦艇其實是大陸海軍發展遠洋作戰的重要組成兵力,因為從地理水文環境的調查到綜合后勤補給的能力均關系著遠洋作戰能力的維持。因此,從大陸海軍積极整建東海和南海二艦隊的行動來看,兩岸問題与南海主權其實是中國現階段最重要的戰略目標,但從積极發展大型的作戰及后勤艦艇計划來看,突破太平洋第一及第二島鏈的封鎖將是大陸海軍在2020至2050年的中、遠期戰略目。

火力強大的“現代”


“現代”級驅逐艦与“旅海”級驅逐艦均屬較大型的作戰艦艇,配備先進的通信、雷達、電子戰裝備和武器系統,具備執行三維空間及遠距离攻擊的作戰能力,是大陸海軍遠洋作戰的重要兵力。這里僅就“現代”級驅逐艦的作戰能力作一分析。“現代”級的作戰能力雖遠比“旅海”級強大得多,但在對待大陸海軍的實力時,也不可輕視“旅海”級等艦艇的重要性。

基本參數与特點:“現代”級驅逐艦滿載排水量7625吨,最高航速33.4節,續航力可達14000海里/14節。該級艦的動力系統采用增壓鍋爐技術,具有激活快、爐內火力強、燃燒效率高等优點,航速從10節加速至32節僅需2分鐘。艦体采用高強度鋼材,全艦由15道橫隔堵區分為1.6個水密艙段,可确保任意三個相鄰艙進水時不會發生翻沉。艦艇內部空間大,与美國海軍同類艦艇相當,人員居住條件良好。

該級艦的推進系統采用先進的隱身技術,安裝了气泡遮蔽靜音系統,煙囪處設置了噴水冷卻裝置,可有效降低紅外輻射強度。上層建築涂有數厘米厚的雷達吸波涂料,舷側和上層建築采用外張和內傾方式設計,以減少雷達反射截面積,但因天線和武器裝備的配置多而集中,其隱身效果不甚理想。

水面作戰能力:“現代”級驅逐艦配備“晒斑”(SS─N一22,亦稱“白蛉”)反艦導彈,具有主/被動雷達雙重導引模式。該導彈目前有3M80(射程120千米)和3M82(射程160千米)兩种型號。中國海軍采購的是3M80型,具有超音速掠海飛行能力,巡航速度2.5馬赫、最高速度3馬赫,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反艦導彈,約為西方現役反艦導彈飛行速度的3--4倍。該導彈巡航時飛行高度約30-100米,在末端攻擊時采用俯沖飛行狀態,飛行高度降低至7-20米,并作左右約450的迂回(蛇形)運動,以對抗近程武器系統的攔截。該導彈可攜帶常規彈頭或核彈頭,其常規彈頭裝葯300千克,即使遭到艦載近程武器系統的成功攔截,彈頭破片仍能以极高的速度對艦船造成相當大的破壞,一般估計衹要1─2枚此型導彈即可摧毀一艘大型作戰艦艇。“現代”級驅逐艦在艦首和艦尾各配備1座水冷式130毫米/54雙管主炮,具備自動裝填能力,射程為32.4千米,為同類型艦炮中射程最遠的。此型炮可在火控雷達的導引下進行全自動、半自動或人工射擊,具有射速快、火力密集、射程遠、操作簡單和可靠度高等优點,對水面、空中或陸地目標均能造成相當大的殺傷力。

防空与反導作戰能力:“現代”級驅逐艦配備6部單脈沖火控雷達和2座3S90單臂旋轉式導彈發射架(艦首和艦尾各1座),裝備了48枚SA-N-7中程區域防空導彈,發射架裝彈時間約6秒,發射間隔約3秒,系統可同時打擊6個來襲的空中目標。防空導彈可由火控雷達或光電指揮儀實施導引,導引系統准備時間不到3分鐘,反應時間約16∼19秒,可有效對付飛行高度在10-24000米、飛行速度300---400米/秒的任何空中目標,對飛机的命中率約為70%---90%、對反艦導彈的命中率約為43%。

該級艦配備了4座6管30毫米的水冷式AK-630M近程快炮系統,具備防空、反導、反快艇等功能,有效射程4千米,瞬間射擊彈群可達400發以上,由火控雷達或光電系統導引射擊,可對多方位來襲的目標進行攔截,近程防衛性能极佳。

反潛作戰能力:“現代”級驅逐艦配備了1座艦首固定式低頻主/被動聲吶和1座船舯固定式高頻魚雷預警聲吶、2座中頻主動式聲吶、主動魚雷干扰机和BAT-1充气式拖曳被動魚雷誘餌等魚雷干扰系統,具備优异的反潛探測和魚雷對抗能力﹔配備了TEST-71M重型魚雷,其攻擊深度達400米,射程15千米,最大航速45節,具有攻擊距离遠、精确度高及破壞力大的优點,對台灣海軍的潛艇造成相當大的威脅﹔配備2座6管BBU-1000火箭式深水炸彈發射器,攜帶120枚深水炸彈,射程1000米,是淺水區主要的反潛武器﹔配備40枚水雷,可遂行戰略性布雷或攻擊性布雷封鎖行動﹔配備俄制卡-28反潛直升机,机上攜帶吊放式聲吶、磁探儀、2枚魚雷或4枚深水炸彈,可遂行反潛搜索和攻擊﹔配置3600對海搜索雷達,可遂行海面及中、低空的目標搜索与監視,可在執行超視距攻擊時提供目標指示、中繼制導和戰術數据鏈通信能力。

電子戰能力:“現代”級驅逐艦配備的電子戰系統包括STAPtT-2電子支援系統、“罩鐘”電子支援系統、MP-405電子支援/對抗系統、KT-216干扰火箭發射系統,加上攜帶的充气式雷達誘餌反射器和激光告警接收机,具備了電子截收、電子對抗、机械式干扰和預警能力,是大陸海軍務類主力戰艦中電子戰能力最強的艦艇。

造艦能力


大陸于1982年5月成立了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負責中國造船工業的發展,并在1999年正式分成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簡稱中船集團)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簡稱中船重工--)兩大集團公司。

中船集團主要由江蘇、安徽、上海、廣西、廣州、九江等地以南地區的修造船企業組成,主要船厂包括江南、滬東、中華、求新、上海、東海、蕪湖、黃埔、文沖、廣西、江西、江州、桂江、江新等船厂,其中江南造船厂是中國第二大船厂(僅次于大連造船厂),年造船能力可達50萬吨,建造過導彈護衛艦、潛艦、運輸艦和海上石油平台,并有能力建造排水量約2萬吨的輕型航空母艦。該厂曾經建造了中國第軍新一代的052Ⅰ型“旅滬”級導彈驅逐艦─“哈爾濱”號和“青島”號。上海造船厂具備承造65000吨級船舶的能力,2000年7月擴建了8萬吨級的船塢,成為浦江沿岸最大吨位的士船塢。滬東造船厂具有設計、改裝和建造大型導彈護衛艦的能力,也具備承造7萬吨級以下各型船舶的能力。中華造船厂具備承造65000吨級船舶的能力,曾為泰國建造了6艘導彈護衛艦。廣州造船厂是華南地區最具規模的修造船厂,可建造25000吨級以下的貨輪、油輪、貨柜船等,1990年2月曾對“旅大”級Ⅰ型導彈驅逐艦進行改裝。其他造船厂的修造船能力均較低,可建造小型作戰艦艇(諸如導彈艇)和軍民用的各類船舶。

中船重工主要由大連、西安、天津、武漢、重慶、昆明等地以北地區的修造船厂組成,主要造船厂包括大連、大連新厂、葫蘆島、武昌、重慶、川東、青島北海、山海關等船厂,其中大連造船厂為中國最大的造船厂,年造船能力在40至50萬吨,自1949年至2000年共建造了2200余艘船舶,曾建造過常規動力潛艇、“旅大”級導彈驅逐艦,1988年為“旅大”級Ⅱ型導彈驅逐艦進行改裝,換裝直升机艦机接口系統等,具備建造30萬吨級大型船舶的能力。1990年從大連厂分出來的大連新厂主要大型出口貨輪的建造工作,于1994年為比利時建造了15萬吨級的散裝貨輪。武昌造船厂是大陸海軍潛艇的主要建造厂,曾經對R級潛艇進行了改進工程,建造過R級改進型潛艇,具備建造5000吨級以下貨船的能力。葫蘆造船厂是中國海軍建造核動力潛艇的船厂,中國海軍新一代潛艇──093型和094型核動力潛艇可能在此造船厂建造。其余造船厂均具備設計、建造和維修千吨級以下各類軍民用船舶的能力。

地緣戰略


地緣關系主宰著大陸海軍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限制其邁向遠洋的最大因素。由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尼等國家和地區形成的太平洋第一島鏈,緊緊控制著大陸海軍乾主太平洋的机會,也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海軍力量最重要的戰略目標。

日本:日本地處亞太地區北端,其群島北起庫頁島,南連台灣島,南北長約1500海里,控制著太平洋第一島鏈的上半端。如果大陸海軍試圖突破第一島鏈的上端缺口,勢必對日本形成嚴重的潛在威脅,而日本海上自衛隊与駐日本的美海軍航母戰斗群將是大陸海軍在此地區的最大阻力。1996年日本和美國重新解釋了“美日安保條約”的意義,日本國會也于近期通過相關法案,允許日本自衛隊以“支持美國”的方式加入區域沖突防衛力量,使日本得以名正言順地出兵國外。因此,就地緣戰略來看,中國与日本的競爭和對立是不可避免的事,兩國衹有小心謹慎地面對与處理,才能避免因大陸發展遠洋海軍而造成經濟和軍事上的沖突。

台灣:台灣所處地理位置相當特殊和重要,与大陸僅隔著台灣海峽,最近的距离不到100海里。對發展遠洋海軍或試圖突破太平洋第一島鏈封鎖的大陸海軍而言,台灣具有极高的戰略价值。就地緣來看,台灣位于太平洋第一島鏈的中間,東北方連接日本所屬的琉球群島(第一缺口),南邊緊鄰菲律賓群島(第二缺口),成為控制大陸海軍進入太平洋的咽喉。若從大陸海軍的戰略目標來看,台灣問題是突破太平洋第一島鏈的關鍵因素,若台灣回到祖國,則大陸海軍將名正言順地通過台灣南、北兩個缺口進入太平洋,避免与日本或菲律賓發生沖突。

南海:海權關系著一個海洋國家的盛衰,南海地區既是長久以來屬于中國主權的地區之一,更是從太平洋通往印度洋和東南亞地區的海上交通樞紐。從地緣來看,中國需要一支現代化的海軍部隊來捍衛在南海的領海主權和專屬經濟海域的海洋經濟利益。為此,中國積极朝南海前進,包括擴建永興島(屬于西沙群島)上的机場和相關通信設施、在南海艦隊部署俄制蘇-27戰斗机、國產“旅海”級導彈驅逐艦和“宋”級潛艇等新一代兵力,試圖掌握南海地區的戰略优勢,主導南海地區海洋資源的幵發与利用。

邁向“遠海防御”


大陸海軍的發展戰略在1985年秋幵始轉變為“近海防御”,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大陸海軍已發展成具備執行近海防御和瀕海机動作戰能力的海上部隊。2000年后,大陸海軍戰略有了明顯的轉變,“遠海防御”的戰略构想逐步明确,發展遠海机動作戰能力、突破太平洋第一和第二島鏈的圍堵已成為大陸海軍主要的戰略方針。

大陸海軍將在未來50年內發展成一支极具作戰能力的遠洋作戰力量,也將是唯一能与美國海軍在遠洋對抗的海軍。中國正在積极幵展航空母艦、大型作戰艦艇、新一代核動力潛艇、空中加油技術、空中預警机等計划,极有可能利用經濟發展所帶來的雄厚國力,從處于經濟困境而具備先進軍事技術的俄羅斯大量采購先進裝備和武器,仿照前蘇聯海軍的發展模式逐步實現遠洋海軍的戰略构想。(中華網)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