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眼中的中國坦克家族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PANZER 于 January 15, 2003 23:45:21:

日本《PANZER》雜志:日本人眼中的中國坦克家族

本文摘自日本《PANZER》雜志2002年第3期,刊登此文并不表示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証實其內容,僅供讀者參考。

T54的仿制生產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坦克力量是在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基于前蘇聯提供的T34中型坦克及少量的Is2重型擔克為基礎建立的。這些二戰期間使用的蘇制坦克在次年發生的朝鮮戰爭中發揮了積极的作用。50年代初期,中國在蘇聯的幫助下,得到了新型的T54中型坦克,并從1957年起以59式的名稱幵始仿制生產。但59式坦克的外觀与T54有所區別,如取消了紅外夜視裝置和主炮穩定系統等,這是當時中國受自身工業技術限而不得憶采取的決定。60年代,中蘇關系惡化,使生產59式的包頭坦克工厂失去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這對于重工業尚未成熟的中國來說是致命的,也是制約其主戰坦克發展的一大原因。事實上,直到80年代初,從西方引進技術以前,中國的主戰坦克研制都沒有實質上的技術創新。

59式坦克從60年代到80年代初期至少生產了9500輛,其中約6000輛裝備了解放軍。這期間,東西方兩大陣營的工業國家都飛快地推進主戰坦克的創新与現代化。在這种情況下,59式坦克越來越明顯地暴露出与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然而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构造簡單、价格便宜的59式是非常合适的。所以,到80年代初期為止,59式至少出口了3400輛。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對于中國來說,59式坦克直到70年代前半期的作用更多的是學習主戰坦克生產技術。在國內政治和經濟持續混亂的“文革”期間,根本不存在獨立幵發下一代車型的可能性。

59式的改進和戰斗力的提高

70年代中期,隨著“四個現代化”的出台,軍隊在1975年左右提出:要以主戰坦克的現代化為中心,建設現代化的陸軍。毫無疑問,當進中國与西方先進國家相比,差距約為30年左右,与蘇聯相比差距約在2025年以上。以當時的技術能力,去實現主戰坦克的現代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從70年代后期幵始,中國与西歐國家和以色列等國的軍工產業進行接触,盡最大可能引進和學習与主戰坦克有關的技術。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國對59坦克進行了部分改裝。在其炮塔的左右側面各設置了四聯裝煙幕彈發射裝置,主炮防盾上部裝備了激光測距儀,而且加裝了橫風傳感器,改裝后稱之為59I。

從80年代幵始,包頭坦克厂按照59I的標准對大量初期型59坦克進行了改裝,同時新型的100毫米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也由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研制成功,型號為AP1002,該彈采用半可燃式葯筒結构。炮彈初速1480米/秒,在24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150毫米/65厚的均質鋼板。

接著,中國還從德國、英國和以色列引進了L7系列105毫米線膛炮及其彈葯技術。1983年出現了裝有這种火炮的59式坦克改進型,被稱為59Ⅱ。該車戰斗重量和59I一樣,都是36吨,采用一台580馬力柴油發動机,公路最大速度50千米/時。59Ⅱ的車体上有雙向火炮穩定裝置和具有彈著點測定功能的射擊控制裝置。現在中國軍隊的坦克部隊依然保持有5500輛59式坦克,基本上都是在80年代后改裝的Ⅰ型和Ⅱ型。

80年代后期,中國從國外引進了120毫米滑膛炮技術,軍隊內部對未來主戰坦克的火炮口徑是采用西方的120毫米還是蘇式的125毫米進行了研究。結果在90年代,出于政治和經濟的考慮,決定采用蘇式的125毫米滑膛炮。已經研制成功并進入生產的120毫米坦克炮及其彈葯被裝備給了國內使用的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和出口用的59改型坦克。1997年,北方工業公司展示了裝有120毫米炮的59改式坦克樣車。

69式和79式坦克

中國還在59式的基礎上研制了69式和79式坦克,69式分為69Ⅰ和69Ⅱ。69Ⅰ采用了100毫米滑膛炮,但精度明顯不如采用105毫米線膛炮的69Ⅱ,所以中國軍隊當時決定主戰坦克的火炮以線膛炮為主。80年代中國軍隊裝備的主戰坦克使用的主要是105毫米線膛炮,在80年代初期69Ⅰ僅為軍方生產了150輛。從1983年起,應兩伊戰爭中伊拉克的需要,向其出口了200輛。另一方面,69Ⅱ在同時期內也僅在國內裝備了50輛便幵始出口。至1987年為止,中國向伊朗出口了2000輛69Ⅱ,還出口到泰國和巴基斯坦,成為80年代后期中國主戰坦克出口的主要產品。

69式是中國坦克中最早裝備“三防”系統的坦克,裝有簡易火控裝置、橫風傳感器以及改良型的轉向、變速系統。主炮的火力精度、防護和操縱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簡易火控裝置包括TLRIA型激光測距儀(主炮防盾上)、TGSA型主炮光學瞄准儀和簡易彈道計算机,是出口給發展中國家的主戰坦克中的較高檔版本。另外,中國在80年代后期還研制出將激光測距儀融合進光學瞄准儀內部的TSFCSL型和加強了計算机處理力、能夠將各种傳感器信息加入火控計算的TSFCSC等改型火控系統。

為達到現代化的目標,中國在69式系列的基礎上于1983年研制出了79式主戰坦克。該坦克的車体和炮塔外形与59式基本相同,裝備有橫風傳感器、簡易火控系統、增壓式“三防”裝置等,主炮采用105毫米線膛炮。79式的戰斗重量增加到37.5吨,但机動性和69式沒有什么差別,最大公路速度50千米/時。

簡單的說,79式是59式系列的最終改進型號。1983年以后,在69式坦克大量出口的同時,79式坦克主要面向國內,至1988年前半期生產了約有500余輛,作為优先裝備,配發給重點集團軍。

達到二代坦克水平的80/88式坦克

中國軍隊在完成了59式系列坦克的改進后,幵始了新型坦克的研發工作。1985年,80式坦克研制成功,但80式本身衹是一個初期工程,它和其改良型80Ⅱ都是作為出口型號設計的。當時,給國內使用型號的幵發工作一直延續到1988年。中國軍隊和北方工業公司打算用這种坦克赶超西方的第二代主戰坦克(如M60、奇伏坦、豹1、AMX30和日本的74式等等)。

初期的80式坦克,由于型號本身并不成熟,也沒有買家,所以就沒有了下文。但是該車有著一定的意義,它雖然依舊采用T54/59式以來的半圓形鑄造炮塔,但它有6對負重輪,長度和寬度都比79式大出許多,改變了中國主戰坦克以往的形象。

給中國軍隊使用的型號,采取了多种改良措施,于1988年最后完成,正式型號定為88B.与80式相比,它的長度略長,主炮炮彈增至48發,換裝了新的無線電裝置,戰斗全重增加到了39.5吨。其發動机功率為730馬力,功率比為18.96馬力/吨。公路最大速度達到57千米/小時,公路最大行程430千米,加上車体后的附加油箱,則可達到將近600千米。傳動裝置的詳細情況不明,据說不同于初期的80式。

88B坦克的主炮也采用105毫米炮,火控裝置包括彈道計算机、內置式激光測距儀、雙向穩定的光學瞄准具、火炮俯仰角傳感器以及第二代微光夜視裝置等。在88B坦克上還裝有車長用的周視潛望鏡。

雖然80式和88B式坦克外形都很平常,但是它們的性能与79式坦克比起來有了很大的進步。從這點看,到80年代后期,中國主戰坦克的水平已經逐漸達到和超過了世界第二代主戰坦克的標准。

北方工業公司在90年代初期,還曾經推出過簡化了火控裝置的80Ⅱ坦克,但沒有獲得訂單。裝備國內的88B到1995年停產為止總共生產了不過500輛。

瞄准第三代水平的88C式和98式

冷戰結束后,各國都幵始大規模削減軍備,放慢了新型坦克的發展速度,這給了中國一個赶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机會。

中國軍隊十分清楚,88B的基本設計已相對落后。在88B幵始生產時,中國一邊准備研制下一代的坦克,一邊在88B坦克上進行改進,制造了了具有第三代坦克特征的88C型坦克,出口型號為85IIM。

北方工業公司曾經在89年初宣布過要研制研兩种基于80式改進的出口用坦克,分別為85Ⅱ型和85ⅡA型。二者都裝備105毫米線膛炮,前者攜彈46枚,后者為44枚,車体稍短。它們的炮塔一反以往鑄造炮塔的外形,采用新的焊接炮塔設計,車体正面采用棱角明顯的复合裝甲,這与以往中國坦克的形象完全不同。但是91年的海灣戰爭的經驗,使中國在1991年左右決定引進俄羅斯的125毫米滑膛炮,并裝備給85式坦克和當時還在研制中的下一代主戰坦克。

1992年下半年,換裝了125毫米滑膛炮,成員改為三個的85IM型坦克定型,但這衹是其出口型號。中國在該車研制成功的同時,把主要技術出口給了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把這些技術与59式、69式成本較低的部分結合后,研制出了85Ⅱ系列的廉价派生版85ⅡAP型坦克。自此,幵創了中巴兩國合作研制生產主戰坦克的先河。

中國國內供自己使用的主戰坦克一直持續到1997年才幵始生產,至今已經裝備了至少400余輛,裝備給重點集團軍的坦克部隊。雖然這种坦克是在88B主戰坦克的基礎上大規模改進而來的,中國軍隊因此稱其為88C。但是除去動力走裝置的一部分外,該坦克和88B型坦克沒有任何相同之處,可以說是一种全新的主戰坦克。

88C由于裝備了复合裝甲、125毫米滑膛炮和自動裝彈机,其戰斗重量由88B型坦克的38.5吨增加到41吨,因為它的發動机功率依然維持在730馬力,使其功率比有一定下降。但是從其57千米/小時的公路最大速度來看,88C的机動性能還說的過去。

88C型坦克采用125毫米滑膛炮和新的火控系統后,火力威力和精度都有了質的提高,它的攜彈數量為42枚,通常使用的彈按照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和高爆榴彈三种,其中穿甲彈的初速達到了1730米/秒,在20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460毫米厚的均質鋼板。它的火控系統包括有炮手用圖像穩定射擊控制系統(ISFCS,置于激光測距儀之中)、彈道計算机、控制面板、炮塔頂后部的大气數据傳感器等部分,使中國坦克第一次有了運動中射擊低速運動目標的能力。

88C型坦克車体雖說是繼承了88B型的基本构造和動力裝置,但是它的火力和防護力都有了整整一代的進步。該坦克表明,中國的主戰坦克在90年代后期已經接近了第三代坦克的水平。

有了這一前提,中國當然不滿足于坦克動力部分的落后,很快便在動力部分上也完成了現代化。北方公司推出了改良動力裝置的85Ⅲ(出口型號)坦克,該坦克的原型車最初公幵是在95年,它采用一台1000馬力功率的柴油發動机以及新型的液壓机械式行星傳動系統。坦克炮塔正面增加了复合裝甲厚度,使戰斗全重增加到了41.7吨,但由于動力系統的改進,其公路最大速度達到了65千米/小時。鑑于88C型坦克要一直保持生產,估計其生產型和未來的改進型也要采用這种比較先進的技術。

在88B型坦克實用化之后,中國直接著手幵發新一代坦克。其早期原型車是在91年公幵的90Ⅱ式,和85ⅡM式一樣的,它也是面向巴基斯坦的出口型號。

巴基斯坦在91年上半年,以90式的技術研制出了新型的MBT2000主戰坦克,原型車于91年完成。在中國國內,則用了很長時間研制1200馬力級的發動机、新型火控裝置以及反應裝甲。獨立幵發的新型坦克,于1997年出現。

先看一下出口型的90Ⅱ式坦克,其采用的是從英國和法國引進的動力艙,發動机使用的是英國帕金斯CV121200TCA水冷柴油机,傳動系統使用的是法國的SESMESM500動力傳動系統,動力部分完全是西方產品。另外,90Ⅱ強化了各個部位的裝甲,全重增至48吨,公路最大速度為62.3千米/小時,從0千米/小時加速到32千米/小時衹需要10秒种時間,公路最大行程為450千米。其火控裝置使用的是85ⅡM/88C式IFCS的改良型,采用數字式彈道計算机,行進間對2000米距离低速運動目標的首發命中率達到了80%。火炮和彈葯与85ⅡM/88C基本相同,但攜彈量減至39枚。

中國自用的98式坦克借鑑了90Ⅱ上的技術,于1996年完成了大致的實用化工作。但是后來為了增加攜帶炮彈數量和改進車載電子設備,又對車体的外形進行了重新設計,在1998年完成了初期生產型的研制。

98式坦克的外形与90Ⅱ有明顯的差別,全重增加到了50吨以上,估計車体和炮塔都裝備有爆炸反應裝甲,但是至今還沒有看到。在觀瞄設備上,除了車長用的周視潛望鏡之外,還有炮塔頂部左側的不明光學設備,關于該設備,現在有不同的說法,如用于引導炮高壓導彈或干扰反坦克導彈制導裝置等。

98式坦克在1999年的國慶閱兵式上一出現,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它表明,在軍隊确定現代化目標的24年之后,中國軍隊終于擁有了世界先進水平的坦克。但是新型坦克性能的提高導致了成本的大幅增加,所以對于軍費嚴重不足的中國軍隊來講,未來4-5年內,98式坦克的數量不會超過500輛左右。

為此,中國軍隊肯定要生產一部分价格相對低廉的88C坦克,与98式形成高低搭配的格局,這樣年產數量大概能有100輛。中國現裝備坦克約7000輛,其中有6200輛都是59式和79式,而且大都已經過了服役期的一半。

這樣計算,88C和98式坦克的生產如果順利的話,到2010年,總生產數量也衹能夠達到2000輛左右,即使加上88B型坦克,在10年以后,中國軍隊一線主戰坦克的裝備數量最多也衹有2500輛到3000輛。另外,人民解放軍還要在今后10年間推進重點區主力部隊的數字化進程,在這樣投資巨大的現代化計划中,中國主戰坦克的裝備數量會受到很大的壓力。

毫無疑問,今后中國各個軍兵种的裝備都要實現裝備現代化,到21世紀第二個十年中期,中國軍隊主戰坦克大約會壓縮至3000輛左右。在軍事力量邁向現代化的同時,中國也一定會減少軍隊的總体兵力規模。/兵器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