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三十年戰爭中的將軍們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顧劍 于 January 16, 2003 00:21:03:

德意志三十年戰爭中的將軍們

--顧劍

對於歐洲17世紀德意志三十年戰爭中的著名將領,我寫長文介紹過古斯塔夫-阿道夫和華倫施泰因,另外還會寫專文講法國名將杜倫尼和孔代的傳奇。這里介紹一下戰爭中其他著名將軍的生平和結局。

先說神圣羅馬帝國方面的將領。

紅衣主教,提利伯爵元帥 Johann Tesrclaes, 1559-1632

曾任帝國軍隊總司令,巴伐利亞為首的天主教聯盟軍隊司令。帝國方面和華倫施泰因地位不相上下的人物。瓦隆人(Wallon),由天主教耶穌會修士養大,1585年在荷蘭和西班牙的戰爭中,參与了安特衛普圍城戰。1594年,參加神圣羅馬帝國皇帝魯道夫二世的軍隊,對土耳其作戰。

1610年,提利接受巴伐利亞公爵馬克西米利安任命,為巴伐利亞創建了一支精銳的軍隊,以雇傭兵為主,后來在三十年戰爭前期成為帝國的中堅力量。1618年三十年戰爭爆發,出任天主教聯盟軍總司令,1620年白山戰役的胜利者,波希米亞和帕拉亭(普法爾茨) 的征服者。1626年在与丹麥國王的戰爭中,在呂特(Lutter)戰役擊碎了丹麥軍主力,并于帝國軍隊總司令華倫施泰因合力,征服了包括丹麥本土在內的整個德意志北部。1630年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介入德意志戰爭,華倫施泰因辭職以后,提利接任帝國軍隊總司令,并兼任巴伐利亞軍隊司令,与古斯塔夫交戰。1631年5月攻陷起義的馬格德堡并實施大屠殺。9月在布萊登菲爾德的決定性會戰中被古斯塔夫擊敗。1632年4月,提利為了阻止古斯塔夫渡過列克河(Lech)進軍巴伐利亞本土,在列克河戰役中受致命重傷,腿被炮彈削斷而死。

騎兵元帥巴本海姆 Gottfried Heinrich Pappenheim,1594-1632

起初在提利手下擔任巴伐利亞軍隊的騎兵統領,指揮胸甲騎兵(Cuirassiers)。性格暴躁,勇猛絕倫,但是有勇無謀。常常沖鋒在隊伍的最前面,屢次負傷。1620年前后在三十年戰爭的第一階段,在波希米亞作戰,然后到萊茵河流域与新教方面的雇傭兵首領曼斯菲爾德(Mansfeld) 作戰。胜利之后,1623-1626年去意大利北部与帝國交界處的隆巴第(Lombardy),加入西班牙軍隊作戰。1626年被巴伐利亞公爵召回,平息了奧地利農民叛亂,1627年与丹麥戰爭中,征服伍芬布特(Wolfenbttel) 要塞。1631年在提利手下攻陷馬格德堡并實施大屠殺。9月參与布萊登菲爾德戰役,他的擅自行動是帝國軍隊的敗因之一。提利死后,任二度出山的皇軍總司令華倫施泰因的副手,獲元帥軍銜。1632年11月在華倫施泰因和古斯塔夫的最后決戰呂岑戰役中,率軍隊及時赶到戰場,但在沖鋒中陣亡。

斯皮諾拉侯爵 Ambrogio di Filippo Spinola, 1569-1630

西班牙名將,意大利的城邦國家熱那亞人,出生于一個顯赫的家族。在1602年西班牙与荷蘭爭取獨立力量的戰爭中,斯皮諾拉率領自費招募的9千人的軍隊加入西班牙一方作戰。在一年的奧斯登(Ostend)圍城戰中,他証明自己的能力不亞于他的對手,荷蘭總司令,當時著名的軍事家,奧蘭治親王莫里斯。1604年奧斯登被他攻陷,斯皮諾拉被任命為駐荷蘭的西班牙軍隊總司令。

斯皮諾拉是圍城戰的大師,他繼續与奧蘭治親王莫里斯周旋,攻陷了一系列要塞。1606年,他回西班牙,被迫把自己家族的巨大財富換成戰爭債券,支持西班牙的荷蘭戰事,后來西班牙政府宣布破產,他的財富就此一去不返。

1609年,西班牙和荷蘭達成12年停戰協定,斯皮諾拉起了主要作用。德意志三十年戰爭爆發后,斯皮諾拉率西班牙軍隊支援皇帝,征服了新教選帝侯帕拉亭侯爵的几乎所有萊茵河流域領地,使西班牙軍隊可以在意大利北部和荷蘭之間自由机動。被授予上將銜。斯皮諾拉的西班牙軍隊衹參加了三十年戰爭的第一階段,1621年西班牙和荷蘭的戰爭重新爆發,斯皮諾拉又出任西班牙軍團司令。1626年斯皮諾拉取得了生涯中最著名的一次圍城戰胜利,攻陷荷蘭戰略要地布列達要塞(Breda),這一胜利成為荷蘭偉大畫家委拉斯貴支一幅名畫的主題。但是這之后,西班牙駐荷蘭總督對他的敵意,和缺少戰爭經費,使得斯皮諾拉很少建樹。1628年斯皮諾拉回西班牙,被任命為在意大利北部的曼圖亞与法國作戰的西班牙軍隊司令,1630年病死在意大利北部。

阿尼姆元帥Hans Georg von Arnim, 1581-1641

阿尼姆是個非常复雜的人,盡管他曾經在帝國軍隊服役,但是卻是個新教徒。阿尼姆最初的軍事經歷是1613-1617年在瑞典軍隊古斯塔夫-阿道夫的麾下服役。后來1621年又去波蘭軍隊服役,和瑞典作戰。1626年在帝國軍隊華倫施泰因手下獲得元帥軍銜,是華倫施泰因最重要的副手,并指揮了三十年戰爭第二階段最后,對波羅的海港口要塞斯特拉松德(Stralsund)的圍攻,但是圍攻由於瑞典和丹麥的海上优勢而失敗。
1629年,皇帝頒布“歸還敕令”,華倫施泰因強烈反對,并去職。阿尼姆作為新教徒,也以辭職表示抗議。他轉而加入了新教選帝侯薩克森公爵的軍隊,被任命為薩克森軍隊總司令。阿尼姆對薩克森選帝侯的影響极大,他們都是想要在天主教的皇帝和各种外國勢力之間走“第三條道路”的人。當提利的軍隊入侵薩克森,逼迫薩克森不得不加入瑞典一方作戰以后,阿尼姆也就變成了瑞典國王古斯塔夫的友軍。1631年9月阿尼姆率薩克森軍團參加布萊登菲爾德戰役,但是戰役幵始薩克森軍隊就潰敗。布萊登菲爾德戰役胜利以后,阿尼姆和瑞典人分兵兩路,薩克森軍隊進軍波希米亞。當華倫施泰因复出以后,阿尼姆被華倫施泰因擊敗。呂岑戰役,阿尼姆的薩克森軍隊沒有及時赶到戰場增援古斯塔夫的瑞典軍隊。

1635年,為了抗議薩克森選帝侯和皇帝達成的布拉格和約,阿尼姆离幵薩克森軍隊,旋即被瑞典人逮捕。但是他逃了出來。1638年又被任命為薩克森軍隊司令。戰爭的第四階段,法國向皇帝宣戰,薩克森為了抵抗外國侵略,轉而站到皇帝一邊。阿尼姆在准備与法軍作戰時病死。


瑞典方面的著名將領。

魏瑪公爵伯恩哈德 Bernhard of Sachen-Weimar, 1604-1639

他本人是德意志的諸侯之一。伯恩哈德在三十年戰爭初期,從18歲起,先后在帕拉亭選帝侯、巴登、丹麥的軍隊中服役。1631年27歲時跟隨了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先是當國王近衛軍的上校,1年以后晉升為將軍。1632年,剛晉升不久的伯恩哈德是呂岑戰役中古斯塔夫身邊僅有的几個心腹之一,負責指揮左翼。當古斯塔夫在會戰中陣亡以后,伯恩哈德接過指揮權,組織瑞典軍隊拼命進攻,終于打贏了這次決定性會戰。戰役之后,被授予弗蘭科尼亞(Frankonia)公國的封地作為獎賞。

古斯塔夫死后,伯恩哈德和霍恩元帥共同指揮瑞典軍團。主張積极進攻的伯恩哈德和防御戰略的倡導者霍恩元帥及瑞典首相奧克森斯滕發生爭吵。1634年,瑞典軍團在諾德林根戰役中被擊敗,伯恩哈德也失去了新近獲得的封地。1635年,伯恩哈德轉而為法國服務,獲得了阿爾薩斯。他指揮的部隊在西南德意志作戰,取得一系列胜利,打破了哈布斯堡家族(帝國和西班牙)對法國的包圍圈。1639年,當年僅35歲的伯恩哈德突然患天花病死的時候,法國首相黎塞留把他的軍隊和阿爾薩斯都收歸法國所有了。

霍恩元帥 Gustav Horn, 1592-1657

1614-1618年,霍恩离幵瑞典,在荷蘭的奧蘭治親王莫里斯手下服役,取得了初步的軍事經驗,并觀察莫里斯的軍隊改革。他的經驗為輔佐古斯塔夫進行軍事改革發揮了重要作用。1620年代,他參加古斯塔夫國王對波蘭的歷次戰爭,成為古斯塔夫最得力的助手。1630年,隨古斯塔夫登陸德意志,參加三十年戰爭。1631年的布萊登菲爾德戰役中,他指揮的瑞典軍左翼在左鄰薩克森軍隊崩潰以后,堅守陣地并及時調整部署,挽救了一次危机,保証瑞典獲得會戰胜利。

古斯塔夫死后,霍恩成為瑞典軍團總司令,在1634年的諾德林根戰役中,他和伯恩哈德都敗給了新任帝國軍隊司令王太子菲迪南,霍恩被俘虜,作了8年戰俘。獲得釋放以后回到瑞典,1644-1645年,丹麥和瑞典發生沖突,并爆發戰爭,霍恩出任瑞典軍司令,并很快徹底擊敗丹麥。1653年出任瑞典駐利沃尼亞總督。

巴納爾元帥 Johan Baner, 1596-1641

巴納爾和霍恩一樣,也是從對波蘭的戰爭就跟隨古斯塔夫,1630年隨古斯塔夫參加三十年戰爭,在布萊登菲爾德戰役中巴納爾指揮左翼,擊潰了巴本海姆的騎兵沖鋒因戰功成為元帥。古斯塔夫死后,1634年諾德林根戰役瑞典失敗,霍恩被俘,巴納爾又被任命為元帥(這里,元帥是軍事職務,不是軍銜)。1636年在威茨托克(Wittstock)戰役中,巴納爾非常漂亮地擊敗薩克森和帝國的聯軍,讓瑞典軍團在德意志腹地站穩腳跟。但是第二年,就被迫由萊比錫附近的托爾高(Torgau)向德國北部的波美拉尼亞(Pomerania)撤退。他的這次撤退戰完成得干凈利落,被很多人認為是他最成功的戰役。1638年巴納爾正式出任在德意志的所有瑞典軍隊的總司令,1639年打贏切姆尼茨(Chemnitz)戰役之后,又一次進軍波希米亞。在那里,巴納爾又一次面臨陷入重圍的境地,又一次以迅速的行動打了一場成功的撤退戰,把部隊撤到薩琛。巴納爾本人病死在那里。

托爾斯滕森伯爵元帥 Lennart Torstensson, 1603-1651

托爾斯滕森是古斯塔夫的炮兵司令,1630年27歲的他幵始指揮瑞典軍隊的炮兵,在布萊登菲爾德會戰和列克河(Lech)戰役中,他的炮兵發揮了重要作用。1632年曾經在作戰中被俘,1634年回到瑞典軍隊繼續服役。1641年,托爾斯滕森接替巴納爾,擔任駐德意志的瑞典軍團總司令。他上任之后,積极推行進攻戰略,1642年成功地把戰爭推進到維也納城下。之后,在优勢帝國軍隊的尾追下,他撤退到萊比錫附近,又打贏了第二次布萊登菲爾德戰役。1643年當他計划再次發動對維也納的進攻時,丹麥和瑞典之間爆發戰爭,托爾斯滕森被調去指揮對丹麥作戰,他輕易地就攻占了丹麥的日德蘭半島。1645年,當他再次指揮對帝國作戰時,在布拉格附近贏得了決定性的江考(Jenkow)會戰的胜利。之后,由於健康原因,把指揮權交給蘭格爾(Wrangel)。托爾斯滕森 是當時最优秀的陸軍元帥之一,擅長長途奔襲和快速机動,是那個時代的閃電戰將軍,也是瑞典國王查理十世在軍事藝術上的老師。

蘭格爾伯爵,陸軍元帥兼海軍元帥 Carl Gustav Wrangel ,1613-1676

蘭格爾在三十年戰爭中幵始他的軍事生涯,1638年晉升為少將。他在1641和1642年在巴納爾和托爾斯滕森指揮下,參加了兩次瑞典軍隊胜利的會戰。1643年,指揮海軍打贏了對丹麥的菲曼 (Fehmarn)海戰。1646年回到德意志,接替托爾斯滕森的瑞典軍隊總司令職務,和西戰場的法軍司令杜倫尼密切配合作戰。三十年戰爭的最后階段,蘭格爾把指揮野戰部隊的職務交卸給查理十世國王,轉任波美拉尼亞總督。

三十年戰爭之后,1653年蘭格爾被任命為海軍中將,但是在1655-1660年的第一次北方戰爭中,他大多數的胜利是在陸地上贏得的。他參与了瑞典与丹麥、波蘭、勃蘭登堡的戰爭,并于1657年被任命為瑞典海軍元帥。蘭格爾在1660年代是瑞典的海軍元帥兼陸軍元帥,并且是戰爭指導會議主席。在路易十四和荷蘭的戰爭期間,他主張与法國結盟,而不同荷蘭結盟。1676年,蘭格爾病死于勃蘭登堡作戰前線。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