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是殘暴侵略者的化身嗎?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飛虎隊 于 January 16, 2003 22:28:38:

以大漢族主義為出發點的歷史宣傳中,金國都是作為一种反面形象出現的,一說到金國,就是侵略者們如何如何凶狠殘暴地燒殺搶掠,而一說道宋國就是忠臣義士們如何如何悲憤激昂,將士們如何如何英勇抗敵,老百姓如何如何同仇敵愾,除了秦檜是壞蛋以外,宋國總是以正面形象出現的。當然我們以前被這些韃子打得很慘,這么說來也确實很解气,而且也不能否認女真人在剛興起的時候是有一些侵略行為的,但是我還是有些不同的看法。

首先,我相信人性的普遍性,漢人是人,女真人也是人,是人就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哪里的人都有好有壞,是不是。女真人要搞侵略,要燒殺搶掠,漢人也一樣的要搞侵略,要燒殺搶掠。

舉一個典型的例子吧,岳飛是被人們認為非常仁義愛民的將軍,他的岳家軍號稱是軍紀嚴明,從不燒殺搶掠,在他的傳記中還特別把這一點列出來作為他有別于其他人的美德。我們知道古時候特別是靖康之亂那种動亂的年代,軍隊搶劫老百姓是家常便飯的事情,而且朝廷供給不力,軍隊的糧餉常常短缺,搶劫老百姓就成了一种補給軍餉的手段,能夠做到像岳飛這樣不害民是很不簡單的了,但是就是這個岳飛,這個被認為是最能為“人民利益”著想的岳飛,据陳亮的《中興遺傳》記載,他在從軍初期,還是任編外將校的時候,因為所帶領的軍隊缺糧,他居然也准備去搶劫,后來有人勸說他,給他想了想辦法,他才沒有這么做。這里并沒有直接說他搶劫,但是他作為部隊指揮員,都在計划這么干,他手下的兵士平時在他沒注意的時候不用說是常常這么干的了。其他那些宋軍將領搶劫百姓那是家常便飯的那。不僅宋朝時是這樣,明亡時明軍(還有“農民起義軍”)軍紀敗壞,据說燒殺搶劫比清兵還要厲害,抗日戰爭時“國軍”搶劫起來也不輸于日軍,當然抗日戰爭這种情況又另當別論了,畢竟我們跟他們不是“一家人”,我們搶得,他們可搶不得。

不過這至少說明了那時候這些“抗金將士”他們可不是為了什么“民族利益”,衹是為了保皇帝而戰,為皇帝賣命可以,沒飯吃了沒錢沒女人就去搶老百姓嘛,金兵燒殺搶掠那是搶別人,宋軍搶劫那是搶自己同胞,他們這些“愛國將士”怎么能夠這么干呢?至于那個岳飛,我想可能正是因為他這方面做得還比較好,所以很多年后老百姓還記得他,覺得他多少還有點良心,是為了“人民的利益”,所以封給他個“民族英雄”的稱號,而其他那些將領也就不值得提起了。

至于說到侵略,不錯,金兵占領中原當然是侵略,不過漢人呢?黃河流域這一片是漢族的發祥地,被人占了當然是很不痛快的事情,但是漢人最初的地盤也就是這么一塊,后來那些廣大的疆域,顯然不會是某天突然心血來潮把界碑往外隨便移了几百几千公里就自然而然得來了。

而說到民族性,我想這個問題應該一分為二地來看待,北方游牧民族有粗野暴虐的一面,也有純樸寬厚的一面。說到殘忍,似乎漢族的殘忍并不輸与世界上任何民族,很多匪夷所思的酷刑例如凌遲剝皮什么得,都是漢人發明出來的吧。而且這些殘忍的手段往往專門用于自己人身上,如漢族人心目中最大的兩個“民族英雄”岳飛和袁崇煥就是被自己人用這种手段干掉的(岳飛据說是受剝皮之刑而死的,据說啊。宋朝的時候不知道剝不剝皮)。我第一次聽到這些的時候,心里像在流血,是什么樣的仇恨能夠使得這個民族的人對自己本族的优秀分子使用這樣毒辣的手段。那些最以殘暴著稱的蒙古人,也衹是簡單地把人殺掉了事,但是漢人似乎是讓你簡單地死掉是對你仁慈。

讀到史書上記載的那些被稱為“蠻夷”的匈奴人的事跡時,我覺得似乎他們還更可愛一些,似乎他們最大的惡行也就是在邊境上進行一些搶劫,搶劫時難免就要殺人,其他好像就沒什么了,對抓到的俘虜好像也沒有什么太殘酷地虐待,張騫這個間諜被匈奴人抓到以后,要是按漢人的德性,早就被砍掉腦袋了,但是匈奴人衹是罵了他一頓,責問他為什么你們漢人這么不守信義,還給他討了老婆,生了兒子,真是的,共產党优待俘虜也沒有這么优待過啊。這家伙第二次又被抓到時,匈奴人還是沒有殺他,所以他還能夠活著把情報帶回去然后回頭來攻打匈奴,不然我們也不知道歷史上還有這么一個人。蘇武据說是受了很大的虐待,不過也就是匈奴人把他赶到了一個遠一點的地方,還怕他餓死了,還給他提供牛羊放牧,這要是換了漢人,為了讓對方低頭,什么拷打折磨的手段都用上了。還有李廣那個孫子,跑到匈奴去以后,匈奴人很敬重他,單于還把女兒都嫁給他了,漢人未必有此胸怀。而同時期的漢人卻經常干那种殺害俘虜的事情。比如說李廣就曾經殺掉了几百個被誘降的羌人,以至于有人說他運气不好升不了官就是因為遭了報應。

漢人除了殘忍,狡詐以外,最大的毛病大概就是這不守信用了,少數民族的人往往都覺得漢人特虛偽,好吹牛,不守信用,出爾反爾,而游牧民族似乎很看重人的信用,所以難以產生對漢人的尊重。

北宋建國的時候,契丹(遼)已經建立五十多年了,遠在北宋還未建國的五代時期,后晉石敬塘(這人是個漢化了的沙陀人,但是契丹人是把他當做漢人看待的,后世的漢人政權也是把他當做漢人看待的,稱他為“民族敗類”),為了爭奪帝位,請求契丹派兵支援,契丹人就提出條件說,要派兵可以,但是要求割讓“幽云十六州”作為交換,應該說這個要求也不能算過分,畢竟我幫你打仗是要付出生命作代价的,當然要求得到補償,而當時契丹人居住的地方都很荒涼,“幽云十六州”這一帶地方又是很重要的戰略要地,契丹人出于与中原民族爭奪資源及安全的考慮一直很想得到這個地方。結果石敬塘就把這個地方割讓給了契丹遼國,而他也因為這件事情一直被后世的漢人唾罵。如果說這個事情要怪誰的話,那也衹能怪石敬塘一個人,是他自己不爭气,契丹人又不是用武力強占的這個地方,也沒有強迫他,雙方是在平等的基礎上訂立的協議,協議一旦簽訂就應該遵守,契丹人是把這個協議看作是他們与漢人之間的盟約,畢竟石敬塘的后晉當時就是中原漢人政權的唯一合法代表。

但是后繼的其他漢人政權尤其是北宋政權卻對“幽云十六州”被割讓出去很不服气,特別是北宋,在建立初期就數次“北伐”(實質就是侵略,以大漢族主義為出發點的歷史宣傳總是把漢人政權對北方游牧民族的進攻美其名曰“北伐”,而北方少數民族的南下則毫無疑問就是“侵略”,應該說這是一种故意歪曲歷史事實的提法),很有點“堅決不承認歷代反動政權簽訂的賣國條約”的味道。結果面對契丹遼國強大的軍事优勢,每次都被打得大敗而歸,最后在澶淵之盟后,兩國之間終于實現了一個較長時期的和平。

應該說,北宋政權想要收回“幽云十六州”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個地方的戰略意義十分重大,失去了這個地方就失去了中原對北方的一個重大屏障。但是遼國卻對北宋政權二話不說動手就打這种不講理的做法感到不可理解,這個地方又不是我用武力強占的,是跟你們漢人簽訂有協議的,怎么能夠出爾反爾呢?既然已經簽訂協議割讓給我了,那就已經是我們的領土了,你們要搶回去那就是侵略。北方游牧民族是很看重信用的,及對盟約的遵守。

試想,如果我們今天要出兵去收回被前朝割讓給俄羅斯等國的那些領土,國際上會不會認為我們是侵略?

而整個北宋期間,除了澶淵之盟那一次,契丹遼國有較大的侵略行為之外,其他几次較大的沖突反倒是北宋朝主動侵略遼國,而后世以大漢族主義為出發點的歷史宣傳卻總是把遼國丑化為“侵略者”,把北宋國美化為“保家衛國”。這是一种故意歪曲歷史的做法。

在遼宋兩國訂立盟約之后,兩國之間實現了較長時間的和平,面對遼國強大的軍事优勢,北宋國也沒有力量再對遼國進行侵略了,而遼國雖然擁有較北宋強大的軍事力量,卻一直遵守盟約,沒有再對北宋發動進攻了。

但是北宋仍然對沒能用武力奪回“幽云十六州”而感到耿耿于怀。一百年的和平局面之后,女真金幵始崛起,在北方与契丹遼國不斷發生沖突,宋朝似乎覺得有机可乘,于是背信棄義地去跟女真金密約聯合攻打遼國,遼國對宋朝這种乘人之危的做法感到很惊訝,派人去責問宋國說“我們兩國已經是一百多年的盟友了,為什么你們要做這种不守信義的事情呢?如果你們貪圖眼前小利,背信棄義去結交豺狼,將來衹會帶來無窮禍患”。但是利令智昏的宋國仍然不自量力頑固地對遼國發起侵略,遼國軍民對宋國的不義感到憤恨,奮起還擊,結果贏弱的宋軍几次進攻都被打得慘敗而歸。

后來在女真金強大的軍事打擊下,遼國滅亡了,殘存的人馬逃往遙遠的西北(即后來的西遼),宋朝于是派人去向金國討要事前曾經許諾的“幽云十六州”等地盤,但是金國責備宋國并沒有能夠完成事前約定的軍事任務,既沒有攻下城池,也沒有能實現在預定地點与金國會師的任務,按約定是不能夠再有多余的索求了。但是宋國仍然厚著臉皮地一再討要,于是金國終于同意讓出六個州的戰利品給宋國,但是從這時起金國就幵始幵始對宋國的見利忘義感到厭惡了。

這時候,宋國又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宋金兩國本來有約定,雙方都不得私自接受遼國的叛將,但是利欲熏心的宋國為貪圖小利,私下接受了遼將張覺以平州作為獻禮的歸降,金國知道后大為憤怒,發兵攻打宋國,宋國為了平息金國的憤怒,于是又反過來將張覺殺害,將人頭獻給金國,宋軍中本來有很多遼國的降將,他們都是漢化的契丹人,很多人還是漢人,他們宁愿投降宋朝也不愿意投降金國,但是宋國殺害張覺這种出爾反爾背信棄義的行為讓這些遼國降宋的將士們感到寒心,事情到了這一步,宋國已經完全失去人心了。當金國的攻勢到來時,這些原本降宋不降金的遼國將士們都紛紛倒戈,其中著名的就有郭葯師等,這個人后來成為金國的重要將領。

這以后,好耍小聰明的宋朝漢人政權又一次顯示出了惊人的愚蠢,居然以賄賂的方式又去暗中唆使那些已經降金的遼國將領反叛,并且一面又派人到遙遠的北方去聯絡殘存的西遼國王耶律大石,對過去的背叛盟約表示歉意,希望能夠和西遼一起夾擊金國。當然可想而知,已經徹底看透了宋國卑鄙嘴臉的契丹人毫不猶豫地把這一切都告訴了金國。震怒的金國遂決定消滅這個可惡的鄰居。兵發兩路大舉進攻宋國,宋國皇帝趙桓最后和他的父親趙佶一起在幵封城陷時被金兵俘虜,至此北宋滅亡。

南宋建立后,完顏兀術繼續南進,經過雙方數次拉鋸戰之后,最后同意以淮河為界划分兩國,訂立和約,兩國之間實現了數十年的和平局面,但是后來張俊韓麟杏質人夯倜嗽跡缶偃肭紙鴯家允芨嬤鍘:麟械那致允苤螅沙艿哪纖緯谷徊幌彼牢衣裘暮麟校送匪屯鴯云較鶉說姆T謖庵埃鴯謀暄樟烈蒼泄淮文鄭茄降慕鴯慷己芊炊哉獯握髡劍謁姑揮卸裙春郵本捅徊肯律彼潰鴟街鞫吮畏澆埠汀p>可以說,不管是在遼宋時期,還是在宋金時期,從整体上來說,宋國都是最沒有信義,撕毀盟約最多,侵略次數最多的一方。

在遼國和北宋滅亡一百多年之后,在宋金之間長達數十年的和平之后,歷史又一次重演了,狹隘自私的南朝漢人政權并沒有吸取教訓,在看到北方崛起的蒙古對金國的蚕食日甚一日時,南宋朝又一次以為落石下井的机會來了,又想和蒙古聯手攻金以分得一盃羹,深諳漢人德性的金國派人告訴宋國“我們兩國訂立盟約已有百年,和睦相處也數十年了,現在元軍已經消滅西夏,接著就消滅我國,消滅我國之后就該輪到你們了,唇亡齒寒,這個簡單的道理希望你們能夠明白。”想要与宋國聯合抗元,但是短視的南宋政權仍然執意要聯元攻金。

然而漢人的反复無常讓蒙古人也感到憤怒,拖雷在与宋國約定借道伐金之后,在部隊到達南宋國境時,南宋突然又反悔了,還殺掉了蒙古使者,憤怒的蒙古軍隨即攻潰了南宋守軍,長驅直入,直取金國都城汴京(幵封),南宋看到蒙古軍已經攻克金國都城,于是又急忙派兵与元軍共同攻打金國的最后堡壘蔡州。至此,金國滅亡,而南宋的死期也不遠了。

蒙古在結束了對其他地區的征戰之后,隨即把對南宋的小規模騷扰轉換為全面進攻,以南宋曾經背叛盟約為借口(以大漢族主義為出發點的歷史宣傳中都把這一類的事情稱之為借口,不過奇怪的是,為什么漢人總是會有那么多借口提供給別人,俗話說身正不怕影子斜,顯然自身還是有點問題的)大舉進攻。

在元軍的猛烈攻勢下,南宋潰不成軍,攻克襄陽后,南宋已經再也沒有能力抵御元軍的南下了。于是派人去向元軍統帥伯顏乞和,伯顏看到南宋朝廷孤兒寡母也挺可怜的,再加上元朝中很多都是漢化了的少數民族官員(還有很多本身就是漢人),對這個漢人政權也頗多同情,本來也沒打算徹底滅亡掉他,于是同意了講和的請求,但是元朝的使者在回來的路上被一個南宋的愛國憤青殺死,南宋朝廷得知此事后惊恐不已,于是赶緊又派人去向元軍解釋賠罪,答應嚴懲凶手,希望能夠繼續講和,寬宏大量的元軍統帥居然又一次同意了這個乞求,于是又派出一支使節,但是元朝的使者在路上又被另外一個南宋憤青殺死,至此,南宋的滅亡已經是無可挽回了。

奇怪的是,這些南宋憤青,他們的愛國心不是在戰場上去表現,而是要通過這种對敵人的使節搞暗殺來表現,而最后卻要整個國家來為他們承擔罪責。

縱觀整個大宋一朝,北宋聯金攻遼,送走了一個和睦相處了一百年的鄰居,迎來了一個更為凶惡的金國,導致失去半壁江山,北宋滅亡﹔南宋聯蒙攻金,送走了一個和睦相處了几十年的鄰居,迎來了一個更為殘暴的蒙元,導致徹底的滅亡。

我們不能說北宋如果聯遼抗金,南宋如果聯金抗元,就一定能夠換來更長的壽命,但唇亡齒寒的道理是很明白的。而每一次宋國出賣鄰居,換來的都是更大的災難,這不能不說是對宋國背信棄義的一种報應。

而以漢人為主体的現代中國人,似乎并沒有吸取多少歷史教訓,抗日戰爭結束以后,共產党在中國建立的新政權,為了毫無道理的意識形態因由,就要跟抗戰時幫助過中國的美國反目成仇。當然,失去一個朋友能夠得到另外一個朋友那也不錯。不過斯大林死后,赫魯曉夫上台,中國人緊接著又因為更為荒謬的意識形態分歧跟另外一個鄰居蘇聯翻臉。導致了中國在世界上長期地被孤立,以漢人為主体的中國人為他們的背信棄義反复無常付出了慘重的代价。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