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的相關基礎知識問答(之二)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總部少校 于 June 05, 2003 16:43:38:

問題五,所謂麥克馬洪線究竟是怎么回事?

1914年,英印政府外交大臣麥克馬洪构想了一條印藏分界線,以喜馬拉雅山脊分
水岭的連接線作為界線。麥克馬洪又利誘西藏噶夏的代表,背著中國北洋政府代
表,搞了一份划界換文。當時對西藏擁有主權的中國政府并不知道什么此事,達
賴喇嘛和噶夏政權也未給其參加西姆拉會議的代表有划界的授權,后來了解了情
況的噶夏政權對麥克馬洪畫的線不予承認。

當20多年后,英國政府正式把麥克馬洪線標入地圖和政府文書后,也遭到南京國
民政府的反對。1947年,當剛獨立的印度在南京建立大使館時,國民政府也對印
度代辦明确表示了不承認麥線的態度。

由此可見,麥克馬洪線從來未經過雙方實地勘測,也沒有經過中國歷屆政府承認
,是一條屁价值也沒有的“屁線”,完全無法律意義和任何价值。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繼續不承認麥線。但是由于政府當時執行的
是反帝國主義的意識形態外交,一切以反美為重,因此新中國政府不得不慎重對
待印度這樣的國家,在領土問題上取克制和忍耐的態度。

當時中共的政策是:內部打招呼不承認麥線,但這個態度不公幵,尤其不對印度
公幵,也不向印度提出這一問題。

新成立的印度在處理國際事務方面比中國人表現的成熟和狡猾,他們充分利用了
中國人對自己的依重,完成了當年英國人也未能實現的領土擴張。

英印統治期間,雖然公布了麥克馬洪線為邊界,但是英國人也僅僅在极個別地區
,試探性地侵入門隅和下察隅地區,不敢放膽占領。1950年初,印度軍隊則大膽
越過西山口進軍達旺,到1954年印軍完全控制麥線以南原西藏的門隅-洛隅-下察
隅地區。印度政府為此成立了東北邊境特區進行管轄。

對于印度人所干的這一切,中國政府按照既定方針始終保持沉默。印度雖然感到
心虛,但是他也不挑明這一問題,在50年代初兩國政府進行的歷次交涉磋商中,
印度也不提出這一巨大的領土問題,雙方似乎有默契,好像麥克馬洪線并不存在
。甚至在1954年兩國簽署關于西藏問題的政府協議時也未談及此問題。中國總理
兩次訪印,印度總理一次訪華,除了周恩來含含糊糊地提過一次兩國的國界尚未
划定以外,中國方面沒有任何人對印度的非法入侵提出過异議,抗議和交涉。這
也构成國際交往史上一大奇觀。

尼赫魯抓住了中國的把柄,后來當中國提出談判領土問題時,他堅決給予拒絕。
他說(大意)“當你有机會提出异議和要求而未提出時,就意味著你已經放棄了
要求”。周恩來對此辯解說(大意)“我們雖然沒有提出口頭和書面的异議,但
是我們出版的地圖始終把這一地區畫在中國一側”。

比較而言,尼赫魯的說法更為符合外交慣例。一個政府可以通過公幵聲明,抗議
,外交照會,會談等等方式表明自己的觀點,地圖衹能是補充和非正式的方式,
其作用和效力非常有限。當印軍占領門隅-洛隅-下察隅近10年后,中國政府才正
式提出了不承認麥克馬洪線,這使中國在領土交涉中處于极端不利的地位。可以
說中國是實實在在地吃了一個啞巴虧。

占了便宜的印度,野心得到鼓勵,越發輕視中國,印度政府又繼續對中國新疆的
阿克賽欽提出領土要求,甚至越過麥克馬洪線繼續蚕食中國領土。在這种形勢下
,北京城里的毛澤東終于忍無可忍,打了一仗,大軍獲胜的有利形勢下,毛自我
感覺已經充分教訓了印度,因此又單方面把軍隊撤到麥線北面去了。這一撤意味
著中國人將永遠失去門達旺,失去大片土地,意味著麥線將要發揮效力啦。

由此可見,50年代政治外交上的失策,60年代軍事戰略上的錯誤,印度對麥克馬
洪線以南的占領在某种程度得到強化。中國在兩次重要關口出現錯誤,可以說已
經沒有机會再奪回失地,甚至再進行交涉的理由都不再充足啦。

進入90年代后,麥線已經成為雙方的實際控制線,1992年雙方軍隊交換了實際控
制地區地圖,這在某种程度上說是雙方首次對麥線的勘定和确認。在世界上大多
數國家眼里,麥克馬洪線已經是一條國際邊界線。

毛時代极左外交政策的失敗,從麥克馬洪線由“屁線”變成一條几乎無法撼動的
邊界線,從西藏門隅-洛隅-下察隅地區的淪喪中,可見一斑。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