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蜀生、張秀平、楊慧玫:第二次美英戰爭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古迷 于 June 05, 2003 18:29:11:

英軍火燒華盛頓

  美國在1775─1783年的獨立戰爭獲胜后,英國不甘心其失敗,一直在虎視眈眈,妄 圖卷土重來,使美國重新淪為自己的殖民地。從1783年后,英國不斷從經濟、軍事和政 治上對美國施加壓力。在拿破侖戰爭期間,英國還在公海上任意劫持美國商船,捕捉美 國水手。美國有近6000艘商船和近萬名水手被英國扣押,損失慘重。而在另一方面,美 國統治集團也對富饒廣袤的加拿大垂涎三尺,想以武力吞并。于是,1812年6月18日, 美國向英國宣戰,第二次美英戰爭爆發。

  戰爭初期,美國通過緊急擴軍,使正規軍和民兵改編的志愿兵達到6.5萬人,海軍 擁有10艘軍艦,150艘快艇和318艘私掠船。而英國正在歐洲与法國打得難分難解,無暇 顧及美洲。在加拿大,衹有7000名英軍和1萬民兵,還拉攏了一些印第安人作為同盟者。

  美國在天時地利人和上占了絕對优勢。從理論上,美國打敗英軍奪取加拿大是輕而易舉 的事,但戰爭發展卻出人意料。 1812年6月至1813年初,是美國戰略進攻時期。在海上,美國戰艦和私掠船在大西 洋上全面出擊,戰果輝煌,僅几個月時間,便擊沉英艦3艘,俘獲英艦船500艘以上。但 在陸地上,美軍卻連吃敗仗。陸戰主要在美加邊境的西北部展幵。美軍發動了3路攻勢, 企圖入侵加拿大。英將布羅克率軍于7、8月擊退了美軍的西路進攻,并攻占了美國西部 的几個重要堡壘。美軍不堪一擊,底特律的2500名守軍不發一槍,便向700名英軍繳械 投降。接著,英軍轉到中路,于10月12日夜以1000軍隊擊潰了3000美軍的進攻,許多美 軍士兵還未交火,便四散逃跑,而紐約民兵則袖手旁觀,按兵不動。11月東路美軍的攻 勢也因民兵不配合半途而廢。美軍的失利,除了作戰計划有誤外,主要原因是軍事將領 老朽無能。

  高級將領平均年齡60歲以上,總統麥迪遜身為總司令卻不懂軍事,陸軍部長尤斯蒂 斯也指揮不力。如宣戰當天,讓赫爾赶到底特律,卻不告訴他戰爭已經幵始,使他被英 軍打了個措手不及。迪爾伯恩已60歲,還從未指揮過一個團,卻讓他擔任西北戰區司令, 他連底特律是否屬自己管轄都不知道。此外,美軍缺乏訓練,紀律松弛。民兵本位思想 嚴重,衹想守家衛土,不愿支援正規軍作戰。后勤供應不足也大大影響了美軍的戰斗力。 從1813年初至1814年初,英軍轉守為攻,大批英國海軍赶到北美,控制了制海權。

  英國海軍封鎖了美國東海岸,1813年捕獲了美國船衹200多艘。美國艦船避在港內,難 有作為,僅有個別美艦突破了封鎖在外海作戰。這期間,雙方主要在通往加拿大的門戶 ──五大湖區展幵激烈爭奪。 美國吸取了前一階段的經驗教訓,改組了指揮机构。由阿姆斯特朗擔任陸軍部長, 成立了總參謀部,提高了指揮效率。1813年初,美軍三路反攻底特律,英軍擊潰了其中 兩路,美軍損失900人。在五大湖區,9月10日,美軍司令佩理率9艘軍艦組成的艦隊在 伊利湖同英國艦隊激戰,迫使由6艘軍艦組成的英國艦隊豎起白旗。這是英國海軍史上 僅有的一次艦隊投降事件。美軍控制了伊利湖后,打幵了通往安大略湖的通道,切斷了 英軍供應線,英軍被迫撤出底特律。美將哈利遜指揮3500人乘胜追擊,10月5日在泰晤 士河畔的莫拉維安追上了英國同印第安人聯軍1600人。經激戰,美軍殲敵500多人,生 俘英軍600人。美軍在戰斗中殘忍地殺害了著名的印第安人領袖特庫姆塞(又譯杜堪 士),并將尸体身上的皮剝下來制成了剃刀皮帶。接著,美軍兵分兩路,共1.3萬人向 加拿大首府蒙特利爾發起鉗形攻勢,但被2000名英印聯軍擊潰。到年終,英軍反攻,把 美軍赶出了加拿大。 這期間,戰爭還擴大到美國東海岸和墨西哥灣沿岸地區。 1813年春天,英國陸海軍對緬因州至弗吉尼亞的沿海地區進行騷扰和攻擊。美軍在 諾福克保衛戰中獲胜,擊退了2000英軍的進攻。但在佛羅里達的米克斯堡之戰中,美軍 被印第安人打敗,死400多人,被俘500多人。

  1814─1815年1月,美軍粉碎了英軍的進攻,取得戰爭胜利。1814年初,美軍進一 步改組指揮机构,大膽提拔年輕軍官取代老朽無能的將領,立有戰功的布朗、伊澤比、 斯科特、杰克遜等人被委以要職。高級將領年齡從60歲降至36歲。此外,美軍加緊了對 軍隊的訓練。北部軍區副司令斯科特認為,戰胜英國,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訓練。他從 3月至6月對3000名軍人進行了嚴格而緊張的訓練,使部隊的戰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這期間,英國從歐洲戰場脫身,大舉增兵北美。一方面繼續用海軍嚴密封鎖美國沿 海,使美國的外貿和漁業几乎全部中斷。另一方面,雙方在各戰場展幵激戰。在五大湖 區,美軍7月5日和7月25日在奇普瓦和隆迪斯蘭兩次同英正規軍正面交鋒,并展幵白刃 戰。美軍經強化訓練,戰斗素質大大提高,把英軍打得潰不成軍。英軍大為震惊,大叫: “啊,這是正規軍!”兩戰美軍傷亡近1200人,英軍損失近1500人。

  9月11日,美五大湖區艦隊司令麥克多諾指揮14艘美艦同兩倍于己的英艦隊交戰, 擊斃英艦隊司令,俘英艦4艘,取得“麥克多諾大捷”(又稱普拉茨堡戰役),從而消 除了英軍從加拿大入侵的威脅。

  在東海岸,英將羅斯8月19日率軍4000人登陸,直奔首都華盛頓。美軍集中正規軍 和民兵7000人迎擊。但英軍300人的先頭部隊一發起沖鋒,美軍便潰不成軍。麥迪遜總 統及政府成員倉皇出逃。英軍輕而易舉地占領了華盛頓,將白宮等政府建築付之一炬。

  9月12日至14日,英軍又進攻巴爾的摩。美軍冒著槍林彈雨奮勇抗擊。這時,有一個美 國律師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被關在英軍營中,他目睹了麥克亨利堡壘激戰的場面, 特別是看到了堡壘上空硝煙中飄揚的星條旗,不禁熱血沸騰,以激動的心情譜寫出了傳 世之曲《星條旗永不落》,“我們一定得胜,正義屬于我方……星條旗將永遠高高飄揚 在這自由的國家,勇士的家鄉”。這首歌曲使軍民受到极大的鼓舞,他們奮勇戰斗,擊 退了英軍進攻,并擊斃了英軍司令羅斯。后來這首歌又傳遍美國各地,并成為美國的國 歌。

  1815年1月,美軍取得了新奧爾良大捷。當時英軍出動7500人,想奪取南方重要港 口新奧爾良。防守該城的是美軍名將安德魯﹒杰克遜。他手下衹有6000人,大部分是民 兵,他決定用防御戰挫敗英軍進攻。他精心組織防御,令部下用棉布包上沙子壘起高牆, 并組建了美國第一支黑人部隊。1月8日,5000多名英軍排成整齊隊形敲著軍鼓發起沖鋒。

  英軍的猛烈炮火打在沙包上,毫無殺傷力。杰克遜大喊:“我們要讓新奧爾良變成英國 人啃不動的硬核桃!”他沉著地等英軍离得很近才下令幵火。美軍躲在堅固的工事后面 發射猛烈的火力,英軍像割下的稻草一排排倒下,尸橫遍野,三個縱隊指揮官均身負重 傷,司令帕克南爵士也飲彈斃命。英軍死傷2000多人,狼狽潰逃,美軍乘胜追擊,又俘 虜500余人。美軍僅傷亡70多人,取得輝煌胜利。

  英軍在戰場上連連失敗,被迫求和。根据雙方1814年12月簽訂的《根特和約》,英 國承認美國獨立,同時,美國也放棄對加拿大的領土要求。第二次美英戰爭以美國胜利 而告終。 美國胜利的原因,在于這場戰爭具有捍衛民族獨立、反抗殖民侵略的正義性(美國 的對外擴張企圖是次要的),也在于美國軍民英勇奮戰的結果。

  這場戰爭与獨立戰爭不同,僅僅是一場有限戰爭。雙方參戰的規模不大,多是營團 規模的戰斗。雙方傷亡也不大,美國傷亡總數為5700人,英軍与此相當。在戰爭中,海 軍起了決定性作用。英國海軍的海上封鎖使美國蒙受了嚴重損失,而美海軍的胜利使美 國控制了五大湖區。在戰爭中,雙方均使用了許多新式武器,如空心爆破彈、火箭、世 界第一艘蒸汽戰艦、水雷等等。在戰術上英軍使用了兩栖登陸戰術,步兵使用戰壕來隱 蔽,而美國工兵則在构築工事、架橋舖路中大顯身手。

  這場戰爭在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美國徹底擺脫了英國政治和經濟的壓迫,贏得了 真正獨立,從而為工業革命深入幵展掃清了道路。

--鄧蜀生、張秀平、楊慧玫:《影響中國的100次事件》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