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阻擋了伊斯蘭文明的第一次擴張?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大雪滿弓刀 于 June 05, 2003 18:42:28:

公元7世紀到8世紀,崛起中的阿拉伯帝國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對外擴張,這也是伊斯蘭文明的第一次擴張。在從公元633年起的短短100多年時間里,阿拉伯帝國從一個半島小國迅速擴張為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強大帝國,先后打敗了東羅馬帝國、波斯王國、西哥特王國和印度,強盛一時。那么究竟是誰阻擋了這個帝國的擴張,從而使歐洲和中國免遭阿拉伯騎兵的入侵呢?

總的來說,導致伊斯蘭文明在公元750年前后終止其第一次擴張的原因大体上有兩個,一個是軍事上的失敗,另一個是政治上的危机。

先說軍事上的。伊斯蘭帝國的擴張主要有四個方向:西線包括北非、西班牙、高盧﹔中線主要是小亞細亞,包括敘利亞、黎巴嫩和君士坦丁堡﹔北線包括亞美尼亞、格魯吉亞、哈扎爾游牧帝國(伏爾加河与頓河之間)﹔東線則包括波斯、阿富汗、中國和印度。

在西線,阿拉伯軍隊趁西哥特王國內亂占領比利牛斯半島之后,并沒能征服當地民心,而一直處于戰爭狀態。又于732年在后方未穩的情況下出兵高盧,結果在普瓦捷戰敗。事實上,跟滿清征服中國主要依靠投降的漢兵一樣,阿拉伯軍隊在征服的后期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被征服民族的士兵。比如入侵西班牙的阿拉伯軍隊中真正的阿拉伯人不過300,北非的柏柏爾人倒有7000,可見當時的西線的阿拉伯軍隊已不敷調遣。高盧戰敗后,剩下的軍隊能維持對北非西班牙大面積領域的控制已屬不易,自然沒有了進一步擴張的能力。

阿拉伯軍隊的主力在中線,与在其它方向上往往衹有几千阿拉伯軍隊的情況不同,這一線的阿拉伯軍隊往往數以萬計,且配有強大的海軍支援。阿拉伯人在這里的對手是死對頭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在征服敘利亞之后,阿拉伯軍隊在黎巴嫩遭到忠于東羅馬帝國的馬爾代特人的頑強阻擊。在征服未能奏效的情況下,阿拉伯人相信如果先征服君士坦丁堡,那么其它地方將不戰而降,于是集中重兵,分別于公元673-677年和公元717-718年先后打了兩場大規模的君士坦丁堡會戰,其中第二次會戰阿拉伯方面號稱集結了12萬大軍,1800艘戰艦,但終因其海軍技不如人而大敗虧輸。其艦隊全軍覆沒,陸軍也損失慘重,從此兩國間攻守易勢,東羅馬帝國轉入戰略反攻。746年塞浦路斯一戰,阿拉伯在地中海的海軍全軍覆沒,被赶出了塞浦路斯。此后戰場集中于阿拉伯帝國境內小亞細亞和上美索不達米亞、黑海沿岸等地,阿拉伯帝國基本上衹剩招架之功,并無還手之力。

在北線,亞美尼亞人和格魯吉亞人于653年向阿拉伯帝國投降,這是阿拉伯帝國在這一方向上的最大胜利。不過此后他們就沒有那么幸運了。737-738年間,入侵的阿拉伯軍隊在伏爾加河与頓河之間遭到哈扎爾游牧帝國的頑強抵抗。在几場決定性的打擊之后,阿拉伯的殘兵敗將撤出了這一地區,其擴張也到此為止。

阿拉伯帝國在東線的擴張大概是整個擴張史中最成功的。阿拉伯人崛起時,他們所面對的主要是兩個敵人--東羅馬帝國跟波斯帝國。阿拉伯人雖然從東羅馬人手里搶了不少地盤,但伊斯蘭文明的真正胜利還是要等到突厥人的興起。但波斯帝國則是完完全全地毀在了阿拉伯人的手里。不僅國家崩潰,而且民心失盡,一個擁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民族竟放棄了自己的傳統,信起伊斯蘭教來了。其間波斯王子曾兩次逃往中國求救,無奈唐朝君主嫌路太遠,不肯發兵,錯失控制中亞的時机。在征服波斯之后,阿拉伯軍隊又征服了阿富汗,不過此戰讓阿拉伯人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雖然戰胜,后來又征服了印度河谷,但也已成強弩之末,無力進一步擴張了。

綜合來看,真正在軍事上給了阿拉伯人決定性打擊并阻擋了其擴張勢頭的還要算是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帝國。兩次君士坦丁堡會戰不僅對阿拉伯帝國的軍事主力造成沉重打擊,而且其胜利直接威脅到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离阿拉伯人的腹地也不過咫尺之遙。從此阿拉伯人就是有一點實力也要放在這里,再也不可能大規模擴張了。

從政治方面看,阿拉伯帝國的擴張主要是軍事上的胜利。隨著國土越來越大,居民人口和种類越來越多,各种矛盾也日益激化。阿拉伯貴族墨守成規,繼續他們從沙漠里帶來的部族政治,沒能建立起相應的政治制度。舉例來說,各地被征服者雖然可以歸依伊斯蘭教,但不能受到与阿拉伯人一樣的平等待遇。雖然按規定穆斯林享受減免稅,但這些改宗者卻實際上得不到這些好處,引起极大不滿。這一切導致了747-750年間的阿拉伯內戰,戰后建立了阿拔斯王朝,波斯官僚取代阿拉伯貴族,成為阿拉伯帝國的實際管理者。其政治中心也轉向國家建設,而不再保留其血腥的征服气息。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