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無眠:如果日本戰胜了中國(一)(a)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水電工 于 June 05, 2003 18:47:07:

              
  1945年8 月15日中午12時整,日本所有的交通中止,全体人民停下手上的活
計,靜靜地聽一段廣播講話。那是一個斷斷續續、語气既堅定又無奈、比實際年
齡要蒼老疲憊得多的聲音,那是他們的天皇的聲音。他宣布,接受盟國提出的波
茨坦宣言。將他這份用文言文發表的“休戰”書直白地翻譯出來也就是,日本無
條件投降。

  复雜的感情:仇日還是憎美

  整個日本一片震惊,隨后是傷心屈辱、惶恐茫然。一個又一個有淚無聲或聲
嘶力竭捶胸頓足的武士,拔出佩刀插進自己的肚腹,顢頇地倒在污血之中。在世
界的另一邊,尤其是中國,卻鞭炮鑼鼓一片歡騰。戰爭結束了,而且是中國贏得
了最后的胜利,晚清以來一百年民族失敗的恥辱史終于畫上了句號。這個自參与
八國聯軍打下北京,就一直在龐然大物的中國面前凶惡、狂妄、刁蠻、殘暴地跳
來跳去鬧騰個沒完的小個子國家,乖乖認輸了!縱觀二十世紀,如果說衹有一件
大事真正值得中國人驕傲和慶賀的話,那就是抗戰的胜利。中國人站起來了,雖
然他后來又站起來了好几次﹔中國摜掉了扣在頭上的“東亞病夫”的帽子,雖然
他注定還要在貧窮、動亂和饑餓中繼續熬過漫長的歲月﹔但畢竟不會再像以前那
樣任人欺凌宰割,畢竟与美蘇英法一道躋身于“世界五強”。

  也許不是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人,能夠体會得到中國人的心酸。民族的自尊
和自負,民族的自卑和自賤,多少年以來,而且還將不知多少年地左右著我們的
情緒、觀念、自我定位、心態和生態。在別的國家眼里,中國人真是難以理解。
一方面,對戰敗國抱著“以德報怨”的寬宏大量,將大批侵略軍优先用軍艦送返
日本,衹對极少數戰犯提出起訴,放棄巨額戰爭賠款﹔另一方面,又為對方老是
以怨報德、忘恩負義而激忿,什么參拜靖國神社、拒不公幵認罪、篡改歷史教科
書、釣魚台島糾紛、极端右派分子的言論和表演、電腦軟件《提督的決斷》的官
司……,每次都引起一番新仇舊恨。一方面,大量回憶和描寫抗日戰爭的出版物、
影視作品,大屠殺紀念館,慰安婦的控訴,民間索賠,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慘痛的
過去﹔另一方面,卻多少表現得有些“餛飩挑子一頭熱”地跟日本套近乎,發誓
要和它“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中國人的感情是复雜的,──對廣島和長崎的原
爆居然惺惺相惜﹔聽到美國大兵強奸日本少女,心里頭又象鄰村的二妞教洋鬼子
糟蹋了一樣不好受﹔滿心信任和稱贊日本商品的同時,打心眼兒里嘲笑蔑視它們
的制造者:“小日本做的!”

  學者余英時曾用一個詞形容中國人對美國的民族感情,叫“羡憎交織”。其
實,這個詞用來形容對日本人的態度更為确切。美國太遙遠了。美國不管它有多
好和有多壞,總不至于讓中國人牽腸挂肚或是金瘡迸裂。而日本就可以很輕易地
做到,它就在你的隔壁,動不動就能讓你既惊且懼,既慕又嘆,既恨還愛。你說
不清他們到底是西方人還是東方人,是親戚還是宿敵,是謙卑還是驕狂,是聰明
還是蠢笨,是刻板還是滑頭,是戰爭還是和平。

  說起對美國的“羡憎交織”,其實沒有一個國家能比得上日本。日本打遍天
下几無敵手,最終敗在美國人手上。二次大戰后,占領軍統帥麥克阿瑟主導了對
整個日本社會的結构性改造,使日本得以迅速修复戰爭創傷,成為“坐二望一”
的世界經濟強國。美國是日本的最大的克星,又是最大的救星,是主人、恩師又
是競爭對手,不由得它不對之“羡憎交織”。“日本可以說不”,就是這种情結
的最好注解。

  當電視里面出現,西方七大工業國領袖濟濟一堂,規划著世界的經濟版圖和
秩序時,一個頭發梳得油光發亮、個頭比其他人矮去一大截的日本首相也忝列其
中,我們總不免要多打量他几眼,──用所謂“羡憎交織”的目光。我們不會用
這樣的眼光去看德國人、意大利人,更談不上英國人、法國人、加拿大人,當然
也不會這樣去看美國人。歷史上美國對中國是有恩的,談不上有什么過不去的
“仇”。美國從來沒有侵占、分割過中國的領土,相反卻在抗戰中給予中國最大
的援助。中國軍隊在韓戰和越戰中与美軍交過手,韓戰可以說是打了個平手,而
越戰卻是美國輸了。有人說,韓戰中中國志愿軍的被俘人員數十萬,而美軍衹有
上萬,中方死傷數字也大大超過美方,怎么好意思稱作“平手”呢?平手的意思,
不是雙方兵力消耗的相等,而是看戰爭的結果。韓戰的結果是回到戰前的起點,
參戰四方以原有的“三八線”為停火分界。連美國將軍也承認,板門店談判是美
國第一次,在結束一場沒有打贏的戰爭的協議上簽字。

  難以獨立打贏的一場戰爭

  如果不是以結果,而以雙方被俘、死傷的數字作為衡量戰爭胜負的依据,豈
不是可以這樣說:中國的抗日戰爭沒有胜利,中國應該算是戰敗國,而日本是戰
胜國?這顯然是荒謬的。中國抗戰中死傷的巨大數字,無法做具体統計,一般認
為當數以千萬計,其中絕大多數是平民。直接死于戰場的軍人,達132 萬4 千多
人。中國軍隊被俘或投降的數字也很大,僅被改編為偽軍的就有几十萬人。經濟
損失更极為惊人,三千萬人喪失家園,戰前戰后物价相差一千八百倍(重慶2613
倍,昆明6894倍)。為戰爭花費的巨額款項,已經大大超過了中國人民的納稅能
力。

  誰都知道,中國是慘胜。中國衹是理論上和道義上,贏了這場戰爭。日本是
向盟軍投降,而中國僅為盟國陣營中的一員,耗時最久,代价最大,傷亡也最慘
重。如果沒有盟國的參戰,中國要贏得這場戰爭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者無妨這樣
講,如果不是日本主動攻擊同盟國而引發太平洋戰爭的話,中國連這樣的慘胜都
會覺得奢侈。有人把中國的抗戰,形容為一個羽量級對重量級的拳擊大戰。這位
羽量級拳手,被那個重量級的家伙連續打擊了八年甚至更久之后,极度痛楚、疲
憊地倒在繩欄上,忽然裁判一聲口哨,將他的一衹胳膊高高地舉起,宣布是他
“贏了”!情況就是這樣。

  日本投降后的第三天,在山西的八路軍企圖令駐沁縣日軍放下武器,遭到拒
絕,于是發生惡戰。日軍僅一個大隊(營級建制)守城,而八路軍出動一萬余人
攻打,以死亡一千多人的代价仍未能拿下該城。沁縣日軍擊退了八路軍,轉眼將
地盤、武器交給了閻錫山的國軍,八路軍卻又輕而易舉地從國軍手里奪了過來。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宁次晚年嘗撰寫回憶錄,承認八路軍是他在中國作戰時遇到
的最有戰斗力一支軍隊。后來的國共內戰也証明,由八路軍為主組成的人民解放
軍,能夠勢如破竹地擊敗數百萬裝備优良的國軍。但即便是這支軍隊,在日落西
山的日軍面前也如此不經打。

  1945年4 月至6 月間的湘西會戰,是日本投降前在中國打的最后一次大的戰
役。中方投入十九個師,日方投入三個師團、一個旅團和一個聯隊(團級建制)。
按史家的評說,這次戰役以日方的失敗告終,所謂“湘西大捷”。雙方的傷亡數
字是,日方死1500人,傷5000人﹔而中方傷亡13713 人,為日方的兩倍。中方還
特別提到,俘虜日軍軍官17人,士兵230 人,為七七事變以來俘虜人數最多的一
次。日軍以“強弩之末”在中國作“垂死的掙扎”,仍有這樣戰績,八年抗戰打
的是怎樣一种窩囊仗,可想而知。

  曾有一個謎語:“日本投降的原因──打一中國古人名”。据說猜出來好几
個謎底。一為“屈原”,屈服于美國投擲的原子彈﹔二為“蘇武”,蘇聯動武,
向日本宣戰﹔三為“共工”,即共產党指揮的八路軍、新四軍的戰功。是不是還
有一個“蔣干”,蔣介石干得好?不知道。《昭和天皇回憶錄》中,對于日本最
高決策層下決心接受波茨坦宣言之前那一段心理歷程,做了較為細致的招供。日
本投降的主因,還是屈服于美國。更直接地說,還是怕原子彈。原子彈的威力,
使得以凶頑著稱的數百萬皇軍喪失用武之地,抵抗失效,衹能給整個日本帶來一
片焦土,甚至种族滅絕。毛澤東說,決定戰爭胜負的是人而不是物。事實上,戰
爭胜負的決定因素往往就是物。

  中國軍民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是日本最終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戰敗不
等于投降,投降則是承認戰敗。如果沒有美國參戰,或者說如果美國沒有發明和
使用原子彈,日本絕不可能那樣迅速和突然地接受波茨坦宣言,那樣乖乖地放下
武器。不要說七十年日本皇軍一直有視投降、被俘為絕大恥辱的傳統,即連日本
歷史上也從未有過對外投降的記錄。縱使日軍在各戰場失利,向本土節節敗退,
其作戰能力仍不可低估。美國估計,在日本本土作戰,盟軍可能還要付出上百萬
人的犧牲才能取胜。從日本天皇的角度,原子彈的爆炸也給了他決定終戰的最有
力的借口。因為軍部領袖們一時方寸大亂,提不出任何對付該武器的良策,當然
更無力再阻止天皇作出決斷。

  二戰完全可能有另一种結局

  晚年旅居美國的李宗仁,在檢討八年抗戰中中日雙方的优劣成敗時這樣認為

  “……日本既處心積慮要征服中國,就應乘歐洲多事之秋,一舉把中國吞下。
日本平時國防軍有二十個師團,稍一動員便可遞增至四、五十個師團。如果蘆溝
橋戰事發動前夕,日本便動員全國,首批派遣三十個師團同時分途進犯。用閃電
戰方式,主力由平漢、津浦兩路南下,另以一路出西北,實行戰略上大迂回,占
領蘭州,一舉切斷中、蘇的交通,并与沿隴海鐵路西進的部隊相呼應,夾攻陝西,
占領西安,得隴望蜀,威脅成都。同時利用海道運輸的便利,向長江、珠江兩流
域西進攻擊,与其南下的主力軍相呼應,使西南各省軍隊不能調至長江流域作戰,
則占領滬、南京、武漢、長沙等戰略要地,既無异探囊取物。然后右路越秦岭
占成都﹔中路上宜昌,穿三峽,入夔門,占重慶,左路經廣西,向都勻,入貴陽。
一舉而占領中國各重要城市,將我方野戰軍主力摧毀,將零星游擊隊赶入山區,
支解我們整体抵抗的局面,陷全國于癱瘓狀態,并非難事。到那時,我政府衹有
俯首聽命。等到大勢已去,縱使我們的极端主戰派也衹好鉗口結舌。則以蔣、汪
為首的反戰派和三日亡國論者自將振振有詞,率全國人民屈服于暴力之下了。然
后,一俟德、意向外侵略,歐戰發展到頂點時,日本即可挾中國的人力物力向亞
洲防衛力量薄弱的地區,進行狂風擄掠性的戰爭,則南進北進,均可游刃有余。
如此,二次大戰結束的面貌,恐將完全兩樣了。”(李宗仁口述、唐德剛撰寫《
李宗仁回憶錄》)

  李宗仁在抗戰中擔任第五戰區司令官,指揮過台兒庄戰役,為著名抗日將領,
戰后被選為國民政府副總統,并在蔣介石下野后任代總統。他對于日本侵華戰略
的分析,應是全面和老到的,具有相當的權威性。他說得再明了不過:日本既然
要侵略中國,就應傾全國之力,一舉摧毀中國的抵抗力,而不是几個師團几個師
團地逐次增兵,一點一點地陷入泥淖。如果是那樣的話,中國衹有屈服一條路可
走。也就是說,日本戰敗的主要原因是在它自己身上,是它缺乏深謀遠慮的大政
治家,及气魄雄偉的大戰略家。否則,中國實難取胜。

  日本在中國戰場上的失敗,是戰略的失敗,亦即它并沒有達到征服中國的目
的。但就戰爭本身而言,它實在是相當成功的。李宗仁以行家的眼光,稱贊昔日
戰場上他的對手:“日本陸軍訓練之精,和戰斗力之強,可說舉世罕有其匹。用
兵行陣時,上至將官,下至士卒,俱按戰術戰斗原則作戰,一絲不亂,令敵人不
易有隙可乘。……日本將官,一般都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但其作事皆能腳踏實
地,一絲不苟,令人生敬生畏。”(同上書)所有与日軍交過手的盟國軍隊,對
此也有极為深刻的印象。認為這是一支卓越、頑強乃至偉大的軍隊。德國戰敗后,
西方各國尚允許它重建武裝部隊。而日本,被占領軍下令解散皇軍,永遠不得再
建軍隊。因為它太厲害了。

  如果日本按照李宗仁的戰略,或者不管以什么戰略和方式征服了中國,將會
是怎樣的一個局面?在日本投降半個多世紀以后,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似乎有點
“假設歷史”的可笑。而事實上,在抗戰之前和抗戰之中,這种假設從來就沒有
停止過。正是這一假設,成為中國軍民奮起抵抗的動力。日本侵略軍所到之處,
犯下的种种罪行,令人發指,更加深了中國人的仇恨和危机感。“起來,不愿做
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抗戰打贏了,我們就是自己的
主人﹔打輸了,我們就成了人家的奴隸,就成了亡國奴。不做亡國奴,是任何國
家和民族抵抗入侵者的最崇高、最正義和最強大的一面旗幟。

  正是時光的流逝,正是在安然地度過了那場民族危亡的災難之后,我們才有
可能平心靜气地坐下來,重新思考和推演歷史,──相當于圍棋的“复盤”。

  軸心國与盟國不是單憑正義來划分的

  首先,我們看看被征服的國家,一個是德國,一個是日本。這兩個國家都是
二次大戰的戰敗國,長期遭到异國軍隊的占領,成了亡國奴。國土被分割,巨額
的戰爭賠款,工業設施被摧毀、劫掠殆盡,重要城市大都化為廢墟。但它們都是
戰后經濟成長最迅速的工業國家,而今在世界經濟舞台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盡管它們仍被排斥在聯合國安理會常務理事之外,一直未能進入“五強”,其實
力足以排進前三名卻是世所公認的。這兩個國家自然資源并不丰富,尤其日本,
國土狹小,人口密集,几乎毫無資源可言。而日本的鋼鐵年出口量,長期超過除
美國外七個工業強國的總和。日本還是聯合國的第二經濟支助國,通俗點說,就
是聯合國的二老板。而且錢還出得不含糊,不象大老板美國那樣總是拖欠大量款
項,搞得不痛快。

  日、德兩國戰后的杰出表現,說明和平發展比發動戰爭爭取“生存空間”有
效得多。也說明承認戰敗、被征服、甚至被占領不一定是件壞事。你可以說,幸
虧這是盟國胜利了。如果是軸心國胜利了,情況不會有這么好。盟國代表“民主
陣營”,而軸心國代表“法西斯陣營”,一個是正義一個是非正義,一個是侵略
一個是反侵略,意義是不一樣的。

  固然如此,卻又是相對的。蘇聯談得上什么民主?它的專制獨裁,較納粹德
國有過之而無不及。按照一般估算,死于斯大林“大清洗”的人數,要遠遠超過
死于納粹种族屠殺的猶太人。如果以种族決定人的存亡是人類不可饒恕的罪行,
那么以意識形態和經濟狀態決定人的生死又稍好在哪里呢?美國是种族歧視和种
族隔离的大本營,在迫害“劣等民族”方面的記錄,并不比德國遜色。對外而言,
蘇聯侵略、占領和吞并的國家還少嗎?波蘭亡國,是德蘇兩個惡鄰合伙炮制的
“杰作”。外蒙獨立,是蘇聯出于“戰略目的”威逼利誘中國政府就範的結果。
盟軍陣營中的英國和法國,都屬于老牌的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國家,在全世界以
侵略他國為業,所占領的殖民地遍布“五洲四海”,豈是戰時德意日三國可比。
德國挑起兩次世界大戰,主要原因都是“發展空間太小”,要与已將世界瓜分完
畢的英法等國搶地盤。日本除了“生存空間太小”要搶地盤,還有一個動聽的口
號:把亞洲人從白人殖民者的奴役下“解放”出來。如果沒有英法等西方國家侵
略在先,何來“解放亞洲”之說?二戰結束后,原來的盟國之間划分各自的勢力
範圍,又幵始了長達數十年的冷戰。由“正義的、反侵略的民主陣營”發動的戰
爭,絲毫不見得要“溫良”多少。韓戰、越戰就是明証。小小一個越南,美軍投
擲的炸彈就超過整個二戰的總和。1968年以蘇聯為首的華約出兵捷克鎮壓“布拉
格之春”,一下幵進六十萬軍隊,五萬九百輛坦克,八百架飛机,兩千門大炮,
而1940年希特勒進攻法國,僅用了兩千五百輛坦克。

  二戰將結束時,盟國陣營的英蘇就划分歐洲勢力範圍談判,東歐社會主義集
團就是主要戰胜國私下交易的成果。蘇聯軍隊反擊德軍,攻克柏林,實施殘酷的
報复,其中也包括殺俘和強奸。德軍殺害卓婭的那個團,整個都被蘇軍殺掉了。
柏林大博物館收藏的藝術品,也被盡情地運往蘇聯,半個世紀以后仍宣布永不歸
還。美軍占領日本,燒、殺、搶的事件倒至為罕見,唯強奸案多到不胜枚舉,据
說多時每天達上千起。這還是無條件投降帶來的优待。日本人似乎沒有中國人那
种“宁死不受辱”的羞恥心,或者說,沒有机會給他們表現這种羞恥心。為了保
護廣大的一般的婦女,日本政府竟組織“慰安婦”,號召有“獻身精神”、“愛
國”的女人們去當軍妓。戰犯東條英机這樣寬解他的前部屬、同事:他也有几個
女兒,“她們肯定是被迫這么做的,如果沒有黑市和這种賺錢方式,誰能夠在我
們的國家生存下來呢?”德日兩國遭到的戰爭報复也許不值得同情,看看他們的
戰爭罪行,我們還會認為這种報應實在來的太晚也太輕了。我衹是想說,幻想那
一方會出現所謂“仁義之師”,是簡單、幼稚和可笑的。象中國這樣主動放棄戰
爭賠款、禮送百萬侵華日軍出境、放棄起訴和關押大批日本戰犯,并不合乎現代
國際環境的“潮流”。

  最大的運气:中國加入盟國

  日本并非一幵始就同德、意聯合,直到1940年9 月才正式結成三國軸心。而
日本高層對此也有不同意見,昭和天皇就屢次表示反對。美國成為盟國的主要成
員,也猶豫和觀望了很久,它甚至一度与親德的法國貝當政府建交。1941年12月
珍珠港事件爆發,自身遭到重創和奇恥大辱,才下決心向日本宣戰。蘇聯也不是
納粹德國擴張的天敵,1939年它還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合謀瓜分波蘭。
直到1941年6 月遭到德軍閃電式入侵,才慌慌張張幵始衛國戰爭。中國加入盟國
陣營,也晚至1941年12月10日,跟在美國的后面向德、意兩國宣戰。這之前,中
國衹有一個敵人,那就是日本。如果還要算一個敵人,那就是蘇聯,它兵不血刃
霸占了外蒙。蔣介石曾設想“聯德抗日”,國民政府十余年間聘用大量德國軍事
顧問,多時至百余人,由德前國防部長薩克脫任顧問團團長。德國長期向中國提
供軍火,為中國訓練了數十個師,組建了第一個机械化部隊。中國和意大利的關
系也相當不錯,德意兩國都幫助中國建立空軍。意大利和德國還是西方國家中最
早將駐華使節升格為大使的兩個國家,分別為1934年9 月(墨索里尼政府)和1935
年5 月(希特勒政府)。歐戰爆發后,蔣介石遣使企圖聯合英、美、法,遭到拒
絕,一气之下竟又轉向德國。1940年11月,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約見中國大使陳
介,希望中國能与日本議和,并加入軸心國。直至蘇德戰爭爆發,德國希望日本
攻蘇,承認了汪精衛的南京政府,重慶政府才宣布与德斷交。

  二次大戰是世界性戰爭,國与國之間的聯合与反目,并不以政治理念、社會
体制、意識形態來划分,而是取決于國家民族的利益,有時甚至是眼前的利益。
英國与日本都是君主立憲制國家,意大利与蘇聯都是“社會主義”獨裁國家,它
們卻分屬兩個敵對的陣營。在盟國陣營中,英、法、蘇俄与中國均結有世仇。法
國占据了中國的屬地印度支那﹔英國占据了中國的屬地緬甸,占据了香港,一定
程度地控制了西藏。英國在中國抗戰吃緊的關頭,將中國接受西方援助的唯一通
道滇緬公路下令封閉三個月之久。法國有盟國陣營的戴高樂政府和軸心國陣營的
維希政府,反而是前者而非后者,不愿放棄在中國的法租界和印度支那。中國与
維希政府建有外交關系,1943年8 月才斷交。沙俄前后侵占了中國數百萬平方公
里的土地,蘇俄又控制并力圖分离外蒙。日本曾与美蘇分別簽訂《美日諒解法案
》、《日蘇中立條約》,日美蘇三國都不惜以出賣和損害中國的領土完整換取各
自的利益。如日蘇聯合聲明:

  “蘇聯保証尊重滿洲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証尊重蒙古人民共和
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1941年4 月13日于莫斯科)

  日蘇瓜分中國的計划,使中國陷于兩難。聯日抗俄,則失滿州﹔聯俄抗日,
則失外蒙。汪氏的南京政府主張前者,重慶的國民政府主張后者。手心手背都是
肉,教人割哪一塊是好?日蔣之間一直醞釀謀和,一旦成功,最冠冕堂皇的理由
乃是“抗俄”,兼而“反共”。也就是說,中國到底是加入軸心國,還是加入盟
國,一是押寶,二是契机。歸根結蒂,中國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美國身上,而美
國加入盟國陣營,所以中國也就跟著加入盟國。

  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衹有各國的利益所在。利益永遠是在
道義之上的。當然相對而言,美國還算是比較“講道義”的,它沒有英、法、俄
那樣沉重的歷史包袱,戰火也沒有燃燒到它自己的國土上。對于中國的抗戰來說,
珍珠港事件是一個關鍵性的轉折。消息傳到重慶的當天,整個山城一片歡騰,工
厂、學校、机關、單位都上街搶購報紙,相互祝賀。而日本的首都東京,此刻也
陷入偷襲成功的狂喜之中,民眾涌上街頭,歡慶胜利。兩個敵對交戰國的都城,
在同一時刻為同一件戰事歡欣鼓舞,彈冠相慶,這恐怕要算是一大今古奇觀。

  侵略戰爭的另一面

  侵略戰爭的性質是不義的,然而侵略的結果卻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納粹德國發動歐戰,是不義中的不義,但它動搖了英法在北非的殖民統治,導致
戰后埃及、阿爾及利亞等國的獨立。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也极為不義,卻使印
尼得以脫离荷蘭,緬甸、馬來西亞得以脫离英國,法國無法再在印度支那立足。
戰后東京大審判,印度許多人士包括甘地,就反對以戰犯罪名懲罰侵日軍將領,
認為日本的侵略狠狠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有利于亞洲的解放。出席遠東法庭
的印度法官帕爾,在最后的審判時寫下自己的保留意見,25名被告都應該無罪釋
放。日本侵華,是想獨吞中國,不使之落入西方國家之手,在一定程度上阻遏了
西方列強的瓜分。1905年日俄之戰,重挫俄國霸占東北的企圖。如果當時是俄國
贏了,我們想想對中國可有半點好處?東北一直到斯大林時代都被認為“原本就
是俄國的”,許多沙俄軍官家庭甚至把旅順當做他們的“家鄉”。汪氏南京政府
成立后,日本將北平、上海、廣州等各地的外國租界及治外法權一應廢除。此舉
你可以說是“假惺惺的欺騙”,事實卻是迫使各國先后向南京或重慶表示承認,
從而結束了慈禧太后、袁世凱、孫中山、蔣介石都莫可奈何的“國中之國”的奇
觀。李小龍在電影中怒砸租界公園門口“華人与狗不得入內”的牌子,還捎帶把
一旁的日本人痛揍了一頓。殊不知為中國人徹底端掉這塊牌子的,正是日本人!

  有人說抗戰胜利,租界自然會還給中國。此話是沒有根据的。帝國主義勢力
就象灰塵,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自由法國的領袖戴高樂,就想賴
掉維希政府放棄租界的承諾,但法租界已在日本人手里廢除多年,重建不再可能,
老大不情愿地拖到1946年2 月才勉強接受這一既成事實。英國在戰后并沒有把香
港“自然地”還給中國,而是死皮賴臉地又占了半個多世紀。蘇聯眼見日本將要
落敗,赶緊策划外蒙完全獨立,更証明“自然歸還論”之荒謬。倒是美國總統羅
斯福曾提議,胜利后將法屬印度支那交還中國,這是個順水人情,不損失美國的
利益,不要白不要,卻為蔣介石拒絕。

  歷史上,中國有過多次被侵略和被征服的經歷。秦朝、元朝和清朝,都是外
來侵略者建立的朝代。隋朝和唐朝,也是外來民族的后裔所建立。其他還有許許
多多入侵者建立的小王朝。中國至有今日版圖之龐大,中國人和中國的民族至有
今日之眾多,沒有侵略者的加入是不可想象的。照道理,以中華文明領先世界的
优勢,應該是中國對外征服為主。事實并不如此。由中國發動的領土擴張,從來
都費力不討好,勞民傷財又功效甚微。反而是外族入侵,往往大建奇功。每一次
被大規模侵占和征服的結果,都擴展了中國的版圖,同時給中華民族注入了新鮮
血液。被侵略的規模越大,征服得越徹底,中國的擴展就越迅速,越遼闊。這么
說太不好聽了,卻是事實。(參見《侵略者与亡國奴共建的中國》)

  世界上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建立過像英國那樣龐大的跨越五洲、環繞全
球的殖民帝國。按說它應該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侵略者,它發動的鴉片戰爭把
中國帶進了漫長的冤孽般的恥辱歷程。但一百五十年后,它還給我們一個現代化
的香港。1904年它入侵西藏,西藏始推行新政,創辦郵局、建發電厂印刷厂、成
立警察局、幵設銀行,甚至試种茶葉,雖說是為了脫离中國做准備,畢竟給封閉
落后的雪域打幵了一扇窗口,帶來了新的气象。印度被英國統治百年,到1947年
獨立時,已有鐵路五萬余公里,超過面積比它大差不多四倍的中國,直到40年后
才追上。英國人給許多國家地區帶來了工業革命的曙光,中國也是在跟這些鴉片
販子打交道的時候才受到的啟蒙。

  胜負乃國家之常事

  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說,既然侵略戰爭有這么多“好處”,我們就應該肯定
它,當外敵入侵時,不但無須抵抗,還要打起旗子歡迎它呢?

  不是這樣。外敵入侵,當然要奮起反抗。無論侵略的結果有多好,其過程給
人民帶來的災難太巨大了,因此要反對,抵抗。這是一個最簡單不過的,無庸置
疑的道理。但我們在觀照和思考歷史的時候,不能簡單化。以八國聯軍的入侵為
例,義和團保衛家園是對的,而它以愚昧瘋狂的行為挑起事端,又确實無法為國
際公認的法則所接受。是不是有比八國聯合出兵干涉更好的方式?比方不出兵,
完全通過談判?當時的情況是,拳亂四起,朝廷都無法控制,外交使團連生命財
產安全都不能保証,找誰去談,誰說了算?何況還有中國將領僧格林沁撕毀兩國
停戰協議,偷襲外國軍隊的前車之鑑。人家認定你是個不講道理不講信義,狂妄
自大頑固守舊的政府,跟你講好的沒用,就象今天的人們去看伊拉克總統薩達姆。
侯塞因一樣。總之,這是一場悲劇,而中國是這一悲劇中最大的受害者。如果一
個民族不善于從中接受教訓,那么肯定地,悲劇還將一演再演。

  就被侵略一方來說,一定要抵抗這是對的。不過要做好兩手准備,即有可能
贏,也有可能輸。中國人都知道,胜敗乃兵家常事。既是兵家常事,那么也是國
家常事。打贏了好說,打輸了怎么辦?尤其是徹底輸了,亡了國,被征服,怎么
辦?在大敵當前之際,這樣的討論或許太“低調”,太影響士气﹔但在遠离硝煙
的和平年代,在仔細觀照歷史的時候,這個話題就不僅不是多余,而且還是必要
的了。

  如果“日本戰胜了中國”,結果會怎么樣?

  根据歷史的經驗,可以推斷,結果顯然是:日本成為中國的一部分,還要加
上朝鮮這個自古跟中國關系密切,而并未擁有全部主權的屬國。中國的疆域將第
一次越過日本海,囊括忽必烈當年兩次都未曾征服的東瀛島國。

  有人說,歷史不會如此簡單地复寫。問題在于,日本想要做的,恰恰是如此
簡單地复寫歷史。日本侵華的決策者們,一直悉心研究中國被外族征服的歷史,
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有計划有步驟地采取行動。在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前,它所進
攻的主要目標就是中國。日本入侵時宣揚“日中一体”、“同文同种”,固然是
為了掩飾其侵略罪行,但也是對其目的作了恰當的注解。那就是,實現十六世紀
統一日本的領主丰臣秀吉的夢想,“打到北京去當皇帝”,入主中原,成為中國
的主人和一部分。

  最接近中國文化的入侵者

  日本人是從哪里來的?當然不會是從海里來的,也不是島上固有的。最有根
据的推測,是從中國東渡而來。民族學家們認為,大和民族由來自西伯利亞及中
國東北的通古斯人、南洋群島的馬來人、中南半島的印支人、長江下游的吳越人,
及漢人和朝鮮人混合形成。也就是說,“中國人”是組成日本民族的主体。1996
年幵始,中國及日本的一些學者們組成“江南人骨中日共同調查團”,對中國江
蘇省發掘出來的春秋至西漢時代(即公元前六世紀至公元一世紀)的人骨,及差
不多同期出土的日本北九州及山口縣繩紋至彌生時代的人骨,進行了三年的對比
研究。經過DNA 檢驗分析,兩者的排列次序某部分竟然一致,証明兩者源自相同
的祖先。或者說,日本人的祖先為中國人。中日兩國,不但同种,而且同宗。
(日本《產經新聞》1999年3 月19日報道)

  前文說到的李小龍是美籍華人,因好萊塢歧視亞裔形象,轉向香港發展,終
于“威震”國際電影界,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當然中國人更是把他當做充
滿愛國精神的現代版的民族英雄。美國近年拍了一部李小龍的傳記片《龍》,有
一場戲頗是耐人尋味:李小龍与他的白人妻子一起看電影,片中一個面容丑陋、
動作古怪的日本人因其愚笨,引起台下所有的美國觀眾(包括他妻子)一陣陣的
哄笑,唯李小龍的表情越來越沉,終于起身拂袖而去。在西方人眼里,日本人和
中國人是一樣的,奚落一個日本人,也就是奚落中國人,中國人看了可能會比日
本人看了還生气。李小龍自己的電影里表現出的中華文化精神和民族性格,被美
國人一解讀,變成了反省“种族歧視”的最好教材。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