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在全世界排第几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青菜 于 February 16, 2004 16:20:08:

世界上擁有強大海軍的都是那些向外擴張最具有侵略性的國家,19世紀的歐洲國家個個都有強大的海軍、英國、日本、蘇聯等則是本世紀后起的海軍大國。近年來,隨著國防建設的需要,我國海軍同以前比也有了質的飛躍。不久前,國外一權威机构將世界海軍作了一個大排隊,它們的分類標准是按照比較傳統的10級分類法,在這個排名中我國海軍位列第几?這個排名准确嗎?

  世界各國海軍排名

  世界各國海軍排名,按照比較傳統的10級分類法:

  1)第一級是以大型航空母艦為主的水面作戰部隊,核潛艇數量多,稱為全球控制海軍﹔美國。

  2)第二級是以巡洋艦為主、輔以大型航空母艦的水面作戰部隊,核潛艇數量多,稱為全球挑戰海軍﹔蘇聯/俄羅斯。

  3)第三級是以航空母艦為核心,驅逐艦護航,有核潛艇或者潛艇,稱為全球存在海軍(大洋海軍)﹔這里典型國家是法國和英國,意大利和西班牙,其中法國和英國擁有2∼3艘航空母艦,擁有核潛艇构成這個等級里的前一個台階。

  4)第四級是以巡洋艦或者大型驅逐艦為核心,通用驅逐艦護航,有相當數量潛艇,稱為全球出動海軍﹔典型國家是日本,還有德國和荷蘭。

  5)第五級是以驅逐艦為核心,護衛艦數量大,有少量潛艇﹔典型國家地區海軍是中國台灣海軍。

  所以可以排入第三級還有印度,實力在英法之后,意西之前,但是它的裝備程度低﹔巴西、阿根廷、泰國,雖然有航空母艦,但是沒有實際作戰能力,排在第三級但是實力不如排在第四級的日本。

  中國的情況是以護衛艦為主,那么主要是排在第五級﹔擁有核潛艇,可以排在第三級﹔在綜合考慮潛艇數量和航空兵力,所以排在第四級比較合适。

  排級不完全等于排名,日本的實力要高于巴西、阿根廷、泰國,甚至超過印度。

  所以前6名排名應該是: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日本、印度。

  然后后面6個就不太好排了(以下不分前后):意大利、西班牙、德國、荷蘭、中國、中國台灣,然后是泰國、巴西、阿根廷。

  由此可見,中國海軍的實力應排在第7名比較合适,這与我國的綜合國力在世界上的排名是基本吻合的。但戰爭并不完全靠海軍,強大的空軍和陸軍也是非常必要的,上面的10及分類法,衹是從武器的角度分析了中國海軍的排名,而未涉及保障、研發、人員素質、戰略方針……等重要參考條件,因此上述排名是比較片面的。那么中國海軍的現狀究竟是什么樣的呢?中國海軍是否衹能排在世界第7位?

  中國海上力量目標明确

  我國現在從北到南設置了3個艦隊:北海艦隊負責黃海、渤海的防務,主要任務就是守衛北京的海上門戶﹔東海艦隊負責連云港以南、台灣海峽南端以北的東海海區,主要是方向是台灣海峽﹔南海艦隊防區最大,概念上包括台灣海峽以南直達曾母暗沙的全部南中國海域,負責維護中國在南中國海的海洋權益和島嶼的防衛。

  維護海洋領土的安全、收复被占島嶼、戰胜敵人從海上對我國大陸的入侵以及統一台灣,是海軍的神圣使命。從中國海洋領土的分布態勢看,東海的釣魚島、南中國海諸島以及大部分海洋領土全部位于西太平洋的由庫面島始,經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台灣、菲律賓群島,直至加里曼丹島等,我陸基線外的一系列島嶼串聯而成的第一島鏈之內。也就是說,中國海軍擔負著必要時武力統一台灣,收复被占島嶼,保衛自己的的海洋權益,就必須具備走進藍水在第一島鏈內外的海上進行作戰的能力。隨著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越來越重,海上航運對中國經濟有著非同以往的戰略意義,因此海軍的遠期目標還應考慮赴遠洋為中國商船護航的能力。處于這第一島鏈与我有海洋權益爭議的國家中,單獨有能力与我國海軍較量的國家,恐怕衹有日本。日本与美國是軍事盟國,根据《日美安保條約》,美國有義務幫助日本守衛領土﹔另外一方面,美國在西太平洋作戰,即發生所謂的“周邊事態”時,日本也可以提供基地、后勤、情報等軍事支持美國。所以,無論中國收复釣魚島,或武力統一台灣,都必須面對美國和日本的海軍。美國有全球利益的國家,不會把全部海軍用于西太平洋,美國負責西太平洋防務的主要力量就是總部設在日本橫須賀的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因此,中國海軍衹有有了与美國第七艦隊一爭的能力,才能具備保衛中國的全部海上權益,其中包括在必要時武力統一台灣所需要的海軍力量。

  盤點中國海軍現有家當

  海軍是以軍艦為作戰平台的,海軍的部署就是軍艦的部署。因此,談海軍就得先了解軍艦。中國海軍擁有的軍艦號稱是世界上最多的,總共有2500多艘大小船艇。但在聯合國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惟有中國沒有航空母艦。綜合《艦船知識》、《現代艦船》和英國《簡氏防務周刊》(Jane`s Defence Weekly)等軍事雜志介紹:中國海軍成立于1949年4月23日,海軍現役兵力共30萬人,其中包括海軍航空兵2.5萬人,海軍岸防部隊2.5萬人,海軍陸戰隊4萬人。海軍的作戰單位為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以及海軍航空兵和海防部隊。中國海軍的裝備也不斷地走向現代化。

  改革幵放之后,人民海軍的對外交往越來越多。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1997年2月,中國海軍兩支艦艇編隊同時走出國門,走向遠洋,先后出訪美洲四國和東南亞三國,總航程3萬多海里,兩支遠航艦艇編隊的“領頭雁”、就是素有“中華第一艦”美稱的新型導彈驅逐艦“哈爾濱”號(112)及其姐妹艦“青島”號(113)。

  “哈爾濱”號和“青島”號是中國海軍第二代導彈驅逐艦,屬“旅滬”級,是目前中國海軍最新、最先進的驅逐艦。

  1994年,“旅滬”級導彈驅逐艦首艦“哈爾濱”號建成服役。112艦滿載排水量4200吨,采用了柴油机燃气輪机聯合動力,航速31節,續航力可達到5000海里。裝備了“鷹擊1”反艦導彈和“海響尾蛇”艦對空導彈,并裝有2架艦載直升机。

  此外,國際上流行的隱身技術在該級艦上也得到了應用,使該級艦的隱蔽性、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了。為了充分發揮各种先進武器裝備的效能,該級艦還裝備了能將10多個武器系統連結成一体的作戰指揮中心。作戰系統能做到早期預警、适時判斷、集中指揮、分散控制、快速反應、軟硬武器綜合使用。

  中國的常規潛艇也早已由購買階段、仿制階段而進入了自行研制并全部采用國產材料及設備的階段,現已幵始全面向現代化邁進。

  自80年代起,為增加常規潛艇的攻擊作戰能力,我海軍潛艇逐步裝備了反艦導彈,并且出現了裝載戰略導彈的常規潛艇。其中R級巡航導彈潛艇是在原R級魚雷潛艇基礎上改進而成。為适應裝載巡航導彈的需要,該級艇的排放量有較大增加,水面排水量為1650吨,水下排水量為2100吨,該級艇除裝備6枚“鷹擊1”反艦巡航導彈外,還有8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在必要時可由20枚水雷代替魚雷。在此之后,隨著我國戰略導彈的研制成功,中國海軍又研制和建造出了自已的G級戰略導彈常規潛艇。該級艇水下排水量2950吨,武器裝備除2枚潛射彈道導彈外,還裝有10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當今,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導彈化、核能化已成為世界海軍裝備發展的趨勢。早在80年代初,我國核潛艇就進行了多次遠航訓練。我國核潛艇的首次遠航訓練,是由新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征1號”進行的。1985年冬,我海軍“長征3號”核潛艇又一次進行遠洋航行訓練。在這次遠航中,該艇進行了深海最大自給力的試驗。在長達數月之久的深海航行中,該艇穿峽谷、走暗流,打破了美國“鸚鵡螺”號核潛艇最大自給力84天的紀錄,充分顯示出我國核潛艇良好的机動性、隱蔽性、适航性和動力系統運行穩定可靠的优點。

  目前,中國成功地掌握了水下發射彈道導彈技術。1982年10月12日,中國潛艇在北海海域圓形海區成功地發射了運載火箭,從此,中國成了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潛射戰略導彈能力的國家。

  1983年,國產第一艘戰略核潛艇完成了各項試驗之后,正式加入了人民海軍的戰斗序列。1984、1985和1988年先后在彈道導彈核潛艇上進行導彈水下發射試驗。在多次試驗中,導彈核潛艇本身及其保証導彈水下發射的各系統和設備工作正常,慣性導航系統亦為導彈武器系統提供了精确的數据和信息。

  根据國外權威軍事机构判斷,部署在中國北海、東海和南海三大艦隊的主要大型作戰艦艇有:導彈驅逐艦23艘,導彈護衛艦40艘,常規潛艇70艘,大型坦克登陸艦16艘,核潛艇6艘。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