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日本關東軍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Kilo11 于 February 16, 2004 16:25:48:

“關東”這個詞是指中國山海關以東的地域,也就是奉天(現遼宁)、吉林、黑龍江這東三省。自從1898年以來,俄國一直以租借的形式占据著遼東半島(大連和旅順,以及半島的西南端),并且取名關東州。日俄戰爭結束后,日本當仁不讓地從沙皇手里奪過了遼東半島的租借權,在遼東半島設立了關東總督府。在關東總督府管轄下大約有常備兵力一個師團,1萬人左右在滿州駐屯,兩年更換一次駐守部隊。這支部隊就是日本關東軍的前身。


  到了1919年4月12日,正式成立了關東廳,關東軍司令部也應運而生。但是關東廳和關東軍司令部的成立即使使在滿州的日本駐軍看上去更合法化,然而當時關東軍的任務充其量也衹是防衛“關東州”和保護南滿州鐵道(滿鐵,從旅順到長春)。原先計划鐵路每公里要布置15個士兵,共計1萬4419名。雖然如此,漸漸地關東軍所作所為也和國內政府“不干涉中國內政,衹維護海外已有的權益”的政治方針(至少上表面這么說,但關東軍干得更露骨)所背道而馳。因而最終局勢不為日本國內所控制,關東軍獨斷的行動加快了日本在中國挑起戰爭的步伐(中日之間必有一戰,但關東軍過早點了導火線)。


  關東軍以郭松齡事件(1925年11月23日)為契机,不顧國內的阻力,獨自介入。最后幫助張作霖取得了胜利,這僅僅是關東軍不顧上層的意思,獨斷專行的幵始。張作霖雖然依靠日本的幫助确立了自己在東北的勢力範圍,但是不久就想擺脫日本的控制。對此,關東軍認為衹有除去張作霖,另外扶植親信才是上策。1928年6月3日,在關東軍高級參謀河本大作(大佐)的策划下,皇姑屯事件中張作霖被炸死。事件后,河本被退職處分,然而以“滿州某重大事件”這個話題,日本內閣被嚴厲批評和追究責任。河本終究上了軍事法庭,最后接受了行政處分。田中義一內閣因為再也得不到天皇的信任而集体總辭職。


  但是事件并不是這么簡單的結束。代替河本大佐是恆征四郎大佐。而在此之前因人事變動而被派去滿州的石原莞爾中佐都不是省油的燈。敢說敢做的恆和擁有惊人的洞察力和決斷力的石原正是天生一對的好搭檔。


  石原提出的《關東軍滿蒙占領計划》也正是從那個時候幵始一步步被實施的。1931年9月18日晚上10點半,關東軍以柳條湖的鐵道被炸毀為借口,公幵挑起戰端。并擴大戰爭局面。在不到5個月的時間里,席卷除熱河省的滿州地區。


  這個《關東軍滿蒙占領計划》在九一八事變五天后,改變成了《獨立國家建設方案》。在天津的日本租界里過著被赶下帝位的失意日子的末代皇帝溥儀在日本人看來終于有了利用价值。1934年3月1日溥儀被扶植上台建立了滿州國政權。隨著滿州國的建立,滿州國的建設又成了關東軍職責的一部分。關東軍以“滿蒙的國防就是日本的國防”為理由,被授予在滿州行動的自由,并且如果有必要可以在任何地方駐軍的權利。


九一八事變后關東軍的主要行動


柳條湖爆炸    9.18

占領奉天(沈陽) 9.19

占領寬城子    9.20

挺兵吉林     9.21

嫩江戰役  11.4、5、6

大興戰役     11.18

齊齊哈爾戰役   11.19

占領饒陽河    11.27

占領溝幫子     1.1

占領錦州      1.3

入城于綏中     1.5

入城于哈爾濱    2.5


  1932年8月8日,武藤信義大將再次被任命為關東軍總司令時,關東軍總司令、特別任命全權大使和關東廳長官這三位一体的体制也被同時构築。關東軍司令部也從旅順(最初的),奉天(現沈陽,九一八事變爆發后),隨著滿州國的建立而搬到新京(現長春)。


歷代關東軍司令官

軍銜 姓名     就職年月  參考

中將 立花小一郎 1919.4.12 1920.8.16升為大將

中將 河合 操  1921.1.6  1921.4.9升為大將

大將 尾野實信  1922.5.13

中將 白川義則  1923.10.10 1925.3.28升為大將

大將 武藤信義  1925.7.28

中將 村岡長太郎 1927.8.26

中將 英太郎  1929.7.1  1930.5.1升為大將,5.31死亡

大將 菱刈 隆  1930.6.3

中將 本庄 繁  1931.8.1

大將 武藤信義  1932.8.8  1933.5.3升為元帥,7.27死亡

大將 菱刈 隆  1933.7.29

大將 南 次郎  1934.12.10

大將 植田謙吉  1936.3.6

中將 梅津美治郎 1939.9.7  1940.8.1升為大將

大將 山田乙三  1944.7.18


歷代關東軍參謀長

軍銜 姓名    就職年月  參考

少將 濱面又助  1919.4.12

少將 福原佳哉  1921.3.11

少將 川田明治  1923.8.6

少將 齊藤 恆  1925.12.2

少將 三宅光治  1928.8.10

少將 橋本虎之助 1932.4.11

中將 小磯國昭  1932.8.8

中將 西尾修造  1934.3.5

少將 恆征四郎 1936.3.23  1936.4.28升為中將

中將 東條英机  1937.3.1

中將 磯谷廉介  1938.6.18

中將 飯村 讓  1939.9.7

中將 木村兵太郎 1940.10.22

中將 吉本貞一  1941.4.10

中將 笠原幸雄  1942.8.1

中將 秦 彥三郎 1945.4.7


  日本陸軍的假想敵是蘇聯。對于“北進”這個戰略思想來說,無論從哪個意義上來說關東軍都是“北進”最強勁的先鋒。關東軍的兵力從滿州國建國時的3萬左右,年年遞增。到了1941年達到了35萬人的兵力。以“關東軍特別演習”(關特演)為名義,兵力擴充為50萬人,馬匹15萬頭。然而這不是關東軍擴軍的結束,為了擁有強大的兵力与蘇聯對峙,又進行了兵力動員。第一次是1941年7月7日幵始動員,7月24日結束。第二次是7月16日動員,8月8日結束。最后總兵力85萬人。而關東軍司令部,除了直屬的3個師團和旅順要塞司令部以外,還有關東軍防疫補給水源部隊(731部隊的前身,單單就是這個題目又可以寫一篇了)。之外擁有5個軍(第3──第6軍,第20軍)。而這5個軍由關東防衛軍司令部和航空兵司令部聯合指揮。
和台灣軍与朝鮮軍不一樣。滿州再怎么說也是個傀儡政權、殖民地,而朝鮮和台灣已被編入日本的領土。在性質上是根本不同的。所以台灣軍和朝鮮軍的職責衹是維護當地的治安,并且還有總督的監管。關東軍的性質和職責就要复雜得多了。


  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由攻勢轉為守勢,關東闊少再也不能在滿州無所事事了。關東軍的師團被一個個派往太平洋前線。自1943年8月幵始1945年3月為止,關東軍的20個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精銳主力師團悉數被調上了前線。


  隨著戰局的惡化,關東軍意識到決戰的那一天終究到來。幵始動員兵力,新設師團(這點我在《從師團番號談日本師團編制的歷史》這一帖中談過了)。但是動員來的大多是30到40歲的中年人,裝備嚴重不足,人員素質和原裝的關東軍簡直是天壤之別。還有衹有,連38大蓋都沒有的師團。但是從數字上來看,畢竟有24個師團、1個旅團、9個獨立混成旅團、2個戰車旅團,共計75萬人的大規模兵力。和平時的編成相比較,少了野炮400門、机關槍236挺、擲彈筒4900發和10萬把刺刀。


  對于這樣的對手,想在遠東撈把戰爭油水的蘇聯在1945年8月8日對日宣戰。蘇聯方面擁有157萬7725人、火炮2萬6137門、自行火炮5556輛、飛机3446架。光看數字,即便不用打,也明白了誰是戰爭最后的胜利者。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被解除武裝的關東軍大部分都被蘇軍強行扣留到西伯利亞,在冰天雪地的中服著苦役。根据1990年6月20日蘇聯科學院東洋學研究所國際部部長A﹒齊利琴科發表的研究內容,被強行扣留在西伯利亞的關東軍有54萬6086人,其中6萬2068人死亡。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