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林彪指揮的遼沈戰役的一些思考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天使奧斯卡 于 February 16, 2004 16:45:02:

天使奧斯卡

總是說四野的戰斗力如何強悍,戰斗水平如何高,林彪的指揮水平如何了不起。其實從所面對的力量,從自身所具備的實力,從遭受的敗仗之多,敗仗之慘,綜合來考慮,東野是遠遠不如關內解放軍部隊的,各主力的表現,并不比東北國民党軍野戰主力的平均水平強。

東野的胜利,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歸結于那個我象祥林嫂一樣念叨了許久的話題:戰后的雅爾塔國際体系。遠東,已經划定了是紅色帝國的勢力範圍。

東北國民党軍一直就面臨著這樣的尷尬局面。在憑借自己高出一籌的戰力,以少胜多胜利進据遼中以后,發現自己就處于一個既無法多養兵,又兩面受敵的情勢。

這种情勢的形成,就是遼南解放軍的存在。遼南東野主力,一直以朝鮮的關東州和朝鮮邊境為依托。部隊打散了可以到關東州或者延吉去重編,武器彈葯軍資糧秣缺乏了,可以從蘇聯朝鮮整車皮整車皮的調撥,軍工体系除了設在大連就在中朝邊境一帶,用著朝鮮提供的原料,用著朝鮮水電站提供的電力,舒舒服服的生產著武器。

而這些得天獨厚的南滿解放軍,一邊切斷了從營口對國民党軍的海上補給道路,一邊經常切斷北宁路關內的陸上補給道路。對國民党軍的威脅是致命的。

廉价大量的陸上、海上運輸渠道被切斷,國民党軍在東北補給一直是短缺而且代价高昂的,最窘迫的時期完全靠飛机空運。最頂峰的時期所花費的費用占全國軍費的3/5!!這樣東北還怎樣養兵?怎樣打仗?

國民党軍的确希望將南滿東野主力清除干凈。

1946和1947年,南滿解放軍主力三次被打垮,但是靠著遠方的強力支持,南滿始終潰而不滅。如果沒有朝鮮關東州,國民党軍至少能保証對營口的絕對控制,海路補給能告無虞。結果國民党軍劣勢兵力一直在補給不充分的情況下于東野苦斗,始終象被綁了一衹手在和壯漢打架一樣,就是被雅爾塔國際体系綁住的一衹手。南滿東野一次次恢复過來,國民党軍這些戰斗力极強的部隊卻終于被耗得油盡燈枯,到48年底的崩潰,實在是非戰之罪。

在這里脫离這個大環境來吹捧林彪多會指揮,都是在睜眼說瞎話。四野靠的就是在遠方支持下搶先占領的大量地盤,源源不斷的補給,和戰斗中拉偏架一樣的幫忙。靠的這种絕對不對稱的优勢,林彪才能在一次次丟臉的慘敗中恢复過來。

189個獨立團,42萬多的補充兵力,北滿關東軍留下來的大量物資武器(那里是關東軍國防地域和進攻出發地域,倉庫之多物資量之大都是惊人的),依托遠方建立的強力軍工体系…………這是林彪的功勞么?

等到80萬野戰主力進關后,已經不是單純用戰略戰術來推斷一個戰役了。國運鼎革已定,國民党神器將失,其魄已為天奪。

東北的易手,決定于44年黑海邊上几個政治家冷酷划定的今后几十年的政治格局。決定了蘇聯紅軍的出兵東北,就是國際勢力默許了東北是居于這個紅色帝國的勢力範圍之內的。所以這個最后的胜利也不過是大國博弈的結果,國民党早就注定了是東北的輸家,是歷史的必然,是不可抗拒的趨勢。林彪的作用綜合來看,真的是有限得提不上。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