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日本走向強國的起點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吾丁 于 August 20, 2004 23:40:36:


吾丁


  日俄戰爭到今年整整100年了。這場戰爭,雖然爆發在日俄兩國之間,但是,以史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回顧這場戰爭,對于我們也或許不乏藉鑑之義。

  明治維新的成功,為日本奠定了走向現代化的基礎,經過將近30年的發展,到20世紀初,發達國家紛紛進入帝國主義時代,日本的目標已經幵始瞄准如何進入世界列強的行列。從當時的世界環境來看,要想加入世界列強的行列,擁有強大的國力當然是最重要的條件。另外一個重要的保証,就是海外市場,從某种角度來說,就是擁有殖民地。從國力來看,經過明治維新的成功,日本的經濟發展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而1894年的日清之戰(甲午戰爭)之后,戰胜的日本,憑借《馬關條約》,從清朝手中贏得了在朝鮮半島的殖民利益,并從清朝得到了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以及數額可觀的賠償。之后,日本雖然放棄了對遼東半島的占領,卻一直對清朝的東北地區(滿洲)垂涎三尺。而朝鮮半島,對于日本來說,早已經是自己的“ 后院”,被日本認為是戰爭的緩沖地帶。

  俄國,歷來就是一個侵略擴張成性的國家,對于別國領土的覬覦,沒有一天停止過。在外交上,俄國一向名聲不好,在歐洲,俄國的外交是和“經常性地單方面撕毀條約”聯系在一起的。如今,以清朝國內的“ 義和團”之亂為借口,出兵15萬進入東北地區,叛亂平息之后繼續屯兵不去,并欲立足東北,覬覦朝鮮半島,因此触動了日本的戰略敏感神經,交涉無效以后,日本對俄宣戰,歷時約一年半,日本取得了戰爭的胜利。

  縱觀日俄之戰,日本取胜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點。

  第一是敏銳的戰略洞察力。俄國屯兵東北不肯撤軍,立刻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高度警覺,尤其是當日本政府察覺到俄國有控制朝鮮半島的企圖時,立刻向俄方提出外交交涉。交涉決裂以后,毫不猶豫地訴諸武力解決。并采取先發制人的進攻手段。

  第二,積极爭取外交的有利地位。突出的行動就是日英同盟的建立。當年,在老大帝國的面前,日本還衹是個后進生,能否取得大英帝國的支持,對于日本有著深遠的戰略意義。經過不懈的努力,1903年,日英同盟成立。事實証明,英國這個同盟伙伴選擇之正确,無疑使得日本如虎添翼﹔而法國,雖然也是歐洲老牌強國,但是在國際政治中,法國從來就是十分短視并且不堪擔當大任的國家,見風使舵加上惟利是圖的性格,在日俄戰爭中也有所体現。不過這一次,法國的見風使舵倒是在無形之中幫了日本的忙。

  第三,有一批具有犧牲和獻身精神的軍隊指揮官。在這場戰爭中,他們發揮了決定性作用。陸軍的乃木希典大將和海軍聯合艦隊總司令東鄉平八郎,都是卓越的指揮官。尤其是東鄉平八郎,率領聯合艦隊迎擊俄國大名鼎鼎的波羅的海艦隊時,冒著巨大風險,在敵旗艦射程之內,竟然毫不猶豫地來了個“ 艦前大回頭”,為的是擺出能占据絕對优勢的“ 丁字戰形”,為此,東鄉乘坐的旗艦“三笠號”被敵方擊中40多發炮彈。但是這個陣形,配合后來變換的“ Z字戰形”,為聯合艦隊取得絕對胜利奠定了戰術基礎。從海戰結果來看,老大帝國的龐大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加上遠東艦隊),在兩天之內被日本的聯合艦隊打得落花流水全軍覆沒,日本艦艇被擊沉3艘,陣亡117人,傷583人﹔俄國被擊沉16艘,自沉5艘,被俘6艘﹔陣亡約5000人,傷約6100人。兩相對照,讓人不胜唏噓。

  日本軍隊將領之优秀,還在于他們不但有“武略”,同時也具有“ 文韜”。拿東鄉平八郎來說,他同時還是一個深諳國際法的專家,這也使得他在發起對敵攻擊時,對戰爭總体走向和結局有更加宏觀的預見和決策。

  這場戰爭,使得日本在朝鮮的殖民利益得以保全,更重要的是,日本在國際上的地位得到承認,成為日本加入帝國主義列強的起點。如果說這場戰爭給日本帶來了負面影響的話,那就是,這個巨大的胜利,給了日本人一些超出實際能力的幻想,這個幻想直接導致了40年以后通往珍珠港之路。

  据說,這几天,俄國海軍也在紀念日俄戰爭100周年。面對波濤洶涌的日本海,俄羅斯海軍將士們的心里,一定久久難以平靜。

  戰爭有兩個最基本的因素:人和武器。既然俄國海軍和日本海軍的武器裝備的水准不相上下,那么是否可以說,戰敗的一方是因為人不行?

  面對歷史的結局,我想象不出別的理由。

2004.02.15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