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朝鮮戰爭 (2)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蕭峰 于 August 20, 2004 23:46:26:

四、漫長的和談

1、和談前的戰局

1950年11月,聯合國軍由于錯誤地估計中國介入朝鮮戰爭的目的和深度,盲目地發動了圣誕節攻勢,甚至提出了圣誕節讓士兵回家的說法。但清川江一線,第8集團軍遭到了中共軍隊的強有力的反擊,全軍被迫一口气撤到了三八線以南,20天之內,聯合國軍一舉后退了300公里。与此同時,東線的第10軍也陷入重圍,雖然最后成功突圍而去,但面對中共軍隊強大的攻擊力,聯合國軍內部充滿了悲觀失敗的情緒。關于這一點,衹需要聽一聽杜魯門總統那篇關于原子彈的聲明就已經明白無疑了,這個時候的杜魯門總統,如果非要說他不是一條急得要跳牆的狗,恐怕連他自己也不會相信。

1950年11月30日,大概是陸戰第一師陷入重圍的第四天,杜魯門總統在會見記者時曾經說到:“關于使用原子彈的問題,是經常在積极地考慮。那是一种可怕的武器,它會連累到同侵略毫不相干的無辜的民眾。我認為,不應該使用原子彈,原子彈要在必要使用時使用。”此時,大概他剛知道陸軍第1師陷入中共軍隊的包圍之中,也很明白,一旦這支光榮的軍隊被殲,對于聯合國軍來說,意味著什么。雖然杜魯門總統在一天之后即發表聲明,否定了使用原子彈的可能性,但此舉給世界帶來的卻是實實在在的震惊,美、英首腦在4天后的12月4日進行了第1次會晤,這位英相好象并不是第2天就匆匆赶往美國的,但可以認為他是第1時間來到美國与美國的首腦會談朝鮮問題。這次會晤基本上達成了在朝鮮繼續戰斗的共識,但英國提請美國注意,中共有變成第二個鐵托的可能。后來局勢的發展,証實了英國的遠見,遺憾的是這一點,美國人并沒有留意。

就在人們滿怀恐懼地注視著朝鮮局勢的時候,中共的軍隊卻出人意料地在三八線上停了下來,當時沒有人知道他們的真實意圖。因此,有人猜測中共的戰略目的就是三八線,因此對中共產生了一定的好感,特別是西歐各國,他們一直擔心朝鮮戰爭會最后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更擔心美國的力量消耗在朝鮮,使得歐洲的防務出現空檔而被蘇聯所滲透。因此提出了停戰的建議,中共代表伍修權還被邀請到了聯合國。但是中共的反映卻令人十分失望,他們提出了聯合國軍從南韓撤出,美國撤出台灣和中共加入聯合國的條件。

就在人們的失望中,中共的第三波打擊又幵始了,1951年元旦,在潛伏的游擊隊的策應下,中共軍隊再次怒濤般卷向聯合國軍,4天后占領漢城,兵進37度線,中共的說法這叫作第三次戰役,而聯合國軍一般稱它為新年攻勢。經過這一波的打擊,美國政府出現了對朝鮮戰爭的絕望情緒,著手計划撤出南韓。雖然這一次攻勢衹持續了6天時間,但對西方世界卻產生了震撼性的影響,1月13日,即新年攻勢平靜后的第5天,英、法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一個議案,其中有以下的停戰條款:
1、建議立即停戰。但必須保障這种停戰不得用于准備新的進攻和隱蔽下次軍事行動。
2、停戰期間,雙方要互相尋求永遠解決朝鮮問題的方法。
3、外國軍隊要在适當的階段撤兵。
4、停戰期間整個朝鮮的管理,由聯合國批准的委員會負責。
5、為了解決台灣的將來和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等,建立包括中國、蘇聯、英國、美國4個國家在內的特別机构。

不知道各位能不能猜到美國對這個提案會持什么態度?我想是不會有很多人猜到的,在表決中,該方案以7:5的比數通過,而美國投的是贊成票。美國這一票是該提案得以通過的關鍵,如果美國投反對,即便沒有否決權,該提案也會因6:6而不被通過。美國這一票贊成,無疑向世界宣告:為了停戰,美國不惜認輸。如果當時中共發表一個同意該提案的聲明,并主動將軍隊撤回到三八線以北,或者衹發一個就地停火的聲明,胜利就是鐵板釘釘一樣不可改變了。可是,中共大概首先還是中國人,是中國人就不可避免地具有自我膨脹的劣根性,非常輕易地就會讓胜利沖昏了頭腦,中共也逃不出這個自我膨脹的圈圈,對暫時的胜利和潛在的危險都不能夠保持清醒的認識。1月17日,周恩來代表中共對這個方案提出了以下回應:
1、談判的結果,同意停戰。
2、在幵始談判的同時,承認中國為聯合國成員。
3、參加談判的國家為蘇聯、英國、美國、法國、印度、埃及和中國,地點在中國領土內。

在這個回應中的第1項:“談判的結果,同意停戰”本身就很有意味,它至少有兩個含義:其一是中國對和平缺乏誠意,所以不同意先停戰后和談,為了在和談中取得有力形勢而要求保持軍事壓力﹔其二是中共根本沒有意識到潛在的危險,還沉浸在先前攻無不克的興奮之中。在這种毫無妥協的咄咄進迫之下,美國被迫打消了即使認輸也要停戰的念頭。到此,我真不知是該為中共感到惋惜,還是該為世界感到僥幸。從此之后,在朝鮮戰場上,中共就幵始走下坡路了。自我膨脹的中共就是這樣,輕易地放棄了本已經到手的巨大胜利和輝煌。而那個所謂的偉大的外交家周恩來這次的表現,在后人看來,完全就是一個衹知唯命是從的高級奴才。

12月23日,在朝鮮的聯合國軍失去了他們的前敵總指揮: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將軍因車禍殉職,對于這一起不幸的事件,韓國人不知到是應該感到悲傷還是應該感到慶幸,因為接替他的是另一位完全不同的美國將軍,這位將軍不管到哪里,隨身總是帶著一顆手榴彈,當然誰也不會指望他會親自將這棵手榴彈投向敵人,但這個姿態無疑給了那些受失敗情緒困扰的將士們一种激勵,一种拿出勇气,停止后退,爭取胜利的激勵。他就是李奇微將軍,他不但洞察到了中共軍隊已成其勢不能穿魯縞的強弩之末,而且還正确的判斷了中共軍隊短期內決無法解決的困境:就是補給的落后。沃克的死其實是一件讓世界得益的不幸,因為這為李奇微將軍讓出了舞台。

新年攻勢平靜下來后,中共軍隊又一次地消失了,情況頗有點象一次戰役那樣,而聯合國軍又一次向北前進,盡管這次進軍比較順利,但是在漢江南岸的南漢山至楊子山一線還是遇到了38軍的頑強抵抗,這一抵抗預示著中共的進攻還在前面。很快,中共的二月攻勢就發動了,這一次進攻很快就擊破正面的南韓軍隊,但在砥平里遭到美軍的頑強阻擊,3個師的兵力對防守的美軍第2師23團無可奈何,最后在美軍的机械化的快速反應部隊增援下放棄了攻勢。砥平里一戰是自中共軍隊參戰以來,聯合國軍首次嬴得的防御戰胜利,在此之前,中共軍隊簡直可以說鋒芒所向,攻無不克,即使在長津湖的戰斗中,退卻的也還是美軍。這次戰斗,其意義,特別是在心理層面上大概僅次于釜山保衛戰了。

中共這一次的攻勢是第一次被迫停止的,其原因一方面是美軍的頑強和火力的凶猛,導致中共軍隊的傷亡大增,戰斗減員直接影響到攻擊力的持續。另一方面也在于戰線越往南延伸,中共軍隊的補給線就越長,在制海權和制空權盡在敵方的情況下,補給衹能靠陸路并以黑夜作掩護才能夠進行,補給線越長,最終到達的補給量就越少,從而使前線士兵不單缺少火力掩護,甚至還缺少葯物和食品,使得傷寒流行,加上饑餓的困扰,軍隊的戰斗力大大降低。而三八線基本上就是中共補給所能夠到達的极限。沖過三八線,無疑自取來亡。

此外,中共軍隊多是步兵,北方的山地正好适合他們机動靈活的特長,相反,美軍的优勢火力和机械化長處都會又受到山地的道路和射擊死角的限制,不可能盡量發揮,机械化也衹能使逃跑快一點。但到了南方,地勢趨于平緩,机械化所能体現的快速反應得以充分發揮,加上強大的炮火可以無遮無掩地向中朝軍隊的頭上傾瀉。所以在南方的土地上,中共的力量受到了嚴重的制約。在朝鮮的北方和南方,戰場上的雙方力量正好處于此消彼長之間,而這种力量的均衡點大致就在三八線附近。所以,戰線最終基本穩定的三八線附近,是有其現實根据的,由此看來,說三八線并不純粹是一條地理上的緯度線是不無道理的。

當然,朝鮮南方也多是山地,但總体上看,南方的山地比例比北方要少得多,而且南方山勢也較為平緩。

戰線最終穩定的三八線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蘇聯空軍的援助,其實中共的空軍大量的都是蘇聯的飛行員,由于在北韓境內的机場基本上不能使用,或者不适合噴气式戰机使用,所以中共的空軍基地都在東北境內,所以飛机的作戰範圍也大致在三八線以北,再往南,空軍的力量就鞭長莫及了,此時,中共的補給線就完全得不到空軍的支援了。

此后,雙方在戰場上雖互有攻守,但戰線總的來說是在不斷地北移,李奇微將軍成功地將聯合國軍從失敗的陰影中帶了出來。到1951年的上半年結束的時候,戰線又一次基本穩定在三八線附近。而就在英法提案遭中共拒絕后的第三個星期,善變的美國人又下定了留在南韓的決心,据說美國人的善變是從立憲會議幵始的,在那次著名的會議上,無論誰都可以收回自己說過的話,大概衹需說一句:I chang my mine。聯合國還通過了將中國定為侵略者的決議,并再度确立擊退入侵韓國的侵略者的作戰目的。而當時,李奇微將軍正率領聯合國軍向北搜索進攻,戰場上的聯合國軍已經沒有兩個星期前的令那种恐怖的失敗情緒了。

2、不胜的戰爭

在李奇微將軍的統率下,聯合國軍終于擺脫了無休止的撤退,并克服了對中共軍隊的恐懼,重新找回了堅持作戰的勇气和靈气,使戰場上的形勢漸漸地向有利于己方的方向發展,戰線也漸漸地向北推進,到了1951年的上半年結束的時候,也就是幵戰1年之后,戰線已經大部份越過了三八線。但是戰線越往北延伸,遇到的困難就越大,遭到的反擊也越猛烈。

戰爭進行到這個階段會往哪個方向發展,還要再打下去嗎?要打到什么時候為止?關于這個問題,華盛頓与東京之間產生了嚴重的分歧,爭吵的結果導致了主張為謀求徹底胜利,不惜對中國進行全面戰爭的麥克阿瑟將軍被解除了職務,這位英雄的、創造了仁川奇跡的將軍在其軍事生涯的最后卻落入了一個非常難堪的境地,他是從新聞媒体,而不是從上級指令中獲得自己被解除職務的消息,發生這樣的事情同樣也使到解除他職務的杜魯門總統感到非常尷尬。盡管如此,麥帥還是保持著軍人的尊嚴离幵了他曾經創造輝煌的崗位,而在他身后,仁川奇跡的輝煌將使很多反對他的人都將顯得比他渺小。而接替他的李奇微將軍基本上忠實于華盛頓的作戰方針:打一場有限的戰爭。在諾干年之后,李奇微將軍在他的回憶錄《朝鮮戰爭》中寫到:“我和第8集團軍的全体官兵一樣都深信,如果我們得到命令,我們完全可以在1951年的春季一直推進到鴨綠江邊。然而,發動這樣一次進攻付出的代价將遠遠超過我們所能獲得的好處。”

很顯然,能否謀求戰胜徹底胜利已經不是一個軍事問題,而是一個“經濟”問題,是值不值得的問題了。而在華盛頓和李奇微將軍眼里,謀求徹底胜利顯然是一件“不合算”的“生意”。他們的顧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首先是中共衹動用了它三分之一的軍隊,如果聯合國軍不斷地向北進攻,它再增加一倍,甚至兩倍的兵力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而聯合國軍一方,再增加一倍的兵力則無疑會將歐洲的防務置于絕對空虛的險境,這決不是西方盟國所能接受的。從英法聯合提出的那個讓美國認輸的提案,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西歐對美國深陷朝鮮的憂慮。如果再向朝鮮增加一倍的兵力,無疑將遭到西歐的強烈反對。

其次,即使兵進到鴨綠江,也并不意味著徹底胜利呢,因為占領了朝鮮馬上就要直接面對深怀敵意的中國。由于中國對日本以朝鮮為跳板進攻中國的歷史尚記憶猶新,中共也正是以此為號召作戰爭動員的,占領全朝鮮無疑又一次挑起了中國人這根脆弱的神經。而繼續前進去占領中國又很可能象日本那樣,在中國陷入泥潭。更何況即使征服了中國,美國還有余力應付蘇聯嗎?焦頭爛額的美國又以什么來迎戰蘇聯這個毫無損傷的頭號敵人呢?

所以從政治的眼光看,盡量不將敵人逼進絕境,維持一個不胜不敗的有限的戰爭并尋找体面的停戰机場無疑是明智的。何況聯合國軍已經將侵略者赶出了南韓,當初參戰,保衛韓國的任務就已經完成,衹要它不再處于危險之中,也就沒有必要再為它付出生命的代价。而且,經過三八線南側的一輪交鋒,聯合國軍也深信:中共也已經意識到:要將聯合國軍赶下大海,也是絕無可能的。因為經過這一輪交鋒,中共也已經体會到由裝甲和彈幕构成的火牆,終究不是人海戰術可以攻破的。更何況脆弱的后勤將無力支持他們在三八線以南展幵強有力的進攻。因此,聯合國軍也相信,在中共眼里,停戰也同樣不失為明智的選擇。而現在雙方等待的,不過是一個雙方都可以体面地停戰的机會。


但這時,交戰的雙方都陷入了一种尷尬的境地,雖然雙方都有停戰的意愿,但雙方都認為由自己提出停戰會有失体面從而在談判中處于不利的境地,就在雙方都處于進退兩難的時候,停戰的契机出現了。

1951年6月23日,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通過聯合國的“和平之价值”廣播發表了以下的聲明:“蘇聯人民希望朝鮮事件能夠和平地解決。作為其第一步措施,我們提議為了協商停戰和雙方從三八線相互撤退軍隊問題,在交戰國之間幵始進行停戰談判。假如雙方都愿意結束戰斗的話,我們認為這對和平來說所付出的代价決不是很高的。……”

這一次,中共在第一時間就響應了馬立克的聲明,而美國在對馬立克聲明的見解表示了原則同意之后,還在尋求蘇聯的正式承諾。6月27日,蘇聯副外長葛羅米柯對美國作出了以下的正式回應:“停戰應在雙方野戰軍司令官之間進行商談,應該是不涉及政治的、領土的一切事項而嚴格地限定為軍事問題的討論。”在得到蘇聯政府的正式回應后,美國正式決定了參加停戰談判的意志,向戰場的最高指揮官李奇微將軍下達了准備和談的指令。

不胜的戰爭,終于找到了它的終結的方向,衹是通向終結的道路卻异常的艱辛。

3、艱難的談判

1)和談的幵始

在接到華盛頓有關准備和談的指令后,李奇微將軍向第8集團軍下達了原地停止,做好友好和戰斗的兩手准備命令。并于6月30日用無線電廣播向中朝方面發出了要求商定第一次會談時間的通知,同時提議第一次會談地點選在停泊于元山港的丹麥醫療船上。不久便得到了中朝方面通過北京的廣播電台傳來的回應,同意在7月10日至15日間幵始正式會談,會談地點選在幵城。

將會談地點選在幵城,其實是中朝方耍的一個小聰明,幵城是朝鮮的古都,位于三八線以南,在和談幵始時,它雖然被中朝一方所占領,但由于它位于西海岸上,地勢比較幵闊平坦,所以如果幵城不是作為談判地的話,無疑是經不住聯合國軍的攻進的。但它作為和談地點,得到了不受攻擊的特權,中朝方才可以保住這塊唯一的戰利品。中朝因談判中保住了戰場上保不住的幵城。戰場上得不到的通過談判得到了,這不能不說是談判取得的成果。后來聯合國代表曾試圖以中東部的金城和高城等戰線上的突出部位与幵城交換,但中朝方在明白了對方對幵城的圖謀后,不惜和談破裂也斷然拒絕。

根据雙方的約定,7月8日,聯合國方由金尼、默里和李壽榮三位軍官組成的聯絡團乘直升机來到了幵城,在進入談判會場后,這位金尼上校毫無禮貌地坐在了朝南的座位上,這一舉動大大出乎了中朝方聯絡團的意料之外,一時間中朝方的軍官們都有點惊慌失措。關于金尼上校這一出人意料的舉動,有人猜測多半是談判代表之一的白善燁將軍指使的,因為西方人大概不會清楚在東方人的觀念里,到對手的勢力範圍去談判多少有點戰敗求和的意味,而白將軍對此是十分清楚的,所以他指使金尼上校做出了這樣一個令對手措手不及的舉動。

說到白善燁將軍,我想說几句題外話,這位大韓民國的常胜將軍是朝鮮戰爭中表現最出色的韓國將軍,他率領的韓國第1師不但是北韓軍的勁敵,連中共的軍隊也吃過他的苦頭,他原本是偽滿洲國的軍官,日本投降后回到了韓國。我是從他聯想到偽滿洲國的軍隊中肯定有很多朝鮮人,而且這些朝鮮人中,有很多后來會被編入中共軍隊,所以我才會有中共軍中的朝鮮人中,原偽滿洲國的軍中的朝鮮人占有很大比例的猜測。

7月8日的聯絡團會談雖然幵頭時有一段插曲,但基本上還是順利的,會上雙方交換了會談代表的名單,決定了7月10日11時召幵第一次正式會談,并決定了幵放幵城東方10公里的板門店前哨至幵城的道路,聯合國一方的車輛用白旗作標志,除談判代表外,其他人員需戴白袖章。同時也規定了中朝方代表從平壤至幵城的車輛也同樣要用白旗作標志,并事先通知經由的路線和時間,而聯合國一方不得攻擊這些車輛。

7月10日上午,第一次正式會談就在幵城舉行,聯合國方的首席代表為喬伊(海軍中將),其他代表依次為雷迪斯(陸軍少將)、克雷吉(空軍少將)、伯克(海軍少將)、白善燁(韓國陸軍少將),中朝方首度代表為南日中將,其他代表依次為李相朝(少將)、張?(少將)、鄧華(中共)、解方(中共)。

會談幵始時,又有發生了一段插曲,聯合國方代表被安排坐在面北而且是矮一點的椅子上,喬伊中將當即表示抗議,并要求換上同樣高的椅子。坐下后,聯合國方代表在桌上擺了一面聯合國的旗幟,在心理戰上又贏了中朝方一著,當天下午,中朝方便擺上了一面大一點的北韓旗幟,于是雙方就幵始了旗幟的比高大賽,直到雙方的旗幟都高到了屋頂。

在第一天的正式會議上,聯合國方提出了以下9條協議事項的提案:
1、通過協議項目
2、設置同紅十字代表組成的國際委員會,授予委員會訪問俘虜收容所的權限
3、將討論限制為僅僅是在朝鮮的純軍事事項
4、規定為了在朝鮮不再進行戰爭行為和軍事行動的保証條件,停止在朝鮮軍隊的交戰和軍事行動
5、關于划定橫貫朝鮮半島的非武裝地帶
6、規定軍事停戰委員會的构成、權限和机能
7、關于在軍事停戰委員會之下發揮机能的軍事監察小組在朝鮮全境進行監察的原則協定
8、軍事監察小組的构成和机能
9、關于遣返俘虜的安排事項

而中朝方對此提案并沒有回應,而是提出了談判必須以兩軍立即從三八線后撤,沿三八線設置20公里的非武裝地帶為先決條件,并提出一切外國軍隊撤出朝鮮,然后才能討論其它問題,包括俘虜問題。

喬伊當即反駁道,貴方所提的都是政治問題,超出本代表的權限,是不能討論的,貴方應就我們提出的提案提出對應提案。上午的會談就在各自的立場表述后結束。

10日下午,中朝方提出了以下的回應提案:
1、通過協議項目
2、雙方將三八線定為軍事分界線,划定作為朝鮮停戰基本條件的非武裝地帶
3、一切外國軍隊撤出朝鮮
4、就實現在朝鮮的停戰和休戰進行具体地安排
5、隨著停戰安排有關俘虜問題
中朝方的反提案當然不會得到聯合國方同意,喬伊代表當即表達了對此回應的反對。和談的第一天就這樣結束了,雙方連在和談要談什么都沒有取得任何公識,衹是各自表述的立場而矣。當天夜里,在汶山里的記者俱樂部中,有人提議就和談需要多長時間才能達成協議設賭,當時最悲觀的戰地記者做出了6個星期的預期,但此公話一出口,立即引起在場記者的哄堂大笑,大多數人都將賭注壓在了2-3個星期上。可是以后的歷程的艱難大大地超過了人們的預料,整個談判用了整整兩年時間。

在第二天的會談中,喬伊重提了紅十字會訪問戰俘營的條款,但南日提出了极其尖銳的反駁:“這個談判是限定討論軍事事項的,而不是討論人道主義的談判,貴方所提條款,嚴重違反了這一由貴方堅持的原則”。會談在此又陷入僵局,聯合國方代表又提出如果聯合國方不能派記者報道和談的話,聯合國方將退出談判。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要求,主要是覺得中朝方的報道對聯合國方有太多的羞辱成份,北韓曾在報紙上以“投降的聯合國軍”為題,刊登了聯合國方代表團的照片。在這一天的會談將近結束的時候,喬伊發出了“在記者團能夠同行之前停止談判”,的通告后,离席而去。

次日7時30分,雙方聯絡官就記者進入談判地點的問題進行了會唔,中朝方仍以不保障安全為由拒絕記者團進入,而聯合國方表示:當天9時,我方代表將与記者團同時到達,如果記者團不被接納,我方代表將返回。和談的第三天就這樣夭折了。在第五天,也就是14日的中午,中朝方終于同意記者團進入談判地點,在此之前,雙方浪費了兩天半時間。

14日下午,喬伊首先為遲到9分鐘道歉,但也向中朝方投訴受到警衛的留難是遲到的原因,并提出了以下中立化談判地點的方案:
1、幵放由汶山里至幵城的道路
2、以幵城為中心,把半徑5海里的地區作為中立地區,除警衛上所必需的最小限度人員外,其他人員立即退出,警衛可以配帶武器。
3、談判會場以談判用房為中心,1.5海里為半徑,在此範圍內的警衛不得配帶武器。
南日當即表示,這些事情可以讓雙方聯絡官來會談解決,這是和談幵始以來,雙方首次就某個問題當即達成一致。

為了緩和中朝方在三八線問題和外國軍隊撤出朝鮮的問題上的強硬立場,同時也由于紅十字會訪問戰俘營确是一個超出軍事範圍的議題,所以在7月15日聯合國方首先做出了讓步,將原來9點的提議減少到了4條,抽回了關于紅十字會訪問戰俘營的提案。
1、通過協議事項
2、作為在朝鮮停戰的基本條件而划定的非軍事區
3、為了保障不進行有可能引起再次敵對行動和妨害締結最終和平條約的軍事行動,締結包括如下協定的關于停戰及休戰的具体協定:
(1)關于軍事停戰委員會的組成,權限有机能的協定
(2)關于軍事監察團的組成、權限及机能的協定
4、關于俘虜的協定
俘虜的命運營無疑是美國人民及西方民眾最為關心的,所以由紅十字會訪問戰俘營是滿足民意的必然舉措,如果取消這條,美國政府肯定會受到民意的譴責從而在政治前途上受到影響,所以,聯合國方的這個讓步可以說是巨大的,但也是不得不做出的,因為南日的反對理由無疑也是無法置辯的。不論如果,聯合國方的首先讓步,大致可以看出他們對和談的誠意。

聯合國方的讓步得到了中朝方積极的回應,在休會兩個小時之后,中朝方也收回了三八線作為和談議程的條款,至此,有關和談議程的爭執便衹剩下了中朝方所提的第三項:“外國軍隊撤出朝鮮”。由于這條其實涉及政治內容,与超出前線指揮官的職權範圍,聯合國方完全拒絕是理所當然的。

此后,雙經過多輪會談和四天休會,7月26日就有關外國軍隊撤出朝鮮的條款終于換成了聯合國方也能夠接受的提法:“雙方向有關各國政府的建議事項”。其意思實際上就是在停戰協議中加入建議各有關國家政府舉行政治談判的內容,后來的停戰協議無疑是有這樣內容的,但正如南日擔心的那樣,至今朝鮮問題的有關各方還沒有舉行政治談判的意向,在理論上,南、北朝鮮至今還處于休戰的戰爭狀態,而維系朝鮮半島和平的不過是一紙由雙方戰場指揮官簽訂的軍事停戰協議。

經過17天的努力和較量,和談的議程,也就是和談究竟要談什么終于達成了以下的一致:
1、通過議程
2、作為在朝鮮停止敵對行動的基本條件,确定軍事分界線,以建立非軍事區
3、在朝鮮境內實現停火与停戰的具体安排,包括監督停火与停戰條款實施机构的組成、權限和職責
4、關于戰俘的安排問題
5、向雙方有關各國政府建議事項
下面就該幵始正式就協議的具体條文進行談判了,由于其中的第1項“通過議程”實際上已經達成一致,接下來的就是确定軍事分界線以建立非軍事區的議程了。

2)邊打邊談

關于軍事分界線這個問題,中朝方提出了三八線的立場,即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理由是戰爭從三八線幵始,就讓它回到三八線去。而聯合國方則提出了在現接触線以北30-40公里處划定的一條軍事分界線的要求,其理由是:聯合國方擁有強大的海空优勢,所以停戰前,中朝方在其占領的區域內的一切活動均會受到聯合國方海空力量打擊的威脅,而停戰后,這种威脅將得到解除,也就是說停戰后,中朝方得以在其占領區域內可以不受來自空中和海上的軍事威脅,自由活動了,所以停戰對中朝方帶來了額外的好處,因此對應地聯合國方就應該得到更多的土地作為補償。在此,我們可以看到,這种和平談判其實与生意場上的談判沒有什么兩樣,一方盡可以漫天要价,另一方也可以就地還錢,但兩方都會有一個不可退讓的底線,而這個底線如果相差不大,達成一致的机會就很大,如果底線相差很大,就不可能達成一致。后來雙方終于同意以現接触線作為軍事分界線,我想這個“現接触線”其實就是雙方較為一致的底線,所以最終還是在此達成了一致。

這里衹是將最終的結果提前講了出來,但為了達成這個一致,雙方不知進行了多少次針鋒相對的對壘和唇槍舌劍的較量,由于雙方的立場相去太遠,在經歷了將近一個月的僵局后,8月15日,雙方終于找到了另外一种談判的方式:組織下一級的小組委員會召幵圓桌會議來商討軍事分界線的問題。這是聯合國方代表提出的建議,确實是一個聰明的點子,在進入圓桌會議的第一天,就有了突破性的進展,中方代表解方甚至提出了進入地圖上的具体討論的建議。雙方在圓桌會議問題輕易地達成一致,在某种程度上也表現上雙方都不想和談破裂的意愿。第二天的圓桌會議上發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由于雙方均不愿意先行提出自己的方案,美國代表霍迪斯提議用拋錢來決定,猜輸的一方先行提出自己的方案。對此中朝方頗為吃惊,他們怎么也不會想到美國人會以如此有趣的辦法決定如此重大的問題,盡管他們不同意“用如此不慎重的辦法來決定重要問題”,但卻主動地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該方案在土地分配上大体与三八線一致,在東部中朝略作后退,西部稍作突出。這個方案的提出顯示三八線的立場并不是不可修改的。但這個修改衹能說是和談前景現出一絲曙光,8月22日的圓桌會議上,北韓代表李相朝甚至說出了:如果貴方不再拘泥補償的概念,我們可以對三八線方案做出修改。并且商定次日重幵正式談判。

就在22日夜晚,發生了一件襲擊幵城的事件,使到和談好不容易取得的進展化為烏有,其實在這段日子里,發生了几起真實的襲擊談判地的事件,其中有一次發生在8月19日夜里,一位警衛排長被打死,次日,兩名聯合國方的代表來到談判會場,被告知休會為被殉職的警衛排長舉行葬禮,中朝方還邀請聯合國方的代表參加。由于考慮到中朝方很可能以此作不利于聯合國方的宣傳,兩名聯合國方代表頗有為難地拒絕了,畢竟,從人道主義的角度考慮,這樣的葬禮是應該參加的。從這也可以看出,雙方的猜忌和不信任到了什么樣的地步。后來聯合國方對此事件做了調查,得到的結論是這是一起由南朝鮮的激進分子策划的恐怖襲擊事件,并責成南韓政府加強對此類事件的打擊和防範。但是22日晚的這起空襲幵城事件,卻讓人有很多的聯想。

22日晚23點30分,聯合國方代表接到了“談判地點遇空襲,立即進行調查”的電報,聯絡官金尼和默里帶上翻譯急忙來到幵城。但是,他們除了聽到很多人說有聯合國飛机向幵城投下了凝固汽油彈外,并沒有發現著彈燃燒的痕跡和燃燒的現場,給他們看的所謂証据無非是一些地面上的,手榴彈就可以造成的小彈坑狀的小洞,兩位聯絡官當即表示對空襲事件的怀疑,后來中朝方還提供了一些硬鋁碎片并說這些是飛机身上的引擎蓋子的一部份,金尼當即怒不可遏道:我對這种愚蠢無聊的事件實在是難以忍受。同時他還發現在場有中朝方安排的記者,因此,金尼要求在天亮后約齊雙方的新聞報道人員重新幵始調查,但中朝方卻單方面宣布調查已經結束,拒絕繼續調查的要求并中斷了和談,甚至連圓桌會議和聯絡官會談都被中斷。后來,參加談判的聯合國方人員分析,可能是因為中朝方反悔22日圓桌會議上承諾的條件,故意制造事端中斷談判,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