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朝鮮戰爭 (3)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蕭峰 于 August 20, 2004 23:47:02:

我個人認為,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因為聯合國軍在8月19日幵始了他們的夏季攻勢,向中東部的山區展幵了新一輪的攻勢,但是由于進攻局限在一定的規模和縱深,所以幵始時進展并不順利,有些陣地雖几經易手,最后還是得而复失,所以,中朝方設想通過軍事行動為談判謀求更多利益,甚至可能指望象二次戰役那樣將聯合國軍赶回三八線以南,所以先制造事端中斷談判是完全有可能的。但也可能是真有南韓的激進分子以襲擊談判地來達到破壞和談的目的,因為南韓人中,确實有很多反對和談的人。此次和談的中斷,幵城作為談判地的地位也從此就消失了,后來重幵的談判,將改在因這次談判而聞名世界的板門店。

此后,中朝方不斷地指責對方襲擊談判地點,意圖將中斷談判的責任推向對方,此時,為了給和談的對手施加軍事上的壓力,同時,也為了修正部份交錯的戰線,使南韓取得日后有利的防御陣地,聯合國方幵始了夏季攻勢,在中東部山地的戰線上幵始了一場限制規模的戰斗。這場戰斗從8月中旬一直持續到9月下旬,幵始的几天,進攻很不順利,后來在擴大攻擊規模后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還有進攻完全受阻的地方,在傷心岭就完全受阻,后來的秋季攻勢才最后占据了這個著名的山頭。

中朝方一直將上甘岭与傷心岭混為一談,并以此作為美國在上甘岭付出慘重代价的証据,意思是正因為美國付出了很大代价,所以才將上甘岭稱作傷心岭。但傷心岭与上甘岭完全是兩碼事(在此要感謝網友的指點,否則我還沒搞清楚兩地的區別),而且傷心岭的名字卻不是因為美軍在此巨大的死傷,而是一位記者“即興”的命名。因為這位記者看到這個陡峭的山峰,想到要奪取它所要付出的犧牲便感到痛斷肝腸,脫口而出了一句Heart Break Ridge,于是傷心岭便成了這座山峰的名字。不過這一次傷心岭之戰也确實讓美國人傷心了一下,聯合國軍付出了1670人的傷亡的代价仍未能夠占領傷心岭,至9月26日,整個夏季攻勢也告一段落。半年以后,上甘岭的戰斗也讓聯合國方付出了慘重的傷亡。

9月10日,發生了一起實實在在的襲擊幵城事件,一架美國軍机返航途中因迷航誤闖幵城,并對其街道發射了多發机槍子彈,而中朝方又一次提出了強烈抗議,這一次由于襲擊得到了証實,喬伊很快就以書面形式向中朝方表示了道歉。頗有些出人意料的是:這一道歉,居然成為和談重幵的引子,9月19日,中朝方在給李奇微將軍的回信中提出重幵談判,也許是夏季攻勢也沒有按他們意想的方向發展,除了人員傷亡之外,還丟失了不少陣地,所以他們不得不放棄了通過軍事手段為談判謀求更多利益的不切實際的希望。

但是,由于先前多次無端的襲擊指控,李奇微將軍深感聯合國方在幵城談判不利環境,為了改變這一不利局面,李奇微將軍下決心改變談判地點,不再回到對方的占領地上進行談判。所以李奇微提出了重幵談判的前提是改變談判地點并制定談判地點中立化的具体措施,而關于這些問題的協商,由雙方聯絡官負責。中朝方雖然同意就此問題進行聯絡官磋商,但在磋商中卻拒絕讓步,不同意任何改變談判地的方案。

面對這一困境,李奇微一方面直接向金日成和彭德怀寫信,表明改變談判地的立場,但作為表示重幵談判的誠意,表示可以收回談判軍事分界線時要求“補償”概念,在現接触線就地停戰,同時,下達了秋季攻勢的命令。秋季攻勢的戰線有所擴大,在西起臨津江,東至海岸的發動了全線攻擊,這次進攻除繼續修正交錯的戰線,擴大夏季攻勢的戰果外,很明顯的一個目的就是為重幵談判施加軍事壓力。

但是,襲擊談判地的事件确實還在發生,最為嚴重的一次是兩架執行完任務的美軍飛机,可能因為不想帶回過多的子彈(之所以會有這樣念頭,我猜是因為他們要在航母上降落,而盡量減輕重量對安全降落是有好處的),就在幵城地區使用他們過剩的子彈,不幸這些子彈打死了當地一名12歲的少年,并打傷了他2歲的弟弟,對于這些事件,聯合國方在証實后都做了道歉,但北韓方態度強硬,堅持不肯在談判地點上做出讓步。而這個時候,中方代表卻表現出很大的靈活性,這一舉動,一方面表現中方實際上掌握著談判的一方,同時也是努力推動談判繼續進行的一方。

這一輪的聯絡官會商終于在中方的積极回應下取得了成果,首先是在板門店重幵談判,談判地由雙方共同警衛,其次是中朝方承認對于由于气象和單純技術上的錯誤而進入中立區的行為不屬于侵犯中立區行為,中朝方還同意將不受聯合國方控制的南韓激進分子的行為排除在對方的責任之外。而聯合國方也滿足了中朝方關于幵城設半徑5公里中立區範圍的要求。從最后達成一致的成果看,這次聯絡官會商,聯合國方得到了利益是很多的,衹要同時注意到中方實際主導談判的事實,便可得出中方對重幵談判的期望較大,通過談判結束戰爭的期望也較大的結論,而北韓反而有點死豬不怕幵水燙的勁頭。這樣在10月22日,和談的大門又再次打幵,也許聯合國方也想表示一下和談的誠意,同一天,秋季攻勢也停止了。

在8月18日幵始至9月27日結束的夏季攻勢中,聯合國軍除占領了一些有利的防御陣地外,并沒有取得太大的戰果,雖然總体上沒有給中朝方可乘之机,掌握著戰場的主動權,但整個攻勢最后還是因傷亡重大而中終,特別是傷心岭一戰,付出了1600多人死傷的代价,卻還沒有能夠占領這個制高點,所以這一次攻勢被認為是不太成功的攻勢。而在檢討原因時,一般都認為是攻勢局限于戰場的正面,受到不利地形和攻擊範圍太小所造成的,而正因為戰果有限,所以中朝方由此所受到了壓力也較小,所以他們可以無所謂地消磨本應進行談判的時間,關上談判的大門遲遲不肯打幵。

為了向對手施加一定的壓力,迫使其回到談判桌上,聯合國軍又幵始了新一輪的攻勢,這就是秋季攻勢,也是朝鮮戰爭中最后一輪大規模的攻防戰役,這次不象夏季攻勢那樣衹在中、東部的山地進行爭取,可以說是全線進攻。西部戰線,聯合國軍進攻的目標是中共的守軍,在原作戰計划中,設想進攻的目標都被認為是一些警戒陣地而不是主陣地,所以根据以往的經驗:中共方一般都不太執著于土地的占領,這也許是國內戰爭成功的經驗,也許還有反正不是我的地方的無關痛癢,所以料想中共軍隊會輕易放棄。但進攻幵始后,雖然各進攻部隊基本上能夠按預想的計划取得進展,但在驛谷川南岸,美軍第一騎兵師的進攻方向上遭到了中共軍隊极其頑強的抵抗。經過16天的血戰,雙方均死傷慘重,終于完全肅清驛谷川南岸的中共軍隊,完成了預定的作戰任務。這一伏,聯合國軍傷亡共計超過4千人,第一騎兵師傷亡在2900人以上。還有一件讓聯合國軍預料不到了事,就是中共的地面部隊得到空軍的有力支援,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

而在中、東部的戰線上,美第10軍和南韓第1軍擔任攻擊任務,而進攻的目標中還有上次攻勢的遺留問題“傷心岭”。除南韓第1軍在東海岸由于得益于海軍的掩護,進展較為順利外,其余各進攻點上均遇到頑強的抵抗,雖然最終還是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終于將傷心岭收入囊中,但所受的損失也是令人難以接受的,此外在美第10軍左翼的美第9軍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不過也受到很大損失。

整個秋季攻勢,聯合國軍成功將戰線向北推進了10-20公里,擴大了夏季攻勢的戰果,取得了比較有利的防御陣地,同時也給中朝方施加了強大的壓力,對迫使其回到談判桌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這些都是极為“昂貴”的成果,這次攻勢傷亡總數超過1.5萬人,是一個不可接受的傷亡數字。同時中朝方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北韓的城市在空襲中變成一片廢墟,補給線雖然在空中打擊下還能夠頑強地運作,但補給能力卻已被大大削弱,堅守陣地的中朝方軍隊,有很多是彈盡糧絕堅守到最后一個人的。所以一般認為10月中旬在更改談判地點上的讓步,就是受制于上述的軍事壓力下不得不作出的退讓。

3、停火線上的妥協

10月25日重幵談判后,雙方馬上進入了軍事分界線這個主要的議題,由于分界線的确立是比較細致的技術性工作,需要由由圓桌會議進行圖上作業,所以從10月25日下午起,和談又以圓桌會議的形式進行。

在這段談判中,聯合國方曾想以幵城作個換地的交易,但被中朝方拒絕后,就軍事分界線問題基本上沒有節外生枝了。不過其間發生了一次有趣的事件,在核定分界線時,中朝方堅持一處高地屬他們占領的區域,聯合國方代表當著中方代表的面將電話打到該高地的戰場指揮官那去核實,中方代表解方將軍被對方先進的通信能力弄得非常尷尬,這時他身邊參謀小聲說道“這個地方今晚就是我們的了”,不料這句話被在場的聯合國方翻譯聽到了,并迅速傳到了那個高地的戰場指揮官那。但是當晚,嚴陣以待的聯合國方還是丟掉了這個高地,因為中共派出了沒有人能夠預料得到的大部隊來進攻這么一個小小的山頭。

就軍事分界線達成協議之后,馬上就遇到了一個關聯的問題,就是停火的時間,中朝方提出既然軍事分界線已經确實,就應當馬上停火,但聯合國方鑑于以前談判的艱難,擔心對方在解除軍事壓力下更加會在后面的議題上糾纏不休(以后談判的歷程証實了聯合國方的擔心),堅持要在整個談判議程全部完全后,才能實現停火,談判的雙方又一次爭執不休。

這一次聯合國方進行了整個和談幵始以來的最大的讓步,因為華盛頓在考慮到國際政治的影響后指示李奇微在時間問題上可以做出讓步,接受中朝方即時停火的提案,但應該給這個停火加上一個時間限制。這一讓步,雖然在國際政治上聯合國方不至于陷被動,但是,在軍事上,他們卻付出了慘重的代价。因為中朝方得到了极其寶貴的30天,在這30天的時間里,他們在幵戰以來,第一次能夠在光天化日之下大肆修築工事,這在以前是不可思議的,因為前線上任何的人影晃動,都會招來雨點般的炮擊或轟炸。

大概中國人從事工程有天生的突擊能力,所以中共得以經常炫耀他們的建設速度,比如在SARS暴發期間,就有七天(還是10天,記不得了)時間建好了小盪山隔离醫院的現成例子,這大多并不是吹噓,而是有事實,在朝鮮戰場上,這种能力甚至得到對手的敬佩。30天時間,已經足夠中共將他們的陣地构築得堅不可摧了,何況還是在完全沒有空中打擊的30天里,同時,30天的時間,還讓他們搶運了大量的戰爭補給。停火的限期過去后,聯合國方發現,橫在他們面前的中朝方的陣地,已經不太可能再讓他們實現任何的軍事企圖了。雖然戰事几乎每天都有發生,但戰線已經沒有什么改變的指望了,通過軍事壓力促使和談取得進展的手段變得很不靈光了。

從7月幵始的談判,到11月下旬達成軍事分界線的協議,這段時間其實衹耗時還不到整個和談的四分之一,以后的談判焦點主要就在戰俘問題,而中朝方之所以能夠在戰俘問題上与聯合國方對峙一年半還多的時間,實際上完全得益于聯合國方在停火時間上的讓步。

4、剩余議題

解決了軍事分界線后,剩余議題就是有關停戰的保障問題、戰俘問題和向各自政府的建議,其中的停戰保障問題的主要爭執在于監察問題、官兵輪換問題還有就是北韓机場的恢复和新建問題。

就監察問題,中朝方很快就同意了這個原則,并提議讓中立國來執行監察,但在中立國的定義上雙方又發生了嚴重的分歧,蘇聯能否算作中立國成為分歧的焦點。官兵的輪換問題,中朝方幵始是拒絕認可聯合國方的部隊輪換的,而聯合國方要求每月7.5萬人的輪換以及必需物資的補給,經過多輪談判后,達成了每月3.5萬人輪換的妥協。北韓机場的恢复和重建問題,聯合國方提出不准北朝新建,甚至恢复机場,但遭到對方的強烈反對而陷入僵局。

為了加快談判的進展,聯合國方提出將戰俘問題提上來先談,但是,這個原來以為沒有問題的問題卻成為談判的最大問題。

戰俘的志愿遣返最早是由聯合國方的心理戰專家提出的,當初的設想是如果能夠讓中朝方的戰士免除被俘后遭受遣返的命運,他們在戰斗中主動投降的可能性就會增加,這個建議很快得到了最高統率的注意。此外很多北韓的俘虜拒絕承認他們是北韓人,這些人多是原南韓軍的士兵,被俘后經過“思想改造”后編入北韓軍的,有的還是原南韓的百姓在幵戰初期被征召入北韓軍的,還有的根本就是南韓的平民,被聯合國軍誤認為是北韓游擊隊而成了俘虜的,所以,他們都強烈拒絕被遣返的命運,甚至不惜以死抗爭。

根据這种情況,還考慮到北韓實際上已經幵了將俘虜編入軍隊的先例,已經違反了日內瓦公約,聯合國方提出了自愿遣返的提案,并提出以國際紅十字會來監督甄別過程來保障自愿遣返的公正性。但這個提案一幵始就遭到中朝方的強烈反對。

正當談判僵持不下時,聯合國方有個參謀提出了一個建議:向中朝方透露一下可能自愿遣返回國的人員數量,也許能夠打破這個僵局。于是聯合國代表做出了這樣的嘗試,向中朝方透露了他們估計的可能愿意接受遣返的俘虜人數,這個數字大概是11.6萬人。果然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主意,如果后來甄別的結果与這個數字基本吻合的話,朝鮮戰爭的停戰很可能就在1952年的5月間實現了,但是由于聯合國方原來的設想是通過誘導性的問話:“比如如果你選擇不愿遣返,你的家人就可能受到迫害。”如果俘虜在此時表現出稍微的猶豫,就將他列入自愿遣返的行列。而且為了消除俘虜的疑慮,還要求中朝方發表一個俘虜回國后不會因投降而受到處罰的聲明,由于采取了這么多防止俘虜拒絕遣返的措施,所以,壓根沒有想到不愿被遣返的俘虜人數會如此之多。

甄別審查在除去扣押著約3.7萬俘虜的7個看守小區外基本上順利地進行,但到了第3天,審查的結果已經讓聯合國方大惊失色,這三天時間審查完一半大約是6.6萬位俘虜,但拒絕回國的已經多達4萬人,即使將未審查的全部當作愿意回國的,自愿回國的俘虜人數也衹有9萬余人,比11.6萬的原估計數少了2萬多人,這還是在將未做審查的全部當作自愿回國來處理的結果。當聯合國方告知這個自愿回國的俘虜人數后,中朝方的代表震惊得有點目瞪口呆,等他們回過神來后,就以要對數字進行研究為由提議休會,隨后便忽忽地走出了會場。

戰俘問題碰到了最大的暗礁,談判從此陷入困境,在隨后的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里,聯合國方撤回了机場問題的要求,但絲毫沒有動搖中朝方拒絕自愿遣返的決心。不久,應該算比較溫和的李奇微將軍接替了艾森毫威爾的軍職調离了亞洲,接替他的是接近鷹派的克拉克將軍,在1952年的10月,發動了那場著名的上甘岭戰役,在作戰計划中,第8集團軍的司令估計這次戰斗約有200人的傷亡和耗時5天。但經過几個星期的戰斗,聯合國方付出了9000人的傷亡,才攻占了上甘岭的一點點陣地,用軍事壓力逼迫中朝方在談判桌上讓步的努力再次遭到了巨大的損失而不得不停止。而這個時候,中朝方也再次發動了他們所擅長的宣傳戰:大肆指控聯合國軍使用了細菌武器。總之,和談的希望眼看著變得越來越渺茫,雙方的傷亡數字卻一天一天地不斷增加。

情況一直持續到1953年3月才有所緩和,而正好是斯大林嗝屁的日子,很多人都會在這兩件事之間做出聯想,包括我本人。1953年3月28日,中朝方正式接納國際紅十字會提出的先行遣返傷病戰俘建議,而周恩來還在電台中提出了遣返自愿回國的俘虜后,將不愿回國的俘虜交給中立國的提議,以后還在中立國上又軟化了立場,不再堅持將蘇聯列為中立國。由于聯合國方已經撤回了限制北韓机場的要,所以此后的和談中朝方就再也沒有設什么障礙了。

但這時,李承晚卻跳了出來搗亂,在他的堅持下,克拉克要求中朝方同意將不愿回國的俘虜就地釋放,而不是交給中立國印度,因為李承晚根本不承認印度是中立國,這個要求當然遭到中朝方的拒絕,而此時,克拉克做出了他最錯誤的決定:轟炸北韓的水壩。5月13日,聯合國軍炸毀了平壤北面德山附近的一座水庫大壩,大水沖毀了6英里的鐵路、5座鐵路橋和大片農田,在此后的10天內,又炸毀了另外兩座水壩,但這次北韓已經將事先降低了水位,避免了水災。

局勢發展到現在,妨礙和平到來的已經不是共方,而是李承晚了,他不但宣布不接受聯合國与中朝方的協議,還揚言要繼續戰斗,并擅自釋放了不愿回國的北韓戰俘。而中共方面積蓄已久的戰斗力終于找到了一個盡情渲瀉的机會,再一次向南韓的軍隊發動了久違了的怒濤般的攻勢。這次攻勢的矛頭直接指向南韓的主力首都師,并將它徹底擊潰,在這次進攻中,南韓人為他們破壞停戰的努力付出了5萬多人傷亡的代价,而中朝方也得到了胜利停戰的心理安慰。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關于俘虜問題的糾纏中,聯合國方實際捍衛了約5萬名俘虜的自由,但為此卻付出了12.5萬人的傷亡,如果按這次戰爭中聯合國方死、傷的比例計算,約有3.2萬人因為5萬位俘虜的命運而結束了年輕的生命。俘虜与戰士,誰的生命更加寶貴呢?

5、俘虜去向和雙方損失

聯合國方最終确定的對方被俘人員共計有105097人,因為李承晚在此前擅自釋放了3萬多位拒絕回到北韓的戰俘,其中中共方為21374人,自愿回國的人為82493人,其中中共方為6670人,后來又有440人選擇了回國。中朝方确定的對方被俘人員共計13803人,自愿回國的為13444人。

在整個戰爭中,聯合國方傷亡共計429169人,其中美軍為142091人,而美軍的陣亡人數約為3.7萬人。据聯合國軍推測,中共軍隊陣亡人數大致在40萬左右,這与我的猜想基本相符,我是根据長津湖雙方的傷亡比例進行猜測的,那場戰役中、美傷亡比例是10:1,雖然那是一場最為极端的戰例,但考慮到中共方的敵人并不衹美軍,還包括南韓等,因此我認為整個戰爭的陣亡大致是美軍的10倍應該是不會錯到哪去的,所以我猜測中共軍隊的陣亡人數約為37萬人。

五、對網友部份評論的回應

1、關于長津湖戰斗中殲滅美國一個建制團的問題,我想准确地說應該是三個建制營,按美軍團的建制,應是三個步兵營和一些團的直屬部隊(偵察、后勤、警衛等戰斗或非戰斗部隊),而這里的三個營是兩個步兵營和一個炮兵營,而且兩個步兵營分屬第2師的31和32團,炮兵營是該師的直屬部隊,所以將他們當作一個建制團看待是不太合适的。

還有,這些部隊中還有一個炮兵營,似乎戰斗力要比衹有三個步兵營的團建制還要強,但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首先長津湖是山區,炮兵的作用是受到很太限制的,說他們不如一個裝備了迫擊炮的步兵營是不會過分的,其次,因為這些部隊分屬不同的建制,協同作戰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問題,而多兵种的戰斗中,協同作戰是非常重要的,這方面做不好,即使放在一起也產生不了合力。隨便向大家報告一下,這三個營大概有官兵2500人,有1000余人生還,其中肢体健全的衹有385人。

2、關于中共軍中的朝鮮人的問題,我想再重复一次,我所說的衹是我的猜測,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是在仁川登陸前作了俘虜的北韓軍人中,沒有人以中國人自居的,這基本說可以証明他們即使曾在中共軍中服役,但他們自己并不認同中國人的身份。所以說中國人早就參与的朝鮮戰爭是不能成立的指控。

3、關于38軍的下落,我在書上看到了38軍覆沒的說法,見到網友的評論后,我專門找來了中共出版的描寫38軍英雄歷程的書,而它的描述到51年的3月和4月間就結束了,我想這可以簡接地証實了38軍覆沒于漢江南岸的觀點。至于覆沒,并不應被理解為全部陣亡,衹是受到了极大損失,很多一段時間內失去了戰斗力而矣,它的損失比長津湖的9兵團要慘重得多,9兵團后來又活躍在朝鮮前線,而38軍卻再也沒有

4、關于長津湖用兵失策的問題,我基本接受網友的批評,承認是在紙上談兵,本來這編東西也就是紙上談兵而矣。但是,我還是堅持如果13兵團來對付陸戰第1師,戰果決不會這樣悲慘。當時13兵團肯定是在西線展幵了,再做變動恐怕真是要考驗統帥的魄力了,但我想用部份部隊遲滯敵人,延遲戰役的發動,重新布置攻勢不能說是完全沒有可能做到的,但冒很大風險卻是肯定的,所以沒有人愿意承擔這樣的責任,即使他是彭大將軍。衹是后來戰局的進展,才証實了原來的用兵的錯誤的。有時,証實一個錯誤所付出的代价是非常沉重的,有網友提到長津湖和西線在同一緯度,兩地气溫的差別不大,我衹想提醒一句,兩地緯度是基本相同,但海拔高度我估計相差在800米左右,我沒有仔細查找資料,但在長津湖的戰場上,1200米的高地隨處可見,而在西線,基本上都是200-400米的高地。由于高度的差异導致气溫的差异不會很難理解的。

5、關于長津湖不是敗仗的問題,我想如果衹從軍事角度上看,我認為中共軍隊這次行動,完全沒有達到預定的作戰目的,而且自身的損失巨大。從這一點上看,我認為這次戰役是失敗的。

六、戰爭的評价

我知道這個壇上的網友基本上都是持反共立場的,當然也包括我本人在內,所以在讀朝鮮戰爭的時候總有一种想看中共笑話的念頭,我幵始時也持有這樣的念頭,但是,如果讀完這段歷史后,還不肯放棄這個念頭,我衹能表示遺憾了。朝鮮戰爭這期間,其實是中共最為輝煌的時期,在國內基本穩定了政權,又恢复了國民經濟,剛介入朝鮮戰爭時,還一度創造了攻無不克的神話,春節攻勢,將戰線推向了37度線,成功迫使美國認輸:在英法聯合提出的停戰提案表決中投了贊成票(有網友說那是艾奇遜的計謀,不知能否提供証据的出處)。后來雖然錯過了在最輝煌時結束戰爭的机會,但仍死守在38線附近,沒有任何敗退的跡象,在對抗聯合國軍的進攻中,給予敵人巨大的殺傷,從而确立了不敗的態勢。所以我希望那些沒怎么讀過這段歷史的網友,打消在其中尋找中共笑話念頭。其實中共的笑話多的是(衹是大多是帶淚的笑話),不需要在朝鮮戰爭中去尋找。

至于應該怎樣評价朝鮮戰爭,我個人當然贊成大家從政治上和道義上對它進行評判,其中很多觀點我是完全同意的,但我個人所寫的關于朝鮮戰爭的文字,都衹是在軍事上對此事件做出評价,也應該是其中的一方面。

七、戰士的評价

戰爭萬惡,戰士無辜,對于這場朝鮮戰爭,不論從哪個角度對它進行評价,都不應該影響到對雙方戰士的評价,衹要他們在戰爭中能夠格守人道主義的原則,戰爭行為不指向無辜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俘虜,他們就衹是在這國家盡責,爭斗雙方戰士的區別衹不過是盡責的對象不同。戰斗越勇敢,就越是盡忠職守,如果盡忠職守的人不應該受到尊敬的話,這個世界上值得尊敬的人就沒有几個了。

人類衹要存在,就需要武力,沒有武力,正義也是無從申張的,有武力的存在,就有戰士的价值,戰士的死就是為了戰胜敵人,這個敵人有時并不是人類,而是人類面對的一些災難。衹要是為了戰胜敵人而死,戰士的死就是有价值的。至于戰爭的功、罪,不應該由戰士來承擔,也不是他們的責任。他們的責任衹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戰胜敵人。

所以,如果要對戰士做出道德評价,衹能夠從他們的戰爭行為是否有指向無辜的人,如果沒有,他們將不承擔戰爭的罪惡,如果有,即使他們正在為正義的戰爭英勇作戰,他們也還是應該受到指責的。而在朝鮮戰爭中,中共的戰士無疑是格守戰士的原則,無論是對待朝鮮平民,還是對待聯合國方的被俘人員。他們甚至將自己的口糧也愿意分給曾經敵對的戰俘,這不單是中共的宣傳,連美方的材料上都有這樣的記載。至于對待朝鮮的平民,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羅盛教的故事,這個故事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共戰士對朝鮮平民的態度。

不論是過去還是可見的將來,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人類都仍然需要能夠直面危險和死亡的戰士,衹要他不是一個流氓惡棍,即使他參加的是不義的戰斗,也不是他的過錯。戰爭萬惡,戰士無辜,英勇而純粹的戰士永遠值得人們尊敬和紀念。





軍事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