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1)


军事文摘主页

送交者: 王家铺子 于 July 05, 2002 18:36:09:

第一部:
跟据1950年11月Kunu-ri之役中第二步兵师步兵连作战行动之研究
1、对阵地的攻击
在对付第二步兵师各步兵连的各阶段行动中,中共部队没有尝试对各防御阵地进行大包
围作战。初步攻击的重点通常是在连阵地的后方。攻击的全部兵力会集中在一个排的阵
地上,但偶尔也会涵盖两个排,特别是当这两个排比较靠近的时候。当在突破并巩固阵
地后,敌军会继续向下一个山头阵地无防备的侧翼进攻。这是一个大略但非一成不变的
模式。在攻击第三十八步兵团F连时,攻击的范围包括了所有的排,并且持续了整晚。在
两个小时之内,所有防御的美军步兵排都 在强攻之下,而位于稍后方的重兵器排和连部
除了受到侧翼的迫炮和重机枪猛烈 轰击外,并没有被敌人步兵围攻。敌军并没有排成一
长条散兵线来进攻,也没有以连续数波来攻击第二步兵师各连的阵地。攻击线上最多可
见60或70名散兵 ,通常是30至40名。
2、运动模式 这些敌兵经常是直立着前进,但有时也会弯低。虽然他们偶尔也会冲刺或
小跑一段,他们通常还是以步行速度前进。当停下来时,他们并不会利用地形地物匍匐
前进。当卧倒时,他们只移动到找到最近的掩蔽物而已。下面是他们在夜间攻击的行动
特徵:在攻击发起时,他们并没有将部队全面展开来以涵盖美军排阵地的 个侧面或后方
。中共军会找出一条最容易进入阵地的通道,这可能是一条深沟 、一道山洼、或是一条
小径。假如防御的一方集中在高地,敌军通常会避 陡峭的山坡而选择比较和缓的山坡
进攻。第一个攻击群会直接上来,有时用散得很开散兵线,有时却又排成直排,有时则
呈凌乱的队伍。
3、行进中射击的使用
不论是跑是走,他们几乎总是一成不变地在行进中射击。这是他们火力交锋开始的特色
,而且经常发生在开始用机枪和迫击炮轰击之前。不过,这种行进中射击的方法不但错
误而且没有什么效果。我们的士兵很少因此伤亡,并且众口一声地说,这种方法不会影
响到士气,更不会把我方士兵压制到无法还击。中共军使用这种前进方式的战术目标似
乎是想要接近到近战距离,然后在位于50到800码不等距离外的机枪和迫击炮压制防御者
的同时,迫近到能使用手榴弹的近距离 。在美军阵线火力因弹药耗尽而减弱前,这些攻
击波似乎从来不曾尝试过要真正逼近。事实上,找不到有任何一个敌人的攻击部队直接
全面突击消灭我们排级以上的部队,使得幸存者落荒而逃的例子。他们并不是靠无比的
勇气、狂热、或是快速集中的兵力来攻陷阵地。他们是靠逐步增加兵力和火力对阵地挤
迫,并且耐心地等候,当防御者武器人员弹药耗尽时会自然瓦解。
4、目标的特性
当中共军攻击的前卫遇到防御火力时(通常发生在不到 50 码的距离),他们会趴到地
上。如果防御火力暂时停止,他们会站起来再度前进,直到又遇到防御火力为止,然后
他们会再度趴倒。但是一旦他们决定了一条前进路线,即使战术状况改变让它似乎不再
有利,他们仍然不会改变。他们只会在先头部队后面继续前进增援。当他们死伤时,其
他人会前进来取代他们的位置。冲锋枪、步枪、和手 榴弹是这些先头部队的武器。这些
先头部队从不会暴露太多目标给我们的自动武 器;我们的机枪或白朗宁自动步枪(BAR
)每次最多不过能扫掉 4、5个中共士兵。后者和破片手榴弹是我方成功抵御中共部队攻
击的基本武器。任何能够在这些中共士兵后方照明的方法都会对他们造成极大影响甚至
撤退,有时几乎可说是惊慌失措。
5、使用掩护
在日间战斗时,这些战斗单位会尝试从壕沟或散兵坑来战斗;当被逐出时,他们 会继续
使用灌木丛、树木或类似的掩护。夜间攻击有明亮的月光时,他们会善加 利用大石头、
悬崖、以及长岭投射出的阴影。任何能够将他们日间战斗的掩护烧 掉,或是在夜间照明
他们的方法都能大大降低这些隐密战术的功效。第二步兵师 的步兵在攻击时并没有配备
火焰喷射器,也缺乏信号照明弹或大型照明弹等弹药 。但在三个不同的场合中,我方的
枪火无意间在敌人攻击线的后方引燃了野火, 结果是出奇的好。其中一个状况中,敌军
停止攻击,转而尝试扑灭野火达一个半小时之久;在这期间,我方机枪打死数十中共士
兵。
6、受攻下的防御
当被我方防御火力钉住不能动弹时,敌人的攻击部队仍然会利用我方火力暂时减弱或停
止的空档突进;这些火力空档的原因包括了人员伤亡、弹药耗尽、机枪或 自动步枪故障
等等。但是他们只会在我们部队不得不开始撤出阵地的时候才会全速突进。 第二步兵师
于Kunu-ri北方在受攻下防御的战斗记录相当良好;在16个战斗行动经过仔细分析的连中
,只有一个排级单位不是因为弹药耗尽或类似的理由而后退。在这个例外中,这个排缺
少领导者(译按:可能排长伤亡),也没有沿攻击来的方向巩固
阵地;他们被割裂并且一个班接一个班地吃掉。即使如此,他们仍然把伤者撤出,而最
后撤退时只剩下11个人没有受伤。 第九步兵团B连在11月25日上午10点钟于219高地山脚
下和一股优势敌军开始交战时有126人。25小时后当撤退令下来时,它仍然坚守着阵地并
且持续战斗中,但是只剩下34人还能行动,其中还有不少人身负轻伤,都是手榴弹破片
引起的。这不是特别的例子,而是第二步兵师各步兵连典型的作为。
7、重视手榴弹
在一个 季至己玫 地区性战斗中,?军似乎时常喜欢以手?弹兵为先锋,有时候 这些士
兵除了手榴弹外并不携带其他任何武器。手榴弹会用绑在腰间的一个布袋装着。他们大
量使用手榴弹,当手榴弹耗尽时,我们士兵会看到他们似乎是空着手向我们阵线前进。
在手榴弹攻击时,极少有步枪火力的支援,但有一大堆冲锋枪兵夹在手榴弹兵中前进。
在更后方,有一到三挺机枪(但在攻击连阵地时不会 超过此数)扫射防御阵地的高处和
其他地区。就比例来看,我们最严重的伤亡看来是由准确的机枪火力造成的。在以步枪
兵打头阵的少数攻击中,他们在接近手 榴弹距离时会让手榴弹兵快速地上前穿过步枪兵
行伍,以便使用手榴弹。不是所有的手榴弹兵都有步枪,但是大部份步枪兵都带了至少
5 枚小型木杆震撼式手榴弹(译按:原文是small potato-masher type concussion g
renades)。(这些中共士兵都没有刺刀)他们所有的近战战术似乎都在依赖使用手榴弹
来迫使联军部队退出阵地。虽然中共士兵被教育说美军士兵特别无法承受手榴弹攻击,
但实际上手榴弹攻击 对联军部队的效果不彰。我们许多受到中共军持续数小时手榴弹攻
击的兵士仍然对他们的手榴弹表示轻蔑。主要有两个因素造成他们这种态度: 1.中共士
兵投掷手榴弹不远且不准确。 2.中共手榴弹本身杀伤力不强。 关于第一点,在仔细研
究一堆手榴弹战斗的案例后似乎找不出特别的例外。中共 士兵使用低手甩动的方式投掷
手榴弹,在平地上最远距离不会超过20至25码 ,在陡峭的山坡向上投掷时距离更短。在
一次山头战斗中,我方部队据守山顶, 中共部队在下方20码处,他们的手榴弹兵花了一
小时尝试将手榴弹投过我们的壕壁,都没有成功。在另外一次战斗中,我方有7个士兵紧
围着一个小土堆防守,在
一个半小时内,中共军于15码的距离外对他们投了50到60颗手榴弹 ,其中30到40颗被我
们的人踢掉或丢回去,剩下的在他们防御位置中爆炸。 在另一次排战斗中,有30人受到
手榴弹破片的伤害,但没有人严重到无法继续进行战斗。因为中共手榴弹而受伤的案例
在这些连中比比皆是,但是致命的案例少之又少。似乎只有当身体或头部跟爆炸的手榴
弹几乎直接接触时,才会引起重大伤害。我们部队已经习于中共手榴弹的效果,也因此
它们不会有损我们的士气 。 当在防御中我方的手榴弹供应充足时,中共军的手榴弹兵
不是被消灭就是被击退 有些步兵根本没有手榴弹。在许多案例中,战斗开始后要再补给
(手榴弹)不是完全不可能就是极度困难。但是当手榴弹可以充分供应,而且防御者能
有效地使用时,都可以挡住敌人的攻击。
8、中共军手榴弹战斗的程度
保持手榴弹在交战时供应无缺似乎是中共军步兵系统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所有研 究过的
近接战斗案例中,除非是小群部队在毫无准备的状况下撞在一起,要不然都找不到中共
战斗单位耗尽手榴弹的例子。另一方面,如果在毫无准备下做近距离接战,他们似乎无
法适切快速地使用这个非常有价值的近战武器。 这里有两个例子,一个发生在第二十三
步兵团第一营的夜间战斗中,另一发生在第九步兵团第二营的日间战斗中。第二十三团
的这个部队当时正在宿营,没有布置好防线。一大堆配备了手榴弹和步枪的敌兵渗透入
它的营地,但是却就地找掩护然后就不动作,并没有趁机攻击我方。当第一营组成散兵
线并且使用手榴弹和步枪扫荡整个营地的时候,这些渗透者仍然不动作,在这个战斗阶
段这些中共军甚至连一颗手榴弹都没有用上。在第二个例子里,有约120名中共部队在大
白天走入第九步兵团G连据守的隘路中。这些中共士兵完全没有使用身上的手榴 弹,经
过数分钟的步枪交火后,他们或是被杀或是被俘。中共部队在手榴弹战斗 中只使用小型
(木杆)震撼式手榴弹,即使他们有其他类型的手榴弹,也没有被看到使用过。
9、辨识的问题
从各个不同的战斗行动概括看来,我们步兵在阵地中能确认是面对敌军的中共部 队的距
离,在夜间是15到50码,在日间是50至200码。部份的原因(但只是一部份)是敌人在前
进的时候很少使用掩护火力,另一部份是在战场上辨别敌友的困难。 其他限制了在较远
距离外辨识敌我的因素是:
1.(我方)极少在行进时使用侧卫。
2.在运动时尖兵和主要部队间距离不足,特别是在上山路段。
3.没有在阵地或部队主体外布置警戒哨。
4.缺乏像是绊脚线等可以制造警讯提供辨识的装置。
5.连与连间的平行通讯不良。当无线电收讯不佳时,各连并没有使用传令互相通 报状况
。结果就是,即使隔壁连已经全面交战 1 至 3 个小时之久,许多连仍然在毫无戒备下
被中共军逐一突袭。这种状况也发生在许多排级单位上。
6.缺少强力而持续的巡逻。
10、中共军武器的效果
在 Kunu-ri 战斗中,中共军武器对上我方步兵的效果可以从伤亡率、对士气的 影响、
以及对阵地的压制来衡量。它们的效率评估如下: 1.轻机枪 2.迫击炮(通常60mm)3.
手榴弹 4.冲锋枪(通常是汤姆生冲锋枪)5.步枪
中共军的机枪火力一直很准确并且很持续。他们会持续发射机枪直到被摧毁,也会利用
掩护把机枪尽量往前推进到近距离。他们似乎没有很多轻机枪;在攻击一 个连阵地的时
候几乎没有使用超过两挺机枪的例子。它们的战术目的似乎是在提供压制防御者的火力
。 在一般状况下,迫击炮并没有集中使用。在某些特例中,两或三门迫击炮会集中 火
力来使用。通常中共部队只使用一门迫击炮,而且是在攻击已经开始一阵子后 。迫击炮
火分两类:一是一般区域性的压制,一是集中在主要设施,例如防御的 机枪、迫击炮阵
地、指挥所、以及补给点。他们的区域压制火力并不猛烈,我方 部队也并不太在意。但
在集中射击方面,他们的迫击炮火都能很快而准确地命中特定目标,这似乎意味着他们
发展出了能够在战斗中做快速三角定位的方法,但也有可能是他们已经在周遭潜伏一段
时间并且测好距离,所以在战斗时可以很快 地根据火光来定位。 在步枪火力方面,他
们的冲锋枪火力不论是在日间或夜间战斗中都不是十分准确 ,而且他们常常在过远的距
离就开始使用冲锋枪。但是,中共部队拥有许多汤姆生冲锋枪,这可以从Kunu-ri战斗的
报告和从他们的死者和俘虏身上搜集到的 数目看出。
中共部队在 Kunu-ri 战斗中仅使用少数火箭筒,但是目标通常不是步兵阵地, 而是支
援的装甲单位。在这些少数的例子中,他们接近到极近的距离(20-40码 )来攻击我方
坦克,而他们的瞄准非常准确。而在我方的坦克能在比较远的距离 和这些反装甲单位交
火的情形下,他们通常会退却逃跑。至于FA是否能有同样 的效果则不确定,没有任何F
A近接战斗的例子可供分析,不过由于双方通常都太接近,FA恐怕也无法发挥功效。
11、展开的方法
在向交战区域前进的时候,中共部队的队伍似乎都选择最容易前进的路线──主要补给
线、补给小径、河床、以及山谷。当沿着高处防御时,他们并不经由脊线 前进。当他们
遇到强硬抵抗时,他们的战斗单位一个接一个地抽离,直到最后整个战术队伍都消失掉
。因此,(我的)初步意见是,中共部队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攻击这么多我们后方的指挥
所、炮兵阵地、以及其他敏感而脆弱的单位,主要是因为运气好而非小心仔细的侦察与
计画。我们部队的支援单位特别喜欢集中在补给路线和交叉口处;如果敌人沿着最自然
的路径前进,他们几乎不可能失之交臂 。
12、从战斗中脱离
在Kunu-ri战斗初期,中共部队都尽可能地在黎明的时候从战斗中脱离。脱离战斗后,在
早晨大约7 点钟时候,他们会从一个大锅中进早点。这时,在步枪 掩护下的担架队会到
前线收容伤亡。救护站设在部队进餐的集结点,死者就浅浅地埋在附近。在这个时段,
中共部队似乎极少采取对四周的警戒。他们的士兵通常会处于松懈的状态,而此时如果
碰上我方部队的话,他们似乎无心战斗。
13、连级的补给
在Kunu-ri战斗期间,我方步兵通常携带约90至120发的卡宾枪弹药,或是两个子弹带的
M1(译按:格兰特半自动步枪)弹药,以及0至2颗手榴弹。 很少连的士兵自己身上有携
带粮食。大部份连里面,士兵会携带一个睡袋和轻背包。在这种重量负荷下,当行军直
线距离超过3.5英里后(根据在当地的地形 ,可能实际上超过7英里),脱队问题会造成
战术上无法掌控的凌乱队形。
14、节约的问题
在作战中,特别是在夜间,要如何重装卡宾枪弹匣与M1步枪弹夹是个蛮严重的问题。大
部份步兵连在开始接战的阶段,即使没有多少目标,仍然会有过度消耗自动武器弹药的
情况。但另一方面,各连却都能小心节省使用手榴弹,可能是因为手榴弹本来就短缺。
不过有些步兵连还是能够维持控制士兵的步枪火力,直到有良好目标出现为止。一般情
况下,在山头的战斗中,当中共部队逼近后,自动武器对付敌人散兵几乎没有什么效果
。中共士兵会利用岩石和突出的岩架做掩护 ,我方部队必须冒着身影在天空背景透光的
危险才能对他们射击。但尽管如此, 在许多例子中,白朗宁自动步枪有效的使用在是防
御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敌人逼近并采取掩护后,手榴弹成为近接防御战斗中最有价值的
武器。但是由于手榴弹的短缺,只能使用自动火力来对付近距离目标,不但没有效果,
更进一步耗费了 弹药。作战状况主要就是这样,当伤亡增加后,持续抵抗的可能性也渐
渐减低。 几乎所有的阵地在交战还不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就已经用完手榴弹了。在第九步
兵团B连战斗快要结束的时候,连长带着一个排的部份士兵,在晨光中站起来用石块和口
粮罐头向中共部队投掷,以让其余部队可以撤退。这些投掷手死了5名,伤了2名,可见
当时情况的危急。 在另外4个战斗中,当弹药耗尽时,我方士兵用上拳头和枪托来对付
逼近的中共部队。中共士兵在这种型态的战斗中表现并不佳。
15、其他武器
中共部队在 Kunu-ri 地区没有使用任何炮兵。除此之外只看见过使用一次新型的小火箭
弹,不过这不是由火箭筒发射的。它被用在对付第九步兵团B连的阵地,从战壕前沿弹起
,在后面的防壁爆炸,效果中等。
16、保养的问题
携带卡宾枪的士兵报告发生了许多武器操作上的问题,不发弹、卡弹、操作不顺畅等等
。有一部份的问题是因为保养不良引起,许多单位都缺少润滑油。但是,在寒冷的天气
下,过多的润滑油也会造成问题,这些卡宾枪必须要先加热让冻结的润滑油融化,才能
行半自动或全自动射击。通常以单发射击 10至15发子弹结束后就可以运作如常。M1半自
动步枪的性能一如预期,极少有操作上的问题。
调查显示,习惯在可能接战前检查武器并试射数发的几个步兵连在战斗中武器的操作情
形最为良好。
----------------------------------------------------------------------------
----
第二部:
根据 1950 年 11 月 20 日至 12 月 10 日陆战第一师在古土里、下碣隅里、柳檀里区
域作战之研究
导言
对 1950 年 11 月 20 日至 12 月 10 日陆战第一师在古土里、下碣隅里、柳檀里地域
与中共部队作战行动的详细研究验证了「中共部队的攻击战斗」(ORO-S- 26, EUSAK,
报告日期1951年1月5日)中提出的所有主要的结论。那篇报告。不过在Kunu-ri的战斗中
这很少发生。我们的士兵很少配备超过两颗手榴弹,这是根据1950年11月24日至12月1日
期间美国第二步兵师在Kunu-ri地区与中共部队作战的经验来对中共部队的战术方法与武
器使用的评估分析。 在中共部队对抗陆战第一师的过程中,他们从来没有成功地包围并
穿插割裂过该 师任何主要单位,并且除了一些外围阵地外,也从没有突破攻占过任何主
要防御 阵地。所以,他们的战斗单位并不如和攻击第二步兵师在 Chongchon 河东岸时
一样地全面展开,因此能够观察中共部队在全然多变战况下作战的特点的机会就比较少
。 由于第二步兵师在Kunu-ri周遭与陆战第一师在古土里周遭战斗时的环境状况 完全不
同,不但地形不类似,而且我方部队和中共方面各部队始初的布阵也不同 ,要把这两个
作战行动作一个全面比较并不恰当。在(本报告中)如果有做比较的地方,完全是为了
要强调衬比中共部队的特徵与能力。
武器与构工
整体来说,跟陆战第一师交战的中共师团的装备并未比在同时期与第二步兵师交战的中
共部队好多少。主要的差别在于跟陆战第一师交战的中共诸师团似乎在粮食和弹药补给
上极度短缺。在中共部队与第二步兵师的战斗行动中,当共军自固定位置开火时,机枪
手和手榴弹兵似乎从来就没有缺过弹药,而且可以看到在火线上的部队后面有长串的士
兵搬运弹药。在长津湖区作战的中共部队则正好相反 ,参与战斗的中共师团似乎很快就
耗尽所携带的弹药,由于没有再补给,他们的作战效率就此消失。当他们耗尽弹药撤退
时,其他新的师团会移上前来递补阵线 ,而这些补给耗尽的师团则从前线消失。 指挥
的陆战师长奥立佛·P·史密斯少将曾经记述到这个现象,而且也从许多团 、营长口中
证实。战俘口供显示这些部队中大部份是在 11 月 13至 16 日间渡 过鸭绿江,正好跟
陆战第一师开始从基地港口向北前进大约同时。在渡江后,他们以全速向作战地区急行
军前进。看来他们似乎只想要赶快将部队向前移动,即 时到达陆战第一师的纵队附近,
以便在陆战第一师把大部份兵力用在攻击长津湖区时切断该师的主要补给线;也因此这
些中共部队对于诸如有效补给等重要课题方面并没有妥善安排。跟这个假设吻合,并且
陆战第一师下属各单位都注意到的是,他们的中共敌军都是一成不变地以单线攻击,没
有使用其他不同的战术。这不但在师级单位如此, 甚至到营级或连级都一样。每个单位
被赋予一个选定的任务,他们似乎都在剩余战力许可之下尽力达成这个任务。但当他们
被击退无法达成任务时,中共部队会显得茫然毫无计画,无法重新组织起来转移攻取其
他可能的目标。士兵们会从战线上撤退,涣散地坐在原野间。 即使如此,战俘的口供中
显示出了中共士兵一般的智力不低。不单只在军官之间 ,就连一般受审讯的士兵也都能
说出他的连、团、师、军团、以及集团军的番号,并且知道上级单位的计画与意图。陆
战第一师也就是从被俘的中共士兵口中首先听到中共部队计画「在该师的两个团向北前
进后」,以主力切断该师的主要补 给线。这项情报是当这两个团还在北进途中获得的。
但是真正特别让人困惑的是这些战俘没有阶级的概念,这些战俘会称自己是「士兵」或
「军官」,但说不出自己的军阶。如果中共部队中有士官的话,他们也无法表明自己的
阶级。
在陆战第一师的作战中,有六次战斗时攻击的中共部队有轻型炮兵的支援。每一次所使
用的炮数不超过二或三门,发炮数也是寥寥数发。总体来说,敌人攻击的火力依靠自动
武器,主要是.30 口径的机关枪(包括路易斯轻机枪与哈乞克斯机枪);冲锋枪、步枪
、及轻型木杆手榴弹则是中共步兵的主要武器,这个现象 不论是在对陆战第一师周边防
线的攻击或是他们自己阵地的防御战斗时都一样。 除了曾经在手榴弹上绑上引爆索作成
诡雷外,在这些武器的使用上并没有什么出奇的新意。这些诡雷被安装在阻绝道路的路
障上,长长的引爆索则拉回到路旁的散兵坑中。这些诡雷时常失败,因为在散兵坑中的
中共士兵往往在有机会引爆诡雷前就已经被杀。有一次更是因为手榴弹的安全针冻住而
失败。 在防御的时候,这些中共部队会在山头阵地建构防弹掩体,以双重粗树干绑在一
起做墙,顶上以木头做盖,再加上两尺厚的泥土石块为顶。这些工事可以抵御空中攻击
,除非是火箭直接命中。他们用骡马将这些建材运到高处,当中共部队在 周遭地区展开
后,骡马会被移到远离(美军)主要补给线的荒野地区。当美国空军开始扫荡周遭地区
时,几乎看不到什么骡马。 当中共部队在古土里以北及下碣隅里以西切断陆战第一师的
主要补给线,以便孤 立并消灭该师时,他们用上了大量的路障,以及少数的爆破手段。
沿着(美军)撤退路线,在一些最敏感的位置上,炸药被有效地用来切断交通。最好的
例子莫 过于炸断位于古土里以南、1081高地山脚不远处横过发电厂水管的工作桥。这
座桥位于一个落差1500英尺的峡谷之上,如果不能修复的话,任何车辆都不能通过向南
撤退。该师早已预料到这个问题,并且准备在不浪费纵队的宝贵时间下 尽快架桥通过这
个空隙;一座预力桥早就由空军运来跟纵队一起行动。即使如此 ,中共部队还是以少量
的炸药造成了最大的阻碍。如果敌军有足够的炸药的话, 整个路线上像这样的机会比比
皆是。整个主要补给线就像是在山壁上开凿的狭窄栈道一样,只要造成几处大山崩,它
就会完全毁损无法通行。但是,虽然中共部队已经盘据这个地区超过一个星期之久,他
们并没有尝试这类大规模的炸山行动 。在此处,以及更北面位于下碣隅里和柳潭里之间
的路段上,中共军手上的 炸药似乎只够用在几处可以很容易地以少量炸药爆破的小型桥
梁上。一般实体路障是由石块、泥土、及杂物堆成平均2英尺半到3英尺半高度,并 不太
坚牢的阻绝障碍。大约半数路障地点的侧翼有火力掩护──通常是在侧面岭 线上布阵的
一、两挺机枪,或者是迫击
炮。在没有掩护的路障地点,即使侧面高 地还没有被(我方)前卫完全扫清,在步兵纵
队先头的推土机通常就已经把这些障碍物推开一旁了。不过,还是有些路障地点被由侧
旁高地射来的自动武器火力,以及逼近到轻武器 有效距离的狙击手强力而持续地封锁的
例子。这时车辆会被击毁,纵队停顿,并 且沿着路边演变成一场人员和物资的持续消耗
战,直到中共部队被(我方)优势 火力与运动压制住为止。
纵队中的秩序
在有关这个话题的事例中,德来斯戴尔特遣队(TF Drysdale)11 月 27 日夜间 在古土
里与下碣隅里间路段的经验会是最有教育性的例子。这支小型的特遣队由 英国突击队、
一个陆战连、以及一个步兵连组成。他们在收到中共部队已经切断 通往下碣隅里的主要
补给线的报告后由古土里向北出发,尝试打通补给路径。它先扫清了古土里以北紧邻主
要补给线的脊线,然后乘坐卡车前进。一支补给车队 原本预计要接受它的保护,紧接它
的后方前进。在特遣队的最前端有一个中型战 车排,最后端在卡车纵队之后也有另一个
战车排担任后卫。 这支纵队在古土里山岭线以北开阔地区撞入了中共部队(估计约3营
兵力弱)的伏击,它的溃散主要得归罪于其中装甲部队的运用态度。虽然规模较小, 但
是在这个事例中,行动与反应等等几乎就跟三天后在 Kunu-ri 与 Sunchon 路 段之间发
生在第二步兵师纵队上的不幸遭遇如出一辙。当那些装甲薄弱的车辆进入敌人火力走廊
时的安全完全依赖着运动的快速程度时,坦克车却在中共部队 开始对它们厚重装甲不痛
不痒地射击时停下来还击。这造成了整个车队的停顿, 并且让卡车部队被从侧面射来的
火网痛击却无法反击。跟坦克部队的多次争论与恳求都没有什么效果,他们并不受特遣
队指挥官的节制,而且他们对于自己的行动造成后方车队的损伤的情形也无动于衷。 为
了避免整个特遣队被摧毁,步兵单位的军官们(包括一名空军前进观测官)不得不起而
干涉战车部队的行动,要求他们不要还击而继续前进。在车队最后方的人根本搞不清楚
发生了什么事,更不知道引起整个车队瘫痪的原因并不是中共军的炮火,反而是自己的
坦克部队。最后,特遣队中大约有半数脱身,也丧失了约50% 的车辆;补给车队全军覆
没,人员不是伤亡就是被俘;引起同伴这场大灾难 的战车部队却安然脱身,毫发无伤。

那些能看到这支小小特遣队遭遇伏击与溃败全貌的人都同意,失败的主因不在于中共军
炮火的效果,而是在于战车部队自身缺乏管制,它与后随的卡车部队间缺乏通信,以及
坦克部队不了解他们打打停停的战术对于后面车队造成的严重后果 。这对于美军装甲部
队与摩托化部队在陆上共同行动来说是个相当新的问题。它的共通点可以从德来斯戴尔
特遣队和第二步兵师纵队的相同经验中看出。它们也许应该被更进一步地仔细研究一番
,因为从中可以发掘出许多重要的教训。而且,只要敌人继续采取横过后方切断撤退路
线的战术,这个情形就可能再度发生。很明显地可以看出的是,除非能够仔细地评估这
个问题,并且订定果断的标准作战 计画来确保纵队中战术上的整体行动,战车部队的存
在对于一支经由狭窄道路通过敌方控制区域的摩托化纵队并不见得能保证有额外的保护
作用,它反而可能增加了纵队的脆弱性。在机动性是安全前提的行动中,原本以为是个
防盾的单位却拖累了整个部队的运动, 在第二师的事例中,装甲单位散布在整个纵队之
中。德来斯戴尔特遣队中则是用来掩护纵队的前头和尾端。由于两者在开始行动前都没
有事先确认管制与通信的方法,结果也是同样地凄惨。
中共军的大目标
虽然在陆战第一师的整体行动中,德来斯戴尔特遣队算不上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它是中
共军在对陆战第一师攻击中根据其整体目标获致战术上区域性成功的一个例子,因此我
们特别强调德来斯戴尔特遣队的经验。在这个例子中,就如同中共军在Kunu-ri以南攻击
第二步兵师的行动一样,敌军的主要目
的在于诱使我方 攻击兵力作最大限度的延伸,然后切断主要补给线,当主力部队开始对
其后方的 压力做出反应的时候,再以包围的态势摧毁主力部队。 陆战第一师防止了这
个事态的发生。陆战第一师不论在攻击或是防御的行动中,总是以最大的努力保持阵线
的稳固,这包括了它最初北上长津湖区与西向柳潭里的攻击,以及后来向南撤到真兴里
的行动。德来斯戴尔特遣队的不幸在于它受命打通从古土里到下碣隅里间的主要补给线
;在此事件后,虽然中共军切断了古土里与下碣隅里(陆战第一师师部)间,以及下碣
隅里与柳潭里(第五团和第七团 作战区域)间的主要补给线,陆战第一师不曾再尝试以
兵力不足的部队打通补给线。它暂时接受了这个状况。在此后陆战第一师各单位以要塞
的观念来防御自己的阵地,但是也采取必要的反击行动来打乱中共军的阵脚,并且不轻
易地让中共 军不付出代价就取得寸土。实际上,陆战第一师的纵队等于是在敌人控制区
域中以一连串的坚强据点所构成的。对于这些据点的补给与伤患的撤退都是由空中进 行
,飞机跑道的建构早在中共军开始在长津湖区现身之前就已经紧锣密鼓地进行 当中。
正如本文后面会再度讨论的,在它的四个主要据点中──柳潭里、下碣隅里、古土里、
真兴里──陆战第一师极度强调(防御)组织的深度以及地区中各部队的整体性;有时
甚至为了保持阵线较大的严密性而把紧邻的高地弃之不顾,任其落 入中共军手中。这样
的抉择后来证明收获极大,并且没有引起我方太大的损失。 中共军在对这些坚强据点的
持续攻击中损失惨重。在这四个区域中发生的都一样 ,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共军的攻击
从开始时极度猛烈,强度逐渐地减弱,直到最后他们再也受不了,从前线撤退;这时虽
然他们人数仍然还有许多,并且在白天可以看到四散在原野和山岭间,他们却显得十分
被动消极,也没有持续有组织的攻击行动。 坚决果断的防御影响中共军攻击士气的效果
可以从陆战第七团F连令人惊异的 例子中看出。F连独力据守从下碣隅里的师部到柳潭里
的第五团和第七团所在地 之间的一个隘口,完全被孤立在阵地之中,守了五天五夜。在
这段期间,这个连被大约两个营的中共军重重包围。第一晚,他们的阵地遭到猛攻并有
一角被突破 ,但是在天明前又重新夺回。第二晚时,敌军以和前晚约略相同的路线及兵
力攻 击,也再度被击退。第三晚,虽然F连已经有许多伤亡,但是中共军的攻击也显得
软弱无力。接下来两天中,虽然在F连阵地的目视距离内可以看到有大量中共军的活动,
但是却没有采取任何攻击行动。到了第五天早上,第七团的一个营前来援救 F 连,但在
离F连不到1000码处遇到中共军强烈的抵抗而停了下来,此时F连虽然已经死守阵地 5 天
,却仍然士气高昂,他们用无线电跟该营 联络,准备主动派出一支巡逻队替他们领路。
这个例子并不是罕有的特例,这是充斥在陆战第一师战斗行动中的典型精神。「 我们一
直觉得是占了上风,并且当敌人想要打上一仗时我们总能将其痛殴一顿。 」史密斯将军
谈到其部队的行动时说道。从陆战第一师主要作战地区各连和各排行动的仔细分析中,
以及从火线上所看到中共军的损失与反应中,都可以支持他的看法。就他们所见所想而
言,(陆战第一师的士兵)相信他们在各场战斗中都是胜利者,他们自信是主要凭着自
身的战斗力而获致这样的结果。他们对那些对于他们行动嗤之以鼻的新闻报导感到愤慨
(译按:指的是从撤退以来到这篇报告 撰写期间的新闻),这些报导天马行空地推论说
由于陆战第一师在敌人控制地区过度延伸,因此不得不由其他非陆战队的单位(译按:
指陆军)施以援手才能逃脱。 在记录上再加这一条就足够了:自第五团和第七团从西面
的柳潭里撤出并接近位于长津湖南端的下碣隅里的师部防御阵地开始,陆战第一师对于
其本身抵御更大中共军压力的状况与能力感到十分有信心。从那时之后,主要的问题是
在于如何 能保存实力,并以最少人员和车辆的损失驱离南面主要补给线沿路岭线上的中
共军。





军事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