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2)


军事文摘主页

送交者: 王家铺子 于 July 05, 2002 18:36:50:

中共军方面的损耗与隐蔽
除了那些想以直接攻击摧毁陆战第一师在柳潭里(两个团级战斗群),下碣隅里 (一个
加强营),和古土里(一个加强营)的阵地,自身反而被击溃或摧毁的单 位外,中共军
自11月27日至12月2日期间的努力集中于将其他单位沿着这些战斗焦点间的走廊部署展开
,这些单位虽然位于各防御阵地步兵武器的射程之外,但却不是没有遭到骚扰。从真兴
里到古土里的距离是 12 英里,从古土里到下碣隅里9 英里,从下碣隅里到柳潭里13 英
里,被飞机或是路上巡逻队发现的目标(中共军)通常都位于部署在这四个防御据点其
中一或两个地方的陆战师炮兵射程之内;另外,在大部份时间里天气状况也有利于空中
攻击。 在作战的早期阶段,陆战第一师的参二(译按:情报)根据老百姓的报告结果,
早已认为中共军是以相当大的纵队队形穿过原野移动,而这些纵队正躲藏在村庄 以及在
古土里与柳潭里地区常见的矿坑之中;他们认为敌军大部份都是以这种方式在白天躲藏
起来,而不是像有些人认
为的在高地挖了掩体隐蔽。这些意见都转发到(陆战队)航空队手上。起初航空队由于
空中侦照都看不到在村庄中有任何 部队活动而对这项情报研判存疑,但是从老百姓得来
的情报源原不断,并且有北韩老百姓请求(陆战队)指挥官向村庄进攻以赶走中共侵略
者。
在主补给线被切断后,(美军)才开始对紧贴道路以及荒野间的村庄大规模轰炸 。结果
完全证实了当地老百姓的说法。当炸弹开始落在茅舍间时,中共士兵从房舍中四散涌出
。但是空中观察员发现,这些士兵对于村庄房舍十分依赖,当飞机投完炸弹,甚至还没
完全离开这个区域,剩下的中共士兵就又跑回半毁的房舍中 。他们人数非常集中,据估
计一整个营的兵力可以挤入大约 20 间的小茅舍里。 在原野间活动的陆战队巡逻队也有
相同的报告。他们发现敌人的主要部队都是躲 藏在村庄里,只在前方山顶工事部署少数
警戒兵力。据称空中攻击炸坍了一个矿坑,估计里面大概容纳了中共军一个团的大部份
兵力。从巡逻队及各步兵连攻击 的目击,再加上那些被俘后又被解救的美军战俘的报告
中,可以证实中共军在整个作战期间是很有系统地利用这地区各种看来正常的人造掩蔽
处。
至于这种利用村庄做为大白天隐蔽处的手段是仅仅发生在此处,亦或是由于敌军 部队没
有毯子、厚重大衣,而且只穿了网球鞋式的鞋子在零下的气温中行动所致,是很值得仔
细考量的。 当然对那些沿着陆战第一师主要补给线边缘扎营,等了漫长的一个星期准备
把南撤的第一师困在陷阱中的中共部队来说,因酷寒引起的伤亡必然十分可怕。在天候
的鞭挞下,猎人自己变成了猎物,数以百计的中共士兵由于根本无法支撑而投降。许多
因为酷寒而冻毙,身上半点子弹或弹片伤痕都没有。有些投降的士兵四肢都冻坏了,有
些告诉审讯人员他们有大半星期没有食物可以果腹,他们为了求生,挖了仅能一人容身
的坑洞,整个人挤到洞里,就像冬天的动物一样,尽量不动以保持身体的体温。 这些士
兵中有许多已经无法拉动步枪枪机或甚至扣扳机,但是还是有相当数目的士兵仍然有能
力执行阻绝的任务,直到陆战第一师各营将一条条脊线扫荡乾净让车辆部队能够通过隘
口为止。陆战第一师使用逐步射击运动的方式,在主要补给线两旁把中共军扫清了宽广
的带状地带;该师比较南端的据点形成了相对于这些 扫帚的畚斗,部份防卫兵力也在主
要纵队往南前进时同步配合向北进击,也因此将大量中共部队围困在他们本来要替陆战
队准备的死亡走廊中。陆战队突围的行动看来进展缓慢,让焦虑(即使不是惊慌)的外
界担了不少心,但其真正的原因部份是由于天然环境地形造成的困难,再加上陆战队本
身在攻击之前总是不厌其烦地小心整顿和准备可用的资源之故。
在整个作战期间,气温大部分在华氏20度与华氏零下20度之间变动,也有过一次积雪6英
寸的暴风雪,在某些地方由风吹成的雪堆更高达5、6英尺深。有系统地使用掩护从置身
于开阔荒野的敌军所面临由大自然和美军无情地营造出的状况看来,中共军的主体在这
周遭地区使用村庄做掩蔽并非只限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实际上,由于缺乏任何其他合
乎逻辑的方法,这更支持了中共军是有系统地使用村庄做掩蔽的假设。他们一定是以西
方士兵所想像不到的密度躲在那些小屋中。 由于除了是在洞窟或茂密森林地区外没有任
何其他地方可供躲藏,他们一定得将部队在白天集中在紧邻前进主轴或是攻击目标的村
落中。不论伪装技术多高明,一支大部队不可能躲在人为构筑的工事中而不被一般空中
侦照发现到。他们也不可能沿着岭脊或山头疏散而又能在极短期间有效地集中来攻击更
具机动性的敌军 。这些都不是人力所能为,而中共军在韩国的行动也未曾显露出有任何
超人的能力。因此,让这些部队无法使用村庄做掩蔽看来应该是可以用来打乱并瘫痪他
们行动的重要步骤。不论是在那个季节,把他们驱赶到开阔荒野,他们将会丧失有效的
机动性。
前进路线
真兴里以北的台地属于针叶林带,除了近年来重新种植数目的地段外,稀疏的枞树与白
杨树多半长在山岭的北面与西面。中共军攻击时通常是沿着能够利用这些 天然掩护的路
线。当中共的战斗单位在这些林区停留较久时,他们有时会将这些 树在一半高度砍断,
将它们上截弯下提供较好的掩蔽。 跟在攻击第二步兵师时一样,敌军在攻击陆战第一师
时也是沿着冲刷山沟的天然 路径,以及其平行的小径与通路,渗入美军的主要补给线。
在接近过程中没有半点隐藏的手法可言;他们有时用走的,有时小跑步,但都是以直立
的姿势前进。 在对同一目标重复攻击时,他们最初的前进路线会变成一条被打得很惨的
路线, 但是他们使用火力的方法却只有很少或甚至根本没有变动。或者是由于补给物资
过度匮乏,或者是由于缺少战斗纪律,当他们攻击到看来快要成功的时候,往往会停下
来掳掠并摧毁(美军的)物资。在防御的时候,他们的主要战术是依赖来自 爰股?
的自动武器火力;他们的前卫紧贴着山脚行动;当美军的攻击部队被从高地来的火力阻
止时,只有极少数强悍的中共士兵会尝试逼近到可以使用小型武器或手榴弹的有效距离
。 在攻击时,他们不常翻越岭脊线,而是沿着山脚绕一大圈。除了在少数发生于双方进
行夺取控制高地的密接战斗中的例子外,这个模式似乎一成不变。 在这个作战中,和第
二步兵师在Kunu-ri作战中的情形一样,中共军喜欢采用夜间攻击,而当被挡住或击退时
,会在黎明前撤退。他们夜间攻击的战术跟在「中共部队的攻击战斗」报告中描述的没
有显著差别,只是由于他们的攻势都被陆战第一师的防御部队所解消,所以没有发展到
完全开展的阶段。他们的攻击总是一成不变地想以机枪火力盯住防御者,在其掩护下达
成局部突入,然后再以冲锋枪和手榴弹尝试造成突破。在至少有六个战例中,这种突穿
得到初期局部的成功 ,但是进一步的扩张战果却徒劳无功。更进一步的扩张不是被陆战
队支援武器对突破区投下绵密的火网所阻止,就是被逆袭的陆战队将中共军逐退、夺回
阵地。
仔细分析这些战斗行动,有五个案例中敌兵是伤亡于刺刀之下。陆战第一师一直配备着
刺刀,而且在阵地防御的时候总是上着刺刀的。不过,其中三人是被同一 陆战队士兵所
杀。由于插梢在酷寒之下冻结,防御者很少使用手榴弹在这些战斗中;而且如果士兵把
手套脱掉来使用手榴弹,暴露时间过久的话往往会造成冻伤 。
中共军的态度

在整个作战期间,敌军对待美军伤患的态度一直是不可解之谜而且在许多地方互相冲突
。例如,当从长津湖东岸将美军伤患经过湖面撤到下碣隅里地区时,中共士兵就站在离
救伤队不到100英尺的堤岸。但是整整两天的时间内,当美军伤患或走或爬下堤岸走向安
全地区时,他们没有遭到任何射击。替美军工作的北韩本地人员可以走到东岸村落中美
军战俘与中共士兵共处的屋内。中共士兵并没有尝试要提供这些伤患任何食物或医疗服
务,不过如果这些伤患伸手去取食物或饮水,中共军也不加干涉。这些北韩人员公开的
在中共士兵面前向伤患传递纸条, 上面写着如何脱逃的步骤。中共军并不伤害北韩人员
,当有些美军伤兵遵照指示离开屋子时,他们也不阻止。另一方面,在许多案例中,当
他们攻击路上的纵队时,他们总是将火力集中在标识着一个大红十字的救护车,偏执的
程度甚至到了紧接着救护车前后的车辆都不会被波及到。
----------------------------------------------------------------------------
----
美军防御阵地的组织
除了第七团F连不寻常的情形外,陆战第一师的防御阵地都是以至少一个营基础。在柳潭
里,第五团和第七团被统合起来,构成单一的防御阵地,并将所有炮兵、支援火力、及
人员都包起来。这个防御措施有一点独特的地方是,虽然组 织十分复杂而且外在压力极
大,所有命令决策都是由两个团长和他们的参三以会议的方式决定,在协调一致而毫无
摩擦的情况下,才能维持这种防御的机构。在 主要补给线上的其他重要据点上,每个营
防御阵地都是一个围绕着炮兵与跑道的 紧密「刺□」阵地,可以面对360度作战,炮兵
也都面向着敌人最可能用来前进的山沟,随时可以发射。战斗巡逻和担任攻击任务的连
从基地出击时也只在基 地炮兵有效射程内活动。而且,在阵地外围执行任务的小部队的
活动范围也被绝对限制在能够与部队主体保持无线电联络的距离。 在布置这些阵地的时
候,宽广射界不是主要的考量因素,反而优先挑选那些可以 提供防御者最大交互支援的
地形。陆战第一师舍弃那些「可能」有助于长距离有效击杀敌人的位置不用,反而将防
御阵地建立于「必定」能在短距离挡住中共军 ,并且保持阵地完整的位置。(防御阵地
)都没有过度展开。相反地,防御阵地集中紧密的程度让他们能够组织一支机动的局部
预备队。在始初阶段,由于防卫部队人数较少,地形的影响,而且有纳入机场跑道的必
要,所以下碣隅里的阵地或许是这个通则的例外。 不过,勤务部队与事务人员等都在受
到中共军攻击情况危急时,被用来堵住阵线上的漏洞,并做为局部的预备队。 虽然地面
(冻结)的状况让标准的构工工具一次只能敲开一小块泥土,各阵地还是都挖得很深,
各营营长更亲自检查了散兵坑及其他工事。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是,在少数中共军成功
地侵入防御阵地的例子中,都是由于时间太急迫、防御部队来不及完成工事的地方。
铁丝网的使用及效果
陆战第一师将拥有的少量铁丝网都尽可能地用来布置在各防御阵地上。蛇笼和双层铁丝
网被布置来阻断可能用作接近路径的山沟,另外在某些地方用灌木堆和有刺植物补强,
不过由于这一区树木不多,能用的材料有限。 绊脚线被布置在防御阵线的前面,当可以
弄得到警告焰火时,它们也都被用上。
连级的作战(分析)提供了中共军对于这些铁丝网障碍极度反应的良好观察,他们似乎
对于要克服这些防御铁丝网完全不太热中。即使碰到的是拉在离地面18英寸的绊脚线,
他们仍然会停下并尝试从其下爬过。这种反应并非个人单兵,而是全面性的。同样地,
他们会尝试要从蛇笼或双层铁丝网下爬过,而非先排除这些障碍。一名中尉的意见:「
看起来他们好像对铁丝网有种迷信似的恐惧,它每次都会把他们挡下来。」

照明的使用
在这次作战中,相当少有机会能研究当中共军进行夜间攻击时,从后方使用照明方法暴
露其身影的效果。迫击炮本来有充分供应的炮弹来测试这种技巧,不幸的 是照明弹都是
属于1944年生产的同一批有缺陷的弹药,极度的酷寒也可能是造成哑弹的因素之一。平
均说来,每四发照明弹中只有一发能燃烧。另一方面,中共军的照明弹的光线要比我们
的白得多,时间也短得多,却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的燃烧率。 由于这些原因,再加上士
兵都以为中共军的照明弹是我们自己的近发弹,在下碣隅里地区很快地就有命令停止发
射照明弹(译按:原因应该是认为自己的照明弹效果不彰,反而暴露自己阵地)。不过
,在少数使用照明弹,并且成功燃烧的例 子中,明亮的光线对中共军有迟滞的效果。
防御的机制
陆战第一师在防御阵地之外更使用了警戒哨与听音哨,使用的程度则视地区状况 和指挥
官不同,每个基地也不相同。 在柳潭里,有些排级兵力的警戒哨被派到主防御阵地之外
1,000码远的地方。小型听音哨布置在前方约 200 到 300 码的地段。 完全没有在毫无
防备下被突击的例子。 通常在40到 150码的距离间可以辨识出中共军。当敌人在逼近途
中用不错的英文喊话时(这经常发生,译按:用以混淆防御者) ,防御阵线上会对声音
来源开火。 即使喊话者声称自己是陆战队自己人,并且说出自己的部队番号,防御者仍
然会开火。 整个白天直到傍晚期间,陆战队会派出巡逻队,主动巡逻可能接近阵地的路
线。 虽然这些巡逻队也尝试搜集敌军的资讯,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要对密切注意他们行动
的中共军表示,陆战第一师不但没有溃散现象,反而仍有相当的企图心。 这些巡逻队通
常是连级兵力,有时也使用加强排的兵力。根据状况与目的不同, 他们有时乘车,有时
是步行的。
这些巡逻行动通常不会远离主阵地超过 1,500 码,不过在柳潭里的据点也有巡逻队远达
五英里的例子。巡逻队总是在炮兵火力可及的范围内行动,随队行 动的有一名炮兵前进
观测官,而且,如果可能的话,空中再配备一架观测机,以增强巡逻队的观测能力,并
且协助他们与主据点间的通讯。 陆战第一师相信由于这些频繁的巡逻行动,所以他们的
主阵地在白天从来都没有被小群的中共部队骚扰过。 那些进入荒野地区的巡逻队在许多
时候都搜集到有关敌军集中地区及即将发生的 攻击的情报。 主防御阵地在夜间通常以
一半警戒的方式轮更。每个容纳两人的散兵坑中,一人 警戒、另一人休息,另外有巡哨
人员逐一巡查各防御工事以便他们保持清醒。 武器在这种零下的天气下都被给予特别的
保养(更详细的讨论见后)。 以上是让这个防御保持活力的一般战术与警戒措施。
要仔细描述武器的使用如何确保各防御阵地的完整性的话会超出本报告的范围, 因为这
需要一步步地描述各连如何抵挡中共军并且反击的过程。不过,一部份连排长已经提供
了相当数量的详细战斗过程资料,可以用来做一个简短的评估。 在整个作战记录中最为
显目的一点是,不论在什么时候步兵防线遇到直接突击的时,所有的支援武器都能被快
速而大量地投入到战斗的焦点上。由迫击炮、野战炮,有时甚至包括了战车炮所形成的
火网会在中共军有时间投入 大量兵力以扩大战果前把通路补起来。因此,中共军的攻击
会被击灭,突击的第一波总是得不到后面的强力支援。 这没有什么极端或是不合常道的
,各处的防御不过仅仅是充分利用了支援武器的 优势,根据敌人攻击展开的方式,以混
合火力的形式来达到最大的效果。这不过 是「照本宣科」的战斗,而且其精度与威力更
验证了一项古老的事实,就是当正确地使用武器的时候,一定都会成功(地发挥作用)
。(有效支援火力)对于这 些小而严密的「刺□」阵地的防守者士气的影响和对被它痛
击的中共军士气的影响是同样的明显。从古早以来,当步兵和敌军紧密交战时,心理上
总会觉得自己形单影只、孤立无援。但是从对陆战第一师防守各个不同阵地士兵的访谈
中,许多人都深为支援火力的灵活性与威力所鼓舞,让他们觉得有「绝对的信心」可以
击退中共军的攻击。当他们谈到这些有系统的火力所带来对士气的影响时,他们并不是
以一个陆战队员的身份来谈论部队的战法,而是以亲身体验战 房 怖的个 人经验来谈到
自己的看法。
陆战第一师使用的方法是,在战斗准备和战斗进行中,各级连、排长不必担负起准备、
计画、并且导引重型支援火力的复杂工作。这些工作都由营级的支援武器中心(Suppor
ting Arms Center)来执行。原则上支援武器中心的协调官相当于 助理作战官,负责攻
击及防御时的火力计画。一般情形下,他在营作战中心作业 ;但当在进行阵地防御的时
候,他的位置通常是在指挥中心或是作战官的营帐中 。当在组织部署防御阵地时,他会
伴随著作战官进行初步侦察;这样的话他会有机会熟悉阵线、了解重机枪火力的部署、
并且观察那些迫击炮和大炮火力所必须 压制的接近路线。当侦察结束后,前线阵地位置
会被标记在一张战况图上。然后 他会告诉炮兵官哪些地方要行标定射击。这些标定射击
是由前进观测官来执行; 当标定射击完成后,这些资料会被传给协调官,并且记录在一
张重叠在战况图的透明纸上。当派出巡逻队时,协调官会时时在图上标示他们的位置,
以便能快速 地提供支援火力。支援武器中心协调官通常是步兵军官,他同时也跟战术空
中协调中心(Tactical Air Control Center)密切联系,如果他的目标同时也适合 使
用空中攻击的话,可以很迅速而有效地进行协调。 陆战第一师各营认为他们支援火力在
韩战中的效率与组织性有一大部份要归功于 对支援武器中心作业的精益求精。各级对于
这种作业技巧都十分热中,尤其以各步兵连为最。
攻击的机制
陆战第一师在攻击时的主要特徵是它细心地准备各种武器的部署与协调的工作, 以便帮
助攻击的连或营以最小的代价夺取目标。 在一般典型的状况下,步兵连暂时地会被从高
地来的炽密自动火力钉住无法动弹 ,而且从敌人部署的情形看来,防御火力会来自许多
不同方向,攻击线要持续前 进的话会产生重大伤亡。(我们发现中共军通常以这种方式
布置山顶的阵地:沿着山顶的阵地通常是比较 不重要的,它们通常是用来分散敌人注意
力,自动武器真正集中隐蔽的地方是在两山之间的鞍部。) 该步兵连会就地据守并且呼
叫迫击炮火轰击敌人位置。 在这同时或是紧接在迫击炮火之后,炮兵火力会轰击敌人火
力密集的位置,以及 其后的岭脊。 通常有个空中管制官伴随该步兵连。 一些飞机已经
被召来现场,当最后一发炮弹落下时,这些飞机会对同一敌人位置进行空中攻击。
根据与中共军阵地的距离远近,步兵会在飞机开始对地攻击时,或者是最后一颗炸弹爆
炸时开始向前突进。 陆战第一师各级步兵单位和众多支援火力在攻击间的这种协调并非
希罕或不寻常的特例。 这是一般的程序。在北方的作战中,很少有不遵循这样的程序的
例子。各连、营、团一次又一次的攻击,都是根据同样的模式。 对一般士兵来说,这是
他受到所有可能提供一臂之力的支援火力支援的最好证明 。 毫无疑问的这种对支援火
力的信心对步兵的攻击行动有非常正面的影响。 这种混合了平射、曲射、以及垂直落下
火力的互补增强的效果,无疑地要比各种火力单独使用时杀死更多中共军。 不过,最主
要的效果还是其对士气的价值,特别是对攻击中的步兵的鼓舞。 攻击的步兵连注意到的
是,即使大量使用炮兵火力,并且能够准确地命中目标区,除了在落下爆炸时之外,并
不能压制中共军的火力。当炮击停止时,中共军的自动武器马上就又开始射击。
不过如果是空中攻击的话,对于防御者士气的影响则有直接与显著的不同。即使中共军
没有被轰炸与扫射消灭,他们的阵地也会沈寂一阵。从次复一次的例子中看来,我们可
以推论,似乎根据轰炸对防御者造成的实际损失与震撼程度的不同 ,防御者受到震撼不
能回复的时间长度约在12至25分钟之间。近接空中支援对士气鼓舞的效果可以从陆战第
一师一名营长的话中验证:「空中攻击激起我们士兵新的气力与决心的程度,不是亲眼
目击再多的炮兵火力落下所能比拟的。士兵们看到飞行员们冒着极端的危险低飞攻击,
效果就像磁铁一样会让他们被吸引着想再度攻击前进。」许多其他连、排长也有类似的
说法;他们对于这种鼓舞士气的效果在许多战术状况下引起的结果有极为详细的描述。

有关于地面与空中的协调合作的案例以及导致其成功的作法的资料都已经被搜集做为基
本作战研究之用,本研究报告也简短地使用其中一部份,但并不详细地描 述讨论,因为
空军的战术作为不属于本报告的范畴。
行军要求
在陆战第一师从下碣隅里向南的攻击中,除了驾驶兵及车载武器的操作手外,所 有能行
动的人都下车步行,并且随时都准备担任步兵的任务。它命令所有被弃置的车辆必须是
完全无法修复的;只有在现场最高阶的指挥官的许可下才能丢弃任何已经损毁的车辆。
今天,在整个师里,这道命令的发布与遵守已经是他们引以为傲的重点之一。
酷寒的影响
陆战第一师在真兴里以北的作战是近代所有美国部队的作战中,对于酷寒的气候加诸人
员、武器、装备之上的效果提供了最好研究机会的一次。对于这个题目各个不同的面向
,已经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并且有部份整理过了。这可以导出一些概括的通则以及相当程
度特定的应用。 陆战第一师和任何根据现行编装表配备的美国师团一样有相同程度的配
备以遂行 寒冷气候下的战斗。 不但如此,它的规范更给予士兵个人在严寒下最大的生
存机会,并且让他不至于匮乏或受到严酷的考验。帐棚随军携带,并且在战斗状况许可
下尽量使用。不论是外围警戒哨的士兵,或者是远离防御阵地长时间暴露在酷寒下进行
攻击的部队,一旦回到己方防线时,都会被轮派到有暖炉的营帐取暖。在这些营帐中他
们能 够将袜子烘乾,并且让防寒鞋解冻。在那里还有热咖啡和在滚水中加热过的口粮
罐头供应。
伤患被安置在有暖炉的营帐。当营帐开始爆满时,那些轻伤的被轮替回防线上, 不过为
了怕他们伤势恶化,伤势时时都被检查。 由酷寒及过度消耗体力引起的重度休克或脱力
的病患则可在有暖炉的营帐中休息 24 小时,然后就回到战斗线上执行任务。 上面是他
们所采取来在严酷气候下维持部队健康与战力的一些措施。其结果可以总结如下:
1、大约 20% 的士兵得到呼吸道的疾病,病症从重感冒到肺炎都有。医事人员认为在这
种状况下算是相当低的数字。
2、士兵「战斗疲乏」以至于永远无法再执行战斗任务的病例少之又少,几乎不构成任何
医疗上的问题。比较常发生的「休克」现象中,当事人通常在休息 24 小时后都还可以
回复服行勤务。
3、该师有 2700 个非战斗伤亡的伤患,其中大约 2000 人属于冻伤伤患,在这之中,9
5%是足部冻伤。大部份手部冻伤的情形不算严重。耳朵冻伤的案例通常是因为个人不小
心引起的。但是,在调查足部冻伤的原因时,史密斯将军及麾下的指挥官和各团的军医
问过许多士兵、排长、和其他人以了解来龙去脉,他们结果估计足部冻伤的伤患中只有
20%能怪罪伤患个人粗心大意 ,80% 得要归因于作战的状况以及不适用的防寒鞋(见后
面的注脚)。
4、由于吃了半结冻的口粮罐头,有很高比例的士兵发生肠胃症状以至于无法在火线上服
勤。部队普遍知道这个危险性,因此面包及饼乾类口粮成为最热门的食物。在作战最激
烈的时候,火线上的士兵除了饼乾等外不吃别的。这证明了现行野战口粮不足以提供在
极端寒冷天候下部队运动与作战的需要。
休克与疲乏
当陆战队开始向北推进时,第一道寒流的效果让一些军医非常震惊。在前线服勤 数个小
时后回到温暖帐棚的部队中,他们发现「许多人产生严重的休克反应。」他们描述道:
「数以百计的士兵来到医护站,表现得有如经历迫击炮和大炮猛烈轰击过的士兵一样。
他们有很显著的颤抖现象,但并非单纯地因为寒冷而致。他们可以用兴奋剂来治疗。在
比较不严重的病例中,一杯白兰地加上一点炉火的热 量通常可以让他们很快地回复过来
。当处于休克状态时,这些人的心理与生理状态都有显著的改变。许多士兵茫然瞪视着
空中,似乎对别人的话完全没有反应。有些人啜泣良久,却一言不发。但是,过了几天
,当部队开始适应这种极端的温度后,我们注意到这种休克反应症状的消退。」 即使如
此,寒冷,再加上激烈的体力消耗,持续地严重影响个人的反应机制,并且也对部队造
成了前所未有的问题。这种极限发生在陆战第七团第一营的身上。 当他们越过荒野进行
夜间攻击,试图解救第七团F连的时候,在华氏零下20度的气温下,该营营长戴维斯中校
发现虽然他的部队仍然在和中共军持续战斗中 ,他自己却似乎陷入什么都不想做的状态
。酷寒似乎把他的脑子都冻住了,他不得不「对每个决定都再三检视」,生怕自己在头
脑不清的情况下做出判断。
由于了解到他的士兵可能已经到达个人体能的极限,他命令他们停止,准备建立急速防
御阵地。不过,在几分钟之内,他注意到寒冷的效应已经让他的部队「倦成一团」,所
以他决定最好的办法还是继续前进。他的部队在深雪中跌跌撞撞越过许多脊线。在快要
到达F连位置的最后一个山丘,当他的部队爬到山顶时,碰上中共军据守的地区。开始交
火后,戴维斯中校亲身领队投入战斗。但是当他手下各连到达山顶时,他看到队伍先头
的人突然倒下,这种状态感染了其他人,也像推骨牌一样地连环倒下动弹不得。他们躺
在地上「对于在四周横飞的枪弹完全毫 无所觉」,带队军官或士官必须猛烈地摇晃或是
拉着他们,才能让他们站起来。不过,当他们打赢了高地这场战斗,并且在山顶短暂地
休息一阵后,当清晨到来时整个营又能再度前进。
防寒鞋
防寒鞋是陆战第一师最为怪罪的东西,而且它也被认为是该师非战斗伤亡的主要原因。
士兵、指挥官、以及医疗人员对它的一致批评是:在行进或者攻击前进时 ,脚部会大量
出汗。当行进无法持续而队伍停止时,流的汗会沿着鞋子内侧鞋垫的边缘结冰。在这个
时候,除非能够换掉袜子并且把鞋子弄乾,要不然无法保护 足部不被冻伤。大部份时间
里,在战斗状况下根本无法办得到。


酷寒下的武器
在零下的低温中,M1 步枪、机枪、以及 75mm 无后座力炮的的性能表现仍然十分耐用良
好。 陆战第一师各营对于后者都十分赞扬。他们认为在山顶的战斗中无后座力炮是「不
可或缺的」,士兵并不因为它「可能暴露己身位置」而不愿用它,所有人的报告都认为
它是非常有价值的战斗武器,特别是在对付敌军工事的时候;士兵们也对它特别锺爱。
当用来对付掩体和其他炮位时,它的有效距离长达 1,200码。 对它一致的看法是:「我
们需要更多这种武器」。在零下低温的战斗中,105mm 榴弹炮在发射后有时会花上两分
钟才能完成复进的程序,因此显著地影响了发射速度。有关白朗宁自动步枪的报告明显
地好坏不一,有可能是由于在寒冷状况下保养方法上的差异所引起的。陆战第一团下的
各营不使用擦枪油,用汽油洗枪已去除任何残留的油渍,并且不时地开上几枪以保持武
器温暖,他们没有任何问题。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在同一团下的连,仍然使用薄薄的一
层擦枪油,也不定时开枪保暖,但他们的武器却也毫无问题。陆战第七团F连的白朗宁自
动步枪在持续战斗中夜复一夜地故障失效,但到了白天检查时却又找不出问题所在,小
心地保养也毫无帮助。其他单位也报告有相同的经验。不过,白朗宁自动步枪的操作性
能平均说来仍然良好,而且使用它的士兵通常对它都有信心。在酷寒下性能上以及保养
方法上的差异(在陆战第一师及第二步兵师中都一样)应该显示了需要对这武器进一步
地测试与实验,以找出可能最佳的解决之道。 陆战第一师的指挥官及士兵们对卡宾枪没
有多少信心。一般的看法是当卡宾枪被改良成全自动时,反而变得「太娇贵」。陆战第
一师各步兵连中最好的记录是大 约有30%的卡宾枪会故障。当士兵们有机会弄到M1半自
动步枪时,他们会把卡宾枪尽快丢弃。也有人抱怨卡宾枪缺乏「制止力」。一些排长和
班长谈到曾经在不到50英尺的距离打中中共士兵两三枪,看到他咬牙皱眉,却仍能继续
逼近来。 整体来说,陆战第一师各营对各种迫击炮的操作性能非常满意,其中部份单位
对四二炮特别赞赏。他们觉得如果有更多这种炮的话效果会更好,特别是如果能将其轻
量化以便移动,但仍能保持在短距离时同样的爆炸威力的话。不过,不论是哪种口径的
迫击炮,当架在冻硬的地面以高速快放时,往往会「把自己打坏」。 最会出问题的地方
是炮座底钣,不是扭曲变形,要不就是龟纹断裂。高度调整螺丝也会在酷寒中松动,并
且很快就锈蚀。资料中也发现击针非常容易断裂,以至于弹药营不得不就地取材制造。
四二炮在这些问题方面比轻型迫击炮要少得多。 炮管方面,没有爆裂的现象,但是枪械
士发现由于寒冷的关系, 弹尾翼在炮膛上留下的刮痕似乎较深,也导致过度的炮口焰
。在整个作战中使用迫击炮最多的 应该是陆战第一团,例如,连着14晚,60炮整夜持续
发射。在作战结束时,这个团里所有的迫击炮都必须被全部或部份地更换,没有任何一
具是还在安全的操作状况。
陆战第一团也用汽油来洗机枪。机枪的润滑油在酷寒下会变得非常黏滞,直到变暖前会
让枪机动作变慢。不论周围状况如何,重机枪每20至30分钟就得发射 一阵,以保证能够
运作。在这武器中的 冻剂可以承受大约零下30度的温度, 但是它只保护了枪管,枪管
延伸部、枪机、以及缓冲组件都没有保护。金属部份会结霜,会把整支枪冻得结结实实
;因此定时地开上几枪是必需的。 3.5 寸火箭筒的弹药在最冷的几天里都冻裂了,根据
对它了解的人的说法,它们本来应该能够抵抗零下20度的低温的。士兵们尝试着将它们
埋在冻土层以下来保护它们,但是这努力并没有成功。 史密斯少将注意到直升机在这种
寒冷稀薄的空气中的浮力减弱不少,降落时往往会从离地10英尺处重重落下。至少有一
架直升机就是因此而毁损的。 另外,在空投物资时,货包中有很高的比例,大约十分之
一,会在降落伞能够展开前就跟伞包脱离。这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因为寒冷气候加上高度
的关系,还是有其他因素。不过,在柳潭里据点这种垂直掉落的弹药包中,士兵们发现
炮弹如果是装在木箱中的话,几乎都还可以回收使用,但是如果是装在金属箱里的弹药
的话,会毁损得无法使用。




军事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