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朝鲜战争》(1)


军事文摘主页

送交者: 王树增 于 July 05, 2002 18:38:56:

第一章 打败美帝野心狼

----------------------------------------------------------------------
----------

六月二十五日

  叁八线的最西端位于朝鲜半岛海州湾的最深处,这是一块盛产粮食的湿润洼
地。从这里一直向北,在叁八线两侧对峙的是北朝鲜的第七警备旅和南朝鲜的陆
军第十七团。   1950年6月25日(星期日)凌晨4时,夜色漆黑,大雨滂泪。

  突然,一道比霓虹灯还明亮的橘红色的光线穿透雨夜升起来了。
  炮火!坦克!湿淋淋的士兵!
  紧接着,从叁八线最西端开始,连续升起的信号弹像燃烧的导火索沿着南北
朝鲜300多公里的分界线向东飞速蔓延,一个小时后便抵达东部海岸。5时,叁八
线上数千门火炮开始射击。在炮火的映照下,稻田里翠绿的稻苗被裹在泥水里在
夜空中腾飞,而上千辆坦克冒出的尾烟蜿蜒在朝鲜半岛的中部,犹如扑上整个半
岛的惊涛骇浪。   如同这个动荡的世界中经常发生的事情一样,1950年6月2
5日在朝鲜半岛突发的是一场局部地区的局部战事。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军事上讲
,至少在6月25日那一天,没有人会认为在亚洲东北部潮湿的梅雨季节里发生的事
情,会对这个半岛以外的人们产生什么影响久远的后果。   对于朝鲜半岛以
外的世界,1950年6月25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叁十八军─一四师叁四二团一营原营长曹玉海在这一天的
上午正走在武汉市阳光灿烂的大街上。他复员后在武汉市的一所监狱任监狱长。
这个农民出身的青年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参加过无数次残酷的战斗,叁
次荣立大功,获得勇敢奖章五枚。他在从军生涯中的最后一次负伤,是在湖北宜
昌率领士兵抢渡风大浪急的长江的时候。这次中弹令他本来就伤痕累累的身体更
加虚弱。在风景秀丽的东湖疗养院休养时,他接到了复员的命令。曹玉海不想离
开部队,疗养院一位女护士的爱情安慰了他的伤感,爱情在刚刚来临的和平生活
中显得格外温馨。当爱曹玉海的姑娘向他提出结婚要求的那天,他在广播里听到
了一个消息:与中国接壤的朝鲜发生了战争。   6月25日,当曹玉海在武汉的
大街上奔走的时候,他听说自己的老部队第叁十八军正从南向北开过路过这里。
他虽不知道邻国的战争与自己的国家有何种关系,但部队向着战争的方向开进还
是使他产生出一种冲动,他能够意识到的是:国家的边境此刻也许需要守一守,
那么部队也许又需要他这个勇敢的老兵了。   曹玉海的口袋里此刻还揣着那
个女护士写给他的信:“玉海,我亲爱的:一想到你要离开我,我的心就像撕裂
了一样!   自从见到你,我才晓得一个人应该怎样生活。但,我毕竟还有些
过于注意个人幸福,你的批评是正确的。   你说得对:“我不是不需要幸福
,我不是天生愿意打仗,可是为了和平,为了世界劳动人民的幸福,我就要去打
仗了。‘谁知道什么时候能相见,但我要等待,等待,等你胜利归来。我为你绣
了一对枕头,请带着它,就像我在你身边一样……我想总会有点儿时间的,亲爱
的,千万写信来,哪怕只是一个字也好……”   那对枕头是白色的,上面绣
着四个字:永不变心。
  曹玉海真的在武汉的茫茫人海中找到了自己的老部队,这支不久后即将走向
战场的部队让曹玉海再次成为一营营长。   在部队继续向北走去的时候,曹
玉海拿出女护士的照片给他的战友姚玉荣看。姑娘的美丽令姚玉荣羡慕不已。他
问,为什么不结了婚再走?曹玉海答,万一死了多对不住人家。姚玉荣狡猾地试
探:是不是不太喜欢她?曹玉海的脸一下严肃了,他说,死了我也恋着她!  
 距离曹玉海在武汉阳光灿烂的街头寻找老部队8个月后,经过一场在漫天风雪中
空前残酷的肉搏战,一营营部被美国士兵包围。曹玉海在电话中只对团长孙洪道
喊了一句“永别了”,便带领战士强行突围,数粒美制MI步枪子弹穿透了他的胸
部和腹部。曹玉海倒下的地点是朝鲜中部汉江南岸一个地图标高为250.3米的荒凉
高地,他挣扎了一下便一动不动了,喷涌而出的热血很快在零下20℃的低温中与
厚厚的积雪冻结在一起。   一营营长查尔斯。布雷德。史密斯感到非常疲劳
。25日是他所在的美军第二十四步兵师的创建纪念日。师司令部在这天晚上举行
了盛大的化装舞会,全师官兵们都很兴奋,不少士兵都把自己化装成白鹤──这
是他们长期驻扎在日本的缘故──白鹤长长的红嘴到处乱戳着这个嘈杂而喧闹的
不眠之夜。此时,他们没有一个人听得见隔着日本海传来的战争炮声,甚至连师
长迪安在接到电话后的惊慌神色也没有人注意到。一营所在的二十一团驻扎在日
本九州熊本附近的伍德兵营,史密斯自从那天开始就一直头痛。几年前,这个年
轻军官应该说前途是光明的,当他从西点军校毕业后,他就指挥着一个连,日本
人袭击珍珠港时,他奉命在巴伯斯角紧急构筑阵地,当时他的指挥官柯林斯将军
认为他是个“很不错的军官”。作为一名步兵军官他一直作战到南太平洋战争结
束。而现在,长期驻扎在日本的百无聊赖的日子让他厌烦了。史密斯知道远东又
爆发了战争的时候,是几天后的一个晚上。他的团长理查德。斯蒂芬斯在电话里
的语气十分急促:情况不妙,快穿上衣服,到指挥所报到。他的任务是率领他的
部队立即乘飞机进入朝鲜。当史密斯吻别他妻子的时候,窗外漆黑一团,风雨交
加。拿他的话讲是“上帝在为我们的爱倩哭泣”。军用卡车在雨夜里向机场驶去
,史密斯对他要去朝鲜参战迷惑不解。美国作家约瑟夫。格登后来写道:“史密
斯并不知道──但肯定怀疑──他被派去执行一项等于自取灭亡的使命。”美军
第二十四步兵师二十一团一营的士兵是第一批到达朝鲜战场的美军士兵。   
查尔斯。布雷德。史密斯以在朝鲜战争中第一支参战的美国部队指挥官的名义在
战史中留下了他的名字。然而他的部队在第~仗中就在北朝鲜军队的攻击下立即
溃不成军,以至于他不顾美国的军事法规,把伤员和阵亡士兵的尸体遗弃在阵地
上落荒而逃。查尔斯。布雷德。史密斯还是美国军队中在朝鲜的西线打仗打得最
远的指挥官,他说他“几乎看见了中国的土地”,确实   也就是“几乎”,
当他看见一位澳洲营营长的大腿在剧烈的爆炸声中飞上了天空时,他和他的士兵
立即从“几乎看见了中国的土地”的地方掉头就往回跑。   朝鲜战争的资料
中没有查尔斯。布雷德。史密斯阵亡的记录。如果他现在还活着,应该是87岁的
老人了。不知道他后来是否看见过真正的“中国的土地”。   曹玉海和查尔
斯。布雷德。史密斯,一个黑眼睛和一个蓝眼睛的军阶很低的年轻军官,他们在
朝鲜战争中都有戏剧般值得叙述的故事,尽管今天很少有人记得他们。   战
争发生在一个叫朝鲜的国家,但战争的事件必须从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和一个普通
的美国人开始叙述,这就是历史。   素有“晨谧之邦”美称的朝鲜在公元前
不久就开始了有文字记录的历史,但是战争却成为了这个历史始终的主题。由于
居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它不断受到强国的占领和践踏。这个国家最奢侈的愿望仅
仅是能够安静地独处世界一角,以享受苍天赐予它的优美的情歌和优质的稻米。
为了这个愿望,在17世纪一段没有强国侵入的短暂时光里,朝鲜的国王甚至下过
一道禁止百姓开采白银和黄金的旨令,为的是减少强国对这个国家的兴趣。然而
,这个“隐士般的国度”始终没能实现它和平的愿望。   1866年7月,一艘叫
做“舍门将军”号的美国船闯入朝鲜大同江,向这个国家索要财物,扬言不给就
炮轰平壤。美国人没有想到这个和善的民族竟能如此激愤,在平安道观察使朴圭
寿的率领下,朝鲜军民烧毁了美国的“舍门将军”号。五年后的一天,五艘美国
船再次进入朝鲜海域,和所有强盗的逻辑一样,要求赔偿“舍门将军”号的损失
,并且要求“缔结条约”、“开放口岸”,否则就动武。结果,在朝鲜人民的奋
起抗击下,美国人落荒而逃。如今,在朝鲜的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块“斥和
碑”,上刻“洋夷侵犯非战则和主和卖国”12个大字,下面的一行小字是“戒我
万年子孙”,另一行是“丙寅作辛未立”。   朝鲜是半岛国家,南北长约80
0公里,东西长约200公里,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半岛的南部气候宜人,是丰产
的农业区,半岛的北部山林茂盛,矿产丰富。朝鲜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具有不可
忽视的战略意义,它犹如一块伸向日本海的跳板,既是强国入侵远东的最便捷的
必然途径,又是抵制入侵的天然的桥头堡垒。   北纬叁十八度线,横穿朝鲜
半岛的中部。
  这条叁十八度线,是这个国家最不幸的象征。1896年,俄国和日本为争夺对
这个国家的统治权而交战,战争的结果是双方划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从而将朝
鲜半岛分割为两半,而分割线便是北纬叁十八度线。后来日本人赶走了俄国人,
把整个朝鲜半岛并吞为自己的殖民地。1942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又将朝
鲜变成了日本领土的一部分,归自治省管辖。1943年,在德黑兰会议上,美国总
统罗斯福告诉苏联元帅斯大林,朝鲜“还不具备行使和维持一个独立政府的能力
,而且……他们至少应该经过四十年的监护”。于是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以
及中国的蒋介石在他们共同签署的一份公报中对这个国家的前途表示出强权的怜
悯:“轸念遭受奴役的朝鲜人民,前述的叁大国(美国、英国、中国)决定在适
当的时候给予朝鲜自由和独立。”   到了1945雅尔塔会议开始时,美国总统
罗斯福虽身缠重病,但他依然清醒地意识到随着日本的覆灭,长期被日本占领的
朝鲜半岛将出现政治上的真空。对于美国人来讲,他们不认为凹凸不平的朝鲜半
岛对美国在战略上有多大的意义,在整个远东,他们占领日本本土已经足够了。
但是,美国却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苏联的势力划分到了哪里。为了促使苏联对日
本宣战,罗斯   福和丘吉尔向斯大林做出的让步包括同意由美国、英国、苏
联。
  中国四大国“共同托管”朝鲜。朝鲜再一次成为强国政治的一件抵押品。美
国虽并不觊觎朝鲜,但它坚持在朝鲜插手的理由却很值得注意,因为它既是苏美
两个超级大国冷战开始的信号,也是未来美国涉足朝鲜战争的最根本的原因──
“美国在朝鲜没有长远的利益,它所希望的是朝鲜成为阻止苏联进攻日本的缓冲
地带”。   “从美国的本意上讲,最后是美国单独占领全部朝鲜。”朝鲜战
争爆发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回忆录中写道,“顾问院极力主张在整个朝鲜的日
本军队应由美国受降。但是我们要是以必要的速度把军队运到朝鲜北部,那就无
法保证我们在日本抢先登陆。”美国人当时真正的想法是:全朝鲜有那么多日本
兵,要是去占领“可能遭到重大伤亡”,还是让苏联人去承担吧,美国等着坐收
渔利就可以了。   1945年8月8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召见日本驻苏
联大使佐藤尚武,交给他一份苏联对日宣战的通告。9日零时,百万苏联红军从各
个方向突入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与此同时,苏联的几个红军师越
过中国的东北,向朝鲜急速推进。到了这个时候,世界上也就没有人能知道这些
红军战士会在朝鲜的什么地方停下来了。波茨坦会议并没有明确在朝鲜的国土上
哪里是美苏双方都认可的占领分界线。当美国人听说苏联军队进入了朝鲜半岛时
,他们开始有了最隐秘的担忧。   因为在这一天,距离朝鲜半岛最近的美国
兵还远在上千公里以外的冲绳岛上。   “应当在朝鲜整个地区就美国和苏联
的空军和海军的作战范围划一条界线。”美国总统杜鲁门说,“至于地面上的作
战和占领区域,没有进行任何讨论,因为当时没有人想到,不管是美国的或者是
苏联的地面部队,会在短期内进入朝鲜。”   1945年8月9日晚上,美国国务
院、陆军部、海军部叁部协调委员会在五角大楼召开紧急会议,磋商如何不让苏
联在远东占到便宜以及如何保护美国在远东的利益。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
的参谋人员中一位叫迪安。里斯克的年轻上校指出,既然没有可以立即投入使用
的部队,加上时间和空间上的因素,抢在苏联军队前面进入朝鲜是不可能的。国
防部长助理让迪安和另一位上校参谋到隔壁的第叁休息室尽快搞出一个“既能满
足美国的政治意愿,又符合军事现状的折衷方案”,并且“要在30分钟之内搞出
来”。两位年轻的职业军官在休息室里面对着朝鲜地图发呆,因为他们在这之前
从没有关注过这个遥远的国家。   此时,迪安根本就不曾想到自己的一生从
此将和朝鲜打交道,而且因为朝鲜的战事他从此将官运亨通。迪安的目光在朝鲜
半岛狭长的版图中尽可能中间的部位搜索,“如果我们提出的受降建议大大地超
过了我们的军事实力,那么苏联就很难接受。”于是他设想按朝鲜的行政区域划
分出一条界线,提供给美苏首脑们去辩论,但此刻迪安面前的朝鲜地图上没有行
政区的划分,而30分钟的时间是有限的。参谋迪安拿起一支红色的铅笔,干脆利
索地在面前的朝鲜地图上画出了一条直线,这条线和49年前日俄分割这个国家的
那条线完全一致:北纬叁十八度线。   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就这样被一个
从来没有到过朝鲜的年轻的美国参谋在30分钟的时间里,分割成了两半。   
美国军人继承了19世纪瓜分非洲的欧洲殖民主义者的思维方式,至今非洲国家的
国境线大都是直线。   再一次分割朝鲜的迪安。里斯克后来在朝鲜战争中任
职亚洲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再后来他在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中登上了美国国务
卿的高位。   让美国人意外的是,斯大林没有对这条线表示反对。苏联第一
远东方面军南翼部队在太平洋舰队的配合下,迅速切断了日本关东军和日本本土
的联系,12日便占领了朝鲜北部的雄基、罗津、清津、元山等港口,24日占领平
壤。然后,打击占领朝鲜半岛的日本军的苏联红军停止在了叁八线上。   在
进攻朝鲜半岛的苏联红军中有一支朝鲜部队,这支朝鲜部队的司令官名叫金日成
。   就在苏联红军占领平壤的这一天,美军第七步兵师在朝鲜南部的仁川港
登陆。尽管美国知道这次军事行动只是去接受投降,无异于坐收苏联红军的胜利
成果,但他们还是为这次登陆行动取了个诡秘的代号:“黑名单”。   从仁
川登陆的美军不停顿地行军,最终到达了那条北纬叁十八度线。
  在时间上占据优势的苏联军队停止在叁八线上,他们等来的是最高司令官名
叫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美国军队。美苏两国的士兵在叁八线上举行了一个联欢
会,美军跳的是踢踏舞,苏军跳的是马刀舞。美国兵对粗壮的哥萨克人能用脚尖
疯狂地旋转身体惊讶不已。   美国人是在事后才后悔的,早知道斯大林并不
反对,还不如把分界线往北移动一下,划在北纬叁十九度线上,这样,中国的军
港旅顺就在美国的范围之内了。   可是,叁十八度分界线已经存在了。
  北纬叁十八度线斜穿朝鲜国土的长度约为250多公里。它是完全忽视了政治、
军事、经济等诸多因素而臆造出来的一条分界线。它从不同角度分割了这个国家
数座高高的山脉,截断了12条河流、200多条乡村道路、8条等级公路和6条铁路,
当然,还有正巧横跨在这条线上的无数绿色的村庄。从它再次产生的那一刻起,
世界上的强国都意识到远东这个被分割为两半的国家,必定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依旧需要士兵生命的地方。尽管这个国家的山脉奇多而险峻:“把那些巨大褶
皱展开的面积可以覆盖整个地球”,是“世界上最不适宜大兵团作战的少有的地
区之一”。   4年零10个月之后,已经是助理国务卿的迪安。里斯克作为被邀
请的尊贵的客人参加了美国新闻俱乐部举办的一个晚宴。“夜色很美,星空下,
凉台上,人们谈兴很浓。”《纽约先驱论坛报》专栏作家约瑟夫。艾尔索普回忆
道,“一个仆人打断谈话,让里斯克去接电话。几分钟后,里斯克返回了凉台,
脸色煞白如纸。但是,他还是找到一个恰如其分的借口,匆匆地走了。我们议论
说,肯定出什么大事了,那家伙是负责远东地区事务的。远东是什么鬼地方?”
  1950年6月25日,在朝鲜是星期天,而在美国是星期六。
  杜鲁门总统决定在这个周末离开华盛顿。他最近的心情很糟糕,原因是国会
的共和党人始终与他作对,几乎到了让他忍无可忍的地步,连华盛顿潮湿的天气
都令他讨厌。他决定到他的密苏里老家过几天身边没有国会议员吵嚷声的日子。
当然,作为总统,即使休假也要寻找一点儿事情来打扮勤勤恳恳为美国公众服务
的形象,他接受了巴尔的摩附近一个机场落成典礼的邀请。实际上,他确实有一
点儿很“私人”的事情要做,他想去格兰特维尤农场看看他的弟弟,他自己的农
场也有点儿农活需要安排。“我打算为农场的住房造一道围栅──此举绝对没有
政治目的。”杜鲁门临上专机时对国务院礼宾司司长伍德沃德说,“让那些政客
们见鬼去吧!”   巴尔的摩机场落成典礼用了大约一个小时。杜鲁门在讲话
中虽谈到发展航空事业的重要性,但讲话的大部分内容还是不   失时机地在
奚落他政治上的对手──那些与他处处为难的共和党人:“假如我们听信了那些
老顽固的话,那么我们现在肯定还在使用公共马车;对不起,一些主张公共马车
的家伙仍然呆在国会里……”后来的所有回忆录都注意到,杜鲁门总统在他讲话
的结尾部分,使用了一连串的“和平的未来”、“和平的目的”、“和平的世界
”等字眼儿。而历史的真实是,再过几个小时,一场战争将来到美国的面前。
  杜鲁门回到家乡,吃过晚饭,一家人在图书室里谈天说地。
  这时,电话铃响了。
  电话是国务卿艾奇逊打来的。艾奇逊也在周末躲到了他在马里兰州哈伍德农
场的家中,那个害了共产主义恐惧症的议员麦卡锡对他的指责令他焦头烂额,他
想回到家乡来好好睡个觉。   晚上22点,他桌子上的白色电话铃响了。这是
个越洋电话,对方是美国驻汉城大使约翰。穆乔,电话的内容是:朝鲜战争。艾
奇逊第一个反应是派人去和联合国秘书长赖依联系,第二个反应是,向正在度周
末的总统通报。   杜鲁门在电话里同意艾奇逊的安排,但艾奇逊不同意总统
连夜赶回华盛顿。“这样会引起全国的恐慌,”国务卿说,“况且,情况还没有
搞清楚呢。”   杜鲁门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度过了一个多梦的晚上。第二天
,像狩猎般蹲守在总统农场周围的记者们发现,总统上飞机时衣冠不整,神色慌
乱,两个总统的随行人员仅仅晚到了几分钟,总统便把他们扔在跑道上不管了。
  23日晚上7点15分,应总统的邀请,白宫和国防部的高级官员们和总统一起
在布莱尔大厦共进了一顿白宫人员匆忙准备的晚宴。撤去餐具后,餐桌直接成了
会议桌。会议通过了艾奇逊提出的叁点建议:第一,授权美国驻远东军队总司令
麦克阿瑟将军对南朝鲜提供必要的援助;第二,命令美国空军在美国使馆人员、
侨民和滞留在朝鲜的美国公民撤离朝鲜时,轰炸朝鲜人民军地面部队;第叁,命
令美国第七舰队立刻开往台湾海峡,阻止中国大陆的共产党军队进攻台湾──注
意这个第叁:这是一个至今仍让历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建议,它针对的是战争之
外的一个刚刚成立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场发生在朝鲜的战争,与中国
的台湾有什么联系?包括杜鲁门在内的美国高级官员们当时并没有想到,正是这
第叁条建议,使世界上两个从来没有交战过的大国卷入了一场死伤惨烈的空前残
酷的战争。   中国的毛泽东没有星期天的概念。北京城市中心松柏掩映下的
古代皇家园林里一个叫做丰泽园的地方就是他的家,同时也是他的办公室。他在
那里读书、吃饭、散步,接见需要见他的人。除了出席必要的会议和外出视察,
他很少走出那个中国式的幽静的院落。前几天,中国共产党七届叁中全会在北京
召开。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他的一个十分有名的讲话,叫做《不
要四面出击》,讲的是处理好各阶级、政党、民族各方面的关系,以孤立和打击
当前的主要敌人,树敌太多对全局不利。毛泽东讲话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仅
仅几个月后,他所领导的中国不但要出击了,而且要出击到国境线以外去了。
  那天屋子里有点热,毛泽东让卫土把他夏天用的大蒲扇找出来,卫士给他的
是一把新的蒲扇。中国的蒲扇是用一种叫做蒲葵的植物叶片做成的,卫士拿来的
扇子还带着植物的清香。   毛泽东说:“去年的那把不是很好嘛。”
  卫士说:“那把坏了,扔了。”
  毛泽东不高兴地自语道:“那把还是很好用的……”
  他面前的桌子上放的是这个新生的国家马上就要颁布的一部重要法令:《中
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3.1亿人口的   解放地区进行土地改革,是新
中国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这一法令明确规定了土地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法
。另一份文件是八天前以政务院名义发出的《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指示和暂行办
法》。多年的战争给中国的经济带来毁灭性破坏,人民的温饱问题亟待解决,这
首先需要的就是粮食。政务院决定拿出20亿斤粮食来缓解燃眉之急,不知是不是
杯水车薪。桌子上还有一份关于英国人查理逊和美国人托马斯伙同西藏摄政大札
秘密组成“亲善代表团”打算去美英等国请求外国势力支持“西藏独立”的调查
报告。新中国成立以后,西藏反动势力企图“独立”的活动日益加剧,“这是一
个严重的斗争任务”。当毛泽东接着看到西南军区一份关于匪患严重的报告时,
他的心情开始沉闷了。   建国已经几个月了,而分散在这个国家偏僻地区的
原国民党散兵和土匪大约仍有40万之众。西南军区的报告说,四川地区于2月,贵
州地区于3月,云南地区于4月,土匪们开始骚动。这些土匪传播谣言,说蒋委员
长马上就要打回来了,新政权长不了了,于是威胁群众,破坏交通,抢劫物资。
他们杀害的政府和军队工作人员达2000多人。经过半年的剿匪战斗,虽然歼匪大
半,但还有不少漏网分子隐藏起来,这是新中国的心腹大患。   毛泽东走出
房间,在院子里散步。初夏的北京,天色湛蓝,草色新鲜。丰泽园内苍翠的松柏
树龄都在百年以上。毛泽东没走几步,就听卫士在身后轻声地说:“毛主席,总
理的电话。”   电话的内容是:朝鲜战争。
  对于邻国发生战争,毛泽东并不感到意外。但是,由此带来的一个他曾经意
料过的问题此刻还是让这位伟人陷入了深思,这就是:台湾! 台湾:永不沉没
的航空母舰

----------------------------------------------------------------------
----------

  1949年12月里一个阴霾的日子,蒋介石悄然登上美制“江静”号军舰,向中
国东南方向大海中的一个岛屿──台湾逃亡而去。   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失
败已经是无可挽回的事实。抗日战争的胜利给这个国民党领袖带来的声誉,加之
800万重兵和美国先进武器的援助,曾经使他在叁年前雄心勃勃地宣称“叁个月到
半年之内消灭共产党”。这时,他的军事幕僚以及他的美国盟友们都以为无论作
战兵力还是武器质量都决定了蒋介石赢得战争胜利是势在必得。可是他们完全忽
视了一个似乎是纯军事学以外的因素,那就是发生战争的这块土地上人心的向背
。战争终究是人的行为。在国民党政权统治的末期,政治黑暗、官吏腐败、物价
飞涨使整个中国民不聊生,国民党政权在中国百姓的心目中已经是灾难的代名词
,加上割据各地的军阀由来已久的帮派角斗,在手持步枪的解放军以及跟随在他
们身后   的上百万民众的呐喊声中,蒋介石的百万精锐之师在一个又一个的
战役中纷纷解甲。蒋介石曾经对横贯中国大陆中部的一条大江抱有近乎天真的幻
想,500里的坚固防线,岸炮军舰如林以待。但是,大江岸边的穷苦百姓自愿划着
木船在炮火中运送解放军横渡大江,结果是“长江天堑,一苇可渡”。当穿着草
鞋的解放军战士冲进南京“总统府”中蒋介石豪华的办公室时,桌上的电话依旧
可以使用。一位解放军的将领坐在“蒋总统”的椅子上给北平西山上苍松环绕的
“双清”别墅打了一个电话,毛泽东接完电话后,写下了一首至今依然令人荡气
回肠的诗篇,其中的一句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中
国共产党人要赢得解放全中国的胜利,逃往台湾的国民党军自然在“追穷寇”的
范围之内。台湾不可能成为国民党残兵败将的苟且之所,解放军大规模的渡海作
战和对台湾的最终解放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都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对此
,毛泽东胸有成竹,蒋介石则是心有余悸,而远在地球另一端却硬要涉足远东事
务的美国自然也看到了这一必然结局。   目前的问题仅仅是人民解放军渡过
台湾海峡的时间表。
  惊魂未定的蒋介石在被海水包围着的台湾岛上反复强调“台湾一定能守得住
”这句话,但是,蒋介石心里非常清楚一个军事上的简单事实:150海里的台湾海
峡在300年前尚且阻挡不了郑成功的木船船队和手持冷兵器的兵勇,现在又如何能
抵挡得住排山倒海的人民解放军?在福建沿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叁野的几
十万精锐部队、各种型号的船只皆在准备之中。最令人吃惊的是,装备很差的解
放军竟然有了飞机!送到蒋介石手上的情报是这样描述的:“彼等所准备的空军
,到民国叁十九年(1950年)已有飞机四百架”,“上海的龙华机场一度为我政
府炸毁者,现已借助俄人之助,修复至可以使用”,“长江以南各地约有叁十个
空军基地,包括对日作战时英军所修筑的若干基地,亦已恢复可供使用之程度”
。此刻,在蒋介石看来,惟一可以救命的稻草是美国一如既往的援助,甚至是军
事的干预。   但是,美国人的做法却令在台湾岛上惶惶不可终日的蒋介石雪
上加霜。
  当毛泽东在北京的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时候
,美国国务院也紧急召开了一个远东问题圆桌会议。会议确定了一个事实:蒋介
石已经被永远地赶出了中国大陆,中国共产党军队很快就会占领台湾,时间最迟
在1950年的下半年。美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要尽快从中国脱身,结束与蒋介石
政权的关系。国务卿艾奇逊甚至还主张,至少暂时不向国民党政权提供军事援助
,而且也不应该试图把台湾和中国大陆分离开。   美国政府的态度十分明确
:在不承认新中国的同时,也不再支持已经没有了希望的蒋介石。但美国国会一
部分参议员却主张继续支持台湾,他们不断向杜鲁门总统施加压力。为此,艾奇
逊出面对美国军方解释:美国必须承认,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控制了全中国,国民
党已经崩溃。即使按照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意见继续援助台湾,其效果最多是把台
湾陷落的时间延迟一年,这对美国来讲太不合算了。为了说明这个“不合算”,
艾奇逊又十分耐心地列举了五点理由:一、会使美国再次卷入一场有世界影响的
失败中,影响美国的威信;二、会把全中国人一致的仇恨集中在美国身上;叁、
会给苏联提供在安理会上攻击美国的借口;四、会使美国在亚洲人民心目中成为
一个腐败并且威信扫地的国民党政府的支持者;五、没有人认为台湾一旦落入共
产党之手,会打破美国的远东防线。而这第五条理由正是美国政府改变对台湾政
策的最根本的原因。美国人意识到,台湾不值得他们付出   这么高的代价,
在台湾问题上,作为世界强国的美国眼光应该放远一点。   1949年12月23日
,美国国务院发出第二十八号密令:《关于台湾的政策宣传指示》。文件确定了
美国官方关于台湾问题的统一对外宣传口径,同时文件确定了任何支持台湾的做
法都是对美国利益不利的,都会使美国卷入一场危险的战争,都会使美国成为中
国人民的对立面。文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它强调了一个至今依旧十分敏感的重
要观点,即,台湾无论从历史上还是从地理上,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是不能
够分割的一个整体的国家。   1950年1月5日,杜鲁门代表美国政府发表了《
关于台湾的声明》,再次确认《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关于台湾归还中
国的条款,宣布美国无条件地认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美国对台湾没有掠夺的野
心。杜鲁门说:“美国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的局势,美国政府不拟遵
循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战中的途径,美国政府也不拟对台湾的中国军队供
给军事援助和提供意见。”基于这个声明,美国宣布从台湾撤走侨民。美国在台
湾只留有一个领事级的代表,最高武官仅仅是一名中校。   杜鲁门决心要看
着蒋介石自生自灭了。昔日“盟友”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毫不含糊地就一刀两断
了,对此,杜鲁门和蒋介石两个人心里都有各自的隐衷。1948年,与民主党候选
人杜鲁门竞争美国总统宝座的是纽约州共和党州长杜威,杜威对社会主义充满仇
恨,强调要增加对中国国民党军队的援助,主张派美国军事顾问到中国去帮助国
民党改善军队素质,不带任何附加条件地给国民党政府10亿美元以支撑灭亡在即
的政权。大洋那一端的叫嚣让蒋介石感到格外兴奋,他除了捐助现金帮助杜威竞
选之外,还特地批准定居在美国的孔祥熙以他私人的名义,在竞选中为社威“有
钱出钱,有力出力”,并且委托国民党驻美大使顾维钧向杜威颁授了一枚吉星勋
章。对此,杜鲁门知道得一清二楚,杜鲁门说:“他们使许多众议员和参议员听
他们的吩咐,他们有几十亿美元可花。我不是说他们收买了什么人,而是说有许
多钱在流动,有许多人按照院外援华集团的旨意行事。”可是,竞选的结果还是
杜鲁门当选为美国总统。   为了向全世界表明美国“弃台”的决心,国务卿
艾奇逊干脆公开了美国在远东的防线。在美国全国新闻俱乐部的演讲中,他面对
记者展开了一幅远东地图,用讲解棒边画边说: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防线确定
为北起阿留申群岛,经过日本的琉球群岛,南至菲律宾,台湾和朝鲜在美国的防
卫圈之外。换句话说,凡是在美国的防卫圈之外的事情,美国不会去管。美国远
东军事防线的公开,在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以至于在朝鲜战争爆发的叁年中,
艾奇逊不断地受到美国激进派的攻击,他们用艾奇逊证明着麦卡锡议员曾经说过
的一句惊人的话:美国国务院一大半儿的人是共产主义分子。   杜鲁门的声
明和艾奇逊的演讲时间都是1950年的年初。
  对远东来讲,这是一个微妙时刻。
  尽管后来毛泽东针对杜鲁门1月5目的声明谴责美国“说话不算话”,但是当
时杜鲁门的声明对北京无疑是一个安全的信号。横渡台湾海峡的作战计划在毛泽
东的脑海中已经成熟,现在需要关注的仅仅是军事上的准备和气象资料。全中国
即将彻底解放的前景令毛泽东的那段时光显得特别美好,他神采飞扬地穿行于建
国初期的各种会议间,一次次地操着风趣幽默的湖南乡音向人民描绘中国明天的
蓝图,他说:“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但
是,在毛泽东舒畅的心情中还是有一块小小的阴影。作
  为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多少预感到,在远东北部与中国相邻的朝
鲜半岛上,战争的态势也许不可避免。毛泽东对此备感不安,而这种不安被美国
报纸上的一篇文章给加强了。美国国会反对放弃台湾的议员写出了分析1950年初
远东政治局势的文章,文章巨大的黑色标题字让美国人都心惊肉跳:杜鲁门邀请
共产党进攻!   台湾,面积36000平方公里,人口600万。日本占领期间留下
一些工业基础,而大部分岛民世代以耕作农田为生。1949年从大陆突然拥入的国
民党军队使这个封闭的岛屿骤然紧张起来。物价飞涨,物资奇缺,而解放军马上
就要进攻的消息和美国“弃台”的政策使这个本已混乱的岛屿更加惶惶不安。从
大陆掠夺了不少金条的国民党显贵们开始设法再次出逃,台湾政权在“保密防谍
”口号的伪装下,下令禁止台湾人员出岛,大有“要完蛋大家一起完蛋”的架势
,但却更加剧了全岛人心崩溃的进程。   国民党撤退到台湾的号称60万人的
军队,其实大半是已毫无斗志的散兵,飞机没有零件,汽油的库存仅够使用两个
月,破旧的军舰有一半儿根本不能参加战斗。最后,连粮食都成了问题。   
1949年台湾的粮食产量比10年前的产量少了14万吨。分散在沿海各个小岛屿上的
国民党士兵衣衫破旧,饥肠输输,他们的作战方案中最详细的内容就是当解放大
军到来的时候如何逃命。   况且绝大部分出逃的士兵家属亲人还在大陆,对
父母妻儿的思念在风雨飘摇的时刻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与解放军打过仗的
老兵们都知道,到时候把手举起来是最好的出路,那样解放军会发给几块大洋当
回家的路费,这是早点儿离开这个岛屿的最好的办法了。   1950年,解放军
渡海进攻台湾最适宜的时间是在已6、7、8这叁个月内。因为,到了9月,台湾海
峡就会进入台风频发季节。   而在6、7、8这叁个月中,战役最有可能打响□
渔□'O6月。
  蒋介石盼望海上的台风早点儿来到,越早越好,最好是整年不停地刮。
  但是,6月,当他特地来到台湾海峡的海边时,他看到的是一个平静的、蓝得
像一块大玻璃似的辽阔海面。此时,蒋介石的目光死死地向他出逃的那块大陆望
去,他根本没有想到,就在这块大陆的北边,有着一个叫朝鲜的国家,用不了多
久这个国家将与海峡那边的大陆命运攸关。而此刻,缠绕蒋介石的问题只有一个
:解放军什么时候打过来?   




军事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