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朝鲜战争》(4)


军事文摘主页

送交者: 王树增 于 July 05, 2002 18:40:28:


  1950年6月27日夜,对于居住在汉城的人们来说是个地狱之夜。
  惊慌失措的市民们在广播中听见“政府和国会临时迁往水原”的消息后,知
道大难临头了。汉城市民扛着行李拥向火车站,所有往南开的火车都挤满了逃难
的人。挤不上去火车的,动用了自行车、牛车,有的干脆步行,百姓混杂在向南
溃败的军队中间往南逃散。据史料记载,那一天从汉城逃离的难民有40万之众。
  这一天,美国使馆里也乱成一团。穆乔大使本来抱着“即使共产党占领汉
城,也能宣布使馆人员有外交豁免权”的希望,决心坚持到最后。但经过向国内
请示,国务卿艾奇逊坚决反对,理由是“美国使馆人员很可能会成为共产党的人
质”。于是,穆乔决定逃离。枪炮声越来越近,不时有南朝鲜士兵来报告说,北
朝鲜军队随时可能冲过汉城市区。使馆人员慌忙把保险柜抬出来,开始在黑夜中
烧掉他们认为所有不能落入共产党之手的文件,烧文件的火光看上去好像是整个
使馆开始燃烧,这更增加了汉城出逃市民们的恐惧。使馆的安全人员开始炸毁密
码机。穆乔大使在和麦克阿瑟通电话,没说几句电话就断了,原来使馆人员用大
铁锤把电话交换机给砸了。最后,使馆的家眷们被送上一艘名为“伦霍尔特”号
的临时征用船离开了南朝鲜海岸,而工作人员则登上飞机飞往东京。穆乔又回到
大使馆,他开出吉普车,想去寻找现在已不知道在何方的南朝鲜政府。当吉普车
离开大使馆时,穆乔回头看了一眼,美国的国徽还挂在使馆上。穆乔想到应该摘
下美国国徽,但已经没有时间了。令他想不到的是,北朝鲜军队占领汉城后,竟
然对美国的国徽没怎么在意。几个星期后,当穆乔随着美国军队的进攻再次回到
汉城时,国徽居然还在那里完好无损地悬挂着。   按照周密制定的汉城防御
应急计划,汉城以北的每个重要桥梁和公路都应在危急的时刻被炸毁。但是,在
南朝鲜军队一泻千里的溃败中,计划上的任何一个字都没有被执行过,防御应急
计划等同了一张废纸。但是,有一座大桥的炸毁计划却执行得很坚决,这就是汉
城以南汉江上淮一的一座大桥,即汉江大桥。这座大桥是汉城通往南方的推一通
路,在大量难民和溃败的军队向南撤退时,这座大桥简直就是生命线。因此,当
得知南朝鲜军队要炸毁这座大桥时,美国顾问团参谋长赖特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
朵。他向南朝鲜作战局长金白一说,在部队、补给、装备等没有撤过汉江桥的时
候,绝对不能炸毁大桥。金白一不听。赖特恼羞成怒地再次解释说,即使南朝鲜
军队的撤退,也完全指望这座大桥。何况还有成千上万的难民正在通过这座大桥
。最后,赖特找到南朝鲜陆军参谋长蔡秉德,才商定出一个原则:确认敌人的坦
克接近桥畔时,再爆破。   但是,在南朝鲜国防部更高官员的命令下,南朝
鲜军还是决定立即炸毁大桥。理由是,最重要的不是成千上万的南朝鲜士兵和难
民的生命,而是不能让北朝鲜的坦克渡过汉江。守卫汉城的南朝鲜第二师师长提
出抗议,师长说他的部队还在市区,装备也还没有撤出,汉江大桥绝不能现在就
炸毁。在参谋长蔡秉德已经过江的情况下,南朝鲜作战局副局长立即奔向大桥,
企图   命令暂缓引爆。他的军用吉普车在难民的人流中根本走不动,等他好
容易到达距离大桥还有150米的地方时,他看见了一个巨大的橙色火球从汉江大桥
上冲天而起,接着就是一声惊天动地的大爆炸声。在骇人的火光中,南朝鲜作战
局副局长眼见着汉江大桥上的车辆、难民、士兵连同桥梁的碎片,一起飞向火红
色的夜空。   汉江大桥被炸毁的时间是28日凌晨2时15分。
  这时,南朝鲜的陆军主力第二、第叁、第五、第七师和首都师还在汉城的外
围阻击,拥挤在汉江北岸等待过桥的军队车辆在公路上并排成八列,士兵和难民
拥挤在一起,“连身体都无法转动”。   这一切都随着汉江大桥的炸毁被留
给了北朝鲜人民军。
  美国《时代》周刊记者弗兰克。吉布尼曾目睹了汉城的这个地狱般的夜晚。
他后来记叙说:我和我的同事坐在一辆吉普车上,用了很长的时间才从被难民和
车辆塞满的汉城街道上挣脱出来。然后在公路上和头上顶着包裹的难民艰难地往
南走,最后我们的吉普车终于上了大桥。在大桥上,吉普车寸步难行,前边是一
队由六轮卡车组成的车队。我下了车,想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走不动,但我发现
桥面上被难民挤得水泄不通,没有我下脚的地方。我回到车上等候。猛然间,天
空被一大片病态似的橘黄色火团照得通亮,前边不远的地方传来一声巨大的爆炸
声,我们的吉普车被气浪掀起有匕英尺高。当时,吉布尼的眼镜被炸飞了,他满
脸都是血,什么也看不见。等他能看到周围的物体时,他看见在断裂的桥面上到
处是尸体。   过早地炸毁汉江大桥,把美国顾问团都扔给了北朝鲜人民军。
赖特参谋长好容易找来几条运送难民的木船,但难民根本不理会他们是什么美国
人。结果,美国人开枪了,意思是要么给船,要么吃枪子儿。南朝鲜船工在美国
人的枪口下,把惊恐万状的美军顾问们送过了汉江。   过早地炸毁汉江大桥
,给南朝鲜军队带来“灾难性后果”。
  往南溃败的南朝鲜士兵有的用木筏,有的干脆游泳向南逃命,不少士兵被江
水吞没,所有的武器装备全部丢失。后来的事实证实,炸毁大桥后10个小时,北
朝鲜人民军才进入汉城市区,12个小时后才到达汉江。如果炸桥时间推迟几个小
时,南朝鲜的两个整师和大部分物资就可以过江了。据史料统计,战争爆发时,
南朝鲜军队有9.8万多人,28日汉江大桥炸毁后,逃过汉江的南朝鲜军队仅剩下2
万多人了。虽然后来南朝鲜军事法庭以“炸桥方式不当”为罪名,枪毙了负责炸
毁汉江大桥的工兵处长,但这次事件给南朝鲜军队心理上造成的影响部长时间难
以消失,正如《美国陆军史》中所言:“韩国部队从此便以惊人的速度崩溃了。
”   很明显,靠南朝鲜军队来挽救朝鲜战争的局势是绝对不可能了。
  当南朝鲜军队惟恐落后地往南逃命的时候,朝鲜半岛之外却有一个人要佩带
一把手枪迎着北朝鲜军队的进攻北上,这个人就是已70岁的麦克阿瑟。   麦
克阿瑟将军决定的事没有人能够更改。
  朝鲜战争爆发以来,麦克阿瑟就对美国政府甚至联合国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汉江大桥被炸毁的晚上,他给华盛顿打电报,用强硬的口气说,美国的行动太迟
缓,南朝鲜已经危在旦夕。半夜,他又在给华盛顿的电传中说,除非给南朝鲜部
队注入一针兴奋剂,否则用不了几个小时战争就结束了。   麦克阿瑟让美国
迅速行动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直接派地面部队参战。
  从联合国宪章上讲,杜鲁门批准美国空军飞到朝鲜去轰炸,已经是一种违宪
行为了,这一点杜鲁门很清楚。美国政府现在需要的是联合国通过一个认可武装
干涉朝鲜战争的提案。在美国的操纵下,同时也是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19
50年6月27日下午15时,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会议,激烈的辩论长达几个小时,中间
宣布休会几个小时,直到半夜,一个以联合国名义公然干涉一个国家内战的提案
通过了:“向韩国提供必要的援助来击退武装进攻,并恢复国际和平和该地区的
安全。”现在,不但美国已经开始的军事行动合法了,而且还有了进一步升级的
权力。   当麦克阿瑟把要去朝鲜的命令告诉他的座机驾驶员安东尼。斯托里
中校时,中校认为这个老头儿只是在开个玩笑。麦克阿瑟把四名记者叫到他的办
公室宣布他的决定,并说可以带他们前往,只要他们不怕死。麦克阿瑟故意把这
个行动说得恐怖和刺激:“这架飞机没有武装,同时没有战斗机护航,也没有把
握说出它能在哪里降落。如果明天出发前见不到你们,我会认为你们去执行别的
任务去了。”记者们被这几乎像冒险电影一样的气氛迷住了,表示他们都想去。
其实,这是麦克阿瑟的又一次表演。别说这是飞往战场,就是麦克阿瑟乘机出去
游玩,远东空军也不可能让自己最高司令官的专机单独飞行。   麦克阿瑟的
座机叫“巴丹”号。巴丹是菲律宾吕宋岛中部一个省的名字。二战时,麦克阿瑟
统帅部队在这里战败,7万名美军向日本投降,战俘中后来被日军虐待而死的达1
万人。“巴丹”号在日本羽田机场即将起飞的时候,天气极其恶劣。斯托里中校
得到的天气预报是风暴、有雨和低云。当他向麦克阿瑟主张推迟一天起程时,麦
克阿瑟正在刮脸,斯托里中校得到的是一句阴沉的回答:“立即起飞!”在4架战
斗机的护航下,“巴丹”号载着麦克阿瑟、他的5名参谋,还有4名记者向朝鲜半
岛飞去。   在飞机到达巡航高度时,麦克阿瑟开始抽他的烟斗。美国《生活
》杂志的随行记者戴维。道格拉斯后来写道:“麦克阿瑟精神抖擞,两眼闪闪发
光,就像我看见过的高烧病人的面孔。”   当着记者的面,麦克阿瑟口述了
一份给远东空军副司令帕特里奇的电报,内容是:立即除掉北朝鲜机场。不做宣
传报道。   麦克阿瑟批准。这个电报意味着:美军飞机可以越过叁八线进行
攻击。记者们知道,美军的攻击范围严格控制在叁八线以南,这是华盛顿从来特
别强调的,原因是担心苏联介入朝鲜战事。   公开违背华盛顿的命令,对麦
克阿瑟来讲是个乐趣。这是朝鲜战争爆发以来,麦克阿瑟第一次在重大问题上越
过总统权限自作主张。如此的狂妄是导致他日后悲剧命运的诸多因素之一。  
 麦克阿瑟的专机降落在水原机场,这是位于汉城以南的一个美军机场。在“巴
丹”号还没有起飞的时候,水原机场就遭到人民军飞机的攻击,跑道顶端的一架
C.54型飞机着火了。跑道本来就很短,起火的飞机又使跑道缩短了20米。更为严
重的是,当“巴丹”号向水原机场的跑道下滑的时候,不知从哪里钻出来一架人
民军的雅克式飞机,直冲“巴丹”号而来。机舱内所有的人都惊叫起来,只有麦
克阿瑟兴奋地说:“看,我们的飞机正在接它厂靠着斯托里灵巧的规避动作,”
巴丹“号安全降落在水原机场。这时,跑道顶端的那架C-54飞机还冒着浓烟。
  麦克阿瑟穿着一件咋叽衬衫和一件皮夹克,软帽皱着,他胸前挂着架望远镜
,戴着在这个阴沉的天气中显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的墨镜,走下了他的“巴丹”
号。迎接他的是美国高级官员丘奇准将、穆乔大使,南朝鲜方面是陆军参谋长蔡
秉德,还有李承晚。李承晚看上去失魂落魄,要不是穆乔的坚持,丘奇将军根本
就不会让一个南朝鲜方面的人到机场来。麦克阿瑟还是拥抱了李承晚,并在穆乔
的带领下,走进机场边上的一所破烂的校   舍,这是美军顾问团现在的所在
地。
  麦克阿瑟问起战局。李承晚描绘了险恶的局面。当问到蔡秉德时,这位看上
去不怎么像军人的胖子参谋长回答说,他要招募200万青年入伍。这显然是不切实
际的信口胡诌。48小时后,蔡秉德参谋长就被解取了。麦克阿瑟站起来,说:“
到前沿去看看。”   丘奇准将马上反对,因为距离这里只有20公里的前沿战
争状况谁也说不清楚。麦克阿瑟币容反驳,再说了一遍:“到前沿去看看。”
  参谋人员找来一辆几乎快散架的老式黑色道奇轿车让麦克阿瑟坐,记者们坐
吉普车,这个小小的车队逆着清逃士兵的洪流往北,来到汉江边。麦克阿瑟向汉
城方向看去,他看到的是一座燃烧的城市。他从嘴上取下烟斗,说:“我们上那
座山上去看看。”   所有的人步行,跟着这个70岁的美国将军往山上爬。随
行的惠尼特将军后来回忆道:天空中,回荡着跳弹的尖啸声,到处散发着恶臭,
呈现着劫后战场的一片凄凉。所有的道路上挤满了一群群备受折磨、满身尘土的
难民。这场面足以使麦克阿瑟相信,南朝鲜的防卫潜力已经耗尽。没有什么东西
能阻挡共产党的坦克纵队从汉城沿着少数几条完好的公路直取半岛南端的釜山了
。那时,整个朝鲜就是他们的了。   麦克阿瑟自己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被
击败的、溃散的军队形成一股可怕的逆流。南朝鲜军队完全是在狼狈溃逃……溃
不成军……气喘吁吁的军队……被满身尘土、挤来挤去的逃难人群拥塞得不能举
步。   在山上,麦克阿瑟待了一个小时。除了指着汉江上那座被炸毁的大桥
残留的桥身说了一句“炸掉它”之外,麦克阿瑟一直没有说话。   回到水原
机场边那所破烂的校舍,麦克阿瑟和李承晚又谈了一个小时,之后,他飞回了东
京。麦克阿瑟向李承晚许诺会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同时,据他后来在回忆录中
的说法,当时,一个完整的作战方案已经在他的脑海里形成,包括建立美军的立
足点和策划几个月之后震惊世界的仁川登陆。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必须出
动地面部队。麦克阿瑟回到东京,对记者明确表示:“给我两个美军师,就能守
住朝鲜。”   麦克阿瑟又犯了个惹是生非的错误。美军出动地面部队,必须
经过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讨论,并且只有总统才有权发布命令。为了让自己和
总统较劲儿的游戏更加明确,他对记者们说:“我会向总统建议出动两个美军师
,但不知道总统是否会采纳我的建议。”   紧接着,麦克阿瑟在没有华盛顿
授权的情况下,于30日访问了台湾。“巴丹”号因故比预定的时间晚到了,可蒋
介石还是兴奋地等待着。麦克阿瑟于朝鲜战争爆发后的此次台湾之行,到底与蒋
介石达成了什么政治交易,至今还是一个谜。但蒋介石坚决要求出动3.2万名士兵
参战的事很快就见了报纸。麦克阿瑟擅自对台湾的访问引起了杜鲁门极大的反感
,而对此最敏感的,莫过于中国共产党人。麦克阿瑟的台湾之行,彻底地把自
  已与新中国对立了起来,这对日后朝鲜战争的发展和结局起着微妙但的确又
是重要的作用。   还是6月27日这一天,美国叁军参谋长经过彻夜研究,终于
得出结论:光靠美国空军的介入是无法挽救南朝鲜局势的。   可动用地面部
队就意味着美国在朝鲜全面参战,这是一个有关国家利益的、万分敏感的问题。
在很长的时间里,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始终在欧洲。对于远东,美国没有大规模
介人的计划。   而且,美国人心理上的大患是苏联,朝鲜战争如果升级,一
旦苏联介入,对美国来讲是绝对的麻烦。所以,没有人敢向总统提出这个建议。
但是,到了28日,关于朝鲜战局的危急情况不断地报来,尤其震惊了华盛顿的是
,汉城已经被北朝鲜军队占领。于是,叁军参谋长们坚定地认为,除了出动美国
的地面部队之外,绝对没有其他办法了。上午,参谋委员会提出了一个谨慎的战
争升级计划。   28日深夜,麦克阿瑟又向华盛顿发出了一个长达2000字的电
报,详细阐述了南朝鲜军的处境,说这支军队“完全丧失了反击的能力”,淮一
的希望是“在朝鲜作战区域投入美国地面部队”。他希望“从日本抽调两个师的
兵力,供初期的反攻使用”。   在电报的最后,麦克阿瑟又使用了那种“要
么听我的,要么就拉倒”的狂妄口气:“除非明文规定在这一饱受战火躁路的地
域充分使用陆海空战斗部队,否则我们的任务将是无谓地付出大量生命、金钱和
荣誉的代价,最糟糕的甚至可能会在劫难逃。”   麦克阿瑟半夜发来的电报
把美国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弄得焦灼不安。他连夜召集五角大楼的高级会议,与麦
克阿瑟通过电传开始了辩论式的探讨。   华盛顿先发出的电文如下:陆军部
一号你的C56924电报提议授权一事,将由总统做出决定,这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
供他考虑。同时,根据参谋长联席会议当晚早些时候发给你的指示,授权你向釜
山基地派遣一个团的战斗队。这一点将在上午八时举行的电传打字会议上详细阐
述。   麦克阿瑟的回电显得很不耐烦:远东司令部一号现在你们的授权确立
了可以在朝鲜使用地面作战部队的基本原则,但并未对在目前形势下采取有效的
行动给予足够的自由。我的电报提出的起码要求仍未得到满足。时间紧迫,要求
刻不容缓地做出一项明确的决定。   柯林斯认为麦克阿瑟不应该使劲儿地催
促总统,因为事情重大:陆军部二号我出席了白宫六月二十九日下午的会议,当
时总统做出决定,授权按照参谋长联席会议第84681号文件所确定的权限采取行动
。我认为,决定的精神表明,总统希望与他的高级顾问们经过慎重考虑后再授权
美国作战部队进入战区。   柯林斯等了一会儿不见麦克阿瑟的回话,于是接
着说:在你
  派遣一个团的行动完成时,总统会对是否派遣两个师的问题做出决定。然后
是句问话:这样是否满足了你的要求?   电传过去后,麦克阿瑟再也没有回
答。柯林斯看着沉默的电传机既尴尬又难以忍受,他知道,这是麦克阿瑟惯用的
一种傲慢的沉默。   早上,柯林斯终于向杜鲁门总统报告了麦克阿瑟的请求

  上午9时30分,杜鲁门在白宫召开战争委员会会议。经过研究,会议否决了蒋
介石参战的请求,并且决定派两个美国师进入朝鲜战区。   决定的做出是艰
难的。派遣美国地面部队参战,意味着美国在战争的门坎上已经把脚迈了出去,
而且一步迈到了遥远的远东。对于麦克阿瑟的傲慢口气,杜鲁门现在只能忍下去
了。   在回答共和党反对派的质问时,杜鲁门说:“我不想到处扬言是我要
麦克阿瑟如何行事的,他现在不是美国将军了,他是在为联合国办事。”   
这时的杜鲁门和他的高级官员们没有想到,战争这只脚只要迈出去,就只剩下一
条路了,那就是一直打下去。美国出兵参战的决定,使成千上万的美国青年陷入
朝鲜战争达叁年之久。   叁年后,躺在裹尸袋里回到美国的年轻士兵达数万
人。同时,杜鲁门和他的高级官员们更没想到的是,他们在朝鲜战场上的对手不
是他们一直担心的苏联,也不仅仅是北朝鲜人民军,而是一个对于美国人来讲十
分神秘的国家──中国。 美国将军的逃亡和中国的保卫国防会议




军事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