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朝鲜战争》(41)


军事文摘主页

送交者: 王树增 于 July 05, 2002 19:28:58:

不死的老兵去了

----------------------------------------------------------------------
----------

  1951年4月11日中午,麦克阿瑟正在他的官邸招待客人进餐,他的副官眼泪汪
汪地走进来。   麦克阿瑟的夫人走过去听副官说了些什么,夫人回到麦克阿
瑟身边,轻声地对丈夫耳语了一下。   麦克阿瑟的表情一下但住了,过了一
会儿,他用一种温柔的、让在场的人都可以听见的口气对妻子说:“琼,我想我
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麦克阿瑟被解除美国远东最高司令官职务的消息传
遍了全世界。
  这个赫赫有名的美国“远东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肯定应该与正在进行的朝鲜战争有关?
  正在朝鲜进行的战争怎么了?
  美国人打不下去了还是中国人失败了?
  在战争双方经过了大规模的拼杀之后,战线又回到了战争起始时的状态,难
道战争就此还不该结束吗?   “撕裂作战”完成,联合国军进入汉城,麦克
阿瑟无疑被打了一针强心剂。但是,情报部门所提供的越来越多的情报都在提醒
麦克阿瑟:中国人正在准备一场反击作战。侦察机上的飞行员多次发现,在通往
前线的路上运动着大批步行的中国军队,主要由骡马组成的运输队有时在山间小
路上蜿蜒达十几公里。在肃川至平壤的公路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中国军队的
大型卡车队在移动。无线电监听中不断出现中国军队新的部队番号。   麦克
阿瑟由此陷入了矛盾:是在“爱达荷线”上停下来?还是继续前进?停下来,这
条线显然不是防御大规模攻击的有利地区;继续前进,又会在什么地方遇到中国
军队的进攻呢?   “在这种政治因素很浓的战争中,最高统帅只说一些基本
的方针,而让现场指挥官下决心的例子,世界战史上极为罕见。”麦克阿瑟指责
华盛顿说,“我没有得到过华盛顿有关行动方针一类的训令。我经常背着手踱步
。结果好就受到表扬,坏就受到指责”   “如果做,就会受到责难,如果不
做,也要受到责难。”
  但是,作为军事家,麦克阿瑟决不会让部队停止在叁八线这条不存在军事意
义的界线上。不管政府怎么考虑政治问题,他必须果断地决定他的部队要前进到
什么地方去,前进到那里后准备干什么。   麦克阿瑟决定继续北进。
  他的判断是,与其停止,不如前进。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李奇微的赞同,因
为李奇微也是从军事角度考虑问题的。他们一起回顾了1944年冬天,美军在欧洲
战场的莱茵河畔遇到的类似情况,那时候下决心继续前进的是艾森豪威尔将军。
当时艾森豪威尔将军的观点听起来有点古怪:“敌人占优势,并且拥有进攻的决
心,我军缺乏足够防守的兵力,所以,除了进攻之外,没有   别的办法能完
成任务,并确保部队的安全──正因为兵力少,才必须进攻。”   李奇微在
麦克阿瑟的同意下,制定出新的作战计划:在整个战线上发起新的攻势,全线进
至到“堪萨斯线”,以便应对中国军队可能发动的反击。   被命名为“堪萨
斯线”的目标线是:从临津江口开始,经过板门店,斜穿叁八线,从涟川北一直
到华川水库。这基本上是一条在叁八线北侧20公里左右、与叁八线基本平行的战
场线。“堪萨斯线”宽184公里,其左翼可以依托大海,而华川水库宽达16公里,
也是一个军事上防御的依托,从而可以共同构成威胁中国军队的指挥与补给的叁
角地带。   新的作战计划被定名为“狂暴作战”。“狂暴”,英文为RUGGED
,可以理解成“崎岖不平”的意思。不知美军是指越往北朝鲜半岛地势越不平,
还是指美军的前途犹如崎岖山路般的艰险。   困扰李奇微的问题是,几乎在
每一条进攻的线路上,美军都会受到中国士兵的异常顽强的阻击,局部战斗进行
得艰苦而残酷,但是,这绝对是中国军队小型的阻击部队。那么中国的主力部队
上哪里去了呢?或许他们正在什么地方张开大网等待着已经精疲力竭的美军士兵
。   中国第四十军为掩护大部队转移,在洪川附近迟滞着美陆战一帅的北进
。战斗在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争夺与丢失中进行,缓慢而惨烈。在一个叫吾野坪
北山的阻击阵地上,叁五四团四连在伤亡一半的情况下依旧阻挡着美军陆战一师
北进的路。   中午的时候,二排长接到报告说,美军正向四连主阵地的侧翼
迂回,而在美军迂回的方向上没有我们的兵。实在抽不出兵力了,四连指导员命
令于延起、李克先、曾南生叁个士兵去守卫一个小山包,保障二排侧翼的安全。
  就在叁个中国士兵爬上那个小山包,准备保卫二排阵地侧翼的时候,二排
主阵地上却已站满了美军士兵,二排因为伤亡太大失去了阵地。叁个士兵立即参
加了对二排阵地的反击,于廷起负伤被抬下去了,李克先和曾南生两个人开始面
对美军一个排向这个小山包的攻击。山包上灌木很密,美军上了山没看见这里有
中国人,于是就坐下来休息,屁股刚刚着地,手榴弹就飞来了,接着就是横扫过
来的子弹。李克先和曾南生先隐蔽后偷袭,没被打死的美国士兵滚下了山包。
  美军开始加大兵力,动用大炮和飞机,向这个只有两名中国士兵的小阵地进
行反复的冲击。战斗持续到下午,李克先的腿部中弹,伤势严重,两个人决定转
移。曾南生背着李克先,美军士兵在后面一步步地跟着,机枪子弹追着他们打,
李克先说什么也不走了,他让曾内生留下两颗手榴弹。曾南生不肯丢下李克先,
李克先说:“你背不动我,反正美国兵没发现我藏的地方,你快回主阵地上拿担
架去!”   曾南生,年仅18岁,湖南长沙人,从小生活贫困,他卖过报纸,
摆过地摊,扛过大件,后来参加了解放军。他把李克先安顿好就往连队的主阵地
上跑。为了节省时间,他直接从陡峭的山崖上往主阵地上爬,等他爬到了连队的
阵地,发现阵地上已经没有人了。连队什么时候转移的,他不知道。他犹豫了,
不知道该怎么办好,最后决定回到李克先身边去,但是,没有等他跑回李克先隐
蔽的地方,就看见叁个美国兵已经把李克先围住,他听见了李克先手榴弹的爆炸
声……   内心万分痛苦的曾南生最后终于追上了撤退中的部队。
  两年零四个月后,曾南生牺牲在朝鲜黄海道长丰郡项洞里的一次战斗中。
  中国二线部队第二十六军一参战就赶上了艰苦的阻击战。
  雷保森,24岁参军并入党,是个作战勇敢的士兵。他所在的部队在七峰山附
近阻击美军时,他带领四班在一条公路上与12辆美军坦克搏斗,击毁了11辆,全
班竟无伤亡。部队向北转移时,负责掩护撤退的六班阵地发出要求增援的信号。
雷保森带领士兵向六班阵地接近的时候,发现六班阵地上已经挤满了头戴钢盔的
美国兵,六班的士兵已全部牺牲。四班立即向美军冲上去,用身体形成一道阻挡
美军前进的前沿阵地。美军发现这不是一支大部队,于是向四班蜂拥而来。但令
美军没想到的是,一声呐喊之后,中国士兵竟然进行了反冲击!雷保森的四班以
惊人的胆量冲向美军,并且立即展开肉搏!雷保森连续打倒几个和他扭在一起的
美国兵,第一个冲上六班阵地。但是,当他回头招呼自己的士兵时才知道,在刚
才的肉境中战士们都已牺牲,到达六班阵地上的人除了他,只有一个叫周士武的
士兵了。   雷保森在六班的阵地上看见了六班全体士兵的遗体,从这些死去
的士兵手中沾满血迹的镐头上看,这里进行的是一场血肉搏斗。雷保森搜集到20
多个美式鸭嘴手雷。美军的冲锋又开始了。阵地叁面全是美军士兵,黑压压的,
不知道有多少。香保森和周士武在阵地上奔跑着,向叁面拥上来的美军射击,但
是美军士兵越来越近了。周士武的双眼被打瞎,看不见了,雷保森对他说:“天
决黑了,你顺着北面的陡坡往下滑,我掩护你!”   周士武向北面的山坡慢
慢地滑去。
  雷保森砸坏机枪,手握最后一颗手雷,等待美军的靠近。
  美军距离他很近很近了,他想把手榴弹扔出去,但是手榴弹掉在地上。他负
伤的右胳膊已经不听使唤。他用左手捡起榴弹,用牙扯出技环,把手榴弹扔出去
。趁着爆炸升起的烟火,他纵身跳下深深的悬崖。   在一个黑夜里,两个朝
鲜农民在悬崖下发现了多处骨折、浑身血迹的雷保森,两个农民用木板抬起这个
中国士兵,向中国军队撤退的北方走去。   “狂暴作战”开始不久,随着中
国军队的撤退,美陆战一师接近了华川水库。但是,根据南朝鲜第六师的情报,
华川水库不但有中国军队坚守,而且中国军队已经把水库的闸门全部打开了,北
汉江江水猛涨,南朝鲜军不少士兵和装备被大水冲走。陆战一师七团也许对“水
库”这个词特别敏感,他们对不久前在长津水库遭到的厄运至今心有余悸。但是
。也许就是在这样的回忆中,他们居然想学习一下中国军队的战术,对华川水库
来了一个突然的袭击。   李奇微亲自审查和批准了陆战一师的作战计划。
  袭击部队以七团为主,特别又配备了一个特种兵连。美军一改乘坐汽车白天
行军的惯例,携带着个人补给品和弹药,开始利用黑夜步行前进。   打开华
川水库闸门,用大水来减缓美军北进的速度,是中国第叁十九军─一五师叁四四
团干的。他们于9日凌晨4时在师作战科副科长沈穆带领下,来到大坝,让看守水
库的朝鲜工人把十个泄水闸门全部提了起来。大水下泄。不但冲走了美军的一个
炮兵阵地,连公路都被冲垮了。   美陆战一师的袭击部队想突然占领水库,
然后把水闸关上。
  袭击部队到达水库边,在他们乘坐橡皮舟渡水库的时候,被中国士兵发现了
,立即遭到射击。七团留在北岸的两个连也同时遭到中国军队的猛烈反击,美军
部队陷入危机之中。没有大炮的支援,山高雾大飞机也支援不了,美军士兵不知
道该怎么打仗了。陆战一师一营奉命强渡水库,但是他们找了一整天都没找到他
们认为合适的渡口,断崖上全是中国军队坚固的阵地。   七团袭击水库大坝
的时候,为其掩护的叁团开始向通往水库方向上的一个高地进行猛烈攻击。坚守
在这个高地上的是叁四四团的一连,连长叫赵志立。这场战斗打得昏天黑地,美
叁团连续以一个营的兵力一次次地进攻,每一次都被一连打了下去。   为了
夺取这个阵地,叁团用了四天的时间,伤亡了400多人。战斗的残酷和中国士兵的
顽强令美军万分震惊,他们牢牢地记住了华川水库边上的这个小小的高地。  
 一年以后,朝鲜战争进入谈判阶段。在谈判中,美国方面突然提出一个要求:
见见那个在华川水库指挥战斗的中国军队的指挥官。美国人要“看看这个死硬的
军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中国第叁十九军的连长赵志立,在他指挥阻击
战斗的时候,死他想过,就是没想到他会一战出名,而已把名出到了联合国。
  赵志立被打扮了起来,新军装,新鞋。为了表明中国军队的军官不是美国人
说的那种“粗暴的家伙”,中国军方还特别为赵志立准备了一个公文包和一副眼
镜,直到把他打扮成一副文绉绉的样子。在政治部门教给他许多历史知识之后,
赵志立来到了板门店。   面对美国记者,问题的核心是,美方不相信在华川
水库边那个小山头上阻击美军的仅仅是一个连,因为进攻的是美军最精锐部队的
一个营。记者们说赵志立起码是个加强营的营长,中国人在说谎。   赵志立
回答:“我今年22岁,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中的一名步兵连长。我率领的连队同美
军陆战一师第叁团作战的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   接下来,赵志立详细
地回顾了华川水库战斗的全部经过,甚至为证明战斗是自己指挥的,他详细地叙
述了那个小高地的地形、地貌。   记者们似乎对这位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官的
年轻仪表表示出更大的兴趣。于是,赵志立,一个中国军队中普通连长的名字和
照片,登在了西方国家的报纸上,报纸称他为“东方直不罗陀战斗的胜利者”。
  华川水库战斗进行到天黑的时候,李奇微承认中国人的战术不是那么好学
的,于是宣布袭击失败。   进行袭击作战的美陆战一师七团撤回原驻地。
  在后来陆战一师的师史中,美军这样写道:“这是越过叁八线进行辉煌进攻
的结束。如果第七团再有一两天时间的话,就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   就
在美军全力向“狂暴作战”所确定的“堪萨斯线”北进的时候,随着美军大举接
近甚至越过叁八线,麦克阿瑟与美国政府长期积存的矛盾终于爆发了。   3月
里的一天,一份由美国国家安全局送来的绝密情报放在了杜鲁门总统的桌上。这
是从东京侦获到的一份西班牙、葡萄牙驻东京大使发给本国政府的电报。电报的
内容是这两个国家的大使向本国政府汇报他们与麦克阿瑟将军谈话的要点。麦克
阿瑟在和西班牙、葡萄牙大使谈话时,对美国政府使用了极其尖刻的语言,并表
示,他能够把正在进行的朝鲜战争扩大为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从而彻底消灭共产
党中国。他还说,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西班牙、葡萄牙政府不要感到惊慌,至
于苏联,肯定会因为害怕卷入战争而置之不理。   从后来杜鲁门的回忆录中
可以看出,杜鲁门的远东司令官麦克阿瑟在他心中是一个“违抗命令,自命不凡
的混蛋”。   在朝鲜战争的问题上,杜鲁门和麦克阿瑟的分歧很简单,即:
麦克阿瑟从一开始就准备把战争扩大化,期望朝鲜战争能够最终演变成一场至少
席卷亚洲的大规模战争,从而达到他“彻底   消灭亚洲的共产党势力“的目
的。而以杜鲁门为首的美国政府以及美国众多的西方盟国,都认为朝鲜战争是西
方的主要敌人苏联玩弄的一个转移盟国军事力量的游戏,只有欧洲才是盟国军事
防御的重点,西方应该把朝鲜战争当做一场局部战争来处理,而且这场战争应该
结束得越早越好。   麦克阿瑟不断地提出扩大战争的建议,却不断地遭到杜
鲁门的否决,这使他们之间的不愉快逐渐尖锐起来。威克岛会见时双方虽很客气
,但是实际上已经貌合神离。甚至有些人说,从杜鲁门和麦克阿瑟在威克岛见面
的时候起,杜鲁门就有撤掉面前这个老家伙的念头;而杜鲁门之所以对麦克阿瑟
如此尊重和热情,是杜鲁门“狡猾的政治手段之一”。   当联合国军在朝鲜
战场上开始反击并取得胜利战果时,麦克阿瑟摆脱了李奇微的军事成功给他带来
的尴尬而重新狂妄起来,可杜鲁门政府却陷入了极端矛盾的心情之中。大多数美
国政府官员,包括杜鲁门总统本人,以及“最强硬的反共分子”国务卿艾奇逊,
都对朝鲜战争抱有“见好就收”的念头,认为联合国军既然又打回了叁八线,联
合国军的体面就有了。当然,能打到鸭绿江最好,但是根据与中国军队这一段的
作战情况看,这种可能实在是太小了。固然,像麦克阿瑟所建议的那样,封锁中
国海岸,轰炸中国本土,台湾参战,甚至使用原子弹,不是不能够把中国置于死
地,可由此带来的苏联对欧洲的威胁和盟国的分裂,会使这些努力最终得不偿失
。总之,坚持统一朝鲜会损害美国的根本利益,既然面子可以保住还是停战好。
经分析,美国人认为中国很可能接受停战主张,因为就现在的战线来看,实际上
谁也没吃亏,中国“无论从利益还是从面子上讲,也都能说得过去,也该接受停
战了”。于是,杜鲁门开始寻找谈判的机会和对话的可能,让国务院和国防部拟
定停战谈判的政策。   为停战而努力的杜鲁门读了安全局送来的电报后,不
禁怒火万丈。他“下颏绷得紧紧的,张开的手掌猛拍桌面”。他认为这是彻头彻
尾的背叛,“这个老家伙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但是,侦获来的电报所提
供的证据无法公开,收拾“老家伙”
  还要寻找别的途径和借口。
  用什么方法来表明美国政府的停战意图呢?
  恐怕还是要沿用老一套的政治方式:发布一份声明和一份向中国方面讨价还
价的方案。经过艾奇逊、马歇尔等高级官员的反复商讨,一份可供总统发布的声
明拟出。为了统一意见和稳妥起见,参谋长联席会议给麦克阿瑟发了一份电报,
就总统的声明问题向麦克阿瑟征求意见:“国务院正在草拟一个总统声明,要点
如下:联合国军已经肃清了南朝鲜大部分地区的侵略者,现在准备讨论解决朝鲜
问题的条件。联合国认为,在大军向叁八线以北挺进以前,应进一步做外交上的
努力,以便取得和解。这就需要时间来判断外交上的反应,并等待新的谈判的发
展。鉴于叁八线没有军事意义,国务院已问过参谋长联席会议,你具有什么样的
条件才能在以后几个星期内取得充分的行动自由,以便保障联合国部队的安全并
与敌人保持接触。希望你表示意见。”   3月21日,麦克阿瑟回电,对参谋长
联席会议征求意见的电报置之不理,再次申说美国政府对他的指挥权的限制,“
使他无法扫清北朝鲜的敌人”。   杜鲁门政府在为总统声明的发布做最后准
备,包括逐一征求了所有参战国驻华盛顿代表的意见,并取得了他们的支持。
  最后敲定的总统声明措辞谨慎而含糊,充满似是而非的语言和典型的模棱两
可的外交辞令,但是,想要谈判的意思还是清楚的:我作为政府的行政首长,应
联合国的请求,在朝鲜行使统一的指挥权,并在与提供战斗部队支持联合国在朝
鲜行动的各国政府充分协商之后,发布如下声明:“联合国在朝鲜的军队正从事
击退向大韩民国和联合国而发动的侵略行为。   侵略者蒙受重大的损失之后
,已被逐回去年六月最初发动非法进攻的地区附近去了。   有待解决的问题
是按照一九五零年六月二十七日安全理事会的决议所提出的条件来恢复该地区的
国际和平与安全。联合国宪章的精神与原则要求尽一切努力来阻止战争的蔓延,
并避免苦难的延长和生命的损失。   这里有一个在该地区恢复和平与安全的
基础,它应该是一切衷心希望和平的国家所能接受的。   联合国统一指挥部
准备履行能终止战争并保证不再发生战争的部署。这种部署能为解决朝鲜问题开
辟更广阔的道路,其中包括外国军队撤出朝鲜。   联合国已宣布这个世界组
织的政策是:允许朝鲜人民建立一个统一的、独立的民主国家。   朝鲜人民
有权享有和平。他们有权利按自己的选择,适应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的政治以
及其他制度。   朝鲜人民有权获得世界组织的援助以医治战争的创伤。联合
国已准备给予这种援助,并为此设立了必要的机构。联合国会员国已提出要给予
慷慨的帮助。   目前需要的是和平,在和平的情况下,联合国才能把它的资
源用在创造性的重建事业上去。   令人遗憾的是,那些在朝鲜反对联合国的
人对原来可以而且仍然可以为朝鲜带来和平解决的机会很少加以理会。   迅
速解决朝鲜问题就能大大地减轻远东的国际紧张局势,并能开辟道路,按照联合
国宪章中所规定的和平解决争端的程序来考虑这一地区的其他问题。   在未
达成令人满意的结束战斗的部署以前,联合国的军事行动必须继续下去。”  
 杜鲁门希望中国方面能够理解声明中明显的愿意停战的信号,并期望声明能引
起巨大的国际反响。   但是,杜鲁门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精心准备的总统
声明还没有发表的时候,麦克阿瑟却抢先发表了他自己的声明。   1951年3月
24日,美军在汶山实施空降的那天,麦克阿瑟又上前线了,回到东京后,他的声
明发表了:“战事仍然按照预定的日程与计划进行着。现在我们已大体上肃清了
共产党在南朝鲜有组织的军队。愈来愈明显,我们昼夜不停的大规模海空袭击已
使敌人补给线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这就使敌人前线部队无法获得足以维持战斗的
必需品。我们的地面部队正出色地利用这一弱点。敌人的人海战术已无疑地失败
了,因为我们的部队已适应放人的作战方式。敌人的渗透战术只能是使其小股小
股地被消灭。在恶劣的天气、   地形和作战条件下,敌人的持久作战的能力
要低于我军。
  比我们在战术上的成功具有更大意义的是,事实清楚地表明,赤色中国这个
新的敌人,缺乏工业能力,无法提供进行现代战争所需要的足够多的重要物资。
  敌人缺乏生产基地,缺乏建立、维持以至使之投入作战的哪怕是中等规模
空、海军所需要的原材料。敌人也无法提供成功地进行地面作战行动所必需的武
器,如坦克、重型大地以及科学技术为军事战役所创造的其他精巧的武器装备。
起初,敌人数量上潜在的巨大力量大大弥补了这一差距,但随着现代大规模毁灭
手段的发展,单靠数量已无法抵消这些缺陷本身所固有的危险性了。控制海洋和
空中,进而也意味着控制补给。   交通和运输,其重要和所起到的决定性作
用在现在并不亚于过去。我们现在拥有这种控制权,加上敌人在地面火力上的劣
势,其作用更加倍增。   这些军事上的弱点,在赤色中国进入朝鲜战争时,
就已清楚无疑地表现了出来。联合国部队目前是在联合国的监督下进行作战的,
因而相应地使赤色中国得到了军事优势。即使这样,事实还是表明,赤色中国完
全不能以武力征服朝鲜。因此,敌人现在已必然痛苦地认识到,如果联合国改变
它力图把战争局限在朝鲜境内的容忍决定,而把我们的军事行动扩展到赤色中国
的沿海地区和内部基地,那么,赤色中国就注定有立即发生军事崩溃的危险。确
认了这些基本事实以后,如果朝鲜问题能够按照它本身的是非加以解决,而不受
与朝鲜无直接关系的问题(如台湾问题或中国的联合国席位问题)的影响,则在
朝鲜问题上做出决定并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   决不能牺牲已受到极其残酷
蹂躏的朝鲜国家和人民。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军事方面的结局在
战斗中去解决,但除此之外,基本问题仍然是政治性的,必须在外交方面寻求答
案。不用说,在我作为军事司令官的权限以内,我准备随时和敌军司令在战场上
举行会谈,诚挚地努力寻求不再继续流血而实现联合国在朝鲜的政治目标的任何
军事途径,联合国在朝鲜的政治目标是任何国家都没有理由反对的。”   麦
克阿瑟的声明让参谋长联席会议在给总统的报告中说:“这位联合国司令官简直
再也找不到比这更有效的办法来使总统勃然大怒了。”   麦克阿瑟的声明使
杜鲁门的一切周密的停战准备化为枉然。其声明的内容和总统已斟酌完毕的声明
内容观点正相反。   麦克阿瑟违反了总统去年针对他而签发的“任何人未经
允许不得公开发表有关外交政策的声明”的训令。这是对总统和军事最高统帅的
公然的违抗,是对美国宪法赋予总统权威的挑战和蔑视。同时,麦克阿瑟的声明
等于以最后通牒的方式通知中国方面,盟国要用全部力量来对付中国,这无异于
宣布远东的朝鲜战争将会演变成一场世界大战。   西方盟国把麦克阿瑟的声
明称之为向共产党宣战的“战书”。
  麦克阿瑟的行为更严重的错误在于:这是在向美国文职官员领导军队的传统
观念进行挑战,而美国叁权分立的政权之本就是文官治国。   愤怒的杜鲁门
立即召集会议,他说:“我现在惟一能说的是我深感震惊。我从未低估过我同麦
克阿瑟之间的困难,但自威克岛会晤之后,我曾指望他能尊重总统的权力。我认
识到我本人除了解除这位国家的最高战场指挥官外没有别的选择了。”   一
向与麦克阿瑟有间隙的国务卿艾奇逊更是暴跳如雷,在坚决同意总统的决定的同
时,艾奇逊这样评价麦克阿瑟这位美国的五星上将:“这是个肮脏的农夫!”
  至于如何下手,杜鲁门还要考虑一下。
  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毕竟不是件小事情,很可能会引起政治上的轩然大波。
  参谋长联席会议给麦克阿瑟发了一封电报,提醒他要遵守总统的训令要求
,并且要求他如果向中国方面提出谈判的话,必须立即向总统报告。   麦克
阿瑟立即回电表示自己的声明实际上是一份“每个司令官任何时候都可以发布的
那种公告”。   白宫一边提醒着麦克阿瑟说话小心一点,杜鲁门和他的官员
们一边研究如何稳妥地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而麦克阿瑟此时还在继续他的言论
,在与记者的谈话中他再次说到他的军事指挥“被束缚在一张人为的罗网之中”
,他“第一次发现是在打一场没有明确目标的战争”,而关于“叁八线问题,政
客侵犯了军人的职权”。   导致麦克阿瑟被解职的导火索终于冒出火星了。

  4月5日,美国众议员马丁在众议院的发言中当众宣读了一封麦克阿瑟写给他
的信。这封信是麦克阿瑟在发表声明的前叁天写给马丁的回信,之前,马丁在他
给麦克阿瑟的信中认为,不在朝鲜战争中利用福康萨(台湾)军队是“愚蠢透顶
”的事情,于是,麦克阿瑟的回信是:“五日来函附来了你在二月十二日的演讲
稿。我以莫大的兴趣阅读了它,我看出,多少岁月流逝了,而你的英姿未减当年
。   关于赤色中国在朝鲜参战而造成的局势,我的看法和建议已极其详尽地
阐述并呈交给华盛顿。总的来说,大家都知道并了解这些意见,因为这些意见只
是遵循传统的方式给暴力以最大所谓还击而已。我们过去一直是这么做的。你关
于利用福摩萨的中国军队的意见既符合逻辑,也符合传统。   有些人似乎不
可思议地难以认识到:共产党已选择亚洲这个地方来着手征服世界,而我们对由
此引起的战场问题却展开了讨论;他们难以认识到我们在这里是用武器为欧洲作
战,而外交家们则仍在那里进行舌战。如果我们在亚洲输给了共产主义,那么欧
洲的陷落就不可避免了。如何我们在这里赢得胜利,则欧洲就很可能避免战争而
维护了自由。正如你所指出的,我们必须赢得胜利。除了胜利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   当杜鲁门在报纸上看见这封信时,恼怒已经不可遏制。麦克阿瑟凭什
么煞有介事地说共产党决定把力量全部集中在他所管辖的地区?他有什么权力说
美国的政策是不符合逻辑的和违背传统的?   第二天,杜鲁门把国务卿艾奇
逊、国防部长马歇尔、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召集到办公室,明确表明一
定要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在场的人都一致同意,表示“早就该这么做”了。
  杜鲁门在他那天的日记里对麦克阿瑟有这样的描述:“麦克
  阿瑟通过马丁又扔出一颗政治炸弹,这看来像是最后的致命一击,卑鄙下流
地抗命不从。”   4月9日,在讨论完接替麦克阿瑟的人选之后,杜鲁门决定
由正在东京视察的陆军部长弗兰克。佩斯把解除职务的命令当面交给麦克阿瑟。
  但是,由于通讯线路的故障,陆军部长还没有领受命令,《芝加哥论坛报
》就抢先把这个消息拥出去了。   于是,1951年4月间日凌晨1时,杜鲁门临
时召集白宫记者团,宣布了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命令:“我深感遗憾地宣布,陆
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已不能在涉及他所担任职责的问题上全心全意地
支持美国政府和联合国的政策。根据美国宪法赋予我的特殊责任和联合国赋予我
的责任,我决定变更远东的指挥。因此,我解除了麦克阿瑟的指挥权,并任命马
修。B.李奇微中将为他的继任者。   对于有关国家政策进行的全面而激烈的
辩论是我们民主自由宪法制度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然而,军事指挥官必须按照我
们的法律和宪法规定的方式服从颁发给他们的政策和命令,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在危急时刻,这一因素尤其不能忽视。   麦克阿瑟将军已完全确定了他在
历史上的地位,对于他在重大责任岗位上对国家做出的卓越和非凡的贡献,全国
人民深怀谢意。由于这一原因,我对不得不对他采取行动再次表示遗憾。”  
 之后,由白宫秘书宣读的解职命令是: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
:我深感遗憾的是,我不得不尽我作为总统和美国武装部队总司令之职,撤消你
盟军总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远东总司令和远东美国陆军总司令的职务。  
 你的指挥权将交给马修。B.李奇微中将,立即生效。你有权发布为完成计划前
往你选择的地点而必须的命令。   关于撤换你的原因将在向你发布上述命令
的同时公之于众。
  当美国陆军部长弗兰克。佩斯正式接到麦克阿瑟被解除职分的电报时,他正
在李奇微的陪同下视察朝鲜前线。晚上,在一片风雨中听到第八集团军参谋长在
电话中转达电报的内容时,佩斯着实吓了一跳。他立即把李奇微叫来,让他跟自
己走出去。   屋子外面下起冰雹,佩斯让李奇微把脖子上的手雷收起来:“
万一冰雹把手雷给砸响了,那么美国就没有了陆军部长和朝鲜的司令官了。”
  李奇微对自己接任麦克阿瑟的职务感到万分意外。
  当天晚上,李奇微到达东京上任。
  在李奇微见到麦克阿瑟的时候,麦克阿瑟表情平静,他们谈论了一些关于战
争局势的问题,麦克阿瑟第二次在东京给李奇微留下很好的印象,但是接下来的
谈话让李奇微听起米便古怪离奇了。   麦克阿瑟说,他已经收到各种报价,
请他谈他与总统的矛盾,有人愿意出15万,有人愿意出30万,最多的愿意出100万
。   麦克阿瑟还对李奇微说,有一位“杰出的医学界权威”对他
  说过,杜鲁门有脑子里的病,“大概活不过六个月了”。
  麦克阿瑟很快就被人们和时代所淡忘了。
  1962年5月,在已经做了包括胆囊切除在内的几次大手术之后,面容樵粹、瘦
骨嶙峋、虚弱不堪、头上戴一顶灰色毡帽的麦克阿瑟回到他一生戎军之路的起点
──西点军校,他发表了在销声匿迹多年后的一篇极富诗意的演讲,这最后的演
讲与他在太平洋上曾经有过的赫赫战功一样,令世人长久怀念。   麦克阿瑟
演讲的题目是《老兵不死》:我的生命已近黄昏,暮色已经降临,我昔日的风采
和荣誉已经消失。它们随着对昔日事业的憧憬,带着那余晖消失了。昔日的记忆
奇妙而美好,浸透了眼泪和昨日微笑的安慰和抚爱。我尽力但徒然地倾听,渴望
听到军号吹奏起床导对那微弱而迷人的旋律,以及远处战鼓急促敲击的动人节奏
。   我在梦幻中依稀又听到了大炮在轰鸣,又听到了滑膛枪在鸣放,又听到
了战场上那陌生、哀愁的呻吟。   然而,晚年的回忆经常将我带回到西点军
校。我的耳旁回响着,反复回响着:责任,荣誉,国家。   今天是我同你们
进行的最后一次点名。但我愿你们知道,当我到达彼岸时,我最后想的是学员队
,学员队,还是学员队。   我向大家告别。
  l964年4月5日下午14时30分,麦克阿瑟于华盛顿沃尔特。里德陆军医院病逝
,终年84岁。   不死的老兵去了。





军事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