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失误 (3)


军事文摘主页

送交者: WWII 于 July 05, 2002 20:35:54:

第四章 迂回作战 ── 入侵苏联的前奏

对希特勒准备或已经开始入侵俄国的无数有记载的文字中,有一种看法极为普遍
棗不可思议!就连希特勒圈内的人,当然还包括他手下的司令官们,都感到震惊
。他居然冒失去新近取得的战果之险,入侵一个地域如此辽阔的国家。一个双边
友好条约签订还不到一年的国家。英国尚未击败,希特勒居然就考虑实施如此庞
大的计划,因而一手造成兵家力求避免的局面棗两线作战。同样,令希特勒的对
手感到有趣的是,英国之战开始以后的几个月中,便逐步有迹象表明俄国很可能
是德国的下一个目标。但是,只有那些冥思苦想而不得其解的人们才有必要去研
读一下,希特勃从1918年开始向俄国共产主义在德国的代理人展开斗争以来的有
关俄国共产主义威胁的谈话和文章,对持中间和偏右政治观点的德国人来说,共
产主义极端令人厌恶,它使国家陷入血腥内战,破坏了社会秩序,摧毁了经济。
对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以及绝大部分军官来说,共产主义是一种必须解除的威
胁。

尽管在此特定时节使用武力实现上述目标是否英明则的确值得怀疑。姑且不论19
40年4月中旬对他最亲近同事所发表的声明中希特勒有何政治和心理意图,值得研
究的是,希特勒和他的司令官们是如何得出他们可以击败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
也是所谓最强大的军事大国。当然,在内心深处他们深信自己的战争机器是不可
战胜的,有充分理出毫不动摇地信赖德国官兵的勇武和忠诚,以及在波兰、挪威
、荷兰、比利时和法国证明占绝对优势而只因英吉利海峡的存在才没能粉碎英国
的军事组织。尽管俄国看上去非常庞大,尽管过去十年中俄国的军备投资十分可
观,但是在波兰战役后期两军相会时,德国人并没看到俄国人应有的表现。就德
国人而言,1940年初俄国对芬兰的进攻也没有任何令人印象深刻的行动。俄国军
官看上去是由一帮素质低下的人组成的,士兵根本谈不上训练有素,而装备则是
十分陈旧。从日本人那里他们又搜罗到一些关于满洲里边境冲突中俄国军队表现
平平的消息。但德国人却忽视了日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这一事实,以及对芬作
战后期俄国人的表现令人相当信服。

德国人明显地缺乏有关俄国作战序列。部署、新装备、通讯和经济形势等关键情
报。如同对英国注意不够一样,德国人对收集俄国情报也没有投入多少力量,而
俄国内在的神密性和严厉的安全管制又使得情报收集不可思议地艰难。更有甚者
,在陆军总司令部负责苏军情报的步兵出身的总部参谋还同时担负了其它许多任
务。他既不是苏联问题专家,也不是红军问题专家,而且不懂俄语。这种任命实
在不太聪明。因此,毫不奇怪德国只有通过地面巡逻队和飞机经常跨过边界进行
偷偷摸摸、完全非法的侦察,得到一些关于边境地区的详细情报,而情报评估往
往平庸无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少有人还相信情况通报,而且,不管预测是否
正确,反应常常是敷衍了事地应付一下。这些都是过于自信的结果。德国陆军一
头冲进俄国,以为对方只有200个师,两个月之后却发现这个数字已增加到300,
而到1941年12月,俄国兵力已超过400个师。尽管知道俄国的铁道轨距与德国不同
,道路状况也差,但根本没有在行政和后勤计划方面采取足够的补救措施。面对
这些关键问题,几乎所有部门的表现都不尽人意。

英国和俄国通过众多的渠道,对德国的意图和实力都有详尽的了解,尽管具有讽
刺意味的是后者稍微差一些,但由于受制于多疑的本性,他们都不愿意接受反复
呈现的证据。尽管怀疑德国准备进攻俄国,早在法国沦陷之前就已开始怀疑,但
直到9月才第一次出现确切的迹象。这时德国开始增强东线兵力,并减少对苏出口
。随后这方面的迹象越来越多,但也一次次地被相反的情报所推翻,其中许多情
报是德国有意编造的,暗示入侵英国仍然是其首要目标。英国一贯坚持不懈地在
苏德之间播种相互不满的种子,以使俄国脱离与德国的结盟。为此,英国把许多
情报从伦敦转到莫斯科,但斯大林并不相信,认为这不过是英国玩的一个把戏。
当然英自不敢把其所知的全部告诉斯大林(且有时还有意引诱其产生错误的判断
),因为从“超级”破译“埃尼格玛”通讯中获得了十分有价值的情报,而这一
情报来源的存在,本身便是国家的无价之宝,绝对不能让一个公开与德国结盟的
国家知道。

把这段非常复杂的历史归纳一下便是,到1941年4月,俄国人已有大量确切的证据
表明,德国正在计划入侵苏联。但是,最高统帅斯大林拒绝相信,只采取了最低
限度的防范措施。对此,人们普遍的看法是,斯大林不愿相信,也许是因为他自
己认为德国人计谋多端,绝不会愚蠢到把虚张声势当真变成入侵。但有趣的是维
克多·苏沃洛夫有根有据地指出,斯大林本人当时正在计划入侵德国,时间是7月
10日。而且6日俄国西线兵团在进攻面前毫无防备就是因为苏军的兵力部署呈进攻
态势,而不是守势(参见BUSI杂志1985年6月以来的文章)。如果苏沃洛夫的观点
正确,那么斯大林直到6月21日深夜之前都顽固地拒绝了所有专家请求部队立即进
入临战状态的意见,便是犯了双重错误。而且更糟的是在最后时刻,一个叛逃过
来的德国上士的供词才终于使斯大林相信第二天即将发生的入侵。

6月22日星期天凌晨,当德国飞机开始预热马达,陆军纵队开始向边境推进时,莫
斯科红军总部的参谋正手忙脚乱地试图向受到威胁的机场和边境部队发出警告。
但俄国的通讯系统主要依赖电话电报并辅助以落后的无线电台,其通讯能力之低
劣早已是名声在外了。总而言之,这是个凌晨,许多人,包括一些很有责任心的
军官,在周六晚上的欢纵之后,刚美美地睡了一个或几个小时。当炸弹开始落在
排满飞机的俄国机场上的时候,当炮弹震撼着前沿阵地,德国坦克和士兵铺天盖
地地扫向刚被枪炮惊醒、睡眼惺松的俄国步兵的时候,只有少数的警告转到了预
定目的地。

如果德国在进攻俄国时没有在保持对英压力之外更多地分散兵力,最初称作“奥
托计划”(最后被定名为“巴巴罗萨计划”),也许完全有可能成功──尽管这
点也值得商榷。因为它完全可能惨败。然而,正如当时的情况,德国多向出兵,
分散了可资使用的时间和兵力,而其中不少正是由于没有征服英伦叁岛而造成的

来自英国的威胁,把德国别无选择地拖进了自己无力承受的战斗中,而所需甚巨
的大规模分散兵力的“巴巴罗萨计划”的实施又迫在眉睫。在该计划还未制定出
来之前,德国南部防线需要比希特勒原来所预计的多得多的兵力。他原来计划在
西班牙的默许下,控制地中海西端的直布罗陀,从而把英国挡在该地区之外)。
但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将军拒绝合作,他已经不愿再打仗了,战争使他的国家满
目疮痍。与此同时,希特勒还得应付自己的“战友”──独裁者贝尼托·墨索里
尼。意大利在战争行情看好的明媚6月加入德国行列,这对德国看上去并没什么坏
处。但是到秋风凛冽的时候已经很清楚,仅仅维持意大利参战,将会进一步减少
德国本来就不是十分充足的武器和原材料储备,更不用说在意大利未经宣战(也
未经批准)就入侵希腊并遇到顽强抵抗,结果不光彩地撤退到阿尔巴尼亚之后,
给其打气鼓劲的开销。这种颓势在12月发展成英军在北非大败意大利(以后还会
进一步讨论此事),接着意军从埃及边境一路溃退到班加西,而以后还不知道会
发生什么更槽的事情。意大利的战争热情随着其北非领地的失陷而荡然无存,这
一点德国也不敢忽视。

尽管不情愿,希特勒还是不得不进一步采取措施以确保“巴巴罗萨计划”的南线
。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迫于强权外交,一开始就被拉入了轴心国集团,
成为德国人入侵俄国和保卫罗马尼亚境内至关重要的油田的基地。现在这些国家
又成了德国通过外交手段接管南斯拉夫和入侵希腊的跳板。与此同时德国的两个
机械化师,即隆美尔中将统率的非洲兵团,被派往的黎波里去拯救北非惊恐失措
的意大利军队。结果这些意军还是在2月5日被英军在贝达富姆战役中歼灭,德国
每次在南线的扩展不仅减少了用于“巴巴罗萨计划”的兵力,而且也推后了该计
划的实施。英国通过外交手腕成功地在南斯拉夫煽动起了一次武装政变,并推翻
了当地政府;从而使轴心国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控制该国的各种努力化为泡影。
这时德国不断削减“巴巴罗萨计划”的兵力已经达到了很危险的地步,当种种迹
象表明,英国的轰炸机及其部队不久便可抵达罗马尼亚和“巴巴罗萨计划”的供
给线,德国不得不在匆忙之中发动了对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大规模入侵。

这是令那位刚愎自用的元首感到欢欣鼓舞的日子。对南斯拉夫和希腊的野蛮入侵
,在几周内便征服了这两个国家。这进一步刺激了那位不可一世的元首对自己军
队勇武精神的奇想。当隆美尔将军出入意料地,因为显然他没有按命令在北非组
织防御,向英军发起攻击时,给对手造成惨重损失并迫使其退回到埃及边界。这
真可谓是越战越勇。此时的希特勒已被德军看上去不可战胜的气势冲昏了头脑,
陆军的战略计划已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他批准了进攻克里特岛的计划,并且投
入了两个空降师。

克里特岛之战是使戈林又一次名声大振的战斗,是德国雄心勃勃的第11空降军军
长施图登特中将为了所谓荣誉而构想出来的。施图登特向戈林建议进攻克里特岛
。尽管此前因为其并不构成多少威胁已决定不进攻该岛,但戈林还是在4月中旬设
法得到了希特勒的准许,准备在 5月发起进攻,条件是速战速决。德国空军以极
快的速度在希腊准备好了出发机场并集结了1,200架飞机和滑翔机。但这种神速
却被没有足够的时间收集情报所抵消。德国在不到一个月内所收集到的少得可怜
的情报基本上全是航空侦察所能发现的情况,而这些侦察活动基本上完全没有搞
清楚实际上不容轻视的守岛部队之实力和部署情况。守岛兵力与进攻部队的比例
被错误地估计为3:5。英军则完全知道德国的葫芦里装的到底是什么药,因而形
势对德军变得更加不利。

“超级”提供了关于德军空降地域的准确细节,但英军过高地估计了敌军的参战
兵力。由于1940年缴获了德军的训练纲要,英国对德军空降部队的着陆战术也非
常熟悉,英国守军不仅可以非常有把握地集中兵力攻击已知的敌人选定的目标,
而且他们还拥有一些坦克,可以对着陆后尚未站稳脚跟的敌人立即组织反击。尽
管英军与德国投入的部队相比在数量上占有优势,但英军几乎没有飞机,火炮极
端缺乏,无线电台也很少,旅以下的单位往往全靠仅有的一部工作不稳定的无线
电台保持联络。虽然有如上的不利因素,但许多有见地的权威人士仍然认为德军
的进攻应该被击败,特别是因为英军拥有高质量的情报。这些情报应该使守军有
可能有效地集中兵力打击已知的叁个敌军岛内空阵地域。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
岛上英军指挥官伯纳德·弗赖伯格少将断定主要威胁将来自德国海军对海岸的攻
击。而德国飞机是否会在滩头着陆?正如罗纳德·卢因所评论的,弗赖伯格只是
一名“战将”。中东战区总司令韦弗尔将军出人意料地把所有克里特岛的防御问
题都交给弗赖伯格处理,对弗赖伯格来说是有点力不从心 。这意味着韦弗尔在选
拔指挥官时已犯了个严重的错误。弗赖伯格根本就没搞懂空降部队的特点和局限
性。他绝对无法使自己相信德国把此次作战的成败全押在空降部队的表现上。由
于低估了机场的极端重要性,特别是德国空军的主要目标马莱迈机场的重要性,
弗赖伯格也就没有对部下强调加强这些机场的防御工作。由第五新西兰旅的22营
,外加两辆重型“马蒂尔达”坦克防守的马莱迈机场,并没有被当作防御要地来
守卫。当德国空降兵和滑翔机运载的部队发动猛烈进攻时,英国守军没有得到增
援。安德鲁营长(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与各连失去了联络,与旅部的
通讯全靠仅有的一部信号微弱的电台维持。一次失败的反击损失掉了两台仅有的
坦克,并且也得不到任何控制机场的连队的报告。安德鲁营长得出结论,机场阵
地必失无疑。

实际上当时敌人的进攻受到了遏制,阵地还可以坚守,尽管最终能否守得住值得
怀疑。英国守军既没有得到第五旅的增援,也没有接到“不惜一切代价坚守”的
命令。安德鲁于是命令控制着机场的连队放弃阵地。曾与第23新西兰营一起参加
马莱迈战斗的新西兰旅的官方历史学家认为, 他(安德鲁)下令撤离107高地和
机场,给敌人提供了巩固扩大其初期占领区的唯一机会。 在当时充满惊险的情况
下,这种处置是可以理解的,但却是个错误,一个被德军充分利用了的错误。德
国人在其它方向的地面进攻都面临着失败,而其船载部队当天晚上就被拦截并且
几乎全部被歼。

马莱迈的空降阵地成为施图登特增兵的基地和胜利占领克里特岛的跳板。但这是
一个代价昂贵的胜利。德国损失了大约52艘运兵船和4,000名精锐部队的士兵(
死亡或失踪)。这些装备和兵力如果一个月后能投入俄国战场,那么将会像后面
讨论的那样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克里特之战对德国战略将产生更加长远的影响。
惨重的损失使希特勒坚信,大规模的空降作战缺乏可行性,因而不再敢使用空降
部队实施主要进攻。

第五章 过于自信的恶果 ── 在苏联的战斗,1941年

许多军事理论的学究们在其着作中都指出,作战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选择并
保持作战目标,不言而喻,自然是一个目标,而且只能有一个目标。在入侵俄国
之前,德国人选择了相互间一个比一个更重要的叁个目标。结果叁个目标中没有
一个是重要目标。这给“巴巴罗萨计划”的执行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和牵制。要尽
可能地多占领俄国领土,以保证柏林和德国东部不受空袭之扰。必须消灭俄国陆
军,必须占领俄国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比如列宁格勒、莫斯科、乌克兰和顿涅
茨盆地。这实际上等于说从正面进军夺取这些地区便可以实现上述叁个目标。但
德国兵力在数量上的不足使这种设想不可能实施。在1,000英里的开宽的正面,
德国只有2,700架飞机(比1940年进攻西欧的数量少)和2,000辆马克III型和I
V型坦克,另外还有一些轻型装备和火炮(比1940年的兵力强)。可见多路进攻必
须是谨慎有效地指向精心选择的最能产生效果的目标。在从几条可能的进攻路线
中选定最佳路线时,容不得有一点失误。

首先,俄国的情况和法国一样,大部分错误是防御者造成的。与德国相比,俄国
在空中和地面的技术战术均处于劣势,在人力、机动性、通讯、训练、战术以及
作战经验方面俄国都不如德国。不仅如此,俄国人还由于前面讨论过的原因对6月
22日凌晨德国的突然袭击毫无防范。从数量上来讲,俄国也许占有一定优势,双
方力量为3:5。但苏军的装备落后,质量低劣,连部队在作战中的生存都一次次
地受到了影响,当然不能指望受到德国优良武器压制的苏军装备的突击能力了。


在空军方面,俄国处于劣势。就连乐观的戈林都对战争初期俄国空军的损失之大
感到震惊。地面上有近1,500架苏军飞机的残骸,而在空战开始的24小时内,苏
军300多架飞机就被击落,而德军仅仅损失了2架飞机。开战第一周里近5,000架
苏军飞机被击落,而德军只损失179架飞机。在这种情况下俄国人只好任由德国空
军在整个夏季战役中为所欲为。俄国空军再也没有从这次打击中恢复元气。差不
多到1g44年底以前,德国一直可以在俄国前线使用在西部战场不占上风的落后飞
机。这不能不说是德国人的幸运,1941年夏天虽然令德国人兴奋,但希特勒、戈
林和技术部主任恩斯特·乌德特将军早些时候的疏忽和失误已经开始使德国空军
在作战性能方面落后于对手。

在战争头5个月内,俄国损失的装甲车也像飞机损失一样巨大,总共损失大约17,
000辆,而德军损失为2,700辆。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数字,表明交战双方此时都已
损失了6月22日开战前各自装甲车总数的近65% 。如此巨大的差距是由装甲车的战
术运用造成的。训练有素的无线电控制的德国装甲部队在机动和作战方面,大大
胜过了处于劣势的对手。地面作战中的技术优势当然重要,但并不像空战中那样
生死攸关。然而令德军头痛的是,苏军的重型KvI型坦克和新服役的T34/76坦克
比自己的坦克稍占优势,并且很难击毁。如同在法国一样,真正关键的是指挥、
控制和战术。事实表明苏军坦克人员训练极差,在战斗中频频被击中。战术不熟
练不仅使坦克与步兵、炮兵和工程部队无法协同,而且也使坦克之间无法配合。
但这看上去并不是坦克车长的过错,而承担责任的应该是更高层次的不知所措,
又不听专家意见的指挥机构。是听任指战员训练荒疏的苏联体制。

斯大林在30年代为了防止红军威胁其权威,对最训练有素、最有才智的军官进行
了残酷清洗。由于装甲部队有最优秀的军官,因而所受的打击也比别的兵种更大
。恐惧使幸存者不得不格外谨慎。而决策者又是优柔寡断。当西班牙的内战和与
日本的 冲突事件 的教训表明坦克独立作战不可行时,斯大林便在1939年11月下
令解散了独立的坦克军,并照法军模式将坦克单纯用于支援步兵作战,1940年春
季德国大获全胜之后,斯大林又匆忙下令重建原先包括所有兵种在内的机械化军
,而且是大规模的组建。但是当该给这些众多部队装备坦克,特别是给各级机构
配备精干指挥官,尤其是高级指挥官的时候,才发现就连了解如此庞大专业化兵
团的军官都廖若晨星,更不用说有能力指挥这种部队的人选了。许多就任高级职
务的是一些在战斗中已被证明是败将、但对党的路线亦步亦趋、并习惯把难题上
交而熬倒了自己竞争对手的军官们。随着人才缺乏日益严重,只有少数素质极高
的军官,比如K·K·罗科索夫斯基将军,才幸免被清洗掉,并且重新担任了指挥
职务。在一个主动性、创造性虽然很受重视但却往往被政委手下的行刑队带来的
恐惧而窒息的环境中,怎么能指望毫无经验的、在无知和压抑下萎靡不振的指挥
宫们丰富有想象力地训练部队,并在战场上果敢地实施行动呢?

与极富想象力和进取精神的德国指挥官作战──冯·包克和古德里安是出色装甲
指挥官中最杰出的两位──红军只有打败仗了。德国的装甲部队运用快速大纵深
穿插和双层包围战术,疾速挺进到步行和马拖的步兵部队几英里的前方,杀出巨
大的通向敌后方的通道,包围成群的吓傻了的俄军,摧毁其装备,并且全歼了挡
在通往列宁格勒、莫斯科和基辅路上的红军。德国装甲部队的指挥官们又一次发
现,被大量就地歼灭的敌军不是其机动作战的对手,敌军幸存的装甲车和火炮溃
不成军,失去协调,成小股拼命逃向森林和沼泽地。

如果以向莫斯科进军的德国军队为例来分析德国的战略,那么冯·包克的中路集
团军群在作战中,从一开始就显示了他们在实际指挥中是如何充分利用了俄国人
在行动和判断上的失误,以及在选择目标时的优柔寡断是怎样导致了那些致命的
失误的。中路集团军的两个军(古德里安领导的第2军和霍特领导的第3军),就
像在法国时一样,从一开始就把步行的步兵队伍远远甩在了后面。只是此次作战
战线比1940年那次拉得还长,而且受命完成对大批敌军的包围。一周内,这两个
军便深入波兰和东普鲁士,在明斯克合围,一下子围住了苏军大约27个师,然后
就等待后续部队的步兵赶来“消化”这些敌军。与此同时,德军的先头部队开始
继续向东,朝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方向刺探。17天以后,德军第2装甲军已行进了
250 英里,抵达斯摩棱斯克。斯摩棱斯克不仅被认为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交通
和工业目标,而且也被看作是一个展开心理战的重要目标。占领该城将在大约12
~14个师的30万红军的退路上形成一个阻击阵地。从表面上看,这对冯·包克和
古德里安来说都是个巨大胜利。可惜在苏军通过反击(当时他们的确正在考虑此
事)恢复阵地之前,还有,苏军在通往莫斯科的叶利尼亚和亚尔采沃之间重新建
立可靠的防御之前,德军没能把口袋完全扎紧,没能把苏军全部消灭,没有继续
挺进。

从英国截获并破译的德军指挥官用“恩尼格玛”密码发出的电报中看,此时德军
已开始显得力不从心。俄国人从南面向古德里安和从北面向霍特的反击比预计的
要猛烈得多。德军不得不从装甲部队中分出一部分兵力来应付,而不能集中兵力
完全封闭包围圈上的缺口,防止苏军从斯摩棱斯克突围。另外,由于霍特的先头
装甲军的失误,使原计划与古德里安会师的结合部成了一个缺口,结果苏军从这
里潮水般地突围。统帅第2飞行联队的凯塞林元帅在亲自驾机飞过此处时,实际上
看到了苏军的突围。他立即呼叫两个装甲军采取封锁行动。但是霍特已派遣了一
个军去应付来自大卢基的敌人的威胁,而且根本不知道那个缺口的存在。古德里
安则称他派不出任何部队,他一面命令炮兵用炮火阻止敌军突围,一面请求凯塞
林实施密集的空中打击。而空军也只能部分满足他的请求,因为凯塞林完全清楚
白天空中攻击的效果还勉强可以,夜间则基本无效。人们普遍怀疑古德里安有意
不管那个缺口,因为他自己的真正意图是攻占叶利尼亚,以此作为进攻莫斯科的
下一步,而这一行动当时尚未获准。




军事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