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失误 (9)


军事文摘主页

送交者: WWII 于 July 05, 2002 20:52:42:

第十章 主动的代价 ── 日本的介入,1941年

1943年春天形势发生了逆转。轴心国集团注定要失败,除非他们得到了具有大规
模毁灭能力的武器来创造奇迹,比如用成群的不可拦截的火箭,把成千上万吨的
高爆炸药倾泻到盟国的城市和设施上,或者拥有科学家们不止一次暗示过的具有
不可想象的破坏力的原子弹。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来说,摆在面前的出路不是
谨慎地退出战争,就是战死。对盟国来说,只是如何用生命和财产的最小损失来
尽可能快地结束这场战争。由于失去了主动,轴心国将在各类事件和本身弱点的
压力下被迫犯更多的错误。而盟国在竭力寻找一个经济上合理的解决办法的过程
中,则不得不努力根绝其失误。但是到了1944年春天,随着错综复杂的世界形势
逐渐演变清晰,以及早先估算中的错误被暴露出来,交战双方所要付出的代价便
更加明朗化了。

欧洲的争斗在希特勒的坚持下仍在继续。德国人民支持他是由于宣传导向所产生
的错误观念,即不管怎么样希特勒的天才总会找到一条跳出火坑的通途,尽管正
是他在开始时犯的错误才把他们赶进了火海。每一次失利之后,德国人的失望悲
观都因被约瑟夫·戈培尔的宣传部灌了一剂充满谎言的迷魂汤而有所缓解。日益
猛烈的英美空袭正以不可想象的凶残蹂躏着德国城市。德国人民则带着不断增加
的冷漠来四处躲藏,好象在绝望中瞪眼看着自己的困境却又无法预知自己的全部
厄运。俄国人日益逼近德国战前的东部边界,盟国部队7月在西西里岛登陆,然后
是意大利这个不幸的国家在1943年9月退出了轴心国集团,但是却发现自己陷入了
比以往更残酷的毁灭和仇恨的纷争之中。随着盟国强大部队在法国登陆的时刻日
益临近,西欧上空的空战也更加激烈。

日本人经过另外一条道路,出于心理上不同的原因,也陷入了类似的困境。这种
情况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将在第14章更详细地讨论。现在只需要说明的是,日本人
民,由于传统的和历史的原因,坚信自己是不可战胜的(日本必胜)───种从
本质上说是由其独特的表达和交流方式以及政治制度造就的心态。日本正处在从
传统的封建式武士道精神向现代工业化和作战方法转变的过程中。其政治军事领
导层由于更多地是受过去的理论和战绩而不是现实形势的影响,他们明知后果但
还是发动了战争。正如1941年9月海军总司令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对日本首相文磨
所说的那样,“如果您坚持要我继续(战争),我可以保证痛打他们(美国人、
英国人和荷兰人)一年半,但却不能对此后会发生什么情况有任何保证。”──
这种表示怀疑的观点在海军总参谋长永野修身海军上将那里得到了充分补充。他
对天皇说:“政府已经决定,如果没有战争,国家便在劫难逃。即便是有战争,
国家也可能毁灭。但是如果一个国家在目前困境中还不进行战争,那么这个国家
便失去了其精神,已经是一个注定要灭亡的国家。”

因此在日本人看来,决定扩大1937年他们发动的与中国的战争是正确的,如同在
其军国主义政府看来,挑起与中国的敌对行为是完全正确的,是日本追求扩张主
义目标的必然结果。日本所犯的不能原谅的错误是其后的机会主义行为。这使日
本以一种好战的姿态实现对西太平洋的控制,因而又必然要引起美英的抵抗。19
40年法国沦陷后占领法属印度支那,以及无视美国的一再警告,无视表明两个拥
有巨大工业潜力优势的强国随着事态的发展可能会被激怒来管教好战的日本的种
种迹象,是极其愚蠢鲁莽的。这使日本不能不失体面地退缩。

山本关于可以痛打盟国18个月的推断是基于日本的石油储备水平以及在没有得到
自己控击的石袖来源补充的情况下石油储备在战时减少的速度。美国在1940年9月
采取的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的积极措施,以及美国与英国一起在1941年7月对日本
财产的冻结,事实上使日本采取行动夺取荷属东印度和缅甸的生产资源变得更为
必要。山本的军事失误在于其坚信仅一次海战大胜便有可能决定一场战争。这种
观点是在1894年鸭绿江之战日本海军大胜中国舰队和1905年在旅顺口歼灭俄国舰
队这两个日本海军辉煌战绩之后才引入日本理论中的。要想彻底重演上述辉煌战
绩并使美英瘫痪,山本知道对敌人的打击必须是完全出其不意,而对手的兵力恰
巧完全集中并全都部署在最多两个地点上。这是一个极难实现的企图,实际上是
拿自己国家的未来命运作赌博。因为嗜赌成性的山本(据说拉门、围棋,麻将、
纸牌和轮盘赌这类凭运气的游戏对他来说比吃喝更重要)在筹划他对美国进攻的
决定性战斗时,没能控击住他本人性格中的这一怪痹。由于日本航母联队接近珍
珠港必须保持高度隐蔽性,而又极容易被发现,由于几乎全靠空军来实施决定性
打击,以及必须在极短时间摧毁所有的各类目标,袭击珍珠港的计划本身便是一
场赌博。即使仅仅考虑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也是如此。

如同日本的大部分重要作战计划,对珍珠港的袭击计划也是非常复杂而且极其依
赖完美的执行。此外它还依赖于出色的保密和对敌情报──敌人得极其合作地按
日本人的假设作出反应!这种要求也太离奇了,特别是当美国人已经译读了日本
外交密码很长一段时间(日本并不知晓)并且知道一场尽管时间地点还不清楚的
冲突已经临近的时候。在进攻之前,在夏威夷的日本间谍已经通报了日本人,敌
人的两艘航母在周未都离开了港口。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对计划是否已泄
漏的怀疑──而事实上这不过是美国方面的一个预防性措施。而且,在1941年12
月7日星期天发起攻击时,日本人并不知道当时只有一半的美国航母兵力部署在太
平洋。

日本人既没有对美国潜艇的价值给予足够重视,也没有强调海军船坞机械修理厂
和石油灌储存场的重要性,而把这些设施降为在战列舰、航母和巡洋舰被击沉之
后的第叁次攻击的目标。由于害怕据知仍然很强大的敌军陆基和舰载飞机的空袭
造成太大的损失,南云海军大将取消了第叁次攻击。结果这些设施便完好无损地
保留下来。南云比别人都更积极推崇战列舰是比航空母舰更有威力的决定海上胜
负的武器,因此只要已经摧毁了敌人的战列舰部队,他便很满意了。他已经赚了
一大笔奖金,不愿再赌了,尽管还没有把庄家赢光。这样,对美国海军舰队快速
恢复元气至关重要的武器、设施和给养被留在那里,从而加速了日本的最后审判
日的到来。

总的来讲,无论德国还是日本都没能意识到他们所进行的战争的全球性,也没有
意识到他们的敌人不仅理解这一点,而且还成功地调整了各战略点上的力量对比
。柏林和东京之间没有真正的联合筹划,也没有像伦敦和华盛顿之间那样努力为
双边利益而协调行动。结果,在大西洋击败德国潜艇,既是对德国的胜利,也是
对日本的胜利。因为把集中优势兵力对付德国作为首要目标也是相对而言,只不
过把最终粉碎日本的部署推迟了几个月而已。而且,在中途岛和所罗门群岛失败
之后,日本已无力影响盟国军队在1944年轰炸德国和实施有史以来最大两栖作战
。总而言之,此时是该由盟国来决定如何以可能最少的失误来结束这场战争了。


第十一章 对德国的错误判断──欧洲轰炸,1940-1943年

英国皇家空军导航部队指挥官、空军副元帅唐纳德·贝内特在1944年11月3日在写
给轰炸航空兵司令部的一封半官方的信中,提到了一些机组人员在一次次地要求
他们攻击其不感兴趣的目标时表现出极大的不情愿,甚至“畏缩不前”。

唐纳德·贝内特还从来没经历过这种情况。在提到1943年对埃森和1943年底和19
44年初对柏林的持续轰炸时,他特别指出了许多飞行员并不是竭尽全力轰炸柏林
,而是将总重达4,000磅的炸弹和燃烧弹中的大部分扔到了北海和丹麦。他本应
加上这一点显然由于迷失航向或飞机被击中,盟国的飞行员降落在瑞士的机场并
被拘禁;这类飞机的数量不断增加致使这些机场拥挤不堪。因此,飞行员缺乏勇
气就被作为一个关系重大的问题而加以长期研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盟国空军
,尤其是轰炸航空兵,竭尽全力试图通过直接炸毁德国的心脏地区并建立在战争
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空中优势来赢得这场战争。

盟国在1943年1月举行的卡萨布兰卡会议上决定实施轰炸进攻,并在1943年11月至
1944年3月对柏林轰炸期间达到一个高潮。在那次会议上,除了其事项外,罗斯福
总统、邱吉尔首相和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特别为结束战争制定了一个方案,决
定首先赢得大西洋之战的胜利,此外,还要对俄国提供物质援助,加强在太平洋
和远东对日本的进攻。然而影响最大的还是罗斯福在记者招待会未预先充分考虑
的声明:同盟国将坚持要求轴心国无条件投降。这一轻率的讲话等于提出了一个
延长这场战争的政策,因为它给敌人提供了宣传机会,使其人民由于害怕灭绝而
坚定其血战到底的决心。卡萨布兰卡会议决定实施的着名的联合轰炸进攻计划,
加剧并充分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该计划命令英国皇家空军和美国陆军航空部队
对德国境内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目标实施全面轰炸。其中特别提到了柏林,“…
…当形势适于达成对敌士气不利或对俄国士气有利的特别有价值的战果时,必须
轰炸柏林。”

战前,英国人比美国人或德国人,正如前文所提──更加坚信仅靠轰炸进攻就能
赢得战争,在30年代,英国把一支强大的轰炸部队当作防止他国轰炸其本上的威
慑力量。与此同时,德国人由于缺乏资源,并且完全正确地认识到仅凭现有的技
术,在寻找目标、命中目标方面难于达到足够的准确性,因而他们抛弃那种观念
。至于美国,一直犹豫不决。到1938年,罗斯福才在专用于支援陆军作战的编队
之外又大力扩充陆军航空兵并开始组建四引擎轰炸机大队。首先,鉴于昼间最易
保证攻击的准确性,以及大力强劲的快速轰炸机能够在速度和作战性能上略胜歼
击机一筹,主张实施单独轰炸进攻的人们坚持认为轰炸机无所不能。但是,正如
本书已经阐述的那样,在昼间,除非轰炸机有己方歼击机的掩护,否则,极易遭
到敌方歼击机的攻击。而且,这两种飞机在速度和性能方面的差异,在30年代中
期由于单翼机取代双翼机而极大地扩大了。轰炸机密集编队的防御能力,甚至象
英国装备有机动多管炮塔的轰炸机的防御能力,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40年代
初期没有装备炮塔的“美国空中堡垒”轰炸机便令人失望地处于一种劣势,根本
名不符实。从1940年6月至1941年6月英国独自坚持作战,而且直到1943年7月进攻
西西里之前,只能运用空中力量对欧洲大陆的轴心国实施直接打击。然而英国发
现,由于轰炸机极易遭到攻击,自己的这一努力受到了很大限击。英国轰炸机试
图在歼击机的有效掩护范围之外对德国境内目标实施昼间低空精确轰炸,但结果
证明代价昂贵──正如德国空军对英国进行的类似轰炸所遇到的问题。夜间远距
离轰炸的确曾鼓噪一时,并被轰炸航空兵司令部和英国的吹鼓手们充分发挥。

但除此之外并无其它实质性收效。作为坚不可摧的信念的一种表现,这一努力的
确宏伟壮观。但是,作为摧毁精确目标的手段,轰炸进攻则就显得收效甚微了。
因为在1939年以前并没有真正认真地研究过这种作战方法。对于这一失误,许多
政治家和军事将领应负有责任。内在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经济和工业资源,原因之
二是各军种间的争斗引起了内部不和。

世界和英国正在从衰退中复苏。皇家海军当然需要空军为其几乎所有的作战行动
提供空中支援。陆军也是如此。皇家空军中的一批军官们自以为是,竭力游说以
使他们这一新组成的军种保存下来,并且理所当然地想把空军上升为战争中决定
胜负的一个兵种。其中他们唇枪舌剑的战果之一就是大大地夸大轰炸机的破坏威
力。

空军上校亚瑟·哈里斯于1934年在空军任计划处副处长,负责协助制定政策以及
实施上述政策所需要的具体飞机类型,特别是发展关于大携弹量四引擎远程轰炸
机的作战思想。他对海军和陆军的要求不怀好意地加以反对(某些皇家空军的司
令部的要求除外)。但是,当空军上校贝内特于1937年接任计划处副处长时,他
发现“……我们似乎正在忽视有关炸弹类型和战术的实际研究和试验,以便能够
以最小的代价摧毁各种目标。”4年后,道丁可能也意识到这一点,于是排除了对
受控试验的种种限制。这也正是R·V·琼斯博士的本意。他曾写到轰炸航空兵存
在着抵制科学的现象,并指出这与道丁指挥的歼击航空兵形成鲜明对比。1940年
,琼斯不顾一些科学家和飞行员的怀疑态度,设法用一项实际的调查来证明德国
正在使用无线电信号作为辅助手段,在夜间发现并攻击英国的目标。当道丁得到
这个报告后,便立即下令实施干扰。结果,德国在以后的无线电战中便连续遭到
挫折。

以最小的代价摧毁目标并不是这次轰炸进攻中唯一没有处理好的问题。对摧毁每
个目标需要多少炸药必须作出评估的作战研究也没有在科学计算的基础上进行。
而一些人为的因素,如1937年德国轰炸机摧毁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再加上在计算
中倾向于把爆炸造成的最严重破坏统计在内而又不排除掉种种失效的概率,终于
使皇家空军很快积累了大量“证据”,夸大了在各种情况下轰炸可能造成的破坏
。这种缺乏事实根据的各取所需的做法,不可避免地使人们对轰炸产生恐惧,进
而造成严重的政治后果。它吓坏了那些在与轴心国进行外交谈判的时候必须做出
重大决策的政治家们,使他们犹豫不决并产生错误印象,从而不能正确地估价所
面临的各种风险。而且,它也增强了那些真诚倡导裁军运动队伍的力量,因而削
弱了对轴心国威胁应采取的防范措施,并怂恿了独裁者。但是,皇家空军自信有
能力对德国实施夜间轰炸攻势,是由于他们相信天文导航和推测领航是发现目标
的有效工具。同时,美国陆军航空兵则相信,最新式的、火力更加强劲的“空中
堡垒”轰炸机能够突破拦截,并使用诺尔登轰炸瞄准具对目标实施极为精确的轰
炸。他们曾在理想的条件下进行过这种演练。他们或许会说:“谁还会要求有比
这更好的装备呢?”R·V·琼斯博士引用空军副参谋长哈里斯的1941年2月的记录
:”我们自己没有使用任何无线电波束,但是,我们的轰炸与德国的轰炸一样成
功,而且深入到德国的纵深。”这种观点如果不能说是带有偏见,至少也是令人
惊愕。

不仅是因为已有许多情报资料使人怀疑皇家空军也许并没有击中其目标,而且作
为曾经参加过第一次大战的对夜间飞行作战具有丰富经验的战斗机驾驶员,哈里
斯本人完全清楚夜间在敌国领空飞行导航所面临的一切困难。他本人肯定知道、
就是1939年和平年代的白天云上飞行演习中,如果飞机依靠推测导航器抵近目标
误差不超过50英里也是万幸了,而且,不管是否使用了波束导航,德国空军的夜
间轰炸的精确性也毫无任何值得吹嘘的东西。

情报报告证明,皇家空军关于命中并摧毁目标的热情洋溢的反复宣称是虚假的。
尽管有点为时已晚,但D·M·B·巴特(国防部长温斯顿·邱吉尔的科学顾问弗雷
德里克·林德曼教授的秘书,一位公正的文职官员)还是不顾轰炸航空兵的反对
,从航空照片中找到充分的证据,表明轰炸机只是偶尔击中目标。──因为此时
已不顾飞行员的反对仍然在轰作机上装上了照像机。飞行员们非常憎恶别人指出
他们谎报战果,认为是对他们的诬蔑。1941年8月,巴特的报告──并非完全以照
片为依据──指出只有1/3的炸弹落在目标附近5英里的范围内,在防御相当严密
的鲁尔上空,只有1%的轰炸机飞抵目标附近5英里的范围。邱吉尔此时已成为神气
不起来的“空军参谋”。他与科学家之间的争论确实产生了一些结果,而且这位
“空军参谋”还被迫承认战前对轰炸效果过分夸张的估计,的确是有些一厢情愿
。能认识到这一点固然不错。但正如邱吉尔在给空军参谋长查尔斯·波特尔空军
元帅的一封尖酸刻薄的备忘录中所指出的那样,对空中打击的这种描述已经导致
为防止空袭造成的伤亡而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给制定战前政策的政治家们造成
了巨大压力,并且“直接促成了在1938年8月抛弃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其它许多
恶果。

不要以为德国在1939年就做好了抵抗夜间空袭的准备。直到1940年5月炸弹落在了
鲁尔之后,德国才在6月成立第一个夜间歼击机中队,到9月前,才开始启用第一
个用于追踪轰炸机的雷达装置。1939年8月,空袭德国的想法被称为幻想而被放弃
。戈林则宣称,敌国的任何轰炸机都休想突破鲁尔防御线──由声波定位器导控
的探照灯和为每击落一架飞机就发射几千发炮弹的高射炮群组成。这些火炮的最
大射程高达30,000英尺。由约瑟夫·卡姆胡伯将军首创、最初主要用于鲁尔防空
的区域防空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步运用于许多其它重要目标的防御。这些防空体
系最后综合形成了着名的“卡姆胡伯防线”。它有一个完整的雷达和无线电系统
来控制探照灯、高射炮以及在对空防御中关系重要的歼击机群。然而,在1940─
─1941年间,这令德国人欢欣鼓舞的冬季,他们却发生了许多偏差。最终胜利看
上去指日可待,而皇家空军的轰炸也只不过是添些小乱而已。但在这时,在希特
勒的同意下,戈林和空军装备总监乌德特却开始延缓了研究发展雷达的速度。卡
姆胡伯个人请求希特勒允许继续发展机载雷达,认为这是歼击机在夜间拦截轰炸
机的关键,否则,到1942年初皇家空军即将实施更精确的夜间轰炸之前,德国的
第一批机载雷达还不能准备就绪(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而美国陆军航空部队
又在准备下半年开始对德国进行昼间轰炸。




军事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