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谈中国:中国空军装备发展趋势(中)


军事文摘主页

送交者: 转折 于 July 05, 2002 21:11:32:

  苏-30MKK有12个武器外挂点,其中10个可以携带制导武器,包括:Kh-59M电视制导导弹、射程125英里的Kh-31P反辐射导弹、Kh-29T电视制导导弹,以及激光和电视制导炸弹。它还可以携带俄罗斯现有的空空导弹,包括可以使用头盔瞄准具的R-73、中程半主动雷达制导的R-27和中程主动雷达制导的R-77。在2001年莫斯科航站上,Raduga设计局透露了它的Kh-59MK雷达制导反舰导弹。它的285千米的射程配合ZHUK-M-S雷达的搜索距离,使得中国空军今后可能具有执行重要反舰任务的能力。
  尽管重要性不如其电子系统和武器,但苏-30MKK出色的气动性能不应该被忘却。在减油状态下,它具有苏-27那种令人生畏的机动性,其作用在采用与头盔瞄准具联动的近距格斗导弹后进一步增强。在近距格斗中,苏-30MKK轻松对付老式的诺斯罗普F-5E和没有装备头盔瞄准具的洛马F-16——而这恰是台湾和东南亚的主战机型。作为一种攻击战斗机,苏-30MKK在增加了空中受油能力之后具有惊人的作战半径。该机使用机内燃油作战半径达1600千米(960英里),一次空中加油后作战半径增加到2600千米(1560英里),两次空中加油作战半径远达3495千米(2095英里)。当中国空军在2002年接收伊留申的伊尔-78“迈达斯”空中加油机后,其作战范围将大大扩展。

  1997年,中国购买“现代”级驱逐舰的报道和首次订购苏-30的报道同时浮出水面。到1999年8月双方达成协议,中国决定购买首批苏-30。根据中国的要求,俄罗斯同意在其西部的Komsomolsk na Amur飞机生产联合体(KnAAPO)为中国生产苏-30MKK,而非Ifkusk飞机生产联合体(IAPO)。这对IAPO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因为它事先已经和KnAAPO达成了协议,由后者完成苏-27的订单,自己完成苏-30的订单。中国不希望印度接近他们的飞机,同时KnAAPO也在生产苏-27SK及其部件的过程中和中国空军建立了密切联系。在1999年中,香港一则报道指出,在订购的首批俄制苏-30MKK完成之后,中国可能许可生产250架同型机。近来更多的消息指出,沈飞在生产了约80架苏-27SK后将转向仿制苏-30MKK。迄今为止,沈飞一共生产了约10~20架苏-27。

  2000年12月,首批10架苏-30MKK交付中国空军。这批飞机可能部署到芜湖空军基地,那里同时驻有苏-27SK的部队。第二批约10架于2001年8月交付。首批订单中剩余的18架苏-30MKK据报道将于2001年底交付。中国空军看来对苏-30MKK相当满意,因此在去年7月江泽民和普京峰会期间又订购了第二批38~40架同型机。这批飞机将于2003年底前交付。现行军事学说强调要求中国空军采购更多的多用途战斗机,但沈飞在许可生产的过程中已经碰到不少麻烦,更不用说生产高性能的苏-30MKK。因此中国空军极有可能从KnAAPO订购更多的苏-30MKK。

  成飞歼-10:

  歼-10正在成为中国空军第二种重要的多用途战斗机,不仅仅因为其出色的性能,更因为其可以装备的数量。由于研制周期长达20余年,歼-10长期以来饱受西方嘲讽以及诸多臆测。现在5架或更多的歼-10开始进入试飞和评估阶段,投入批生产后,预计在2005年底前生产30架。根据另一份评估报告,该机最终产量可能达到500架。性能方面,歼-10可以和首批装备AIM-120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部分F-16 Block 30相媲美。

  歼-10的起源可以追溯到60年代早期由沈飞研制的歼-9计划。当时为了对抗美国麦道F-4“鬼怪”战斗机的威胁,歼-9首次采用了无尾三角翼设计。该计划后来转到成飞,并在70年代早期被重新设计为一种重达13吨,M2.5一级的鸭式三角翼布局战斗机,和瑞典的萨伯J-37“雷”非常相象。歼-9计划后来于1980年下马,但基本的鸭式构型却留给了后来的歼-10方案。此时中国空军正面临苏联第4代战斗机的威胁,歼-10正是对这一威胁作出的反应。

  到1980年代末,由于LAVI战斗机计划因缺乏美国资金而下马,以色列决定将其LAVI战斗机技术出口到中国。未经证实的消息说,以色列甚至将一架完整的LAVI原型机和美制F100涡扇发动机卖给了中国。有未经证实的报道指出,于1993年完成的一架歼-10原型机简直就是LAVI的翻版,并装备F100发动机。李鹏和那个著名的歼-10模型的照片印证了这种说法。无论如何,歼-10被公认为得益于引进以色列和俄罗斯的设计,以及以色列提供的关键的电传飞控系统技术和先进的座舱设备。

  在两个方面,歼-10可能得益于美国技术。首先,以色列的LAVI大量使用通用动力F-16的技术。其中部分知识经以色列传到了成都。这些技术可能包括电子设备、先进复合材料和飞控规范。电传飞控技术可能已经被消化应用了。此外,台湾方面的消息说,解放军接触巴基斯坦的F-16也对歼-10研制有帮助。这类接触可能包括对飞机的检查以及和中国空军的战斗机进行对抗评估。

  如果“李鹏”模型确实描述了一种早期设计构型(甚至第一架原型机),那么歼-10在1990年代末进行了重大的设计更改。这次重新设计是由于要求使用推力达27500磅的俄罗斯土星-阿留卡的AL-31发动机、以及新军事学说要求增强对地攻击能力引起的。另有报道指出,解放军正在研制一种推力达26700磅的发动机,但在制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与之匹配的国产发动机的实用性可能将成为歼-10能否在出口市场上赢得成功的关键。


  
  期待已久的歼-10的披露并非出现在官方传媒上,而是在2001年初经由互联网上的照片泄露出来的。这些照片包括地面状态的歼-10侧视照和几张空中状态照片。该机大小和F-16相当,具有鸭翼和方形发动机进气口,有别于“李鹏”模型、LAVI和F-16的圆形进气口。和“李鹏”模型比较,该机的垂尾和机翼明显较大。

  鸭式布局可以提供良好的短距起飞性能和机动性能,这有益于截击和空战任务。歼-10还将得益于一种国产的头盔瞄准具系统,该系统可能和2000年珠海航展上展示的同类系统相似。这类瞄准具可能可以制导俄罗斯的R-73、以色列的怪蛇-4,也许还有国产的PL-9。可选的中程导弹可能包括俄罗斯R-27和R-77,或者一种由AMR-1计划发展来的国产主动制导中程导弹。为了进行远程空战,歼-10将装备一种目前尚不知道原型的多模雷达。据报道,可选的雷达包括俄罗斯费佐特伦ZHUK脉冲多普勒雷达、ZHUK ZEMCHOUG雷达、费佐特伦SOKOL相控阵雷达和以色列的Elta EL-2032雷达。这些雷达都具有多目标跟踪/攻击能力和对地攻击能力。

  其它报道指出歼-10可能具有11个外挂点。每侧翼下各3个,其中一个挂副油箱,机身下有5个外挂点。这种构型运行歼-10在前机身的一个外挂点携带一个微光/激光指示吊舱,显示歼-10具有携带精确制导武器的能力。空对面攻击导弹最终可能包括C-801/802/701或者这些导弹的改型。超音速空对面导弹可能包括俄罗斯Kh-31或一种曾在2000年珠海航展尚展示的国产新型冲压动力导弹。

  尽管研制周期很长,但歼-10在中国空军的前景正变得更加光明。今年的巴黎航展上,中国可能订购至少300台AL31改进型发动机用于歼-10。这说明军方已经对国产发动机失去耐性了,转而优先考虑将歼-10投入批生产。未来改型方向可能是矢量推力控制和隐身性能的改进。

  沈飞歼-8II:

  中国空军对多用途飞机的热情也延伸到老式的沈飞歼-8II身上。虽然这种陈旧的战斗机更好的选择是被苏霍伊战斗机或歼-10取代,但它确实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飞机,军方相信值得对它进行多用途改进。中国空军可能需要100架多用途的歼-8II。解放军再次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歼-8II项目上,这表明,增加多用途战斗机的数量和制造更多的现代化系统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沈飞歼-8II自面世以来一直不断改进。第一个改进的主要成果是1980年代末由格鲁门公司主导的“和平珍珠”计划,当时企图为歼-8II装上F-16使用的APG-66雷达。该计划由于89年美国制裁而终止之后,解放军转向俄罗斯。1996年歼-8IIM问世,装备费佐特伦ZHUK-8II多模雷达和俄罗斯R-27半主动中距空空导弹。该机定位为一种出口型战斗机,但没有买主。


  

  但到了2001年初,有报道说中国空军实际上确实在研制一种多用途的歼-8II改型。这种新改型时而被称为歼-8IIC,时而又被称为歼-8IIH。它将装备俄罗斯雷达和更大功率的WP-14涡喷发动机。巴黎航展披露的消息指出解放军将订购100套新型费佐特伦ZHUK雷达装备歼-8II。在2001年莫斯科航展上这消息再次得到证实。雷达是与歼-8IIM同型的ZHUK-8II。该雷达可以制导R-27一级的空空导弹和C-801/802这样的反舰导弹。也许歼-8IIC/H也可以携带中国新型超音速反舰导弹。

  其它消息来源认为歼-8IIC/H是歼-8IID的发展型,该机具有一个固定式空中受油探头。在1998年珠海航展上,一张引人注目的照片显示一架歼-8II携带了一具微光/激光目标指示吊舱,该吊舱和以色列的LITENING吊舱很相似。这可能表明歼-8IIC/H可以携带激光制导炸弹。在2000年珠海航展上,中国济南航空电子中心的官员宣称歼-8II已经装备了新型FK-2数据链系统以改进通讯。很可能FK-2数据链也将用于歼-8IIC/H。

  尽管歼-8IIC/H战斗机逊于美国战斗机如F-16和F/A-18,但当该机装备了“发射后不管”导弹,并用于攻击性任务时,该机也是一种可怕的武器系统。在执行空空任务时,歼-8IIC/H也许是一种称职的护航机,用于保护对地攻击构型的苏-30MKK或歼轰-7。歼-8IIC/H可以撕开一艘美国航母的防空网,使得攻击机群可以更靠近以便实施攻击。

  西飞歼轰-7:

  另一个迁延日久的发展项目,西飞歼轰-7(北约代号:比目鱼)战斗轰炸机在数年前就已经出现,并且是能满足中国空军增加多用途战斗机数量要求的一个可行的项目。象歼-10一样,对加速生产的迫切要求导致了向应该购买罗?罗公司斯贝MK202发动机的决定,这时距罗?罗第一次冒险许可生产斯贝发动机失败已经20年了。中国仅需要80~90台老式的斯贝MK202发动机,并希望能许可生产这种发动机。这意味着除了已经生产的15~20架外,中国现在还可以生产至少25架歼轰-7。如果斯贝仿制成功,估计将生产至少150架歼轰-7。但由于美国可能阻止斯贝的许可生产,歼轰-7的未来仍不明朗。

  歼轰-7(曾被称为H-7和B-7)的研制据信始于1975年,几乎同时罗?罗和中国开展第一次许可生产的冒险。当该机1988年首飞时仍未公开,直到1998年珠海航展,该机被重新命名为FBC-1“飞豹”以用于出口。当时主要是用于展示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生产组成现代战斗机的系统的能力。

  歼轰-7看起来象一架发福的英法研制的“美洲虎”,但尺寸和F-4“鬼怪”相当。它的上单翼设计对于它的主要任务——低空攻击非常有利。歼轰-7使用的雷达尚不清楚,不过它曾经作为JL-10A雷达的测试平台展示过,该雷达搜索距离80km,跟踪距离40km。歼轰-7还可以挂载“蓝天”低空雷达红外吊舱,以辅助低空导航和目标指示。这种吊舱和美国的LANTIRN低空导航吊舱相似。

  宣称资料称该机载弹量14330磅,这可能包括至多3个副油箱、至多4枚C-801/802反舰导弹、3枚自由落体炸弹以及2枚翼尖导轨上的空空导弹。在2000年珠海航展上,一架歼轰-7模型携带了一枚国产新型冲压动力巡航导弹。在2001年9月北京航展上,一架歼轰-7模型则挂载了一枚改用喷气动力的FL-2反舰导弹。歼轰-7还被画家描绘成带有一枚俄罗斯Kh-31冲压动力空对面导弹。

  很可能歼轰-7被强烈要求能够对抗美国的战术飞机。但同样可能的是,该机将主要部署用于对地攻击而避免空战。它可以飞得更低更快以投射武器。歼轰-7未来可能装备更远射程的超音速空对面导弹和发射后不管导弹,这使得这种武器系统更加令人生畏,远不是北约的污辱性代号给人的那种印象。

  多用途出口型战斗机:

  解放军制定的出口型号,成飞的FC-1和J-7MF成为制造多用途战斗机的新重点。这两个项目都被认为是出口计划,这是由于中国空军采购FC-1的能力尚有疑问,而2000年珠海航展上成飞方面的消息也指出没有迹象表明解放军会采购他们的新型J-7MF。

  FC-1出现在1980年代,当时格鲁门公司和成飞合作将歼-7改进为一种作战能力更强的飞机,即“超-7”。89年合作终止后,俄罗斯米高扬设计局被邀请继续进行这个项目,此时和巴基斯坦的合作就变得有名无实了。尽管巴基斯坦官员经常表示对FC-1的支持,但中国空军却一直缺乏热情。这可能和FC-1对外国部件的高度依赖性有关,例如它的发动机是俄罗斯的克里莫夫RD-93,还有大量的俄罗斯和欧洲提供的雷达、攻击系统。近来欧洲拒绝提供雷达和其它关键不见,以及印度对俄罗斯出售部件给巴基斯坦严重关注,都表明这个计划存在严重的不确定性。但最近结束的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武器禁运,以及美国表示愿意将禁运的F-16交付巴基斯坦,都刺激了欧洲,可能导致他们再次同意提供部件并认可FC-1的前景。
  由于FC-1麻烦多多,成飞在几年前就开始另一项替代性设计,即2000年在珠海航展出现的J-7MF。该机由歼-7E发展而来,具有更大的前机身,小型固定鸭翼和类似歼-10的腹部进气口。预计该机将装备中、俄或欧洲的现代化雷达、指示吊舱以及精确制导武器。第一架原型机定语今年试飞,但尚未报道。为不被超过,FC-1团队在2001年又向销售靠近一步。在4月它展示了一架FC-1全尺寸木质模型,外挂有中国新型中距导弹。新的宣称资料显示FC-1可以携带西方和中国的武器,包括激光制导炸弹。

  尽管成飞的计划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尚不清楚,尽管中国空军目前没有表现出热情,但后者的作用不能被低估。典型的例子就是为出口设计的歼-8IIM计划后来变成了歼-8IIC/H现代化计划,这可以为成飞提供成功的借鉴。如果FC-1或J-7MF证明是成功的,它们至少有一次机会被中国空军选中装备。不过,这样的前景更多的取决于对准现代化多用途战斗机的大量需求和其它计划的失败,如歼-10。


  

  未来的战术飞机:

  自1990年代末一来,已经有解放军下一代战术飞机的传闻——根据美国海军情报处(ONI)1997年情报被称为“XXJ”。在它的《Worldwide Challenges to Naval Strike Warfare》出版物中估计XXJ将于2015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ONI的XXJ想象图类似美国波音的F-15“鹰”战斗机。

  但在近来的几个月里,大量声称是中国空军未来战斗机的设计出现在中国网页上,显示该项目也许考虑了更多的设计方案。其中之一看起来是一种风洞模型,外形类似美国的F-22。另一种看起来也象F-22,但采用了类似苏-37的三翼面布局。两种设计都具有隐身外形,并且很可能具有推力矢量控制发动机。另一个消息来源称后者为“新93”,并指出这是一种重达15吨的战斗机,载弹量4860㎏,除了航程之外许多方面优于苏-27。

  鸭翼设计可能表明一些俄罗斯专家已经参与了XXJ项目。但俄罗斯正寻求和印度、中国合作发展它的下一代战斗机,用于和洛?马的F-35联合攻击战斗机竞争。不过,现在的问题是,由于缺乏资金,俄罗斯能否成功地在众多竞争的飞机集团中组织一个有效的第5代战斗机研制计划?

  无人战术平台:

  象美国一样,解放军对执行军事任务的空中和海上无人平台具有强烈的兴趣。解放军有长期使用无人驾驶侦察机的经验。它的“长虹”系列就是基于在越战中被击落的美国“火蜂”无人机研制的。最新的“长虹”于2000年珠海航展上展出,显示具有GPS引导系统。官方宣称“长虹”在间隔了很长时间后将再次投入生产。该机将可能改进用于电子情报侦察任务。

  在珠海还展示了ASN-206小型无人战场侦察机,该机可能使用了一些以色列技术。在2000年珠海航展上,总共有11种新型无人飞行器出现。

  这次航展上最有趣的无人飞行器是贵州的WZ-2000隐形双发无人机。该机可能成为中国第一种轰炸/空投无人战术飞行器。贵州官员称WZ-2000具有多种尺寸以满足用户的要求。此外,航展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展示了一种虚拟控制系统,据说已经投入飞行训练使用,此外还可以用于无人战术飞行器。

  单用途战术飞机:

  苏霍伊苏-27SK/UBK:

  中国空军正在接收大约78架俄制苏-27SK/UBK飞机。1991年和1996年分2批订购了大约50架,2000年再次订购大约28架,其中包括更多的苏-27UBK。此外还有KnAAPO生产的大约20架份左右的苏-27SK散件在沈飞组装。作为1996年协议的结果,沈飞获得了生产200架同型机的许可证。在2000年珠海航展上,一个沈飞高级官员指出沈飞也许不再生产许可证允许的200架那么多的苏-27SK。这增加了前面引述的沈飞将在生产80架苏-27SK后转向许可生产苏-30MKK的说法的可信度。对中国空军而言,无论从新学说还是飞机的效率来看,这种做法都是合乎逻辑的:苏-27SK仅具有有限的对地攻击能力,而中国空军很可能明了了双座攻击战斗机具有更好的性能。


  

  不过,苏-27SK也使中国空军充分了解到第4代战斗机的复杂性、费用以及改进潜力。在熟练掌握苏-27SK的过程中,中国空军遇到一些广为人知的挑战和问题。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战斗机是否已经达到它们的潜力极限。俄罗斯很可能已经尽力向中国推销雷达和武器升级套件,以便将苏-27SK改进成真正的多用途战斗机。不过,在中国空军正将精力集中于苏-30MKK时,对这种投资是否还有兴趣值得商榷。

  近距空中支援:

  在长期服役的南昌强-5之前,中国空军并不要求获得一种现代化近距空中支援战斗机如美国的柴尔费尔德A-10“雷电”II或苏霍伊苏-25“蛙足”。A-10和苏-25可以携带多种精确制导武器,具有重型装甲和大口径航炮。它们装备重型装甲是为了在战机在战区上空停留时提供持续性防护。有报道说一些强-5经过改装可以携带激光制导炸弹,但未经证实。最近有关于夭折的强-6战斗机的报道,该机类似可变翼的米高扬米格-27“鞭挞者”。洪都L-15教练机也可能发展出对地攻击改型,就象许多同级的教练机那样。L-15的上单翼设计方便武器组合和挂载,而双发设计则提高了战场上的生存力。

  但对于解放军近期的近距空中支援需求,也许大量携带普通炸弹的强-5和歼―6可以满足需要。此外,陆军Z-10攻击直升机可以生产足够的数量以提供必要水平的近距空中支援。

  轰炸机:

  中国空军据信拥有大约100架轰-6中程轰炸机,该机于1959年开始进入中国空军服役。

  即使拥有1800km作战半径,轰-6在执行大多数任务时仍力不从心。自解放军海军轰-6D开始,这种轰炸机开始改进以携带发射后不管导弹。不过,早期的导弹如C-601/C-611这类“蚕”式巡航导弹的派生型射程过短,使得轰-6暴露在大部分美国和台湾的防空战斗机之前。但在2000年,一个报道指出25架轰-6将改装4枚新型电视制导YJ-63对陆攻击巡航导弹——也是C-601/C-611的派生型。可以想象得到,轰-6也可以携带在2001年北京航展上展出的喷气动力FL-2导弹。这意味着轰-6将被赋予新的攻击任务,从而使这种老式飞机获得新生。装备了空射巡航导弹的轰-6,使得中国空军可以加入对台湾的初次打击,而这原本是由第二炮兵和陆军的弹道导弹负责的。

  有少量公开信息显示解放军试图研制轰-6的后继机。互联网上出现的照片显示这种名为轰-8的飞机是一种具有4台涡扇发动机的轰-6。这个想法可能很快夭折了。也有一些场合提到了轰-9项目,据说是和俄罗斯合作研制的一种隐形轰炸机。


  

  这显示解放军喜欢在发展新型现代化远程轰炸机方面得到俄罗斯的协助。不过也有一种猜测认为,中国空军更希望在近期内得到轰-6的代替品,例如可用的俄罗斯轰炸机。最近有人指出解放军从俄罗斯订购的轰炸机可能是苏霍伊的苏-32/34。尽管之后没有相关的报道证实,不过苏-32确实可以使中国空军获得比苏-30MKK更具威力的多用途攻击平台。该机的主要区别是重新设计了前机身,以便提供更多的空间给电子设备、燃油以及机组成员——这在俄罗斯战术飞机中相当罕见。作为这一级别的攻击战斗机,它甚至装有厨房和简易厕所,这使得它可以执行长达10小时的任务。不像苏-30MKK,苏-32可以携带2枚Raduga的MOSKIT超音速反舰导弹,或3枚Npo Machinostroyenia的YAKHONT超音速反舰导弹。除了可以外挂常见的俄系空空导弹和精确制导导弹外,苏-32还可以装备反潜武器执行反潜任务。

  1990年代初,大量报道指出解放军将订购图波列夫图-22M3“逆火”轰炸机,但解放军至今没有购买。当时俄罗斯勉强拒绝了这笔交易。但在2000年中俄峰会前,一个俄罗斯武器出口官员提到,在签署新的友好条约后,俄罗斯也许会同意出售战略武器例如逆火给中国。在俄罗斯租给印度4架逆火之后,出售或租借给中国的可能性也在增大。

  对于中国空军而言,少量的(也许6~12架)逆火将增强其作战能力,并提高自身和解放军的威望。但对于解放军来说,它的用途取决于俄罗斯是否愿意销售远程超音速空对面导弹,例如射程300英里的Kh-22(AS-6“王鱼”),设计用于摧毁美国的航母战斗群。逆火可以携带3枚Kh-22。它还可以携带3枚更新型的Kh-101隐形巡航导弹(射程3000km)。该机载弹量达22吨。由于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和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俄罗斯的逆火没有空中受油探头,这限制了它们的作战半径(约1300英里)。但中国不受这些协议的约束,可以自由改进其逆火,加装空中受油探头以扩大作战半径。

  高超音速飞行器:

  就象在美国、俄罗斯和其它地方一样,很快解放军正在研究制造未来超远程高超音速攻击飞行器的可行性。美国正在考虑将这种飞行器作为战略轰炸机和洲际弹道导弹的后继者。高超音速飞行器可以在航天飞机和现在已经失败的X-33单级入轨试验飞行器的技术基础上制造,它飞行速度可以和洲际弹道导弹相媲美,但如果必要可以召回,且具有再次打击能力。它可以投射高精度非核弹头,利用其高速增大破坏效果。

  在2000年德国汉诺威博览会上,中国展示了一个有人驾驶的未来小型航天飞机模型。它的尺寸和日本的“希望”号航天飞机概念以及一些苏联时代的航天飞机概念差不多。尽管这个航天飞机只是载人航天计划的初级阶段,但这个计划具有发展成一种攻击飞行器计划的潜力。在1998年珠海航展上,还展示了一种无人驾驶航天飞机的外形,表明空间攻击飞行器的另一种可能设计。


  这些飞行器的发展由于需要笨重的火箭助推器而受到阻碍。中国很可能转向俄罗斯,研究新颖的单级入轨概念,这将减少对陆基火箭助推器的依赖。在2001年初,俄罗斯报告指出,中国正在谈判资助一个新型的高超音速亚轨道计划,该计划由名为AYAKS的Leninets控股公司主持。Leninets官员在2001年莫斯科航展上证实中国对此感兴趣。AYAKS计划研制一种新型的煤油燃料的“magnetoplasmochemical”发动机,它使得飞行器可以在1.6小时内从俄罗斯飞到美国。NASA和一些美国公司对这项工作很熟悉,但未被选中参与其中。此外,在2001年莫斯科航展上,Molniya公司的官员宣布中国对他们的空射型MAKS概念航天飞机感兴趣。这种MAKS有人驾驶航天飞机重达27吨,可载2名机组成员和8.3吨有效载荷。其尺寸和中国在汉诺威上展示的航天飞机概念尺寸相当。




军事文摘主页